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

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2.1 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2.3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罗音。

2.4 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 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有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

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2.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3.风寒闭肺证:咳嗽气急,鼻煽,恶寒发热,无汗不渴,痰稀色白,喉中痰鸣,鼻塞流清涕,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紫滞于风关。

4.毒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5.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啰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散)剂或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外治法

1. 中药汤剂

(1)风热闭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或者桑菊饮加减。

(2)痰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炙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葶苈子、鱼腥草、瓜蒌壳、桑白皮等。

(3)风寒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小青龙汤或三拗汤加减,炙麻黄、细辛、杏仁、甘草、桂枝、白芍、干姜、法夏、五味子等。

(4)毒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甘草、知母等。

(5)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推荐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等。

(6)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

治法: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贝母、甘草等。

2. 中药散剂(根据病情,辩证论治)

按照肺炎喘嗽分型辩证原则,选用散剂、颗粒剂等冲服,日2~3次。

3. 中成药

辩证选择院内制剂平喘口服液、龙贝合剂、杏苏合剂、甘草祛痰合剂等,及院外中成药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猴枣散、肺力咳等。

4. 中药注射液

痰热清、热毒宁、喜炎平注射液等,根据说明书按儿童年龄及体重计算用量。

5. 外治法

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艾灸、中药雾化吸入、药物敷脐、中药灌肠、推拿、拔罐、天灸、熏蒸、沐足、耳穴等。

(二)西医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必要时吸氧,一般采用40%~50%氧气湿化后经鼻管或面罩给氧。

2.抗感染:一般选择一种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青霉素、阿奇霉素等,若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可联合用药,如头孢类与阿奇霉素联合;若考虑MRSA、MRCNS首选万古霉素。

3.化痰:可选择沐舒坦或富露施。

4.雾化: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

5.其他治疗:如补碱、皮质激素抗炎平喘、血管活性药物、丙球的支持治疗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等。

(三)护理

1.室内通风,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

2.给予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

4.控制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免速度过快、液体过多,以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三、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

3.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中医肺炎喘嗽及西医肺炎标准;

2. 可同时具有其他疾病,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

3. 新生儿除外。

五、退出路径标准

1. 治疗期间出现或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血症、休克、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 有先天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3. 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

六、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检查项目:

血常规、粪便常规、尿常规、生化八项、CRP、胸片。

2. 可选择项目:

血沉、心酶、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痰培养、血培养、血气分析、

结核抗体、PPD、呼吸道病毒检测、胸部CT、心电图、B超、心脏彩超等。

七、标准住院日≤14天。

八、出院标准:

1. 咳嗽明显减轻,无气急,无气喘,一般状况良好。

2. 24小时以上腋温低于37.5℃。

3. 听诊肺部啰音消失,或肺部散在不固定干、湿啰音。

最新小儿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小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病名:小儿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人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增多或正常。 1.6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

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性细湿罗音。 2.4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点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2.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3.热毒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4.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2]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 (1)起病较急,有发热,干咳,气促,鼻煽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3]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15年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4]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发热,干咳为主,稍有黏痰,可伴有畏寒、头痛、胸痛等症状。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 (2)肺部听诊可闻及吸气末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或干啰音,年长患儿肺部体征初期常不明显。 (3)胸部X线检查显示点状、斑片状、节段性、大叶性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 (4)肺炎支原体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原阳性和(或)单次MP–IgM抗体滴度≥1∶160;或者恢复期和急性期双份血清MP–IgM或IgG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 (二)证候诊断 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2] 1.急性期 常证 (1)风热闭肺证:发热,咳嗽,咽红,气急,有汗,口微渴,痰黄,量少或无,舌红,苔黄,脉浮数。 (2)痰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痰黄黏稠,痰涎壅盛,气急鼻煽,面赤口渴,口周发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诊疗方案

————————————————————————————————作者:————————————————————————————————日期:

泗洪县中医院儿科2013 中医优势病种-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疾病名称(TCD:BEZ020)中医:肺炎喘嗽西医:支气管肺炎 一、概述: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支气管壁黏膜及其附近的肺泡发生炎症的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为特征。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季多发。本病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等范畴。 一、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12月发布的《小儿肺炎中医诊疗指南》和2002年第6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诊断。 (一)西医:支气管肺炎 1.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病史。 2.患儿多数起病较急,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可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轻度恶心、腹泻等症。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逐渐加重,极期反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重症患儿有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明显三凹征,甚则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肺部叩诊浊音,听诊闻及管状呼吸音、中小水泡音。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3.细菌感染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且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4.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示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为片状阴影;也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二)中医:肺炎喘嗽 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三)中医证型:分为常证和变证。常证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变证分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闭肺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主方: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苏叶、苏子、陈皮、茯苓、白前、半夏、莱菔子等。 加减:发热无汗,表证重者,加荆芥、豆豉辛温解表;痰多白黏,苔白腻者,加

肺炎喘嗽中医护理方案

肺炎喘嗽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1、风寒闭肺: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3、痰热闭肺: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粘稠,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紫浮。 4、毒热闭肺: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发热 1、密切观察发热时间及程度,性质和规律。 2、注意有无伴随症状,如怕冷、出汗、口渴、面色变化、舌苔、脉象、神志等的变化。

3、体温过高或过低、发热程度与伴随症状不符时,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4、遵医嘱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5、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减轻呼吸道症状。 (二)咳喘 1、咳喘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协助翻身拍背,必要时将痰液吸出。 2、注意观察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呼吸的频率、节律,咯痰的性质、量、气味、颜色,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症状。 3、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 4、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中医特色治疗 1、风寒闭肺患儿中药汤剂宜热服,风热闭肺患儿中药汤剂宜频服、温服,痰热闭肺、毒热闭肺患儿中药凉服、频服。

2、中医贴肺腧穴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必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建议用生理盐水间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常用的药物有穿琥宁、双黄连、清开灵等注射液。 (三)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3.中药雾化吸入(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冬春季节少带患儿到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 3、指导患儿在户外活动时所需的注意事项。 4、讲解出院带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 一、定义: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三、病因病机: 病因: 1.感受外邪 2.他病传变 病机: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 四、诊断要点: 1.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 3.新生儿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症状。 4.肺部听诊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5.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6.实验室检查包括:(1)血象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引起,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2)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和鉴别等。 五、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热、咳、痰、喘是肺炎的典型症状; 2.治疗原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3.证治分类: 常证 (1).风寒闭肺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分析:风寒之邪外袭于肺,肺失宣肃,而见诸症。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华盖散加减 炙麻黄3 杏仁5 苏子5 荆芥5 防风5 桔梗3 白前5 陈皮5 甘草3 (2)风热闭肺 证候:轻则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粘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重则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分析:风热犯肺,外感风寒化热而来,热盛则易发展为痰热闭肺证。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总结归纳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总结归 纳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儿科协作组的关于儿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2015?年5月开始实施“肺炎喘嗽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明确了“肺炎喘嗽病”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路径实施情况? 自2015年05月至2015年12月以来,本科共有876例进入路径,平均住院费用2344.3元左右,住院天数为10天左右。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肺炎喘嗽病”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继续收集和整理临床路径资料,对临床路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

肺炎喘嗽(肺炎)讲解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口不渴,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二)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痰稠色黄,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三)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四)毒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五)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啰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病程迁延,低热起伏,面白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四肢欠温,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发热 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室温18℃-22℃,湿度在50%-60%为宜,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松解患儿衣被。 2、遵医嘱穴位贴敷,用自制中药退热贴取穴神阙穴;穴位放血治疗,取穴少商、耳尖、大椎等。高热39.5℃以上者,用温水或50%的温乙醇擦浴降温,不宜使用冷乙醇或冰袋避免寒闭毛窍,里热骤升,变生险症。汗

