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庐山地貌成因的综合考察

庐山地貌成因的综合考察

庐山地貌成因的综合考察
庐山地貌成因的综合考察

庐山地貌成因的综合考察

魏义祥

前言:上世纪30年代李四光教授《庐山之冰川》引起了世界地理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庐山地貌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庐山是冰川地貌提出了质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可以证明庐山不是冰川地貌。然而,仍然有些学者可以找到一些证据来证明庐山在历史时期有冰川的存在。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庐山实地考察路上地貌,分析庐山地貌的原因。本文将从走过的庐山实习点进行综合考察,找出庐山地貌的成因。

关键字:地貌、土壤、冰川、岩性、构造。

庐山是一个北东——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的褶皱断块山,两侧分别是九江凹陷、鄱阳凹陷。庐山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至西南长约25km,西北至东南约10km,面积约25km2,周长约70km。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

从大地构造方面看,庐山位于准阳山字型构造弧顶东侧,庐山的南部为江南古陆(花岗岩),在南北向强大的挤压力下,使庐山地区产生了NE——SW和NW——SE向两组断裂及一系列褶皱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对庐山的地貌发育影响深刻,庐山山体即是沿NE——SW向的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的。

从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庐山均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其分界线为一条冲断层线:上霄峰——仰天坪——九奇峰——犁头尖——太乙峰——含鄱岭——五老峰。

从庐山的海拔来看,庐山是很难形成冰川的,更不用说是冰川地貌了。在李四光提出的庐山冰期的那个时间段内。云南冰川的下限3000米。东部的台湾山脉也在3000米,那么庐山比它们低的很多怎么会形成冰川呢?唯一的可能是冬天的下雪比云南、台湾多。中国东部属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雨。中国东部中低山地发育冰川必须夏季大量降雪为主要条件。据庐山牯岭气象站同志记录,该站海拔1165米,年平均气温11.4℃,其中七月为22.6℃,1月为-0.4℃,年降水1834毫米,主要降于4—7月,庐山的降雪只出现在3000米高空温度低于-6℃时,那时牯牛岭地面温度低于6℃,如要7月份降雪,则温度下降值至少为16℃,这样剧烈的降温幅度远超过一般中纬度冰期的降温幅度,其出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根据李先生所编《挽近地质时期庐山冰川分布图》推算“大姑冰期”时雪线高度在400—600米左右。第四纪未次冰期的雪线高度根据确切的古冰斗遗迹,陕西太白山和台湾玉山均在3500—3700米左右,前者位置偏北,而降水较少,后者位置偏南而降水丰富,雪线出现在相近高度上。日本本州中部高山降雪多而位置偏北,末次冰期的雪线高度出现在2500米左右。庐山界于上述三地之间,估计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度在3000米左右,“大姑冰期”相应于中更新世的民德冰期。当时气温比末次冰期冷一些,冰川规模大一些,但并非很悬殊。要如李先生意见,庐山在“大姑冰期”发育那样规模的冰川,使雪线降至400—600米,比末次冰期雪线还低2500米左右,气温相差15℃左右,这是难于想象的,实际是不大可能的。

最新根据土壤中的氧元素中O16和O18 的鉴别分析可知当时的气候是比较温暖的,在通过在大汉阳峰上发现的马兰时期的黄土可以知道当时的湿度是比较

小的,降水不是很多,在寒冷其实干冷的气候。这一点就让人产生怀疑庐山是冰川地貌。

从大月山水库这一地貌特征来看。这里属于大校厂谷地,是河流袭夺所造成的。这是一条被夺河。从出露的地层来看,这里的地层比较老,是震旦纪的地层,距今约8—6亿年,从出露的岩性来看,岩性是大月山的粗颗粒石英砂岩。出露的第二层是长石石英砂岩。这些岩层都是在山脊地带出露。李四光教授认为这些小石块是冰川搬运上去的,因为此地比较高,水是搬不上去的。这一点很难让人信服,因为黄秉维先生在广东就看到过这样的现象,而且通过我带回来的岩石标本看与我家乡那做小土丘上岩石岩性和磨圆度没有太大的区别(安徽当涂)那是根据crender和paner两位先生的师弟到野外考察得出结论认为这是岩石风化在通过流水作用冲下来造成的,其实并没有经过太长距离的搬运。假如李先生是正确的,那么在广东也行成了冰川地貌。而且我家乡也有冰川地貌。我想这两个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在广东因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是很丰富的,很难形成冰川地貌,而我家乡的那座小土丘海拔只有300米也缺少形成冰川地貌的条件。再说如果这些石头都是冰渍物,是冰川形成的,那么冰川作用将把这些冰渍物全部带到山麓地带很难在此处得以保存。

