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做法

谈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做法

谈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做法
谈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做法

谈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做法

应用题教学,就是使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来确定算法。要想提升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水平,引导学生做到上述三点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还深深体会到,抓好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口述过关,也是提升学生解应用题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低年级学生是从学习半图半文和以图代字的应用题,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这些简单的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又是进一步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引导学生

在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再让学生一一口述出解题思路,这样不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准确思维水平,还提升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例如:教第一册37页例题,这是一道以图代字的减法应用题。我们首先让学生看图,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用剪子剪下几个?剪下的数表示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用什么方法计算?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反复口述,同桌或全班交流。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做题总是以口述助列式,再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确定算法便可。如:第二册36页例八,学校里养了7只黑免,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儿只?这是一道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又是小学阶段比多比少应用题的刚开始,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呢?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揣摸一个题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线板图引导学生弄懂题意,人人口述解题思路。问:题里告诉的是什么事?(学校养兔的事)知道哪两个条件?(养7只黑兔,U只白兔)求什么?(白免比黑免多几只?)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结合看图把每一只黑兔与对着的一只白兔分别用虚线连起来,再引导学生数对着的有多少只?(7只)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免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没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结合算式12-7=5(只),最后让学生结合图反复口述。这样,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紧紧围绕教师的发问转,他们不但动了脑,还动口,所学的应用题,不但心里明白,而且能用

语言表达出来,在口述的基础上加深了印象。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尝到了让学生口述应用题解题思路的重要性。因为从学生学习半图半文和以图代字的应用题这个起步抓起,在中高年级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和其它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学生都不感到困难。从课堂练习到历次镇县统考,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全班数学成绩都保持在90分以上,因不懂题意,列错式的现象极少出现。

急之,应用题教学在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的情况下,在口述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再助列式解答,对协助学生理解应用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效果也是比较可观的。

浅析“计算水平的培养”

山东省蓬莱市小门家镇完小战军

培养学生的计算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学生算得准确、迅速,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合理、灵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增强学生计算水平的培养。

一、强化算理,以理导法

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厉使我理解到,要搞好计算教学,就必须强化算理,以理导法。算理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也只有明确了解算理,算法才能清楚,使用才能自如。所以,我努力做到:严把算理关。

例如:123X 121,因为学生已学过二位数乘法,所以这道题算理的重点是研究乘数“百”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多少个百,即部分积应写在哪个数位上。只要弄懂了这个问题,此题便成了:123X1,123X2O, 123> 100所得的三个部分积之和的运算,计算方法也就自不过然地得出来了。

我在计算教学中,突出了算理教学。通过算理的分析,使学生先懂“理”,再懂“法”,进而引导学生自己由算理总结出算法,让学生做到每一题及每一步计算都要先研究算理,再由理导法。

二、创设良好气氛,唤起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个特点就使他们的注意变成了不随意注意,也就造成了学生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附于学习部分游戏性,唤起学生的兴趣,就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此,

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1)利用日算卡片,搞“坐火车”的游戏,告诉学生谁答对了,谁就买上了火车票,能够坐上火车;若没答对,说明你买火车票的钱还不够,需再积攒,争取第二轮答对了,再买上火车票,坐上火车.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都想买上火车票,坐火车,因而计算时都特别认真。

(2)“夺小旗”比赛。每次授完一种类型题,我就出几道题,举行一次“夺小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做对了就能够得到一面小红旗,经过一段时间,看谁得的小旗多。

(3)“百题无差错”比赛,几个类型的计算方法,学生基本掌握后,为巩固知识,即采用此法。在一段时间内,分几次搞一百题的计算,看谁能一道也不出现差错,就封谁是“计算大王”。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增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强化验算

在计算教学中,我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水平,尤其是培养学生勤于验算的习惯。要求在算题时,每个人准备一个验算本,算一题,验一题;在批题的过程中,发现谁做的题错了,就给谁这道题的验算过程看一下,检查一下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实行辅导改正。增强验算教学不但能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反思以及自我评价的水平。

“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扎扎实实地训练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率的保证。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

占.

