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宋代:

出现宋杂剧

两宋之交,南方的浙江温州出现了“南戏”——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戏曲样式。

四大南戏:元末明初,《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琵琶记》,“南曲之祖”的说法。

徐渭的《南词叙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

元代: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体制结构上:

1、四折一楔子。折,场,幕。楔子,短戏。

2、一人主唱的表演体制。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

郑光祖:《倩女幽魂》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白朴《墙头马上》、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幽魂》。

明清传奇——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源于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初——清中叶。以昆山腔的形式创作。

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是传奇的创作高潮。

1、嘉靖年间,梁辰鱼《浣纱记》是第一部为昆腔量身定做的剧本,标志着昆曲的成熟。

2、万历年间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为代表的创作高潮。

A、传奇作家和作品大量出现

B、出现大量反封建的作品。《牡丹亭》

C、戏曲批评获得较大发展,理论专著,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D、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戏曲流派。

四大声腔

变化的概念

明代: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清代:南昆、北弋、东柳(柳子戏)、西梆(梆子腔)

现行:梆子腔、皮黄腔、昆腔、高腔。

汤显祖

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白先勇,台湾戏剧导演

汤沈之争

汤显祖和沈璟,有关戏曲创作及理论的分歧,临川派和吴江派的争论。

1、焦点:针对《牡丹亭》的评价问题,并延伸为理论之争。

吴江派认为此剧虽好,但不合格律,并修改。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临川派认为戏曲以意趣为主,音律为次,要继承关汉卿的现实精神和王维雪中芭蕉的浪漫意趣。

2、明代不少传奇“以时文为南曲”,偏重语言之精丽,疏于格律。二者都不满

吴江派从形式出发,以戏曲声律和本色纠正

临川派从内容出发,以具有叛逆色彩的真情来纠正当时的不正之风。

————内容、形式

南洪北孔——清初

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李渔,明末清初,《闲情偶遇》

花雅之争:花部和雅部

雅部:昆山腔——正统部位

花部,昆曲以外的都被视为乱弹: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二黄调

四大徽班进京:三庆的轴子、和春的把子、四喜的曲子、春台的孩子。

徽汉合流——1828皮黄合奏。

徽调是以二黄腔为主,包括昆山腔、吹腔等。

汉调集西皮和二黄于一身。汉调,湖北。徽汉合班演出,皮黄合奏。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代表人物常香玉‘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代表人物袁雪芬

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代表人物严凤英

评剧,《刘巧儿》、《花为媒》,代表人物新凤霞

近十几年来,我馆已出版几十种各类有关电影编目和学术史料型书刊。目前,我馆拥有4种定期出版物--《当代电影》杂志,《中国电影报》、《电影》杂志和大众性影视画刊《电影连环画刊》。

我馆从1984年开始培养电影专业研究生,现已有4批研究生从这里毕业。

我馆自1980年加入'国资联'以来,积极开展国际电影交流,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中国电影回顾展,并在国内举办了同样数量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电影回顾展。与此同时,还举办了大量的专题影展、电影学术专场和各种学术研讨会,并积极用电影媒介传播电影文化研究成果,与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多部、集具有影响的大型影视专题片和电视剧。

所有这些,为促进改革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外电影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傅红星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勇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向辉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期末考点 1 召唤结构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和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 艺术中典型、意境与意象的异同 典型、意境和意象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三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意象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的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意境与意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和意象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三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3 艺术创作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1)艺术积累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4艺术批评的功能 (1)对受众: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对创作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对艺术学: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5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早有联系,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当代社会,就是艺术与科学共同飞速发展的三个黄金时期;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艺术与科学又是对立的。例如在本质上,科学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而艺术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 (2)从当前情形来看,科学对艺术有着明显的渗透和影响。首先,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了新的艺术种类和形式的诞生,电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次,现代科技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让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如电脑音乐的出现,就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最后,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也促进了二者自身的发展,工业艺术设计就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6对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理解 (1)一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带有普遍性本质共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另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2)比如阿Q,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又是罕见的,只有阿Q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3)正是典型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

