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上册黄廖版

《现代汉语》上册黄廖版

《现代汉语》上册黄廖版
《现代汉语》上册黄廖版

(一)、现代汉语

一、什么是语言(熟记)

1.从结构上讲,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声音(“语言”一词的声音)

意义(“语言”一词的意义)

2.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诸多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

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没有阶级

3.从人与文化的关系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性,人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二、什么是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广义: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

狭义:仅指普通话。

※文学语言(名词解释)文学语言是经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三、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判断)

雅言(先秦)——通语(汉代起)——官话(明代)——国语(辛亥后)

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现代方言的关系(简答)

1.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2.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仍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或变体,与共同语同时存在,并且接受共同语的影响。

4.七大方言区:(熟记)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五、现代汉语的特点(熟记)

(一)语音方面的特点

1.没有复辅音

复辅音,指两个或者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情况,如英语“study”、“act”中,“st”、“ct”都是复辅音。汉语音节中没有类似复辅音。像“zhuáng”这类音节中的“zh”“ng”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不是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汉语中,元音占优势,元音在音节中可以多到连续3个(iào ),至少也必须有一个。而辅音却可以没有。元音多,意味着乐音多。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多,使汉语具有音乐的美质。

3.有声调

声调一是用来区别意义(“依依”、“疑义”、“奕奕”等)

二是其抑扬起伏尤如五线谱上的乐音,使汉语在表达不同意义的同时,呈现出乐音的旋律。(2)、词汇方面的特点(熟记)

1.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2.双音节词占优势

3.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六、现代汉语规范化(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规范化指的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去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分歧。

七、现代汉语课内容:(熟记)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二)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选择填空)

1.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是声音的一种,声音是物理现象,具有物理属性。

⑴四个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①音高: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频率高,音就高,反之音就低。音高

在汉语里构成声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骑士气势七十其实启示妻室乞食

②音强: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大小,振幅大小又决定于振力的大小,即振

力大,振幅宽,音就强,反之音就弱。音强在汉语里构成轻重音。轻音主要表现在轻声词上。

此外,语句中的重音也属音强的现象。

如:先生xiānsheng 休息xiūxi 玻璃bōli

姑娘gūniang 清楚qīngchu家伙jiāhuo

句重音:小王喜欢写诗。(重音不同,含义相异)。

如:小王喜欢写诗。(不是小张。)小王喜欢写诗。(不是读诗。)

小王喜欢写诗。(谁说不喜欢。)小王喜欢写诗。(不是写小说等。)

音长: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持续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长,音就长,反之则短。音长在汉语里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情态,体现在轻声词与非轻声词

上。轻声词的轻声音节读得短些,非轻声词读得长些。

如:“东西”dōngxi的“西xi”比“东西两面”的“西”xī读得短(填空)

如:去↘(陈述肯定语气时,读得快,短)去↘(拉长说时,则表现不耐烦等的情况)

③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形式。发音体振动的形式由三个因素构成:发音体、发

音方法、共鸣器。联系到人的发音上,发音体——声带;发音方法又分为元音、辅音的方法。

共鸣器——主要指口腔、鼻腔。

⑵成正比(熟记)

音高: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成正比

音强:声音的强弱。和振幅成正比

音长:声音的长短。和振动的时间成正比

音色:声音的特色。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2.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生理属性。发音器官包括三大块:呼吸器官(动力器官)、喉头和声带(发声器官)、口腔和鼻腔(调声器官)。

3.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言的作用和功能决定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第一,语音的表意作用是社会赋予的,如果社会没有赋予一个音的表意作用,这个音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人类语言的语音都是有其价值而存在的。

第二,语音与语义的联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声音与语义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声音代表什么意义,是全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语音具有系统性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1.音素的概念:(名词解释)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语音分析)如:hao(好),一个音节可分成三个音素。

一个音节可有一个音素,如:a(啊);也可有两个音素,如:ga(古);有三个音素,如:kai(开)、zhang(张);最多四个音素,如:lián(连)、还有如:chuang(窗)。

从音色角度划分,根据音素性质的不同分为元音和辅音:

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冲出口腔、咽头时不受阻碍的音。如a e o u等。

辅音:发音时气流冲出口腔、咽头时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如b p m f d k zh ch s等

元音、辅音的主要区别:(简答)

①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气流通过口,受到一定的阻碍。

②元音发音,声带振动,声音响亮,能延长;辅音发音,声带不一定振动,有的振动,有的不振

动。声带振动的响亮,反之不响亮。

元音的发音主要取决于口腔的形式,即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圆唇不圆唇等。可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大类,共有10个元音:a o e i u ü?—舌面元音-i(前) -i (后) er ——舌尖元音辅音的不同发音主要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

发音方法: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音节(声母、韵母、声调)(熟记)

比音素大一级的语音单位。说话和听话时,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一般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一字一音也是汉字的特点。

(判断)元音、辅音与声母、韵母是两对不同性质的语音学术语。对

元音、辅音是从音素本身性质来说的术语;声母韵母则是从音素在音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来说的术语。因此不能把声母等同于辅音,韵母等同于元音,况且,辅音除了充当声母以外,还可以做韵母的韵尾,韵母里面也不全是元音,还包括辅音。

3.音位(详见后)

三、汉语拼音方案(强记)

于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通过的。

1、字母表:共有26个拉丁字母。

2、声母表:共有21个声母。

3、韵母表:35个韵母,4个特殊韵母。

4、声调符号:四个声调。

5、隔音符号:“’”。

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强记)

第一,表中21个字母代表了普通话21个声母。

第二,声母读音有本音和呼读音,呼读音是本音顺着口形加上一个陪衬音的结果,目的在

于听得清楚,念声母的呼读音时,陪衬音应念得轻而且短。

方案字母共26个,普通话语音音素32个(辅音22个,元音10个),所以字母少于音素,如果一个字母记录一个音素,字母符号显然不够。方案采取些弥补方法。

1、一音一符:元音a o e i u 辅音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r

2、加符号:e——?u——ü4、字母组合:元音er

3、兼代:i:yi ya u:wu wa 辅音zh ch sh ng

“Y W”作为大写字母,置于音节之前,有时发音,有时不发音,有区分音节界限的作用。“V”普通话里不用,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第二节、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把发辅音时阻碍气流的部位叫“发音部位”;把解除阻碍发成辅音的方法叫“发音方法”。

1.发音部位(强记) :从阻碍气流的部位看,22个辅音涉及到七个受阻部位。

(1)双唇音:b p m (2)唇齿音:f(3)舌尖中音:d t n l (4)舌根音:g k ng h

(5)舌面音:j q x (6)舌尖后音:zh ch sh r (7)舌尖前音:z c s

2.发音方法(强记:大题) 从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气流的方法看,情况分为:(书p31)

(1)塞音:b p d t g k (2)擦音:f s sh r x h

(3)塞擦音:z c zh ch j q (4)鼻音:m n ng (5)边音:l

分清鼻、边音n l (语音分析)

n:舌尖中音、浊音、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 打开鼻腔道,气流颤动声带后从鼻孔通过;解除阻碍时,气流冲破舌尖阻碍,发出轻微塞音。

l:舌尖中音、浊音、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舌身收窄,气流颤动由舌头两边或一边流出,不带鼻音;

