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看戏二十篇.戏剧作品赏析示例.小城风光.Drama_3A_12

看戏二十篇.戏剧作品赏析示例.小城风光.Drama_3A_12

看戏二十篇.戏剧作品赏析示例.小城风光.Drama_3A_12
看戏二十篇.戏剧作品赏析示例.小城风光.Drama_3A_12

(十二)

人與鬼怎樣同台?

——看《小城風光》怎樣巧妙地反思生命

作者簡介

曹頓?懷爾德(Thornton Wilder, 1897 – 1996)是美國著名劇作家。父親曾任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故他年幼時曾在香港生活。其父親後來調任上海總領事,他又一度回到東方來,這是他的作品頗有中國元素的背景。他的劇作包括《小城風光》、《出生入死》等。

《小城風光》的中譯本比較少,這兒引用的是台灣「淡江西洋現代戲劇譯叢」的版本。較容易在圖書館中借閱到的,是香港今日世界社於1965年初版,或在1976年再版的《懷爾德戲劇選》,這譯本由湯新楣和劉文漢合譯,也是很可讀的。

內容簡介

《小城風光》(“Our Town”)是個三幕劇,表現的是美國一個小城鎮居民的日常生活,但其中所滲透由生至死的平凡點滴,能令人反思超越時空的生命哲理。故事集中寫美國新罕布夏州的葛洛佛角這地方,紀醫生和魏先生兩家人的遭遇。魏家的艾茉莉和紀家的喬治從小青梅竹馬比鄰而居,唸同一家學校,上同一年級的課……。後來他們果然結了婚,生了兒子,但是艾茉莉在生第二個孩子時因難產死去……。

故事實在平凡。然而,在這個看似與世無爭的地方,我們看到恬靜和諧的生活、鄰居的關懷、家庭的溫暖,點點滴滴,潤澤心田,故有其永恆的動人魅力。

這裏賞析的是第三幕的後半部份。艾茉莉的葬禮舉行過了,送葬的人一個一個地離去。艾茉莉覺得很遺憾,覺得她死得太早了,她很希望重新活一次,至少回到世間再過一天。她選擇十二歲的生日,那是個平凡而快樂的日子。

懷爾德採用了很聰明、也很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手法,去處理這齣戲。

「真」與「不真」

中國戲曲在本質上是虛擬性的,因此非常靈活,在舞台上走兩個圈可以代表趕了

三十里路。至於人的魂魄離開身體,生人和死人同台,仙人在雲端上和凡間溝通等,都是完全可能的。任何「不真」的東西,只要演員自己相信,並且藉不同的戲曲程式「表演」得「真」,就能夠引發觀眾豐富的想像力,達至很好的演出效果。也即是說,觀眾能夠和演員一道,共同創造至「真」至「美」的藝術世界。原來的「不真」,反而成為表演藝術中最可觀的因素。

懷爾德這個戲用上虛擬的舞台佈景和裝置,又安排了一個穿越時空,也溝通戲內戲外的「舞台監督」,他是個「敘事者」(narrator),負責介紹情節發生的環境和人物,一如希臘戲劇裏的歌隊隊長。他在戲的開頭首先上場,在空蕩蕩的舞台上放上桌子、椅子等簡單家具,然後直接向觀眾介紹這齣戲叫做《小城風光》,這裏是什麼地方,是1901年5月7日,很普通的一天……。這位舞台監督又可以進入戲中,和不同角色對話,就如中國戲曲的演員,自由出入於角色內外,既是某一特定角色,又可以抽離於劇情來「自報家門」,介紹自身以至情節本末,十分靈活。

從「真」與「不真」的夾縫帶出生命的反思

這個戲劇選段發生在紀家的墓地,一群人來這裏送艾茉莉下葬。然後,葬禮舉行過了,送葬者逐一離去。作為葬禮的延宕與補充,懷爾德安排了紀醫生(即艾茉莉的家翁)順道來到妻子紀太太墓前,稍事憑弔。然後,舞台上陷入長久的平靜。

這樣的「長久的平靜」是需要的,它為艾茉莉要重回凡塵的念頭蓄勢。正如上文「內容簡介」中所說,已去世的艾茉莉迫切地向舞台監督提出「再活一次」的要求。舞台監督作為舞台至高無上的控制者,當然可以滿足她的要求。不過,由於「這個」艾茉莉已經死去,於是,她回到塵世的時候,按舞台監督的說法:

妳不僅活在塵世上,而且妳自己看着妳活在塵世上。1

也即是說,她會在更高的層次,見到了事物的本身。

無論是家姑紀太太或者鄰居塞姆太太,作為逝世已久的過來人,都已經看透生死,都勸她打消這個念頭,認為她這個想法太傻了。可是,剛死去的艾茉莉,對凡塵還是戀戀不捨,堅執地要回去人世間,即使是短短一天。

於是,艾茉莉「回到」十四年前的魏家。那時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女孩,那天正要過生日。她「看到」年輕時的爸爸(魏先生)、媽媽(魏太太)、送牛奶的霍伊、華倫警察、派送報紙的柯若威?喬……。

1韋爾德《小城風光》(選自《淡江西洋現代戲劇譯叢》,顏元叔主編,台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70年7月出版,頁106。)

一切都很平凡,然而卻是如此的親切。

就在爸爸媽媽送生日禮物給她的時候,艾茉莉受不了,她無法繼續下去。於是,「過去」消失,她「回到」山頂的墓地去。

在舞台監督的安排下,加上適當的舞台效果,艾茉莉可以穿梭時空,在生死之間往來。我們會完全接受這個藝術處理上的「真」。

在見證這短短的生死穿梭的同時,我們都會問:

為什麼艾茉莉會「受不了」?

