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

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的现象。

2)全球性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1)分类:总分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按照来源与物理性质分为:粉尘、烟、飞灰、黑烟、雾。

按照粒径分级分为: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细颗粒物(PM2.5):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按化学组成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有

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还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

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

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

1、大气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按形状分为点源、线源、面源、体源,也可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

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指标

1)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能大致理解其作用)

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制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污染源的排放量)、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选择技术、设备等)、警报标准(规定警报限界值等)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原则是有什么标准就用什么标准—有行业标准优先行业标准、没有而有地方标准的优先地方标准,都没有的采用国家标准,再没有的的可以经批准采用其他可参照的标准或国外标准。

3)空气污染指数(API)与空气质量指数(AQI)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采用分段线性方程法,报告时报告指数最大的一项。

第一节燃料性质

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3T1E)

(T)温度、(T)时间、(T)混合程度、(E)过剩空气

关于燃烧的计算:

一般步骤:列出元素分析结果、计算每种元素的摩尔量、耗痒摩尔量、产物摩尔量。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理论耗氧量、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理论干烟气量、某污染物浓度(体

理论耗氧量=

【(10·C)/12+(10·H)/4+(10·S)/32-(10·O)/32】摩尔每千克

理论空气量=

【理论耗氧量·(1+3.78)·0.0224】立方米每千克

理论烟气量=

【理论耗氧量·3.78+(10·C)/12+(10·H)/2+(10·N)/28+(10·S)/32】·0.0224

立方米每千克

理论干烟气量=

【理论耗氧量·3.78+(10·C)/12+ (10·N)/28+(10·S)/32】·0.0224立方米

每千克

某污染物的浓度(体积百分数)=

【对应产物摩尔量·0.0224/理论烟气量】100%

实际空气量=

【理论空气量·(1+空气过剩系数α)】

实际烟气量=

【理论空气量·空气过剩系数α+ 实际烟气量】

空气过剩系数α=

【实际空气量/理论空气量】-1

=

【实际烟气量-理论烟气量】/理论空气量

1)位温:一干空气块绝热升降到标准气压(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

2)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3)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

4)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稳定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5)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分为:波浪型、锥型、扇型(不利)、爬升型、漫烟型(不利)。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高斯模型的四点假设:

①污染物浓度在y、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②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③源强是连续均匀的。

④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1、公式各项的物理意义:

σyσz——污染物在y、z方向分布的标准差,m

ρ——任一点处污染物的浓度,g/m3

ū——平均风速,m/s

Q——源强,g/s

2、公式:

1)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计算见后面)

烟囱的有效高度H = 烟囱几何高度Hs + 烟气抬升高度ΔH

产生烟气抬升的原因:

1、烟囱出口烟气具有一定的初始动量(决定于烟气出口流速与烟囱出口内径)

2、烟温高于周围气温而产生一定的浮力(决定与烟气与周围大气之间的温差)

第四节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熏烟型扩散模式

熏烟(漫烟)过程:在夜间发生辐射逆温时,清晨太阳升起后,逆温从地面开始破坏而逐渐向上发展。当逆温破坏到烟柳边缘以上时,便发生了强烈的向下混合作用,是地面污染物浓度增大。

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步骤:

1)根据Q H公式求出烟气释放热

2)根据条件选定ΔH(抬升高度)的计算式并计算ΔH

3)计算有效源高H=ΔH+Hs(几何高度)

4)确定大气稳定度

2)计算最大着地浓度:根据H计算σx、xρmax、σy,最后计算ρmax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一、简介

1)颗粒污染物按粒径分类:TSP(总悬浮颗粒)、PM2.5、PM10。

2)对煤进行洗选,剔除其中的矿物等杂质是对燃煤颗粒物的源头控制。

3)除尘器的分类:机械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电除尘

器、过滤式除尘器(包括袋式除尘器、滤料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

4)多级除尘器串联后的总除尘效率(ηT):

ηT = 1 - (1 –η1)(1 –η2)(1 –η3)…(1 –ηn)

二、机械除尘器

1)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离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

2)重力沉降室:指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沉降装置。含尘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由于扩大了流动截面积而使气体流速大大降低,使较重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设计模式有层流式和湍流式。

提高沉降室除尘效率的主要途径:1)降低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2)增加沉降室长

度、3)降低沉降室高度。

重力沉降室优点:结构简单、投资少、压力损失少、维修管理容易。

重力沉降室缺点:体积大、效率低、去除范围仅限于较大较重的粒子。

3)惯性除尘器:在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挡板,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

4)旋风除尘器: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特点: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种类繁多

工作原理:含尘气流进入除尘器后,沿外壁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同时有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当旋转气流的大部分到达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最后经排出管排出,而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步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

三、电除尘器:

电除尘器是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尘粒沉积在集尘极上,将尘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除尘设备。具有干式和湿式两类。

