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用建筑供电(配电系统)..

民用建筑供电(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过去称为接零保护)。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的文字符号的意义规定如下: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 T--一点直接接地; 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 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 后面还有字母时,这些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 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O--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1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接地类型 (1)工作接地:为保证电力设备达到正常工作要求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或发电机中性点接地。 (2)保护接地: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间接触电,将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的形式有两种:一种

是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接地保护线分别直接接地;另一种是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接地。 (3)重复接地:在中性线直接接地系统中,为确保保护安全可靠,除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处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在保护线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接地,称为重复接地。 (4)保护接中性线:在380/220V低压系统中,由于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通常又将电气设备的外壳与中性线相连,称为低压保护接中性线。TT系统在确保安全用电方面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当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并不很大,往往不能使保护装置动作,这将导致线路长期带故障运行。 ②当TT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只是由于绝缘不良引起漏电时,因漏电电流往往不大(仅为毫安级),不可能使线路的保护装置动作,这也导致漏电设备的外壳长期带电,增加了人身触电的危险。 因此,TT系统必须加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方能成为较完善的保护系统。目前,TT系统广泛应用于城镇、农村居民区、工业企业和由公用变压器供电的民用建筑中。 (3)TN系统: 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电网中,将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的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即:过去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零。 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时,故障电流经设备的金属外壳形成相线对保护线的单相短路。这将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令线路上的保护装置立即动作,将故障部分迅速切除,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和其他设备或线路的正常运行。 1)IT系统:

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分析

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分析 摘要:现今时代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电能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不可或缺的 组成,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缺不了电能。电能从发送到传配以及分配,最后进行使 用这几个部分有效组成完整的供配电系统,该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的 位置,供配电系统现如今已经实行了节能等相关措施,其有效符合国家提倡的保 护环境、能源节约等相关环保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深入描 述了供配电系统以及该系统电能的节约方法和节约电能等相关作用。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节能意义;措施 引言:中国现人口数已经高达14亿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每天对于电能的使用量巨大,并且目前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对于能源的 消耗巨大,资源是有限的,大量以及无节制使用导致我国即将要进入缺少资源的 时代。实施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意义十分重大,有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已经极为 稀少,该措施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 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概念 电能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成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能够方便的进行 输送与分配,还有助于节约经济,所以电能的利用率非常高。电能经过各大环节 的处理直到使用组成了有效统一整体的电力系统,其中的供配电系统占据重要的 位置。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完善,设计人员在设计供配电系统时,进行合理 科学的设计有助于提高我国对电力的合理运用。 二、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意义 虽然我国对供配电能的运用非常广泛,但是大部分电能都被严重浪费,如何 合理有效的利用和转化电能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切的技能措施都是在不影 响环境、不浪费能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供配电系统的技能就是在有限经济基础下,运用合理的手段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能够做到无污染的持续发展。大部分电 厂都是采用公认的对生态环境没有危害的材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实际 情况来展开供配电的节能措施和优化电能的合理分配,其能够有效提高效率,调 节电力。 电厂实行供配电节约的措施能够极大的降低国家对建设电厂和电网的资金投入,降低了工业方面对于煤炭资源的使用,减少了资源浪费,为国家控制资源消 耗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治理环境的污染带来了便利。站在企业角度,这一措施 的进行,大大减少了企业对于用电的资金投入,有效保障了企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在电能方面的经济利益,使企业在经 济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对于环境的污染,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三、供配电系统中节能技术的探讨 (一)供配电线路的设计 电力线路结构并不复杂,用电缆组成线路,也可以采用架空线路的形式,这 两种形式的线路都是用金属做成的导线,都会或多或少的损耗能量。线路的电压、功率因数、电阻等都会造成能量的损失。在同样的输出功率下,成正比关系的是 功率损失和电阻,反比关系的是功率因素和电压。因此要想减少线路能量的损失,可以通过减少电阻的方式。

