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04-29发表评论分享

冠脉介入治疗

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PCI总例数稳定增长(表1),2013年达454505例,但平均百万人PCI 例数为309.42例,而美国约为1800例/百万人,我国冠脉介入治疗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1 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相关数据对比

注:2013年PCI总例数中包括军队医院数据(42110例),而后续分析中未包括。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DES,药物洗脱支架。

地区差异

2013年,15个省/区/直辖市PCI例数超过1万例,但不同地区、医院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6.6%的大医院完成全国37.8%的病例,约1/3的医院完成例数不到总量的5%。尽管要求小医院完成与大医院相似的PCI例数不合理,但从增长情况来看,手术量<100例/年的医院2013年手术量较2012年增长48.08%;而手术量≥1000例/年的医院增长率仅为6.68%,因而维持介入治疗持续增长的潜力在于基层医院。从专业角度来讲,推动介入治疗在县级医院开展是合理的,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须加强培训工作、资质认证、医院帮扶等。

适应证的把握

近几年的数据均显示,在行PCI的病例中,约90%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适应证的把握总体较合理。2009-2013年,我国平均支架置入数维持在1.45枚(2009年)~1.67枚

(2011年)之间。从国家层面来讲,维持在这个范围是合理的,不存在支架滥用现象。2013年,平均支架置入数1.51枚,有下降趋势。

STEMI诊治水平

2009-2013年诊断为STEMI的病例数在增加,实施直接PCI的例数也在增加,但STEMI患者实施直接PCI的比例始终维持在30%左右。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严重不足,这个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与配合。

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在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发布以及推动临床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需要完善之处。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也需要正视这些问题,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标准、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善。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总体趋势

来自网络直报系统的心律失常领域相关数据(表2)显示,总体而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目前仍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表2 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相关数据对比

2009-2013年,起搏器置入量保持5%~15%的增长趋势。尽管双腔起搏器的置入量在不断增加,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其比例仍然较低。用于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较差,尽管其2013年的增长率为22.5%,但因其基数较低,实际上离应该开展的目标量还有很大差距,这与其价格昂贵以及国人的接受度较低相关。由于发生心脏性猝死后的救治成功率非常低,因而ICD的适应证应主要为一级预防。国外ICD 的一级预防约占80%,而2013年中国ICD的一级预防仅占45%,这与很多医院未常规筛查高危患者以及患者自身意识不足有关。此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置入量2013年与2012年相似;2009-2013年导管消融量以13%~20%的比例逐年增长。

质量控制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与大部分手术在大医院开展有关。近年来,规范化措施的开展以及培训制度、准入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健康发展,保证了医疗安全,但目前其开展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生培训、医疗机构资质关系密切,我国与国际先进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先心病介入治疗

来源于网络直报系统的先心病领域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相关数据对比

2013年全国地方医院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26037例,较2012年增长7.6%。在全国地方医院中,排名前10位的省/市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16651例,占,全国总例数的64%。平均国产器材使用率92.3%,进口器材使用率7.7%。先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非常低。总体上,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在技术和器械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军队医院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开展情况:2013年全国105所军队医院开展了3725例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0.2%,死亡1例。军队医院在边远地区儿童先心病救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且在技术和器械等方面均走在前列。

相关阅读:

周玉杰:2013心血管介入领域十大进展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脉介入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公布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 8 月9 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已经连续7 年编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防治现状和临床研究现况的综合报告,也是一部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的信息量较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心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态势 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约350 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图1、2)。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估计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400 人,每10 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 人。 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 亿,即每5 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压2.66 亿,卒中至少700 万,心肌梗死250 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心病500 万,风湿性心脏病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200 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持续攀升 高血压2.66 亿患者

高血压是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根据以往15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年增长3% 推算,2012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2.66 亿,即每5 个成人中至少有1 人患高血压。 超重/ 肥胖2.4 亿/7000 万人 我国人群超重率(体质指数24~27.9 kg/m2)为17.6%,肥胖率(体质指数≥ 28 kg/m2)达5.6%。18 岁以上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达到2.4 亿和7000 万。我国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2009 年上述人群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0.0% 和8.7%,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达到45.3%。 体力活动7 成人活动不足 与1997 年相比,2006 年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调查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运动≥ 3 次、每次运动≥ 30 min)的人数占比为28.2%,但20~49 岁的青壮年人群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吸烟3.5 亿烟民 目前15 岁以上烟民有3.5 亿,被动吸烟者5.4 亿。我国男性吸烟率处于平台期,而年轻女性吸烟率有增加趋势。二手烟暴露水平基本无变化。2005 年我国吸烟总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 膳食营养食盐远超6 g 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明显,而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量(平均每日12 g)大大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小于6 g 的标准;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 血脂异常2.5 亿患者 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包括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水平。我国血脂异常者至少2.5亿。调查显示,成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4.14~4.91 mmol/L)和极高(≥ 4.92 mmol/L)的患病率为3.5% 和3.0%。 糖尿病9240 万患者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市场规模预测(2021年)