分清zh ch sh和z c s (语音分析)

发zh, ch, sh 音时,舌尖要翘起来,对准(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发z, c, s 时,舌尖不翘,对准(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声带是否颤动清音:声带不颤动

浊音:声带颤动。m, n, l, r

看气流的强弱送气音: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p, t, k, q, ch, c

不送气音: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b, d, g, j,zh, z

3.声母的两种读音:本音和呼读音。

⑴本音:指按照声母自身的发音部位、方法发出来的声音。

⑵呼读音:由于普通话声母绝大多数是声带不振动的清辅音,出于教学的需要,在每个声母后配上一个相应口型的元音,称为“呼读音”。读呼读音时,陪衬的元音应读得又轻又短。

4.零声母音节和半元音

⑴零声母音节:没有辅音音素充当声母的音节叫零声母音节,记录这种音节的字叫“零声母字”。

如:yī衣y?ng颖/ wū屋wěi伟/yū迂yuán援

⑵半元音:以i u ü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处于开头的i u ü都念得稍为紧一些,一紧就有了摩擦,一

摩擦就有了辅音的性质。但它们又不是完全的辅音,所以称它们为“半元音”。半元音

的国际音标是[j]、[w]、[ч]。如:衣[ji55] 屋[wu55] 迂[Чy55 ]

二、声母辨证

声母部分,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n l分不清(书P33-34)声母辨证方法:发准音

⑵z c s 与zh ch sh 平翘分不清(书P34)记字:记少不记多;声旁类推

⑶f h分不清(教材P35)

⑷团音发成尖音⑸清音发成浊音

⑹零声母发成后鼻音声母

第三节、韵母(单选)

一、韵母的概念

1. 韵母: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称为韵母。如:bei 北的“ei”。

韵母主要是由元音组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由元音加辅音组成的,如:a 、an、ang、ai。2.韵母的结构:韵头、韵腹、韵尾(熟记)

3.韵母的分类(熟记)

按结构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

①.单元音韵母的发音:(熟记)

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元音韵母,简称单韵母。单元音韵母共10个a o e ?i u ü﹣i(前) ﹣i(后) er 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从三个方面来观察元音:第一,舌位的高低;

第二,舌位的前后;

第三,圆唇不圆唇。

a [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o [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 [ ]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ê [ε]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 [ i ]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i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i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er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②复元音韵母的发音:

由复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复元音韵母。共13个:ai, ei, ao, ou, ia, ie, ua, uo, üe, iao, iou, uai, uei。

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元音。

复元音韵母的发音特点:(熟记)是从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是逐渐变动的。

③带鼻音韵母的发音:

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共16个: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 ün, 和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带鼻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元音向鼻辅音过渡。

带舌面后鼻音:ng [η] 舌根、浊、鼻音不作声母只做韵尾

三、押韵和韵辙(语音分析:找韵脚)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者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戏曲界习惯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合辙也就是押韵的意思。

四、韵母的辨正(语音分析:前后鼻音)

韵母辨正就是辨别韵母的差异,纠正方音。

分辨en和eng en: 沉闷粉尘愤恨门诊神人审慎珍本振奋深圳人文

eng: 成风承蒙逞能丰登萌生声称升腾征程蒸腾整风

en·eng: 奔腾真正人生深耕

eng·en: 诚恳登门缝纫征文

第四节、声调

一.声调的基本概念: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有区别意义作用。

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

1.调值:指一个音节声音高低升降长短曲直的变化形式。

低(1度)半低(2度)中(3度)半高(4度)高(5度)

2.调型,即声调的类型,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

阴平55:高平调:起点和终点都在5度上;

阳平35:中升调:起3终5;

上声214:降升调:起2降1升4,先降后升;

去声51:全降调:起5降1,全降。

如“dà”(大)这个音节读下降调,“xu?”(学)这个音节读中升调,这类“下降”“中升”等就是声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调值。调值有调值的表示方法,这就是“五度音高法”。一般把声调的音高分为五度

3.调类:即声调的分类。按调值归纳,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根据古汉语“平、上、去、入”的名称沿用下来的。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5 高5—5高平5中升降升5全降

调4半高 4

值3中 3

2半低 2

1低 1 1

调值55 35 214 51

调号─/∨\

例字妈麻马骂

江山多娇人民勤劳理想美好胜利在望

4.普通话声调用五度音高法怎么表达?(简答)

声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调值,五度音高法是调值的表示方法。五度是:低1度,半低2度,中3度,半高4度,高5度。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用五度音高法表示为:阴平55高平调,起点和终点都5度上;阳平为35中升调,起3终5;上为214降升调,起2降1升4,先降后升;去声为51全降调,起5降1,全降。如“xu?”(学)这个音节读中升调。

5.普通话的声调.

⑴普通话有四种调值,故有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四声”。这四个调值的特点分别为:平、升、曲、降。

如:高歌gāogē(高平调)传奇chuánq?(中升调)

美满měimǎn(降升的曲调)纪念j?niàn(全降调)

⑵普通话的声调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⑶声调符号标在主要元音上,即韵腹上,如:huà(化)xu?(学)jiào(教)等。

还有一种又轻又短的声调,叫轻声,轻声不标调。(熟记)

如:wǒmen(我们)kàn kan(看看)shàngtou(上头)zhuōzi(桌子)等。

下面是普通话四声读音示范(下面几句话表示读这几个声调的感受):

āīōēǖ阴平(55) 平且长,不升也不降;

á?è?ǘ阳平(35) 往上扬,没听清楚状;

ǎǐǒěǚ上声(214) 转个弯,降后猛往上;

à??aǜ去声(51) 往下降,懂得人所讲。

二、.声调辩证:

1.把各方言同普通话相比较,声调差异大致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调类相同而调值不同,二是古入声字的今归类不同,三是个别调类分合不同。

2.古今调类演变三句话:

⑴平分阴阳:指古代平声声调的字因为声母的清浊不同分化为今天的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其中古

代平声中的清声母字变为今天的阴平调,而浊声母字变为今天的阳平调。

⑵浊上归去:古上声中,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今天仍读上声,而全浊声母字变为了今天的去声。

⑶入派三声:古入声字在各地方言里,无论保存或演变,都很有规律。指古代入声字在普通话里的

演变规律不强。古入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都有,而今天

的阴阳上去回到古代就是平上去三声所以叫做“入派三声”。

第五节、音节

一、什么是音节?(名词解释)

1.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是比音素大一级的语音单位。说话和听话时,最容易分辨出

来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2.音节的结构及其特点:两个层次五个部分(熟记)

声母韵头三要素:声母、韵母、声调

音节韵母韵腹五部分: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声调韵尾

3.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熟记)

