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_别敦荣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_别敦荣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_别敦荣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_别敦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AGA08034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08QG01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9)。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

别敦荣 张 征

【摘 要】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必然规律与应然理想的完美结合,对教育现实具有强大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具有共同的思想内核,呈现出许多共同特点,比如,教育理念是大学历史发展的积淀;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理念契合大学的发展定位,等等。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大学走向卓越的思想根基,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 教育理念 世界一流大学 特点 启示【收稿日期】 2010年8月

【作者简介】 别敦荣,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征,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1]一文全面梳理和总结了部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看,毫无疑问,教育理念是引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准则,是教育的必然规律与应然理想的完美结合,对教育现实具有强大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总结和归纳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大学走向卓越的思想根基,而且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不仅是这些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共同经验,也是高等教育活动基本规律的反映,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思想结晶。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一流大学既有共同的思想内核,又有匠心独运的个性化创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第一,教育理念是世界一流大学历史发展的积淀。

大学是文化集成的产物,任何存在的大学都是一种文化的外显和历史传统的再现,历史悠久的大学如此,历史短暂的大学也是如此。在大学的精神信念中,历史文化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就世界一流大学而言,它们更多地承载了大学精

神文化的历史积淀。在人才培养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侧重于培养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精英,麻省理工学院重视培养工程技术英才,尽管它们在培养目标上旨趣各异,但培养社会英才却是其共同的追求,而且这一追求与大学恒久的历史使命是不可分割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脱胎于古典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延续了其一以贯之的历史命脉;而麻省理工学院在赠地运动中兴起,最初的定位是为工业生产培养技术人才,尽管这一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塑造了其崇尚实用的品格,但在其走向一流的征程中,又不断注入追求卓越、造就英才、服务社会的大学历史文化元素。历史与文化虽然无形,但却无声地孕育出了世界一流大学。

创新教育理念,既要准确把握时代需要,又要尊重大学的历史与文化,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理念创新不能拍脑袋,不能指望灵光一闪,它需要扎根于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文化积淀中寻找值得继承的传统,这样凝练出的教育理念才有生命力。教育理念可以继承和借鉴,但不可简单移植。看见别人有什么先进教育理念,一味照搬的“拿来主义”做法不仅难以推行,而且也不会产生多大效果,相反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影响大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必要借鉴世界

一流大学的经验,深入到其历史与文化中去理解其教育理念的精髓,汲取其文化传统的营养。

第二,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不仅关涉知识传授,还包含道德养成;不仅需要科学技术,同样还要有人文精神;不仅要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还要心系人类,胸怀全球。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一个统一体,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培育英才是其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道德和责任教育,强调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人格的养成、道德的提升;重视营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表明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奉行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力求在教育活动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重视教育的开放性与国际化,重在让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站在人类和全球的角度观察问题,探寻解决之道,进而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些理念紧扣几对主要矛盾关系,确立了大学教育的基本准则。

创新教育理念,要遵循教育规律。洪堡在论及柏林大学时指出,大学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2]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列文也谈到,“我们的责任是教育和引导,塑造更广阔世界的价值,这些价值可以激励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3]尽管这两人生活的时代相距一百多年,但他们对教育的看法却有着高度一致性,那就是大学要重视学生的品格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无疑,这些相同的认识属于教育规律的范畴,是创新教育理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对教育的深度理解直接关乎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和进步性,世界一流大学正是基于其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尊重教育规律,才确保了其走向卓越的正确方向。

第三,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与其自身发展定位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的共同外显特征,它们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十分明确,能够有针对性地组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在学科布局上,世界一流大学并不贪大求全,且不说像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小型大学,即便像哈佛大学这样的巨型大学,它也只有11个学院,其中1个本科生院(即哈佛学院),10个研究生院。尽管多次有人提议设置工学院,但哈佛大学不为其所动,坚信要办就要办出世界先进水平、办出特色,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宁可不办。哈佛大学这样表述它的教育信念:致力于克服各种限制,让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哈佛大学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基础,使其养成自我依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以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发展知识,增进理解,服务社会。[4]在这种信念的指导下,哈佛大学的各个学院也有着清晰的办学定位。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立足于培养为民主社会服务并致力于解决公共问题的领导人;法学院定位于创造一流的法律教育知识,以造福世界,等等。

创新教育理念,应当避免空想主义,而要与自己的发展定位保持一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定位是否适切直接影响发展水平,过大或过虚的办学定位都不利于大学发展。我国大学在发展定位上“浪漫主义”色彩过重,很多大学的发展定位远远超过了当今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尽管这种敢于超越的精神无可厚非,但宏伟的目标如果不建基于现实,就无异于空想。教育理念指引大学前进的方向,发展定位则是大学的办学目标,二者结合起来方能形成合力。

第四,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既有明显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虽然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有诸多共同之处,但每一所大学的教育理念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致力于培养英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教育追求,但在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一样的做法。自由教育传统悠久的剑桥大学,在教育活动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学生自由的心灵,反对教育功利主义。其前副校长约翰·巴特菲尔德曾强调,我们需要警觉,大学与工商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致损害我们的学术水平,或者导致我们不去认真研究问题。[5]而斯坦福大学则直言不讳地主张,教育要使学生为个人的成功和生活中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强调要培养有用的人,要掌握未来职业所需的实用技能,鼓励学生创业。为此,斯坦福大学率先在大学建立科技园,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办公司,孵化科技成果。当然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并不排斥普通文化的作用,也十分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

创新教育理念,要从实际出发,避免本本主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

义。我国大学在重视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应当重视发掘自身的优秀传统、培养自身独特的个性。对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共性,需要深刻领会与把握,学习与借鉴,但更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使命和具体环境,创造有自身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引领我国大学稳健地迈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第五,创新教育理念离不开教育家校长。