区别在于分离力(主要指静电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非整个气流

优点:压力损失小,耗能小,处理烟气量大,对细粉尘具有良好的捕集效率,可在高温或强腐蚀环境下作业。

电除尘器工作的四个阶段:悬浮粒子荷电、带电粒子在电场内的迁移与捕集,将捕集物从集尘表面上清除(即荷电、迁移、捕集、清灰四个过程)

干式电除尘器清灰主要依靠振动、湿式电除尘器则是利用基板表面的水膜流动。

四、湿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操作及维修方便、净化效率高

可以处理高温、高湿的气流,将着火、爆炸的可能减至最低。

分类:重力喷雾洗涤器、旋风洗涤器、自激喷雾洗涤器、板式洗涤器、填料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机械诱导喷雾洗涤器。

五、过滤式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又称空气过滤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

1)袋式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的特点: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

影响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的因素:清灰程度(清灰程度要适量,过勤破坏颗粒初层使去除率下降,不勤使颗粒物累计阻力增大处理量减小且效率也降低。)、气布比(即过滤速度,定义为烟气实际体积流量与滤布面积之比,高滤速时投资小压力损失增大。)滤料分类:材质(天然纤维、无机纤维、合成纤维)、结构(滤布、毛毡)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式:机械振动清灰、逆气流清灰、脉冲喷吹清灰2)颗粒层除尘器(滤料式除尘器)

颗粒层除尘器是利用颗粒状物料作填料层的一种内部过滤式除尘装置。

优点: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除尘效率高、维修费用低

六、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除尘设备的发展(5各方面):

1、除尘设备趋向高效率

2、发展处理大烟气量的除尘设备

3、注重研究提高现有高效除尘器的性能

4、发展新型除尘设备

5、重视除尘机理与理论方面的研究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一、气体扩散

扩散分类:分子扩散、湍流扩散

二、气体吸收

1、吸收机理—双模理论

三、气体吸附:

1、物理吸附的特征:

1)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2)吸附过程极快,认为瞬间达到平衡

3)吸附是放热的

4)吸附力不强,降压或升温时发生溢出但不改变性质

2、化学吸附的特征:

1)吸附力强

2)具有强的选择性

3)速率慢,达到平衡需要时间

4)升温可提高吸附速率

3、吸附剂所应具备的条件

1)巨大的内表面

2)对不同气体具有选择吸附性

3)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与热稳定性

4)吸附容量大

5)来源广泛、造价低廉

6)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4、吸附剂再生的方法:加热再生、降压或真空再生、置换再生、溶剂萃取

5、吸附机理—三类吸附公式:

1)弗朗德里希方程

2)朗格缪尔方程

3)BET方程

6、吸附设备: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

四、气体的催化净化:

1、定义:催化转化是指含有污染物的气体通过催化剂床层的催化反应,使其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与回收利用物质的净化方法。

特点:对不同污染物皆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不产生二次污染、操作过程简化、催化剂较贵、催化预热需要消耗能量

2、催化剂:凡能加速化学反应,而本身的化学组成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

催化剂的性能: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活性:衡量催化剂性能大小的标准,常用单位体积(或质量)催化剂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空速和反应物浓度)下,单位时间内所得的产品量来表示:

A=W/(tW R)

式中:A —催化剂活性,kg /(h?g)

W —产品质量,kg

t —反应时间,h

W R—催化剂质量,g

选择性:指当化学反应在热力学上有几个反应方向时,一种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只对其中的一个反应起加速作用的特性,用B表示,目标产物摩尔数与反应物摩尔总数的比值。

稳定性:在化学反应中保持活性的能力,影响因素有老化(催化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逐渐失去活性的过程)与中毒(反应物中少量的杂质使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的现象)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一、硫循环及硫排放

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

1、概述:燃烧产生的烟气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可分为高浓度情况与低浓度情况,其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主要以回收并加以利用为主,而低浓度二氧化硫烟尾气或回收后的残余的少量二氧化硫则一般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加以处理。

2、二氧化硫污染处理的三个阶段:燃烧前脱硫、燃烧后中脱硫、燃烧后脱硫

3、燃烧前脱硫:煤矿一般采用洗选工艺,该步骤能从根本上降低燃煤中的硫含量。

广泛采用的洗选工艺为重力分选法。

另一种通过固态加工从而达到控制二氧化硫的方法是型煤固硫。

煤的转化(转化为清洁的二次燃料):煤的气化【移动床气化、流化床气化、气流床气化(包括水煤浆气化、粉煤气化)】煤的液化

其他燃料脱硫:重油脱硫

4、燃烧中脱硫: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

在硫化床锅炉中添加以碳酸钙、碳酸镁为代表的脱硫剂,该高温条件下碳酸盐分解并形成多孔的氧化物,再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盐,从而达到固硫目的。

