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1)

测量(1)

测量(1)
测量(1)

1、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2、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用方位角描述)称为直线定向。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坐标方位角

3、何谓水准管轴何谓视准轴

通过水准管圆弧零点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通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CC称为望远镜视准轴

4、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视差应如何消除

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导致目标实像与十字丝平面不完全重合出现相对移动现象,称为视差。其原因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使目标实像不完全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在目镜端观测者眼睛略作上下少量移动,如发现目标也随之相对移动,即表示有视差存在;再仔细进行物镜调焦,直至成像稳定清晰。

4、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为了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与水准管轴的误差,消除或减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5、水准测量中设置转点有何作用

便于传递高程

6、S3型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为什么哪个是主要条件水准仪的轴线主要有:视准轴CC,水准管轴LL,圆水准轴'L'L,仪器竖轴VV。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为:1)圆水准轴应平行于仪器竖轴('L'L∥VV);2)十字丝中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即中丝应水平);3)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LL∥CC)。

7、何谓水平角何谓竖直角它们取值范围为多少

地面上某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铅垂投影在水平面上的构成的角度,称为水平角。其取值为0°~360°。在同一铅直面内,某一方向线与水平视线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竖直角的取值是0°~±90°。

8、 DJ 6型光学经纬仪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DJ6型光学经纬仪主要由基座、照准部、度盘三部分组成。

9、 经纬仪安置包括哪两个内容怎样进行目的何在

经纬仪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竖轴竖直,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对中可使用垂球或光学对中器操作。整平使用基座脚螺旋,先使水准管平行于上任意两个脚螺旋连线方向,两手同时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转动90,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直到仪器旋至到任何位置,水准管气泡总是居中为止。

10、试述测回法操作步骤、记录计算及限差规定

测回法是测角的基本方法,用于两个目标方向之间的水平角观测。具体步骤如下:

(1) 安置仪器于测站O 点,对中、整平,在A 、B 两点设置目标标志(如竖立测钎或花杆)。

(2) 将竖盘位于望远镜的盘左位置,先瞄准左目标A ,水平度盘读数为A L ,记录到记录表相应栏内,接着松开照准部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 ,水平度盘读数为B L ,记录到记录表相应栏内。

以上称为上半测回,其盘左位置角值左β为:A B L L -=左β

(3) 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望远镜盘右位置,先瞄准右目标B ,水平度盘读数为B R ,记录到记录表相应栏内;接着松开照准部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同法瞄准左目标A ,水平度盘读数为A R ,记录到记录表相应栏内。以上称为下半测回,其盘右位置角值右β为:A B R R -=右β。上半测回和下半测回构成一测回。

(4) 若左β-右β≤40秒,认为观测合格,取上下半测回角度的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角值β,即

1()2

βββ=+左右 观测水平角记录手簿(测回法) 测目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一测回角各测回

当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观测多个测回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水平角观测的最后结果。

为了减少度盘分划不均匀误差,在各测回之间,应利用仪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配置度盘。

每个测回按180°/n(为测回数)的角度间隔变化水平度盘位置。各测回角度互差应控制在±24″内。

11、何谓竖盘指标差如何消除竖盘指标差

当视线水平且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时的竖盘读数与应有的竖盘指标正确读数(即90°的整倍数)有一个小的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即竖盘指标偏离正确位置引起的差值。采用盘左、盘右位置观测取平均计算得竖直角,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12、经纬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它们应满足什么条件

经纬仪各部件主要轴线有:竖轴VV、横轴HH、望远镜视准轴CC和照准部水准管轴LL。

根据角度测量原理和保证角度观测的精度,经纬仪的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以下条件:(l)照准部水准管轴LL应竖直于竖轴VV;

(2)十字丝竖丝应竖直于横轴HH;

(3)视准轴CC应竖直于横轴HH;

(4)横轴HH应竖直于竖轴VV;

(5)竖盘指标差应为零。

13、用经纬仪瞄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点,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相同在竖直度盘上

的两读数差是否就是竖直角为什么

水平度盘读数相同,这是因为水平角的定义所决定;不是竖直角,这是因为竖直角定义是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的夹角。

14、什么叫控制点什么叫控制测量什么叫碎部点什么叫碎部测量

具有控制全局作用的网点称为控制点,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称为控制测量。直接用于测图的地形点或施工放样的点称为碎部点。利用控制点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称为碎部测量。

