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

/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公交线路里程增长了1.1倍,达3136公里;加大了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解决了公交占路扰民问题;公交车辆总量增长了1.24倍,达5030标准台;公交客流总运量由1998年的4.2亿人次/年增长到2007年的7.6亿人次/年;公交出行比重由2002年的19.6%提高到2007年的21.5%。

5、交通管理手段趋向合理,智能化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道路网的逐步完善,对单向行驶的道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目前实施单向交通的道路约130条,总长度约为95.4公里;为加强对货车和摩托车的管理,规范行驶路线,防止扰民,对部分道路实施了禁止摩托车和货车通行;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水平产生质的飞跃,由过去的单点定时控制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停车诱导系统得到了初步应用。

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一、需求预测

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

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二、发展目标

1、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交通发展模式: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3、具体发展指标:提供“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其中“高效”为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方式比重从现状的21.5%提高到35%以上;“便捷”为2020年中心城区实现95%的出行者出行时间在45分钟之内,到周边县市控制在1小时左右;“舒适”为公交高峰满载率从现在的5-6人/平方米下降到3-4人/平方米;“安全”为万车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环保”为单车排放下降30-40%,交通噪声达到国标规范标准。

三、发展策略

通过对现状道路交通的综合调研,针对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以下交通发展战略:

1、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体现在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优先、公交路权使用优先、土地配置优先、科技投入优先和政策支持优先。

2、交通与用地相协调。以综合交通模式引导城市空间拓展,结合组团布局,平衡人口和就业岗位分布;以公共交通支撑城市中心区发展;交通系统与周边环境协调。

3、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力争使交通建设投资达到GDP的3%左右,公共交通投资占交通建设投资的30%-40%左右;采取交通区域差别化政策,加强中心区交通需求管理,控制小汽车交通量快速增长的趋势,逐步扩大公交出行比重;综合利用法规、行政和经济杠杆等手段,保持车辆与道路建设协调发展,调控交通供需平衡。

4、倡导“绿色”交通。在有条件的区域鼓励自行车的使用,优化调整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加强文明出行和健康出行的宣传和引导;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总量,控制交通噪声。

第三部分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一、规划目标

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一体化的对外交通体系,实现市域内一小时、与半岛都市群主要城市之间两小时、与省内主要城市之间三小时的通行目标。

二、公路网和客运枢纽规划

1、公路线网。规划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市域公路网络体系。包括青威高速公路、青岛至龙口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胶平 (营海-平度) 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等6条快速对外放射线;同三高速公路和潍莱高速公路2条快速过境线;滨海公路、 204 国道、三城线(S218)、薛馆路(S329)、平度-营房公路(S219)、黄张路(S328)等6条主要的一级路。

至2020年,市域内高速公路网总长1000公里(含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网密度9.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含乡村公路) 15000公里,公路网密度141公里/百平方公里。

2、公路客运枢纽。调整优化公路长途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市区公路客运枢纽系统主要由8个客运枢纽场站组成,分别为青岛长途汽车站、青岛汽车东站、青岛汽车北站、铁路青岛北站汽车站、黄岛长途汽车站、黄岛汽车北站、红岛汽车站、城阳汽车站。

三、铁路网和客运枢纽规划

1、铁路线网规划。市域内铁路线网由胶济铁路、胶新铁路、胶黄铁路、蓝烟铁路和规划青太(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青荣(青岛—荣成)城际铁路组成。

预留黄岛—日照、田横—蓝村、晋煤外运泰安—董家口铁路和站场的建设条件。

2、铁路客运枢纽规划。铁路客运站规划扩建青岛站,在沧口建设青岛北站,预留城阳站用地空间。

根据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对两站的功能分工:青岛站,办理青岛至济南及以远方向动车组的始发终到业务、旅客运输业务;青岛北站,办理青岛至所有方向的普快旅客列车,同时办理青岛至荣成间动车组的始发终到业务、旅客运输业务。

加快建设铁路青岛北站,适应铁路提速和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议铁路管理部门适时合理调整两站功能分工,缓解青岛站疏解能力紧张的矛盾。

四、民航客运枢纽规划

青岛流亭机场为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国际性机场,规划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客货运输、生活服务、飞行管理和飞机维修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空港。机场等级为4E级。

加快新机场选址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抓紧协调民航空域制约问题,尽快完成机场总体规