名词解释-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

电影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最基本的世界电影发展史,了解中外电影史上的题材、类型、样式及风格变化状况,并针对一些基本问题做出分析和读解。 二、主要复习内容: 1、了解电影发明的经济、技术与社会文化基础,以及早期电影传播、接受的条件和形式;了解早期电影的题材、类型、样式、风格;掌握早期电影代表性的导演及其作品;掌握电影如何从一种杂耍成长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样式,它区别于其它艺术样式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2、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理解电影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文化、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发生关系;掌握中国最早的制片活动、人物、影片; 3、掌握世界主要电影生产国(包括中国)在二十至六十年代的主要电影思潮、流派、代表性导演、作品;了解二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发展对电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以及对电影创作风格、样式变化的影响; 4、掌握三十至四十年代,五十至七十年代,八十至九十年代,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中国电影美学风格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九十年代至今世界电影的一般发展动向、特征,重要导演和作品,重要流派和美学风格,能够对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电视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当下电影创作,电影理论新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能记住一些基本知识点。 二、主要复习内容: 1、了解早期电影艺术理论的主要观点,代表性人物,以及如何在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的比较中确立电影艺术的特性; 2、熟练掌握苏联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电影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理解其与苏联文化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掌握与运用各类蒙太奇概念; 3、掌握爱因汉姆电影视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辨析其贡献与局限; 4、熟练掌握安德烈?巴赞、克拉考尔纪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各类概念、观点,并理解其与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传统电影理论的各种流派,它们各自的代表性人物、主要观点,彼此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社会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 6、了解以“影戏”观念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电影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相互关系; 7、了解中国传统电影批评所擅长的社会、政治、伦理批评方法; 8、了解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重要分析方法; 9、熟练掌握结构主义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重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进行文本分析; 10、熟练掌握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重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进行文本分析; 11、熟练掌握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理论、后现代主义、第三世界与后殖民主义批评、大众文化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主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初步的文本分析; 12、了解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与海外电影理论的关系;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当下影视审美,电视理论新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

中国电影史整理

电影开端——<定军山> 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三部长故事片 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 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 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 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 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 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 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 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 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 夏衍 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党员代表作狂流压岁钱春蚕 蔡楚生 二代导演《渔光曲》第一部在国外获奖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精编版教学内容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 精编版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 一、微电影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微”时代到来的原因有哪些。 2:微电影创作要遵循哪些特点。 3: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1.1 微电影制作概述 ●电影一诞生就是从微电影开始的。 ●短片的分类: 1、微短片 3-4分钟 2、短片 8-15分钟 3、中短篇 15-25分钟 4、长短片(中片) 30-40分钟 ●一、“微”时代的到来 1、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压力过重;碎片时间、快信息、轻阅 读。 2、技术支持、网络平台、移动终端、手机电信。 3、DV技术的普及,出现“草根”电影,全民制作。 4、大量传媒学院诞生,学生大量短片作业

5、大量微电影评奖、评论活动,推动微电影发展,并从草 根、走向精英化。 ●电影是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 ●二、微电影创作、生产、发行出现井喷状况 (2010-2013三年时间) 2011年:200部 2012年:井喷大发展 2013年:中国最大的微电影门户网“唯象网”373部类型比例: 纯艺术表达76% 广告17% 吐槽恶搞5% 城市宣传片2% 艺术表达中的类型比例: 剧情 33% 亲情 27% 爱情 24% 喜剧 9% 励志 8% 青春 5% 动画 4% 科幻 3% 惊悚 3% MV 2% 动作 1% ●三、微电影定义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 期”制作(1-7天)和“微(超小)投资”的视频类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 ●四、对定义的补充和修正 1、播放平台拓宽到电影院。 2、时间调整为30秒-9分钟。 ●五、微电影的特点 1、微电影是以电影的名义,因此具有一般电影的美学特质。 2、借新媒体兴起之风,从小作坊发展成一股浪潮;快读、易 读、轻读。 3、入门门槛极低,从草根到全民合作,投资小、灵活、便 利、回报快,使电影从象牙塔艺术,降落到“下里巴人”。 4、成本低:短、小、快。 5、全国传媒学院几千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组织评论’评 奖,使微电影走向专业化、艺术化。 6、商业利益,企业需求,激励微电影的发展,中小影视公司 将微电影作为主要的挣钱手段。 7、微电影传播性、多样性、主体全民性、播出的开放性,使 微电影具有无穷生命力。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全套 目录 ?全国名校电影史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预售]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常江《影视制作基础》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摄像基础 一、填空题 1电视摄制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FP电子现场制作方式; ESP电子演播室摄制方式查看答案 2摄像机无带化存贮介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光盘;硬盘;存储卡查看答案 3按图像质量档级分类摄像机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家用级摄像机查看答案 4持机方式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固定机身方式;徒手持机方式查看答案5电视摄像的拍摄要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稳;准;匀查看答案