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发表时间:2017-11-29T15:19:22.1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作者:杨庆华 [导读] 摘要:遵照民用建筑的供配电设计系统具体细节,在实践路途中从设计要点入手,将设计形式要求与之结合,落实到实处。 (中国石油湖北销售公司湖北武汉 430024) 摘要:遵照民用建筑的供配电设计系统具体细节,在实践路途中从设计要点入手,将设计形式要求与之结合,落实到实处。供配电设计方案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居民日常生活及还对电网产生着影响,运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在方案的选择阶段,还有将供配电方案经济指标指标一并兼顾上,让其充分与建筑要求相吻合。在经过具体调查研究后,了解了区域性建筑系统供配电流程,从而设计人员必须遵循安全性、可靠性还有经济性的原则,从而满足配电系统的要求。本文针对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同时从电力负荷、配变电所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令民用建筑的供配电设计更为经济、可靠,以提高民用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可靠性;经济性 1 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主要包括:高压供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动力照明干线系统、配电箱系统、电缆导线的敷设、电气设备器材的选型和安装等,这一部分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简洁性、安全性和选择性。 2 民用建筑对供配电系统的要求 2.1 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民用建筑对供电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很高。因是以家庭为主的建筑,所以人口相对集中,如果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缺陷,一旦电路问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民用建筑对供电设计的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考虑供电设计的可靠性,从而确保民用建筑的安全。 2.2 选择合适的电源转换方式 依照有关的规定,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的供配电线路时,需要在电路系统中设计两个独立的电源,通常能够满足一、二级负荷的需要。然而,对于民用建筑来说,但高层建筑中,包含了更重要的部分设备负荷,设计者需要考虑在维修过程中的功率,另一个电力无法工作的条件。因此,设计人员应设计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不仅如此,一旦火灾发生在建筑物内,由设计线就能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对于电源切换方式的火灾也需要满足要求,尽量缩短切换时间,以便救援工作能尽快展开。 3 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3.1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民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设计人员需按照建筑用电的实际负荷等级进行设计。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供配电线路应能做到任何运行状态下都可以向建筑物持续供电,从而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 3.2 简洁性 设计人员还需要保证部分用电设备以及线路的投切操作应较为便捷、简易,分合闸应尽量直观。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也能使供电系统的设计更为安全可靠。 3.3 安全性 民用供配电设计电路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在实施各类操作作业以及切换作业时,处于安全状态;也能保证在维修过程中电气设备的安全;还能保证各类电器设备都处于额定电压以及电流的状态下工作。若民用建筑物中某用电设备发生问题,可及时切除发生故障的部分。 3.4 选择性 设计人员设计民用供配电系统过程中,设计应考虑如何控制故障所引发的事故,使其范围不会持续扩大,所以设计人员应选择部分断路器进行配合。然而,设计人员若大幅度提高断路器选择的数量,会增加建筑物修建成本,导致经济性受到影响。所以选择性应针对较为重要的回路而言,针对普通回路而言,可以直接忽略该原则。 4 提高民用建筑物供配电系统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的具体方法 4.1 电力负荷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该建筑物的电力负荷等级。按照供配电设计的可靠度以及中止供电后,政治与经济方面所受到的损失程度可以划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以及三级负荷三个等级。划分依据如下:一级负荷指的是若设备中止供电之后,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导致经济方面出现极大损失,政治影响恶劣。此外,还会引发公共场所秩序被破坏。所以,针对一级负荷而言,设计人员需设计两个电源为其供电,两个电源应彼此独立,确保至少有一个电源能够为设备供电。除设计两个电源之外,还需添加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可按照电网的实际情况以及符合自身可以中止供电的时长,于设计中使用独立发电机组,使得电网中含有第三路独立电源以及蓄电池,同时还包括由蓄电池与第三路独立电源共同组织的电源装置。二级负荷,设备中止供电后,会形成较大的政治影响以及经济损失,同时会造成公共场所秩序发生一定混乱。二级负荷要求当变压器或是线路出现较为常见的故障之后,供配电系统不会中止供电,或是在中止后能够在短时间内继续供电。三级负荷则要求较低,凡是不属于一级负荷与二级负荷的设备,都可以纳人三级负荷之内。针对三级负荷而言,设计人员只需确保设备于正常状态下,持续供电即可配变电所配变电所是供配电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供配电电路运行的基础。 4.2 设计人员在设计配变电所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配变电所所址的选择。配变电所一般有以下部分组成:电容器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室等,但上述组成部分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目标建筑物实际状况确定供配电所的组成部分。若高压配电设备与低压配电设备中并未带有可燃的油、变压器没有经过油浸电力或是油电容器为不可燃,设计人员只需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的外壳,用以防护配变电所,便可将上述设备放置于相同房间内,使配变电所的形成更为简单。(2)设计人员设计配变电所过程中,应考虑变压器、电容器室以及配电室门窗等部分的设计。年幼的孩子、宠物有一定机率从自门、电缆沟、窗户等通道进人屋内。不仅容易对各类供电设备造成损害,也容易对孩子或动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配电室以及变压器室等辅助类房间内侧墙壁应粉刷为白色,配电室、电容器室顶棚也应粉刷为白色。至于地面,设计人员应注意对地面进行抹面压光处理或是地面磨石处理时需用型号为高标号的水泥。 4.3 节能设计 经济性是衡量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节能不仅体现了民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的经济性,也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政策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物而言,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注重建筑物的电能消耗指标,并将其作为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设计的供配电系统产生的消耗不得超过消耗指标。