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耐黄变测试方法

耐黄变测试方法

耐黄变测试方法
耐黄变测试方法

木器涂料是重要的装修材料之一, 普遍用于家具、地板、门窗等装饰和保护, 在美化家居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对木器涂料的装饰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以TD I 预聚物、TD I 加成物、三聚体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 涂膜容易黄变, 严重影响家居的装饰效果, 近年来市场中出现了以HD I 加成物、HD I 缩二脲、HD I 三聚体、TD I/HD I 混合三聚体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低黄变性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另外丙烯酸酯类或以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等为原料的聚氨酯类水性木器涂料也具有较佳的耐黄变性。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涂膜耐黄变性的测试方法, 加上一些企业商业化炒作, 市场上相当多的以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木器涂料也标识为耐黄变产品, 甚至标识为不黄变产品, 使消费者无所适从。本文介绍了木器涂料黄变的原因、耐黄变性试验方案、试验结果以及结果分析等。

1 黄变原因

导致木器涂装后黄变因素有多种, 聚氨酯涂料如采用芳香族固化剂, 其涂层在紫外线作用下, 分子中氨酯键容易破坏分解, 生成胺, 芳胺进一步氧化使分子重排, 形成醌式结构或偶氮结构[ 1 ] , 引起涂层泛黄和变色老化。

木器涂料中如果有含有双键的油类树脂, 由于双键氧化后产生发色基团, 也会产生黄变。另外木质底材因素也会诱发黄变, 如木材中含有的单宁酸和树脂、表面残留的漂白剂等。

2 加速试验条件

2. 1 灯源

本试验方案仅考查涂层的黄变, 底材对涂层的影响因素未考虑。室内涂层老化黄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光中光波范围290 ~400 nm 的紫外光, 这部分光的光能强, 对涂层的破坏作用最大。因此本方案采用国外普遍采用的紫外加速老化的国际标准ISO 11507: 1997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暴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中》的试验方法。

2. 2 试验仪器及其试验参数

仪器采用荧光紫外灯, 试验参数根据ISO 4892 — 3: 199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3 部分: 荧光UV 灯》中5. 1. 1 的规定光源采用能较好模拟室内老化条件的UVA ( 340) 灯[ 2 ] 、黑板温度为( 60 ± 3) ℃、辐照度为0 . 68W /m 2 、干相( 无凝露) 。从理论上讲, 涂层黄变应测量其Δ b 3 值, 但是室内涂层的黄变和变色等都会影响涂层的装饰性, 所以用色差仪测量颜色变化( Δ E 3 ) 来表示最后结果更为合适。

2. 3 试验底材的选择

为了尽量减少底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应选择变色程度最小的底材。为此进行了底材筛选试验, 选择了3 种不同品牌的白色外用有釉瓷质砖, 在UVA (340) 灯下连续光照168 h, 颜色变化( △E 3 ) 分别为1 . 2 、1 . 0 、0 . 3 。所以本试验用底材采用经UVA(340) 灯照射168 h 后△E 3 不大于0 1 5 的白色外用有釉瓷质砖。

2. 4 制板条件

经过大量试验, 总结出能适合绝大多数涂料品种的制板条件, 详见表1 。

表1 制板条件

3 试验及结果

3. 1 加速试验

本试验选取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涂料生产企业生产的溶剂型木器涂料和水性木器涂料作为试验样品。溶剂型木器涂料主流品为聚酯聚氨酯涂料, 占溶剂型木器涂料的90% 以上, 本试验收集到的溶剂型木器涂料均为聚酯聚氨酯类。溶剂型涂料样品中, 1 # ~12 # 样品标称为耐黄变, 13 # ~17 # 样品为普通样品。溶剂型木器涂料耐黄变性试验数据见表2 。水性木器涂料耐黄变性试验数据见表3 。

表2 溶剂型木器涂料耐黄变性试验结果

3. 2 加速试验与自然曝晒试验的比较

另选6 个样品( 水性和溶剂型木器涂料各3 个) 进行窗玻璃下自然曝晒与仪器加速老化比对试验, 结果见图1 。窗玻璃下自然曝晒地点为本院物化楼3 楼朝南房间窗台, 时间为2005 年 2 - 4 月。

比较图1 中窗玻璃下自然曝晒试验结果和仪器试验结果两种曲线趋势, 可以看出两者基本一致。说明仪器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能反映木器涂料的实际耐黄变性, 本试验方法是较可行的方案。

4 结果与讨论

4. 1 试验时间的确定

试验时间超过168 h 后大部分样品色差值基本不变, 因此建议耐黄变试验时间定为168 h 。

表3 水性木器涂料耐黄变性试验结果

图 1 窗玻璃下自然曝晒与仪器加速老化对比结果

4. 2 数据分析

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中标明耐黄变的样品有5 个样品( 表2 中1# 、5# 、6# 、7# 、8# ) 很快明显黄变( 色差值> 6.0) , 说明其中有一些标明“耐黄变”样品并不是货真价实的产品, 没有耐黄变功能。采用TD I/HD I 混合型固化剂( 表 2 中2# 、4# 、9# ) 的样品色差值在4.7 ~ 6.0 之间(168 h) , 采用HD I 型固化剂的样品( 表2 中3# 、10# 、11# 、12# ) 色差值在0.9 ~2.1 之间(168 h) 。所用原料为芳香族类(2# 、5# 、9# 、12# ) 的水性木器涂料样品的Δ E3 均> 6.0, 其余非芳香族类的样品的Δ E3 在0.9 ~2.8 之间(168 h) 。