6三角形机位布局可有三种基本变化,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外反拍;内反拍;平行三角形布局查看答案 7摄影通常称为______,是用______为工具,用______绘画。 【答案】照相;照相机;光查看答案 8传统摄影是一个______过程,影像存储在______上。 【答案】光化学;感光片查看答案 9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本质上的不同点是:传统摄影是______过程,数码摄影是______过程。 【答案】光化学;光电查看答案 10目前,数码摄像机所使用的存储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 【答案】磁带;光盘;闪存;硬盘查看答案 11随着数码摄像机存储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数码摄像机依据记录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数码摄像机、______数码摄像机、______数码摄像机和______数码摄像机等。 【答案】专业;DVD;硬盘;高清查看答案 12液晶显示器不仅可以做取景器,还可以用以拍摄效果的______和各种信息的______。 【答案】回放;显示查看答案 131024*768分辨率的像素是______万,1280*1024分辨率的像素是______万。 【答案】100;130查看答案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03511中外电影史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课程代码:0351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外电影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各种流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导演,具体了解著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并进行电影语言的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外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典电影,主要介绍了电影的诞生、从无声到有声、古典电影形态的确立及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运动。第二部分是艺术电影,主要介绍了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到法国的新浪潮与左岸派。第三部分是新主流电影,主要介绍了新好莱坞与新德国电影。第四部分是民族电影,主要介绍了亚洲的日本电影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史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主要介绍1896年中国电影的诞生。第二部分是30年代电影,主要介绍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和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第三部分是战时与战后,主要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是“十七年”中国电影,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我国电影的十七年发展轨迹及艺术特点。第五部分是“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介绍这一非常时期的电影现状。第六部分是是“新时期”中国电影,重要介绍这一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新浪潮及代表导演和作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中外电影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2、理解各个时期和国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典型的电影运动、电影现象和电影美学流派的形式与风格; 3、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电影作者和电影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电影视听语言的分析; 4、在编年研究的范畴内,突破国别界限,对一些具有特色的国家和创作者进行相似分析研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视听语言、影视概论等。视听语言是一门研究视听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课程,影视概论是介绍影视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本性、掌握影视语言,了解影视发展历程、分析影视艺术作品,更好地掌握中外电影史。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外国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世界电影的起源与早期电影的表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掌握卢米埃尔、梅里爱与早期电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电影的起源(一般) 1.识记: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2.理解:视觉滞留,摄影术和放映术的发展 (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次重点)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档案考研复试真题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类型 《文艺理论》试题(150分) “文艺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10题,共10分) 例如: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3题,共15分) 例如:情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2题,共50分) 例如:试论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电影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10题,共10分) 例如: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为(),终结的画面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3题,共15分) 例如:场面调度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2题,共50分) 例如:“作者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辅导

《中外电影史》试题(150分,中外各占一半)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20题,共20分) 例如:()导演的影片《小城之春》是()影业公司1948年出品。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6题,共30分) 例如:“孤岛”电影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4题,共100分) 例如:有人把我国新近崛起的一些青年导演称为“第六代”,试比较第五代导演与他们的创作特点?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人。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辅导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复试: 1.笔试:影片分析 2.面试 备注: 1、复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试科目为影片分析。 2、各研究方向录取名额,根据考试成绩确定,并可相互调配。 【补充资料】 先锋电影理论: 六七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的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理论,阿莫斯?福杰尔发表的《电影作为破坏的艺术》,被视为先锋电影美学理论的经典,认为整个电影史就是自我破坏和破坏资产阶级社会准则、价值观念及政治、宗教、伦理等模式的过程,与现代主义的其他流派相比更为政治化,形式也更为开放,然而在破坏传统电影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辅导