出较多,宜用温水毛巾或干毛巾擦干后更换衣被。 3、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二)咳嗽、痰雍 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适时开窗通风。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遵密切观察患儿咳嗽、咳痰情况及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3、遵医嘱予止咳、化痰药物;院内自制中药膏剂穴位贴敷,取穴肺腧、中府、膻中;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背部;体外振动排痰机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痰多粘稠时,多喂患儿温开水或遵医嘱雾化吸入后吸痰;经常变换体位并拍背,促进排痰。 (三)气促、鼻煽 1、立即予患儿半卧位,吸氧,必要时遵医嘱予药物氧气雾化吸入。 2、密切观察患儿变化情况,如喘憋、气急、呼吸、心率、体温、面色等。如发现病情加重,积极配合医师抢救,并做好记录。 3、及时清除鼻痂、鼻涕、口鼻分泌物及口腔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啰音不退 1、拔罐疗法:取双侧肩胛部下部,若啰音明显局限于单侧,可选单侧拔罐。 2、遵医嘱予中药膏剂外敷于啰音密集处。 (五)腹胀 采用腹部热敷、按摩或葱熨疗法、肛管排气等。 (六)合并腹泻 1、小儿推拿,可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温阳止泻。具体手法:推三关,摩腹,按揉中脘、下脘、足三里,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推拿肩井等。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 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2.1 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2.3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罗音。 2.4 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 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有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肺炎的轻症患者。 一、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ICD-10 编码:J18.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临床常见证候: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毒热闭肺证 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肺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和肺炎(ICD-10编码:J18.901)。 2.符合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3)肺炎支原体检测 (4)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部 CT、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测、心肌酶谱、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检查、人型 PPD、血液 T 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风热闭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阴虚肺热证: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2.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液

中医(专长)-中医儿科学-肺炎喘嗽练习题

第十单元肺炎喘嗽 一、A1 1、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临床表现为 A、恶寒发热,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 B、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黄而黏,口渴咽红 C、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 D、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红少苔 E、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 2、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毒热闭肺证的首选方剂是 A、银翘散 B、清金化痰丸 C、麻杏石甘汤 D、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E、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肺炎喘嗽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 A、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黄而黏,口渴咽红 B、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 C、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 D、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红少苔 E、恶寒发热,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 4、小儿肺炎喘嗽的病机关键为 A、风寒闭肺 B、风热闭肺 C、毒热闭肺 D、肺气闭郁 E、肺脾气虚 5、小儿肺炎喘嗽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A、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B、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C、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D、清热涤痰,肃肺定喘 E、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6、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治法是 A、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B、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C、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D、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E、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7、小儿肺炎喘嗽毒热闭肺证的治法是 A、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B、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C、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D、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E、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二、A2 1、患儿,9岁。发热咳嗽2天。证见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而黄,口渴咽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其治法是 A、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B、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C、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D、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E、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2、患儿,2岁。发热咳嗽3天。证见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烦躁喘憋,涕泪俱无,面赤唇红,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指纹紫滞。其治法是 A、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B、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C、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D、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E、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3、患儿,6岁。发热咳嗽5天。证见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疗首选方 A、三拗汤 B、麻黄汤 C、华盖散 D、荆防败毒散 E、麻杏石甘汤 4、患儿,2岁。发热咳嗽3天。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声重浊,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浮红。其证候是 A、风寒郁肺 B、风热闭肺 C、痰热闭肺 D、肺脾气虚 E、阴虚肺热 5、患儿,9岁。1个月前患肺炎喘嗽,迁延未愈,证见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治疗首选方 A、麦门冬汤 B、沙参麦冬汤 C、补肺阿胶汤 D、青蒿鳖甲汤 E、人参五味子汤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儿科患者。 一、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与《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共制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1)急性期: 风寒闭肺证 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恢复期: 肺脾气虚证 阴虚肺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和毛细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1.902)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需要同时治疗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分清急性期和恢复期。 1.急性期 (1)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痰多,喉间喘鸣,鼻流清涕,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痰鸣鼻煽,鼻塞涕黄,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指纹紫红于风关。 (3)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烦躁,口唇发青,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于风关。 2.恢复期 (1)肺脾气虚证:咳少痰多,痰鸣不消,咳嗽无力,动后稍喘,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纳差,大便稀溏,唇舌淡红,指纹淡红 (2)阴虚肺热证:低热不退,咳嗽少痰,动后稍喘,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指纹紫。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呼吸道病毒检测、胸部X线片、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血培养、肺部CT、血气分析、过敏原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肺炎支原体检测、PPD试验、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急性期 (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降逆化痰。