根据以上试验数据可排出不同品种的木器涂料耐黄变性顺序: 非芳香族类水性= 固化剂为HD I 型的溶剂型> 固化剂为TD I/HD I 混合型的溶剂型> 芳香族类水性或溶剂型。由于耐黄变性与固化剂合成工

艺也有较大关系, 市场中还有部分产品可能会添加紫外线吸收剂, 本试验收集样品品种有限, 不能代表全部产品, 因此色差值和固化剂类型对应关系仅供参考, 建议选用耐黄变产品时以色差值为依据。

4. 3 木器涂料的耐黄变色差值等级

国家标准GB /T 1766 - 1995 中对变色等级评定有以下规定: 目测为“无变色”时, 对应的色差值≤ 1.5; 目测为“很轻微变色”时, 其对应的色差值范围1.6 ~ 3.0; 目测为“轻微变色”时, 其对应的色差值范围

3.1 ~6.0; 目测为“明显变色”时, 其对应的色差值范围6.1 ~9.0 。

确定色差值等级时建议参考以上规定, 同时我们认为也应考虑实际使用情况: 对用于木质底材变色

较明显的清漆( 含透明色漆) , 木质底材变色可以掩盖部分涂层黄变, 采用色差值范围为 3.1 ~ 6.0 的产品, 基本可以满足耐黄变要求。对于色漆和用于变色较浅的木质底材的清漆, 如用色差值范围为 3.1 ~6.0 的产品, 其黄变将会明显影响涂层的装饰性, 所以建议采用色差值范围为≤ 3.0 的产品。

5 结语

本耐黄变试验采用国际通行的紫外加速老化的试验方法, 并根据室内用木器涂料的实际使用情况规

定了仪器参数和试验用底材等。从试验结果来看可以明显区分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和水性木器涂料的耐黄变性能, 是目前较可行的测试方法。其他树脂类型或加紫外线吸收剂的耐黄变涂料也可参考本试验方案。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耐黄变测试方法

木器涂料是重要的装修材料之一, 普遍用于家具、地板、门窗等装饰和保护, 在美化家居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对木器涂料的装饰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以TD I 预聚物、TD I 加成物、三聚体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 涂膜容易黄变, 严重影响家居的装饰效果, 近年来市场中出现了以HD I 加成物、HD I 缩二脲、HD I 三聚体、TD I/HD I 混合三聚体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低黄变性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另外丙烯酸酯类或以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等为原料的聚氨酯类水性木器涂料也具有较佳的耐黄变性。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涂膜耐黄变性的测试方法, 加上一些企业商业化炒作, 市场上相当多的以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木器涂料也标识为耐黄变产品, 甚至标识为不黄变产品, 使消费者无所适从。本文介绍了木器涂料黄变的原因、耐黄变性试验方案、试验结果以及结果分析等。 1 黄变原因 导致木器涂装后黄变因素有多种, 聚氨酯涂料如采用芳香族固化剂, 其涂层在紫外线作用下, 分子中氨酯键容易破坏分解, 生成胺, 芳胺进一步氧化使分子重排, 形成醌式结构或偶氮结构[ 1 ] , 引起涂层泛黄和变色老化。 木器涂料中如果有含有双键的油类树脂, 由于双键氧化后产生发色基团, 也会产生黄变。另外木质底材因素也会诱发黄变, 如木材中含有的单宁酸和树脂、表面残留的漂白剂等。 2 加速试验条件 2. 1 灯源 本试验方案仅考查涂层的黄变, 底材对涂层的影响因素未考虑。室内涂层老化黄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光中光波范围290 ~400 nm 的紫外光, 这部分光的光能强, 对涂层的破坏作用最大。因此本方案采用国外普遍采用的紫外加速老化的国际标准ISO 11507: 1997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暴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中》的试验方法。 2. 2 试验仪器及其试验参数 仪器采用荧光紫外灯, 试验参数根据ISO 4892 — 3: 199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3 部分: 荧光UV 灯》中5. 1. 1 的规定光源采用能较好模拟室内老化条件的UVA ( 340) 灯[ 2 ] 、黑板温度为( 60 ± 3) ℃、辐照度为0 . 68W /m 2 、干相( 无凝露) 。从理论上讲, 涂层黄变应测量其Δ b 3 值, 但是室内涂层的黄变和变色等都会影响涂层的装饰性, 所以用色差仪测量颜色变化( Δ E 3 ) 来表示最后结果更为合适。 2. 3 试验底材的选择 为了尽量减少底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应选择变色程度最小的底材。为此进行了底材筛选试验, 选择了3 种不同品牌的白色外用有釉瓷质砖, 在UVA (340) 灯下连续光照168 h, 颜色变化( △E 3 ) 分别为1 . 2 、1 . 0 、0 . 3 。所以本试验用底材采用经UVA(340) 灯照射168 h 后△E 3 不大于0 1 5 的白色外用有釉瓷质砖。 2. 4 制板条件 经过大量试验, 总结出能适合绝大多数涂料品种的制板条件, 详见表1 。 表1 制板条件