15、选择测图控制点(导线点)应注意哪些问题

选定导线点的位置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l)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单一导线尽可能布设直伸形状,除特别情形外,对于

二、三级导线,其边长应不大于350m ,也不宜小于50m ;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且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16、简要说明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在内业计算上的不同点。

计算角度闭合差 f 、坐标增量闭合差x f 、y f 不同

17、在导线计算中,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 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度中。x f 、y f 反其符号按导线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边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18、.在三角高程测量时,为什么必须进行对向观测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取对向观测高差的平均值,可消除球气差的影响。

19、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在测绘工作中有何作用

相当于图上㎜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在测图时用来决定测区地面的测量详细程度,取舍地物,在规划设计用图时,用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形图。

20、何为地物和地貌地物符号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地球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构筑的形体称为地物。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称为地貌。 地物符号可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物注记等。

比例符号其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 非比例符号其地物形状和大小无法按比例缩绘到图上,采用相应的规定专用符号表示在该地物的中心位置上。

半比例符号其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不按比例尺缩小表示的符号。

地物注记是对地物的性质、名称等用文字和数字或者符号加以说明。

21、何谓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在同一幅图上,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又称基本等高距。地形图上等高线密即平距小,表示地面坡度陡,反之表示地面坡度平缓。

22、等高线的种类

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23、等高线特性

等高性、闭合性、非交型、正交性、密陡舒缓性。 详见书本P160、161

24、简述经纬仪测绘法在一个测站测绘地形图的工作步骤。

经纬仪测绘法在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如下:

(l)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i。

(2)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B,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标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l上的标尺,读取视距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盘左读数L

及水平角读数β。

(5)计算:先由竖盘读数L计算竖直角α=90°-L,按视距测量方法计算出碎部点的水

平距离和高程。

(6)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纸上测站点a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

β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ab,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1器上等于

的方向,然后按测图比例尺由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l的位置,并在点的

右侧注明其高程。

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

详见书本P171、172

25、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几项测设与测量有何不同

基本工作有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和已知高程的测设。测设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以控制点为根据,将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点(或轴线交点)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测量是根据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合距离测量工作测量两点间高差、角度合水平距离。

注:计算大题目高差闭合差、导线内、外业计算必考,坐标方位角考的可能性也很高!另外一些仪器操作细节,操作步骤要特别注意!

GPT-7502全站仪碎部测量的一般步骤

GPT-7502全站仪碎部测量的一般步骤 一、仪器的整平和对中 1.安置三脚架 先把三脚架打开,伸到适当高度(一般在胸前位置),拧紧三个固定螺旋。 2.将仪器安置到三脚架上 将仪器小心地安置到三脚架上,然后轻轻拧紧连接螺旋,把脚螺旋旋转到中间位置。 3.利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测站点,只移动两个支架(一个固定不动)使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对准测站点。 4.利用圆气泡粗平仪器 ①旋转(相对方向)两个脚螺旋A、B,使圆气泡移动到与上述两个脚螺旋中心连线相垂直的直线上。 ②旋转脚螺旋C,使圆气泡居中。 注意: 当圆气泡难以直接看到时,按星键[★]后再按电子圆水准器键,电子圆水准器可以用图形方式显示在屏幕上,这样整平仪器就方便多了。

5.利用管气泡精平仪器 ①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仪器使管气泡平行于一对脚螺旋A、B 的连线。再旋转(相对方向)脚螺旋A、B,使管气泡居中。 ②将仪器绕竖轴旋转90 °,再旋转另一个脚螺旋C,使管气泡居中。 ③每次旋转仪器90 °,重复步骤①、②,直至四个位置上气泡均居中为止。 6.再利用光学对中器对中 检查对中器的中心标志是否对准测站点,如果还在测站点中心则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不在测站点中心位置则需松开中心连接螺旋,轻移仪器,将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对准测站点,然后拧紧连接螺旋。在轻移仪器时不要让仪器在架头上有转动,以尽可能减少气泡的偏移。