艾茉莉「看到」曾經年輕漂亮的爸爸媽媽,看到聰明努力而後來早死的柯若威?喬……;她「收到」喬治特意大清早便送過來放在門階上的風景卡片剪貼簿,這喬治後來成為她的丈夫;她也會「收到」弟弟華利工藝課時做的生日禮物,而華利後來去露營旅行時因盲腸潰瘍而死……。

一些當時本來平常不過,簡單實在的東西,原來都不能恆久,原來都會隨着時光流逝而變化了,甚至失去了,回不過來。

當時的人都不知道,他們都只是「活着」。但是,艾茉莉呢,她看着自己活在塵世上,她見到了事物的本身,她明白流光易逝這生命的另一面——更本質的一面。

因此,執意要回來的艾茉莉頹然說:

我受不了。他們是那麼年輕漂亮。為什麼他們會漸漸衰老呢?媽媽!我在這兒。我已長大了。我愛你們,我愛一切事物——我不能毫不

在乎的觀察一切事物。2

「時間過得太快。」這是艾茉莉的感慨,也是自古以來無數人的感慨。

在艾茉莉回到山頂墳墓中之前,她要再多看一眼這個塵世。就在這時,她說了一段十分動人的話:

再見,再見吧,世界。再見吧,葛洛佛角……媽媽和爸爸。再見吧,滴嗒的時鐘……媽媽種的向日葵。美味的食物和咖啡。新燙好的

衣服及熱水澡……還有睡眠及醒來。啊,大地,你太奇妙了,以致於

沒人能了解你的偉大。

(艾茉莉向舞台監督望去,突然地眼淚汪汪的問他。)

人類活着的時候,是否每個人都了解到生命的意義?——每一分鐘每一秒鐘?3

活着的時候,是否了解到生命的意義?這是個永恆的扣問啊!

2同上註,頁112。

3同上註,頁114-115。

這是個非常嚴肅扣問,放在這個戲中,卻是問得自然,問得動人,它引動了我們對生命的反思。其關鍵在於藝術上的恰當距離。

距離的秘密:仔細有情

表演藝術的普遍原則是「以假當真」,即是說,舞台上發生的種種悲歡離合、興亡聚散,無論叫觀眾哭得怎樣涕淚縱橫,或者笑得前俯後仰,原來都是「假」的,都只是編造出來的故事。其實觀眾怎會不明白呢?只是觀眾也樂得接受某一剎那的「肖真幻覺」,跟劇中人同悲同歡,產生或長或短的移情作用。這是藝術帶來的美感經驗。

這種肖真幻覺,有時候會長久些,有時候會短暫些。但是,也有些藝術家認為,幻覺其實是不必要的。就讓觀眾看到「不真」的東西吧!「不真」並不就是「假」。只要感情夠「真」,觀眾自然會在「真」和「不真」的夾縫中,看到更大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想像,去創造一個更美麗的藝術世界。

因為,觀眾都有自己的經驗,對生與死,對時光的易逝,對情感的得失。與其創造肖真幻覺去把「一切」都模仿出來,不如創造使觀眾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經驗放進去的境遇。《小城風光》這個戲,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讓我們「看到」葛洛佛角這城鎮是怎樣的一個模樣,但是,我們可以從平凡不過的人際交往中,「感受到」普遍的人情。葛洛佛角在舞台上的確「具體」地存在着,但它不是具體得瑣屑,而是具體得仔細有情。

同樣的,戲中「死去的」艾茉莉「回到」十四年前的生,再「回到」現實的死,我們大概不會「移情」地建立什麼「幻覺」,但卻又實際地被感動了,因為,對生命的留戀,對親愛者的懷念,對美好易逝的感慨,都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很具體的感情。

原來,最「真」的,是普遍的人情。

因此,仔細而有情的事與物,就非常要緊了,這是引發普遍人情的憑藉。艾茉莉下面這一段台詞為什麼動人?

再見,再見吧,世界。再見吧,葛洛佛角……媽媽和爸爸。再見吧,滴嗒的時鐘……媽媽種的向日葵。美味的食物和咖啡。新燙好的

衣服及熱水澡……還有睡眠及醒來。啊,大地,你太奇妙了,以致於

沒人能了解你的偉大。

試試用心地唸,試試仔細地聆聽吧!我們真的會聽到滴嗒的時鐘聲,會看到美麗挺放的向日葵,會嗅到濃郁的咖啡香——喜歡喝咖啡的或許還能夠藉想像感受到那是怎樣的一種咖啡,有沒有加牛奶,有沒有加糖——還有新燙好的衣服那一種新鮮的氣味……。累得要死的時候,洗一個熱水澡是怎樣的痛快?忙了一整天終於可以倒在睡

床上又是怎樣的安樂?睡得飽足的時候,早上醒來是怎樣的一種幸福感?諸如此類,都不是什麼奇怪的「特殊」經驗,都是普遍的、平凡的。然而,其實又都極其美好,至為難得——尤其是,在失去了的時候。懷爾德仔細寫來,契合到我們的經驗,撩撥起我們的感官,那就動人了。

這就是距離的秘密。懷爾德在「真」與「不真」之間,創造了恰當的距離。太「真」,難以有刺激反思的餘地;太「不真」,這種反思就欠缺了人情的基礎。人鬼同台,自由來去,這種穿梭古今東西的舞台美學,原來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和感染力。是這種靈活性和感染力,使艾茉莉這一句問題,在戲結束之後,還縈迴在觀眾心間:人類活着的時候,是否每個人都了解到生命的意義?