社会的期望决定大学的成就,而大学能否与时俱进,敏锐捕捉社会发展动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校长的素质。大学是学术组织,其使命在于造就高级专门人才,传承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文化科学技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只有让懂教育的人来掌管大学,才能保证大学的发展不偏离教育的逻辑,因此,大学需要教育家校长。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证明,教育家校长和现代一流大学有着高度相关性。谈到哈佛大学,人们不由得想起艾略特40年治理下哈佛大学发生的巨变;谈到卡内基—梅隆大学,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论及理查德·赛特;谈到斯坦福大学,人们不会忘记华莱士·斯特林和特曼……这些校长的任职时间有长有短,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开启了自己所在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门,带领大学迈上了正确而又快速的发展之路。

创新教育理念,校长是核心人物。对志在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来说,更需要遴选教育家校长。教育家视教育工作为生命,将个人的生命价值寄托于教育,对教育工作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对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教育与人类的关系有着合乎规律和传统的深刻理解,具有将自己的认识转化为办学行为的才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是一项格式化的工作,没有万灵妙方,不进行理念创新,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仅为教育家校长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而且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二、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是实然教育理念和应然教育理念的结合体,世界一流大学在办学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毫无疑问是实然的教育理念,当然,其中不乏应然教育理念对教育现实的关照。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历程,考察其教育理念的思想内核,提炼总结其教育理念的特点,就是要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以期指导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

第一,准确定位,培育英才。

大学以教育立身于世,培养人才是首要使命。世界一流大学不光要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更要培养杰出人才。学生质量是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只有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大学才堪称世界一流大学。不管是有着古典传统的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建校才百年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他们都以培育英才为目标。诚如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雪莉·蒂尔曼所言,“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才智以及具备成为良好公民和英明领导者的必备性格”。[6]当然,对世界一流大学来说,“英才”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们对“英才”的理解既丰富又具体,有着清晰的定位。受古典文化传统影响极深的牛津大学,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培养出的政治家和高级公务员比其他所有大学加在一起还要多。[7]英国历史上的40多位首相中,有29位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著名的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和学者更是层出不穷。柏林大学兴建于国家危亡之际,是为振兴民族精神而采取的“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在物质方面所遭受的损失”的战略举措,“是国家重新缔造时期的首要任务”,因此,柏林大学从创办开始就承担了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的重任,它不负众望,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效率培育了一大批熠熠生辉的文化、科学英才。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有造就硕学鸿儒之志,却没有明确具体的杰出人才定位。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国大学不仅应当志存高远,更要在教育实践中将培育英才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具体教育环节中去,尤其应当通过大学的基本教学制度来保证杰出人才培养,使杰出人才层出不穷。

我国一些追求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将科研放在第一位,而将教学放在第二位;将研究生教育放在第一位,而将本科教育放在第二位。这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相去甚远。在筹建柏林大学时,洪堡遍访大学名师,盛情相邀,使学校一开始就会聚了一大批一流学者。正因为其盛况空前的师资队伍,柏林大学才得以后来居上,造就出世界一流的学术人才,从而奠定其现代大学之肇始地位。我国大学应当调整办学定位,正确认识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其回归到教育的中心。培育英才需要有一流师资,尽管我国以创建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大学都在努力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然经年努力,却收效甚微,原因固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年第6期

很多,但根本在于制度的羁绊。我国大学经过了多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但教师的单位所有制还没有根本性突破,人才流动仍然困难重重,想要的人进不来,不合适的人又出不去。还有的大学不以真才实学取人,以“门槛”取人。诚然,如果不能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愿景。我国大学应当抱定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态度,以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大胆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实行能进能出、有进有出的教师聘用制度,坚决解聘不符合教育宗旨的教师,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教书育人之责。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改变重量不重质、重门槛轻水平的评价标准,杜绝师资队伍中存在的有文凭缺水平、有职称没成就的状况。广开人才引进渠道,逐步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聘用机制,在国际层面汇聚一流人才,形成人才的国际流动局面。

第二,德育为先,注重修养。

重视道德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术活动的内在要求。大学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如果大学培养的人才才华出众却缺乏为人之道,满腹经纶却缺少对知识和真理的敬仰,学贯古今却缺少科学的精神和自由的信仰,这样的人才是不符合英才教育理想的。世界一流大学以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者为使命,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格外重视,其中以柏林大学“由科学而达致修养”的教育理念尤为典型。柏林大学的师生都有一种境界,即微耳和校长所强调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忘记,大学的学习具有远大的目标:科学修养、道德修养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8]毫无疑问,大学要关注专业知识,但更要关注科学和道德修养,正如洪堡所认为的:“受到纯粹科学的教育,是教育人们去进行自动的、创造性的思想,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受过这样一种教育的人,以后在生活中也就是一个对集体最为有用而且最能作出贡献的人,因为他拥有品格。”[9]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浪潮日益侵入我国高教界,在各种量化标准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大学教育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倾向。我国大学应当反思市场经济冲击下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着力培育修养高尚的人才。在关注学生专业发展、技能培训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大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及生活指导中,更多地融入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伦理教育,使大学生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从而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我国大学不可谓不重视道德教育,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的道德教育与教学活动是分离的。道德教育对师生在科学和学科专业方面的态度、精神和价值观少有影响,因此,大学生中常常出现有才无德、才高德浅的问题。德与才的分离是我国大学教育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实现两者的结合,造就一代又一代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

我国大学应当进行道德教育改革,将人的养成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充分认识学科专业教育的道德养成功能,明确学科专业教育既是道德教育的途径又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建立学科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科专业教育对提高师生德行修养发挥有效作用。改革德育课程,改变道德教育就是单纯地教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传统认识,将道德教育与个人人格的独立性、理智和理性的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养成结合起来,实现德与智、人与才的统一。改革德育方式和手段,树立全员德育的观念,使全体师生员工置身德育环境中,每一个人既是德育工作者,又是德育目的的体现者,通过德育实现全体师生员工的道德升华。