1.1结构性心脏病器械未来10年是器械创新升级的主旋律领域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8年心血管器械出厂市场规模约412亿(+13%)。 ?我们预计其中以耗材为主(约290亿),介入耗材耗材约为250~260亿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耗材不足10亿。 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在心血管器械领域所处位置 2018年市场规模 120亿元左右 30~40亿元 174亿元 70亿左右 1~2亿元 1~2亿元 5~6亿元

160 140 120 150.8 100 80 60 40 20 81.6 90.4 全球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规模 12% 1.2全球看:结构性心脏病器械有望持续增长 ?结构性心脏病(Structural heart disease,SHD)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如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等。 ?从全球市场来看,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十余年心血管疾病领域一个新型的亚专业。伴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结构性心脏病器械逐渐成为一个高增长、大体量、高价值的成长行业,预计2023年全球结构性心脏病植介入器械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50.8亿美元,2017~2023复合增速10.8%。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主要包括经皮瓣膜修复与置换和介入封堵术,其中TAVR产品、MitraClip、LAAC、先心病封堵器等比较成熟的领域和产品在2018年收入合计超过55亿美元,包括这些手术的配套器械(如通道产品)预计行业空间超过60亿美元,占2018年行业规模90.4亿美元的66%。 ?从区域分布看,北美(38%)、欧洲(20%)、亚太(30%)为主要的市场,预计发达国家占比约80%。 其他地区, 北美, 38% 亚太, 30% 2017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全球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规模(亿美元)欧洲, 20% 2017年全球结构性心脏病器械市场分布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年度)(二)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 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 样重要。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1.1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我国是

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性的支持环境。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1.2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可预防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长期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WHO(5 g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应鼓励患者实施减盐措施。减少烹调用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让患者明白即使钠盐摄入量不能立即达到推荐的水平,长期努力逐渐减少钠盐摄入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到2025年人群钠盐摄入量应较2010年减少30%。同时观察性研究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以下简称年报)

2019年8月6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以下简称“年报”)编委会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樊静副主任,以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顾东风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以及年报编委会专家、编写组成员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高润霖院士主持。他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自出版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受到各方面肯定,年报资料也有着广泛的引用率,今年在胡盛寿院长的领导下,进一步改进,可以办得更好,更适合大健康国家卫生战略的形势。 胡盛寿院士首先代表国家心血管中心,对各位专家在过去的14年中对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鼎力相助表示衷心感谢,并阐述了改版的目的和意义。 他指出,2016年中央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会,突出强调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的方针。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对“健康中国”关注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如何适应国家形势,把我们的年报编辑工作做得更好,是召开此次编委会最重要的背景。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年报工作组召开了三次筹备会,对如何使得年报更符合“健康中国”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讨论,突出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就是以往年报主要强调心血管疾病,现在要突出国家健康政策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主题,所以年报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前期年报筹备组对年报编写做了比较大的改版,强调了以健康为中心,使年报受众人群更加广泛,不仅是专业人士、政府部门、媒体工作者,还要进一步推动大众层面对心血管健康知识的获取和了解。 第二是编委会的组成也做了调整,根据前几届编委会工作的经验,改版后,为提高编辑水平,加入了国内从事心血管研究更加有经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年报更加受到关注。 另外,也加入一些年富力强的心血管防控方面的工作者。希望在新一届编委会的努力和鼎力支持下,年报编辑更加出色,以实际行动提升国家心血管防控的整体水平,对“以健康为中心”的号召做出实质性贡献。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老龄化等因素影响,CVD死亡的绝对数字仍在快速上升,2013年较1990年增加了4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人数增加了90.9%,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7.7%。 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201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 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中国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根据1991~2009年间开展的中国营养与健康研究(CHNS)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的比率从1991年的29.4%增加到2009年的38.7%,呈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1991~2009年间CHNS调查,整体来看,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呈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1%、22.8%和6.1%。