流化床燃烧脱硫的影响因素:1、钙硫比(脱硫剂中钙与煤中硫的摩尔比)、煅烧温

度、脱硫剂的颗粒尺寸与孔隙结构

5、燃烧后脱硫(亦称烟道气脱硫、主要应用于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

分类:抛弃法与再生法、湿法、湿干法(半干法)、干法

主要的烟气脱硫工艺:

1)石灰石/石灰法洗涤(湿法)

脱硫剂:石灰石—石灰浆(碳酸钙、氧化钙)

影响因素:pH、液气比、钙硫比、气流速度、浆液固体量、二氧化硫浓度、吸收塔结构等。

问题:设备腐蚀、结构与堵塞、除雾器堵塞、脱硫剂利用率、液固分离2)改进的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

即在浆液中加入己二酸,作为缓冲剂(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或在浆液中加入硫酸镁,

还可先以碱金属盐类或碱类吸收二氧化硫而后使用石灰或石灰石再生吸收液

目的皆在于克服结垢与去除率低的问题。

3)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

原理:二氧化硫被雾化的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溶液吸收,同时烟气温度将液滴干燥形成固形物,应用颗粒物脱除方法加以处理

过程:吸收剂制备、吸收和干燥、固体捕集、固体废物处置。

其他脱硫工艺:

1)其他湿法:氧化镁法、海水脱硫法、氨法

2)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干法喷钙脱硫、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

6、影响烟气脱硫工艺性能的因素:

脱硫效率、钙硫比、脱硫剂利用率、脱硫剂来源、脱硫副产品的处理处置、对锅炉原有系统的影响、对机组运行方式适应性的影响、占地面积、流程的复杂程度、动力消耗、工艺成熟程度。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一、氮氧化物性质与来源

1、来源: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二、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1、分类:燃料型(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热力型(高温下大气中的氮与原子氧形成)、瞬时型(低温火焰中由碳自由基存在而生成)

三、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控制因素:空气—燃料比、燃烧区温度与分布、后燃烧区的冷却程度、燃烧器形状设计

1、传统方法(六种):低氧燃烧、再燃技术、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烟气循环燃烧、分段燃烧、浓淡燃烧

2、先进技术(四种):炉膛内整体空气分级的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浓淡偏差型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空气分级的低氮氧化物旋流燃烧器、空气/燃料分级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四、烟气脱硝技术:

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

3、吸收法

4、吸附法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一、挥发性有机物(VOCs)

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在常温下它们的蒸发速率大、易于挥发

二、VOCs的预防措施—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八字方针: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实现清洁生产的机制:碳交易

清洁生产的3、8、35

3(三个层次):废物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产生、如何消除

8(八个途径):原辅材料与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废物、管理制度、员工、产品

35(七个阶段性共三十五个步骤):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

三、VOCs处理方法:

五类:燃烧法、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生物法

燃烧法:分为直接燃烧、热力燃烧与催化燃烧

吸附法:利用溶剂对其进行吸收,再根据物理性质差异进行分离

吸收法:与多孔吸附材料混合,吸附VOCs

冷凝法:利用降温、增压等手段使VOCs进行冷凝

生物法:利用附着在滤料介质上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以VOCs作为碳源与能源对其进行分解利用,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处理方法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一、机动车辆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热力型为主)、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

不同燃料的差异:汽油:颗粒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柴油:颗粒物、氮氧化物

煤: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

HC化合物的形成:不完全燃烧、壁面淬熄效应(亦称冷激效应)、壁面油膜和积碳的吸附

二、降低污染排放的发动机技术:

1、降低发动机燃烧室的面容比

2、改进点火系统(包括延迟点火提前角)

3、提高燃烧过程的压缩比

4、采用多气阀气缸设计

5、改善燃料供给系统

6、采用汽油喷射技术

7、引入废气再循环(EGR)

8、使用电子控制的发动机管理系统

三、汽油车尾气排放后处理技术

1、氧化、还原催化转化器

2、三效(CO、CH、NO X)催化转化器:

氧化: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氧化

还原:氮氧化物的还原

四、新型动力车:

1、分类: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补充: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2、标准状态:273K,101.325KPa时的状态

3、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指任一小时的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限值

4、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的污染物质量不得超过限值

5、无组织排放:指不经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其监控浓度限值也指任一小时的平均值

6、指标体系: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以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7、污染源分类:现有污染源、新污染源

8、新污染源与现有污染源的时间划分:1997年1月1日

9、对排气筒的规定:

1)高于周围200m为半径范围内建筑5m以上,否则排放速率标准严格50%

2)高度计算采用内插法与外推法,

3)新污染源一般不低于15m,必须低于时严格50%执行,

4)工业生产尾气确实需要燃烧排放时烟气的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黑度1级

10、两控区:二氧化硫控制区、酸雨控制区

11、氯气、氰化氢、光气的排气筒不得低于25m

12、无组织排放的监测应于上风向的2~50m内设参照、下风向2~50m设监测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2012年新版、替代1996年、1988年两版