划修编工作,以适应青岛民航的快速发展需要。

五、水运枢纽规划

形成以胶州湾港口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鳌山湾和董家口港区为两翼,地方小型港站、综合旅游港点为补充的多层次港口发展体系。青岛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主要包括前湾港区、海西湾港区、黄岛港区、老港区和四方港区、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等港区和多处小型港站。远期发展目标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前湾港区是青岛港综合运输核心枢纽的骨干和主要基础,主要以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同时承担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干散货运输,兼顾通用散杂货运输;黄岛港区是青岛港主体港区之一,是大型专业液体散货港区,以原油、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老港区和四方港区是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港区和四方港区以散、杂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适度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适当兼容物流、旅游、商贸等服务功能,保留发展老港区客运功能;海西湾港区目前以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建造为主,船舶配套、科研开发为辅,将逐步发展成我国主要的船舶产业基地之一;鳌山湾港区是青岛港继续扩大港口规模及提高综合运输能力的主要后续性港区,远景重点发展外贸集装箱业务,兼顾大宗散货及一般散杂货物运输;董家口港区是青岛港南翼重要的港口综合运输枢纽和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逐步发展成为以杂货、大宗干散货、液体化工品等运输和促进临港工业发展为主的综合性深水港区;地方性港站主要包括积米崖、大湾、鳌山等,主要功能是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和沿海小批量物资转运服务。水上客运枢纽包括在老港区现有海上客运码头基础上,建设海港客运中心;专题论证国际邮轮码头的选址方案,研究国际邮轮码头设在老港区、浮山湾、银海大世界、四方填海地等不同选址方案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一、道路系统规划

1、发展目标

青岛市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2020年需满足高态势下日交通量6000万标准车公里的交通需求,高峰时段车速中心区不低于20公里/小时,外围区不低于35公里/小时。

2、青、黄、红岛路网骨架规划

青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四横三纵”的快速路网构成,其中“四横”为仙山路、青黄跨海大桥连接线(胶州湾高速公路—银川路)、辽阳路—鞍山路及其延长线、延安路-宁夏路-银川路;“三纵”为湾口隧道青岛端连接线-胶州湾高速公路城区段、山东路-重庆路、青银高速公路城区段。

黄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四横两纵”的快速路网构成,其中“四横”为青兰高速公路黄岛段、同三连络线、前湾港路、嘉陵江路—湾口隧道黄岛端连接线;“两纵”为昆仑山路及向北延长线(至青兰高速)、江山路(嘉陵江路以北段)。同时,预留齐长城路快速路建设条件;预留沿灵山卫北侧(靠山侧)、胶南中心区北侧到同三高速公路的快速路建设条件。

红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三横三纵”的快速路和起骨架作用的主干道构成,其中“三横”为胶州湾高速公路湾底段、正阳路主干路、204国道城区段,预留正阳路(308国道—胶平高速段)快速路建设条件;“三纵”为青威高速公路城区段、滨河路主干路、双元路快速路。

青黄联系为“一桥一隧”,其中“一桥”指北部青黄跨海大桥(红石崖-李村河口);“一隧”指南部湾口隧道(团岛—薛家岛)。

环湾交通联系为“四环”,其中胶州湾高速公路为快速环路,规划拓宽为双向八车道或就近另辟复线组成八车道;红岛双高路—火炬大道及延伸段—黄岛珠宋路共同构成主干路内环;正阳路及延伸线为主干路中环;204国道环湾段为外环。

3、规划主要城市主干路

青岛城区的主干路有:东西向主干路包括前海一线主干路(贵州路—太平路—莱阳路、

西藏路—费县路—广西路—鱼山路、香港路)、延吉路—同安路、长沙路、沧海路—升平路—金水路、汾阳路—兴城路—唐山路、滨海路—遵义路—曲源路、振华路、太原路、九水路—李沙路、瑞金路、枣山东路、合肥路、株洲路等;南北向主干路包括:延安三路、山东路、南京路、福州路、哈尔滨路—308国道、延安一路—威海路—人民路—四流路、兴隆路—安顺路—大同路、李山东路、瑞昌路、劲松三路、劲松七路—开平路、劲松九路—郑州路、滨海公路(松岭路)、文昌路—君峰路、夏庄路等。

黄岛城区的主干路有:东西向主干道包括:黄张路城区段、淮河路、黄河路—崇明岛路、齐长城路、长江路和滨海公路等;南北向主干道包括:珠宋路、奋进路、团结路、江山路(主干路段)、太行山路、井冈山路、大涧山路等。

红岛城区(含城阳)的主干道有:东西向主干道包括:204国道、春阳路、正阳路、河东路、火炬大道—双高公路—仙山路—华仙路、程港路、文阳路、兴阳路、夏塔路、流亭大道—赵红路、白沙河路等;南北向主干道包括:创业大道、泉大路、滨河路、长城路、青威路、王沙路等;