延伸閱讀

《小城風光》全劇。學生也可以嘗試閱讀英文原著,語言並不艱深。就以上述的一段動人台詞為例,Emily原是這樣說的:

Good-bye, Good-bye, world. Good-bye, Grover’s Corners… Mama and Papa. Good-bye to clocks ticking…and Mama’s sunflowers. And

food and coffee. And new-ironed dresses and hot baths…and sleeping

and waking up. Oh, earth, you’re too wonderful for anybody to realize

you.

[She looks towards the stage manager and asks abruptly, through her tears]

Do any human beings ever realize life while they live it? –every, every minute?

教學建議

試引導學生改寫艾茉莉向生活中種種事物說「再見」的一段文字。艾茉莉說的是「時鐘、向日葵、食物、咖啡、新燙好的衣服、熱水澡、睡眠和醒來」。要是學生代入她的身份,再結合自己的經驗,可以舉出哪些放不下的美好事物?

這個練習是引導學生仔細檢視日常生活中平凡而有情的東西。生活是由瑣碎的事與物組成的,而這些平常不過的事物,其實都有不同的溫度和重量,各有獨特的氣味、硬軟和色彩,一旦失去,都會叫我們神牽夢繫,歷久難忘。那不一定只是昂貴的智能手機,那可能是好友送的小飾物、一條漂亮的絲巾、味道親切的街頭小吃、一頓吵吵鬧鬧的快餐店早餐……

教師不必做任何具體提示,要做的,或許只是和學生分享或曾有過的久別香港(或故鄉)後思念某種事物的經驗。目的只是引導學生去仔細逐一「感受」自己的生活經

驗。

學生改寫之後,讓他們進入角色,認真地唸出來和同學分享。這會有助他們珍惜生命,也珍惜生活中當下的一切。

備註:由於版權關係,未能提供本劇譯本原文。

《雷雨》话剧赏析

《雷雨》话剧赏析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其中《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茅盾赋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 在《雷雨》诞生不久,谈到《雷雨》的创作主旨时,曹禺先生明确的指出:“我认为不应该用欺骗去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在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在《雷雨》序中他也曾提醒大家,《雷雨》绝非一个社会题话剧,而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 《雷雨》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处处伏笔都倾泻在了最后的那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亦是一个国家的悲剧。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然 一、《雷雨》剧情介绍 三十年前,周朴园,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即鲁大海)带走,他为了金钱就这样遗弃了他们母子俩,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但却被救起,求死不成的她,为了孩子,又嫁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风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也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母异父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又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也相互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结果,周萍自杀,四凤和周冲触电身亡,蘩漪发疯,侍萍离开,这个罪恶的家庭,最终归于毁灭。 二、《雷雨》故事结构 《雷雨》在写作上符合“三一律”,即一天之内,同一地方,一件事情。这使得本话剧更加具有西方的艺术性。正是通过了这个“三一律”,才使得本话剧在

小城镇规划-文旅型特色小镇文脉传承与风貌塑造路径探索——以南京栖霞古镇为例

文旅型特色小镇文脉传承与风貌塑造路径探索 ——以南京栖霞古镇为例 王曈,姜滢,叶江山,张飏 摘要:当前,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发展面临“重视资本运营而忽视文脉传承”、“同质化竞争”两方面问题。本文在南京栖霞古镇项目实践的基础上【1】,围绕文脉传承和去同质化两项议题,在城市设计的视角下,解析建构技术路线的基本方法,并从“以格局、肌理、场景为载体的文脉传承”、“凸显地方特色的风貌塑造”、“空间特质与业态发展耦合的策略研究”三个方面,重点阐述技术逻辑和技术方法,探讨文旅型特色小镇结构性再生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特色小镇,城市设计,文脉,风貌,业态 1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发展诉求与规划响应 1.1发展背景与发展诉求解读 在我国经济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响应“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积极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实践。2016年7月,三部委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出了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和以产业为基础的基本类型,即“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其中,以传统文化、休闲旅游为支柱产业的文旅型特色小镇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别。 作为旅游目的地,小镇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景区化、商品化:其独特的文脉、风貌及特定场所空间所孕育的特色服务,是文旅型特色小镇的核心产品;通过主题文化的体验情境设计,保证持续的人流和消费,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基本诉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否统筹好文脉传承、风貌塑造、业态发展三个方面的关系,是特色小镇成功与否的关键。三方面既相辅相成,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因此,统筹考虑、整体设计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对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现状问题分析 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明显,通常由开发管理机构围绕优势资源来整体运作,并引入经济实体进行开发建设。这一过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重视资本运营而忽视文脉传承,或虽然有意延续文脉以强化特色,但由于技术手段的缺乏而无法有效兼顾,不论出

自然月亮风景摄影作品赏析

自然月亮风景摄影作品赏析 风光摄影除需要有正确的曝光外,还要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将无限风光,摄录于有限的画面之上,框出美好的景色来,这也是不容易。下面是带来的自然月亮风景摄影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自然月亮风景摄影作品: 风光拍摄技巧:月亮摄影 1.使用Tele-lens(远摄镜) 众所周知,拍摄远景需要使用远摄镜。尤其是拍摄距离非常遥远的月光,远摄镜更加是必备的器材。如果使用普通镜头拍摄,不论你怎样zoom,都只会看到一个白点,更何况可以拍出月球上的纹理。一般来说,拍摄月亮时镜头焦距当然愈长愈好,但若各位新手没有「大炮级」的镜头,至少亦要使用200mm的镜头或加上增距境。 2.使用全手动模式 要拍出动人的月亮,建议使用全手动模式。当拍摄月光时,我们通常都是处于黑暗的环境。因此,如果拍摄时使用半自动或先决模式,相机有可能会被四周漆黑的环境误导,误以为光线不足而将快门较慢或将光圈调大。最后,照片就会因此而过度曝光,所以,拍摄月光的时最好把相机设定为全手动模式,试拍数张再因应环境而微调。 3.留意快门速度 相信有很多初学者亦有着同样的迷思,在黑暗的环境下拍摄月