2、苯并芘:指存在于PM10中的苯并芘

3、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两类:

一类区(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农村地区)

4、项目(10项):

基本项目(六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

其他项目(四项):TSP、氮氧化合物、铅、苯并[α]芘

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烟尘初始排放浓度:指自锅炉烟气出口处或进入净化装置前的烟尘排放浓度

2、烟尘排放浓度:指锅炉烟气经过净化装置后的烟尘排放浓度,未安装净化装置的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即烟气排放浓度

3、锅炉房装机总容量大于28MW(40t/h)时,烟囱最低不得低于45m,且周遭200m半径内有建筑时还应高出建筑物3m以上

4、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最低不得低于8m

5、未达到高度要求的严格50%执行

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限制项目(四项):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为衡量),其他还包括汞及其化合物。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章 概 论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 29.1%1001 97.2894 .3900934.0%=???=Ar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 解:1)ρ(g/m 3 N )3 3 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 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g μ/m 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12。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 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 为2.2×10-4,平均含氧量为19.5%。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 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 ①TSP: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100卩m的颗粒物 ②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10卩m的颗粒物 ③ODS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④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 ⑤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 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⑥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⑦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而生 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2. 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什么?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现状有什么规律性? 答: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 规律:①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普遍问题;②城市的大气污染比乡村严重;③南方的大气污染比北方严重; ④冬季的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⑤酸雨现象集中在我国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出现 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有那些项目?如何计分?如何报告? P b< P b< P 一丄“ 答:⑴PM。、SO、NO、CO Q⑵ 当第K种污染物浓度为k,J 一k一k , j +1时,其分指数为 P - P I k 二—(I k,j. - I k,j) ' I k,j 'k,j 1 ' k,j ⑶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 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API V 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4. 大气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试举例说明。 答:⑴干燥清洁的空气,如氮、氧、氩和二氧化碳气体⑵水蒸气⑶各种杂质,如细菌,病菌等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①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空气。 ②高位发热量:燃料完全燃烧时,包括其生成物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所发生的热量变化。 ③低位发热量:燃料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存在时完全燃烧过程释放的热量。 5. 燃烧过程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 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烟、飞灰、金属及其氧化物、金属盐类、醛、碳氧化合物等。 6. 什么叫理论烟气量?它包括哪几部分? 答:指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包括燃料中氢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体积,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体积和供给的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体积。 8?液体燃料燃烧过程有几种燃烧状态?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哪些阶段起控制作用? 答:燃料油的雾化、油雾粒子中可燃组分的蒸发与扩散、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可燃气体的氧化燃烧。前三个阶段起控制作用。 10.论过剩空气系数(思考题)答:供入锅炉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锅炉空气系数。为使煤完全燃烧需要供入大于理论空气量的空气,是空气过剩系数大于 1.当空气过剩系数不够大时,燃料燃烧不完全,造成热损失;当空气过剩系数过大时,排放的 烟气量增大,带走的热量增大,同样造成热损失,所以对空气过剩系数存在一最佳值,以使热损失最小。 第三章(选择、判断题居多) 1.名词解释 ①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②风速廓线: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称为风速廓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答案加重点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A)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 度之间的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 的近似估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 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 )。 A. 颗粒雷诺数Re p ≤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 1<Re p <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 500<Re p <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 颗粒雷诺数Re p ≤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 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B )。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 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 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 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 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 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C )是对吸收 过程不利的反应。 ()()A Ca OH SO CaSO H O H O B CaCO SO H O CaSO H O CO C CaSO H O SO H O Ca HSO D CaSO H O H O O CaSO H O .?+→?+?++→?+??++→? ?++→?22322322322322232 322242121 2 121 2121 221 2 322 12. 对于高温、高湿烟气的烟尘治理工艺,在选择设备时拟采用( D )为宜。 A. 旋风除尘器。 B. 袋式除尘器。 C. 静电除尘器。 D. 湿式除尘器。 13. 在以下关于除尘器电晕电场中的粒子荷电机理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 直径d P >0.5μm 的粒子以电场荷电为主。 B. 直径d P <0.2μm 的粒子以扩散荷电为主。 C. 电场荷电过程的粒子荷电量与电晕电场的温度成正比。 D. 扩散荷电过程的粒子荷电量与电晕电场的温度成正比。 14. 用甲烷CH 4作还原剂时,选择性非催化还原NOx 的化学反应式中,(A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 郝吉明 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对象: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植物、器物和材料,及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皆有有重要影响。 