4、主要立交规划

城市道路立交主要结合快速路和对外交通干道设置。立交桥设计应本着简洁明快、功能清晰、节省用地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公交运行的空间需要,与城市空间和环境景观相协调。

5、道路断面规划

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城市道路等级的交通特点,合理划分路权,落实公交路权优先策略,方便行人过路,便于路口交通组织,保障道路系统功能。

道路断面规划应遵循以下要点:处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快速路大部分应为复合交通走廊,城市快速路采用高架形式时,地面层应作为主干路或次干路使用,以扩大路网的总容量,快速路走廊应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通行空间需要。青岛城区规划双向六车道以上(含六车道)的主干路断面宜采用两幅路的形式;中间绿化带宽度设置应有利于行人过街安全和路口左转

或调头车道的设置,一般应为2—4米;步行道宽度一般应为4-6米。非机动车比例较高的黄岛和红岛城区,主干路断面宜采用四幅路,中央分隔带一般应为2—4米,两侧分隔带简单设置,实行机非实物分离。

6、道路网规划方案总体评价

通过规划,路网总长度达到446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9 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等级结构快、主、次、支比例为1:2.9:3.1:7.3;规划路网总容量为1218万标准车公里/小时,正常情况下能容纳约120万辆机动车出行;交通需求在正常发展态势下,路网平均饱和度为0.44,平均行程车速为29公里/小时;青黄跨海两通道与拓宽的胶州湾高速公路可提供30000-35000标准车/小时的通行能力,可满足远期两者间的交通需求(包含青岛城区对外交通需求以及环湾区域的部分交通需求);联系红岛(城阳)城区与青岛城区间的胶州湾高速公路、重庆路快速路、青银高速、308国道可提供45000-50000标准车/小时的通行能力,可满足远期两者间的交通需求(包含青岛城区的对外交通需求);前湾港疏港道路系统可以适应未来前湾港港口年吞吐量3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2000万标准箱所产生的每日10—12万标准货车道路疏港交通需求。

7、慢行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是非机动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的总称,属于绿色交通范畴,应积极提倡。规划将非机动车系统、步行系统、机动车系统实行有机分离。

二、客运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构筑城市轨道系统、完善地面公交系统、充分发挥出租车的补充作用,整合客运系统发展。实现公共交通“易达性、低价性、舒适性”。预测2020年公交(含轨道交通)承担的日出行总量约为600万人次。

2、轨道交通规划

(1)远景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线路(M1—M8线)组成,线网总长227公里。

M1线:中山路—城阳。线路自中山路起经台东、铁路青岛北站、流亭机场,到达城阳。

M2线:太行山路—李沧东部。线路经黄岛区政府、薛家岛、青岛火车站、台东、市政府、啤酒城、李村,到达李沧东部。

M3线:青岛火车站—铁路青岛北站。自青岛火车站起向东,经第一海水浴场、市政府、李村,到达铁路青岛北站。

M4线:泰山路—沙子口。自泰山路起,经过海泊桥、沿辽阳路向东经汽车东站、到达沙子口。

M5线:大麦岛—湖岛。自大麦岛起,经辛家庄,沿江西路、山东路,到达终点湖岛。

M6线:井冈山路—王台:是一条贯穿黄岛区的L型线路。自太行山路站起沿着团结路向北,经辛安、红石崖、到达终点王台镇站。

M7线:黄岛轮渡—柳花泊:是一条横贯黄岛区的东西向线路,自黄岛码头站起沿黄河路经辛安到柳花泊。

M8线:铁路青岛北站—即墨南泉:是一条纵贯红岛区南北、连接青岛城区的线路。自青岛北站起,向西过海经过红岛、上马街办、棘洪滩,到即墨南泉。

(2)市域轨道线网由4条市域线(L1—L4线),线网总长287.9公里。

L1线:莱西—汽车东站。自莱西市经过华山镇、即墨市,到汽车东站。

L2线:王台镇—城阳。自王台镇起向北,经胶州市、城阳上马、流亭机场、长途汽车北站,后与L1线接轨。

L3线:平度—鳌山卫。自平度经张戈庄镇、南村镇、兰村镇、南泉镇至城阳,再经惜福镇到鳌山卫。

L4线:胶南—长江路。自胶南大珠山镇起,经胶南市到黄岛接M2线。

(3)2020年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远期初步形成覆盖主城核心区域、与对外交通枢纽有机衔接、争取连通东西两岸的轨道交通主骨架,适宜规模为80—100公里。