光,是否应该将快门速度调慢,以拍出光亮的月色呢?其实这不是必然的,因为月球和地球是会转动的,所以越短的快门时间越能捕捉到锐利的画面,减少因月球移动而令相片变朦的机会,而且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线,实际上有机会比我们想象中来得亮,所以如果快门太慢可能会使月亮过曝令细节消失。 4.使用脚架及计时器 跟拍摄其他夜景一样,建议把相机架上三脚架。都在黑暗中拍摄,需要非常稳定才可拍出清晰的影像。而且,月亮与我们的距离十分遥远,只要有些微的晃动便会令画面模糊。所以,拍摄月亮建议使用三脚架以保持相机的稳定。 为确保相机处于一个完全静止的状态,还可以使用自拍计时器或反光板预升(/延迟)功能来拍摄。例如当相机光圈快门等设定完成后,再设定10秒计时,这样便可确保相机完全没有受按动快门时发生的晃动影响,避免影像变得模糊。 5.使用小光圈与低ISO 光圈愈小,景深便会愈深。因此,建议使用小光圈(f/8-f/16)来拍出圆月,令影像更清晰。此外,我们应该调低ISO以获得最佳拍摄品质,否则相片会很容易出现噪点。 月亮摄影

中国经典戏剧赏析论文

中国经典戏剧赏析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张顺胤 学号:2011022220 日期:2013年5月28日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象。 中文戏剧一词的字源来自于“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是在元代以前在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政局与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表演艺术,将两者合称则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用法。 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一词将近的词汇囊括的范围不一,例如在印度文中的lila一词除了是戏剧之外,也包含舞蹈、运动竞赛等意义。但是几乎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相关的词汇,几乎具备与“游戏”类似的意义,例如在英文中将一部剧作称为是play(通常指有剧本有对白的戏剧)。中文中“戏剧”的“戏”,也带有“游戏”的意义。 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包括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及中国的戏曲。 戏剧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它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扮演了,通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张,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综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灯光、音效、服装、化妆,以及剧本、导演等的一切总称,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在中国台湾地区,戏剧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词语,如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等以剧本为核心进行表演的演剧形式都统称为戏剧。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 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

小城镇特色塑造和规划应对_以江苏省半城镇规划为例

0 引言 大力发展小城镇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其建设与发展是农村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中国当前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下,小城镇总体数量在动态变化, 许多小城镇将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或并入大中城市的市区; 更多的乡级集镇撤乡建镇, 发展成为建制镇。而小城镇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传统风貌消失、千城一面等“特色危机”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保护和彰显小城镇的特色已成为当前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小城镇特色是指小城镇明显区别于其他城镇的个性特征,是该城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当时所能达到的文明手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有别于其他城镇的场所和非场所成果的综合表现,是小城镇的物质形态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的综合反映。小城镇特色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感观意识上的辨别性和视觉上的愉悦感,其附着的多种经济、社会、文化价值,与城镇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存在都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以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规划为例,探讨小城镇特色定位与特色塑造的方法、途径,以及小城镇规划在城镇特色问题上的应对手段。 梁 洁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规划师胡志华 宿迁市政协常委,宿迁市规划局村镇规划处,处长,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 相比大城市特色的规划研究,小城镇特色在小城镇规划中仍未得到普遍充分重视,以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规划为例,探讨小城镇特色定位与特色塑造的方法、途径,以及小城镇规划在城镇特色问题上的应对手段。 Compared with big cities, the urban research doesn’t give enough concern to the characters of small towns. This article takes Bancheng Tow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solution on the position of small town’s character, as well as the approaches to shape this characters. 摘要 Abstract 关键词 Keywords 小城镇 | 特色 | 小城镇规划 | 半城镇 Small town | Character | Urban planning of small town| Bancheng Town 作者简介 小城镇特色塑造和规划应对 ——以江苏省半城镇规划为例 Character Creation and Planning Solution of Small Town——A Case Study of Bancheng Town in Jiangsu 梁?洁 胡志华 历史文化积淀的城镇特色能体现 出城镇最本真的个性,尊重、保护本土文化和传统,从历史中挖掘文化精髓,从文化中挖掘城镇个性,才能使城镇特色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美得令人窒息的日本绝景摄影作品