道德教育应当融入教学活动,通过教育提高学生修养。长期以来,我国大学高度重视专业教育,追求大学所学与社会之用的直接结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品性、修养、责任、情感的培养,导致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地存在有文化、没教养的现象。部分大学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以弥补文化教养课程的不足,扭转传统专业教育之过,收到了一定成效。有的大学甚至开始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实施通识教育。这都是可喜的改变,但仅止于此却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大学在教育理念上的问题并非开办几次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甚至实行美国式的通识教育就能解决。执世界大学教育之牛耳的哈佛大学,一贯认为培养有教养的人是一种境界,是大学对社会的责任。哈佛大学将培养有教养的人置于其教育目的的首位,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校园生活等都服务于培养有教养的人的目的。

我国大学应当反思60年来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尤其应当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目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

的和手段。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只是现行教育问题的补丁,而应当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应当纳入大学教育改革整体框架之中,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学活动、教学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规划和落实,从而使大学人才培养真正落实到“教养”上,提高大学所培养人才的道德水平,使其不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而且还是社会的道德楷模,社会文明进步的典范。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当建立在大学自身的道德建设上,如果大学自身缺乏道德,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领导为做官而办学,教师不以学术为上,不能潜心学问、献身真理,那么,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不可能有效开展起来的,即便在形式上开展了,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大学应当成为社会的良心,大学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应当是高尚社会文化的结晶,大学应当以优良的文化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应当以优良的文化领导社会进步的方向。

第三,加强融合,造就全人。

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培养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但如果只局限于专业领域的教学,势必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芝加哥大学前校长哈钦斯认为,如果教育内容过分偏重科学知识而忽视人文知识,就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充分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谐发展、健全有用的人,如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味地注重专业技能而完全忽视其他的人文社会需要,有悖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终极目标。观诸世界一流大学,无不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出发点,重视专业教育但不过度专业化,重视科技教育但不偏废人文教育。

我国大学应当调整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的比重,进一步解决教育过度专门化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很多大学改革了旧的专业教育模式,调整了学科专业结构,但成效并不明显。大学是为明日社会培养人才,如果过度专业化,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适应面窄,而且还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会学习的人,而不再是以前那种只具备某一学科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我国大学应当解放思想,深刻认识专业教育的意义及其社会局限性,尤其是以创建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大学,应当大胆尝试,努力突破过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建立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教育模式。转变过度刚性的专业概念,改革专业设置方式,扩大专业的内涵和包容性,增加跨学科专业和多学科交叉专业,加强专业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使专业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树立新的人才观,科学理解专业人才的内涵,准确把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新需要,以此为依据,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各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科技教育发展了人的专业智慧与知识,使人在征服、开发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解放人性,实现人的价值,使人自身得到肯定。从实质上讲,它是实现教育最根本目的的手段,是以求“真”为主的教育。人文教育重视人性的完善,努力提升人的道德精神价值,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它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即除了求“真”外,更要注重求“善”、求“美”。麻省理工学院的刘易斯报告指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教育应该为生活做准备,应该为学生提供能够适应生活的完整教育,对科学家、工程师和建筑师进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且与日俱增,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任何一名专业人员都不能在其所研究的领域内保持领先。[10]

我国有志于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当积极推进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基础宽厚、学养扎实、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精英人才。剑桥大学前校长布罗厄斯曾指出:“剑桥在艺术和人文方面的成就绝不逊于科技方面的成就。”[11]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表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实际上,两者相辅相成,科技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而人文教育能使人的身心、思想和行动、理智和情感都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我国大学应当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不仅教给学生创造物质生活的知识和技术,更要培养他们领略善与美的能力,造就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人。

第四,弘扬学术,追求卓越。

学术是大学教育的生命所系,没有学术的大学教育无异于僵化呆板的生产流水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制造型号、品牌、规格、标准完全相同的产品,缺少活力,更缺少不断奋进、创新进取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年第6期

精神。世界一流大学以追求卓越为导向,以发展一流的教育为目标,努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制度和学术组织体系,营造一个开放的、严格的、高强度的学术环境,造就学术和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我国大学应当弘扬学术,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我国大学在教育方面还没有能够享有充分的自由,既缺少教的自由,更缺乏学的自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受到多方面限制,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还有来自制度方面的。除此之外,还有落后教育理念的制约。正因为缺乏自由,所以我国大学教育缺少活力,更缺少激情,师生不是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知识和智力活动,而是在被动地完成一种不得不承担的任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刚性有余,灵活性不足;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啃书本,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缺少变化,缺少创新。难怪钱学森感叹:“老是`冒'

不出杰出人才!”

我国大学应当赋予教育充分的自由,让教育从各种外部和内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师生能够在一种宁静、宽容、开放、和谐的环境中切磋学问,修养德行,发展智慧,提升境界。给予教师更多教的自由,让教师在课程开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活动组织等多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为教师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给予学生更多学的自由空间,减少对学习的各种限制,消除驱使学生学习的各种“功利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意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科专业和课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探索,锻炼意志,磨砺品格,拓展认知,掌握学问之道。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变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建立指导与服务体系,在指导与服务中体现和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价值,减少对教学的限制,为教师和学生及其教学活动营造一方自由的天地。

卓越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识,它不仅表现在大学教育的结果上,而且表现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说我国大学缺乏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但我国大学缺乏应有的气概。有的大学将追求卓越写在报告文件中,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踏踏实实、真抓实干的行动却较少见到。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指导、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看,我国大学在追求卓越的进程中,实的少、虚的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国大学应当抛弃各种杂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气概,扎扎实实推进教育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研究和改革教育模式,将卓越的品质融入到教育过程各环节各要素中去,建立以追求卓越为内在动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育管理制度与机制,建立注重品质和内涵的制度标准,一切为了高质量教育,为了高水平人才,使制度为优质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和学生高品位的学术生活服务。

第五,扩大开放,与时俱进。

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化程度高,来自世界各国的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事务,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使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在国际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为造就世界一流人才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我国大学重视国际教育合作,但长期以来,存在派出人员多,吸引人员少;以学习为目的的多,以教育输出为目的的少等现象,造成我国的海外留学生和学者人数众多,但国内大学的国际化元素却非常有限的局面。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当牢固地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大力增强教育的国际化元素,包括教职员工的国际化、学生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教学活动的国际化等,通过深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增强教育实力,提升教育水平。