3、地面常规公交规划

(1)规划指标:远期地面常规公交仍是城市客运交通的承担主体,到2020年日运量在700—800万乘次,地面公共交通仍承担83%左右的公共客运量;中心城区线网密度达到2.7公里/平方公里,其中青岛城区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黄岛城区和红岛城区达到2.5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70%。

(2)公交车辆

2020年地面公交车辆规模为12000—13000标台。单机公交车辆选用大容量、低污染、低能耗的车辆,并全部实现智能化收费;公交车辆和车内设施配置需满足人性化要求,并满足特殊人群的出行需要。

(3)公交场站

远期公交停车保养场总需求规模为156万平方米;首末站需求规模为15万平方米。由此,规划大型停车保养场(含现状自有)35处,用地面积94.3万平方米;规划公交停车场和部分首末站(含现状)86处,用地面积42.5万平方米,不足首末站面积应结合公交发展需要在其他新建、改建、扩建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安排用地。公交场站建设应充分考虑立体型式,以节省用地。

4、客运枢纽规划

客运枢纽是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的地方。结合对外交通设施规划了11处对外换乘客运枢纽;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规划4处停车换乘枢纽;同时,结合轨道交通及客流集散中心规划16处公交换乘枢纽。

5、出租车规划

远期出租车拥有量控制在17500辆,出租车万人拥有量约35辆;加强出租车运营管理,使出租车空驶率保持在25-30%,全日里程利用率达到70%;在对外交通衔接枢纽、公交换乘枢纽等客流量较大的地点,配套相应级别的营业站和停车泊位场地;大型商业、公共服务和娱乐活动中心及居民密集住宅区,必须规划配套的出租车泊位,建设出租车营业站,方便乘

客租车;采用先进的GPS、无线通讯等技术,实施出租车IC卡结算,提高预约要车服务比例,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

6、海上交通规划

适应大桥和隧道建设带来的青黄交通结构变化,将青黄轮渡逐渐向旅游功能转变;对轮渡及周边地区进行适当改造,提升、完善轮渡的功能,加大周边交通管理力度,形成良好交通秩序;增强客运码头与其它方式的衔接,增加公交线路、机动车停车泊位和出租车蓄车位;配合高新区和李沧、四方的环湾地区的开发,建设红岛、西大洋、李沧、四方海上交通旅游码头,改造完善小青岛、浮山湾、中苑广场等海上旅游码头,结合沿海旅游景点和客运码头建设,逐渐扩大海上旅游交通专线规模。

7、旅游交通规划

规划四个旅游集散中心,汽车东站为主中心,铁路青岛北站、汽车北站和薛家岛旅游汽车站为分中心;针对旅游季节前海景点的交通压力,在城市出入口处规划旅游大巴停车换乘枢纽;同时在市区旅游景点周围进行挖潜,尽可能增加旅游大巴停车泊位供应;在不同地区有针对性地实施交通卡,小汽车旅游大巴换乘景区环保车辆、小汽车有条件停放等多选择的旅游交通模式,减轻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

三、物流货运系统规划

青岛市物流枢纽规划为综合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三个层面,其总体布局为“三个园区,四个中心,若干配送中心”。“三个园区”为前湾港综合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四个中心”为空港物流中心、王台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物流中心、红岛出口加工保税物流中心。

四、停放车系统规划

1、规划策略

形成以路外停车设施为供应主体、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系统;结合老城区改造,适度提高各类建筑物的配建标准,采用占地少的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新建项目严格按配建标准配建停车位;在老城区结合路外停车场建设,逐渐降低路内停车比重,节省道路资源;在新城区可利用空闲的道路空间适当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城市中心区考虑路网容量和用地要求,适当控制停车泊位供应,开放部分尚未充分利用的配建停车场,发展停车诱导管理系统,提高停车场利用率;在交通枢纽、主要进出城市干道入口、重要的轨道交通换乘站规划大型公共停车设施,方便人们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市区。

2、公共停车场规划要点

2020年青岛市区停车需求总量为145万个,其中社会停车需求总量为21.7万个;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控制在300米以内;中心区内的社会停车场库应该遵循布局均匀、规模适中的原则,以150—200车位为宜,一般不超过300车位,外围区和新区,可以根据需求适度规划大容量的社会停车场库;中心区用地紧张,宜多采用立体车库和地下车库,外围区、新城区和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多采用地下和平面车库。

五、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1、交通需求管理规划(TDM)

采取灵活机动的票制票价、差别化停车收费等经济手段和采取在高峰时段限制部分机动车进出市中心区、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单位轮休公休、明确路权等行政及法律手段,引导和调节城市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