7.最后精平仪器 按第5步精确整平仪器,直到仪器旋转到任何位置时,管气泡始终居中为止。 二、碎部测量 1.运行TopSURV软件 在全站仪开机的状态下,点击桌面图标运行运行TopSURV软件,进入“打开作业”界面。 2.创建一个新作业 在“打开作业”界面下,点击新建,名称一般以项目日期命名,点击生成即可。键盘上的@键可以进行字母和数字的转换。 3.输入已知点坐标 回到TopSURV软件的主菜单界面,进入“编辑作业”的界面,再点击进入“点”的界面。点增加进入增加点的界面,输入已知点的坐标(N、E、Elev对应X、Y、Z)。输入完毕后,关闭界面。 4.后视定向 回到TopSURV软件的主菜单界面,进入“设置”(有三角架标志)的界面,再点击“后视”进入测站设置界面。直接输入测站点号和后视(BS)点号,以及仪器高HI和棱镜高HR(不需要测高程的话可以不输仪器高和棱镜高),然后照准后视点,再点设置即可。设置成功后,会弹出相应的数据值,点击关闭就完成了测站设置。

数字地形测图碎部测量作业要点及注意事项

数字地形测图碎部测量作业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外业工作 1、作业之前应对所测地形图的主要用途和目的有所了解,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取舍及 对采集点位的准确度进行把握。 2、作业时应由近及远,先从测站附近开测,并尽量避免跑空路。 3、采点过程中要做到“片片清”,避免遗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跑尺员不能埋头闷跑, 当前要测哪一片先观察扫视一下,大致规划一下跑尺路线,原则是既避免重复又不至于遗漏,并便于绘图员画草图和记录独立地物。 4、绘图员应与跑尺员进行必要沟通,便于自己画草图,可对跑尺员规定基本的跑尺路线。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记录地形及地物信息,如(1)用连线标点的方式(有时结合丈量标注尺寸)来表示有关联的线状地物,即画草图,画草图时采用图式规定的线型(如坎、斜坡、地类界、围墙线等),并在草图的相应位置标明植被类型、或材料、或楼层数等信息;(2)一些相对独立的地物可用文字结合点号单独记录,可在草图纸的某一位置集中记录重复出现的一些独立地物如路灯、井盖、电杆等。成排或相连的电杆应记录在一起。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并灵活使用之。 5、观测员应能迅速找到观测目标即测点位置的棱镜。前提是熟练操作仪器,并对目标可能 出现的位置具有预判性。如果相对前一立镜位置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从一条坎上移到另一坎上,或是从一个房屋移到另一个房屋,立镜方应告知测站上,并说明方位。在一些有遮挡的地方,司镜及立尺员应根据目标遮挡情况积极寻求通视的办法。立尺员每次立好棱镜后都应注意看一下从棱镜位置是否能直接看到仪器镜头。以确保两者之间相互通视。棱镜面应正对镜头方向,前提是随时掌握仪器所在方位,这一点初学者不易做到。 6、在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前,司镜员应对所使用仪器的数据采集菜单模式了然于胸,不可盲 目进行。每一测站进站后,必须进行检校,检校通过后再继续采集碎部点。同时应做好该站数据采集开始点和结束点的记录。以便数据出错后进行查对和纠正。 7、尽量避免采用“自由设站”方式,一旦通视条件不好,可立即支站,在搬动仪器之前, 应一次性将本站各方向该支的测站一次性支好,这样可避免多次支站和发展过多二级支站。支站时尽量不升高棱镜杆,最好能看到支点所在地面,先瞄准棱镜杆的最底部,再将镜头太高到棱镜中心高度,指挥立尺员将棱镜移至视线中心。支站时应特别留意仪器上镜高是否与棱镜本身高度相符。 8、拓普康仪器具有数字键,数据采集时可直接输入棱镜高,即在需要时直接在仪器上修改 镜高;索佳仪器数字键不好翻,可采用默认镜高,棱镜高有变化时,由绘图员在草图上专门开辟一个区域来记录变换过镜高的点号。如2.6:12,35,…;3.6:42,48,…等。 最好不要分散记录,以便于内业集中修改。 9、人员和仪器的安全应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测站应避免设在道路中央和人流密集的地 方。立尺员和绘图员应注意地面是否有隐秘的坑、洞等,如沼气池、苕窖、窨井等。在一些杂草茂密的地方,可用镜杆先探测一下再过。 10、每天应有专人负责对仪器和对讲机电池充电。 二、内业工作 1、原始数据每天应按日期命名放置在统一的文件夹下。避免在桌面放置数据及文件夹。 2、每天采集的的数据必须在当天进行处理,包括测站改正、改镜高,加高程常数等。处理 好无误的数据也应统一放置在固定文件夹下。最好专人负责进行。 3、每日测图应在当天基本绘制完成,夏天或可利用中午绘制,以便尽快解决当日遗留问题。 4、绘制地物时应采用对应地物符号表示,多边形地物必须闭合。在绘图之前必须统一比例 尺和字体,避免符号大小不一。各种注记和符号应一便上图避免遗漏不清。