大校长谷地是一个比较宽广的谷地。一次可以推算出此谷地是在庐山太生之前就已形成,如果是在抬升之后冰川地貌形成的,那么河床是比较深的而且有较多的跌水。可是在大校厂谷地是一条发育到晚期的河流。通过出露的岩层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中生代的褶皱,相对海拔小于350米地貌的整体起伏比较小,据此可以推测出在庐山抬升之前在此地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准平原,已经有河流发育。而李四光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冰川槽谷,但根据李四光提出的三次庐山冰期,尤其是庐山冰期距今的时间可以推测此时的河床是比较年轻的,有跌水或瀑布的现象。但展现在面前的大校厂谷底的地貌情况来判断,情况并非如此。

在含鄱口有座叫犁头尖的小山峰。形状非常像冰川地貌中的角峰。李四光教授认为这是冰川地貌形成的角峰。可是根据角峰形成的条件可以推测出角峰的形成常与冰斗和刃脊相伴而生,然而,在庐山转了一圈都很难找到冰斗和刃脊地貌。通过对犁头尖出露的岩层可以判别出这是一逆断层,是一断层面中上升的部分。竭力比较发育。也可以看出岩层的走向,其实不止是犁头尖可以看到,在上山的公路两侧也是可以看见的出露岩层的倾向和走向。

在大汉阳峰发现了玩更新世时期的马兰黄土这一特殊的现象。这种黄土应该是外来的,通过科学鉴定可以发现这些黄土是从内蒙古和甘肃地带吹来的。这可以说明在庐山形成时期和形成前期是干冷的气候条件,这样才能有利于黄土的运移和堆积。那么在庐山抬升之后则冰川将会把黄土带到山麓地带,不会在此处堆积。从这一点也是可以推测在历史时期是没有形成冰川地貌的。

大校厂谷地剖面是一个跌水地貌,是河流的溯源侵蚀造成的。具体说,是地壳的抬升作用造成河流不断的溯源侵蚀所到到达的最远点。从出露的岩层来看大校厂谷地剖面是长石石英砂岩,易风化,颜色是其灰白色。从坡面堆积物来看其磨圆程度不是特别好,也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大小混杂。从河流的角度来分析这和河流的发育时间有很大关系,是河流发育的晚期,河流比降小有坡积物形成,应该说在庐山抬升之前就已经形成。从冰川地貌来看这是一个冰川槽谷,两侧的堆积物都是冰渍物,这些冰渍物是存在于冰川的两侧,底部和表面,随着冰川的运动所造成的。在这些冰渍物中也发现了形状如熨斗状的石头。这是存在于冰川底部碎冰川运动所造成的而且在熨斗石地步发现了冰川的擦痕。其擦痕呈丁字

形,而你是流的擦痕是比较宽浅的。但李季军教授对大校长谷地剖面土壤中氧元素的测定得出,土壤中的氧16大于氧18与我国西部冰川地貌是相反的。也就证明了在地质时期是高温环境下形成的土壤,通过对植物花粉,果实的古化石鉴定可知在地质时期这里是比较是热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常绿群落和高大的乔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土壤层上层呈黑色,气候右边很的趋势。当然我们说没有形成冰川地貌不代表没有冰川,这就可以说明熨斗石的成因。

当我们来到电站大坝时,是大雾天气,还下起了雨。但通过对瀑布成因的分析可以知道瀑布的形成是河流不断溯源侵蚀造成的。第一大规模的溯源侵蚀是大校厂谷地,第二次是黄龙潭和乌龙潭,第三次是师门涧。通过这三次的抬升作用可以看出庐山是在地壳逐步抬升作用下形成的,而且目前还在抬升中。

通过对五老峰岩层的分析,五老峰是砾岩,砂岩和粉砂岩。沉积岩中有碎屑结构,从其碎屑结构可以分析其形成条件,当时的应该是浅海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因为在浅海环境下才有砂和砾的来源。在其左侧有两个大的断层,一是温泉大断层,二是莲花大断层。通过其海拔高度可退测出其上升高度,当时的还不应该在500米,这样的海拔高度证明了庐山在更新世没有形成冰川。

西谷从成因上看是一个次生谷。从岩性上看可以判别是与大校厂谷地岩性一样的都是长石石英砂岩。西谷较宽广,通过前面对大校厂谷地的分析可知道西谷在抬升之前也是一个准平原。在西谷中有一块大石头,用冰川的观点来解释就是冰渍物,再打石头上还有一块大的石块被认为是冰漂砾。然而通过对岩层的鉴别这块石头的岩性是粗颗粒石英砂岩,也就是说次石头与大校厂谷地的岩性不一致,而是有可能是随着岩石的蹦塌滑坡下来的或者是泥石流带下来的。这一现象的形成可能与岩石的走向有关。同是硒鼓海拔在40-50米如果整个西谷都是被冰川所覆盖,那么这么高的冰川也是没有太大的搬运能力的。当时Barbar提出U 形谷没有积雪的地方,积雪很多移动下来才能形成冰川,这个地方没有积雪怎么肯能有冰川地貌呢?