2、交通系统管理规划(TSM)

按规划落实高等级公交专用道、普通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信号优先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梳理优化既有的单向行驶系统和禁货禁摩道路。结合货运通道的建设,加强对货运车辆的管理,减少扰民现象;逐步扩大禁止摩托车行驶的区域。

3、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

青岛市智能交通系统由“一个平台、六个系统”组成。“一个平台”是指青岛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六个系统”包括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交通监控与道路设施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行管理系统、停车信息系统、货物运输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部分近期建设导引

一、公共交通建设导引

近期交通设施建设应加强大容量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引导交通方式结构的转变。

1、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一期工程的前期论证和报批工作,尽快启动建设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力争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一期工程应选择对缓解老城区道路交通压力和缩短南北出行时间收效明显、客流需求量大的线路,适建规模为20—40公里。当运营线路采用不同线的组合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与后期建设线网的运营衔接。

2、利用胶州湾高速公路等快速道路开辟8条快速公交线,重点加强青岛、黄岛、红岛(城阳)之间的快速公交联系。

3、在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线路尚未覆盖的客流走廊,建设3条高等公交专用道,分别为山东路—重庆路、福州路—重庆路和威海路—鞍山路和辽阳路。

4、结合以上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建设,建设8处客运换乘枢纽。

5、完善公交停车保养场建设,加强首末站建设。

二、道路系统建设导引

1、在近期青岛城区道路建设中,应首先弥补快速路网和主干路网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均衡流量分布,缓解交通拥堵。

应尽快在老城区西部建设南北向快速路,将隧道连接线与鞍山路快速路和胶州湾高速公路接通,解决过境交通对前海风景区和城市中心区的绕行穿越问题,与其他快速道路形成相

对系统的快速骨架雏形。

完善中北部地区的纵横向道路系统,加快李沧、四方及铁路青岛北站周边地区的土地功能调整,推进环湾地区发展,缓解纵向干道的交通压力。

在李沧、崂山等部分新开发区域加强路网建设,引导城市快速发展。

打通断头路、改造有缺陷的交叉口,提高道路网络的系统功能。

2、加快红岛高新区及相关道路建设,推进拥湾战略实施。近期应注重骨架道路建设以及与大桥连接线、青岛城区干道网之间衔接道路建设,将穿越城阳中心的过境交通适当外移。

3、加强和完善前湾港疏港集疏运通道建设,重点完善港口北部的疏港道路系统,适应港口发展,实现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有机分离。

4、按“公交路权优先、兼顾小汽车通行”的原则改造一批道路,改善公交道路通行条件,提高公交运行车速。

三、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导引

1、公路建设:结合青岛—龙口、青岛—威海、青岛—兰州(济青南线)等高速公路、滨海公路北段连接线的建设,重点完善其相关对外衔接工程,突出青岛对半岛城市群和周边省市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强与国家公路网的有效连通。将过境交通向城市外围引导。结合铁路北站建设和红岛城区开发建设汽车客运站。

2、铁路建设:结合机场总规编制和机场扩容方案研究,设专题尽快研究确定铁路青岛北站以北铁路进线方案;启动铁路青岛北站建设;完成胶黄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

3、机场建设:抓紧研究确定机场扩容方案。规划按原址扩容控制用地,近期控制区内不再扩大建设规模,为青岛机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4、港口建设: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是港口建设的重点,近期建设前湾南岸集装箱码

头、外航道浚深、董家口港区公共设施等项目,搞好国家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前湾港区内的配套设施建设。

第六部分实施保障措施

一、完善交通管理体制与法制

1、坚持统一领导和专业管理相结合,加快完善城市交通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建设协调、统一、有效的交通管理体制和法制,保证实施目标的实现。

2、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组织编制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道路网规划、交通管理规划、疏港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系统研究确定各条快速路和相关立交的设计方案,加强交通数据库的研究和维护。

二、促进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形成完善的费用评价机制和财政补贴机制;完善票制票价,组建独立的IC卡票务公司;利用划拨方式落实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切实推进公交路权优先;构筑完备的地方性公共交通法规、技术标准和政策体系;实现公交站场同公交运营相分离;加强行业统一管理,对线路班车实行公交化、公司化改造;推进公共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绿色交通出行理念。

三、其他措施

严格控制与港口、机场、铁路、高等级公路、轨道交通等区域性和市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相关的岸线、走廊、场站等用地范围内的其他工程建设,保障重大设施规划的顺利实施。