1.要增强“练”的意识

要把“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理解练的意义,细心设计练的内容,努力做好精讲精练,尽可能使“练”的时间多于“讲”的时间。教学过程中,持续增强练的意识,如在新授课教学中,可实行导入新课铺垫练、学习新知后尝试练、动手操作实践练、巩固新知专项练、反馈以后矫正练等。

2.要树立整体观和效益观

一节课的教学是一分整体,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不到位,都会影响整节课的训练效果,所以,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不但要各式各徉,而且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要注意训练的效益,训练的题目要精心选择,努力做到少而精,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懂得应怎样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反馈要即时,矫正要到位

反馈、矫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提间,学生的板演,课堂练习和质疑问难等形式即时获得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坚持一个“早”字,努力做到小循环,快反馈,强矫正。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应着重在分析错误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以矫正;对于反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应尽量做到当堂集体矫正;发现的个性问题,再予以个别辅导矫正。

山东省莱州市异道镇扮县小学王洪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由不知转化为知,由低级理解转化为高级理解,没有教师的教是不行的。只有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速度有所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对核心知识要精讲

要学好数学必须掌握好数学概念这些核心知识,数学概念的掌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推理、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但是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能够举出一些学生熟知的事例,引导学生逐渐地掌握抽象的概念,自己概括出概念,这样,学生就能够比较深刻的领悟概念的实质,在以后的练习中就能够灵活使用。例如:在讲解“倒数的意义”这个概念时,抓住其意义实行精讲,使学生真正的弄清、弄懂。这样,在实行练习时,就能够自己找出答案,做出结论。“如何求一个数。除外的倒数”,根据倒数的意义,观察乘积是1的两个数,学生马上得出结论。为什么零除外呢?这是因为零没有倒数,它与任何数相乘都

不等于I,山此,学生更加深了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思维活动十分活跃,使学生

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提升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水平。

二、新授知识要适合多数学生

在教学中降低教学难度,也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把高难知识分解,由易到难逐步引导,使学生积极动脑,保持兴奋状态,在不知不觉中知识点又升高一个台阶。例如:在“使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由字母公式练习题使学生发现,像 "2. 5X29-+-2. 5”这样的题中,能够把2. 5看作2.5 X 1,学生很容易记住,在以后的练习中也不会忽视。由学生自己发现,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创造浓厚的研究气氛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这就要尊重学生,做到民主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展开激烈的争论。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能够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寻找出易发生的间题,防患于未然。

四、巧妙设计练习题

仅仅靠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还不够,还应该在实行恰当的练习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精心设计练习题,不但能够巩固新授知识,还能够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够为学习后继知识做准备,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初探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最经常、最重要的独立学习活动,它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水平、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中存有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学生水平形成的

重要障碍,这个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探索。

一、传统的作业方式与批改方式的弊端

所谓传统的方式,主要是指当前多数教师采用的大量作业,教师全批全改的方式。教师只管大量布置和批改,学生成了写作业的机器。从新的教学观点分析,这种方式主要存有以下几种弊端。

(1)因为教师大量的布置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难以突出教材重点,造成了师生宝贵时间的浪费。

(2)因为批改由教师包揽,不能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思想。

(3)因为教师布置作业量过大,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应付差事的习惯。再则,因为作业量过大,有时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也会造成抄袭现象,所以教师从学生作业中获得的反馈不十分可靠。

二、数学作业与批改方法初探

针对传统方法存有的弊端,我认为小学数学作业应以少而精和学生自批为主。

(1)精选作业。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每个类型题目的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重点题目交给学生去做。

(2)学生作业的批改,能够采用自批、互批和集体批改等几种方式。

学生自批作业,是教师讲清批改方法、重点及容易出错的f'of 题,让学生自行研究确定准确答案。这种方法最适于随堂练习。同学之间的互批是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批改。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批改中出现的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增加分辨是非的水平。

集体批改,是对一些难度大,容易出现错误的作业,以引导全班学生实行讨论、争辩,增长学生间的智力激荡,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辨别水平的提升。

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一个复杂的间题,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探讨与摸索,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水平;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教学中采用“给予”的方式是不行的。相反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才是有效的途径。