控制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技术措施:(1)实施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个方面:对生产工艺而言,节约资源与能源、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和降低排放物的数量和毒性,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和少污染;对产品而言,使用过程中不危害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安全,使用寿命长,易于回收再利用。(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改善能源供应结构与布局,提高清洁能源和优质能源比例,加强农村能源和电气化建设等;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3)建立综合型工业基地,开展综合利用,使各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原材料和废弃物,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4)对SO2实施总量控制。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是执行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及防治环境污染的依据和手段。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 完全燃烧的条件: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条件。 燃烧过程的“3T”:温度、时间和湍流度。 理论空气量:单位量染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 空气过剩系数α:实际空气量V a与理论空气量V0a之比。 空燃比(AF):单位质量染料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汽油理论空燃比为15>。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称为干空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四类:(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可以分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5、中国的大气环境 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 ,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与汽车尾气并重类型。 2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7、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粒径越小,越不容易沉淀,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粉尘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生理效应加剧。8、硫酸烟雾引起的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防与治的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的两种范畴:狭义: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的管理;广义: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管理,通过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13、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2、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3、煤中含有四种形态的硫:黄铁矿硫、硫酸盐硫、有机硫、元素硫。4、石油主要由: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组成。 5、原油中硫大部分以有机硫形式存在。 6、非常规燃料根据来源可以分为:(1)城市固体废弃物(2)商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3)农产物及农村废物(4)水生植物和水生废物(5)污泥处理厂废物(6)可燃性工业和采矿废物(7)天然存在的含碳和含碳氢的资源(8)合成燃料。 7、非常规原料优点:代替某些领域的化石燃料供应,也是处理废物的有效方式。缺点:燃烧时比常规燃料产生更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需要专门的技术设备。 8、燃料完全燃烧条件:(1)充足的空气(2)达到着火温度(3)停留时间充足(4)燃料空气充分混合。9、有效燃烧四因素:空燃比、温度、时间、湍流度。 10、燃烧“三T”:时间、温度、湍流。11、过剩空气量:一般把超过理论空气量多供给的空气量称为过剩空气量。12、燃烧烟气主要由少量悬浮颗粒物、未燃烧和部分燃烧的燃料、氧化剂、惰性气体组成。13、燃烧设备热损失:(1)排烟热损失(2)不完全燃烧热损失(3)炉体散热损失。14、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燃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积。15、含硫燃料燃烧时的特征是火焰呈浅蓝色。16、烟尘: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称为烟尘,包括黑烟和飞灰两部分。 17、黑烟:主要是未燃尽的炭粒。18、飞灰:主要是燃料所含的不可燃矿物质微粒。19、大气污染物中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亦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CO,CO主要来源于汽车的尾气。 20、汞的挥发性很强,对人体危害包括肾功能衰减,损害神经系统等。 第三章.1、大气: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2、自然地理学将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3、根据气温在垂直于下垫面方向上的分布,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4、气压:指 m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5、含湿量:大气的压强。5、绝对湿度:在1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主要内容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复习主要内容 第一章 1、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 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2、大气污染的分类(范围) (1)局部污染:如工厂或单位烟囱排气引起的污染; (2)地区污染:如工业区及其附近地区或整个城市大气受到污染; (3)广域污染:指跨行政区划的广大地域的大气污染; (4)全球污染:指跨越国界,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气污染。 3、大气污染物分类及来源 4、大气污染的影响几个大的方面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类按照用途和使用范围 6、五类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7、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温室气体(只允许太阳光进,而阻止其反射, 进而实现保温、升温作用)的过量排放; 温室气体的种类;如何减少温室效应? 8、臭氧层的作用:能够吸收掉大部分的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 护作用。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臭氧层遭到破坏的结果: 9、酸雨的定义 酸雨的形成方式 酸雨的危害 第二章 1、燃料的分类 2、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3、影响燃料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1)燃烧过程提供的空气量; (2)燃料的着火温度和炉膛温度; (3)燃料与氧气在炉膛高温区的停留时间; (4)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状况。 4、相关概念:理论空气量、空气过剩系数、空燃比、理论烟气体积、干烟气体 积、实际烟气体积 5、相关计算: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体积、实际烟气体积、污染物浓度 第三章 1、大气圈分层 2、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能见度、天气状况。 3、大气温度与高度得垂直变化有关,在干燥空气条件下,每升高100m,气温升 高约1℃。 4、判定大气稳定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题库全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题库全集 第一章概论 1.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大气与空气的定义:大气就是 指; 环境空气就是 指 。 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与;人类、植物、动物与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2.大气的组成可分 为: 。 干洁空气、水蒸气与各种杂质 3.大气污染 如果大气中的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产生可测量的不利影响,这就就是大气污染。 4.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大致可分为四类: 。 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5.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 括 。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与酸雨 6.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 为。 气溶胶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7.在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 。

