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6——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问题

专题6——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问题

专题6——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问题
专题6——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问题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问题

一、单选题

1.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A. 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B. 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

C. 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D. 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2.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和化学性质相似

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3.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4. 如图为甲生成乙和丙的反应示意图,其中丙是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是有机物

C.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g

D. 乙由一种元素组成

5. 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6. “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 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7. 用“●”、“○”、“●”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丁互为同位素

B. 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 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 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8.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 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

9. 如图表示物质甲和乙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共有4 种分子

B. 构成丁分子的原子不同

C. 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 丙分子是由3 种不同的原子构成

10.科技人员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C2H2O

D.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

1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变

B. 丁在该变化中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变化可以表示氮气欲氢气生成氨气(NH3)的反应

D. 该变化中发生反应的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3:2:2

1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 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D. 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13.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的方法

14.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

B.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C. 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D. 这一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

15. 下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C. 反应后有三种物质生成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

16.下列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发生变化

17.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和微粒是原子

C. 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D的微观符号可表示为N2

D.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18.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

D. 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19.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物质的组成是混合物

B. 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20.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5:2

C. 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 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改变

21. 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采源之一。2012年起我市所有机动车必须取得“环保合格标志”后方能安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部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

A.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丁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C. 乙和丙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D. 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

22. 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2012年起我市所有机动车必须取得“环保合格标志”后方能安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部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

A.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丁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C. 乙和丙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D. 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由此可知:

【解答】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未配平,不能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故错;

B、反应前后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四种分子,故对;

C、由甲和丁中的微观构成可知,甲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丁属于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甲和丁中的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故对;

D、由乙和丙的微粒的构成可知,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所以,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对。

答案:A。

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

2CO+O22CO2,由此可知:

A、反应前是三个分子,反应后是两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该变,故错。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错。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

D、氧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氧分子保持的,故对。

答案:D。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过程图,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的原因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解:A、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分成氧原子和碳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因此二氧化碳经过反应产生了氧气和碳,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

D、通过信息可知,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生成的乙中只含有一种原子,丙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故丙可能是水,乙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是氧分子,故乙是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确定甲的化学式,继而确定其物质类别,据此解答。

【解答】丙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故丙是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乙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是氧气,故甲的化学式为H2O2,

A、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错误;

B、甲不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属于有机物,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错误;

D、乙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模型反应了物质的结构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解答】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A正确;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甲有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不是单质,B错误;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由生成中可以看出应该要2个乙分子,C错误;

D、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不能说分子构成分子,D错误。

6.【答案】B

【解析】【分析】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解答】A、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故A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对于化学反应,其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不会变的;故C错误;

D、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而生成物中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解答】甲图中有1个电子,1个质子,2个中子;

乙图中有2个电子,2个质子,2个中子;

丙图中有1个电子,1个质子,0个中子;

甲和丙都只具有1个质子,1个电子(核电荷数),属于同一种元素,而且是同位素;

乙和丁都只具有2个质子,属于同一种元素,而且是同位素。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C

【解析】【分析】(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中不能含有其他分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分子可由多个原子构成,如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

(4)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解答】A、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水分子中不含氢分子,A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反应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B错误;

C、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水分子有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得到此信息,C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分析】(1)原子可构成分子,同种原子可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的数量和种类不同构成的分子也不同;

(2)模型中的形状不同的圆表示不同的原子,根据模型可判断选项。

【解答】A、图示中共有4 种分子,由图中模型可知,甲、乙、丙、丁表示4种不同的分子,说法正确,A错误;

B、构成丁分子的原子不同,由模型可知,丁由两种原子构成,说法正确,B错误;

C、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由模型可知,乙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说法错误,C正确;

D、丙分子是由3 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由模型可知,丙分子含有三种不同的原子,说法正确,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分析】(1)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物结合成一种生成物;(2)化合价是原子之间形成时的一种结合形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0;(3)图中模型表示一个物质微粒的原子构成,据此可以写出化学式;(4)相对原子质量能表示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较关系,根据模型中物质的构成可以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从而得出质量之比。

【解答】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微观示意图模型中可以看出,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说法正确,A正确;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碳元素在CO2中,化合价应该是+4价,说法错误,B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C2H2O,得到的物质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所以化学应该是CH2O2,说法错误,C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参加反应的物质是CO2和H2,微粒的个数比是1:1,质量之比为22:1,说法错误,D错误。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微观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准确判断参加反应的分子和生成物的分子及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析。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变;B、根据丁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推断丁可能做催化剂可能未参与反应;C、根据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NH3)的反应就是一分子氮气与三分子氢气反应生成两分子氨气分析;D、根据该反应由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丙分子分析;