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长方体的体积一长x宽x高。同学们要记住,要背熟,……。这种教法绝对不足取,虽然同学们死般硬套地会计算了。但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来看,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一长只宽x高学生们根本不理解。从水平的培养来看,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建立,动手操作水平,动脑想的水平,动口说的概括水平没有丝毫作用。从思想品德教育来看,既不利于学习目的的明确也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同样的内容,处理方法不同,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一、教师设疑激趣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问:“谁能告诉我它的体积有多大?”同学们观察思考后说不知道。谁能想一个办法知道它的体积?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热烈讨论,跃跃欲试。抓住时机,教师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的说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或I立方分米的体积单位。有的说把这些体积单位放进去,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个就知道了。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要说明这样一个间题:这时老师的一个教具切开了就会损坏。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切不开,切的方法不合适,装又不好装,装的方法也不合适,这怎么办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一种既迅速又准确地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呢?在同学们迫切求知的欲望中进入第二步。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四人小组,用他们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同组的同学摆的形状不能相同。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迅速摆起来,并且每个组的同学密切合作,这时教师巡视指导,掌握情况。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后提出第二个要求:请每组的同学记录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仔细观察这些数据,讨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有什么关系。经过观察讨论同学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正是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任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这种关系呢?同学们摆摆看能不能摆出一个长宽高的积不等于它的体积的长方体。通过实验,摆不出来。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进入第三步。

三、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这样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融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一体,达到了教学目的。

[应用题,数学,小学]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方法也下了不少的工夫,但始终解应用题还在让广大师生大费脑筋. 文章从四个方面总结对解应用题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体会 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探讨的课题. 本人就应用题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 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 画面中,在一条公路上行驶着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汽车、摩托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大家都很自然地忙着赶路. 路边出现一个小学生,他突发奇想:怎么车轮都是圆圆的,要是将车轮换个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着画面转换为:马路上行驶的车子分别换上了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车轮,出现车子颠簸,甚至停驶的情况. 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换成各种形状后会出现画面中的情况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长方形有棱角”,“椭圆是扁的”等等,此时学生都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 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出来,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分析数量关系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学生往往对审题不够重视,拿到题目匆匆读一遍就把题中数字进行简单组合,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要知道应用题是有情节、有具体内容和问题的,有时候仅仅一字之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会大为不同,解法也就有所差异.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小学生错题的原因不难发现,没有正确领会应用题的题意是学生做错题的主要原因. 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才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以及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对号入座,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 解应用题就应该正确理解关键词. 应用题中的关键词,好比是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它能反映出数量关系的核心,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我在教学中尝试了要正确理解关键词必须做到“三要”.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50359教学文稿

1、树上有10只鸟,飞走了7只还剩下多少只鸟? 2、小明第一天写了8个字,第二天写了10个字,两天一共写了多少个字? 3、盘子里共有10个苹果,小红吃了4个,还剩多少个? 4、小云做了7朵花,又拿来3朵,现在有多少朵花? 5、小军两次用了10支铅笔,第一次用了6支,第二次用了几支? 6、学校有17个球,借走了10个,还剩几个? 7、欢欢做了5朵大红花,贝贝做了8朵大红花,两人一共做了多少朵? 8、乐乐有梨和苹果共15个,苹果有8个,梨有多少个?

9、云云画了6面旗,红红画了5面,他们一共画了多少面? 10、明明要做16朵花,已经做了6朵还要做多少朵? 11、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8只,一共有多少只羊? 12、飞机场上午飞出9架飞机,下午飞出8架,一共飞出多少架? 13、明明要写14行生字,已经写了10行,还要写多少行? 14、树上有15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 15、学校里有13个转椅,借走了7个,还剩多少个? 16、冬冬和玲玲共有16本书,玲玲有6本书,冬冬有几本书?

17、小军第一天读书8页,第二天读书9页,两天一共读了多少页? 18、青青家有9只鸡,又买来5只,现在有多少只鸡? 19、方民家有11棵白菜,吃了5棵,还剩多少棵? 20、亮亮拍球,第一次拍了8下,第二次拍了6下,两次一共拍了多少下? 21、有10头牛,走了8头,还剩多少头? 22、晶晶和妮妮共有9支笔,妮妮有5支,晶晶有几支? 23、云云有9个纸飞机,又做了6个,现在有多少个? 24、丽丽第一天写了7行字,第二天写了6行字,两天一共写了多少行字?

25、明明第一天写了7个字,第二天写了5个字,两天一共写了多少个字? 26、妮妮有16本作业本,用了8本,还剩多少本? 27、丽丽和明明一共做了17朵花,丽丽做了9朵,明明做了多少朵? 28、学校有16只小白兔,卖了7只,现在有多少只? 29、山上有8只猴,又跑来4只,一共有多少只? 30、力力昨天吃了5个苹果,今天又吃了4个苹果,两天一共吃了几个苹果? 31、贝贝拍球,两次一共拍了12下,第一次拍了7下,第二次拍了几下? 32、华华买了7块橡皮,丽丽买了8块,他俩买了多少块橡皮?