美得令人窒息的日本绝景摄影作品 编辑点评:令人惊叹到倒吸一口冷气,甚至瞬间停止呼吸的美,原来是这样!日前由Adobe System举办的风景摄影大赛所选出的“想要留到未来的日本绝景”,果然美不胜收,不愧是“日本遗产”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未来に残したい日本の風景写真「日本遺産」フォトコンテスト受賞者の作品が、圧倒的美しさで息を呑みます。 想要留到未来的日本风景摄影“日本遗产”Photo Contest获奖者的作品,以其超乎想象的美赢得众人惊叹。 アドビシステムズが、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5の発売を記念し、写真共有サービス「フォト蔵」との共催で実施したコンテストで受賞したもので、総応募写真数1万5635枚、応募者数1122人の中から選ばれました。最優秀賞にはrockman5さんの「田染荘夕景」に決定しています。 在Adobe System为纪念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5发售,与摄影共享服务“Photo库”共同主办的大赛中获奖的作品,是从总应征照片数1万5635张、应征者1122人中被挑选出来的。最优秀作品奖由rockman5的《田染荘夕景》获得。 最優秀賞の「田染荘夕景」は、国の重要文化的景観に選定され、世界農業遺産の一部にも含まれる大分県豊後高田市の田染荘の夕景を撮影したもの。 获得最优秀作品奖的《田染荘夕景》的拍摄对象是——被选定为国家重要文化景观、包括在世界农业遗产内的大分县丰后高田市的田染荘的黄昏。 Lightroom賞には、Kurozumiさんの「清水寺」、Zweiさんの「棚田に生きる人」、dongorosさんの「湯布院午前5時」が受賞しています。同じ場所で眺めた景色でも、季節や時間、そして撮影者のテクニックなどでこうも変わるものなんですね。あなたの身の回りの風景もちょっとしたテクニックと運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赏析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赏析 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1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2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3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4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5 人像摄影教学:各种天气下的风光摄影技巧 雨 当在雨中拍摄时,找一处有遮掩的地方(比如门廊)。使用雨伞或者用塑料袋简单地包裹好你的相机,并为镜头留个洞,因为水可以损害你的器材。留意落在你镜头或者滤光镜上的雨珠,并且要经常把它们擦干净。 为了在半空中凝固雨滴,使用1/125或者更高的快门速度。1/60秒时雨滴会出现拉长现象并且在你降低快门速度时表现更明显。如果是在暗淡背景的衬托下最好突出雨滴,但假如没有可能的话,尝试在

画面中包含另一个清楚物体表明正在下雨---比如,打伞的人或者水滴落在水坑里。 提示:如果你拍摄城市时正在下雨或者刚开始下雨,走出去,白花花的街道会为你的照片添色许多。 雨的效果:搞清楚雨水是怎样影响你的画面的。树叶会发亮并且迎风的树干会因为潮湿而变得暗淡,使得树林变得更具戏剧性。一个农夫可以微笑着站在田里看着这场及时雨,但赶时间的生意人脸上可能一脸不高兴。 雪 冰雪,象沙滩一样,可以欺骗测光表:明亮的白色导致欠曝,不要忘记测光表自18%灰度获得读数。最容易的补偿方式是从灰卡或者景色中你知道是中间的色调上获取读数。确保它是在你主体同样的光线下并且测光表并不是从明亮的背景上获取读数。如果是重要的拍摄,就采用包围曝光。 假如你拍摄许多张同一景色的照片,而且你已经确定自己的测光表欠曝多少的话,你可以把曝光补偿转盘设置在自动补偿上。如果你的相机没有这样的转盘,你可以改变ISO值以欺骗测光表。举个例子,假若你使用ISO 200胶片测光表读数为F/16在1/250秒的话。自灰卡你得到F/11在1/250秒读数。只需改变ISO值至100来补偿一档。(记住,减半ISO值加倍所需到达胶片的光量。)不要忘记在拍摄后转换回原来的设置。

中外经典剧目赏析

河南农业大学20 —20 学年第 学期 《 》考试试卷( 卷) 摘要:曹禺话剧《雷雨》是曹禺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多种创作手法,惟妙惟肖及诙谐的刻画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多角度对该剧的特点、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分析,指出应当注意提高话剧素养,不断提升欣赏水平。 关键词:曹禺; 雷雨; 赏析 曹禺(1910~1996)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曹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曹禺的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1922年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成为骨干。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6年8月始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戏剧。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随戏校迁至四川。1946年返回上海,后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7年1月回国,应聘于上海实验戏剧学校。1949年初,曹禺接受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安排,由上海经香港抵达北平(今北京)。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与筹备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文代会召开,曹禺被选为主席团成员。1950年、1952年先后被任命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文化大革命中,曹禺遭到迫害,被迫搁笔。1988年11月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执行主席。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杰出作品。曹禺的作品,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多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曹禺的作品除《雷雨》(1933年)、《日出》(1935年)外,还有《原野》(1937年)蜕变》(1939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1947 年,电影剧本)、《明朗的天》(1952年)、《胆剑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W.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一、话剧的含义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小城镇特色发展