【解答】A、反应前的分子是过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反应后生成了氨气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变,故A正确;

B、丁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推断丁可能做催化剂;故B正确;

C、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NH3)的反应就是一分子氮气与三分子氢气反应生成两分子氨气;故C正确;

D、该反应由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发生反应,其中的1个乙分子和丁分子没有参加反应,生成2个丙分子,因此反应中甲、乙、丙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故D错误;

故选项为:D

12.【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原子,其中每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只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B、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2个A原子和2个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1个A原子和3个B 原子构成的,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

C、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2个A原子和2个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1个A原子和3个B 原子构成的,个数比是1:3:2,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故说法正确;

D、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是由1个A原子和3个B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A

1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过程图,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的原因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A、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分子分成氧原子和碳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因此二氧化碳经过反应产生了氧气和碳,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和碳原子,故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

D、通过信息可知,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故说法正确。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等.

【解答】A、氧化汞搜热能分解成汞和氧气,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项D 正确.

1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分析原子、分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解答】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

A、由反应物不是单质,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上图可知,生成物中有单质,故B正确;

C、反应后,只有两种分子生成,故C错误;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在此变化中氢分子和氧分子最终变成了水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由氢分子的构成可知,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B项正确;由水分子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项错误;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会发生变化,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

【分析】该题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17.【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微粒的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D的化学式;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解答】A、C表示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是纯净物,故A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原子不改变,故B错误;

C、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N2,故C正确;

D、该反应前后化合价会改变,氧气变成水的过程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成-2价,故D错误。

故选C

18.【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H2O2据此分析物质的属类、质量比等。

【解答】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H2O2;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B、反应前碳元素在化合物中属于CO2,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错误;

C、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CH2O2,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分子比为1:1,质量比为:22:1,故错误。

故选:A

19.【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通过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种类,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本质。

【解答】

A、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组成其他新的分子,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有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2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的概念。

【解答】根据题目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A是错误的;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1,所以B是错误的;化合反应是多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所以C是错误的;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故本题答案选择D。

2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丁是氮气,有一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

C、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由相同的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反应前后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四种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2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由此可知: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丁是氮气,有一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

C、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由相同的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反应前后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四种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化学反应微观结构示意图练习题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前后微观结构示意图练习题1.自来水用氯气消毒过程常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1)中生成物与NaOH溶液发生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反应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右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徽观示意图,“”和“”分别 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徽粒 (选填序号), A. B. C (2)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 (3)写出符合徽观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我国最近已研究出新型水处理剂C1O2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氯原子、“”氧原子、“”钠原子 ¥ , (1)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中甲、乙、丙、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4. 若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 (1)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2)任写一个符合该图形的化学方程式。 (3)观察示意图,关于化学反应你的认识为。 5.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 (1)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 (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6. 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_____ ,属_____ 反应。 (3)该反应在环保上的具体应用为_____ 。 7.下图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甲丙丁

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

微观示意图试题汇编 1.(08山东) 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10恩施自治州)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5.(09南京)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7. 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酸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由四种原子构成 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是89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6O2N 8.(11乐山市)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 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 子是( ) A.HCHO B.CO2 C.NH3D.CH4

11.(11南京市)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 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4是一种单质 C.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 他们的性质相同 14.(09苏州)10.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 16.(10桂林)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18. .(08年汕头)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 22. (11烟台市)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23.(10烟台)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C. 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 D. 黑球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24.(10聊城)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 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化学】2018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

2018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 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 1.(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 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图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4NO + 6H2O,甲为NH3,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乙为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B正确;两种生成物为NO和H2O,它们均由两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故C正确;生成的丙(NO)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即4:6=2:3,故D错,故选择D。 2.(2018河北).图2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2C2H6+ 7O26H2O + 4CO2。该反应属于不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丙为H2O,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生成物丁为CO2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2=3:8;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故选D。 3.(2018山西)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 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依据 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1.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Cl﹣;(3)OH﹣. 【解析】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氯化钠呈中性,盐酸过量,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2)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钠离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Na+、OH﹣、Cl﹣;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OH 2.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双项选择)