总悬浮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 8.TSP称为,它指的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的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100μm 9.PM10称为,它指的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10μm 10.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 为 等五大类。 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11.一次污染物就是 指 。 那些从污染源排放直接进入大气的原始污染物质 12.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就是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它们的毒性往往较一次污染物更强。 13.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 等。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及有机化合物 13.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二次污染物主要 有 等。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1.1 解: 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 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 1.3 解: 1)ρ(g/m 3 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 kg=891kg 1.4 解: 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 )×0.12g μ=10.8g μ 1.5 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 15.192369.012369.0/1/222=+=+=+= 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 1.6 解: 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 4800=?。不同CO 百分含量对应CO 的量为: 2%:mL 59.19%2%98960=?,7%:mL 26.72%7%93960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带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带答案) 一、填空题(120分) 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2、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大气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方面: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3、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4、煤的元素分析常用的基准主要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四种。 5、理论空气量是指单位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它由燃料的组成决定。 一般把超过理论空气量多供给的空气量称为过剰空气量,过剩空气系数是指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 6、燃料完全燃烧所必需的条件有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通常把温度、时间 和湍流度称为燃烧过程的“三T” 7、空燃比定义为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它可以由燃烧方程式直接求得。 8、燃烧设备的热损失主要包括排烟热损失、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炉体散热损失。 9、燃烧烟气分为干烟气、水蒸气;燃烧烟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三方面:燃料中氢燃烧 后生成、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供给的理论空气量所带的水蒸气。 10、实际烟气体积等于理论烟气体积、过剩空气体积之和。

11、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时,得到定向直径、定向面积等分直径、投影面积直径三种粒径。 12、如果某种粉尘的粒径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则无论是质量分布、粒数分布还是表面积分布,它们的形状相同,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在对数概率坐标图中为相互平行的直线。 ! 13、粉尘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粉尘的密度、粉尘的安息角、粉尘的比表面积、粉尘的荷电性等几种(任意说出四种)。 14、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量、净化效率、压力损失、等三项。 15、驰豫时间为颗粒-气体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参数,它的物理意义为:由于流体阻力 使颗粒的速度减小到它的初速度的1/e 时所需的时间。 16、目前常用的除尘器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 器、 袋式除尘器等四大类。惯性除尘器在除尘过程中除借助惯性的作用外,还利用了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 17、机械式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气流分离的 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分离器等。 18、在旋风除尘器内,气流的运动非常复杂,为研究方便,通常将气体在除尘器内的运动分解为( 三个速度分量,即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切向速度是决定气流速度大小的主要速度分量。外涡旋的切向速度反比于旋转半径,内涡旋的切向速度 正比于旋转半径,在内外涡旋的交界圆柱面处上处气流切向速度最大。 19、在旋风除尘器内,粒子的沉降主要取决于离心力Fc和向心运动气流作用于尘粒上的阻力F D。 在内、外涡旋界面上:如果离心力大于阻力,粒子在离心力推动下移向外壁而被捕集;如果离力小于阻力,粒子在向心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内涡旋,最后由排出管排出;如果离心 力等于阻力,粒子在交界面上不停地旋转。 20、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型式按进气方式可分为切向进入式和轴向进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题目

一、名词解释 1、燃烧: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光与热)的 释放,同时使燃料的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2、燃料: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且经济上可行的物质。 3、大气环境容量:某区域自然环境空气对某种大气污染物的容许承 受量或负荷量,它主要取决于该区域面积及其风向垂直方向上的宽度,混合层高度,风速等。 4、粒径分布: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个数(或质量或表面积)所占的 比例。 5、机械除尘器: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 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性、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 6、摩擦压力损失:由于气体本身的粘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 生的压力损失。 7、局部压力损失:气体流经管道系统中某些局部构件时,由于流速 大小和方向改变行程涡流而产生的压力损失。 8、除尘器:从气体中去除或捕集固态或液态微粒的设备。 9、电除尘器: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沉粒 荷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使沉粒沉积在集尘极上,将沉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 10、湿法除尘器:使含尘气体与液体密切接触,利用液滴和颗粒的惯

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 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2、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3、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 的新污染物质。 4、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定时间内保 持悬浮状态。 5、酸雨: 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称为酸雨。 6、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7、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报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8、气体吸附: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过程。 9、气体吸收: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10、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申出来的一种辅助标准,如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排气筒高度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接本) 一、填空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燃料燃烧过程的空气过剩系数取决于燃料种类、燃烧装置形式及燃烧条件等因素。 石油是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它是由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组成。 固体燃料燃烧过程生产的颗粒物通常称为烟尘,它包括黑烟和飞灰两部分。黑烟是未燃尽的炭粒,飞灰则主要是燃料所含的不可燃矿物质微粒。 用显微镜观测粒径时,将各颗粒在投影图中按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称为颗粒的定向面积等分直径,也称马丁直径。 表征净化装置净化污染物效果的重要技术指标是净化效率。 电除尘过程中,粉尘比电阻过高,会导致除尘效率下降。 组成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分是滤料,其性能对袋式除尘器操作有很大影响。 在烟气脱硫工艺中,干法的脱硫剂利用率最低,通常在30%以下。湿法脱硫的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5%以上。 酸雨泛指酸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而干沉降是酸性颗粒物以重力沉降等形式由大气转移至地面。 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燃料的发热量有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之分,高位发热量包括燃料燃烧生成物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煤中不可燃矿物物质的总称是灰分。 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性的重要指标。 有机污染物通常指为燃尽的碳氢化合物,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粉尘的含水率与粉尘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有关,通常把这种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粉尘的吸湿性。 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和操作变量。