1991~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年均上升率为0.47%。 2.2 吸烟 自1984年以来,中国男性吸烟率一直属于世界上最高的人群之一。 1996~2002年,男性吸烟率高达60%以上。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2017年心血管器械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1月

正文目录 一、心血管疾病——最应得到控制的死亡因素 (4) (一)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国民健康 (4) (二)药物治疗长期应用,手术器械不断进步 (7) 二、血管支架,研发取向决定未来市场 (9) (一)血管支架历史悠久,国内应用持续增长 (9) (二)研发创新竞争激烈,国内药物洗脱支架跟随主流 (11) (三)内皮化是研发最终目标,路径选择仍有争议 (12) (四)国产支架企业加强研发,最终结果由市场检验 (16) 三、人工心脏研发取得进步,或解决“核心”问题 (19) 四、相关建议 (25) 五、风险提示 (26) 图目录 图 1: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城市第一大致死因素 (4) 图 2:心脑血管死亡率继续上升趋势(例/十万人) (5) 图 3:西亚太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风险(胆固醇可测情况) (6) 图 4:西亚太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风险(胆固醇不可测情况) (7) 图 5:常见心外手术种类 (8) 图 6:我国PCI手术数量增长较快 (10) 图 7:冠脉支架市场规模不断上升 (10) 图 8:雅培将全吸收支架视为血管支架的全新一代产品 (11) 图 9:雅培Absorb GT1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随时间逐步降解 (12) 图 10:Igaki-Tamai支架是最早应用于人体的可降解支架 (13) 图 11:有临床试验表示SYNERGY支架系统相比Absorb内皮化更快 (15)

图 12:药物洗脱支架占我国血管支架超九成 (17) 图 13:急性冠状综合征比例上升,病死率持续下降 (17) 图 14:美国(部分)整体人工心脏移植一年期生存率 (20) 图 15:SynCardia人工心脏可使用便携电源并支持适度运动 (20) 图 16:人工心脏植入数量逐年上升(Intermacs数据) (21) 图 17:美国(部分)辅助人工心脏移植一年期生存率 (22) 图 18:美国(部分)人工辅助心脏用途分类 (23) 图 19:心脏移植手术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 (24) 图 20:美国心脏捐献者来源分布与采用率 (24) 图 21:美国心脏捐献者数量趋向稳定 (25) 表目录 表 1:部分心血管类疾病药物 (8) 表 2:PLA支架主要问题 (14) 表 3:2014年各省级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情况 (17) 表 4:金属可降解支架主要性能对比 (18) 表 5:主要人工辅助心脏产品 (23)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发布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发布 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及患病率持续增长,已经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与此同时,面对心血管病高发的严峻形势,国内外心血管病预防工作也取得了许多进展。为此,我们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吸取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在2011 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的基础上更新了内容,发表为《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临床心血管病的预防工作。本指南涵盖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基于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等内容,本文仅就二级预防的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 年第一期。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一、卒中二级预防(一)危险因素控制推荐意见如下:(1)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 m H g ,应启动降压治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 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 以下。由于低血液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 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2)对于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 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LDL-C 降至1.8

mmol/L (70 mg/dl )以下。(3)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 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卒中或TIA 事件,推荐HbA1c 治疗目标(二)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TIA 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推荐意见如下:(1)对非心原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建议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150 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达莫(200 mg)2次/d 或西洛他唑(100 mg)2 次,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药物。(3)发病24 h 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原性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W 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缺血性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4)发病30 d 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99% ) 的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 d。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均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5)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或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特征和防治需求(完整版)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特征和防治需求(完整版) 中国是当今全球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及时总结我国主要CV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有效的应对和遏制其危害。 近日,我们在Nature杂志子刊发表了综述文章。这篇综述在大量相关文献阅读、数据分析和深入思考基础上,提炼了当前中国CVD流行的八个重要特征及这些流行特征对防治工作的需求和挑战。本文将概括的介绍这篇综述的关键内容。 特征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负担快速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因二者在病因学、病理机制和预防策略上具有极大的共性,国内外相关防治指南趋于将其视为一种疾病进行综合防治。ASCVD的快速持续增加是当前我国CVD 流行的重要特征之一。ASCVD在CVD死亡和总死亡中的比例从1990年时的40%和11%上升到2016年61%和25%;同期的死亡人数从100万/年增加到240万/年。ASCVD的发病率(包括发病后死亡和存活的患者)亦持续上升,年发病率和发病人数较1990年的增加幅度均超过