国际化教育不应外在于现有的教育体系和环境,而应当是大学教育体系和环境内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教育的基础在于学术的国际通融性,在于国际学术的可交流性和可合作性。尽管我国大学具有后发性,但与生俱来便不乏国际化教育,只是长期受意识形态影响,国际化教育属性未能得到充分彰显。21世纪的我国大学应当以学术的国际性为基础,大力拓展国际化教育,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世界各国先进文化,促进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国际化教育应有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建设一个多元文化交融、拥有跨国界学习便利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我国大学应当进一步改革开放,将学术的普适性作为重要的教育原则付诸实践,将共享理念植入校园精神文化中,努力扩大其开放性,拓展其共享覆盖面,使其国际化特征更加显著地体现出来。改革各种阻碍教育共享的规章制度,在共享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在共享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组织与形式,使教育具有更强的时代性、更好的适应性。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教育,尤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

其是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改革教育教学制度,提高教育和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素养,增强教育的国际适应性,吸引更多的国际学者和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要有与世界分享的勇气和胸襟,在开放和共享中为世界高等教育增添中国特色,从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中获得创新和超越的动力与智慧,为稳步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奠定牢固的基础。

[1]别敦荣、张征:《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2010年第4期。

[2][8]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Richard C .Levin .Beyond the Ivy Walls :Ou r Univers ity in

the Wider World .(Inaugu ral Add ress ).October 2,1993.

h ttp :∥opa .yale .edu /president /message .aspx ?id =53.[4]Undergraduate H andb ook .h ttp :∥w ebdocs .regis trar .fas .

harvard .edu /ug rad -handbook /cu rren t /in trodu ction .html .[5]《剑桥:改变世界的力量》,h ttp :∥w w w .w sfy .cn /html /s d -mxw eb /zh /zh 19.htm .

[6]Prin ceton Today .htttp :∥w w w .princeton .edu /main /about /

present .

[7]Soares ,Joseph A .The Decl ine of th e Privilege :the M oderni -zation of Oxford University .Stanfo rd ,C alifornia :S tanford university Pres s ,1999.5.

[9]符娟明:《比较高等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

[10]Repo rt of the Committee on Educational Su rvey to the facul -ty of M IT .Cam bridge :The T echnology Press of M IT ,1949.

[11]《剑桥校长剖析剑桥奇迹》,h ttp :∥w ww .people .com .cn /

GB /kejiao /41/20020415/709807.html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ional Ideals of

World -class U niversities and their Enligh tenmen ts

Bie D unrong ,Zhang Zheng

The educatio nal ideals of w orld -class univ ersities a re the pe rfect co mbinatio n of the inex orable law and idealizatio n o f education ,w hich play the role of reg ulation and g uidance .The educational ideals of w orld -class universitie s not o nly share the same spirit core ,but also have som e comm on characte ris -tics ,show ing that the educatio nal ideals are sedimentary depo sits of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the ed -uca tional ideals have the intrinsic unity ;the educatio nal ideals ag ree w ith the locations o f univ ersities ,and so o n .Exploring the educational ideals o f wo rld -class universities is helpful to reveal the ideolog -ical ro ot of how the univ ersities step on the road to excellence ,besides it offers enlightenments fo r our country to co nstruct w orld -class universities .

(上接第55页)

Analysis on Developmen t Strategies for En gin eerin g Education Au thentification

H uang Aihua ,Wu X iaobei

Engineering Education Authentificatio n is an im po rtant part o f higher education and is the weak

link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a ′s higher educatio 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nginee ring Education Authentification o f fo reig n countries ,there are m any deficiencies in China 's Eng ineering Education Authentification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pace ,organizatio n ,and m anagement ,establishment of in -ternational m utual reco gnition system ,etc .In order to ensure practical results ,w e must set clear ob -jectives and principles ,ado pt effective organizatio n fo rms o f assessm ent ,and establish acco untability sy stem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年第6期

关于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关于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常熟市报慈小学王剑忠执笔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进程,也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的这一愿望,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创建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是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塑造学校品牌形象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由于教育的主体是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消化吸收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达到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个性,必须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人的关切心,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现状分析 我校建于1989年,当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于1998年撤走初中部而成为一所完全小学,又在2000年合并虞山镇菱北小学。学校通过不断地融合、提升、发展,于2002年通过验收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于2007年通过验收成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目前的规模:34个班级,1700名学生和96名教职工(其中90名专任教师)。多年来,学校注重教育研究与发展,在“十五”期间,学校开展了“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研究,努力激发教师潜能,进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提升,确立了“十一五”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以“开展生命教育,构建和谐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保证,朝着努力把学校建成“管理科学化,硬件现代化,师资通才化,质量素质化,办学特色化”的一流知名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在刚刚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了秉承学校多年来的研究方向,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研究成果,