中国电影史1

精心整理中国电影史(一) 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 一、草创 1、开端 ⑴国产电影开端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二、初盛景观 1、《孤儿救祖记》 ?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 ?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 特征: 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着的特征】 着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等;导演故事片:《梅花落》(1927)、《白云塔》(1928)、?《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等。 ?张石川(1889~1954):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他的影片更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的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张石川是买办(商人)出身,对其评价较低。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

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火烧红莲寺》(一至十八集)、《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一夜不安》、《横冲直撞》等。 三、2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种商业电影现象 ⑴“古装片”——当时又称“稗史片”,基本上是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拍摄的影片类型。 ⑵“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坊间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当时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 《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共拍摄18 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罗明佑:1900-1967,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后迁居广州。并任总经理。联华合当时的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30年代电影(圣才出品)

第2章30年代电影 (1932年~1937年) 2.1 复习笔记 一、电影的变革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背景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变革。广大观众厌恶了那些脱离生活的商业影片,向电影界发出了救国的劝告。与此同时,电影创造人员也产生了在题材和形式上创新以寻求出路的愿望。 2.发展历程 (1)初期的兴起 ①电影公司 1932年夏天,明星公司的老板请进步作家组成了编剧委员会。几乎同时,田汉、阳翰笙等人也参加了艺华、联华等公司。在这些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掀起了左翼电影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电影小组。1932年至1933年前后,在瞿秋白领导下,组织了由沈端先、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和司徒慧敏五人组成的电影小组,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a.从编剧入手努力影响和改造电影创作。如夏衍、田汉、阳翰笙等党的文艺工作者以

编剧的身分加入电影公司,在创作的同时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拍摄影片。 b.通过各种方式,改造电影创作队伍,加强左翼创作力量。如组织动员了应云卫、沈西苓、袁牧之、吴印咸等优秀的创作人员。 c.有目的地大力介绍了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的经验。例如学习了表现革命思想的经验以及蒙太奇的电影思维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 d.积极开展电影理论和批评工作,批判有毒素的影片,宣传进步电影。 (2)曲折的发展历程 ①1932年到1933年,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 左翼电影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受到大众的欢迎,以《姊妹花》、《渔光曲》两部影片为代表。但是部分影片的艺术表现粗糙稚拙和革命内容表达得过于直露,如《女性的呐喊》,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更加严厉的镇压。 ②1933年后,左翼电影的低潮时期 1933年11月,一群暴徒捣毁艺华影片公司,进步电影工作者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一些反动文人鼓吹“软性电影”的主张,左翼电影出现了低潮。此后,左翼电影工作者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坚持左翼电影阵地,代表作有《神女》、《桃李劫》等。 ③“国防电影”的新高潮 a.背景 1935年“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以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人民抗日要求的重新高涨,出现了“国防电影”新高潮。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2)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北影考研-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汇总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院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介绍: 该研究方向培养交叉型电影研究人才,兼具“电影艺术本体研究”(Film Art Reseach)和“电影研究”(Film study,含史论与文化研究)两个领域,在聚焦于影像、造型及声音等本体的基础上,拓展至文化、历史与产业研究领域。 业务课一名称: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 业务课一介绍: 艺术理论与电影基础理论是对艺术、特别是电影进行综合研究,描述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各艺术门类的学问和知识、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电影艺术的特质和创造规律,而且还是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拓展事业、提高艺术品味和创作底蕴的重要思想和观念源泉。因此,艺术理论和电影基础理论是任何一名有志于电影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业务课二名称:电影文化与创作综论 业务课二介绍: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该科目着重考察考生对电影艺术本体理论的理解情况,即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要素、规范及规律的了解情况,同时,考察对电影研究(史论、文化与产业)的掌握情况。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 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电影基础理论》陈晓云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中国文化读本》叶朗著 《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 《艺术概论》赵彬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电影史发展历程

电影史发展历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百家讲坛之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1895年12月28日,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