100%。ASCVD疾病负担的持续增加对我国的疾病防治策略和各种资源的配置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包括一级预防需求以减少发病人数、快速增加的急救和住院床位的需求以挽救急性期患者的生命、不断增加的康复和二级预防需求以降低大量ASCVD存活患者复发、再住院和失能的风险。应该认识到,ASCVD负担增加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比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发病和死亡人数的增加、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和普及导致带病生存的高危患者数量的增加,所以我国的ASCVD的疾病负担预计会继续增加,这不仅对目前已经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带来巨大挑战、也对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和无数家庭带来持续增加的压力。如何应对我国ASCVD负担的持续增加显然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特征2:出血性卒中的流行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到170万例新发出血性卒中病例。近几十年来,尽管有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为稳定仅稍有上升;而死亡率则明显下降,在心血管死亡中的比例从1990年的39%下降到2016年的27%。但在110个国家的比较中,我国仍是出血性脑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特征3:CVD流行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心血管介入器械项目计划书

心血管介入器械项目 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说明—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与心脏或者血管相关的疾病,主要包含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风湿或类风湿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血管介入治疗是当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近几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心血管介入治疗器械的研发已成为热门医疗器械之一。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心血管介入医疗技术逐渐赶超世界水平,促进了国内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加快行业发展速度。 该心血管介入器械项目计划总投资5334.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286.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34%;流动资金1048.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6%。 达产年营业收入7493.00万元,总成本费用5917.11万元,税金及附加97.16万元,利润总额1575.89万元,利税总额1890.41万元,税后净利润1181.9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08.4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9.54%,投资利税率35.44%,投资回报率22.16%,全部投资回收期6.01年,提供就业职位135个。 报告内容:概述、项目建设及必要性、市场分析、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地研究、项目建设设计方案、项目工艺说明、环境保护说明、项目安全卫生、项目风险、项目节能评价、实施安排、投资方案说明、项目经营效益分析、综合评价说明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心血管介入器械项目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及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研究 第五章项目建设设计方案 第六章项目工艺说明 第七章环境保护说明 第八章项目安全卫生 第九章项目风险 第十章项目节能评价 第十一章实施安排 第十二章投资方案说明 第十三章项目经营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第十五章综合评价说明

介入器械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Intervention · implant · Thematic Forum 介入器械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刘洋1吴远浩2郑玉峰1,2奚廷斐2 1 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871) 2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中心(北京 100871) 文章编号:1006-6586(2014)09-0001-08 中图分类号: R318.0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2014-07-0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在2008年,有约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到2030年心血管疾病将造成大约2500万人死亡[1]。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中国正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心脑血管疾病的有 内容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到2030年心血管疾病将造成 大约2500万人死亡。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中国正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在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都将会是一个重大命题。介入治疗具有 介入创伤小、手术危险小、疗效明显等特点,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本文回顾了介入治疗装置及器械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同时对国 内介入治疗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关键词:介入装置及器械微创发展趋势预测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ventional Medical Devices LIU Yang1 WU Yuan-hao2 ZHENG Yu-feng1,2 XI Ting-fei2 1 Engineering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100871) 2 Center for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Academy for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WH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ve becom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about 25million people will die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ound the world by 2030. In China, the morbid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es year by year due to ageing populations, as long as the changes of dietary structure with economy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the most popular wa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owadays with the advantage of minimal invasiveness, low surgical risk and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evices, analysis and predict the current statue and tendency of glob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evice industry. Key words: interventional devices, minimal invasiveness, tendency, prediction 1.介入医学工程器械分类及其发展情况 . 1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2016-06-03 CSC办公室 职务姓名单位 主任委员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前任主任委员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候任主任委员韩雅玲沈阳军区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副主任委员张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委员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副主任委员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常务委员方全北京协和医院 常务委员杨杰孚北京医院 常务委员杨新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常务委员杨跃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常务委员高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常务委员陈韵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常务委员刘梅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万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常务委员傅向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常务委员孙英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方唯一上海市胸科医院 常务委员何奔上海市胸科医院 常务委员张瑞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常务委员孔祥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常务委员黄从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常务委员杨天伦湘雅医院 常务委员吴书林广东省人民医院 常务委员黄岚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常务委员雷寒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陈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常务委员袁祖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常务委员马依彤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委员叶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委员周玉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委员赵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委员乔树宾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委员赵世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委员张抒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委员周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委员李建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委员李玉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委员李保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委员赵兴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委员杨延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委员侯爱洁辽宁省人民医院 委员刘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委员郑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委员田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委员李毅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委员王继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委员钱菊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委员梁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委员刘学波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委员刘乃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委员傅国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委员朱建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委员王洪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委员陈良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委员王焱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委员洪葵南昌大学医学院 委员卜培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委员高传玉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心血管病医院 委员李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委员汪道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委员黄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委员苏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委员周胜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委员余再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委员董吁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介入考试器械植入模拟题精选版