双一流大学介绍

1、什么是双一流? (1) 2、双一流的提出目的是什么? (1) 3、双一流的具体实施步骤? (1) 4、“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2) 5、985平台 (4) 6、111计划(从国外引进海外学术大师) (4) 7、2011计划(主要任务是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4) 8、“985/211”相比普通高校的优势 (5) 9、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学的入围情况 (5) 10、“双一流”与“985”、“211”的区别 (6) 11、该如何理性对待大学“标签”? (7) 双一流 1、什么是“双一流”?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2、“双一流”的提出目的是什么? 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两个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双一流”的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备注: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基本特征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基本特征 [ 2008-1-21 17:09:00 | By: 蛛蛛 ] 科技园区是以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在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由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组织、相关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环境组成的一种组织形态。从这可以看出,大学和科研教育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是一个科技园区必不可少的四大主体要素;人才、技术、资金、政策是四大投入要素;制度、服务、环境、文化则是四大支撑要素。对于一个成功科技园区来说,这12大要素缺一不可,而对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来说,这些要素更是应该表现突出。 综合以上科技园区12大因素,结合文章选出的八个样本科技园区的特征,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依托一流大学和科研教育机构,培训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 科技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知识的密集、技术的密集、人才的密集,而大学和科研机构则是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源泉。为此,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必然以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为基础。学校和科研教育机构是培训人才的摇篮,为科技园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也是进行科技研发、创造科研成果的基础,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方面。 从文中八大科技园区来看,无一例外的有一流大学与科研教育机构的支持。一流大学,尤其是一流研发型大学是科技园建设最基本的依托条件,也是许多科技园的最初倡导者,甚至是科技园的主导者。科研教育机构是培育科研人才,创造科研成果的源泉,离开了科研教育机构,任何一个科技园区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国硅谷有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波士顿大学以及近千家研发培训和教育机构;日本筑波有筑波大学、筑波国家研究材料中心、高能量加速器研究机构、国家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等48个国家级研究与教育院所;英国剑桥、台湾新竹、德国慕尼黑、澳大利亚西澳、印度班加罗尔,每一个科技园区都有着实力强劲的大学和科研教育机构,也只有这样,这些科技园区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各行各业人才的供应和不断的科技成果创新。 (2)聚集一流企业和机构,提供一流服务,生产一流产品 企业是科技园区最基本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支持科技园区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为此,企业的科研力量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紧跟时代潮流,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保障。运输、咨询、通讯、金融服务、餐饮、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娱乐、文教卫生等行业是企业间沟通的桥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流科技园区内必定聚集了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中介服务企业,并且不断培育者新的一流企业。这些一流企业不断为社会提供着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内必定聚集了世界一流企业,包括一流的高科技企业和一流的金融服务、咨询、通讯等中介服务性企业。一流科技企业为社会提供一流的产品,一流服务性企业和机构为社会提供了一流的服务。如硅谷聚集了英特尔、惠普、IBM、思科、网景公司等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全球高科技公司100强有20%在此驻足;新竹的高科技公司生产了全球80%的电脑主板、80%的图形芯片、70%的笔记本电脑、65%的微芯片和95%的扫描仪;索菲亚超过总企业数一半的服务性企业为该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到位的支持和服务,推动了高新

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结构特征及其启示讲解

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结构特征及其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我们根据一流大学学科结构形成的特征将它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传统文理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为代表的传统综合性大学。第二类是以单科性技术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偏理工大学。第三类是以日本的东京大学、美国的康乃尔大学等为代表的全科型大学。这些世界一流大学有的历史悠久,数百年来一直处于世界大学前列,有的则只有百余年,亦成为一流大学的后起之秀,为各国大学所效法。我们主要以美国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从这些一流大学的学科结构来看,其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一流大学大都经历了从单科性到多科性和综合性的发展历程,但是它们并非全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它们走向综合性大学的途径和综合化程度各不相同 第一类传统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其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是偏文理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为偏理工型大学。为便于比较,我们仅选取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例来分析他们走向综合性的历程。哈佛大学是美国第一所高等学府,创建于1636年。创建初的哈佛学院完全按照英国大学的模式创建,以培养教会人士为目的。直到17世纪50年代才开设较实用的课程。1780年哈佛学院改名为哈佛大学。19世纪,为适应大工业的发展,哈佛大学在原来的以文理为主的哈佛学院、医学院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神学院、文理学院、法学院、牙医学院、设计学院,20世纪建立了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学院。如今的哈佛大学拥有11个学院。其学科覆盖我国学科分类中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等八大类。斯坦福大学建立于1891年,从其建校之日起就标榜“实用教育”,开始时只是一个技术学院。20世纪初,斯坦福大学先后创办了法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二战后,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又组建了理学院、人文学院,后又将理学院改建为地球科学院,将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学科与人文学科合并组建文理学院。它从二战后形成“七大学院”格局维持至今。这“七大学院”是:工学院、文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医

生命教育课程的特性探讨

生命教育课程的特性探讨 1.生命教育课程的针对性。 生命教育的提出,缘自教育中的生命异化现象:伤害他人(物)生命 的暴力、自我伤害或自杀,以及教育中出现的漠视生命、教育无人的 现象。展开生命教育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生命异化现象,所以具有很强 的针对性,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其前提是尊重“生命人”的独特性。 在理念上,生命教育应该是生命化的教育。生命化教育,“如果一定 要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就是: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3。“生命人”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 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但都是唯一的,不可替 代的。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与尊严。所以,在 生命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遵从个性化的原则,始终重视学 生的“生命在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生命教育课程的教育对象是 学生,学生的个体生命特征,尤其其兴趣与需要是生命教育课程开发 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生命生活中经常探索和思考 的实际问题,针对学生生命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针对他们为实现 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而渴求得到指导需要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 生命教育课程,实行能击中问题要害的生命教育。 2.生命教育课程的整合性。 “生命人”的整体性决定了生命教育课程的整合性。生命教育课程从 学生的生命经验和社会生活出发,它涵括了多元的生命教育主题和天 人物我的生命教育关系,内容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并与很多已有学科及教育活动相互交融,追求的是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实现“生命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价值生命的和谐,而这恰 好是“生命人”整体性的体现。所以,生命教育课程,本质上就是一 种整合课程,具有整合性。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其课程资源 几乎蕴含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纷繁复杂。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命 教育课程,必须整合相关资源,包括相关学科课程、专题课程,以及

(完整版)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方案

XX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其珍爱生命、尊重他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就XX小学开展生命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1.生命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和心理脆弱。加强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开展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多年来,我市主要通过学科渗透和专题教育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缺乏对生命教育的整体思考和系统推进,在思想认识、课程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生命教育,建立和完善校本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旨在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构建生命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三、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 统筹学校现有的各类专题教育,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内容,健全生命教育制度,逐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构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感知身体的奥秘,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会自我保护,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尊重父母,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知道毒品对人体的危害,自觉抵御毒品和黄色书刊、影像。 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自身的文化传统、教学特色、选择活动主题和活动实践的方法进行实施。 生命教育专题教育内容包含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红十字教育、法制教育等。 五、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选择生命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同时,生命教育内容的选取还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符合科学真理。 2.全体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有的生命体,都具有独特的生命价值,生命教育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3.主体性原则。调动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确保生命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世界大学排名(ARWU、QS、THE前300名)