我们在花径公园里发现一颗很像羊背石的石块,李四光教授认为这是冰川地貌留下来的羊背石。从“羊背石”的成因上来看,羊背石的岩性和底部的岩性是一致的。因为羊背石有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通常与石质洼地,湖盆两侧相伴而生成群的匍匐于地表。而在此处只发现单独的一个,而且在整个庐山都很难看见。同时这块石头的岩性进行鉴别可以发现这块石头是细颗粒的石英砂岩,而此处的地下岩性是长石石英岩,岩性是不一致的。只一点可以说明此处的岩石不是羊背石。再根据其岩性的和地貌的分析此块岩石可能是从月照森林落下来的。

街心公园的牯岭街石块洼地地形,对面是虎背领,是大月山的粗颗粒石英砂岩,而洼地则是长石石英砂岩,也就是说这里是一个次生谷地。是由长石石英砂岩风化而成的。用冰川观点来解释这是一座冰窖。而非冰川的观点则认为这是由于流水作用泥石流或蹦塌地貌所造成的。通过对剪刀峡的成因来看这是一个短线谷和断层。两侧河流流水侵蚀发育了一系列节理产生破碎,为流水侵蚀提供了基础形成逢沟必断的显现,侵蚀物带到山麓地带。王家坡谷地是一个向斜这里有个很奇特的现象,河流不在谷底汇集而是在靠近西北侧的山地,这种现象用通常的流水地貌是很难解释的。然而冰川地貌则认为谷地两侧发育河流是冰川下切侵蚀造成的河谷,在冰川消融以后变成了河流。具体说王家坡位于大月山东北,转变成了谷底是典型的冰斗“大拗”冰斗侵蚀逐渐加深冰川积累越来越大,冰川两侧侵蚀山麓形成河谷。王家坡西侧支沟承受雨水面积较大,水量较丰,侵蚀能力较强,可能是王家坡宽谷中河道偏流于西侧的原因。李先生所提出的庐山地区几条

U形谷都是向斜谷或被软弱地层控制的次成宽谷。而更多的横切构造或横过地层走向流向山麓的许多沟谷,虽也被李先生解释成冰川经过的谷地,但几乎都是V 形峡谷,而不是U形谷,这也可以反证这些河谷与冰川发育无关。最新的流水地貌是可以这样解释的:此处位于大月山的背斜且向下收敛处,产生掌力拉伸再加上流水侵蚀便形成了河流。李四光在入秋后水位退下时看到鞋山上石头冰川的擦痕很清楚。后来施雅风先生研究认为那不是冰川所造成的。施雅风认为:李先生著作中多次提到石块上具有擦伤的条痕和基岩上的擦面作用冰川流行的证据。诚然,在冰川区经常可以看到显明的条痕石和石壁上粗大擦痕。但形成条痕石和基岩擦面的动力不限于冰川作用,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断层者可以导致这种形态。其具体特征也有所差别。我们曾在庐山上下将近50个地点的泥砾剖面中搜寻,可惜都未找到一块具清楚擦面真正由冰川形成的条痕石。相反,在庐山西麓铁佛寺旁的现代河床中,发现一块长径达3米的石英砂岩若干新鲜的粗而深的擦痕和撞击坑,擦痕长3—10厘米,宽2—3毫米,深2—4毫米,撞南坑直径1—3厘米,深3—5毫米(邓养鑫记录),这肯定是近代山洪泥石流爆发时石块间相互磨擦和撞击所成。在庐山东麓秀峰圭的深切的峡谷中,在高距河床数米处的谷壁上存在若干平行于河床的粗而深的擦痕,这也不可能是冰川所成,而是现代山洪泥石流产物。在李先生《冰期之庐山》著作中发表的七块条痕照片中,有六块是次圆形的,长径均小于1米,这就意味着这些石块先经过相当长距离的滚动,磨成次圆形,以后才出现擦痕的。这可能是山洪泥石流的特征而不应是冰川作用的证据。

综上我们是可以说庐山在地质时期是没有冰川的。

参考文献:

1.《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第2期《庐山真的有冰川吗》施雅风

2.《地貌学》严钦尚,曾昭璇高等教育出版社

3.《地理综合学的研究》黄秉维商务印书馆。

《庐山的云雾》阅读答案

《庐山的云雾》阅读答案 庐山云雾,天下闻名。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 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犬雨倾盆一般。于悬戎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蜘急雨”了。 * 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阊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

青石壁,全部脏脏腑俄,半逐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决,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 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鳔缈,若有若无。 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枯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阃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 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 * 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那时,云掩雾锁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阅读题及答案 (1)作者“ * 中行”是在什么季节?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表明季节的语句。 答案:夏季。“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正是夏日旅游旺季。” (2)“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一句中“恍然”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仿佛) (3)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回答什么叫“松涛”? 答案:“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其间隆隆响声就是“松涛”。 (4)用括号在文中标出与“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庐山植被与土壤

浅析庐山的植被与土壤 08地理科学一班张丹 0810030118 实习地点: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 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主要内容:庐山的植被与土壤。庐山植物概况、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 动态和分布规律。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区系特征。庐山植物分布种类及丰富,据初步统计有2231种,1019属,其中蕨类植物41科83属217种,裸子植物9科34属94种,被子植物154科902属1017种,庐山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的稀有和珍贵的植物,野生种的比例相当高,达91.8% 。由表 1 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1)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特别是亚热带种类是庐山植被的主要成分。 2)温带、热带区系成分的渗入,反映了庐山植物区系过渡性的特点。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阔叶林和针叶林。 (一)、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