⑴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一个音素。

⑵每个音节都有元音,一个的是韵腹;两个的是韵头和韵腹,或韵腹和韵尾;三个的都有。

⑶有的音节没有辅音。有辅音的位置固定,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

⑷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二、声、韵的配合关系

声韵配合有规律。见教材76表。

三、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音节模式表

例字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韵尾声调

吴wu u阳平

蛙wa u a阴平

爱ai a i去声

游you i o u阳平

允yunün上声

用yong i o ng去声

汉字汉语拼音方案

音节hàn yǔpīn yīn fāngàn

汉字我是夜大学生

拼音wo shi ye da xue sheng

声母sh d x sh

韵头u i u

韵腹o -i e a e e

韵尾ng

调类上去去去阳平阴平

调值214 51 51 51 35 55

调号∨\\\/-

四呼合口呼开口呼齐齿呼开口呼撮口呼开口呼

四、拼写规则

1.y、w的使用:

⑴y w在拼写形式上起分隔音节的作用

⑵单韵母i u ü自成音节或以i u ü开头的韵母自成音节时,音节开头要使用y、w。

2.隔音符号“’”的使用:(熟记)

以ɑo 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连结在其他音节后面,为了避免混淆音节界限,用隔音符号“’”隔开,如:企鹅qǐ’é 档案dàng’àn

3.省写:包括拼写中有的音素的省略和附加符号的省略。

⑴iou 、uei 、uen的省写:前拼声母时,中间元音省略

⑵ü上两点的省略:(熟记) ü与声母j、q、x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⑶ê的省写:ê与i、ü构成复韵母时,ê省写,写作ie üe

4.表调发:

⑴调号要标在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韵腹)上。

⑵在省略式韵母(iu ui)的音节中,调号要标在后面的元音u或i上。

⑶调号如果标在i上时,i上的小点儿省去。

⑷轻声不标调号。

⑸音节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特殊要求的除外)

5.大写字母的用法:

⑴句子开头的字母和诗歌每行开头的字母要大写。

⑵专有名词或专有短语中(国名、地名、书刊名、文章标题或机关、团体、商店等专有名称)每个词语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或全部大写。全部大写时可不标调号。

⑶汉语人名按姓氏和名字分写,每一部分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

6.分词连写和移行:(语音分析:注音)

⑴分词连写就是以语法词为单位。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要实行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写。

如:Pǔtōnɡhuàshǐjiàoshīde zhíyèyǔyán.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⑵移行是指一个多音节词在一行末尾写不完时,需要移到下一行写。移行时要移整个音节,并且在没有写完的词后面加上连接号(短横“-”)。如:Wěidàzǔɡuó shānhé zhuànɡ(选择)

-lì伟大祖国山河壮丽。

第六节、音变

一、变调(名词解释)

变调是指音节的声调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化。普通话里的变调主要有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以及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变调三种。

1.上声的变调:普通话上声的调值“√”是个曲折的长调,在语流中常常被挤短、扯直,不是

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上声的变调规律如下:⑴上声+上声——阳平+上声(即上上相连前变阳):

勇敢yǒnggǎn ——yónggǎn

展览馆zhǎnlǎnguǎn ——zhánlánguǎn

小老虎xiǎolǎohǔ——xiáoláohǔ

⑵上声+非上声(阴、阳、去)半上(21)+非上声

北京běijīng ——běijīng (即前面一个音节读21下降调,下同。)

北国běiguó——běiguó北上běishàng——běishàng

2.“一”和“不”的变调(熟记:注音)

“一”和“不”这两个字,单念时,“一”读阴平,“不”读去声。音变规律如下:

⑴在去声前变读为阳平:一致、一阵、一切、一块、一定、一向。

不但、不利、不会、不必、不用、不去。

⑵在非去声前读去声:一杯、一天、一直、一年、一早、一起。

不听、不通、不理、不凡、不满、不朽。

⑶夹在词语中读轻声: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等、试一试。

会不会、去不去、好不好、高不高。

3.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主要有三种。其变化规律一般是:

⑴AA式(一般不变,如“红红的”)

但当AA式加儿化尾时,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多变阴平调。如:好好儿的早早儿的

⑵ABB式(B音节不是阴平调的变阴平调)绿油油沉甸甸慢腾腾

⑶AABB式(第二个A读轻声,BB读阴平)

漂漂亮亮结结实实马马虎虎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形容词重叠式变调多用于口语。书面或者口语说话慢的,可以不变调在语气比较严肃或朗读政论性文章时,仍读原调,不变调。

二、轻声

1、轻声的性质:

轻声指的是语言中一种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轻”指用力小,“短”指时间短。

一轻一短失去了原调,声音变得比较模糊。如:豆腐、哥哥、意思

一般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则主要决定于音强和音长。

2、轻声引起音节的变化:

(1)声母方面轻声可以使音节中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浊化。如:

嘴巴[ba] 锅巴[ba] 哑巴[ba] 爹爹[die] 弟弟[di] 五个[ge] 桌子[dz]

(2)韵母方面轻声可以使一些韵母松弛而改变或丢失。如:

棉花[xu] 回来[lei] 地下[ia]帽子[dz] 豆腐[f] 意思[s]

3、轻声的音高变化

虽然都是轻声,但轻声还有音高的不同,即有的轻声念得高些,有的念得低些。

轻声的音高决定于它前面的音节的声调。规律是:

在阴平后读2度如:桌子鸭子村子在阳平后读3度如:旗子笛子桃子

在上声后读4度如:胆子底子厂子在去声后读1度如:豆子骗子帽子4、轻声不是一个调类

原因:一是它们一般都有原调;二是绝大多数轻声不区别意义。一个声调在语言里算不算一个调类,要看这个声调是否区别意义,轻声大多数无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不是。

5、轻声的作用:轻声分为两种,即“固定轻声”和“非固定轻声”。

⑴固定轻声指本来应该念轻声的,念轻声表明它是个词。这类固定轻声如果念得不轻,不

会影响意义表达,但是语音上听着不顺耳。固定轻声的作用主要在于活泼语气。轻声词不论口语书面语,也不分文艺语体还是科技语体等都可以运用。

⑵非固定轻声是指一个词可轻读,可不轻读,轻读不轻读要区别意义或词性。

如:地道dìdào:地下的道(名词)dìdao:真正的、纯粹的、够标准(形容词) 生气shēngqì:怄气(动词)shēngqi:朝气(名词)

这类非固定轻声词在语言里比较少。

三、儿化(选择)

1.什么是儿化

普通话里,单韵母er不能与声母相拼,它除了自成音节外,,还可以与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变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儿化”。儿化的基本性质是卷舌,经过儿化的音节仍是一个音节,经过儿化而成的卷舌韵母叫“儿化韵”。儿化韵的汉字书写形式是“儿”字,用汉语拼音表示儿化韵,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一个字母“r“。

例如:花儿huār,鸟儿niǎor ,根儿gēnr。

2.儿化的发音:一般韵母在儿化了之后会发生或大或小的音变,也就是儿化韵的实际读音与原韵有所不同。一是原韵母不变,只是带上卷舌色彩;二是原韵母发生变化,丢失韵尾,韵腹儿化或加er。儿化韵的实际读音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七类型(注音都是汉语拼音)。

⑴韵母或韵尾音素是a、o 、e、?、u的,韵母直接加r,卷舌。如:

红花儿huār 在哪儿nǎr 山坡儿pōr 粉末儿m?r 方格儿g?r

台阶儿jiēr 腰鼓儿gǔr 打球儿qiúr

⑵韵尾是i、n的(除in、ün外),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如:

小孩儿hár 糖块儿kuàr 刀背儿bèr 土堆儿dūr 竹竿儿gār

一点儿diǎr 小本儿běr 烟卷儿juǎr

⑶韵母是in、ün的,丢掉韵尾,加er。如:官印儿yèr 花裙儿quér

⑷韵母是i、ü的,加er。如:玩意儿yar 有趣儿quèr

⑸韵母是舌尖元音的,韵母变作er。如:瓜子儿zěr 大事儿shèr

⑹韵尾是ng的,丢韵尾,韵腹鼻化(即发音时口腔、鼻腔同时共鸣,称作“鼻化音”,用~表示),并卷舌。如:药方儿fār 小凳儿dar 天窗儿chuār 小熊儿xiór

⑺韵母是inγ的,丢掉韵尾nγ,加卷舌er,再鼻化。如:电影儿yěr 水瓶儿pier

3.儿化的作用(阅读教材88-89页)

与轻声相比,儿化的地位要低,它一般只出现在口语里,严肃书面语一般不用儿化。

四、“啊”的变读

1.语气“啊”与叹词“啊”

“啊”是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单音词。它具有两种词性,一种是叹词,用于句首,表达强烈的感情,另一种是语气词,用于句末或句中停顿处,念轻声,表示种种语气。

叹词“啊”的基本读音是“a”,但随着表达感情的不同,发出的声调不同:

⑴啊(ā),——表示惊异或赞叹。如:啊(①),下雪了!

⑵啊(á)——表示追问或难以相信的情感。

例:啊(á)?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啊(á)?这副画真是他画的

⑶啊(ǎ)——表示惊疑、为难。例如:啊(ǎ)?这下可怎么好呢?

⑷啊(à)——表示应诺、认可、明白过来了,或表示较强烈的惊异赞叹。如:

啊(à)我是小王,你是哪位呀?

啊(à,音较长),原来是你呀,你这么久都没露面,我还以为你出远差了呢。

啊(à,音较长),祖国,生我养我的母亲。

2.语气词“啊”的变读条件

用在句尾的语气词“啊”,由于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例如:“他、坡、歌、夜、雨”后的啊,变读为“呀”;“舞”后的啊变读为“哇”;n后的啊变读为“哪”;后鼻音后面的啊要变读为“nga”;“知”后的啊变读为“ra”;“资”后的啊变读为“[za]”。

第二章文字

一、文字的性质(填空)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与语言比较,有两点不同:

1.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判断)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起辅助作用。文字是世界上仅有的表意文字。语言更多

的是不记录。语言使用比文字更多,是更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文字又是人类进入文明时

代的标志,它能把语言内容记下来,扩大交际范围,对积累和保存人类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故汉语是语言和文字并重的完整的系统。

2.文字和民族没有必然的联系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但不一定有独立的文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

二、文字的产生历程

实物阶段:结绳、结珠、刻契、讯木

文字画

三、汉字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1.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2.汉字的性质:汉字能表意而不能表音,音有限而意无穷。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

汉字与汉语的语音没有密切的联系,适应了汉语多方言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单音节语素的,这是汉字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3.汉字的特点:(简答)

⑴汉字是方块形体的文字。

从书写形式看,拼音文字每个字母只用直线和曲线构成,形体简单。汉字则不同,它呈方块

形,可以分为笔画、部件(偏旁)、整字三个层次。组合样式十分丰富。(形体负载着较多的

文化因素,必然增加学习的负担。)

⑵汉字是语素文字(音义结合体)

从汉字记录语音单位来看,汉字记录的是音节,即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由于字形上表义,

往往一个音节对应几个甚至十几个汉字(yi:义亿忆议艺异抑佚役邑疫译绎易诣羿益翼谊

意),有的汉字又对应好几个音节(塞:sāi、sài、sè。着:zhāo、zhuó、zháo、zhe)。

⑶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

⑷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四、汉字的地位(熟记)

1.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独立文字,它为汉民族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维

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汉字是中国的通用文字。

3.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过去汉字曾被东亚和东南亚一些民族或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长期使用,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汉字文化圈,现在除中国外,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口约有12亿。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的形体演变

1.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

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其形体不断发展变化。原因可以从纵横两个时间角度看。所谓“横”,指同一时代。从同一时代看,汉字始终都有两种形体,一是正体,二是草体。

正体是合于规范的形体,它体现了文字书写要规范明确的要求;草体(这里并非指有造诣的草书)是比较随意的快写体,它体现了文字书写要简单迅速的要求。正体和草体是一对矛盾:写字要快,就要简单,就可能潦草、不好认,为了明确好认、于是又要对其进行规范规范以后再在新一形体上求快求简,又可能潦草,于是再规范。

正体和草体实际上代表了明确规范与迅速潦草两条文字应用规律。两条规律总是相互制约、互相牵制,相辅相成的,从而推动汉字字体不断向前发展变化。

于是,历时(纵)地看,就有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形体。

2.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

汉字字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

如下: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阶段(隶书楷书)

(草书、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汉字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

⑴甲骨文(象形字)(选择)

时代:商代,公元前1300-1100年间的通行字体。是王室占卜时用的刻在龟甲骨上的文字。特点:字的大小不一,线条纤细,棱角鲜明,字形瘦削挺拔,结构未定型,方向可变,偏旁、点数不定。

⑵金文

时代:周代,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特点:线条有肥笔,点画圆浑,体势雍容。文字变化的特点:形声字增加;出现简体字。

⑶篆书(选择:会区分)

①大篆: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狭义的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

②小篆:时代:秦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进行文字改革,把之前的大篆简化后推行到全国,

这种经过整理的文字就是小篆。

特点:线条带弧形,圆转而匀称的线条使字形略带椭圆,非常整齐。

意义: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把原来不固定的偏旁统一,笔画也基本固定,使字体定型化。符号性和规范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⑷隶书(选择填空)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时代:秦代就有,汉代成为正式字体。

①特点(和意义):笔画趋于平直,增添了波势和挑法,字形渐成扁方形。(名词解释)

②隶变: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做“隶变”。(熟记)

隶变的意义:

1.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同时也是汉字由繁趋简的演变由繁趋简的演

变现象。使形体发生了一次大变化。

2.隶书之前的古汉字具有图形意味,而隶书是由笔画组成,是真正的书写阶段。隶书之

前是古文字时代,隶书之后是今文字时代,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⑸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楷”是模范、标准的意思。

①时代: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②特点:由隶书变来,是点、横、竖、撇、捺、钩笔画的进一步发展。泯去了隶书的波,使书写更为便利,规整易变,成为通行文字,一直至今。

③意义:楷书的出现,使汉字成为方块字就定型了,完全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形符号。此后,汉字只有不同风格的书体和美术字,再也没有创造出取代楷书的新字体。

⑹草书:草书是一种辅助性字体。

时代:汉代特点: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

⑺行书时代:东汉末年特点: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草书的楷化。意义:行书成为楷书的主要辅助字体。

3.汉字的发展过程:(熟记:选择填空)

甲骨文(商代)—金文(周代)—小篆(秦代)—隶书(汉代)—楷书(魏晋)