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与测试

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与测试 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与测试 The Standard and Testing Method for Textile Yellow Stain 文/ 虞学锋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纺织领域常见的两种黄变色牢度的类型,分别阐述了光黄变和酚黄变的测试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该项目的测试方法以及标准的现状,并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 关键词:纺织品;黄变;测试;标准 1 前言 黄变,又称“黄化”,是指白色或浅色物质在外界条件如光、化学药品等作用下,表面泛黄的现象,常见于塑料、鞋材、纸张等产品质量的考核中[1]。在纺织品上,国内尚无具体考核要求及相关的测试标准。但近年来,一方面国外较大的面料采购商如Marks & Spencer、Adidas等纷纷将这一指标纳入验货合同;另一方面,纺织品在贮存、运输、穿着等过程中产生黄变而导致经济损失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国内外面料的生产商和采购商也开始重视起这一指标。同时,检验及科研单位也开始致力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测试方法的研究。本文对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2 标准与测试 一般来说,纺织品中常见的黄变主要有光黄变和酚黄变两种。前者是指由太阳光或紫外光照射而引起的纺织品表面颜色泛黄;后者是指由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所引起的纺织品表面泛黄。相比于耐水、耐汗渍等常规色牢度测试,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起步较晚。 2.1 测试标准 2.1.1国外 目前,AATCC、EN等尚无黄变色牢度测试的相关标准,现有的是一些大公司在采购、验货时所用的试验方法,如Caurtaulds公司的Caurtaulds method(酚醛黄变测试),这也是普遍为各实验室所接受的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耐黄变性能的评估。随着黄变色牢度指标所受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7年发布了ISO 105-X18:2007《纺织材料色牢度试验第X18部分:材料苯酚发黄可能性评估》,该标准所介绍的测试方法与Caurtaulds metho d基本一致,采用将试样用含有苯酚的测试纸包裹后置于试验箱中一定时间,最后评定纺织品酚黄变色牢度的测试方法[2],但光黄变色牢度评价的明确标准还没有制定。 2.1.2 国内 在国内,受行业发展所限,纺织品的黄变色牢度一致未受重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均无这项考核内容。近年来,应部分出口企业的需求,国内实验室也开始进行该方面的测试。由于没有相应依据,测试时只能分别参照HG/T 3689-2001《鞋类鞋类耐黄变试验方法》和Caurtaulds meth od进行。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 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耐黄变试验机的试验方法如下:一、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测试鞋用帮材、底材,塑胶,线材等浅色和白色纸品对近似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耐黄变程度的试验方法。2、本标准规定了A法和B法两种试验方法。B法不适用于仲裁及精密科研开发工作3、本标准适用于鞋用白色或者浅色帮材和底材的测试。 二、原理1、A法太阳灯法 (灯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自然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容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太阳灯及加热控温装置模拟自然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太阳光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2、B法紫外线灯管法(灯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紫外线照射式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紫外线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3、可比性 A法和B法因光源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 三、试验装置 1、A法 1)、试验箱:试验箱工作室安装太阳灯泡光源,其所发生的光线近似于太阳光,箱内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呢自由控制,并具有使温度在±2℃范围内的调节装置。2)、光源:选用功率为300W、电压为220V的螺旋灯口的灯泡,灯泡的紫外线光波的波长为280到400毫米,并且有部分可见光。灯泡紫外线的强度为25±0.4W/m2 。灯泡每使用1000H后必须更换。3)、试样架:式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杆,并且可以调整式样装置的高度,式样架下部安装有旋转盘,带动托盘旋转以保证试样照射均匀。式样托盘转速为3 ±1r

不干胶耐黄老化试验机

不干胶耐黄老化试验机 产品简介: 本产品可做二种测试:老化与耐黄变老化:本机可促进加硫橡胶之劣化,以计算加热前后拉力及伸长之变化率,一般认为在70 ℃下测试一天,理论上相当于暴露在大气中6个月的时间。 耐黄:本机是模拟大气环境中,受阳光紫外线照射,外观变化一般认为在50℃下测试9小时,理论上相当于暴露在大气中6个月的时间。 设计标准:JIS-P8127、ASTM D1148 技术参数: 内箱尺寸:50×50×60cm 温控范围:常温~200℃。(可调) 控制方式:自动演算控制器 温度显示:0.1℃ 控制精度:±3℃ 分布精度:±1℃(at-100℃) 时间记忆:0-999小时hours,停电记忆型、含蜂鸣器 转盘转速:¢45cm、10±2 转/分钟 UV光源:UV300W灯泡(德国欧司朗) 标准配件:棚板2片 加热方式:热风循环 安全保护:超温断电指示灯、安全超载开关电流表 制造材质:内部SUS#304不锈钢板,外部高级烤漆 外型尺寸:(L×W×H) 114×94×130 cm 重量:140 kg

电源:1∮,AC220V, 15A 控制系统: .控制精度:±0.1℃ ·触控式设定、数位及直接显示; ·P . I . D自动演算之功能,可减少人为设定时带来之不便; ·在运转或设定中,如发生错误时,会提供警示信号 箱体结构: 老化试验箱有大型观测视窗附照明灯保持箱内明亮,且利用钢化玻璃,随时清晰的观测箱内状况。 箱体保温采用超细玻璃纤维保温棉,可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失。箱体左侧配一直50mm 的测试孔,可供外接测试电源线或信号线使用。换气的时间和次数可任意设置。 安全保护功能: 1、电源超载、短路保护; 2、安全接地保护; 3、温度超温保护; 4、时间设置保护; 5、鼓风电机过载保护; 为保护设备,所有报警均会自动切断电源,并发出声讯提示。 更多了解详询昆山海达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黄变色牢度