A.Ca(OH)2 B.HCl C.BaCl2 D.(NH4)2SO4. 【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K+;CO32﹣;OH﹣.(3)AC 【解析】解:(1)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钾,因此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2)由图中信息可知,表示K+,表示CO32﹣,表示OH﹣.故填:K+;CO32﹣;OH﹣. (3)碳酸钾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钾,因此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Ca(OH) 和BaCl2.故选:AC. 2 3.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 是,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任举一例)。【答案】:(1)①Cu2+ ②Cu(NO3)2 + 2NaOH= Cu(OH)2↓+2NaNO3 ③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Cu2+、SO42-、Zn2+ (2)Ba(OH)2、KOH (3)BaCl2 【解析】:(1)①Cu(NO3)2溶液中含有Cu2++和NO3,CuSO4溶液中含有Cu2+和SO42-,所以两种溶液共同含有的是Cu2+。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发生置换反应,

九年级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剖析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NaClO==2NaCl+2ClO 222典型例题解析: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 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 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 C.NH D.CH 324【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 。A【答案】:

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 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①②③C.①③A.①②B.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 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 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 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 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 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发生的变化是在这一过程中,水变成水蒸

气。. 【解析】:水受热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变化前后物质不变,水分子的本身大小和个数也不会改变,仅仅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且分子还是均一的状态,不会跑到容器的一端。【答案】:B。 四、判定模型表示的化学反应类型 例4: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析】:观察反应前后模型的变化,可以知道:反应前只有一种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符合一分为多这样的特

反应先后顺序

反应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问题 一、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 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 (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和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的反应 (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的,生成物电解度越弱的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的,先反应 例题1:向NaOH、NaAlO 2、Na 2 S 2 O 3 的混合溶液中 滴加稀硫酸时沉淀的生成情况 2NaOH + H 2SO 4 = Na 2 SO 4 +Al(OH) 3 ↓ 2NaAlO 2 + H 2 SO 4 + 2H 2 O =Na 2 SO 4 +2Al (OH) 3 ↓ Na 2S 2 O 3 +H 2 SO 4 = Na 2 SO 4 + S + SO 2 +H 2 O 2Al(OH) 3 +3H 2 SO 4 =Al 2 (SO 4 ) 3 + 6H 2 O 二、由于实验的实际操作引起的先后顺序问题

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和溶液的反应,后考虑和体系中固体的反应 例:将足量CO 2通入KOH和Ca(OH) 2 混合溶液中, 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2KOH + CO 2= K 2 CO 3 + H2O K2CO 3 +CO 2 +H 2 O = 2KHCO 3 CaCO 3+CO 2 + H 2 O = Ca(HCO 3 ) 2 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的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的放电先后顺序问题 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的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的几种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的还原性;若电解的是某种物质的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和OH_之后的离子放电的情况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专题训练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专题训练 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2.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O”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单质B.氧化物C.盐D.有机物 3.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5.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点燃2HCl 6.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 B .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 .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 .D 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 8.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生成了2种物质 C .反应物含3种元素 D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是SO 2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 .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10.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 .该图可示意CO 与O 2的反应 11.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 .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 .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 .乙分子中A 与B 的原子个数比为1:2 12.(2012?顺义区二模)有机物丁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丁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物丁的分子模型为 B .该反应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乙、丙 C .该过程可实现碳循环,减少碳排放 D .丁可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焓变知识点总结

【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 (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九年级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剖析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2NaClO2==2NaCl+2ClO2 典型例题解析: 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 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 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 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C.NH3D.CH4 【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 【答案】:A。

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 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 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 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 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 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 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 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怎么判断! 初中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规律 哪些反应先进行 比如一种金属和多种盐溶液,或多种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溶液反应 先是酸的反应再是盐的反应,一般来说先与活泼的反应在与不活泼的反应 化学反应大致顺序: 复分解反应优先氧化还原反应优先水解反应 其中复分解中中和优先 氧化还原则是性质强者优先, 水解自然是双水解优先! 优先顺序一般是在铁的反应计算时要经常考虑! 关于中和反应优先的解释 ~现在很多粗中老师都说中和反应优先其实是错的当溶液中存在两种及以上的溶质时每个反应都会进行如在NaOH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 会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2NaOH=Na2CO3+H20