—草书(汉代)—行书(东汉末)——简化字(建国后)

4.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

古文字时代:汉字演变主要表现在新字体的出现上。

今文字时代:汉字演变主要表现在对原有文字字形结构的调整上、对文字使用的规范上,书写便捷,又不妨碍文字功能的发挥。同字异形减少,写法结构趋简,图画形记录方式改为符号性记录方式,使书写更为快捷便利

5.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

1.由象形到不象形;

2.由不定型到定型;

3.由繁体到简体;

4.由非方块形到方块形。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1.笔画:

⑴什么是笔画:(名词解释)

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⑵汉字的基本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

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

⑶笔画三种组合①相离关系八儿三川心

②相接关系人几丁口正而臣

③:相交关系十又也井及车丈

2.偏旁与部首

偏旁(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功能的构字单位。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

⑴按照能否独立成字划分⑵按照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

①成字偏旁岩界坐盆静①单一偏旁分(八、刀)仍(亻、乃)

②不成字偏旁字侍煮恭衫②复合偏旁湖—胡—古月—十、口

⑶按照偏旁切分出的先后划分

一级二级三级等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二、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

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人

从上到下二、芳从左到右川、汉

从外到内月、同先外到内后封口四、国

先中间后两边小、水

三、汉字的构造方式

1.什么是独体字和合体字?(名词解释)

独体字:是指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或者说分不出偏旁的汉字。

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或者说由偏旁和偏旁组合而成的汉字。

⑴.象形(独体):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会认)

象形字是汉字的先行者,构成了汉字的基础。汉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

缺陷: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

日月刀入山水木

⑵指事(独体):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

单纯指事字:上、下、八、丩。

由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亦、本、刃、甘。

由象形字变换形体的方向或位置而成:交、尸、县(悬)。

现代指事字:卡、乒、乓。

缺陷:不能大量造字。

上下刃甘本末亦

⑶会意(合体) 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会意就是几个偏旁合成为一个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义由偏旁融汇而成。

异文会意:析、采、休、伐、杲、杳、寒、暴。

同文会意:艸、芔、茻;炎、焱;从、众;犇;淼。

对文会意:北、非。

休林森从

⑷形声(合体):由表字义类属的形旁和表读音的声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即为形声。

省形字:亭屦屐省声字:炊(吹)船(铅)绳(蝇)

亦声字:功娶裏右文说:苞胞饱雹龅泡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选择)

左形右声河谈挑捂右形左声切劲攻战

上形下声芳竿宇露下形上声型袋架警

外形内声囤阁匣裹内形外声问闻瓣辩

特殊位置的形声字:疆、旗、荆、颖、修。

声旁的作用(显示字音的信息)和局限性(25%的成功率)。

形旁的作用(语言化石)和局限性(落伍于时代)。

⑸转注:转注字是指部首相同、字义相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如“老”与“考”、“空”与“窍”、“顶”与“颠”、“逆”与“迎”等。

⑹假借:基础是音同,借者与被借者在意义上无丝毫的;联系。如“其”、“莫”、“然”、“我”、“汝”、“来”等。

2.分析下列各字的造字方法

留形声形形声及会意蒙形声宁形声包象形林象形沙会意占会意宗会意容会意丰象形主象形奇会意垂形声

本指事

壶象形

远形声

灸形声

烦会意

雨象形

葱形声

衣象形

初会意

轰会意

创形声

北会意

上指事

牧会意

首象形

刃指事

韧形声

家会意

燕象形

出象形

见会意

水象形

囚会意

瓜象形

字形声

自象形

货形声

费形声

侈会意

赊形声

涉会意

益会意

武会意

证形声

男形声

女象形

策形声

网象形

三指事

泉象形

舟象形

3形声字怎么成为汉字的主要造词方式?(简答)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从汉字发展的角度来看,形声造字法不仅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了的局限,找到了为许多元形可象、有意难会的事物造字的简便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弥补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1、汉字字数太多、难记难认。

2、汉字形体复杂,难记难写

二、汉字改革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化字,二是拼音化。(选择)

1.简化⑴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一个趋势。汉字简化举足轻重,事关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

⑵简化汉字绝不意味着笔画、字数越少越好。

⑶下面是我国解放以来在这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①《简化字总表》(简化了2235字,平均笔画由16画减少到10.3画);

②《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27个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体不同的字);

③《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了6196个印刷字形的形体标准;

④《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29个计量单位用字。如“浬呎、吋”等。

⑤《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为电子计算机汉字处理的技术用字,收字6763个,分第一级(相当于常用字)3755个,第二级(相当于次常用字)3008个;

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⑦《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规定了一般用字的总量。

汉语的拼音化始于清末的切音字运动,卢戆章、王照、劳乃宣等纷纷提出了数十种切音方案,但基本无果而终。

在1918-1958年期间,“注音字母”(由许寿棠、周树人等制订)取得了法定地位,大行其道。这是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普遍推行的拼音字母,但有不少缺点(未采用拉丁字母)。

在此期间,钱玄同、赵元任、黎锦熙推出了“国语罗马字”,瞿秋白、吴玉章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在此基础上,国家于1958年正式制定并颁行了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的拼音化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目前实际处于搁置状态。

二、汉字的整理

1.简化笔画

公布并推行《简化字总表》,(含2235个简化字)。

2.汉字简化方法

(1)简化偏旁

優→优蘋→苹撲→扑燈→灯貝→贝貨→货貸→贷販→贩

棗→枣庫→库婦→妇霧→雾

(2)同音代替

鬆→松籲→吁鬱→郁麯→曲嚮→向穀→谷

(3)草书楷化

書→书農→农為→为興→兴長→长專→专

(4)换用简单的符号

漢→汉雞→鸡戲→戏鄧→邓觀→观趙→赵

(5)保留特征或轮廓

廣→广奪→夺聲→声飛→飞齒→齿虧→亏

(6)构成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

響→响驚→惊筆→笔淚→泪

3.精简字数

⑴整理异体字: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叫异体字。

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对810组异体字进行整理,淘汰异体字数为1027个。

⑵更改地名生僻字

从1956年到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用同音的常用字代替了35个代替了县级以上地名中使用的生僻字,共精简生僻字30多个。

⑶统一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1977年7月,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精简了20个。

三、汉字的标准化

1.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名词解释)

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定量、定形、定音、定序,这项工作叫做汉字的标准化。包括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的用字数量);定形(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定序(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⑴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的用字数量(选择)

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

1965.1 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6196字;1980年国家标准总局发布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6763字,分两级:一级常用字3755字,二级次常用字3008字。

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现代

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其中包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

现代汉语常用字大约3000字,其中最常用字有2500字。

目前尚待制定各种专用字表,如人名用字表、地名用字表、译音用字表、科技用字表等。

⑵定形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⑶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⑷定序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义序法是按照字义进行分类来排列顺序。现在一般不用;

音序法按照字音排列字的顺序。主要优点是简明,便于查检;

形序法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主要可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和号码法。

就查字法来讲,目前我国常用的查检汉字方法有音序、形序两大类。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正文都是用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形序指的是按字形来排列汉字的顺序。又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和号码法三种。