碎部测量

实验五碎部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的方法和步骤。 2.能合理选定地物、地貌的特征点。 3.练习用地形图图式和等高线表示地物、地貌。测图比例尺为1:500,等高距为1米。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安排2学时,每组4 ~ 5人,分工为观测、记录、绘图和立尺。 2.设备为每组J6光学经纬仪1 台,小平板1块绘图纸1张,水准尺1根,花杆1根,皮尺1把,比例尺1根,量角器1个,计算器1个,记录板1个,地形图图式1本,小三角板1副,小针1根,铅笔1支,橡皮1块。 3.测图场地选择在校园内,在平坦地段选一直线,在直线的两个端点上安置仪器进行测图。 4.实验结束,每组交整饰好的图纸一张,碎部测量记录一份。 三、方法与步骤 1.以控制点A为测站点安置经纬仪,盘左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瞄准另一控制点B为起始方向,量取仪器高I至厘米,随即将测站名称、仪器高记入碎部测量记录本。 2.在图纸上展出测站点a和起始方向b,连接a、b为起始方向线,并用小针将量角器的圆心角固定在测站点a。展绘直线两端点a、b时,右在图板适当位置画一直线,先定一端点a,然后将地面的直线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的长度,在图板上以a为起点,定出b点。 3.将视距尺立于选定的各碎部点上,用经纬仪瞄准水准尺,读取下丝、上丝、中丝数值,竖盘读数和水平角读数,将各观测值依次记入表格。 4.计算视距、竖直角、高差、水平距离和碎部点高程。 5.将计算的各碎部点数据,依水平角、水平距离,用量角器按比例尺展绘在图板上,并注出各点高程,描绘地物。

四、注意事项 1.读取竖直角时,指标水准管气泡要居中,水准尺要立直。 2.每测约20个点,要重新瞄准起始方向,以检查水平度盘是否变动。实验报告 碎部测量记录 日期班组姓名 测站测站高程仪器高

碎步测量实习心得

碎步测量实习心得 碎步测量实习心得 碎步测量实习心得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测量学课程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地形测量内外业的技术设计、作业程序施测方法。 2、培养学生苦练基本功的良好风气,在测、记、算、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3、培养学生在地形测量工作的设计、组织、安排、总结等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4、使每个学生具有严谨、细致、准确、快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5、认识地形测量的科学性、艰苦性、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增强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和测绘工作所必须的团结协作精神。 6、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地形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及要求: 1、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1)经纬仪 ①照准部水准管气泡不能偏离1格。②视准误差不能超过30 。③竖盘指标差不能超过1 。 (2)水准仪 ①圆水准气泡校正到圆周之内。②水准管轴平行视准轴校正到5。 2、地形图测绘 图幅:20 20;比例尺1:500。 3、地形图的识读 由教师选择地形图,并安排识读内容。 4、数字测图 图幅:20 20;比例尺1:500。 (三)实习仪器和工具: 1、仪器

DJ6经纬仪一套,DS3水准仪一套,卷尺一个,花杆一根,测钎3根,全站仪 一套,棱镜一套。 2、工具 记录夹一个,三角板一副及比例尺一根。 3、耗材 50 60聚酯薄膜和白纸各一张,胶带纸一卷,水平距离测量记录簿,水 平角度记录簿,水准测量记录簿和导线测量计算簿,红油漆一桶,毛笔一支,水泥钉一盒,2H和4H铅笔各一支,橡皮一块。 4、资料 (1)《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 (2)《城市测量规范》 (3)《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4)测区已有控制点资料 (5)测区已有地形图资料 (四)具体任务及过程 任务:测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新篮球场,包括外围人行走道及土操场在 内的所有地形。 过程:7月6日:完成对测量区内地形的初步勘测,定控制点及草图绘制。 7月7日: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完成对控制点的控制测量。 7月8日:用全站仪对已测控制点进行校核测量,并用GPS定出控制点 坐标及高程,最后完成对篮球场外围人行走道的碎步测量。 7月9日:完成篮球场内部篮球架,风雨操场,厕所等地物的碎步测量。 7月10日:完成内业操作部分,包括数据处理,数字成图以及整个测量 工作的校核。 7月11日~7月12日: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及资料整理。 (五)实习内容: 我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负责控制测量部分,实习内容如下:

碎部测量中仪器和软件操作步骤

碎部测量中仪器和软件的操作步骤 一、“拓普康”仪器外业采集数据作业程序 1、建立碎部测量坐标数据存储文件 按“MENU”菜单键→按F1键(数据采集)→输入碎部测量数据的文件名(例如SBD07)→ ENT回车;ESC退出; 2、在碎部测量坐标数据存储文件中输入控制点坐标 按“MENU”菜单键→按F3键(存储管理)→P2(翻页) →按F1键(输入坐标)→调用文件(碎部测量坐标数据存储文件,如SBD07)→ ENT回车→输入控制点点号及坐标(NEZ 对应XYZ)→依次输完后,ESC退出。 3、设置测站 “数据采集”→F1(测站点输入)→F4(测站)→调用→选择碎部测量数据文件名→ENT 回车→选择测站点对应的控制点点号(调用该控制点坐标)→ENT回车→输入仪器高→记录4、设置后视点进行定向和定向检查 “数据采集”→F2(后视点输入)→F4(后视)→选择后视点→输入镜高→照准后视点→ F3(测量)→选择F1~F3(坐标、测角或测距:与坐标、反算方位角或距离比较,检查测站点和定向点及其坐标输入有无问题)没有问题进行下面工作。 5、碎部点测量、记录数据,存于SBD文件中 “数据采集”→ F3(前视/侧视)→输入点号(第一个碎部点点号输入后,后续的碎部点号在该点号的基础上依次自动累加)、(标示码忽略)、仪器高→ F3(测量)(测量后续碎部点时,可以按“同前”进行测量。 6、全站仪的其他操作 1)在“输入”模式下,利用“Ang”键可切换到字母输入模式; 2)在“MENU”——F3(存储管理)下,可以对文件和数据进行管理。 二、全站仪与计算机间的数据通讯通讯软件:南方320系列全站仪数据传输软件 1、操作程序 1)将数据线两端分别连接计算机和全站仪的数据接口;注意数据线插孔的使用。

极坐标法测碎部点

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 一、实验目的 我们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全站仪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 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1.熟悉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测量的方法 3.利用极坐标法进行进行碎部点的测量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极坐标法是根据测站点上的一个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点方向的角度和量测测站点至所求点的距离,以确定所求点位置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设A、B为地面上的两个已知点,欲测定碎部点(房角点)1、2、、、、n 的坐标,可以将仪器安置在A点,以AB方向作为零方向,观测水平角1、 2、、n,测定距离S1、S2、、Sn,即可利用极坐标计算公式 x1 =xA+SA1 · cosɑ y1=yA+SA1·sinɑ计算碎部点i ( i = 1、2、、、n) 的坐标。 测图时,可按碎部点坐标直接展绘在测图纸上,也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图解法将碎部点直接展绘在图纸上。

当待测点与碎部点之间的距离便于测量时,通常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也是最主要的测绘碎部点的方法。例如采用经纬仪、平板仪测图时常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时,适用于通视良好的开阔地区。碎部点的位置都是独测定的,因此不会产生误差积累。 四、实验总结 由于全站仪的普及,使得极坐标法得到广泛普及,它可以直接测定并显示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极大提高了碎部点的测量速度和精度,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中被广泛采用。

碎部测量实习心得范文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碎部测量实习心得范文Part measurement practice experience

碎部测量实习心得范文 一.实习过程: 在大学里,我们所学习的土木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我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将来投入到工程建设工作中,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都将是受益终身,在学校和院系的安排下,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安排了为期一周半的实习过程,下面我将就我们本次实习的目的及过程,实习心得和建议叙述如下: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 2.掌握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3.掌握经纬仪与绘图板协同画碎部点。 三.仪器及工具:

1.导线测量每组领用经纬仪(带脚架)一台; 2.水准测量每组领用:DS3水准仪(带脚架)1台,水准尺1对,水准测量手簿1本; 3.碎部点测量每组领用绘图板一块,量角器一块和图钉若干; 4.自备:铅笔(3H或4H)、橡皮擦、直尺。 四.实习原理: 利用经纬仪进行小地区的行的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 1: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的方法和原理; 2: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 3:视距测量的方法和原理; 五:实习具体过程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过程: ①踏勘选点 现场选图根点时应注意的事项: 1.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质坚硬、长期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全站仪碎部测量