黄变色牢度 本文介绍了目前纺织领域常见的两种黄变色牢度的类型,分别阐述了光黄变和酚黄变的测试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该项目的测试方法以及标准的现状,并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 关键词:纺织品;黄变;测试;标准 1前言 黄变,又称“黄化”,是指白色或浅色物质在外界条件如光、化学药品等作用下,表面泛黄的现象,常见于塑料、鞋材、纸张等产品质量的考核中[1]。在纺织品上,国内尚无具体考核要求及相关的测试标准。但近年来,一方面国外较大的面料采购商如Marks&Spencer、Adidas 等纷纷将这一指标纳入验货合同;另一方面,纺织品在贮存、运输、穿着等过程中产生黄变而导致经济损失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国内外面料的生产商和采购商也开始重视起这一指标。同时,检验及科研单位也开始致力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测试方法的研究。本文对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2标准与测试 一般来说,纺织品中常见的黄变主要有光黄变和酚黄变两种。前者是指由太阳光或紫外光照射而引起的纺织品表面颜色泛黄;后者是指由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所引起的纺织品表面泛黄。相比于耐水、耐汗渍等常规色牢度测试,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起步较晚。 2.1测试标准 2.1.1国外 目前,AATCC、EN等尚无黄变色牢度测试的相关标准,现有的是一些大公司在采购、验货时所用的试验方法,如Caurtaulds公司的Caurtauldsmethod(酚醛黄变测试),这也是普遍为各实验室所接受的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耐黄变性能的评估。随着黄变色牢度指标所受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7年发布了ISO105-X18:2007《纺织材料色牢度试验第X18部分:材料苯酚发黄可能性评估》,该标准所介绍的测试方法与Caurtauldsmethod基本一致,采用将试样用含有苯酚的测试纸包裹后置于试验箱中一定时间,最后评定纺织品酚黄变色牢度的测试方法[2],但光黄变色牢度评价的明确标准还没有制定。 2.1.2国内

聚氨酯软泡海绵的抗黄变解决办法

聚氨酯软泡海绵的抗黄变解决方案 更新时间: 5/29/2007 ??来源: ??点击数: 2445 IRGASTAB? ), IRGANOX? BHT 引起的黄变与引起的织物污染。 以下,我们将就这四类黄变,探讨抗氧剂的效能与影响: 1.?评价海绵发泡/加工过程中,不同抗氧剂体系对于高温引起的热氧老化黄变抑制的功效 汽巴选用的是动态加热法,试验条件如下: 首先,选用不同的抗氧剂,固定以下条件,进行样品海绵制备: 多元醇 100 ppt TDI 8061.1 ppt 水 5 ppt

硅 1.1 ppt 胺 0.3 ppt 辛酸锡 0.2 ppt 在20 x 20 x 20 cm的箱子中进行发泡 然后,将含不同抗氧剂海绵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通过海绵的黄变程度,来表征抗氧剂的性能高低,以及抗烧芯能力。具体试验数据如下: 说明:图中有四组抗氧剂配方,IRGASTAB? PUR 68是一种不含BHT,不含胺类抗氧剂的复合型抗氧剂;IRGASTAB? 而PUR55 和 ,而酚噻氰接触氮氧化物后,则会变粉红。唯有IRGASTAB? PUR 68,颜色保持得最白。 3在评价抗氧剂海绵引起的织物污染方面,我们进行的试验如下: 说明:我们用白色的棉布包覆不同抗氧剂配方的海绵,经过氮氧化物气熏处理后,测量棉布本身的颜色改变,Delta E越低,则气熏变黄程度越低。从图中可以看出,BHT是沾染纺织面料的罪魁祸首!而这种类型的黄变,却是一种长期困扰胸罩,垫肩海绵发泡厂家的问题。而IRGASTAB? PUR 68由于不含BHT,在气熏变黄方面,表现非常出色。 4在评价抗氧剂海绵接触紫外线而引起的黄变方面,我们进行的试验如下:

耐黄变的原因

黄变的原因: 1、聚合物中降解产生碳碳双键,当碳碳双键的数量达到10个以上时产 生黄变。 2、引发剂中含有苯环时,苯环被氧化成醌而黄变。 表1低聚物类别 产品代号低聚物类别官能基 611A - 85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2 611B - 85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2 6121F - 80 聚酯多元醇,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2 6130B - 80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3 6131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2 6132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2 6142H - 80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2 6143A - 80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2 6145 - 100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6 6146 - 100 聚酯多元醇,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6 6147B - 80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2 6148J - 75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2 615 - 100 聚醚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3 6151 - 100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6 6161 - 100 聚酯多元醇,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6 621A - 80 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2 6315 聚酯丙烯酸3 通过选用合适的低聚物和单体组合,使用非黄变型光引发剂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低聚物由于其芳香族结 构,也是较容易引起黄变的。采用脂肪族聚氨酯丙烯 酸低聚物6145 - 100、6151、6161、611B - 85、6130B - 80、6131、6132、6142H - 80、6143B - 80、6147B - 80、 6148J - 75则具有优越的耐黄变性质 固化涂层,特别是处于户外的涂层经常遭受阳光(主要是长波紫外光和短波可见光)、热、潮湿、氧气、油污、芳烃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的作用,可能发生涂层内部聚合物链降解、重排或过度交联等老化行为,表现为涂层光泽度下降、褪色、发黄、粉化、变脆等。最终使涂层剥落,失去保护作用。老化早期的黄变行为还将影响涂层的视觉美观效果,这在清漆、白色和轻度着色涂料中非常关键。虽然涂层的老化可能源自有机涂层网络结构的热反应,也可能由于过度紫外光照射所致,但大多数涂料在研究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到耐热性和热稳定性,且相对于聚合物热反应,在保证吸光性能的前提下,光反应的能量利用效率远高于热反应,发生光降解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多数涂层的老化主要来自光老化,涂层交联网络上吸光性基团、组分、或光敏性杂质吸收阳光紫外线后发生上述老化反应,涂层保护、色泽等有效性降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聚合物热降解老化反应往往伴