NaOH+HCl=NaCl+H2O 生成的CO2会被NaOH全部吸收生成Na2CO3 所以才会说中和反应优先 而在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会发生如下反应 2NaOH+CuCl2=Cu(OH)2+2NaCl Cu(OH)2+2HCl=CuCl2+2H20 NaOH+HCl=NaCl+H2O 所以综上所述中和反应优先 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图像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 B.一定量的石灰石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10%硫酸溶液反应 试题分析:解答图象题,首先应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量,再看起始点、转折点及走势,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不断升高,但反应结束后,过量的稀盐酸有降温的作用,所以温度又慢慢下降,正确,B、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碳酸钙减少的质量越来越大,直至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变化,正确,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一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就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正确,D、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10%硫酸溶液反应,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稀硫酸,所以刚开始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即两条曲线重合在一起,最终金属镁比铁产生的氢气更多,错误,故选D 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能观察到开始时______,过一段时间______.用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 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先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但生成的氯化钡会马上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然后是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故答案是:产生少量的沉淀;产生大量白色沉淀;2HCl+Ba(OH)2═BaCl2+2H2O;Na2SO4+Ba(OH)2═BaSO4↓+2NaOH. 酸碱中和反应为什么一定先发生,?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 △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 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考前圈重点化学-微观反应示意图

微观反应示意图 微观反应示意图是中考的常考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那么要如何攻克这类试题呢?且听小唯唯给大家唠叨唠叨…… “七嘴八舌”说考情 ■陕西说:我10年6考,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有涉及,考查形式比较灵活。 ■云南说:我近4年必考,且多在选择题中呈现。■江西说:我近5年除2017年外均有考查,且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有考查,形式灵活。 ■安徽说:我近5年连续在第8题或第9题考查,常以科技信息为背景命题。 ■河北说:我考查的比较少,近10年仅2018、2013、2009年在选择题中考查。 ■山西说:我10年7考,常结合教材中氢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在填空题中考查,但2018年和2010年均给出具体物质在选择题中 考查。 ■河南说:我近10年仅2011年未考查,且在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均有考查,涉及的知识点比 较多。 说来说去还得练 1.(推荐安徽、河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员发现可利用高效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气体或液体燃料,如图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增加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D.该反应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2.(推荐云南、江西)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3.(推荐陕西、江西、河北)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B.X的化学式为H2 C.反应物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4.(推荐山西)如图分别是水加热沸腾、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及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化学中涉及反应先后顺序的问题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初中化学中涉及反应先后顺序的问题 1、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稀盐酸)中。 则先: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后: Fe + H2SO4 === FeSO4 + H2↑【Fe + 2HCl=== FeCl2 + H2↑】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铁钉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其中隐含着反应:2FeCl3 + Fe ===3 FeCl2 原因是:铁锈在表面,先与稀硫酸接触。 2、在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则先: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后: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原因是:CaCl2和 Na2CO3反应生成的CaCO3会溶于稀盐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所以只有在酸被消耗完才会有沉淀产生。【这是一类问题。】 3、在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则先: HCl + NaOH ==== NaCl +H2O 后: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原因是:Na2CO3和 HCl反应生成的气体会被NaOH溶液吸收,2NaOH + CO2 ==== Na2CO3 + H2O所以只有在NaOH被消耗完时才会有气体生成。【这是一类问题。】 4、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则先: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后: Ca(OH)2 + CO2 ==== CaCO3↓+ H2O 原因是:Ca(OH)2和 CO2反应生成的沉淀(CaCO3)溶于稀盐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所以只有在酸被消耗完才会有沉淀产生。 5、金属和盐溶液混合 则先发生最活泼的金属单质置换最不活泼盐溶液中的金属。 原因是:最活泼的金属单质优先失去电子而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离子优先获得电子。 6、把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 则先:2Na + 2H2O====2NaOH + H2↑ 后: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7、CO2通入到NaOH、Ca(OH)2的混合溶液中。 则:先Ca(OH)2 + CO2 ==== CaCO3↓+ H2O 后2NaOH + CO2 ==== Na2CO3+ H2O 原因是: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Na2CO3会与Ca(OH)2反应生成NaOH。 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所以只有当Ca(OH)2先反应完时2NaOH才会与CO2反应。 8、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则先:Na2CO3 + HCl === NaCl +NaHCO3 后:NaHCO3+ HCl === NaCl + H2O + CO2↑ 原因是:由CO32-+2H+==H2O+CO2↑可知。每个CO32-需要2个H+才会生成CO2而当CO32-较多而H+较少时,为公平起见,每个CO32-先得到一个变成HCO3-,当所有的CO32-都变成HCO3-后,再由HCO3-得到H+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 东湖高中易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高效率原电池原理形成过程。通过双液双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盐桥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5、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6、教法和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二、教学过程 1、【引入】独立自学-------我复习我知道 环节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开始复习必修2关于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一: 实验1:回忆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取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实验可供选择的材料: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导线、培养皿、一瓣橘子 【实验要求】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分析这个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流向,电子流向,离子移动方向等。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注意:锌片和铜片插进去不要拔出,等一会后观察指针偏转变化。 【小组实验】 【小组展示】 环节二:合作共学-----------提炼出原电池装置的模型。 教师引导:一瓣橘子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