设计人员的供配电设计方案应按可靠安全、经济节能、科学合理以及维护环境等原则进行设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18-10-18T13:15:11.25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8期作者:徐国耀1,2 潘琦1,2 [导读] 目前,城市高层建筑承载着多样化的建筑需求,其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建筑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1.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2.新疆光源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目前,城市高层建筑承载着多样化的建筑需求,其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建筑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比较复杂,节能设计的要求较高。在高层建筑实际的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工作中,既要满足建筑的用电要求,又要发挥节能功能,就需要了解其主要的内容和技术要点。本文针对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优化设计 1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主要内容 节能设计是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旨在降低能耗,其节能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供电系统节能优化设计。在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对高层建筑的用电总负荷情况进行计算,明确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从而实现对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综合治理。 其次,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照明系统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电气系统,其用电负荷较高,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包括对照明供电系统进行优化、对照明灯具进行节能优化、对照明控制系统进行优化。 再次,电气设备用电方案的优化节能设计。电气设备也是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能耗占高层建筑电能需求的比例较高,在进行节能改造的时候,可以从电机拖动系统优化、给排水系统优化、深井电机回馈优化等方面着手,减少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耗。 最后,新能源综合利用的优化节能设计。在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节能目标,则可以加强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比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冰蓄制冷等技术,都可以实现对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以此弥补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中的用电需求。 2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总体规划节能设计方案 在进行高层楼宇建筑供配电系统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充分统计建筑内容用电负荷类型、容量等数据信息,在进行有效用电等级划分和整理后,充分考虑整个供配电系统的整体供电方案、供电距离等因素。其次,在确定高层楼宇建筑供配电方案时,要从供电方案清晰明了、简单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等方案进行方案设计。总降压变配所的布设位置选择应尽量靠近整个高层楼宇用电负荷中心部位,以缩短供电系统的供电半径,降低供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以及节能降耗水平。最后,要对结合用电负荷总量、供配电方案等对变压器容量、台数、型号,以及供电线路型号、截面、敷设方式等进行详细的优化选型设计,设计出能够随季节性负荷变化而动态调节的供配电方案,有效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节能经济运行水平,降低变压器运行能耗,提高供电线路供电功率因素,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要点 3.1总体规划节能优化设计 3.1.1合理进行供配电方案设计 应根据电源点、电力负荷容量、供电距离等因素,经详细计算分析,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方案和选择供电电压等级。在变电所安装位置选择时,应尽量选择靠近负荷中心部位,这样可以缩短供电半径,降低供电线损,提高电能输送效率。提高供配电系统的供电电压等级可以降低供电电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提高供电电压会增加供配电设备投资,对此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分析,拿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较合理的节能优化方案。 3.1.2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网架 合理供配电系统网架,一方面可以简化供配电系统内部接线,降低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量;另一方面,合理供电方案,可以减少线路损耗,提高末端供电电压,确保用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2配电变压器节能优化设计 配电变压器是建筑供配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节能优化设计是建筑电气节能至关重要的环境。在节能优化设计过程中,要优选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如S11、S13等节能型配电变压器用卷铁心改变常规叠片式铁心结构,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磁阻,其空载电流可以减少约60%~80%,大大提高了配电变压器电能转换效率,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电能功率因数,降低了供配电系统线损,使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约20%~35%,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3.3电线电缆节能优化设计 选择电线电缆首先要考虑供电安全性,其次要考虑电缆运行节能经济性。若所选电线电缆截面偏大,则可能会倒在线路投资增大,当然线损也会有所降低;反之,若电线电缆截面选择偏小,投资虽然会节省一些,可线损偏大,安全系数偏低,不利于后期扩建需求。在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优化设计过程中,当供电线路最大负荷年运行时间小于4000h时,推荐按照导体载流量进行导线截面选择;当供电线路最大负荷年运行时间大于4000h时,推荐采用经济电流密度进行电线电缆截面选择。 3.4用电设备节能优化设计 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照明场所照度、色温、显色等视觉技术指标要求,即在不降低照明系统照明质量的基础上,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资源损耗,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物室内有限光能。减少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的运用损耗的主要途径,是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运行功率因数。在实际工程节能优化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高效率节能电动机。需要结合就地电容器补偿等措施,以降低电机拖动系统的线路损耗外,避免或缩短电动机轻载和空载运行时间。另外,还可以结合变频调速等先进控制系统,有效提高电机拖动系统的电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分析 罗安权