HGT36892001鞋类耐黄变试验方法

一、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测试鞋用帮材、底材等浅色和白色纸品对近似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耐黄变程度的试验方法。 2、本标准规定了A法和B法两种试验方法。B法不适用于仲裁及精密科研开发工作 3、本标准适用于鞋用白色或者浅色帮材和底材的测试。 二、原理 1、A法太阳灯法(灯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自然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容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太阳灯及加热控温装置模拟自然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太阳光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2、B法紫外线灯管法(灯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紫外线照射式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紫外线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3、可比性 A法和B法因光源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 三、试验装置 1、A法 1)、试验箱:试验箱工作室安装太阳灯泡光源,其所发生的光线近似于太阳光,箱内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呢自由控制,并具有使温度在±2℃范围内的调节装置。 2)、光源:选用功率为300W、电压为220V的螺旋灯口的灯泡,灯泡的紫外线光波的波长为280到400毫米,并且有部分可见光。灯泡紫外线的强度为25±0.4W/m2。灯泡每使用1000H后必须更换。 3)、试样架:式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杆,并且可以调整式样装置的高度,式样架下部安装有旋转盘,带动托盘旋转以保证试样照射均匀。式样托盘转速为3±1r/min。 2、B法 1)、试验箱:试验箱工作室安装紫外线灯管,试验箱内温度为室温。 2)、光源:选用15W紫外线灯管两支,波长为280到400毫米。灯管每使用500小时后必须更换。 3)、试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架组成,并且可以调成高度。 3、遮光片:不透明(所有波长的光线透射率为0)薄片 4、比色卡:符合GB250-1995。比色卡至少12个月更换一次 5、标准多光源对色等:结果判定,将试样置于同一光源下判定。 四、式样制备 1、式样的形状规格:用斩刀或剪刀采取尺寸为62±2mm*12±2mm的长方体,试片厚度不超过50±2mm。 2、特殊式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式样形状规格 3、式样数量根据检测项目次数确定,每项每次检测的有效式样不少于三个。 五、试验条件 1、A法 1)、试验箱内温度规定为50±2℃ 2)、式样表面与灯泡表面平行,距离为250±2mm。

ASTM-D1148-95 耐黄变试验方法

胶鞋耐黄变试验方法 Test Metod of discoloration NEQ ASTM-D1148-9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鞋用帮材、底材等浅色和白色制品对近似的太阳光、紫外光照射的耐黄变程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A法和B法两种试验方法。B法不适用于仲裁及精密科研开发工作。本标准适用于鞋用天然皮革、合成皮革、纺织物及硫化橡胶等白色和浅色制品的耐黄性能的测试。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标准样卡 3.原理 3.1A法:太阳灯法 根据浅色或白色制品,在自然太阳光长时间照射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太阳灯及加热控温装置模拟自然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太阳光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试验箱内光源为太阳灯泡,发出的光线近似于太阳光。 3.2B法:紫外线灯管法 根据浅色或白色制品,在紫外线长时间照射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紫外线照射试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紫外线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试验箱内光源为紫外线灯管,发出的光线是紫外光。 3.3A法和B法因光源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

4.试验装置 4.1A法 4.1.1试验箱 试验箱工作室内安装太阳灯炮光源,箱内温度可以自由控制,并具有使温度控制在±2℃范围内调节装置。 4.1.2光源 选用功率为300W,电压220V±5%V螺旋灯口的灯泡,灯泡的紫外线光波的波长为280nm-400nm,并有部分可见光。灯泡紫外线的强度为250±0.4W/M2。灯泡每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 4.1.3试样架 试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杆组成,并且可以调整试样高度,试样架下部安装有旋转盘,带动托盘旋转以保证试样照射均匀。 4.2B法 4.2.1试验箱 试验箱工作室内安装紫外线灯管,试验箱内温度为常温。 4.2.2光源 选用15W紫外光灯管二支,波长280-400nm。灯管每使用500小时必须更换。4.2.3试样架 试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架组成,并且可以调整高度。 4.3遮光片 不透明(所有波长的光线透射率为0)薄片。 4.4比色卡 符合GB250。 比色卡至少每12个月必须更换一次。 5.试样制备 5.1试样的形状规格:用斩刀或剪刀裁取尺寸为62mm±2mm×12±2mm的长方体,试片厚度不超过50mm±2mm。 5.2特殊试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试样形状规格。