2015年肺炎喘嗽疗效分析、总结评估

肺炎喘嗽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 (2015.12) 一、临床资料: 2015年1-12月份接收住院患者1261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1261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微波理疗等。 二、疗效评价: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1261例病例中,临床痊愈率80.2%,好转率17.9%,效果不显著转诊占1.9%。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8.1%。 评价标准: (1)对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改善情况的评价和次症纳差、寐不安情况的评价; (2)对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的评价; (3)对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的评价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肺部体征消失及胸片恢复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261例患者主症改善者占99%;次症改善者占96%;未改善者占3%。改善的主症中体温恢复正常者1261例,咳嗽、痰鸣改善者1250例:喘促改善者占1250例。改善的次症中纳差改善1246例,寐不安改善1232例。

三、分析总结: 针对本年度小儿肺炎喘嗽病特点,通过以上中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患儿病程及咳喘治疗时间,并继续采用推拿、拔罐、微波理疗等治疗手段,驱邪同时兼顾小儿正气,较好的解决了肺炎后期啰音吸收缓慢的问题,突出了中医特色。对肺炎喘嗽急性期,患儿咳喘症状明显者(依从性好),均采用中药饮片、中药穴位帖敷治疗,效果显著。 四、优化结果: 大部分肺炎患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显著。但有一小部分患儿病程长,肺部啰音吸收缓慢,口服中药汤剂困难,并且应用西药静脉输液,效果不佳。肺炎后期应用微波理疗促进肺部啰音吸收,疗效显著,并且本疗法易为患儿及家属接受,值得推广。

肺炎喘嗽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诊疗方案 注:本诊疗方案增粗并下划横线部分内容为与国家诊疗方案区别内容。 一、诊断 中医病名: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肺炎、支气管肺炎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1.2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 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6年l0月)。 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初生儿、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2.4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 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2.5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2010年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 病毒性, 支原体性和真菌性等, 根据病理可分为大叶性,节段性,支气管性和间质性等,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迁延性, 临床上各种分类之间有区别有联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1 症状:急性发病,突然发作性喘憋.尤以病毒引起者多见.发热(部分可无发热) ,咳嗽,呼吸困难. 1.2体征:病变肺部叩诊浊音,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或捻发音. 1.3 X 线检查:肺部X 线摄片或胸部透视有斑片状阴影. 2、实验室检查 2.1 血象: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若为病毒性肺炎,上述值均可偏低. 2.2 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或者支原体抗体阳性,冷凝集试验阳性.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风寒闭肺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方药:三拗汤加减. 痰多白粘,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寒邪外束,肺有伏热,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2、风热闭肺主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宣肺,止咳化痰.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状热烦渴,倍用石膏,加知母,清热宣肺;喘息痰鸣者加葶苈子、浙贝母泻肺化痰;咽喉