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分析罗安权 发表时间:2018-01-14T15:44:14.9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作者:罗安权 [导读] 摘要:在电气设计领域,节能的重点在于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和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身份证号码:45212719811104XXXX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在电气设计领域,节能的重点在于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和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文章对电气节能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气节能;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 一、引言 在电气设计领域,笔者认为节能的重点在于: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和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文章主要从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与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这两个方面探讨了电气节能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二、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1.充分调查和合理估计电容量 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是电气节能的基础。尤其是对工程用电容量的估计,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供电方案是否合理。在设计领域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工程项目的用电规模的控制是很严的。往往工程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可能因大量用电设备的增加而需要扩容改造,从而导致无谓的重复投资;而且由于过度考虑用电设备的扩张,使用电量估算偏于激进,造成工程投入使用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大马拉小车的局面,其实亦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这个环节是决定工程的电气节能目标的重点。对于设计者而言,这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工作,而不是闭门造车按照指导书或是使用方提供的数据盲目地进行估算。笔者以为,如果这项工作缺失,即便在设计中你再如何推出节能技术和产品都难以保证该工程在用电领域真正做到节能。 2.变配电站的合理设置和选址 合理的系统设计是工程电气节能优劣的又一关键所在,其核心在于变配电站的设置和选址问题。近几年,随着铜价的持续上涨,低压电缆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为了减少电缆线路的损耗及电缆投资,应尽可能使10KV电源应用接近终端用户处。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有些业主本着节省一次投资的理念,尽可能希望少建变配电站。这样一来,往往造成低压电缆供电半径过长,导致线损严重,供电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有些设计师为迎合业主的要求,只得放大线径以求降低线损。无形之中,电缆的投资又大大增加。因此,设计师可以建议业主不仅考虑一次投资,还需关注工程长期的运行成本,尽量使供电系统合理完善。当然,也希望政府或电力部门可出台一些优惠措施,使业主能在供电系统合理化中得到实惠。在供电系统的设计中,设计师还应善于灵活地配置同样容量的变压器。单台大容量的变压器比之于容量相等的两台甚至多台变压器组合固然有其价格上的优势,但运行过程却难以灵活调度。尤其面对近年来空调等季节性耗电所占比例的扩大,如果能考虑在用电淡季时停用部分变压器,无疑是解决时段性大马拉小车问题的解决方案。又如在小区设计时,考虑多设置一些小容量的箱式变电站不仅从减少低压电缆的角度是有利的,且同时又使系统更灵活。 3.建筑内部配电系统的合理设计 对于建筑内部而言,同样存在配电系统合理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尽可能减少配电级数和合理设计配电路径是建筑内配电设计是否合理的主要环节。配电级数的增加不仅造成元器件的数量增多、上下级配合非常复杂而导致故障率上升和材料的浪费,而且势必导致配电线缆的线径不必要的放大;而配电路径的不合理势必导致线缆不必要的加长加大以及供电质量的下降。这些对于节能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其中级数增加往往是由于配电环节多而每个环节的操控均使用断路器导致,因此设计中在允许的场合可以多采用隔离开关代替断路器就能有效减少配电级数;而配电路径的不合理主要在于配电间(尤其楼层配电小间)的位置不合理所致,因而电气设计师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应该与建筑设计师及时协调使其位置尽可能优化以免施工图设计中难以调整。 三、电气设计中存在问题 1、接地故障保护的具体设计不合理 众所周知,住宅设计中的保护已由过去的单一的电源的重复接地保护、专用保护线PE线的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总等电位联结及局部的辅助等电位联结,这些措施都是接地故障保护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总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在于使外露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以及地面的电位趋于接近,从而降低接触电压。总等电位联结还具有另一重要作用,即消除或降低自外部窜入建筑物电气装置内的危险电压。无论采用何种接地系统,都应将下列导电体互相联结:PE、PEN 干线、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水、煤气、采暖、空调等重要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将它们经等电位联结线汇集到接地母排上互相连通,即完成等电位联结。 2.总等电位联结设计要求简单、不明确,施工时难以操作 现行的有些做法是设计时对总等电位做法只是在设计说明中笼统要求一下。怎么联结,用什么材料均一概未明确;或出一个做法示意图。真正施工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详细的就是在电源进户处要求设一接地母排箱,各种金属管道、金属构件等用专用联结线与母排连通。这种做法是可行的,笔者认为对于住宅来讲,采用这种方案就显得很不经济。 3、住宅电源插座设计不合理 一个好的设计,尤其是插座的选型、安装数量、安装位置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与建筑美学、使用方便相一致。插座数量、安装位置的选定就要考虑装修家具的最终位置,做到美观、不冲突,不至于住户入住装修时不得不改动太多、造成二次浪费。如有的设计在设计卧室插座时,只是简单的在墙的中间位置设置一组插座。这样的考虑显然没有注意床等家具的具体位置摆放,实际使用不仅不方便,而且移动导线长不安全、不美观;又如空调插座设置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客厅不论面积大小,均设挂机插座。孰不知,20m2以上客厅用户在选购空调时恐怕柜机是首选。如果用户在装修时未注意到此细节,使用时带来的不便与美观差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壁挂式空调有的建议安装高度为1.8-2.0m,笔者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认为2.2m高度最适宜,能较好的与装修后实际使用效果相协调。壁挂式空调插座安装的最好位置在窗间墙与内墙交界处。 四、节能措施分析 设计合理配电线路,节约电能,应尽量做直配线路,不设计迂回线路,不走或少走回头路,最大限度减少线路长度。而必须有较长距