小城镇特色化发展——20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 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 论坛总结: ▲小城镇规划需要深刻体会和挖掘当地地域性特征,不管是文化的还是生态的。 ▲小城镇规划需要分析规划实施后的使用对象,即面向村民、小城镇居民进行小城镇规划的调研,关注人的需求。 ▲小城镇空间特色的塑造没有一成不变的原理,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和做法,正因为如此,特色小城镇才更有魅力。 平行论坛一:小城镇产业发展和空间特色塑造 1.从哪些方面塑造小城镇的空间特色 武凤文副教授认为主要包括特色、景象、品质和美丽四个层次,其中“特色”是贯穿到总体的,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保留体制并将其盘活;通过住建部的培育来保护提升产业、形态及风貌(前提是小镇本身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特色);挖掘人(社会习俗)、物(建筑物/构筑物/基础设施)、产业等的资源来重塑风貌。 谢华教授提出,小城镇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国家到各省市以及到地方的大局建设,那么要怎么吸引城市人来小城镇、并且将其留住呢?主要是关注小城镇的风貌、民居产业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由于很多特色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被埋没了,因此关键是充分调研当地县域范围、镇域范围的资源,挖掘小城镇的民族特色及资源,形成相应的产业,比如挖掘某些沿海小镇的海塘文化、海产品文化。 由于教育中缺失小城镇的内容,很多时候设计者以城市的手法来对待城镇,以致不符合当地的诉求。陈懿教授以四川的一个红叶风景区为例,提出要从小城镇的风水、人居环境入手,充分考虑当地人的心理,才能使规划获得他们的认同。当时风景区由于红叶树木被砍伐而衰落,规划建议将以前的枫情提升成七彩风情,形成四季的特色风貌,这也符合藏区特色风貌。设计者先是设想长期居住需要什么环境,进而提出较为贴合当地人需求和喜好的方案。 2.塑造小城镇的空间特色有哪些方法 荣丽华教授提出了三个方法。第一是特色化发展,要求决策者、管理者、专家学者和规划业界三个层面都对小城镇的地域性有足够的关注,不能盲目跟风。第二是可持续发展,让各种建设及方法都能持续下去。第三是具有可实践性,不能仅仅作出较难实现的渲染图。比如说呼伦贝尔的太平村,当时解决用电问题的措施是林场发电,这既容易实践、也兼顾环境需求。 总结 最后,陶其中副秘书长总结道,塑造空间特色其实没有一成不变的原理,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和做法,这也是特色小镇的魅力所在。与会的各位专家对理论和实践的阐述都十分精彩,总体而言,塑造小城镇空间特色,可以关注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系统化、自然生态、社会性、人的追求、技术性以及实施性。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7种构图手法分析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7种构图手法 风光摄影可能是初学摄影的人先接触且能够最快上手的摄影门类,面对美景我们大多都有举起相机拍摄的冲动。当我们端起相机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构图,人们观看一张照片也是从构图开始的。构图是一门几何课,因为构图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本意就是结构、组成和连接。构图就是把世间万物提炼和抽象成点线面以及各种图形的过程,马克吕布曾经说过:摄影就是几何。 或者你这么想也可以:摄影有时候就像下一盘棋,你可以把相机取景框想象成一块棋盘,而你要拍摄的对象们就是你的棋子,想想你要怎么布局它们、经营它们?赢得这局棋,这局棋没有人和你对弈,你要战胜的是过去的自己,让你的下一张照片更出色。下面我们挑选7种在风光摄影中最常用到的构图手法,希望这些“最”可以打开你的风光摄影大门。 Ricardo Leal 一:最饱满――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可能是风光摄影中最常用到的构图方式了,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很多都是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或者称作远景三部分来组成,这样的构图方式能够很好的表现景色的层次,也可以把画面填充的饱满。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新疆的天山牧场,摄影师利用长焦镜头裁取了广阔自然的一部分,把整个画面分为了三个部分,前景部分的草原上的野花呈现了亮丽的黄色,和中景以及背景拉开了层次,中景的绿色草原上的牛羊成了这幅画面中的画眼,远景的草原光影斑驳且具有一定的透视效果。这样的构图方式清晰而饱满,充分的利用了大自然存在的线条和颜色,寻找点线面永远是构图的重要一步。

EOS 60D ISO:200 光圈f10 快门1/160 摄影/姜曦 二:最有趣――对角线构图 在风光摄影中,一定要锻炼自己试着用抽象的几何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找到自然界本身存在点线面。试想一下,你看一张照片,里面出现的线条全部都是横的和平直的,虽然能够带给你平静和平衡的感觉,但是也会使让这个画面标的无趣乏味,令人疲倦。所以,我们要寻找曲线,斜线来破坏画面,让画面变得有趣起来。对角线构图方式是很常用的一种方式,让线条或者是景物的边缘把画面通过对角线来分开,下面这张图片拍摄的是川藏公路上一段,高山峡谷中,褐色的山体被一条黑色的柏油公路拦腰截开,曲折的公路从画面的左下角延伸到画面的右上角,即平面分割了画面也形成很好的视觉引导线,让整个画面有了透视感。注意看公路上的车队,这些汽车在巨大的山体映衬下显得渺小,他们在画面中起到了表现景物比例的作用,也使荒凉的景色多了一点生命的气息。

中外戏剧鉴赏

中外戏剧鉴赏 课程导读 课程介绍: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人类最具趣味性的精神创造之一,也是人类极具普遍性的娱乐方式。戏剧经历千百年的发展,是人类普遍拥有的文化财富。 本学期主要立足于东西方戏剧的鉴赏,宏观地介绍东西方两国不同时间段的戏剧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加以深入剖析,深入感受经典剧作的华彩与魅力,从而打开戏剧的大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在讲述过程中将运用到大量的案例、图片和影像视频,由于影像资料非常丰富,在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所学课程,从而提高对中外戏剧的鉴赏能力。 主要分为两个篇章:西方和东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戏剧、为什么呢要进行鉴赏?因为看戏仅仅局限于喜欢,事物的表层,缺乏对戏剧更深层次的解读,鉴赏戏剧,却是能够理解戏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丰富内涵,突破对戏剧视听的限制,通过对视听之间的联系方式,戏剧的种种形式规范,乃至现象和隐喻的解读,去破译对戏剧艺术的审美认知。 课程目标 开设中外戏剧鉴赏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在中西方戏剧的对比之中欣赏戏剧艺术的魅力,领略各国丰富的文化景观,健全人格修养和丰富精神生活。通过学习,力图使学生能够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戏剧鉴赏的要素及中西方在不同时期的经典力作,并能够熟练识记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并能够熟练的对作品进行赏析,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戏剧的定义 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它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舞蹈等艺术门类。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够引起戏剧美感的艺术。因此,戏剧艺术体现了一种演+观的交流关系。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话剧主要运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在中国,戏剧是戏曲(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的缘起 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源头,也是戏剧发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学界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狄俄尼索斯是葡萄之神,当时古希腊酿酒的主要原材料是葡萄,所以称为酒神。 酒神节有两个:①每年3月祭祀的节日称为大酒神节②每年12月份在乡村举办的为小酒神节。那么,戏剧演出都是祭祀的一部分,表示对酒神的崇拜,祭祀的时候还要唱酒神歌,称为酒神颂。 严格意义上的戏剧,普遍认为是从埃斯库罗斯开始的,因为他把演员人数增加到了两个,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增加了戏剧的因素,有了两个演员就有了真正的舞台交流,戏剧因此成型。