应用题教案

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4例5,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0—12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简单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应用题教学,渗透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4-8 15-9 12-7 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由复习题3(1)引出例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 (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4 (2)指名学生叙述题意,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做? 引导学生说出:知道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求总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指导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填在书上,指名读算式并回答。

2.教学例5 由复习题3(2)引出例5 (1)学生读题。 (2)指明叙述题意,说出已经条件和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比较例4和例5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问:求黑免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 (5)将例5改为:学校养白兔和黑兔一共12只,黑兔是5只,白兔是几只?有了例5的基础,可让学生仍采用上面的分析方法,独立列出算式。 12-5=7(只) 3.比较 请同学们看例4和例5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求两个数的和”与“求另一个加数”这两种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理解。 三、巩固发展 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2.6+4=□ 7+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新蔡县棠村镇中心学校赵悦红 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多年,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我有诸多体会,与诸位同仁浅谈交流如下:教学改革至今日,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应用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却还是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分化的主要内容,应用题也仍是学生眼中的“头痛题”。问题出在哪,本人通过大量的听课调研,发现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采用的模式是:倒入式,即先从问题入手,找出问题所需的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再分析哪些条件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等。 这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活动封闭,应用题题材内容的组织呈现是定向的,教学活动是定向的,教师仍普遍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解;二是教学目标封闭,往往以“会解题”为首要目标,注重解题技能,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题材内容封闭,往往是人为编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沟通.学生仅仅是模仿解题,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思考想象的机会,更没有主动探究,创新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教学过程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追求答案的唯一性。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由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

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指导中,逐步建立“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基本操作流程为: 下面以"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为例,对这一操作流程予以阐释。 一、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这一教学环节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供(或师生共同提供),呈现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应用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形式化”常规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丧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充满乐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教材中应用题的选材,作一下改编。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各地学生的,但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图景,也可以是图表,对话,文字叙述,甚至漫画等形式呈现数量关系.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乘法应用题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ultiplication word problem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 (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的数量关系,解答.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 × 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4棵树,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 (1)水果店运来120千克的苹果,比运来梨的重量多1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 (2)水果店运来120千克的苹果,比运来梨的重量的2倍多1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 一个是比梨重量多10千克,一个是比梨重量的2倍多10千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要注意题目中的字眼,反复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 例如:超市运来白菜800千克,西红柿10筐,每筐60千克,运来的白菜和西红柿一共有多少千克?指导学生先用分析法解决,让学生想一想要求白菜和西红柿一共有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会说白菜的重量和西红柿的重量)其中哪个条件已知?(白菜的重量)哪个条件未知呢?(西红柿的重量未知)所以我们求一共多少千克,要先知道什么呢?(西红柿的重量6010=600千克)再解决问题(800+600=1400千克)。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西红柿10筐,每筐60千克,就可以求出西红柿的重量。(6010=600千克)再把白菜的重量加上西红柿的重量就是一共多少千克。(800+600=1400千克) 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让学生理解典型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还应将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之上。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200道讲课讲稿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 200道

1、同学们要做10个灯笼,已做好8个,还要做多少个? 2、从花上飞走了6只蝴蝶,又飞走了5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3、飞机场上有15架飞机,飞走了3架,现在机场上有飞机多少架? 4、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4、一本故事书24页,小红每天看6页,几天看完?这本故事书小明8天看完,每天要看几页? 6、学校原有5瓶胶水,又买回9瓶,现在有多少瓶? 7、小强家有10个苹果,吃了7个,还有多少个? 8、汽车总站有13辆汽车,开走了3辆,还有几辆? 9、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10、马场上有9匹马,又来了5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11、商店有15把扇,卖去5把,现在有多少把? 12、一辆公共汽车,到和平路下车15人,车上还剩4人,公共汽车中原有多少人? 13、妈妈买上衣和裤子共用去19元,买上衣用去11元,买裤子用去多少元? 14、林林已经写好10个生字,还有9个生字没写,他要写多少个生字? 15、少先队员学雷锋,一班和二班共做好事20件,其中一班做11件,二班做多少件? 16、湖边有20只天鹅,飞走8只后,还剩多少只? 17、学校买来白粉笔和彩色粉笔共19盒,白粉笔8盒,彩色粉笔多少盒?