高层民用建筑供电系统的设计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高层民用建筑供电系统的 设计正式版

高层民用建筑供电系统的设计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摘要]根据高层民用建筑特点对其供电系统设计的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配电室接地装置配电系统保护总等电位联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因此,高层民用建筑也就发展迅猛。而一个好的高层建筑,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安全的、可靠的供电系统作保证。 1. 高层民用建筑配电室的选择 参考GB500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总配

电室或总配电箱间宜选在地下层或一层,这样进,出线方便,且便于运行维护。 低压配电室内布置的配电屏,其屏前屏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应按GB50053-94规定设计,并考虑相关的问题,如配电室的高度、耐火等级,以及门向外开设,房间长度超过7m的应设两个出口等问题。 2.高层建筑配电系统接地装置的设定 由于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较深、较牢固,为节约投资,要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接地体。设计时 (1)根据公式 RE=0.2ρV1/3 ρ_土壤电阻率(Ω.m) V_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体积(m3)

配电系统图

配电系统图 先从后面说起: 一、回路额定功率:指在同一回路中所有负载(用电设备)的额 定功率的总和,这个回路的额定功率设计师通过了解负载的功率和设计回来得出来的,对预算没有直接联系。 二、线管、线槽的规格以及敷设方式:常用管线有镀锌电线管 (TC)、聚氯乙烯硬质管(PC)、塑料线槽(PR)、镀锌线槽(SR); 常用敷设方式有吊顶内敷设(SCE)、墙内暗敷设(WC)、地板内暗敷设(FC)、沿天棚面或顶板面敷设(CE)、沿墙面敷设(WE)。 例:上面系统图的TC20-WC/SCE指穿内径为20的镀锌电线管沿墙内暗敷设和吊顶内敷设。

这上面的字母代表符号仅仅是一部分,还有很多的敷设方式以及套线方式!为此,我特意在网上收集了更多关于图纸字母代表符号供大家学习参考: 1、导线穿管 SC:焊接钢管 RC:镀锌钢管 JDG:套接紧定式镀锌钢导管 KBG:扣压式薄壁镀锌钢管 PC-PVC:硬质塑料管 FPC:阻燃硬塑料管 CT:桥架 MR:金属线槽 M:钢索 CP:金属软管 2、导线敷设部位 AB :沿或跨梁(屋架)敷设 BC:暗敷在梁内

AC :沿或跨柱敷设 CLC:暗敷设在柱内 WS:沿墙面敷设 WC:暗敷设在墙内 CE:沿天棚或顶板面敷设CC:暗敷设在屋面或顶板内SCE:吊顶内敷设 FC:地板或地面下敷设 3、灯具安装 CS:链吊 DS:管吊 W:墙壁安装 C:吸顶 R:嵌入 S:支架 CL:柱上

三、电线电缆规格、型号:常用的电线电缆有ZR-BV、ZR-BVV、NH-VV、NH-YJV。ZR-BV是指阻燃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ZR-BVV是指阻燃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线, NH-VV是指耐火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燃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电压等级1~6KV; YJV是指铜芯交联聚氯乙烯绝燃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电压等级6~500KV。 例:上面系统图中ZR-BVV,3X2.5中的3表示导线根数,2.5表示一根导线的截面积,我们就读成:3根截面积为2.5mm2的阻燃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燃聚氯乙烯护套线。电线电缆常用标称截面mm2 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LV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R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线 一般来说,当电网电压是220V的时候,每平方电线的载电量是1KW 左右。 铜线每个平方可以载电1-1.5KW

论建筑供配电节能技术

论建筑供配电节能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节能理念逐渐加强,对各种 能源的节约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电能属于保障现代人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能源,而在建筑供配电系统当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能源,怎 样在保障人们正常应用的前提下,利用现代高新科技和新型材料实现对电能更大 程度的节约,成为了需要广大从业人员积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供 配电节能设计的标准规范,继而探讨了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的方案规划以及控制 要点。 关键词: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 1、建筑供配电节能设计标准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的重要标志,比如一些大型 写字楼、酒店以及购物中心等,而这些建筑当中的供配电系统通常比较复杂,所 需功能也比较齐全,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电机拖动设备、照明设备以及消防系统等,而这些系统对于供配电系统整体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为高 层建筑通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在运行过程当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 能源,而因为技术应用水平以及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建筑 所呈现的能耗比较大,所以具有非常大的节能潜力。有相关研究表明,在综合性、多功能的建筑当中,通风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产生的能耗大概占据总能耗的百分 之三十六以上,而照明系统则会消耗其中百分之三十四的电能。可以看出对建筑 供配电系统实施节能设计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只有在设计阶段 对系统做出优化,才能够从基础上保证建筑整体的节能效果。目前,我国相关家 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规范和标准主要包括:①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②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③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负责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工作人员在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过程当中,需 要积极结合工程整体的实际情况,继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依据国家设置的 过程规范和标准,让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化。同时,要对各种新型材料以及控制系 统做出充分的利用,从而更好的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2、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的方案规划以及控制要点 2.1方案规划 建筑供配系统的节能设计属于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工作,所以需要对系统 整体实施相应的规划设计。第一,要针对建筑当中的供配电系统相应的电负荷类 型以及用电容量等相关数据加以统计,同时就建筑整体供配电系统所具备的可靠 性以及供电距离作出合理规划,切实做好用电等级的划分和整理。第二,在对供 配电方案实施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供电方案的清晰性和可靠性,操作和维 护应该更加方便。比如,在设置总降压的变配电所位置时,需要使其更加接近建 筑用电负荷中心的区域,对建筑内各种机械设备形成更为及时的供电,缩短供电 半径,从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远距离输电而形成的电能损耗。第三,要针对建筑 供配电系统当中的线路作出更为详细的设计,主要包括线路型号、敷设方式以及 截面大小等。对这些控制点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设计出 更能适合季节变化的方案,针对用电负荷的变化做出高效的处理。 2.2设计要点 2.2.1配电变压器 变压器属于供配电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针对变压器加以配置的