全站仪碎部测量 控制测量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控制点进行碎部测图或施工放样工作,本章主要通过采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和施工放样,来介绍GTS-602的“程序”测量模式的应用方法。 一、碎部测量的数据采集 图1 GTS-602内安装的测量程序进入程序测量模式。将全 站仪安置于测站控制点上,从 GTS-602开机界面(图1)中,选择 键(“程序”),即显示仪 器内安装的测量程序,如图2所示。 在图2界面中,可选择“标准测量” 程序模块中,如图3所示。 图2 GTS-602内安装的测量程序 图3 GTS-602标准测量程序界面 创建作业。在图4SETUP”菜单,如图4所示,通过“光标”移动,选择

“JOB”然后按图4,屏幕弹出下一级菜单,显示“NEW”、“OPEN”、“DEL”菜单键。 “NEW”创建新的作业;“OPEN”打开原有作业;“DEL”删除原有作业。 图4 作业管理菜单图5 创建新的作业对话框 进行碎部测量,碎部点观测数据和坐标高程,将直接保存在文件中,供下一步内业数字成图使用。创建作业,相当于给观测的数据存放起一个文件名。在图9-9的对话框输入文件名,确认即可。作业名最多包含8个字母或数字。当然也可打开一个原有的作业名, 方法是按“OPEN”,然后选择已有的文件名。 1、数据采集的测站准备工作 数据采集的测站准备工作,即设置测站点、后视点信息,并后视归零。 (1)测站点信息设置 在图6中,从“RECORD”菜单选择“OCC PT” 项,便进入测站点信息输入屏幕,如 图7所示。输入该测站点的详细信息: 点号、 已经存放在创建的作业中,则系统自动调用该 点的坐标和高程,若文件中没有该点信息,则 显示坐标和高程输入屏幕,如图8所示。在图8 屏幕对话框中输入该点的North(X)、East (Y)、Elev(H)坐标和高图6 RECORD菜单内容 程后, 图7 测站点信息输入界面图8 坐标和高程录入对话框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 简介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detail survey)是根据比例尺要求,运用地图综合原理,利用图根控制点对地物、地貌等地形图要素的特征点,用测图仪器进行测定并对照实地用等高线、地物、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地理注记等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方法 一、碎部点的选择 前已述及碎部点应选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脚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根据这些特征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即可得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 二、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困测绘。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标尺,读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5.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

全站仪外业碎部测量

全站仪外业碎部测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利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2.掌握全站仪的“程序”测量模式; 3.掌握全站仪碎部测量的记录方法; 4.要求提前预习教材、指导书的有关内容; 2个学时完成实验任务,并提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 1.进一步练习光学对中方法; 2.在已知的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利用全站仪施测地物和地貌特征点; 3.现场记录碎部点的属性和连线关系。 4.熟练掌握全站仪的程序测量模块中的测碎部点功能。 三.实验所用仪器、工具 每组借用全站仪一台,脚架一个,对中杆和棱镜一组,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刀片。 四.实验步骤 1.进入程序测量模式 将全站仪采用光学对中方法安置于测站控制点上,进入标准测量程序模块中。 2.创建作业 在程序测量模块中,创建新的作业,输入作业文件名字。其中“NEW”创建新的作业;“OPEN”打开原有作业;“DEL”删除原有作业。 进行碎部测量,碎部点观测数据和坐标高程,将直接保存在文件中,供下一步内业数字成图使用。创建作业,相当于给观测的数据存放起一个文件名。作业名最多包含8个字母或数字。当然也可打开一个原有的作业名, 方法是按“OPEN”,然后选择已有的文件名。 3.设置测站点、后视点信息,并后视归零。 (1)测站点信息设置 进入测站点信息输入屏幕,输入该测站点的详细信息: 点号、仪器高、点号编码,并确认。若该点信息已经存放在创建的作业中,则系统自动调用该点的坐标和高程,若文件中没有该点信息,则屏幕显示坐标和高程输入屏幕,此时输入以上测站点信息,便设置完成。 (2)后视点信息设置 进入后视点信息输入屏幕,输入后视点号,若内存中已有该点的信息,则屏幕显示后视方位角。若文件中无该点信息,屏幕提示你输入该点的坐标。然后按屏幕提示照准后视目标,将水平度盘归零,然后确认,便完成后视点信息设置。 4.碎部点数据采集 进入碎部点数据采集屏幕,第一个点的测量需要置入碎部点点号和反射棱镜高,然后照准碎部点所立对中杆,按确认键开始测量。待坐标显示于屏幕上后, 按相应的确认键,测量碎部点的信息自动存储于上述创建的作业文件中。此时观测员用对讲机将该点的点号报告给