庐山地质

精心整理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二、内容 1.庐山的地层 表1庐山地层及其分布概要 地层单位及代号岩性分布 第四系Q 全新统Q4 黄色砂砾、黄褐色粉砂亚黏 土、灰黑色淤泥 庐山山下江湖、现代 河谷 晚更新统Q3 上部:棕黄色亚黏土 下部:棕黄色土巨砾层 庐山山上 中更新统Q2网纹红土——砂砾层 山上:大较场、王家 坡、西谷、山下 早更新统Q1 浅棕黄色、棕红、灰白色砂 砾层、砂层、灰白色砂质黏 土层 山下 白垩系K 南雄组砂岩、砂砾岩、砾岩山下侏罗系J 辉长岩、花岗岩 二叠系P 栖霞组、茅口组石灰岩山下石炭系C 黄龙组、船山组石灰岩山下泥盆系D 上统五通组砂岩、砂砾岩山下 志留系S 上统西坑组 中统殿背组、桥 头组、夏家桥组 下统梨树窝组 砂质页岩、页岩、长石石英 砂岩 山下 奥陶系O 中统汤山组 下统仑山组 白云质灰岩 石灰岩 山下 寒武系? 上统乐观组 中上统杨柳岗 组 下统王音铺组 泥质灰岩、白云岩 炭质页岩 震旦系Z 上统西峰寺组石灰岩、硅质岩、矽质岩东谷(中谷)、莲谷、 牯峡、女儿城、玉屏 峰、西谷、大较场、 小天池、五老峰、大 月山、虎背岭、大林冰碛岩组 冰碛砾岩、凝灰质砂岩、页 岩 下统南沱组 上部:长石石英砂岩、凝灰 岩

中部:石英砂岩、砂砾岩、 长石石英砂岩,本层又分两层:大校场层、女儿城层 下部:石英粗砂岩 峰 前震旦系A 双桥山群 片岩、片麻岩、板岩、混合 岩 九奇峰—仰天坪线 南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变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山峰略呈浑圆状,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该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各部岩性及其分布如以上表格所示。 2、地层分布 1)山体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地层。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变流纹岩构成,因易受风化,故山峰略呈浑圆状。 2)山体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地层。 3)庐山山体东南侧和西北侧,在温泉和莲花洞大断裂线以外,地层呈条带状分布,有愈向外时代愈新的趋势。 4)第四纪地层在山上山下均有分布,早更新统出露于山下临长江、十里铺等地。中更新统山上山下均有出露,山上主要分布在谷地、山下广泛出露多组成岗丘。晚更新统山上全新统分布于江湖地带及现代河流谷地,构成河漫滩、湖滩及心滩、边滩等,主要为黄色砂砾 5)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本区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以喷出岩为主,少数为侵入岩。 3、庐山的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类型: 一)褶皱构造: 表现为两种构造方向,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庐山山体北部,褶皱轴线呈华夏系(NE)特征。 ①是北东向,如大月山背斜、三叠泉(青莲寺)向斜等; ②是北北东向,例如,通远向斜等属于短轴褶曲。 二)、断裂构造: ①正断层: 在庐山,属压扭性的断层沿横向断裂发育而成。山体之东南麓有温泉正断层,穿过五老峰东南侧,在五老峰表现为阶梯是式断层。山体之西北麓,有莲花洞正断层、仙人洞正断层。山体有大月 山正断层。 ②逆断层 在庐山,属压扭性的断层沿横向断裂发育而 成。东自含鄱岭、梭子岗起,经仰天坪、西至九 奇峰附近为一东西向逆掩断层,凡此一带的岩 体,皆经历了猛烈的挤压。因此,据东西这一山 体中部的逆掩断层,庐山即被分为南北两大块, 南北两部地层不同,构造亦异,自庐山山体构造 上看,庐山中轴线在仰天坪一带。 ③纵向断裂:在山体内的表现直观显着,如五老 峰阶梯状断层。 ④横向断层:山体内横断裂使得褶皱岭谷中断, 如天桥、石门涧 三)、单斜构造: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三大段.陈老师用了美文美读的方法,通过以读促悟的手法,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听了陈老师的课感受也是颇深的,下面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1,以读为本.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有节奏地诵读,直到悟出尽凭语言分析难以理解的思想内容. 在这堂课上,学生的读是比较充分的,有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等等.特别是对"雾来是……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这句话的朗读指导,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经验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品读了语言文字,体会其间的情感.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们也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 "雾来时"的 "风起云涌", "雾去时"的"轻轻柔柔","雾浓时"的"遮遮掩掩"以及"雾稀时"时的"隐约之色".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读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而教师的朗读指导却不着痕迹,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2,以人为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只有在这样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效果可见一斑.在本课的导入部分,陈老师引用学生以前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和《望庐山瀑布》为导入手段,这样做,不仅有效联系了与课文有关的旧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此外,在朗读训练中,陈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注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和感受. 3,不局限于文本. 陈老师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资源,注意引进课外资源来丰富文本,真正体现了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的新理念.比如在课堂的最后环节中,陈老师把学生的同龄人作的一首诗歌《庐山赞》引入了课堂,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庐山的神奇与神秘,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写诗的欲望,为接下去的"写一首小诗或写一条广告语"的拓展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商榷的是,本人觉得这堂课的教学容量较大,以致了第五自然段的学习效果.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