耐黄变测试方法介绍

耐黄变测试方法介绍 一、测试目的及测试范围 检测各类白色或其他容易变色的鞋类材料在一定温度、光照、时间后试样表面颜色变化程度。 本检测方法适用于各类鞋用织物、皮革、中底、大底、各类辅料和成鞋等。 二、测试器具 耐黄变试验箱、GB/T250变色卡 三、测试条件 1.温度50oC 2、样品尺寸:①样品(长度≥70mm,宽度≥40mm):70mm×40mm ;②样品(长度≥70mm,宽度<40mm):70mm×宽度 ③样品(长度<70mm,宽度≥40mm):长度×40mm;④样品(长度<70mm,宽度<40mm):长度×宽度 3、成鞋:要裁成各个部分测试,结果中必须要有鞋面、鞋底和侧边的黄变结果。 四、参数要求 1、转盘与光源的距离:250mm 2、300W灯泡 3、试验温度:50oC 4、试验时间:面料24小时底料12小时 五、测试步骤 1、调节光源与转盘距离为250mm。 2、将样品放入耐黄变试验箱的转盘中,正面朝上,表面需平整,不能有卷曲。要注意样品不能太靠近转盘的中心(距离中心大于50mm),也不能太靠近外圈(距离外圈大于50mm)。(如果转盘较小的,则在离中心圆心50mm-150mm的半径范围内均可使用),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一定空隙,不能相互重合叠加。 3、启动电源,将温度设定为50oC,待温度到达所设值时,打开照射光源到最强档,启动转盘,启动时间开关。 4、注意"TIMER"仪表之时间读数,到达时间(一般情况:面料24小时,底料12小时)后,关机取出样品。 5、待样品冷却后,把样品放入标准光源箱中,采用D65光源,观察样品与未试验的原始样品的变化情况,用GB/T250变色卡进行评级。 6、按照以上的耐黄变测试的方法操作。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一、黄曲霉毒素介绍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该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比较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1、引起急、慢性中毒: 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除抑制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黄曲霉毒索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事件,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最典型的是印度的霉变玉米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了数十人丧生,数百人患上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2、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它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黄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ug/kg时为低毒,50~100ug/kg时为中毒,100~1000ug/kg时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鉴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巨大危害性,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其中,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为5ug/kg(即5ppb)。 三、黄曲霉毒素的种类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G1、G2,其中B1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有2种这些毒素的代谢产物M1和M2。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动物 饲料,中药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 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 1 后在体内经羟基 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排出,一部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 肝、蛋类、肾、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见。黄曲霉毒素M 1 的毒性和致癌 性与黄曲霉毒素B 1 的基本相似。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的主要食

耐黄变等级DOC

耐黄变等级(DOC)

————————————————————————————————作者:————————————————————————————————日期:

一、耐黄变等级 1、黄变:在自然太阳光、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或在热、氧、应力、微量水分、杂质、不正当工艺等作用下颜色发黄的现象,叫做黄变。 一般来说发生黄变的三个原因 1、高温 2、长期的光照、风化(耐候性)3?、发生了反应??但具体耐黄变的标准会因为应用方向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就拿1、高温来说,有的塑料要求300℃不黄变,那么就有的180℃不黄变就好;对于2、耐候性,一般做测试时都要进行1000-1500小时,但实际使用上的要求可能低于或大于这个时间长度。;对于 3、反应就更要明白了,有的耐酸,有的耐碱。而TPE的耐黄变等级是根据抗UV强度来计算的,最好的是透明级的。用紫外线灯照射,看变黄的程度,对比色卡 2、TPU耐黄变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一般是对比灰卡,分1-5级。经过耐黄变测试如Suntest,QUV或者其他日晒等测试后,对比测试前后样品的颜色变化,最好的等级是5,代表基本不变色。3以下就是明显变色。? 一般来说4-5级,就是稍微变色,就已经满足大部分TPU的应用了。如果需要完全不变色,一般需要用脂肪族TPU,就是所谓不黄变TPU,基材非MDI,一般是HDI或者H12MDI等,长时间UV测试也不会变色。 二、评定灰卡标准,采用GB250-1995标准(参考) 1、用以对照判断染色牢度试验后,试片及附布变退色或染污的程度。 主要技术参数: ? AATCC标准灰卡/变色美国 AATCC标准灰卡/沾色美国? GB250标准灰卡/变色国产 GB251标准灰卡/沾色国产? AATCC标准灰卡/变色国产AATCC标准灰卡/沾色国产? JIS标准灰卡/变色日本?JIS标准灰卡/沾色日本?ISO标准灰卡/变色英国? ISO标准灰卡/沾色英国 ?国标纺织色卡GB 250-199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ISO 105/A02-1993?※国标

耐黄变操作说明

永信仪器(东莞)有限公司YONGXIN TESTING MACHINES (DONG GUAN) CO., LTD. 耐黄变试验箱 型号:YX-7035-UA

前言 感谢贵司选择了本公司的产品,本公司不仅给贵司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而且将提供可靠的售后服务. 为确保使用人员之人身安全及仪器的完好性,在使用本仪器前请充分阅览此操作手册,确实留意其使用上的注意事项.本操作手册详细介绍此仪器之设计原理、依据标准、仪器说明、仪器安装、操作规范、校正程序、保养程序、可能故障的情形及排除方法等内容.在本操作手册中如有提及之各种“试验规定”、“标准”时均只作参考用,如贵司觉得有异议请自行检阅相关标准或数据. 特别声明: ●本操作手册不能作为向本公司提出任何要求的依据. ●本操作手册的解释权在本公司. 永信仪器(东莞)有限公司