世界大学排名 世界大学排名是根据各项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标准,以英文发表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针对全球大学在数据、报告、成就、声望等方面进行数量化评鉴,再通过加权后形成的排序。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THE世界大学排名。各大排名机构使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对世界大学进行排名。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中国国家级研究项目,是世界大学排名的标杆,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完成的。2003年首次发布世界大学500强,每年公布一次。上海交通大学把世界大学500强中,排名在1-20位的大学定义为世界顶尖大学,把排名在21-100位的大学定义为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世界大学排名最初的目的是分析中国大学在世界大学体系中的位置,找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加快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 QS世界最佳大学排名是参与机构最多,世界影响范围最广的排名之一。它给予了综合类以及多元化高等院校更多的展示机会。该排名主要将评级指标比重分配在学术同行评议、雇主回顾、师生比例、教职员论文引用次数、国际影响力以及国际学生比例等方面。 THE世界大学排名是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参照汤姆森路透社(Thomson Reuters)数据库,独立设定指标排列发布的年度前500名世界大学排名榜。

2014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2015年排名暂未公布

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从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明确生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尝试分类:中华鲟、啄木鸟、蝴蝶、东北虎是动物;银杏树是植物;大肠杆菌是微生物。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 学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观点。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 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2017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2017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小学一年级2016-2017年度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为了全面搞好学校安全工作,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 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保证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使全校师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让校园周边环境得到净化,内部秩序和谐有序,让教师有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环境,学生有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环境。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具体目标是: 1.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技能。进一步完善我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全面(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开展各类安全演练次数每期不少于1次,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定期开展有专题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2.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 3.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强化校园内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氛围。 4.学校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强化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专项安全培训。 5.加强疾病疫情和食品卫生的防控和监管工作。确保学校内食堂运行规范,确保学校内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健康知识培训持证率达100%。 6.加强安全信息管理,按时报送各种安全信息材料,抓好学校安全信息情报的收集、处置工作,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7.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等几类特殊儿童群体的安全、品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 二、工作思路 1.积极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整治。 2.积极营造关注安全,防患于未然的氛围。 3.经常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4.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工作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和要求。 5.积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 三、工作措施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_别敦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AGA08034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08QG01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9)。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 别敦荣 张 征 【摘 要】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必然规律与应然理想的完美结合,对教育现实具有强大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具有共同的思想内核,呈现出许多共同特点,比如,教育理念是大学历史发展的积淀;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理念契合大学的发展定位,等等。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大学走向卓越的思想根基,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 教育理念 世界一流大学 特点 启示【收稿日期】 2010年8月 【作者简介】 别敦荣,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征,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1]一文全面梳理和总结了部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看,毫无疑问,教育理念是引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准则,是教育的必然规律与应然理想的完美结合,对教育现实具有强大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总结和归纳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大学走向卓越的思想根基,而且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不仅是这些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共同经验,也是高等教育活动基本规律的反映,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思想结晶。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一流大学既有共同的思想内核,又有匠心独运的个性化创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第一,教育理念是世界一流大学历史发展的积淀。 大学是文化集成的产物,任何存在的大学都是一种文化的外显和历史传统的再现,历史悠久的大学如此,历史短暂的大学也是如此。在大学的精神信念中,历史文化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就世界一流大学而言,它们更多地承载了大学精 神文化的历史积淀。在人才培养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侧重于培养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精英,麻省理工学院重视培养工程技术英才,尽管它们在培养目标上旨趣各异,但培养社会英才却是其共同的追求,而且这一追求与大学恒久的历史使命是不可分割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脱胎于古典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延续了其一以贯之的历史命脉;而麻省理工学院在赠地运动中兴起,最初的定位是为工业生产培养技术人才,尽管这一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塑造了其崇尚实用的品格,但在其走向一流的征程中,又不断注入追求卓越、造就英才、服务社会的大学历史文化元素。历史与文化虽然无形,但却无声地孕育出了世界一流大学。 创新教育理念,既要准确把握时代需要,又要尊重大学的历史与文化,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理念创新不能拍脑袋,不能指望灵光一闪,它需要扎根于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文化积淀中寻找值得继承的传统,这样凝练出的教育理念才有生命力。教育理念可以继承和借鉴,但不可简单移植。看见别人有什么先进教育理念,一味照搬的“拿来主义”做法不仅难以推行,而且也不会产生多大效果,相反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影响大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必要借鉴世界

2020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公布

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公布哪所大学是2020 年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城市的最好大学?哪些城市的2020 年全国百强、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最多? 2020 年3 月,由艾瑞深校友会网编撰完成的《2020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由科学出版社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报告公布最新艾瑞深校友会2020 中国大学排名1200 强、2020 中国大学分区排名和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等系列排名。报告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雄居校友会2020 中国大学排名前5 强。在最新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分别赢得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 中国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第一。 最新发布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中国一线城市高校综合实力最强 为了给2020 年全国高考考生及家长通过城市挑选大学提供 权威参考指南,艾瑞深校友会网(https://www.doczj.com/doc/3f9774057.html, )最新发布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等系列榜单。其中,城市等级划分依据的是《第一财经周刊》2019 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最新的中国城市分级排名结果,该榜将中国城市划分为5 个等级,评出 4 个一线城市、15 个新一线

城市、30 个二线城市、70 个三线城市、90 个四线城市和128 个五线城市。 统计显示,在最新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 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发达的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高校的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最受国家认可和重视,拥有全国100 强高校、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一流大学最多。 校友会2020 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前 5 强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雄居2020 中国 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第一