18、明明一天要做18道数学题,已经做了8道题,还要做多少道题? 19、学校体育组有11根跳绳,又买来7根,现在有多少根? 20、莉莉买一件上衣用15元,买一条裙子用14元,这两件衣服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21、一棵大树高12米,比小树高8米,小树有多高? 22、一段铁丝用去8米,还剩5米,这段铁丝全长多少米? 23、王红看一本18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5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24、树上有些小鸟,第一次飞走12只,第二次飞走8只,两次共飞走多少只小鸟?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应用题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Word problem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应用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中的数量关系. (二)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 (三)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连续两问的结构,分析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解答第二问时,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把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这是同学们学过的旧知识,把两种兔子的只数合并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兔了.下面还有第二问.接着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要求“现在”有多少只兔,指的是在学校原有小兔总只数的基础上,再添上又生的8只.(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

浅谈低年级应用题教学

浅谈低年级应用题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小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所以对一些文字的理解较差。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探讨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思路。下面我就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谈几点拙见。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消除小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的心理障碍,就要把数学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通过将现行教材中枯燥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小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第一册教材选取的应用题都是儿童较熟悉的。草地上有8头牛在吃草,又来了3头,一共有多少头牛在吃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求出一共有多少头牛,就是把两部分牛的头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让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2.让学生学会审题,让学生学会认真审题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题中的数量关系。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算式,这样使小学生对应用题的题意理解比较清楚,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明确。 3.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比较复杂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更多的是解题思路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小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从何处开始去想,所以我们要重视小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找到觖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觖题的能力。而小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首先,要多读题,通过读题,使小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然后让低年级小学生知道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知道问题和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这个特点,要求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思维活动,使小学生解题思路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小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是培养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4.重视操作活动,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小学生充分利用想、摆、画、说等方法,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为学习应用题作了铺垫,为解答思路打下基础。 5.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习惯 在低年级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和写好答案的习惯。在教学中,有的小学生不重视写答案,问问他,他的想法是对的,但答案不对。其实,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我们做事要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果,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不仅要使小学生重视检查,还要让小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仔细认真的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的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一、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 例:(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6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长方形是长是8厘米,长方形是宽是多少厘米? 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1)一筐苹果重20千克,一筐梨的质量比一筐苹果的2倍少10千克,一筐梨重多少千克?(2)一筐苹果重20千克,一筐苹果的的质量比一筐梨的2倍少10千克,一筐梨重多少千克? 这样的两种题型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

数学教案-一般应用题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一般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应用题;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学习指导: 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步骤,是分析数量关系和线段图比较。线段图比较直观,可以 把一道应用题的条件、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反映出来。画线段图既是 一个审题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过程,线段图画正确了,应用题 的数量关系也就清楚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也随之而出,问题迎刃而解。 学习重点、难点: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网上连接电子信箱出示画面)服装工厂的工人正忙碌地生产着衣服。一个工厂的 生产必须制订一定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计划的完成

情况进行计算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帮这个工厂的计划生产完成情况计算一下:(出 示简单的应用题) 1、根据线段图口头列式。 (1)服装厂计划做一批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5天做多少套? ?套每天做75套 (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计划做660套已经做了375套平均每天做?套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亮出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第一、二行。 提问:谁能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投影) 2、板书课题:一般应用题(一) 3、教学例1。出示例题。 (同学们:如果我把练习(2)中“已经做了375套”换成“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 天做75套。就得到我们今天学习的例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7页,一起阅读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

浅谈应用题教学的一般规律

浅谈应用题教学的一般规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众所周知,应用题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个别教师埋怨学生的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常常苦于不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遇到一些数学术语时兜兜转转地总是比较含糊地给学生解释。这样,就造成学生们难以理解题意、又或是一知半解,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不会类推进行思考解答。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地遵循应用题教学的一般规律,这样既可让学生学得轻松、易掌握,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我就本人在教学中是如何遵循这一教学规律谈一谈个人的做法。 一、规律一:通过日常用语和数学语言的互相转换,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