加强交通设施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交通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尽快推行规模以上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26-24= 80-21= 65+24= 81-46= 26+50= 80-60= 68-31= 23-1= 62+2= 68-60= 72-33= 35-32= 50-39= 7+23= 90-3= 49-11= 87-73= 48+22= 82-16= 32-12= 90-36= 37+41= 86-82= 4+70= 45-21= 31-8= 5+11= 76-43= 42+54= 86-46= 37-32= 25+42= 52-20= 59-22= 26-1= 0+58= 61+32= 17+70= 89-46= 35+43= 89-78= 0+52= 71-57= 74-21= 93-52= 81-11= 11+81= 51-6= 56-45= 3+51=

99-31= 58-22= 23+24= 67-4= 37+21= 90+7= 21-0= 55-21= 80-22= 29+41= 39-35= 54-0= 43+50= 58-19= 19-5= 89-28= 69-64= 54-1= 19+1= 29-17= 60+13= 92-12= 49-45= 2+22= 63+6= 42-35= 0+96= 42-35= 62+17= 76-30= 91-73= 24+46= 85-24= 15-2= 40-32= 66+13= 35-3= 46-23= 99-92= 88-78= 93-53= 38-3= 36+13= 78+1= 55+41= 97-37= 42+28= 95-24= 91-30= 98-15= 姓名: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文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 0 1 5 . 1 1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2) 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7) 第六章道路网规划.............................................................................................................................................................. 第七章公共交通规划 ............................................................................................................................................................第八章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场站布局规划......................................................................................................... 1 3 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 ............................................................................................................................................................ 第十章停车设施规划 ............................................................................................................................................................ 第十一章慢行交通规划 ............................................................................................................................................................ 第十二章物流系统规划 ............................................................................................................................................................ 第十三章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 1 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 9第十六章附则........................................................................................................................................................................ 附表........................................................................................................................................................................................ 附录........................................................................................................................................................................................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2020-2025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

一、规划方案概述 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本次建设规划方案包括2号线二期东段、5号线、6号线二期南段、7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一期、12号线和15号线一期,共计7条线路,总规模为207.8km。共设车站128座。 本次公示方案为阶段性方案,随着项目的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进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最终规划方案以批复为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一)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二)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

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2)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本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由地表径流导致的污染物入渗;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于沿线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和车辆段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2)规划实施后,各站点、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排放的污水量占青岛市污水总处理能力的比重非常小,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也较小,基本不会增加青岛市市政污水处理的负荷,对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四)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规划线路大都在主城区,以地下方式为主,线路工程占据一定的潜水含水层空间和一部分微承压含水层空间,一般不会占据承压含水层的含水空间。部分线路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相交,将形成对地下水流动的阻碍,局部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与河水的补排关系,但不会出现对地下水径流的阻断。总体上,区域内地下水的径流总量将比自然状况略有减少,但不会对地下水的流场产生较大影响。 (五)电磁辐射影响 经类比预测,青岛市轨道交通地面主变电所产生的工频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项目将优化珠海市交通资源配置,有机整合我市多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多种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深入挖掘我市交通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综合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确立我市作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支持我市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市政府已把这个规划作为珠海今年的一个重大规划来抓。 2009年7月,我市成立了珠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珠海市综合交通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2009年11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工作方案》。2010年3月,经公开招标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

目前,编制单位正在开展综合交通调查工作,分为基础资料调查、交通需求特征调查、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调查三大类,这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交通调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涉及部门多。该规划的编制涉及交通、规划、公安、宣传、统计、口岸、民政、教育、环保等部门和各区政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二是调查内容多。调查工作包含20个调查项目。三是调查对象多。交通调查将会在1天内进入近万户居民的家中调查,同时观测全市100多条道路,调查我市所有重要的交通节点。四是调查人员多。交通调查共需2000多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同时需要大量交警和政府工作人员配合。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紧,为确保此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完善如下保障工作:一是要成立机构。各区政府已成立由区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交通调查领导小组,各街道、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市直各部门也会成立工作组,负责本部门承担的交通调查工作。二是要配备人员。我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二)“十五”发展目标 (三)2010年发展设想 三、“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一)铁路 (二)公路 (三)沿海港口 (四)内河航运 (五)民航 (六)管道 (七)城市交通 四、“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交通价格改革 (四)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五)扶持西部地区交通发展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在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港口压船压港减少;民航干线运输基本适应需求。2000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35亿吨,比1995年增加1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59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7629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46亿人,比1995年增加29亿人,旅客周转量12188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加3186亿人公里。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613个城市有公交设施,公共交通车辆21万辆,地铁线路120公里,出租汽车79.1万辆;城市道路长度15万公里,道路面积18亿平方米。总体上,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从“八五”开始着手建设的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运输通道,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龙头、后方各种运输方式为集疏运的外贸货物运输通道,以沿海和长江港口为重点的原油、铁矿石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运输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高速公路建设、民航运输发展、特别是铁路的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客运快速通道框架基本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依赖单一或少数运输方式的运输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较好发挥。2000年与1980年相比,货物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48%降为31.4%,公路比重由6%上升为13.8%,水运比重由42%上升为53.2%,管道比重仍维持1.6%左右;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60.6%降为36.8%,公路比重由32%上升为54.2%,水运比重由5.7%降为0.8%,民航比重由1.7%上升为8.2%。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铁路、水运的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3、交通运输改革取得进展。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铁路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提出“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公路、内河和海上运输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不同行业与多种经济成分参与运输经营,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已开始有可能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