生命特性及其教育启示

生命特性及其教育启示 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会影响到人的整个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一、生命是唯一的存在 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这句话有两层涵义,一是每个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来。生命一去不复返,一个人不管权力多大,财富多多,学问多高,容貌多美,寿命多长,都只拥有一次生命,在这一点上,生命是绝对公平的。二是每个生命都只有一个,不可重复。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和克隆人也会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对生命的这个认识给予教育的启示是首先我们要重视生命的珍贵性,珍爱每一个生命,有教无类。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不容我们忽视、浪费和摧残;二是我们要重视生命的差异性,欣赏每一个生命,因材施教。每个生命都是神奇的,我们要尊重生命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生命是完整的存在。 每个正常的人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统一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说的是人的自然生命;“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说的是人的社会生命;“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你的思想就是你”,说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人因自然生命而生存,因社会生命而共存,因精神生命而永存。人的不同不仅是自然生命的不同,更是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不同,人的成长不仅是自然生命的成长,更是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成长。 生命的这个特性对于教育的启示是:我们要培养完整的人,培养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平常讲“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德育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是人的社会生命,智育更多的发展了人的精神生命,而体育则更多的发展了人的自然生命。我们平常提到“学生”,它的真正涵义,从自然生命角度,就是要学会生存;从社会生命的角度,就是要学会生活;从精神生命的角度,就是要学会生长。 每个人都要重视生命的完整成长,如果某个方面长期被忽视、冷落甚至是剥夺,那么,人的成长就是残缺的,甚至是畸形的。 三、生命是过程的存在。 每个生命都是一段旅程,从出生到死亡,这是一段不可逆的过程。生命不能快进、不能倒退,不能暂停,不能回放,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价值和乐趣,没有哪个阶段拥有牺牲另一个阶段的权利和借口,每个阶段的空白都是终生的空白,每个阶段的遗憾都是终生的遗憾。有个词语叫“错过”,可以解读为“错误的过程”,由于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人和事,因而人生的过程是错误的。 因此,对生命的这个认识给予教育的启示是首先我们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正如有人说“教育是农业,是慢的艺术”,我们对孩子要由足够的耐心,避免“拔苗助长,涸泽而渔,斫树取果”,避免“幼儿园变小学,小学

用爱心和智慧为生命成长奠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f9774057.html, 用爱心和智慧为生命成长奠基 作者:周凌峰 来源:《创新时代》2016年第07期 江阴市周庄中学始建于1939年2月,占地面积72666平方米,现有60个教学班。学校以“诚、勤、立、达、济”为育人目标,秉承“至诚勤勉,与时偕行”的学校精神和“用爱心和智慧 为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永远勤劳、永远智慧”的校风。近年来学校提出了“营造阳光文化、提升育人水平、追求绿色质量”的办学思路,致力于阳光文化、阳光管理、阳光课程、阳光课堂、阳光德育、阳光教师、阳光学生等方面的建设。学校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明确一个观点—教育让生命更坚强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是教育之本。教育之于生命,仿佛黑夜里亮起一盏明灯,照亮了生命的方向,宛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护佑着生命的成长。 当今社会,学生自残、轻生事件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学业压力、考试排名、感情受挫、家长期望、沉迷网络……学生健康成长的路在何方? 活着就好,是对生命的尊重;莫负生命,是对生命的升华。我们只有抓住教育中的每一个契机,把美好、珍惜、敬畏、奋斗等汇聚为坚强之源,才能对生命进行最好的润泽。我们坚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合行动中,我们一定会看到,教育让生命更坚强,坚强让生命更怒放。 二、确立一个重点—德育的原点是心育 自2007年以来,学校一直发展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开辟了青春港湾,成立了心晴社团。多年来,以青爱小屋为平台开展的活动日趋丰富多彩,学校以团体辅导、讲座、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平台、QQ群线上线下等为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2014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二批青爱工程项目实验学校。 三、寻找一个突破—校园救护护航青春 学校配备了6套插入式担架和6套楼梯移动担架,一套AED心肺复苏仪,分布于各相关楼道。现在已形成了集逃生、担架搬移、消防灭火、校园急救于一体的培训和演练体系。通过万事兴公司和急救中心的多次培训,以体育教师和综治队为核心的周庄中学救护队基本掌握了多项急救知识基本掌握,急救本领日趋熟练。根据周庄中学生命教育方案,学校将在国际减灾日和国际消防日等重大教育日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让全校师生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并向社会倡议和辐射。

论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特质_汪银生

论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特质 汪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摘要: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 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确的办学理念,而且能够一以贯之,形成自己特有的优势。而且,一流大学必须有 一流的学科,必须有社会公认的学术大师,必须旗帜鲜明地捍卫科学真理和社会良知。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特质;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大学的兴衰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历史表明,哪里有一流大学的兴起,该大学所在的国家很快就会经济腾飞,国力强盛。比如,公元!"""年左右,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近代最早的大学,随后意大利成了文艺复兴的基地,资本主义经济也开始萌芽;!#—!$世纪,英国诞生了牛津和剑桥大学后,英国很快发生了工业革命;!%世纪,当德国兴起研究型大学后,德国很快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并在很短时间里取得世界最高经济增长率;当欧洲大学的理念传到了美国,并涌现出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著名大学后,美国成为了整个工业化国家最大的经济中心。!因此,要成为一个世界称雄的强国,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世界一流大学作为—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必然具有许许多多特色鲜明、氛围浓郁的文化特质。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使命及其文化底蕴 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民族与文化背景,造就了风格迥异的大学。综观当今世界著名学府,它们的确是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而且越是著名的大学,特色就越鲜明。其—,现代大学应当承继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世界文化之精髓,努力推动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其二,大学是崇尚真理、讲求科学的学术殿堂,在科学实践和论证的基础上发现真理、探索真理、发展真理,在学术批判中推陈出新,创新知识,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是大学发展的永恒的活力和动力。其三,大学应当鼓励不同学术见解,不同学术流派的研究,允许失败,允许一些“孤独的思考者”,宽容一些学术上的“狂妄者”。哈佛大学培养了众多的政治家,麻省理工学院出工程师,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科名扬天下,牛津大学的数学学科举世公认。因此,从根本上说,一流大学实际上就是特色大学#。 对于大学的历史使命,牛津大学与哈佛大学异曲同工。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认为:大学一直是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不断调整自身以回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他强调,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大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所,在这里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清晰的头脑、想象力等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品质,而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认为,大学的使命一是发现和产生各领域的新知识,传承、传播、再阐释、校准已有知识;二是要提供探寻真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大学的学科设置与建设要有全面和长远的眼光,对一些基础学科、人文学科及艺术学科必须给予重视。 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在长时间的办学实践中形