碎步测量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detail survey)是根据比例尺要求,运用地图综合原理,利用图根控制点对地物、地貌等地形图要素的特征点,用测图仪器进行测定并对照实地用等高线、地物、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地理注记等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专业书上,基于控制下直接进行散点测量。 点的选择 前已述及碎部点应选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 时,可用直线连接。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脚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根据这些特征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即可得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 测量方法 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图测绘。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标尺,读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5.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如房角、山头、鞍部等,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6.计算依视距,竖盘读数上或竖直角度,用计算器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7.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测站点A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方向,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 为了检查测图质量,仪器搬到下一测站时,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同,如相差较大,则应查明原因,纠正错误,再继续进行测绘。

碎部点的测量方法

碎部点的测绘方法 所谓碎部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如房角、道路交叉点、山顶、鞍部等。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过程是先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然后根据碎部点对照实地情况,以相应的符号在图上描绘地物、地貌。测量碎部点时,可以根据实际的地形情况、使用的仪器和工具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碎部点的测量方法有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 一、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测站点上的一个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点方向的角度和量测测站点至所求点的距离,以确定所求点位置的一种方法。如图6-17所示,设A、B 为地面上的两个已知点,欲测定碎部点(房角点)1、2、??、n的坐标,可以将仪器安置在A点,以AB方向作为零方向,观测水平角β1、β2、??、βn,测定距离S1、S2、??、S n,即可利用极坐标计算公式(5-*)计算碎部点i ( i = 1、2、??、n) 的坐标。 测图时,可按碎部点坐标直接展绘在测图纸上,也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图解法将碎部点直接展绘在图纸上。 图6-17 极坐标法 当待测点与碎部点之间的距离便于测量时,通常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也是最主要的测绘碎部点的方法。例如采用经纬仪、平板仪测图时常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时,适用于通视良好的开阔地区。碎部点的位置都是独立测定的,因此不会产生误差积累。 值得一的是,由于全站仪的普及,它也可用于测定碎部点,这实际上也是极坐标法,不同的是它可以直接测定并显示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极大提高了碎部点的测量速度和精度,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中被广泛采用。 二、方向交会法

方向交会法又称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已知测点上对同一碎部点进行方向交会以确定碎部点位置的一种方法。如图(6-18(a))所示,A 、B 为已知点,为测定河流对岸的电杆1、2,在A 点测定水平角α1、α2,在B 点测定水平角β1、β2,利用前方交会公式(5-*)计算1、2点的坐标。也可以利用图解法,根据观测的水平角或方向线在图上交会出1、2点,如图(6-18(b))。 方向交会常用于测绘目标明显、距离较远、易于瞄准的碎部点,如电杆、水塔、烟囱等地物。 A B (a) (b) 图6-18 方向交会法 三、距离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是测量两已知点到碎部点的距离来确定来确定碎部点位置的一种方法。如图(6-19(a))所示,A 、B 为已知点,P 为测定碎部点,测量距离 S 1、S 2后,利用距离交会公式(5-*)计算P 点坐标。也可以利用图解法,利用圆规根据测量水平距离,在图上交会碎部点,如图(6-19(b))。 (a) (b) A B 图6-19 距离交会法 当碎部点到已知点(困难地区也可以为已测的碎部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段,地势比较平坦且便于量距时,可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测绘碎部点。如城市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碎部点的高程可以根据第三章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定,城市地区可以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一个测站的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