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

一.掌握规范汉字

1. 掌握简化字

⑴注意类推简化的范围:

一表350个字不可作偏旁类推,如灯——燈、敌—敵、阶——階;

二表132个字都可作偏旁类推,如发——發、贝——貝、会——會。第三表1753个字即由二表类推而来。

⑵注意简化字的细微差别:

冻(凍)——练(練)厌(厭)——压(壓)。

⑶注意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的笔顺:长、马、鸟。

⑷注意简化字的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瞭、乾。

⑸杜绝使用社会上的不规范简化字。

2.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

⑴整理异体字的三个原则(选择)

①从俗(哲——喆)⑵从简(栖——棲)③书写方便(群——羣)

⑵异体字是指音义皆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如“岸”和“堓”,“群”和“羣”等。(熟记)

异体字还须进一步整理,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已淘汰的异体字中,有的(如“愣”“雰”等,因意义关系)淘汰得不恰当;而选用的正体字有的(如“罚”、“辄”等)结构上不便于理解,分解后也不便于称说。

二是还有一部分异体字尚待整理。如同音包孕异体字:拣——捡,茧——趼,扇——煽等,每组后一字的意义均包含在前一字中,应作为异体字淘汰。

⑶整理异体词(熟记):

①义明:粼粼—磷磷、崭新—斩新;③从简:红运—鸿运;

②音明:王八—忘八;④取舍法:马蜂—蚂蜂、硭硝—芒硝、工夫—功夫;

⑷异形字的整理

异形字是指字的结构轮廓基本相同,但在笔画形状或数目或构字的偏旁部件等有出入的字。如“回”与“囬”,“片”与“”,“吕”与“呂”,“青”与“靑”等。

异形词的整理(书p212~p215)

异形词指音义皆同而形体不同的词。如“笔画”与“笔划”,“人才”与“人材”,“倒霉”与“倒楣”等。如“光彩——光采”、“角色——脚色”、“思维——思惟”、“叫花子--叫化子”等。

3.区别新旧字形

4.新字形的几个特点:笔画省简、笔画连接、笔画延伸、调整部位、其他。

二.纠正错别字(语音分析:改错字,成语缺字填空)

基本原则:主观重视,以人为师,以字典为师。

1.避免写错别字(书p176~p179)

⑴注意字形:肓—盲戊—戍—戎—戌—戉⑵注意字音:联系声旁

⑶注意字义:再接再厉(励)滥竽(烂芋)充数⑷防止同化:跋涉枢纽编辑清晰

2.避免读错字

⑴注意形声字的声旁,不被声旁左右:联袂针砭⑵注意多音多义字:

⑶注意一些字的特殊读法:秘鲁否极泰来

⑷注意多音同义字:薄—单薄削—剥削吓—恐吓

第四章词汇

一、词汇

1.概念:(填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又叫语汇。词汇是词的集合体

例:(1)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文言词汇、方言词汇。

(2)“老舍的词汇”、“《鲁迅全集》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中最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要素,既代表了语言的发展状况,又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丰富自己的词汇,靠有意识地自觉地积累词汇。

①深入生活②阅读各类典籍、作品。③加强写作实践

二.词汇单位词汇单位:语素——词——短语

1.语素

⑴概念:(选择)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构词单位。

例:“灯”是一个语素,“dēng”→“照明或做其它用途的发光的器具”(“马虎”也是一个语素,“mǎhu”→“不认真”)

现代汉语绝大多是单音节:“人”、“土”、“山”、“农”、“河”;

双音节:“葡萄、犹豫、参差”;

多音节:“尼古丁、迪斯科、乌鲁木齐”。

⑵语素的作用:构词,是最小的构词单位。

⑶语素的分类:按音节,语素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按意义,语素可分为实语素与虚语素。

按构词能力,语素可分成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①按音节分:单音节语素、复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一个音节的语素,一字一音。

如:人脚去大冷等。—构词能力强。

双音节语素:两音两字表示一义。如:(熟记:选择)

双声联绵字:秋千蜘蛛枇杷吩咐

叠韵联绵字:玫瑰葫芦徘徊肮脏(判断)叠音词也是有一个语素。对

其他联绵字:鹌鹑蝙蝠珊瑚妯娌

多音节语素:音译的外来词:葡萄菩萨

分辨单双音节语素(语音分析)

②自由和不自由:能独立成词或组合的语素是自由语素;如:人大小多少芙蓉等。

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的语素是不自由语素。如:的把吗还等。

民、人民、民生、民族言——言语、言论、无言

以上两种语素组成新词时表示词的基本意义成为该词的词根

※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的构词方式?(简答)

①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绝大多数自由语素也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组合时它的位置可前可后调换。

②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一类可以承担所组成词的全部和部分基本义,另一类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它的位置往往是固定的,或者只能在前,或者只能在后。因此,又可分为前加和后加两类。

③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组合时它的位置可前可后。

③定位和不定位:组合时有一定位置的语素是定位语素,它是不自由的,充当词缀,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如:阿:阿爸;老:老师、老板、老虎。

再如:头:锄头风头户头。

组合时无一定位置的语素是不定位语素,如:电电子电灯电影电视发电带电等※词根词缀的区别?(简答)

词根:指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

词缀: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⑷确定语素的方法是

①有无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②能否替换或切分

替代法,即用已知语素替代未知成分。

替代时注意两点:一是环境要维持不变,尤其是未替换的成分的意义要基本一致(沙发——理发);二是要逐一替换。

可双向替代的是两个语素:汉语科学家黄啤科学家(两个语素)

只能单向替代的是一个语素:啤酒蝴蝶(一个语素)

⑸、语素、汉字、字(音节)三者关系:

词是造句的单位,语素是构词的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只有构成词之后才能在句子中起作用。

记录它们的书写符号则是字。

语素→词→句子字→音节单音节:词= 语素=字多音节:情况复杂

共有五种情况:

①一字一音一义:工工人工作工资

②一音多体异义:同铜通;原园圆

③一音一字多义:公:公共、公开、公牛

④一字多音同义:削xiao:削皮削铅笔削xue:削减削足适履

⑤一字多音多义:行xing:行走流行行hang:银行行业

一些姓氏的正确读音:

乐:yuè盖:gě召:shào 莘:snēn 查:zhā纪:jǐ

单:shàn 过:guō解:xiè

2.词

⑴词的概念:词是语言中最小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意的语言单位。词由语素构成,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自由语素本身是词,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都不能独立成词(熟记)

①能单说——单独成句。②单用——单独做句子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例:我吃过饭了。

自由语素——单独成词。不自由语素——不能单独成词

※语素、字、词三者的关系和区别(简答)