xx实习报告xx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地点:xxxx 实习内容:xx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xx [一]、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阻与娟秀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光鲜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衡降水1917毫米,年平衡雾日191天,年平衡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衡温度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优良的气候和柔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出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xx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捷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捷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丰盛。森林覆盖率达%。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娟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捷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xx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科1102班占俊毅 111080058 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地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1级1、2班进行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通过实习,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通过学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 实习路线: 6月6日——梅州出发 6月7日——匡夏宾馆——如琴湖、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天桥) 6月8日——含潘口——五老峰——植物园 6月9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 6月10日——三宝树(黄龙寺、黄龙潭、五龙潭) 6月11日——九江——浔阳楼——九江城市规划展馆 6月12日——到达学校 实习内容 1.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形、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3.掌握地质地貌的野外调查基本方法 4.山区河流水文特点考察

5.河流袭夺现象考察 6月6日,我们背着行李和工具,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北上的火车,开往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风景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出发前,我对庐山做了详细的了解:庐山,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它是世界级名山,相对高1,200~1,400公米。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芦林湖、石涧瀑、五老峰、险峰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势雄伟。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观音桥、周瑜点将台、爱莲池、三叠泉、含鄱口等。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她是一座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遗产——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我们下了火车,坐上开往牯岭镇的盘山公路,这段路曲折连环,

有关庐山瀑布的诗句

有关庐山瀑布的诗句 1、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2、银河忽如瓠子决,泻渚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3、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6、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7、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8、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 9、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1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1、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2、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13、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6、欲寻当下点额蛟,但见天上拉肠鼠。溶溶浸湿一潭霜,滴滴结冻千年乳。 17、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18、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9、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欲寻当下点额蛟,但见天上拉肠鼠。溶溶浸湿一潭霜,滴滴结冻千年乳。 20、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冷渊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年级专业:2003级地理科学(师范) 姓名:陈漫遥 学号:032614239 指导老师:范小平、徐颂军 实习时间:2005-6-29——2005-7-8撰写时间:2005-7-9——2005-9-4

7月1日 7月2日 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05-6-29——2005-7-8 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实习队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3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全体学生 及带队指导老师范小平、徐颂军、潘颖君等。 实习目的:认识庐山主要山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掌握土壤地理野外调查的 基本方法;培养野外独立工作能力;初步掌握土壤的分层、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 值等的感知、辨认、校对、验证方法和实地实验方法;进一步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实习内容:分析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观察庐山山地的主要土壤剖面(9个); 掌握野外土壤颜色、pH 值等简易实验方法。 实习用品:专业野外土壤地理实习用具。如,铁锹、小刀、皮尺、门塞尔色卡、 蒸馏水、滴管、pH 试纸、色盘(6格)、牙签、纸等。 实习路线: ① 2005年7月1日8:30——14:00 锦绣宾馆——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公 路旁——大较场:观察土壤剖面(山地棕壤、 覆盖黄棕壤+草甸土) ② 2005年7月2日8:00——11:00 锦绣宾馆——大月山公路旁:观察土壤剖面(黄 棕壤+埋藏古红土) ③ 2005年7月4日6:30——16:30 锦绣宾馆——五老峰——三叠泉:观察土壤剖面(石缝土)

④2005年7月5日7:30——13:00 锦绣宾馆——回龙路——黄龙寺——电站 大坝:观察土壤剖面(山地黄棕壤——主要剖面 一个;山地黄棕壤——对照剖面两个) 7月5日1.庐山概况 1.1 地理位置: 庐山地区的范围界定为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东到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岸湖口县,西至瑞昌县,包括庐山山体及以外的广大平原地区。 庐山地处:115°30′E——116°20′E, 29°20′N——29°50′N。气候上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地势上属我国第三阶梯;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势平缓,江河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1.2地质概况: 庐山位于江南台背斜与下 扬子凹陷的交接地带(图1),地 壳运动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 浆活动性较强,混合岩化作用 明显,地层较齐全,岩性复杂, 断裂发育,地貌形体典型多样。 图1:庐山及其临近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简图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的北端及淮阳弧形构造的顶端(图2),受地壳上升运动和南北水平运动的影响,东西收缩而南北伸长,造成东北——西南向伸展的断块山,与外围地区断裂下陷的江河平原——九江平原、湖泊——鄱阳湖在地貌上形成鲜明对照。