表征袋式除尘器过滤速度的指标是气布比。 按脱硫剂是否以溶液状态进行脱硫,可将脱硫技术分为湿法或干法脱硫。 为了防止汽油中的铅使催化剂永久中毒,应用催化转化器的前提是必须使用无铅汽油。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燃料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 煤中硫的四种存在形态是黄铁矿硫、硫酸盐硫、有机硫和元素硫。 普通的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由两部分构成,即粉尘通过清洁滤料的压力损失和通过灰层的压力损失组成。 从燃烧系统排出的氮氧化物绝大多数以NO形式存在。 在我国,“两控区”是指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 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是石油。 以去掉外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所表示的煤的百分比基准是空气干燥基。 燃料燃烧过程中,实际烟气体积等于理论烟气体积和过剩空气体积之和。 通常用圆球度来表示颗粒形状与圆球形颗粒不一致程度的尺度。 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有很大影响,通常最适于电除尘器运行的粉尘比电阻范围是104—106?·cm。 电除尘过程的第一步是尘粒荷电。 烟气脱硫过程中,与SO2反应消耗掉的脱硫剂与加入系统的脱硫剂总量之比称为脱硫剂利用率。 与汽油车污染控制目标不同,柴油机主要以控制黑烟和氮氧化物排放为主。 酸雨通常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计算题及答案

作业习题及答案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m 3,NO2:m 3,CO :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 SO 2NO 2 CO 某市2004年3月10日测得空气质量如下:PM 10156?g/m 3N ,NO 2105?g/m 3 N ,SO 285?g/m 3N ,CO6?g/m 3N (最大小时平均),试计算当天该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 解: 由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公式得: PM 10NO 2SO 2CO 浓度很小,可忽略。 故当天该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应为103,主要污染物是PM 10。 已知重油元素分析结果如下:C :% H :% O :% N :% S :%,试计算:①燃油1kg 所需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

②干烟气中SO 2的浓度和CO 2 的最大浓度(以体积分数计); ③当空气的过剩量为10%时,所需的空气量及产生的烟气量。解: 1kg燃油含: 重量(g)摩尔数(mol)需氧数(mol) C 823 H 103 103 S 48 N元素忽略。 1)理论需氧量 ++=kg 设干空气O 2:N 2 体积比为1:,则理论空气量×=kg重油。 即×1000=kg重油。 烟气组成为,×2=,,×=。 理论烟气量 +++=kg重油。即×1000=kg重油。 2)干烟气量为重油。 SO 2 空气燃烧时CO 2 3)过剩空气为10%时,所需空气量为×=11.286m3 N /kg重油, 产生烟气量为+×= m3 N /kg重油。 普通煤的元素分析如下:%;灰分%;%;%;水分%;%。(含N量不计),计算燃 煤1kg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和SO 2 在烟气中的浓度(以体积分数计)。 解: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精编版