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要点浅谈

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要点浅谈 发表时间:2019-06-16T15:14:41.2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徐婧[导读] 从实用角度出发为建筑配置相应的供配电系统,满足建筑物配电系统设备的运行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桐乡分公司浙江嘉兴 3145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人们对自身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得现阶段住宅小区模式层出不穷,在居住者逐渐对住宅小区的建筑的外观,内部装饰,周边环境的要求提升的同时,居住者逐渐开始注重住宅小区中低压供配电等内在条件的质量。因此对如何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合理的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展开探 讨。 关键词:供配电;民用建筑;设计要点;配电设计 引言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建筑布局、电气设计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供配电系统方案容易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设计人员加强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重视,不断优化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从实用角度出发为建筑配置相应的供配电系统,满足建筑物配电系统设备的运行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1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原则1.1可靠性 建筑系统的设计本身是个复杂的结构,涉及到高压供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以及配电箱系统等,在设计过程中,要满足可靠性标准。用电负荷是不断变化的,在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下,要提升操作连续性,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对系统操作有一定的影响,线路系统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向建筑物供电,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1.2简洁性 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中由于所设计的线路多、结构复杂,需要满足简洁性、便捷性的基本设计原则,从供配电自身来看,其所具有的专业性、复杂性都是比较明显的,由于供配电涉及管线、管道、电气设备加多,只有保证设计方案的简洁性,才能保证施工与使用安全。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保证设计方案中没有多余的电气设备,在进行主接线电路设计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简单、快速的进行安装,降低由于误操作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供配电系统运行水平。与此同时,这种方法还能够避免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回路故障的发生,为民用建筑后期维护、使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1.3安全性 如何保证施工环境的安全性是当前设计要点,在进行各类作业前,要对电气设备安全设计状态进行分析,保证电器能处在额定的电压下工作。如果建筑系统出现严重的用电设备安全问题,要切除发生故障的部分,保证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要点2.1供电电源类型 民用建筑电源类型选择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方面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电源类型能够提高电力负荷的协调能力,通常情况下我国民用建筑可以细化为一级、二级、三级负荷。一级负荷主要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电源供电,其中一个电源发生故障问题的时候,另一个电源可以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当遇到爆炸、火灾等特殊情况或重要场所应该不允许中断供电负荷,并增加应急电源。如果一级负荷无法正常供电不仅会给国家带来多方面威胁,还会影响居民的安全用电,为了进一步强化供配电的稳定性,结合实际电源负荷和应用需求,应该安装独立的风电机组、独立电源等不间断电源装置。除了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与三级负荷可以采用变压器线路或者线路故障不间断供电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三级负荷在使用上对于线路质量、供电设备等方面没有特殊的要求,只需要根据业主、单位的约定进行正常供电即可。 2.2供电所用电压的选择供电所用的电压主要从建筑所用负荷量的大小,供电的距离、线路绕回数等,还有当地的用电电网的现状以及经济现状的方面来考虑。高压供电主要针对设备容电量在250kW或者所用变压设备的容量为160KVA,低于以上两个标准的情况则采用低压供电,单独的照明用电可以采用220V电压单方面供电,需要用双回绕线路供电的设备,一般都会使用同级的电压供电。 2.3合理设计电气系统根据现有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基础设定的基础上要按照设计指标要求落实。从整个建筑全局入手,结合民用建筑本身特点,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到可靠性、经济性的具体要求,要强调配电系统的设计要点,配电所采用放射式供电的形式,无形中增加了设备数量,也增加经济投入,重大事故出现后,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工作人员要及时对事故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在现有可靠性指标前提下进行合理应用。高压配电系统是源头所在,在经济性设计阶段,需要选择可靠的电气产品,按照高压负荷开关设计形式进行,满足供电要求。环网供电的设备操作简单,对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由树干式配电与放射式配电相结合而构成的,同样一栋建筑采用同一层次的产品,由于设计系统结构的不同,会产生很大的价格差,要结合计算参数进行评估和设定。 2.4供配电线路优化供配电线路设计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供配电线路的时候应该结合民用建筑的具体情况,根据线路用电负荷分配、供电线路距离、供电半径、用电设备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供配电线路所产生的能耗较大,为了提高民用建筑供配电节能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秉持简单、安全、节能等原则,避免设计问题所造成的电能损耗,从根本上提高民用建筑供配电运行水平,对于大负荷的配线设计应该尽量选择铜芯导线,而小负荷的配线设计可以选择铝芯导线,与此同时尽量减少导线长度,以满足使用需求为基础,降低成本费用的增加。 2.5优化电力负荷系统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设计分析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设计分析正式版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设计分析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摘要:高层建筑一般建筑面积都比较大,使用的功能也会比较复杂,这样,供电容量也会比较大,当发生各种灾难时,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也比较困难,因此高层建筑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也会非常高。本文从高层建筑特点谈起,分析了其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设计,对提高高层建筑的配电安全有一定个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 供配电系统; 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的特点 1.1建筑上的特点 1.1.1 建筑面积大,从国外建成的高层建筑来看,一座大楼的建筑面积由几万至几十万平方米。 1.1.2 高度高。由于建筑磊,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大型建筑物必须向空中发展。 1.1.3 有地下层。高层建筑除地上层外,由于基础和结构上的原因还有若干地下层,地下层一般人选为水泵房,冷冻机房,变电气和汽车库等用房。 1.2 电气上的特点 用电设备种类多。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电力配电系统