展抽象思维。 大家都知道,应用题的内容一般都是反映一些实际生活的,但在内容叙述的语言上又与生活中的常用语有所区别,这样就给学生在理解题意上带来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因为农村小孩的生活语言普遍是贯用乡语。要攻破这一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付以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弄清题中出现的新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它的含义,并能用生活中的语言或已学到过的数学语言表述遇到的新的数学语言,在此基础上学会准确地使用,并逐渐使它成为日常用语中的一部分,实现日常用语和数学语言的互相转换。记得我在学校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三册的“乘法应用题”的课时,发现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语言去帮助理解新出现的数学术语。结果一课下来,教师既辛苦又没有课效。根据这一情况,我便向这位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在之后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对于二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体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 (1)水果店运来120千克的苹果,比运来梨的重量多1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 (2)水果店运来120千克的苹果,比运来梨的重量的2倍多1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 一个是比梨重量多10千克,一个是比梨重量的2倍多10千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要注意题目中的字眼,反复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 例如:超市运来白菜800千克,西红柿10筐,每筐60千克,运来的白菜和西红柿一共有多少千克?指导学生先用分析法解决,让学生想一想要求白菜和西红柿一共有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会说白菜的重量和西红柿的重量)其中哪个条件已知?(白菜的重量)哪个条件未知呢?(西红柿的重量未知)所以我们求一共多少千克,要先知道什么呢?(西红柿的重量60×10=600千克)再解决问题(800+600=1400千克)。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西红柿10筐,每筐60千克,就可以求出西红柿的重量。(60×10=600千克)再把白菜的重量加上西红柿的重量就是一共多少千克。(800+600=1400千克) 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

如何从小学一年级抓好应用题教学讲课稿

如何从小学一年级抓好应用题教学 一年级应用题教学属于启蒙教学,应用题的内容主要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年级应用题只是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别看这是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学生初学仍感到很困难:一是因为学生年龄小、他们识字不多;二是生活经验不多、语言学知识少、理解能力有限;三是他们易“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如何使一年级学生学好应用题,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会观察,力求多看: 一年级的图文应用题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提高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可以从教学数字开始,结合看图认数、数的组成、看图列式计算中,有计划地渗透应用题教学,以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逐步形成。最开始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图画),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如教学时,可向学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苹果分为几堆?左边和右边各有几个?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数错,不看问题是一年级学生解应用题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视学生的观察训练,效果会好得多。这样可让学生初步感知应用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设计巧妙,激趣多读: 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数学情景,让学生们有读的欲望。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

对于理解这两类应用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三、激活思维,大胆多说: 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这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不要担心什么无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再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吃掉”、“藏起来”、“遮住”、“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此时,你一定会感觉到你的思维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创造性。“三个臭皮匠”能“抵”几个“诸葛亮”呀!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 四、创设情境,善于多想: 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到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年级应用题分为“求合起是多少”的加法应用题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并不难,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为是“合并”还是“去掉”,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此外,在解答第二册提问题、填条件、自编或改编应用题这些开放性题目时,应尽力激活学生的无意识思维,先理

工程应用题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准确解答。培养学生观察、类推水平,初步的探究知识、合作解决问题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中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准确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 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修一段600米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生:600 ÷20=30(米) 600 ÷30=20(米) 600 ÷(30+20) =600 ÷50 =12(天)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如果不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师板书:工程问题) 师:什么是工程呢?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建房子,修公路,造桥,运货等等这些都可统称为“工程”。 三、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例7。(课件出示)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需12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18 天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师:那怎样理 解什么是独做?什 么是合做?我们先 来演示一下,我们 就以同学的课桌的 长度为一项工程, 以笔的运作为工作 效率,同桌分别扮 演甲乙工程队,独 做就是一个同学从

浅谈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宁陕县贾营小学张先平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它始终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改进教法,快速高效地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很重要的课题。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重视两个转化过程 应用题教学的过程实际是完成两个转化的过程。即:一是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错误关键并不在于计算,也不是完全不理解题意所导致,而是没有把生活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与数学算式中的数量关系联系起来,而沟通的桥梁就是数学语言或数学用语。因此,从学生接触应用题教学起,就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掌握与应用,如用“和、差、商、积或多、少、倍、分……”来描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读出有关算式.一方面要学生算得正确,想的明白, 另一方面还要说的清楚,使思维条理化或概括化. 应用题中的“两个转化”解题思路流程图如下: (生活用语) (简约生活用语) (数学用语) (数学算式) 在教学中,让学生表述时,先提倡结合具体题目说一说,然后再逐步运用数学