关系:⑴语素和词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素是组词的基本结构单位。

⑵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只有构成词之后才能在句子中起作用。由一个语素构成

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⑶字是记录语素和词的书写符号。

⑷语素→词→句子字→音节单音节:词= 语素=字多音节:情况复杂

区别:⑴从功能上看:语素是用于构词的,而词是用于造句的,二者不是同一个层级的关系。

⑵从音节形式上看:词大部分是双音节形式,而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形式

⑶字是一种书写符号,词和语素则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

3.词组

⑴定义:词组是由词构成的大于词的语言单位

⑵词和词组的区别

①从意义来看,词表示简单的概念,而词组表示复合概念。

②从结构上看,词的结构关系是紧密的,而词组的结构关系比较松散。

③从语法功能来看,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词组不是最小的。

⑶词的确定方法

①能够单独使用:即可单独回答问题,如我、感谢、母亲、老师。

②确定虚词法:把可以单独使用的提开,剩下的就是虚词了。如:“的”、“和”。

③扩展法:某一个语言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的是词。如:“白菜”,不能扩展成“白的菜”;“铁路”,不能扩展成“铁的路”,等等。

4.略语

⑴简称⑵数词略语

三、短语

1.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短语能够独立运用,但不是“最小的”能够运用的单位。

识别词与短语的方法是扩展法。

例如:“开关”:“我买了一个开关”,作为一种电器的名称,是一个词。

“早晚开关门是你的责任”,表示动作的两个词合在一起是短语骑兵——词

骑马——短语(骑了一匹马)

2.分类:可分为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⑴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听课”、“打报告”——一般短语。

⑵什么是固定短语?(名词解释)

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是短语中的特殊类型,自身具有极强的凝固性,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更换其中的词语。

固定短语可分为专称与熟语两类。(熟记)

①特殊短语:专名(专有名称)

②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结构固定、功能上相当一个词。

例:专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联合国”附:简称和数词缩语(称说简便、精炼)

现代汉语(黄廖版)--适合打印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 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 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 音节结构表 拼合规律表 变调的规则4条 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一)语音概说 语音的性质 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汉语声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调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轻声 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1)发音体不同 (区分声母、韵母)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 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guüng 中的“ng” 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án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ü, xiü,guài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如:gün , gyng ,guün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án 和lán :共h , l, a , n 4个音位 hán 和nán :共h , l, a 3个音位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2.国际音标 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原则:“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历年考题: 96年:加点字注音:漂浮piüo 漂洗piǎo 和平h?附和ha 98年:专有名词开头大写,99页 99年:(4分)西安x?’ün 回流hu?liú 因为y?n w?i 篝火gōu huǒ (i 的标调,i ,u 并列标在后) 00年:(6分)平安ping’ün 亲家q?ng jia 天津tiün j?n 酝酿yùn niàng 凤凰fang huáng 一会儿y?hu? 01年:(4分)轮回lún hu?冰球b?ng q?u 骄傲jiüo ào 欣赏x?n shǎng

黄廖版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现代汉语》课后答案_下册完整版(黄廖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 思考和练习一答案 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分

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

《现代汉语》课后答案_下册完整版黄廖版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三(148页)?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复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碧蓝碧蓝的△,不沾一丝云彩,一股带着△清凉和△花香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早起的△飞燕掠过小白杨树的△头顶,找食去了△。多嘴的△小麻雀刚睁开眼睛,就吵吵嚷嚷地△讨论早饭该吃什么。牵牛花、向日葵的△花瓣沾满了△露水,给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颜色变得△格外鲜艳了△。一只花喜鹊从△村子里飞来,她还没站稳脚跟,就对△小白杨树们说:“喂!小白杨树,村子里的△人们就要来修大路啦△。” 介词给从对?连词和?助词结构助词的(8)地(2)得(2) 动态助词着(2) 了(沾满了) 语气词的(碧蓝碧蓝的) 了(“……去了”“……鲜艳了”)啦 ?三、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①这个人不会过●日子。 甲{ ②我去过●上海。 例①“过”动词,在句子中作动语。例②“过”是动态助词,表示曾经有的经历。 ③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的●。?乙{ ④他是一个修房子的●。?例③“的”是起强调、肯定作用的语气词。例④“的”是结构助词,放在“修房子”后边一起组成“的”字短语,这个“的”字不可缺少。 ⑤他近来很容易闹脾气了●。?丙{⑥不必客气,我的确吃过了●。?例⑤“了”时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发生了变化。例⑥“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既表动作完成,又表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已经实现了。?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①问题彻底__解决了。?“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__解决问题时不容易的。?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③问题解决__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他认为应当认真__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我在北京住了3年?甲{②我在北京住了3年了。 ①表现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③我只同他说过这个问题。?乙{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的“跟”的词性。?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 “超过去年的12.5%”等语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没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时丰收年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了。应将“的”去电,使“12.5%”成为超过量。?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理解山区的变化,不时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

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甚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代表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一种社会现象。识记语音具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等三种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一是从语音的系统性上看。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普通话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辅音音素两大类。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音。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 辅元音的主要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最主要的区别)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正确理解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性和例外的特殊性。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第二节声母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从发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方式上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送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

第一章绪论 1. 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 第二章语音 1.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有的语音用音的长短来区别意义。 6.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语言中的重音、轻音就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北语黄廖版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北语黄廖版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北京爱考机构https://www.doczj.com/doc/404501316.html,北语最权威的专业课辅导机构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 2.音强 3.音长 4.音色 5. 6.音素 7.辅音 8.元音 9.音节 10.声母 11.韵母 12.声调 13.音位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22.儿化的规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动作。如小车儿?小鸟儿;②有-i,-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 23.“呀”2. na,写作“啊”时,读作ra 24.“一”、“不” 1.汉字 2.六书: 1.词汇 2. 3. 4.语素的分类:a按音节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b按构词能力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c按表示的意义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5.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由语素充当。 6.词和语素的区分: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是造句单位,语素却不是。区别词和语素可采用剩余法。 7.词和短语的区分: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位,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识别词和短语可采用扩展法。 8.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

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第五章语法思考和练习二答案资料

思考和练习二 一、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不使用词类名称行不行?试举出例句说明划分词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为了认识、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结构,有必要对结构中的各种用法不同的词加以分类,把用法相同的许多词用一个概括的类别名称来称说。要不然,就要把用法相同的词一个个列举出来,这样就难于认识、说明结构的异同及其规律了。 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瞎子摸鱼”中“瞎子、鱼”可以受指示代词的修饰,而动词“摸”不行;“摸”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而名词不行。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 划分词类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必要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词逐层组成的,不划分词类,就没有办法说明语句各种结构规律的差异和词的不同功能,就不便于说明句子应该怎样组织和不应该怎样组织,不利于说明句子的正误。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这个句子中“荣誉”是名词,这儿误用为形容词了,改为“光荣”才与动词“感到”搭配得拢。如果不划分词类,怎么说明用词是否符合规律呢? 二、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态和词的概括意义。 语法功能包括: ⑴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对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实词,应该进一步看能够充当哪些句子成分。 ⑵词和词组合的能力。指同哪些词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的语法关系。所谓词的形态,既指构形形态,例如动词、形容词会有不同的重叠方式,也指构词形态,例如加“子、头”等词缀组成名词。所谓词的概括意义,是指一类词的类别意义,例如名词表人、事物的名称。 三、将下面句子的词划分开,然后列一个实词简表,把其中的实词分别填在简表里。 ①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②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以后|的|事情。 ③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现代汉语题库(黄廖版)