心血管介入考试器械植 入模拟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心脏起搏器植入与除颤治疗 一、单选题 1)感知安全界限是多少(A) a)>2.0 b)>1.0 c)>3.0 d)>5.0 2)起搏器置入时对心房P波振幅的要求( 3)C) 4) a)>1.5mV b)>1.0mV c)>2.5mV d)>2.0mV 5)起搏器置入时对心室R波振幅的要求(B) a)>3.5mV b)>5.0mV c)>6.5mV d)>8.0mV 6)以下哪种情况属于交叉感知(D) a)感知T波 b)感知极化电位 c)感知肌电位 d)双腔起搏器中感知另一个通道的刺激信号 7)以下关于PMT哪一个是正确的(B) a)任何起搏器都可能发生PMT b)PMT是双腔起搏器特有的并发症 c)药物是最常用终止发作的方法 d)传导阻滞的患者不会发生PMT 8)安全起搏是为了避免以下哪种情况(A) a)心室交叉感知 b)心房交叉感知 c)电池电量下降 d)电磁干扰 9)安全起搏时AV间期通常设置值是多少(B) a)依心率情况而定 b)110-120ms c)120-130ms d)130-150ms 10)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鉴别电极导线断裂和绝缘层破裂(C)

a)起搏功能障碍 b)感知功能障碍 c)电极导线阻抗改变 d)起搏方式改变 11)以下哪种方法可以避免肌电干扰(A) a)使用双极感知 b)使用双极起搏 c)使用单极感知 d)使用双极起搏 12)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感染多由以下何种细菌引起( 13)A) 14)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绿脓杆菌 15)起搏器植入术后后期感染多由以下何种细菌引起( 16)C) 17)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绿脓杆菌 18)以下哪个不能被作为频率适应性起搏的感知器(D) a)体动感知器 b)加速度感知器 c)经胸阻抗感知器 d)中心静脉压感知器 19)以下哪个不是起搏器随访的目的(D) a)了解起搏器工作状况 b)发现起搏系统故障和功能异常 c)个体化起搏参数,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要 d)参加临床实验的要求 20)以下哪些检查不被用于起搏随访(D) a)心电图 b)动态心电图 c)胸片 d)CT 21)以下哪个不是起搏器程控的目的(D) a)个体化起搏参数 b)通过程控优化血流动力学 c)诊断、处理故障 d)了解起搏器型号 22)以下哪个是按压程控仪上紧急起搏键(Emergency)后的工作方式 (A)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04-29发表评论分享 冠脉介入治疗 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PCI总例数稳定增长(表1),2013年达454505例,但平均百万人PCI 例数为309.42例,而美国约为1800例/百万人,我国冠脉介入治疗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1 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相关数据对比 注:2013年PCI总例数中包括军队医院数据(42110例),而后续分析中未包括。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DES,药物洗脱支架。 地区差异 2013年,15个省/区/直辖市PCI例数超过1万例,但不同地区、医院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6.6%的大医院完成全国37.8%的病例,约1/3的医院完成例数不到总量的5%。尽管要求小医院完成与大医院相似的PCI例数不合理,但从增长情况来看,手术量<100例/年的医院2013年手术量较2012年增长48.08%;而手术量≥1000例/年的医院增长率仅为6.68%,因而维持介入治疗持续增长的潜力在于基层医院。从专业角度来讲,推动介入治疗在县级医院开展是合理的,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须加强培训工作、资质认证、医院帮扶等。 适应证的把握 近几年的数据均显示,在行PCI的病例中,约90%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适应证的把握总体较合理。2009-2013年,我国平均支架置入数维持在1.45枚(2009年)~1.67枚