庐山的地质 一

庐山的地质一 地层遗迹 庐山最重要的地层遗迹是古元古代星子群地层剖面遗迹 主要出露有两处:一是栖贤寺至阮家棚剖面,位于河谷内。沿途可见星子群各种片岩、变粒岩、石英岩、大理岩。二是归宗至金轮峰剖面,沿途可见星子群的各种变粒岩、片岩及斜长角闪岩(基性火山熔岩)。其遗迹不但完整,而且保存自然。 庐山还有第四纪更新世冰碛泥砾地层遗迹。第四纪更新世冰碛泥砾地层剖面遗迹在庐山出露最全。早更新世早期的大排岭冰碛泥砾剖面遗迹就在大排岭南。早更新世晚期的鄱阳期冰碛泥砾剖面在金定山上,另一处在鄱阳湖边的白龙寺旁。中更新世大姑期冰碛泥砾剖面遗迹有多处,其中以下青山最为典型。另外还有冰碛与冰水混杂堆积剖面遗迹两处。这些遗迹保存自然完整。 岩石遗迹 庐山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遗迹均有分布,且保存完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庐山东南部观音桥、秀峰、归宗等地见有花岗岩体侵入于古元古代星子群中,其同位素年龄为8.47亿年,属晚元古代。东牯山、玉京山、海会、石牛山等地的花岗岩体侵入于古元古代星子群中,

同位素年龄为1.37亿~1.04亿年,属中生代。庐山南部谢家山、隘口、塘家湾等地的古、中元古代变质岩中,见有基性岩墙群的出现,同位素年龄为1.36亿年,属中生代。基性岩墙群是地壳伸展背景下,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基性岩浆侵入体。庐山基性岩墙群的出现,是地壳处于拉张伸展应力状态下的标志。 古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岩遗迹分布较广,老虎潭瀑布、红山洼瀑布两处的绿帘变粒岩最完整而新鲜。下双剑峰、玉帘泉瀑布、卧龙岗瀑布、醉石几处的变粒岩遗迹保存最完整且有美学观赏价值。另外还有矽线石片岩、兰晶石片岩等。 有一定美学观赏价值的沉积岩遗迹主要有震旦纪早期的砾岩中的大量紫红色玉燧砾石和奥陶纪晚期紫红色网纹状石灰岩等。 水文地质遗迹 庐山山南黄龙山下的星子温泉、鸟儿崖的报春泉、海会的金竹泉,流量大于1 200t/d,均为断层带内的上升泉。庐山的瀑布称为“天下三奇之一”,以水量大、高差大、瀑布多闻名于世。 地质地貌遗迹 一是构造地貌遗迹,包括断层崖、由垂直剪切节理发育和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许多悬崖、奇峰巉岩等地貌遗迹;二是冰川地貌遗迹,这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是最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包括角峰、冰川U形谷、悬谷、刃脊、冰坡及冰溜面、冰笕、冰坎、冰溢口、冰阶、冰川条痕石、冰桌、表皮构造、冲断构造、冰川压入构造、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漂砾等地质遗迹;三是峡谷地貌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研究庐山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

关于庐山的诗

关于庐山的诗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钱起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苏轼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庐山诗 朱元璋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庐山诗四首易中天 其一 云养精神雾暖魂,无垠绿浪涤红尘。 千株古木参天出,百孔新泉夺地陈。 好汉坡前多好汉,仙人洞外有仙人。 名山面目由君识,万丈高梯一步登。 其二 风骚独领赖天成,云有茶香雾有声。 山雨山烟山涧水,铁船铁壁铁人心。 花开草径通幽径,虎守松门望国门。 影落明湖浑不觉,回眸却见大江横。 其三 僧言此地无荣辱,老蒋拿来作夏都。 覆雨翻云称净土,开山辟路是浮屠。 石人峰下栖贤寺,佛手岩前得道庐。 进退盈虚谁省得?请君去问鄱阳湖。 其四 俗人能有几多闲?遭遇名区便是缘。 未近山门先拜佛,才临溪畔已成仙。 唯将风月酬知己,懒用文章换酒钱。 最爱东林晚课后,一泉清水半坡烟。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讲解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何例春 学号:2014100572 班级:14地质工程 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一、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

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2.庐山形成原因: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了沉降的过程。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降—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为最高。 二、实习时间:2015.06.06——2015.06.09 实习目的:

庐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 实习报告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姓名:高秀俐 班级:B0911 学号:20910040137

一、实习概况 1、实习内容和实习目的:了解熟悉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质构造,植被分布等,解释相关特殊典型地貌的成因以及结构原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联系实际进行验证,同时扩宽视野,增长见识。 2、实习时间:2011年3月21日至22日 2011年6月7日至9日 3、时间地点:江西庐山 4、实习对象: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09级地理教育班 5、指导老师:曹铭老师,赵追老师 6、实习路线:1、 2011年3月21日上中南路----植物园 2、 2011年3月22日庐山博物馆、 3、2011年6月7日(牯牛岭)月照松林——(西谷)花径——(虎背岭)天桥——如琴湖——仙人洞 4、2011年6月8日含鄱口——五老峰 5、大月山西南段山脊——大月山水库——汉口峡——王家坡 二、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地处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濒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面积302平方公里,属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使其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庐山由于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阳湖盆地之中,襟江带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灵,夏日气温比山下低8摄氏度,堪称清凉世界。而“山中饶霜霞,风气亦先寒“,800米以上山地,却是长冬短夏。庐山雨丰水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