现代汉语题库(一)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________和一定________的结合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_____________中并和_____________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物质外壳,以 _____________为建筑材料,以_____________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_____________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 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_____________,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为 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_____________依赖 _____________而存在,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存在基础,先有_____________而后才有_____________。 9.“五四”以来开展的“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_____________,是语言的_____________。 11.北方方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确的、一致的_____________,并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

《现代汉语》上册黄廖版

(一)、现代汉语 一、什么是语言(熟记) 1.从结构上讲,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声音(“语言”一词的声音) 意义(“语言”一词的意义) 2.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诸多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 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没有阶级 3.从人与文化的关系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性,人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二、什么是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广义: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 狭义:仅指普通话。 ※文学语言(名词解释)文学语言是经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三、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判断) 雅言(先秦)——通语(汉代起)——官话(明代)——国语(辛亥后) 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现代方言的关系(简答) 1.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2.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仍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或变体,与共同语同时存在,并且接受共同语的影响。 4.七大方言区:(熟记)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五、现代汉语的特点(熟记) (一)语音方面的特点 1.没有复辅音 复辅音,指两个或者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情况,如英语“study”、“act”中,“st”、“ct”都是复辅音。汉语音节中没有类似复辅音。像“zhuáng”这类音节中的“zh”“ng”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不是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汉语中,元音占优势,元音在音节中可以多到连续3个(iào ),至少也必须有一个。而辅音却可以没有。元音多,意味着乐音多。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多,使汉语具有音乐的美质。 3.有声调 声调一是用来区别意义(“依依”、“疑义”、“奕奕”等) 二是其抑扬起伏尤如五线谱上的乐音,使汉语在表达不同意义的同时,呈现出乐音的旋律。(2)、词汇方面的特点(熟记) 1.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2.双音节词占优势 3.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第五章语法思考和练习六答案

思考和练习六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①窗下一幅繁华的街景。 (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存现句) ②他给我们以武器。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不是双宾句) ③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子里。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 ④这种野鸭子,我一次能捕获二三十只。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⑤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⑥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⑦勤劳让你有钱花。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⑧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⑨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兼语句) ⑩从南口经居庸关到八达岭,尽是崇山峻岭。 (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语句,存现句) (11)他们在渺无人烟的野草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2)大厅里弥漫着一种森严气氛。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现句) (13)施工之前,我就主张把图纸改一条线,加两条线。

(14)多少年来,那捆他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15)别忘了带雨伞。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16)我,你还信不过吗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17)当心油漆!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18)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9)我在学校门口看小学生匆匆忙忙回家吃饭。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20)天哪!(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 二、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果有语气词,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①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是非问]语气) ②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 (祈使句) ③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 (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④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 (感叹句,“哪”表感叹语气,增加感情色彩) ⑤你来取呢,还是我送去呢 (疑问句,选择问句,“呢”在这句里表示疑问语气) ⑥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

现代汉语(上)试题 黄廖版

现代汉语(上)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音素2.词根3.复句4.对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吴方言以话为代表;重庆话和昆明话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海南省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方言属于方言。 2. “p、t、k”都是送气、、音声母,其中舌根音是。 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叫。 5. 一般认为熟语包括成语、歇后语、。 6. 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二是。 7.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词形变化。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和类型。 8. 从修辞的角度说,表示的意义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方面存在的一些句式,称作同义句式。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关于现代汉语,表述正确的是()。 A.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 B.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 C.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是因为北方话好懂 D.当前最重要的语言文字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实现汉字拼音化 1. 现代汉语具有的语音特点是()。 A.有声调,音乐性较强B.有声调也有复辅音 C.有复元音和复辅音D.只有辅音韵尾 2. 下列各字全不是零声母字的一组是()。 A.熬、咬、疑B.硬、容、雨 C.融、来、伸D.安、暖、晕 3. 古四声与普通话声调的演变关系,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平声依声母的清浊演变为阴平和阳平 B.古浊声母上声字与古去声演变为今去声 C.入声消失,古浊声母入声字今分别读为阳平和去声 D.古清声母入声字分别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 有下划线的音节都不读轻声的一组是()。 A.盘子、劲头儿B.箱子、奶奶 C.刚刚、莲子D.太阳、首都 5. 下列声母中,都能和四呼相拼的一组是()。 A.g k h B.n l C.b p m f D.zh ch sh 6. 下面对“四定”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B.定形就是规定现代汉字的统一字形 C.定音就是规定每个汉字的规范化读音 D.定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笔画顺序 7. “自”的造字方法是()。

现代汉语记录文本(黄廖版)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2分)具体表现如下: ⒈没有复辅音; ⒉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⒊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二)词汇方面: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⒉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⒊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⒈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⒉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⒊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⒋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⒌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

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 4.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5.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汉语中)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6.语音的社会属性: 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只要得到社会公认即可。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 语音有系统性,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7.语音单位:音素、音节、生母韵母声调、音位。 (一)音素: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i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

《现代汉语》黄廖版课后习题上下册完整版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2.舌尖后清擦音是sh。 3.舌尖中浊边音是?。 4.舌尖后浊擦音是r。 5.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是j。

黄廖版现代汉语课后答案(全)

现代汉语 黄廖版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2.舌尖后清擦音是sh。 3.舌尖中浊边音是?。 4.舌尖后浊擦音是r。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黄廖本下册解答

第五章语法 “语法”思考和练习二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一位干过多年售票工作的老人很兴趣地凑上前说:“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兴趣”是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能作状语,这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可以把“兴趣”改为“高兴”或者在“兴趣”前加一个“有”字。 ②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③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④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⑤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⑥王师傅对我们讲,他12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本句中“他”“我”都是指代“王师傅”的,前后所用人称代词不一致。“我”应改为“他”。“语法”思考和练习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略)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 “地”。 ③问题解决——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我只同他说过。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现代汉语》课后答案_(下册)完整版(黄廖版)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三(148页) 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复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 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碧蓝碧蓝的△,不沾一丝云彩,一股带着△清凉和△花香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早起的△飞燕掠过小白树的△头顶,找食去了△。多嘴的△小麻雀刚睁开眼睛,就吵吵嚷嚷地△讨论早饭该吃什么。牵牛花、向日葵的△花瓣沾满了△露水,给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颜色变得△格外鲜艳了△。一只花喜鹊从△村子里飞来,她还没站稳脚跟,就对△小白树们说:“喂!小白树,村子里的△人们就要来修大路啦△。” 介词给从对 连词和 助词结构助词的(8)地(2)得(2) 动态助词着(2)了(沾满了) 语气词的(碧蓝碧蓝的)了(“……去了”“……鲜艳了”)啦 三、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①这个人不会过●日子。 甲{②我去过●。 例①“过”动词,在句子中作动语。例②“过”是动态助词,表示曾经有的经历。 ③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乙{④他是一个修房子的●。 例③“的”是起强调、肯定作用的语气词。例④“的”是结构助词,放在“修房子”后边一起组成“的”字短语,这个“的”字不可缺少。 ⑤他近来很容易闹脾气了●。 丙{⑥不必客气,我的确吃过了●。 例⑤“了”时语气词,表示述语气,肯定事情发生了变化。例⑥“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既表动作完成,又表述语气,肯定事情已经实现了。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__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__解决问题时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③问题解决__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他认为应当认真__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