目录 安全上及使用仪器注意───────────────────3壹、概论─────────────────────────4 贰、依据标准───────────────────────4叁、仪器说明───────────────────────4-6 一、仪器结构───────────────────────4-5 二、控制面板───────────────────────5 三、仪器规格───────────────────────6 肆、仪器安装───────────────────────7伍、操作规范───────────────────────8-12 简易操作流程───────────────────────8 一、试验器具准备─────────────────────9 二、准备试样───────────────────────9 三、操作步骤───────────────────────9-12 四、结果判定───────────────────────12 陆、校正程序───────────────────────12 柒、保养程序───────────────────────13捌、故障排除───────────────────────13-14玖、品质保证───────────────────────14拾、备注─────────────────────────15

耐水解测试方法编制说明

《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耐水解的测定》 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耐水解的测定》行业标准起草小组 2011年12月16日

《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耐水解的测定》行业标准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文件【2010】235号文件《关于印发2010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文件【2010】378号《关于印发2010年轻工业制定、修订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由安安(中国)有限公司负责制定行业标准《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耐水解的测定》(项目序号:轻工行业第264号,计划号2010-2909T-JB)。 根据文件精神要求,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安(中国)有限公司组织成立了由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浙江华峰合成树脂有限公司参加的《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耐水解的测定》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组,并对标准起草工作的计划、进度及分工协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安排。 标准起草小组根据进度安排,首先查询国内外相关资料标准,国内只查阅到QB/T 2888-2007聚氨酯束状超细纤维合成革,其标准中对耐水解性能的测试方法描述不全面;国外查到国际品牌aididas GE-08的恒温恒湿的测试方法。在两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人造革合成革的发展现状及使用要求,确立了标准中的试验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人造革合成革样品,由安安(中国)有限公司、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进行了试验和验证,在此基础上由负责起草单位起草了标准草案、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编制背景与原则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当前生产的人造革、合成革无论在产品质量、品种、,还是产量都得到飞速增长,其性能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天然皮革。但受聚氨酯PU环保可降解的特性所限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环境介质中光和水的影响,会产生黄变和水解等老化现象,降低PU材料的使用寿命。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耐黄变试验机的试验方法如下: 一、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测试鞋用帮材、底材,塑胶,线材等浅色和白色纸品对近似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耐黄变程度的试验方法。 2、本标准规定了A法和B法两种试验方法。B法不适用于仲裁及精密科研开发工作 3、本标准适用于鞋用白色或者浅色帮材和底材的测试。 二、原理 1、A法太阳灯法(灯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自然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容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太阳灯及加热控温装置模拟自然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太阳光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2、B法紫外线灯管法(灯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紫外线照射式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紫外线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3、可比性 A法和B法因光源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 三、试验装置 1、A法 1)、试验箱:试验箱工作室安装太阳灯泡光源,其所发生的光线近似于太阳光,箱内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呢自由控制,并具有使温度在±2℃范围内的调节装置。

2)、光源:选用功率为300W、电压为220V的螺旋灯口的灯泡,灯泡的紫外线光波的波长为280到400毫米,并且有部分可见光。灯泡紫外线的强度为25±m2 。灯泡每使用1000H后必须更换。 3)、试样架:式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杆,并且可以调整式样装置的高度,式样架下部安装有旋转盘,带动托盘旋转以保证试样照射均匀。式样托盘转速为3 ±1r/min。 2、B法 1)、试验箱:试验箱工作室安装紫外线灯管,试验箱内温度为室温。 2)、光源:选用15W紫外线灯管两支,波长为280到400毫米。灯管每使用500小时后必须更换。 3)、试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架组成,并且可以调成高度。 3、遮光片:不透明(所有波长的光线透射率为0)薄片 4、比色卡:符合GB250-1995。比色卡至少12个月更换一次 5、标准多光源对色等:结果判定,将试样置于同一光源下判定。 四、式样制备 1、式样的形状规格:用斩刀或剪刀采取尺寸为62±2mm*12±2mm的长方体,试片厚度不超过50±2mm。 2、特殊式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式样形状规格 3、式样数量根据检测项目次数确定,每项每次检测的有效式样不少于三个。五、试验条件 1、A法 1)、试验箱内温度规定为50±2℃ 2)、式样表面与灯泡表面平行,距离为250±2mm。 2、B法:试样表面与灯泡表面平行,距离为250±2mm。 六、试验步骤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一、黄曲霉毒素介绍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 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该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黄曲霉毒 素比较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1、引起急、慢性中毒: 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除抑制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黄曲 霉毒索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事件,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最典型的是印度的霉变玉米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了数十人丧生,数百人患上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2、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它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黄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ug/kg时为低毒,50~100ug/kg时为中毒,100~1000ug/kg时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鉴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巨大危害性,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其中,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为5ug/kg(即5ppb)。 三、黄曲霉毒素的种类 . .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B、G、G,其中B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12121有2种这些毒素的代谢产物M和M。其中黄曲霉毒素B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动物112饲料,中药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后在体内 经羟基11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排出,一部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肝、蛋类、肾、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见。黄曲霉毒素M的毒性和致癌1性与黄曲霉毒素B的基本相似。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 的主要食1品,所以其危害性更大。 四、最新政策及国标(含国外一些政策) 1、自2003年8月1日起,凡在我国境内从事米、面、油、酱油、醋生产加工的企业,其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小麦粉等5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黄曲霉毒素B必须1 检测。 2、在第八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报》中发布关于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最新国标: (1)、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2)、GB/T 18980-2003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以上两项国标均在2003年8月1日开始实施 3、2002年2月4日欧盟决议对从中国进口或委托从中国进口的花生和花生制 品实施黄曲霉毒素强制性检测的特殊条件 五、中国及国际上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 . . 1、主要国家:

背板环境老化测试分析之系列—黄变篇

背板环境老化测试分析之系列—黄变篇导读:目前常规晶体硅光伏组件采取"钢化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这种夹心结构封装,背板是组件中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封装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组件的寿命。 目前常规晶体硅光伏组件采取“钢化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这种夹心结构封装,背板是组件中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封装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组件的寿命。 市场上常见的背板类型有复合型、涂覆型和共挤型三类,如表1所示。 表1 市场上常见的背板 背板类型背板结构描述 复合型TPT/ET: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特能? (Tedlar?)膜,其成分为PVF(聚氟乙烯) KPK/EK:特指法国阿克玛生产的PVDF(聚偏氟乙烯)膜,另外还有一些PVDF膜的生产商,如韩国SKC等,目前也有部分国产PVDF膜应用于光伏背板上APAA:即PA,聚酰胺材质,俗称尼龙 涂覆型CPCC:Coating的缩写,指的是氟碳涂料,主要成分为FEVE(氟烯烃-乙烯基醚共聚物)、PVDF(聚偏氟乙烯)、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氟碳树脂共挤型AAA即PA/PA/PA,三层聚酰胺 注:由于氟碳化合物中C-F键键能高,在紫外辐照下也不易断裂,所以含氟背板较非氟背板具有更好的耐紫外等耐候性能 针对背板材料的耐候性能,IEC有专门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标准,如紫外老化,湿热老化(85度,85%湿度),湿冻试验(HF,-40度至+85度,85%湿度),温度循环(TC,-40度至+85度)等。然而依据IEC测试标准对背板材料进行测试时,我们研发团队发现,在试验结束时,多数背板都无明显破坏现象,与组件户外25年的表现,甚至10年的表现出入较大,致使我们无法对不同的背板的性能进行区分和合理地评价。因此,我们研发团队决定以IEC测试标准为基准,进行扩展测试。据此,我们从两方面对背板材料展开了耐候性

室内用木器涂料耐黄变性及其测试方法

室内用木器涂料耐黄变性及其测试方法 摘要 : 介绍了室内用木器涂料的耐黄变原因 , 就耐黄变试验方法、底材选择和制板条件等进行了讨论 ,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该耐黄变测试采用了国外普遍采用的紫外加速老化方法 , 试验表明该方 法是目前较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 : 木器涂料 ; 聚氨酯涂料 ; 耐黄变性 ; 试验方法 0 引言 木器涂料是重要的装修材料之一 , 普遍用于家具、地板、门窗等装饰和保护 , 在美化家居环境 , 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对木器涂料的装饰要求也越来越高 , 传统以TD I 预聚物、 TD I 加成物、三聚体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 , 涂膜容易黄变 , 严重影响家居的装饰效果 , 近年来市场中出现了以 HD I 加成物、 HD I 缩二脲、 HD I 三聚体、 TD I/HD I 混合三聚体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低黄变性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另外丙烯酸酯类或以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等为原料的聚氨酯类水性木器涂料也具有较佳的耐黄变性。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涂膜耐黄变性的测试方法 , 加上一些企业商业化炒作 , 市场上相当多的以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木器涂料也标识为耐黄变产品 , 甚至标识为不黄变产品 , 使消费者无所适从。本文介绍了木器涂料黄变的原因、耐黄变性试验方案、试验结果以及结果分析等。 1 黄变原因 导致木器涂装后黄变因素有多种 , 聚氨酯涂料如采用芳香族固化剂 , 其涂层在紫外线作用下 , 分子中氨酯键容易破坏分解 , 生成胺 , 芳胺进一步氧化使分子重排 , 形成醌式结构或偶氮结构 [ 1 ] , 引起涂层泛黄和变色老化。 木器涂料中如果有含有双键的油类树脂 , 由于双键氧化后产生发色基团 , 也会产生黄变。另外木质底材因素也会诱发黄变 , 如木材中含有的单宁酸和树脂、表面残留的漂白剂等。 2 加速试验条件 2. 1 灯源 本试验方案仅考查涂层的黄变 , 底材对涂层的影响因素未考虑。室内涂层老化黄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光中光波范围 290 ~ 400 nm 的紫外光 , 这部分光的光能强 , 对涂层的破坏作用最大。因此本方案采用国外普遍采用的紫外加速老化的国际标准 ISO 11507: 1997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 化—暴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中》的试验方法。 2. 2 试验仪器及其试验参数 仪器采用美国 Q - Panel Lab Products 公司荧光紫外老化机 , 试验参数根据 ISO 4892 —3: 199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 3 部分 : 荧光 UV 灯》中 5. 1. 1 的规定光源采用能较好模拟室内老化条件的 UVA ( 340) 灯 [ 2 ] 、黑板温度为 ( 60 ± 3) ℃、辐照度为 0 . 68W /m 2 、干相 ( 无凝露 ) 。从理论上讲 , 涂层黄变应测量其Δ b 3 值 , 但是室内涂层的黄变和变色等都会影响涂层的装饰性 , 所以用色差仪测量颜色变化( Δ E 3 ) 来表示最后结果更为合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