赏析曹禺四大经典话剧之

赏析曹禺四大经典话剧之《日出》 故事——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昔日的恋人方达生希图拯救她,她亦无力自拔。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最终服毒自杀《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剧本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人物——潘月亭: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老奸巨滑、深谙世故、心狠手辣、藏而不露。当潘月亭得知李石清用偷看文件的方式掌握他的底细之后,只表现出原始的愤怒:“你怎么敢——”随即又转变话锋:“石清,不不——这不算什么。不算多事。互相监督也是好的。”他一改嫌李石清多事的骄横态度,与李石清成了“一条战线”的朋友,显得异常亲密。他并非宽怒了李石清的多事之举,而是将怒不可遏深深地埋藏地心底,用缓兵之计让李石清有充分的“表演”的机会和时间,况且,“燃眉之急”的时刻,李石清还会派上用场,此等小人此时还得罪不得……潘月亭接受李石清想做襄理的暗示:(沉吟)“昌,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件事总可以帮忙。”他对李石清又采用了欲擒故纵之法,更显示了潘月亭的狡猾和老谋深算。潘月亭渡过了临时的难关之后,他一改对李石清的态度。在李石清得意地描绘银行的美好前景时,他毫不隐讳地说:“有人说不定要宣传我银行的准备金不够?”“说我的银行这一年简直没有赚钱,眼看着就要关门。”“同人背后骂我是个老浑蛋,瞎了眼,昏了头,叫一个不学无术的三等华来做我的襄理。”潘月亭对李石清的憎恨和不满已溢于言表,话语中暗含嘲讽和杀机。他终于炒了李石清的鱿鱼,解除了心头之隐患:“不过你今天坐的汽车账行里是不能再替你付的。”对潘月亭再也没有利用价值的李石清转眼之

MK_76.山地小城镇建筑特色风貌改造的实践——以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为例

山地旅游小城镇特色风貌改造的实践 ——以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为例 陈婷婷,贾成华,望开全 摘要: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城镇,山地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应更加强调扎根于本地自然、文化资源,更加强调特色的构建。神农架林区拥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在其下谷坪土家族乡的风貌改造中,通过突出土家文化和鄂西地区土家族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引入协调建筑师制度和抓好城镇标志性环境小品的设计与建设等四个策略,成功的塑造了其特色风貌。 关键词:山地旅游小城镇 下谷坪土家族乡 特色风貌 协调建筑师 神农架林区是中国内陆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直属湖北省管辖,也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位于神农架林区的西南边陲。它东临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与木鱼镇接壤,南瞰神农溪并与巴东沿渡河镇毗邻,西接巫山小三峡并与骡坪镇、竹贤乡、庙堂乡相望,北靠神农顶并与大九湖交界。全乡国土面积216平方公里,散居着土家族、苗族、彝族、回族、藏族、白族等六个少数民族群 众6400人。下谷坪土家族乡是由巴 东县管辖的下谷、板桥、石磨三乡, 于1986年1月回归神农架后,1992 年三乡合并,于1995年经省政府批 准成立的少数民族乡。下谷坪土家 族乡在历史上是山高坡陡,溪流纵 横,气候奇特,物产丰富,交通闭 塞,贫穷落后之乡。现在该乡成为 林区“一轴两翼”旅游格局中西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核心区域,被誉为最富发展潜力的国际旅游线“双神线”穿越全境,是连结神农架与神农溪的中间站,是神农架林区着力打造的大小“金三角”的重要节点,是神农架林区通往长江三峡的捷径(图 1)。下谷坪土家族乡距巴东县城70公里、距宜巴高速公路40公里、距巫山县城100 公里、 图1:下谷坪乡旅游路线图

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期末辅导资料

0617《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 指导 一、考试说明 《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幼儿诗歌、散文、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内容的学习及赏析以及对幼儿文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以期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及引导。 本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题型及分值如下: 1、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2、填空及简答: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3、简答题:共3题,共50分。 二、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 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 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如: 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 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 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1921年前后,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计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第二章赏析幼儿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理论 1、文学作品的内容 (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完整版)牛杰-校本课程大纲-话剧经典赏析与表演.doc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2017 级高一校本课程纲要 程名称: 典 析与表演 程 :人文素养 开 教 :牛杰 是文学 的四大 式之一。 是 的一种形式,它以 与表演 主。 ,作 一种舶来品,在中国的 史已 有一个多世 了。“生存 是 , 是个 ”莎士比 笔下的《哈姆雷特》 出振 的一 ;“我 大清 国,可 我呀?”老舍笔下的《茶 》演 了 史 迁的人生百 ?? 一百多 年来, 秀的 作家、 演、演 , 我 作演出了 多多 典的作品, 中国 的文化大厦添 加瓦, 夏民族的 更富于内涵和哲思。高中 段的必修 本有意 地将 典的 入教学篇目,旨在引 学生了解 一种文学 式。校 本 修 作 必修 的拓展和延伸,在常 性的了解的基 上,有必要将 本 作和 表演作 主要的研究 象,以校本 程的方式, 想要了解欣 和有表演 趣的同学,指 学生将 趣 化 能力和特 。 本 程的目 是培养学生 的了解,增 的欣 程 能力,培养 的 趣 好以及他 表达演 能力, 新能力 目 目 和合作能力。通 学 使学生了解 的含 , 展 ,以及 排演 程。 程 明