电力配电系统 IT配电系统,实质就是三相三线制配电系统,其只引出三根火线,而没有中性线引出。故其不能作为单相电使用,无法提供220V的低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用电设备是可以只有火险而没有零线的。当然这里的三相电会彼此消融而达到平衡的。IT配电系统中的字母I 代表其中性点不接地,也就是三相三线制;字母T代表用电设备的外壳接地,也只能接地。因为IT配电系统没有引出中性线。而此接地与配电系统无任何电气连接,也就与配电系统没有任何关系了。而也正是这一小小的接地,使得这一配电系统安全了许多。此配电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总有意外发生的时候,就比如,这三根火线中的某一根因为某种原因如绝缘皮老化或者接线端松动而使之与用电设备的外壳相接触了,那么此时用电设备的外壳也就带电了。而且是220V的“高压”电,如若人体与之接触,必会发生人身触电伤害事故,而如果此时用电设备的外壳是接地的,接地电阻相对于人体电阻来说是很小的,故此时这个地线就将人体短路了,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大减少,达到人体所能承受的电流,从而避免电击伤害事故。 TT配电系统,是一种中性点接地有中性线引出的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不过这个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与TN-C这个三相四线制是有区别的,也正因为是有区别的,所以TT配电系统比TN-C配电系统危险的多,可以说这是一种存在潜在危险的配电系统。至于为什么会有这

种配电系统,它是因何产生的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它是某一历史时期科技发展的过渡产物。至今在某些地方还能够看到这种配电系统、这种接线方式。不过相比于IT系统,TT系统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TT系统有了中性点接地引出的中性线,进而使得零线产生,单相电也应运而生了。TT系统不仅提供380V的工业用电,还提供了220V 的家用用电。为单相用电设备的普及提供了前提。TT配电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就表示中性点接地。第二个字母T则表示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不过此处的接地与中性点的接地是分开的。它们各接各的地,互不连接、互不相干。这也是TT系统区别于TN-C系统的地方,也是它的安全隐患所在。 隐患一:因为TT系统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只接地而没有与零线相接,使得火线碰触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过金属外壳再接地,而没有与原零线再次构成回路,即单相短路的情况没有发生,而使得各种断路保护装置很可能没有动作。即保护装置不能启到及时的保护作用,没有及时断开电路。 隐患二:TT系统的金属外壳接地并不能像IT系统那样起到完全短路保护触电者的作用,它只是降低了用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虽然这个电压降低了,但还是能达到110V左右的高压,显然这还不是人体能承受的起的。所以就有了故障持续时间的概念。但因为隐患一的存在使得这个故障持续时间并不是很短。 TN-C配电系统,是在TT配电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得来的。也