(2011年)之间。从国家层面来讲,维持在这个范围是合理的,不存在支架滥用现象。2013年,平均支架置入数1.51枚,有下降趋势。 STEMI诊治水平 2009-2013年诊断为STEMI的病例数在增加,实施直接PCI的例数也在增加,但STEMI患者实施直接PCI的比例始终维持在30%左右。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严重不足,这个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与配合。 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在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发布以及推动临床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需要完善之处。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也需要正视这些问题,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标准、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善。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总体趋势 来自网络直报系统的心律失常领域相关数据(表2)显示,总体而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目前仍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表2 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相关数据对比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2017)(二)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 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 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 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 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 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 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 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 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 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 水平。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这 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 样重要。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决定。 1.1 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 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 吸烟量和心血管病、 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队 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 者。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我国是 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 ,而且能 惯,

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 个良性的支持环境。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 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 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 1.2 减少钠盐 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 可预防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长期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可以有 效地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 (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WHO (5 g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 )的推荐量。应鼓励患者实施减盐措施。减少烹调用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让患者明白即使钠盐摄入量不能立即达 到推荐的水平,长期努力逐渐减少钠盐摄入量也可以有效地 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到2025 年人群钠盐摄入量应较2010 年减少30% 。同时观察性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李惠君、顾东风、 北京安贞医院(吴兆苏) cww123123@https://www.doczj.com/doc/4118130633.html, 通讯作者:胡盛寿 Email:shengshouhu@https://www.doczj.com/doc/4118130633.html, 1000-3614(2017)06-0521-1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7.06.001 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1 5 (年份) 298 296294255 262257265221 206177174189 170174 1990~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 占首位。年农村、城市CVD 分别占死因的45.01%42.61%(图4)。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1990~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1 5 (年份)心血管病肿瘤 呼吸疾病损伤消化疾病213230234 209209184 212242255254257252259262265 199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300275250225200 17519951990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15 (年份)城市农村213230234 209 184212242255 257262255294296298 265 262 259252257254265221206177174189 170174图4 2015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心血管病肿瘤呼吸疾病损伤/中毒消化疾病农村城市11.64%8.07%12.06%22.02%45.01%13.16%6.05%11.80%26.44%42.61%中国CDC 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3(GBD 2013)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各省人口学和流行病学数据[3]。1990年,16个省的首要死因是下呼吸道感染或早产并发症,15个省为脑血管疾病。至2013年,首要死因有27个省是脑血管疾病,5个省是缺血性心脏病(IHD)。2013年我国年龄标化的CVD 死亡率较1990年降低21%。脑血管病是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缺血性卒中死亡率上升了28.8%,

2020年参加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5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指导支持下,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 第一期心血管病介入护理技能进阶培训班学习。并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于2018年7月20日取得了由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专家 委员会颁发的第一期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专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 2018年5月14日—2018年6月24日期间,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 中心邀请了18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国内知名医疗和护理专家,通过 远程教育平台,历时六周的时间,为我们40家心血管病护理及介入培 训基地的125名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课程分 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心血管介入诊疗理论课程。这一场场学术盛 宴精彩纷呈,使我们领略到各位名师风采,同时又学习到了心血管专 业理论知识。他们以丰富的医疗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运用通 俗易懂结合实际案例的授课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专业性强,清晰、易 懂的理论知识,为我们精准护理急、危重症介入患者贮备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导管室的工作既紧张又快节奏, 护士除了掌握临床基础护理技术外,还要娴熟地掌握多项仪器设备的 使用,进行术中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压力波形的变化以及各项生命体 征监测,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如有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只有坚 实的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作保障,才能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疾病的转归有清楚的认知,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处置得当,化险为夷,为抢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第二部分为专业护理/技术课程。每一位护理专家的授课既专业又具有 实用性,譬如改善治疗的基础条件,建立完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管 理制度、密切配合缩短介入治疗时间及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医护技的团队协调沟通合作,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加强人文关怀, 改善病人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和康复。随 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医院实现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保证 医疗安全有据可循,科学规范,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对医疗资源进 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为医院管理决策提 供有力的依据。通过学习,使我们对急、危重症患者介入抢救治疗、 护理和仪器设备使用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对临床护理工作有很好的指 导作用,弥补了我们在工作中的不足,真正做到胸中有数遇事不慌, 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些在导管室对急、危重症患者 精良护理技术上,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准确预见性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紧急状况下护士能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早发现、早说出”,快速有效地配合施救,从死神手中挽救生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 导管室有一个口号“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第三部分是专业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课程。教授及护理专家们运用“医 疗界最懂护理,护理界最懂医疗”的理念进行授课,将我们学习到的 理论专业知识运用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我们 心血管领域的基础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又学习了最前沿的技术,同时,通过同步的实操技能培训实现了个性化培训,同质化追求的宗旨,从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