一个测站的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用经纬仪测量碎部点的观测方法。 2、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方位角,最后计算虽不点的高程。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一架,罗盘仪一架,水准尺一根,花杆一根,记录版一块,测绘板及架子各一个,图纸一张。 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 1、在建筑物旁边,在通视的情况下选定A、B两点,用罗盘仪分别测出AB、BA的方位角。 2、用经纬仪架立在A点,量取仪器高i (假定H A=100m) 3、瞄准B点,调水平度盘至0°00′00″。并读出上、中、下叉丝的读数,记录数据。 4、立尺人依次将水准尺立在建筑物的特征点上,观测人瞄准特征点,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上、中、下叉丝的读数,并画表格记录数据。 5、同3、4的方法在B点架立经纬仪,测量个可视特征点的水平角、竖直角,上、中、下叉丝的读数,并记录数据。 6、计算: D=kl cos2α h=1/2klsin2α+i-v 7、展绘碎部点:根据本组所测的数据及计算结果,在图纸上绘出建筑物的地形图。 四、完成实验报告: 直线方位角记录表 直线测 站 测 点 磁方位角(磁针北端读数)草图观测值Α=1/2(α正+(α反±180°) AB A B81°20′ 81°30′ B A261°40′ 视距测量记录 2012年5月14号仪器高:i=1.530m

测点编号 尺上读数 视距 间隔 L 竖盘读 数 °′″ 竖直角 °′″ 水平角 °′″ 高差水平 距离 测点高 程上丝中丝下丝 1 0.916 0.874 0.833 0.083 94 1 2 00 -04 12 00 27 30 00 0.050 8.255 100. 050 2 0.475 0.402 0.329 0.146 9 3 33 00 -03 33 00 61 0 4 06 0.226 14.544 100.226 3 1.112 0.853 0.596 0.516 90 38 12 -00 38 12 05 31 12 0.10 4 51.594 100.104

GPT全站仪碎部测量的一般步骤

GPT全站仪碎部测量的一般步骤

————————————————————————————————作者:————————————————————————————————日期:

GPT-7502全站仪碎部测量的一般步骤 一、仪器的整平和对中 1.安置三脚架 先把三脚架打开,伸到适当高度(一般在胸前位置),拧紧三个固定螺旋。 2.将仪器安置到三脚架上 将仪器小心地安置到三脚架上,然后轻轻拧紧连接螺旋,把脚螺旋旋转到中间位置。 3.利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测站点,只移动两个支架(一个固定不动)使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对准测站点。 4.利用圆气泡粗平仪器 ①旋转(相对方向)两个脚螺旋A、B,使圆气泡移动到与上述两个脚螺旋中心连线相垂直的直线上。 ②旋转脚螺旋C,使圆气泡居中。 注意: 当圆气泡难以直接看到时,按星键[★]后再按电子圆水准器键,电子圆水准器可以用图形方式显示在屏幕上,这样整平仪器就方便多了。

5.利用管气泡精平仪器 ①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仪器使管气泡平行于一对脚螺旋A、B 的连线。再旋转(相对方向)脚螺旋A、B,使管气泡居中。 ②将仪器绕竖轴旋转90 °,再旋转另一个脚螺旋C,使管气泡居中。 ③每次旋转仪器90 °,重复步骤①、②,直至四个位置上气泡均居中为止。 6.再利用光学对中器对中 检查对中器的中心标志是否对准测站点,如果还在测站点中心则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不在测站点中心位置则需松开中心连接螺旋,轻移仪器,将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对准测站点,然后拧紧连接螺旋。在轻移仪器时不要让仪器在架头上有转动,以尽可能减少气泡的偏移。

7.最后精平仪器 按第5步精确整平仪器,直到仪器旋转到任何位置时,管气泡始终居中为止。 二、碎部测量 1.运行TopSURV软件 在全站仪开机的状态下,点击桌面图标运行运行TopSURV软件,进入“打开作业”界面。 2.创建一个新作业 在“打开作业”界面下,点击新建,名称一般以项目日期命名,点击生成即可。键盘上的@键可以进行字母和数字的转换。 3.输入已知点坐标 回到TopSURV软件的主菜单界面,进入“编辑作业”的界面,再点击进入“点”的界面。点增加进入增加点的界面,输入已知点的坐标(N、E、Elev对应X、Y、Z)。输入完毕后,关闭界面。 4.后视定向 回到TopSURV软件的主菜单界面,进入“设置”(有三角架标志)的界面,再点击“后视”进入测站设置界面。直接输入测站点号和后视(BS)点号,以及仪器高HI和棱镜高HR(不需要测高程的话可以不输仪器高和棱镜高),然后照准后视点,再点设置即可。设置成功后,会弹出相应的数据值,点击关闭就完成了测站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