2019湖南双一流大学名单排名【教育部最终4所】

2019湖南双一流大学名单排名【教育部最终4所】 2019湖南双一流大学名单及排名【教育部最终4所】 2019湖南双一流大学名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双一流建设包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双一流大学名单才最终确定,包含42所世界一流大学,137(42+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南共有4所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其中世界一流大学3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所(包含3所世界一流大学),以下是具体名单。 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湖南】 2、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湖南】

3、全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名单(教育部最终)

4、中南大学简介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University),简称“中南”,位于湖南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首批“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本博连读)的五所大学之一,全国第一所为军队培养现役军官指技合一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百强企业最欢迎的十所大学之一,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重要成员。 学校于2000年由原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最早溯源可追寻到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和1914年创办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是一所以工学和医学为特长,涵盖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辐射军事学的综合研究型大学。

生命的特性

第一章生命的特性 第一節生命現象 生物學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具有__________的生物體。生命現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一.新陳代謝:細胞內所有化學反應的總稱,需____參與。包含_____ 作用、_______作用。 ____作用:即____作用,__能反應,例如____作用。 大分子 ----→小分子 代謝作用例如: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 ____作用:即____作用,__能反應,例如____作用。 小分子 ----→大分子 例如:二氧化碳+水----→葡萄糖 葡萄糖 ----→澱粉或肝糖 二.生長:生物體細胞______的增加或細胞______的增加。 ______作用>_______作用。 ___細胞生物有_________的現象,形成不同的____,再組 合成_____和_____,最後形成完整的_______。 三.感應:對外界的刺激產生反應。動、植物均有感應。例如 a.植物的______。 b.動物遇到危急時,________分泌,以配合戰鬥或逃避敵害。 c.細菌能偵測周圍養分濃度的高低,朝濃度___的方向移動。 四.適應:生物經____發展出適於棲息環境的構造與機能稱之。例如 a.仙人掌的___狀葉,可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沙漠環境。 b.鳥類的骨骼_____,可減輕重量;且有_____以適應高空寒 冷的氣溫。 c.動物藉_________隱蔽自己以逃避天敵。 d.食蟲植物以特殊的__捕捉小動物以補充體內__素的不足。 五.運動:生物因應環境的刺激而移動的現象。例如 a.______性的草履蟲利用______運動。變形蟲以_____運動。 眼蟲以______運動。 b.動物利用______運動,以進行覓食或避敵。 c.植物的______、______運動及含羞草的_______運動。

打造生命文化特色 探索内涵发展之路

打造生命教育文化探索内涵发展之路 摘要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从生命教育内涵、核心理念、教育策略、氛围营造、活动开展等方面阐述了学校如何探索生命教育特色。 关键词特色生命教育学校文化 作者李光均研究生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重庆沙坪坝)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是学校社会形象的根本。它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作用。作为学校文化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对师生具有一种能动的、持续的教育力量。我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西部新城建设加快,微电园保税区快速发展,沙坪坝强力推进特色学校的大背景下,学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打造生命教育特色,探索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复苏师生精神生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一、生命教育内涵与内容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从微观上包括人生教育、人伦教育、人性教育、人格教育、人文教育、人道教育在内的全人教育,从宏观上包括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三个层面。 二、生命教育核心理念 学校提出了“让教育成就人的尊严与幸福。培养懂礼仪、会处世、爱学习的阳光学子;塑造有激情、善学习、爱学生的活力教师;营造重人本、强文化、具活力的欢乐校园”,把西中办成智慧耕耘的田地、才能展示的舞台、走向未来的桥梁、生命成长的家园和文明进步的窗口作为全体西中人共同的发展愿望和理想追求。让每一位西中学子在发展中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喜悦;让每一名教师都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尊严和生活创造的幸福。 三、生命教育的建构策略 (一)文化建设策略 按照学校文化的分类,学校提出了建设“关注生命,尊重人性,建设发展为 本的理念文化”;呵护生命,规范人性,建设科学、民主、人文的制度文化;创

世界一流大学

日前公布的年度QS世界亚洲大学排名中,北大、清华分列第12位和第16位。香港大学蝉联排行榜第一,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别夺得“榜眼”和“探花”之席。 这个排行榜再次触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北大、清华究竟怎样了,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 一直以来,一提到创建一流大学,国人总是把眼光投向欧美,认为牛津、剑桥、哈佛、麻省才是我们的榜样。欧美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策源地,但是,以香港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大学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港大不光连续11年蝉联亚洲大学冠军,而且也多次入列世界大学50强。在东南亚甚至整个亚洲,港大已经在事实上充当了标杆作用。 毫无疑问,我们就该向以港大为代表的中国一流大学学习。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香港的大学管理体制。香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其实只有8所,可是在亚洲大学10强中,她却占据了3个席次。香港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制度建设最关键,香港的大学均受独立的法例规管,而不受行政权力的左右。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大学管理,大学也不同政府直接打交道,就算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也是通过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进行的。这样一来,香港的大学自然就具有很高的自主权。 其次,我们要学习香港的大学评审制度。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并不等于大学就能够办得好,为了确保大学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甚至学院能够升格为大学,香港还设立了学术评审局负责评审或鉴定,并向香港政府提出权威性的意见,政府据此确认和批准。请注意,香港学术评审局是一所独立的非赢利的法定机构,其经费主要来自为政府提供评审及其他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其成员也非政府官员,而是来自海内外的学术和工商界人士。反观我们,由教育部门主导的大学评估,其弊端就显而易见。 最后,我们要学习香港的特色办学。香港的大学各具特色,在香港8所高校中,每所院校都有自身独特的亮点和价值取向,不同类型的大学有不同的分工,各自扬长避短,成为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