语言表述。比如: “一瓶红墨水4元,15瓶多少元? ”,可以提炼成“15个4是多少? ”;“8千克猪肉96元,每千克多少元? ”, 可以提炼成“把96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 ”。从学生一开始接触应用题,就要注意到日常用语与数学用语的“翻译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既可避免猜算法,凑答案的弊端,又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作好铺垫。 二、加强思维条理指导 复合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它之所以难主要是解题步骤多的缘故。尽管难,但它的每一步问题都是13种最基本的数学问题当中的一种,只不过是每前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每后一步问题的条件,关键是要对学生的思维条理进行有序的指导。因此,加强学生应用题思维条理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 “商店运来苹果240千克,梨比苹果的3倍还多80千克,桃比梨的3/4还少20千克,桃多少千克?”这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成以下数学问题: (1)、苹果的3倍是多少千克? (2)、梨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3)、梨的3/4是多少千克? (4)、桃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由于在低年级时, 学生已对最基本的13种数学问题的解答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因此,今后中高年级学生再解答这类数学问题时并不再是难事。 三概括数量关系 学生从具体的例题中理解了某种数量关系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思维的“抽象化”过程,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概括。比如学生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一组数量关系后,可以抽象

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教学文案

应用题 一、(5分) 1. 妈妈买来16米布,做衣服用了7米,还剩多少米? 2. 小生参加60米赛跑,已经跑了20米,还剩多少米没有跑? 3.停车场开走了19辆汽车,还有46辆,原来有多少辆? 4.关村要修一条长98米的马路,已经修了54米,还有多少米没修? 二、(5分) 1. 小明妈妈买了一篮水果,篮子里有15个红苹果,18个青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 有两条绳子,一条长28米,另一条长24米,两条绳子共长多少米? 3. 一根铁丝截去40米,还剩28米,原来这根铁丝有多少米? 4.东村要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68米,还有12米没修,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5.妈妈给明明24元钱,爸爸又给了明明36元钱,明明现在一共有多少钱 三、(6分)1慈吉小学二(3)班原有学生55人,新学期转来了3人,转走了6人,现在二(3)班有学生多少人? 2. 一块三角地,第一条边长6米,第二条边长9米,第三条边长12米,三条边共长多少米? 3. 新华小学的课外活动课,美术课有25人参加,参加科技课的有36人,参加合唱队的和美术组的人数同样多,三个组一共有多少人? 4.今年合唱团有15个同学毕业了,又来了9个新同学,现在一共有60个同学,去年合唱团有多少同学? 四、(1-2题6分,3题14分) 1.一块布长98米,先用去25米,又用去30米:①这块布短了多少米?②还剩多少米? 2.二<1>班做了80朵小红花,送给<3>班16朵,又送给<2>班27朵:①一共送出去多少朵小红花?②还剩多少朵小红花? 3.卡车45辆面包车比卡车少19辆轿车比面包车多8辆 ①面包车多少辆? ②轿车多少辆?

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3篇【精华】

听课、评课是中学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但是这项活动在多数学校中却处于混沌的自发状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小学常见应用题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难度高教学文案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高难度) 1. 哥哥4个苹果, 姐姐有3个苹果, 弟弟有8个苹果, 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 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 第4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 多少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 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竺嬗? 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 生共有多少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 几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个白皮球和5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个, 花皮球 剩下5个。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白皮球,多少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19.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2个鸡蛋,吃了8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问妈妈一共买回几个蛋? 20.草地上有10只羊,跑走了3只白山羊,又来了7只黑山羊,现在共有几只羊? 21.冬冬有5支铅笔,南南有9支铅笔,冬冬再买几支就和南南的一样多? 22.小平家距学校2千米,一次他上学走了1千米,想起忘带铅笔盒, 又回家去取。这次他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米? 23.马戏团有1只老虎, 3只猴子,黑熊和老虎一样多,问马戏团有几只动物? 24.春天来了,小明、小冬和小强到郊外捉蝴蝶,小明捉了3只,小冬捉了5只, 他们一共捉了12只,小强捉了几只? 25.小华和爸爸、妈妈为植树节义务植树,小华植了1棵,爸爸植了5棵,妈妈比爸爸少植2棵,妈妈植了多少棵,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 26.第一个盘子里有5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有4个梨,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 27.小红有2个玩具,小英有3个玩具,小明的玩具比小红多2个,小明有几个 玩具? 28.新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9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和美术兴趣小组的 人数同样多,这两个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名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