最新高中化学反应优先顺序教学文案

高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规律】 一、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 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和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的反应 (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的,生成物电解度越弱的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的,先反应【例】:向NaOH、NaAlO2、Na2S2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沉淀的生成情况2NaOH + H2SO4 =Na2SO4+Al(OH)3 ↓ 2NaAlO2 + H2SO4 + 2H2O =Na2SO4 +2Al (OH)3 ↓ Na2S2O3+H2SO4 =Na2SO4 + S + SO2 +H2O 2Al(OH)3 +3H2SO4=Al2(SO4)3 + 6H2O 二、由于实验的实际操作引起的先后顺序问题 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和溶液的反应,后考虑和体系中固体的反应【例】: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Ca(OH)2 + CO2 =CaCO3 ↓+ H2O 2KOH + CO2 =K2CO3 + H2O K2CO3 +CO2 +H2O =2KHCO3 CaCO3+CO2 + H2O =Ca(HCO3)2 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的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的放电先后顺序问题 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的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的几种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的还原性;若电解的是某种物质的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和OH_之后的离子放电的情况 五、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的反应先后顺序问题 关于Na2O2常常涉及两个重要反应 2Na2O2 + 2H2O =4NaOH +O2 2Na2O2 + 2CO2 =2Na2CO3 +O2 应用这两个反应进行化学计算的试题较多,特别是涉及Na2O2和CO2、H2O的混合物的反应问题。 直接认为先是Na2O2和CO2反应,如果Na2O2有剩余,再考虑和H2O的反应 【例】:将16.8g的NaHCO3 受热分解后所产生的CO2气体和水蒸气全部通过装有一定量的Na2O2的密闭容器后,充分反应,最后固体质量增加2.9g,求密闭容器内所装Na2O2的物质的量。

2018中考化学题分类汇编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含解析)

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 1.(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图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4NO + 6H2O,甲为NH3,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乙为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B正确;两种生成物为NO和H2O,它们均由两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故C正确;生成的丙(NO)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即4:6=2:3,故D错,故选择D。 2.(2018河北).图2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2C2H6+ 7O26H2O + 4CO2。该反应属于不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丙为H2O,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生成物丁为CO2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2=3:8;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故选D。 3.(2018山西)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 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 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化学反应顺序详解

化学反应顺序 在某体系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后,若发生的化学反应(或离子反应)有多个,则往往有的先反应,有的后反应,即有其自然规律。下面就体系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两方面反应的先后顺序进行探究。 一、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 (一)在含A、B、C的物质中加入物质D,且D与A、B、C均反应,而B、C的生成物均与A反应,C的生成物与B反应,则反应的顺序为:A先反应,然后B反应,最后C反应。 例1、在含大量H+、Al3+、NH4+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判断H+、Al3+、NH4+与NaOH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解析]H+与OH-反应生成H2O,Al3+与OH-先生成Al(OH)3进而生成AlO2-,NH4+与OH-反应生成NH3·H2O。而Al(OH)3、AlO2-或NH3·H2O与H+要反应,NH3·H2O与Al3+要反应。 综上所述,此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的顺序为H+先反应(第一阶段),接着Al3+反应生成Al(OH)3(第二阶段),再接着是NH4+反应(第三阶段),最后是Al(OH)3与OH-反应生成AlO2-和水(第四阶段)。 即:第一阶段:H++OH-=H2O 第二阶段:Al3++3OH-=Al(OH)3↓ 第三阶段:NH4++OH-=NH3·H2O 第四阶段:Al(OH)3+OH-=AlO2-+2H2O 例2、在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判断CO32-、HCO3-与盐酸反应的先后顺序。[解析]CO32-与H+反应先生成HCO3-进而生成H2O和CO2,HCO3-与H+反应生成H2O和CO2。而H2O、CO2要与CO32-反应生成HCO3-。综上所述,此体系发生的化学反应先后顺序为CO32-先与H+生成HCO3-第一阶段),然后HCO3-与H+反应生成H2O和CO2(第二阶段)。 即:第一阶段:CO32-+H+=HCO3-第二阶段:HCO3-+H+=H2O+CO2↑例3、在KOH、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判断此过程发生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解析]CO2与OH-反应分两步进行。 即CO2+2OH-=CO32-+H2O CO2+H2O+CO32-=2HCO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