关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的思考

关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10-18T15:04:40.0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作者:张振国刘小川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提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的同时,对于电能方面的需求逐渐提升,所以使得我国对于节能方面的设计有所重点关注。 (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8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提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的同时,对于电能方面的需求逐渐提升,所以使得我国对于节能方面的设计有所重点关注。对于民用建筑而言,由于其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将节能设计在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加以应用将会极大的改善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同时可以有助于节能理念更好的获得实现与应用。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对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方面进行详尽的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引言:为了满足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我国民用建筑的兴建规模与数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对于民用建筑来讲,其所需要用到的能耗已经占据全部能源消耗的显著位置,并且有着日益提升的态势,所以在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与此同时,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过程中,设计的重点便是如何能有效的对电能进行利用、降低损耗,从而使得节能技术更加合理的用到实处,对于民用建筑今后的发展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分析 在供配电系统中,供配电线路与变压器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种节能系统。对于民用建筑而言,在设计其中的供配电系统图时,便需要对电能的消耗指标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其中,为了确保供电系统节能可以实现,首先需要对民众的基本日常需要进行考虑的同时,对供配电设备的能耗进行考虑,以此来对系统的整体能源消耗进行控制。此外,在对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传统的节能设备利用是难以迎合节能要求的,所以需要对系统中的设备进行综合考虑,方可实现科学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节能的目的。 为了不对环境造成影响,考虑到经济成本,设计出可行方案。线路以及变压器的损耗两者构成了系统的损耗。系统损耗依据损耗变化情况,就有固定以及可变损耗两种。固定损耗就是线路中的变压器的铁损以及电介质的损耗情况。由相关的报道所知,只要接通电源,就会存在固定,在总的损耗中,固定损耗只是占了其损耗的1/10-1/5而已。固定损耗的大小会与频率以及电压有关联,为了降低固定损耗,就要在设备选择上,选择节能设备。可变的损耗就是铜损,就是在变压器以及导体只要有电流通过,产生的损耗就是铜耗。 二、选择合理的接线方式 对于民用建筑来讲,供配电系统在其中电气系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所以在设计民用建筑电气系统时,不仅要求其具有简单的特点,同时要求供配电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设计中,同一个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的变配电不应超过两级,这样才可以减少由于变电级数过多而引起的电能损耗。而且,在民用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中合理的选用供电电压能实现有效节能。在我国,对于普通用户,可供选择的供电电压有三档,10kV、380V以及220V。 对于10kV等级的供电用户,如需使用大功率的单台或单组设备,可考虑是否能够直接使用,即可免除由于变压带来的电能损耗,并能有效减少由于线路发热导致的电能损耗。而对于380V等级的供电用户,应尽量采用三相电路用电设备,如果不能选用三相设备也需尽可能将单相负载在三相电路中均匀分布,以减少中性点偏移,降低中性点电流,降低电热损耗并节约金属材料。在满足系统安全可靠的要求下,线路结构越简单,配电负荷越集中,越能满足减小多余的电能损耗的要求。近年来,许多民用建筑都采用单母线结构作为其电气主接线的主体结构,这样的结构较为简单,不需较多设备,可以有效减少投资,具有很好的经济性。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多回路电气系统一般都采用单母线分段式的配线形式,通过装设母线联络开关的方式在各段母线上实现负荷分配的功能。 三、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功率,分为有功功率(符号为P,单位W、kW)、无功功率(符号为Q,单位Var、kVar)与视在功率(符号为S,单位VA、kVA)。在人们平时所说的功率概念中,对于用电设备,主要是指有功功率,如电灯、电视等;而对于电动机、变压器等的容量则是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cosφ),是用来衡量用电设备的用电效率的数据,它反映了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对于视在功率所占的比例。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即是减小线路中的无功功率损耗,提高系统的用电质量与电网的输电效率,改善系统内设备的运行条件,使系统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工作条件下达到节能的目的。 提高功率因数,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通过减小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来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我们在对系统进行设计时可以尽量采用一些功率因数较高的用电设备,例如同步电动机等。提高系统中各个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即可有效的减小无功损耗,提高有功功率,达到节能目的。(2)通过使用调相机或电路电容补偿装置等设备来减少电力损失,改变功率因数。例如选择适当的电容器并联在感性负载上,此时,电容器的无功功率将会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或消除感性负载与电源之间存在的能量交换。对于交流电路,纯电阻电路中负载的电流和电压相位相同,纯电感电路中负载的电流比电压滞后90度,纯电容电路中负载的电流比电压超前90度。纯电容与纯电感的电流相位差为180度,可以互相抵消,而民用建筑电力系统中的负载绝大多数都是感性元件,所以总电流比电压滞后,如图1所示: 图 1 并联电容器补偿原理图 并联电容器,原称移相电容器。主要用于补偿电力系统中感性负荷的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根据具体的补偿方法不同有三种补偿方式,即集中补偿、个别补偿和分组补偿,这三种补偿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用电设备功率因数,一般可将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稳定在0.9~1.0。 a.集中补偿法:这种方法是将电容器组接在变配电所的低压侧或高压母线上,其优点是电容器组的利用率较高,缺点是不能减少用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