《话剧的历程》主要让学生了解话剧的概念、类别、发展历史、具以及前景,通过认识,培养他们对此的认知。 体《话剧赏析》主要让学生欣赏经典剧目,从而增强对话剧的欣赏目能力,培养对话剧的兴趣爱好。 标《话剧表演》主要让学生了解话剧表演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排演了解如何表达人物情感,从而锻炼沟通、表达能力。 本课程共分为十四讲,从中国话剧的诞生、发展,话剧经典作品 赏析,到话剧表演的介绍与指导。 第 1 讲:中国话剧发展简史 1文明戏:中国话剧萌芽 2中国话剧的诞生课 程3 中国话剧的高潮内容4 中国话剧曲折前进及课5 中 国话剧探索复兴 时安第 2 讲——丁西林的《一只马蜂》 排1、超越时代的写作 2、讨巧的人物设置 3、二元三人的戏剧结构 4、玩弄语言的高手 第 3 讲——曹禺的《雷雨》 1、佳构剧的典范之作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摘要:在我国,中小城镇数量占全国城市数量的比重较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城市定位、城市风貌区控制、城市名片、城市形态、城市风貌运行机制出发,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相关概念、城市风貌相关理论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阐明了中小城镇风貌发展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为中小城镇城市风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化是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风向标。而其中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渠道。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使人口不断的聚集于小城镇,进而使小城镇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建设的不断深入,用地扩张以及结构不断重组,正推动着其空间形态快速演变的同时,城镇日新月异的建设交织着复杂的矛盾与冲突。面临诸多影响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怎样去改变小城镇规划方式方法、提高规划的可针对性、完善城镇空间形态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并需要亟待解决。 1.城市风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领土广阔,自然条件不尽相同,中小城镇各自有不同的地域特点,所以现如今,建筑师、规划师若想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必须要结合其所处的地域条件特点,依托当地延续的文化风俗,开展有效的建筑规划设计,才能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的、丰富的、具有传统文化的城市风貌。 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研究可以为城市的扩张过程注入城市软实力;推动相宜目标的共识化;提供城镇景观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体制机制优化;催化聚变、提升魅力。城市风貌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与内涵,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是必要的,这不但可以提高整体城市风貌,还可以对城市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 2.国内外城市风貌的发展历程 1)国内。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已经建立了就对历史文物和历史保护建筑进行了保护工作,但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的观念则是很淡薄的。国内规划界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热潮后,开始对城市特色风貌建设的思考和研究。国内对于城市风貌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种情况。一种是对城市风貌的理论性研究,一种是结合小城镇规划设计进行研究,还有一种是结合理论对某一地域典型的小城镇进行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间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意识到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编制城市风貌的专项规划或者专项研究。

戏剧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戏剧经典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0414323课程名称:戏剧经典赏析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文学院影视戏剧文学专业 学分数:3 学时数:54 开课学期:第学期制定/修订日期:2011 年 8 月13 日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讲授在介绍有关戏剧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古今中外戏剧名家名作,分析、阐释其艺术特色。在对戏剧经典作品的赏析之中,帮助大学生步入戏剧艺术殿堂,基本掌握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名家名作,培养学生接触与欣赏戏剧艺术的兴趣,并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心灵,由此充实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戏剧的艺术感悟能力与初步的理论分析能力,学会赏析戏剧作品,并尝试写作剧评。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外国戏剧部分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起源,基本演出形态及剧场艺术发展;古罗马戏剧概况 【2】教学重点 三大悲剧诗人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3】教学内容 古希腊戏剧概况 一、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三、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罗马戏剧概况 普劳图斯《一坛金子》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掌握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总体特点及对戏剧的深远影响,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特点【2】教学重点 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的艺术特色;《威尼斯商人》的悲喜性 【3】教学内容 一、《威尼斯商人》

二、《哈姆雷特》 三、《麦克白》 四、《李尔王》 第三章古典主义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理解三一律,掌握《熙德》的艺术特色;莫里哀喜剧的特点。 【2】教学重点 高乃依《熙德》、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3】教学内容 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 一、高乃依《熙德》 二、莫里哀《伪君子》 三、莫里哀《吝啬鬼》 第四章 18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特点;理解哥尔多尼对即兴喜剧的改造,掌握《一仆二主》对即兴喜剧的承继与改造和《费加罗的婚姻》的主题与喜剧情境构造 【2】教学重点 《一仆二主》《费加罗的婚姻》 【3】教学内容 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简介 一、哥尔多尼《一仆二主》 哥尔多尼的创作及对即兴喜剧的改造;《一仆二主》赏析 二、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博马舍的“严肃戏剧”主张;《费加罗的婚姻》赏析 第五章19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社会问题剧;自然主义戏剧;唯美主义戏剧、社会 喜剧,掌握《欧也尼》的优点与缺失;《钦差大臣》的戏剧冲突与讽刺性场景;《大雷雨》的 主题及人物形象、布景意义;《玩偶之家》的主题、情节结构及深刻的人物心理刻划;《朱丽 小姐》的细节描写与人性揭露;理解“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戏剧,社会喜剧与王尔德 的语言。 【2】教学重点 《欧也尼》、《钦差大臣》、《玩偶之家》 【3】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