青岛地铁线网规划详解

图 背景资料 1987年青岛市开始筹建地铁工程。 1991年国家计委对青岛地铁一期工程批准立项,即老“三线一环”规划的一号线,当时规划是起于火车站,止于胜利桥。 2000年青岛地铁一号线工程试验段竣工验收。 2009年4月通过国家住建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6月26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M3线)试验段开工。 7月13日,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审查,呈报国务院审

批。 8月13日,《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年)》顺利获得国家批复。 建设中的线路 青岛地铁初期工程(M3线&M2线,2009-2016年) 2009年8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6年)》。至此,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为地铁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务院认为,青岛市建设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在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客流量和财政实力等方面,均达到了现阶段申报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这在青岛城市交通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施,也将把青岛城市建设和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6年)》涉及两条线路,分别是地铁M3线和M2线一期工程,长约54公里,总投资约300亿元。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M3线,2009-2014年)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左图红线)自青岛火车站至青岛火车北站,全长24.9公里,全部为地下段,共设22个站点,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一座和控制中心一座,总投资约130亿元,建设年限为2010年至2014年;其中试验段工程先期于2009年6月27日开工,试验段河西车站位于黑龙江路西侧,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车站长200米,建筑总面积约为10640平方米,区间长1150米。试验段总投资约2.9亿元。据测算,2014年一期工程建成后,预计日输送客流将达23.5万人次。 地铁一期工程站点:火车站、大学路、汇泉广场、天泰体育场、太平角、湛山、五四广场、江西路、宁夏路、敦化路、辽阳西路、清江路、双山、长沙路、河西、海尔路、万年泉路、李村、君峰路、重庆路、永平路、青岛北站。 青岛地铁二期工程(M2线一期工程,2012年-2016年) 青岛地铁二期工程(即M2号线一期工程,上图绿线)自西镇至金水路,线路规划长约29.6公里,共设27个总投资约162亿元,建设年度为2012至2016年。M2号线一期工程自市北区经市南区、崂山区到李沧区,具体的线路走向已基本确定,但站点的位置还在不断论证和

(完整版)青岛地区小学一年级古诗卡

1.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5.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 送朱大入秦[唐] 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声一片心。 7. 登颧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8.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9. 鸟鸣涧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0.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1. 相思 [唐]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2. 静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 古朗月行 [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4. 秋浦歌 [唐]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15. 长干行(节选) [唐] 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6. 赠汪伦 [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7. 绝句 [唐]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8. 春夜喜雨 [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任务,需要加快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总需求。为明确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网络总体规模与构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以及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从局部最优上升到整体最优,进而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和发展规划的依据。本规划已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工业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今后,将根据交通运输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有关容进行修订和调整。 一、综合交通网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9月

目录 前言............................................................... I I 1 总则 (1) 2 术语和定义 (7) 3 居民出行调查 (11) 4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 (21) 5 出入境交通调查 (28) 6 公交调查 (35) 7 商用车辆调查 (42) 8 交通生成源调查 (48) 9 停车调查 (52) 10 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57)

前言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与问题的必要途径,为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预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的供需平衡以及交通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等提供基础数据。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的基本前提和极其重要的环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建城[2010]80号)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主要调查内容及调查信息。 为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升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与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交通调查数据在规划设计、政府决策、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导则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调查经验,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提出了主要交通调查项目的调查方案设计原则、调查组织实施方法、调查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调查成果要求,对进行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专项交通调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居民出行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交调查、商用车辆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停车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十个章节。城市综合交通调查除应符合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参加编写工作的主要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2019年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原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部门预算有关情况.doc