南昌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信息

地理地形 南昌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冲积平原,滨临鄱阳湖。介于东径115°27′-115°27′、北纬28°09′-29°11′。全市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区内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京九铁路经过的唯一省会城市,赣江河流经市区鄱阳湖可达我国黄金水道长江,航空运输发展迅速,有多条空中航线通向各地。 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长约112.1公里,东西宽约107.6公里。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岗地、低丘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841.4米。 地形地貌 南昌地区地处赣江抚河尾闾,东北滨临鄱阳湖。地势总体西北高、南东低,依次发育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呈现层状地貌特征。以赣江为界,赣江西北部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岗地,赣江以东为河流侵蚀堆积平原,河湖港汊纷布,辫状水系发育。 1、构造剥蚀低山丘陵 分布于西北部的梅岭一带,呈北东向展布,海拔一般为标高300-500米,梅岭主峰海拔标高为841.4米,树木葱翠,风光旖旎为南昌市自然风景区。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由于受多期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地势起伏,沟谷纵横,沟谷切割深度200-500米。 2、风化剥蚀岗地 位于图区西北部的新建县、乐化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南昌断陷盆地的西北边缘。主要由残坡积红土、上白垩系紫红色砂岩、砂砾岩和前震旦系千枚岩、板岩组成。岗顶标高30-50米,相对高程5-10米。地面坡度5-10度,局部为15-20度,放射状小冲沟发育,沟谷宽而短。 3、侵蚀堆积平原地形 分布于赣江以东的广大地区,由全新统、中上更新统冲积层组,地势平坦。区内发育有漫滩、I级堆积阶地和II级堆积阶地。 II级阶地:分布于莲塘、邓家埠、罗家集、尤口等地。呈南北向垄岗状分布,主要由上更新统下段和中更新冲积层组成,阶面宽约1-4公里,地面标高30-54米,相对比高5-10米。地面坡度1-5度。阶面因受后期剥蚀破坏,阶面起伏不

庐山旅游温馨提示

庐山旅游温馨提示 一、庐山文化景观的含义是什么?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类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92年在美国圣非召开的十六届年会上确定的一种新型遗产类型,主要是为了体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每一条所确定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它是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庐山是在1996年12月以“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对庐山是这样评价的:庐山的历史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二、庐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含义是什么?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正式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以有效保护地质遗迹。1999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威海召开会议,通过了10年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同时决定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并于次年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委员会。2001年和2002年两批共正式批准建立了44个国家地质公园。庐山于2001年成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三、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环境方针是什么? 依法治山,履行公约保世界遗产; 预防污染,持续改进保生态景区; 求新思变,诚实守信保庐山名胜; 四、导游如何为游客提供服务? 导游的主要职责是按照游客的要求,引导游客参观游览,讲解庐山文化和历史渊源。在导游过程中,还要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引导和代替自驾车司机办理通行证及联系停车场事宜;在游客患病或身体不适时,引导游客去医院就诊或返回宾馆休息。导游有为游客提供住宿、就餐、购物、娱乐信息的义务,但不得索取和接受游客任何小费。当送别游客时,应主动向游客介绍南昌、九江沿线的有关景点。导游收费按旅游局规定的标准执行。 五、如何帮助游客选择游览线路? 要根据游客在庐山逗留的时间而定。一天,可选择一线游,即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悬索桥、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芦林湖、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三天以上,则可以选择山下有关景点。还有一种选择方法,即按照游客的意向,有针对性的选择景点。 六、告知游客到庐山有哪些娱乐基础上活动? 牯岭正街和星级宾馆设有歌舞厅、茶艺馆、洒吧、台球室、麻将室、电子游戏室、网吧、