第一章 概论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 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 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3、大气污染物: 气溶胶状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固液混合粒子。 分类:飘尘、可吸入颗粒物、PM 10(<10μm );降尘(>10μm ) TSP (<100μm 的颗粒) 气态状污染物:1234为一次污染物,56为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指有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 学或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毒性更强。 (1)CO 、CO 2:主要来源:燃料燃烧和机动车车排气。 危害:①CO 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害人体; ②CO 2排量多会使空气中O 2量降低,其浓度的增加,能产生“温室效应”。 (2)NOx 、NO 、NO 2 :来源:①由燃料燃烧产生的NOx 约占83%; ②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产及金属表面处理等过程。 危害:①对动植物体有强的腐蚀性;②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3)硫氧化物:来源:①化石燃料燃烧;②有色金属冶炼;③民用燃烧炉灶。 危害:①产生酸雨;②产生硫酸烟雾;③腐蚀生物的机体。 (4)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是光化学氧化剂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的 主要贡献者,也是温室效应的贡献者之一。 来源:①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气;②石油炼制和有机化工生产。 (5)硫酸烟雾:大气中的SO 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 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其引起的刺激作 用和生理反应等危害,要比SO 2气体大的多。 (6)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 、碳氢化合物HC (又称烃)和氧 化剂(主要成分有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酮类和醛类等)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 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其刺激性和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严重得多。 4、大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途径: ①表面接触;②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危害:①人体健康危害。②对植物的危害:叶萎缩、枯烂、吸入到果实中;③对金属制品、 油漆、涂料、建筑、古物等的危害(重庆、长江大桥的桥梁);④对能见度影响;⑤局部气 候的影响;⑥对臭氧层的破坏 能见度ρρνK d L p p 6.2= p ρ、p d ——颗粒密度kg/m 3 、颗粒直径μm ; K ——散射率,即受颗粒作用的波阵面积与颗粒面积之比值; ρ——视线方向上的颗粒深度,mg/m 3。 5、主要污染物的影响 (1)二氧化硫S O 2 A 、形成硫酸烟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整理带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复习资料 1、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2、二次污染物:是指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质。 3、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V 0与理论空气量之比V a. 4、集气罩:用以收集污染气体的装置。 5、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在常温下它们的蒸发速率大,易挥发。 6、温室效应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7、理论空气量:.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映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8、大气稳定度:.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9、气体吸收:.气体吸收是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10、气体吸附: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祖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11、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12、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报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13、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它可以由燃烧方程式直接求得。 14、能见度:.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m或km。 15、有效躯进速度:在实际中常常根据除尘器结构型式和运行条件下测得除尘效率,代入德意希方程反算出相应的躯进速度。 16、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17、烟气脱销:除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控制NO x 排放外,有些情况还要对冷却后的烟 气进行处理,以降低NO x 排放量 18、控制流速法:系指在罩口前污染物扩散方向的任意点上均能使污染物随吸入气流流入并将其捕集所必须的最小吸气速度。 填空题: 1、煤中的可燃组分有 C、H、O、N、S ,有害成分主要是灰分、挥发分 1.化石燃料分为:煤炭、石油、天然气 3.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2、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 3、根据燃料的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把大气污染分煤烟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类。 4、大气污染侵入人体主要途径有: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5、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粒径是指除尘效率为50%时的粒径。若除尘器的分割粒径越小,除尘效率越高。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公式集(全)

1—1 暴露于两种气体混合物中所产生的COHb 和O 2Hb 的平衡浓度方程: 2 2b =b CO O COH P M O H P 1—2 能见度近似方程:p p v 2.6d = k L ρρ 1—3 空气污染指数:k k,j k k,j+1k,j k,j k,j+1k,j I = (I I )I ρρρρ+——— 2—1 收到基: C ar +H ar +O ar +N ar +S ar +A ar +W ar =100% 2—2 空气干燥基: C ad +H ad +O ad +N ad +S ad +A ad +W ad =100% 2—3 干燥基: C d +H d +O d +N d +S d +A d =100% 2—4 干燥无灰基:C daf +H daf +O daf +N daf +S daf =100% 2—5 燃料与空气中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22222() 3.78() 3.78()4242242 X Y Z W y w y w y y w C H S O x z O x z N xCO H O zSO x z N Q +++-+++-→+++++-+ 2—6 理论空气量:0a V =107.1()42 y w x z ++-/(12x+1.008y+32z+16w ) m 3/kg 2—7 空气过剩系数:0a a V V α= 2—8 燃料发热量: 25(9)L H H W q q W W =-+ 2—9 标准状态下的烟气体积:s n n s n s p T V V p T =? ? 2—10 标准状态下烟气的密度:n n s s s n p T p T ρρ=? ? 2—11 过剩空气校正,燃烧完全:2p 2p 2p 10.264 - O O N α=+ 2—12 过剩空气校正,燃烧不完全:2p p 2p 2p p - 0.5CO 10.264 - (O - 0.5CO ) O N α=+ 2—13 实际烟气体积:0 (1)fg fg a V V V α=+-

(建筑工程考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各章考试重点精编

(建筑工程考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各章考试重点

第1章概论 1、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答: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且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且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2、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有哪些? 答: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3、大气污染物如何分类? 答:大气污染物按其存于状态可概括为俩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于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仍可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气体状态污染物,以分子状态存于,包括:含硫化合物(SO2)、含氮化合物(NO和NO2)、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等。 4、目前中国的大气污染以哪种类型为主?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什么? 答:以煤烟型为主,主要大气污染物是SO2和烟尘。 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如何分类? 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壹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壹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之上三类区分别执行壹、二、三级标准。 6、如何利用空气污染指数确定空气质量级别?

第2章燃烧和大气污染 1、煤中硫的存于形态有哪些?哪些形态的硫最终以SOX的形式排放? 答:煤中含有四种形态的硫: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和元素硫。 2、煤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的概念? 答:收到基(ar),以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亦即锅炉燃料的实际成分,(ar)C+H+O+N+S+A+W=100%; 空气干燥基(ad),以去掉外部水分的燃料为100%成分,(ad)C+H+O+N+S+A+W=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