红肿疼痛,加射干、蝉蜕利咽消肿;津伤口渴加天花粉生津清热。 3、痰热闭肺主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泻肺降气,定喘涤痰.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虎汤加减. 痰重者加猴栆散豁痰;热甚腑实加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痰多加天竺黄、制胆南星化痰;唇紫加丹参、当归、赤芍活血化瘀。 4、正虚邪恋①阴虚肺热主证: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 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低热缠绵加青蒿、知母清虚热;咳甚加泻白散泻肺;干咳不止加五味子、诃子敛肺止咳;盗汗加地骨皮、煅龙骨敛汗固涩。②肺脾气虚主证: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淡白, 神疲无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动则汗出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固表敛汗;咳甚加紫苑、款冬花止咳化痰;纳谷不香加神曲、谷芽、麦芽;大便不实加淮山药、炒扁豆健脾益气。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对症处理. 2、抗菌药物治疗,针对病原应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白霉素,红霉素等. 3、重症肺炎的治疗:补液给氧,肾上腺皮质激素,强心利尿,呼吸兴奋剂等 . 4、对症治疗:祛痰可使用沐舒坦,有喘息者加用氨茶碱. 5、雾化吸入. (三)经验方 1、青黛3g,白果、地骨皮、车前子、车前草、陈皮各9g。1日1剂,分2~3次服。用于细菌性肺炎。 2、板蓝根、大青叶、银花各15g,百部、桑白皮各6g,玄参9g,甘草3g,水煎

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

肺炎喘嗽诊疗方案 (2012年版) 肺炎喘嗽是以发热、咳嗽、喘急、鼻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好发于婴幼儿,四季均可罹患,冬春两季多见。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相当于西医支气管肺炎,部分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亦可归于本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 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C反应蛋白检查:C反应蛋白值可正常或升高。 (4)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学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 风寒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3. 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4. 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5.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药汤剂 (1)风寒袭肺证: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华盖散加减。组成:麻黄、杏仁、荆芥、防风、桔梗、白前、苏子、陈皮、甘草。 (2)风热闭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组成: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金银

肺炎喘嗽的辩证施护及健康教育

肺炎喘嗽 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心、肝。小儿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1、辨证分型 1.1风寒闭肺: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 色淡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1.2风热犯肺: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 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 凉宣肺,清热化痰。 1.3痰热雍肺: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少津,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1.4阴虚肺热: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 舌质红而干,光剥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1.5肺脾气虚: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偏淡,舌苔 薄白,脉细无力。治宜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1.6心阳虚衰:气促喘憋,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烦躁不安,心率增快达140~160次/分,肝脏进行性增大。舌紫暗,舌苔薄,脉微弱细数。治宜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2、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2.1.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2.2病情观察 2.2.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神志、面色、胸痛、腹泻、腹胀、汗出等情况。 2.2.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3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3情志护理 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2.4饮食护理 2.4.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2.4.2风寒闭肺者,进食宜温热,忌食凉菜及寒凉瓜果。 2.4.3风热和痰热闭肺者,饮食宜清淡可口,鼓励多饮水及梨汁。2.4.4阴虚肺热者,饮食宜凉润、清淡,适合患儿口味,鼓励多饮西瓜汁、橘汁。 2.4.5肺脾气虚者,可服太子参与白术炖鸡汤、薏苡仁等,宜少食

2015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与评估情况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5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 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继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修订。从2015年5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接受住院患者61例,门诊患者36 例,共有97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6.5天,门诊平均治疗日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35%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20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例(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例(100%,中药外敷15例(15.46%),推拿治疗41例 (42.27%),中药雾化吸入76例(78.35%),拔罐3例(3.1%),儿科基础治疗97例(100%,其他疗法6例(6.1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0%,中等(20%-70% 和差(<20%,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解毒法治疗肺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外敷方法。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

肺炎喘嗽诊疗方案

附件1 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是以发热、咳嗽、喘急、鼻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好发于婴幼儿,四季均可罹患,冬春两季多见。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相当于西医支气管肺炎,部分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亦可归于本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1.2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 1.5 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2.1 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2.4 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C反应蛋白检查:C反应蛋白值可正常或升高。 (4)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学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 风寒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3. 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4. 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