庐山地貌成因的综合考察

庐山地貌成因的综合考察 魏义祥 前言:上世纪30年代李四光教授《庐山之冰川》引起了世界地理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庐山地貌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庐山是冰川地貌提出了质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可以证明庐山不是冰川地貌。然而,仍然有些学者可以找到一些证据来证明庐山在历史时期有冰川的存在。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庐山实地考察路上地貌,分析庐山地貌的原因。本文将从走过的庐山实习点进行综合考察,找出庐山地貌的成因。 关键字:地貌、土壤、冰川、岩性、构造。 庐山是一个北东——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的褶皱断块山,两侧分别是九江凹陷、鄱阳凹陷。庐山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至西南长约25km,西北至东南约10km,面积约25km2,周长约70km。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 从大地构造方面看,庐山位于准阳山字型构造弧顶东侧,庐山的南部为江南古陆(花岗岩),在南北向强大的挤压力下,使庐山地区产生了NE——SW和NW——SE向两组断裂及一系列褶皱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对庐山的地貌发育影响深刻,庐山山体即是沿NE——SW向的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的。 从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庐山均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其分界线为一条冲断层线:上霄峰——仰天坪——九奇峰——犁头尖——太乙峰——含鄱岭——五老峰。 从庐山的海拔来看,庐山是很难形成冰川的,更不用说是冰川地貌了。在李四光提出的庐山冰期的那个时间段内。云南冰川的下限3000米。东部的台湾山脉也在3000米,那么庐山比它们低的很多怎么会形成冰川呢?唯一的可能是冬天的下雪比云南、台湾多。中国东部属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雨。中国东部中低山地发育冰川必须夏季大量降雪为主要条件。据庐山牯岭气象站同志记录,该站海拔1165米,年平均气温11.4℃,其中七月为22.6℃,1月为-0.4℃,年降水1834毫米,主要降于4—7月,庐山的降雪只出现在3000米高空温度低于-6℃时,那时牯牛岭地面温度低于6℃,如要7月份降雪,则温度下降值至少为16℃,这样剧烈的降温幅度远超过一般中纬度冰期的降温幅度,其出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根据李先生所编《挽近地质时期庐山冰川分布图》推算“大姑冰期”时雪线高度在400—600米左右。第四纪未次冰期的雪线高度根据确切的古冰斗遗迹,陕西太白山和台湾玉山均在3500—3700米左右,前者位置偏北,而降水较少,后者位置偏南而降水丰富,雪线出现在相近高度上。日本本州中部高山降雪多而位置偏北,末次冰期的雪线高度出现在2500米左右。庐山界于上述三地之间,估计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度在3000米左右,“大姑冰期”相应于中更新世的民德冰期。当时气温比末次冰期冷一些,冰川规模大一些,但并非很悬殊。要如李先生意见,庐山在“大姑冰期”发育那样规模的冰川,使雪线降至400—600米,比末次冰期雪线还低2500米左右,气温相差15℃左右,这是难于想象的,实际是不大可能的。 最新根据土壤中的氧元素中O16和O18 的鉴别分析可知当时的气候是比较温暖的,在通过在大汉阳峰上发现的马兰时期的黄土可以知道当时的湿度是比较

有关庐山旅游有限观后感500字笔记

有关庐山旅游有限观后感500字笔记 有关庐山旅游有限观后感500字笔记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的家乡就是美丽的庐山,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 春天,松柏穿着着绿森森的外套笔挺地站在山边站岗。山间浓雾缭绕,仿佛梦境一般,让人如痴如醉。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般的金光穿过树枝,洒在地面上,倒映出奇形怪状的树影。清新的空气,各色的花朵,把庐山装扮得格外精神。 夏天,山下炎日暑月,庐山上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一片,挡住了骄阳似火的太阳,让人感觉丝丝清凉。庐山上的湖静静的,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出了周围美丽的景色。夏日的庐山真是是人们避暑游玩的好去处。 秋天,山上硕果累累瓜果飘香,果树结出各种各样的果实,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莹莹的葡萄……三叠泉瀑布“哗哗哗,哗哗哗”流下来,热烈欢迎秋天的到来。火红的树叶落下来,地上铺了一层红红的地毯。游客们在林间拍照、游玩、嬉戏,体验庐山的另一番风味。 冬天,下雪了,雪花在林间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雪娃娃给庐山织了一件厚厚的衣服。大雪落下来了,盖到了亭子上,给

它戴上了一顶巨大的白色帽子。冷冷的风刮过树梢,动物们不得不躲洞里,松鼠只得靠秋天收获的松果过日子。 一年四季的庐山展现了不同的景色,非常迷人,让人流连忘返。我爱庐山一年四季的美景,更爱美丽的家乡。 有关庐山旅游有限观后感500字笔记2 每逢有假期,我都会有一次出去旅游的安排,这次清明小长假,我和妈妈一起去踏青,目的地——庐山石门涧。 那天一早,我们坐上汽车顶着炎炎烈日盘山而上,来到石门涧景区入口。晃晃悠悠地过了铁索桥,沿着曲折的山石路,我们进到了石门涧景区内部,向前望去,镶在庐山青山间的一条白而发亮的瀑布便呈现在我们眼前。那奔腾而下的水像一条白龙,虽然遥远,但仍然可以看得出它在摆动、在跳动、在冲击……听,它还在唱歌,这声音是那么的洪亮,好像叠叠海浪涌上沙滩,又像阵阵清风吹过树林——一路风景一路歌! 沿着曲折的`游步石阶路,我们慢慢地爬上了山腰,向上看,那瀑布从天而降,仿佛一台天然的织布机在大山的怀中永不停息地运转,编织出单一而又平滑的丝绸。它是那么纤柔、轻盈,悠悠地舒展于雄伟的大山之间,它是那么的清秀明丽。那一泓碧流,清澈得令人惊叹,宛然一块无瑕的白玉,纯洁而透明。我曾经见过杭州的西湖之水,它淡蓝中夹着一丝丝绿色,好像太杂乱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