2019年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原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部门预算有关情况 的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机构设置 三、预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2019年部门预算表 一、2019年财政拨款收支总表 二、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三、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部门经济分类) 四、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政府经济分类) 五、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六、2019年部门收支总表 七、2019年部门收入总表 八、2019年部门支出总表 九、2019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表 第三部分 2019年部门预算情况和重要事项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负责重点交通运输枢纽、站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拟订全市公路、水路行业规划、计划和政策并监督实施;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指导公路、水路行业有关体制改革工作。 (三)承担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管责任;拟订道路、水路运输有关政策、准入制度、运营规范并监督实施;按规定组织协调重点物资、紧急客货运输;指导道路、水路运输服务行业管理工作。 (四)承担公路、水路建设市场监管责任;拟订公路、水路工程建设相关政策、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公路、水路有关重点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工作。 (五)负责提出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政府财政性资金安排建议;拟订全市公路、水路有关规费政策并监督实施;提出有关财政、土地、价格等政策建议;负责公路通行费收费、超限超载检测站点设置的报批工作;指导行业投融资工作。 (六)承担全市所辖高速公路统一管理责任;负责全市公路的布局规划,组织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养护和管理;监督和指导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一、项目概述 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 (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交通总体目标 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全文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网 2012-7-26 国发〔2012〕18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衔接,制定《“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1%,运 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 程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及西部铁路大规模开工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显著提升;一批专业化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以长江、珠江等水系和京杭运河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和干、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跨区域油气骨干管网初具规模;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综合交通枢纽起步建设;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规划过程 (1) 1.3 规划内容 (1) 1.4 技术路线 (2) 1.5 规划范围及年限 (2) 1.5.1 规划范围 (2) 1.5.2 规划年限 (3) 1.6 规划依据 (3) 2 现状概况 (3) 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 2.2 道路交通现状 (3) 2.2.1 对外交通设施 (3) 2.2.2 城市路网 (3) 2.2.3 公共交通 (4) 2.2.4 停车设施 (4) 2.2.5 机动车保有量 (4) 2.2.6 交通管理现状 (4) 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4) 2.3.1 对外交通设施 (4) 2.3.2 道路网络设施 (4) 2.3.3 公共交通 (4) 2.3.4 停车设施 (5) 2.3.5 交通管理 (5) 2.3.6 交通发展政策 (5) 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5) 3.1 战略定位 (5) 3.2 发展战略 (5) 3.3 发展策略与措施 (6) 3.4 近期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6) 4 湘潭市交通需求预测 (7) 4.1 社会经济、人口及机动车发展预测 (7) 4.2 对外交通客货运量预测 (7) 4.3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8) 5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8) 5.1 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8) 5.1.1 一体化的轨道客运系统 (8) 5.1.2 区域公路系统与城市对外通道 (9) 5.1.3 区域水运规划 (10) 5.1.4 机场远景规划 (10)

5.2 城市骨干道路骨架 (10) 5.2.1 城市路网骨架 (10) 5.2.2 城市路网功能 (11) 5.3 城市工业与物流空间布局及货运通道布局 (11) 5.3.1 湘潭市五大产业发展片区 (11) 5.3.2 湘潭市物流园区布局 (11) 5.3.3 湘潭市物流对外交通节点布局 (11) 5.3.4 湘潭市货运通道的架构 (11) 6 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12) 6.1 规划目标 (12) 6.2 公路枢纽 (12) 6.3 铁路枢纽 (12) 6.4 水运枢纽 (12) 6.5 航空枢纽 (13) 6.6 一体化交通枢纽体系 (13) 6.6.1 客运枢纽 (13) 6.6.2 货运枢纽 (14) 6.6.3 枢纽设施管理 (14) 7 湘潭市道路网络规划 (14) 7.1 规划目标 (14) 7.2 道路网络功能及等级规划 (14) 7.3 路网指标 (15) 7.4 通道规划 (15) 7.5 自行车系统规划 (15) 7.6 步行系统规划 (16) 7.7 道路设施规划 (16) 8 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 (17) 8.1 规划目标 (17) 8.2 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7) 8.2.1 市域轨道通道+干线公交通道规划 (17) 8.2.2 市域公交干线 (17) 8.3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18) 8.3.1 都市区轨道 (18) 8.3.2 常规公交 (18) 8.3.3 公交站场设施 (18) 8.4 公交一体化枢纽规划 (19) 9 湘潭市停车设施规划 (19) 9.1 规划目标 (19) 9.2 停车需求预测 (19) 9.2.1停车需求预测 (19) 9.2.2 停车场供应结构比例 (19) 9.3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19) 9.3.1 停车面积需求 (20) 9.3.2 公共停车场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