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浅析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摘要:英法百年战争是1347-1453年积怨已久的英法封建王朝为了争夺法兰西的领地及其它政治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对参战双方的历史发展轨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军事制度的影响其中如骑士制度的终结、长弓兵的兴盛与转型、军事战术的转变和对英国撤出大陆面向海洋发展及其对海军建设的影响;农民运动由于受到更加残酷的剥削生活条件恶化而兴起、运动中提出了代表其利益的两个纲领及其失败的原因和农民运动对英国社会力量对比产生的影响;民族国家由于百年战争中的自我认同和对法国的仇视及宗教改革等而形成的英格兰民族的形成而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浅析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百年战争英国军事制度民族国家

百年战争的进行对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战术思想、军事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英国士制度作为封建主义贵族制度的伴随物始于10世纪发展于12-13世纪,并且于12-13世纪进入黄金时期而后在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中衰落。在战争开始前通过对苏格兰的连年征战,英国的军事体制军队战斗素质要高于法国,早在亨利二世在位的时侯就进行了军事改革,“颁布‘军事条例’,改组旧的军队,推行军事改革······国王用这笔款招募一支常备军,不受时间限制,从而使国王减少看对封臣的依赖。”①这就是说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国国王已经有一支固定的雇佣军,相对于法国的封臣义务兵役制更具有优势。“在英国14世纪长弓渐成为法定的武器,而教堂中冢地后设靶射箭之习亦成为村落生活中游艺及盛事。爱德华三世且明令鼓励,并禁止可以同射箭相竞争的手球,足球,棍球;跑马,斗鸡诸无益游艺”

②由此可见长弓当时在英国民间军队中的地位,爱德华三世的将军们在与苏格兰军队的战斗中取双方之长创新出一种新的战术用弓箭手和骑兵混编,长弓兵处于主力地位,骑兵配合长弓兵厮杀,在与法军交战的时候等法国重骑兵冲入英国长弓兵射程内的时候弓箭手将锐箭如雪花般射入敌军,而长弓兵的箭可以射透重骑兵的铠甲射杀敌军,这让法军骑士在未到敌前已死伤不堪,然后英国骑兵再配合长弓兵屠杀法国重骑兵,短兵相接的长弓兵亦可拔刀相战,在1346年的克勒西战役中英军大败法军,而后的数次陆军交战也证明了这种战术的先进性

①朱寰主编,王建吉、吴筑星等编著:《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72页。

②屈勒味林;《英国史》;钱端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上册,第256页。

和巨大的杀伤力。在战争后期双方的武器装备有很多演进。如何设计和应用攻城武器,对战事发展有重大份量。法军领先英格兰以大规模的火药及火炮取得多项胜利,战争型态由此翻新,锁子甲在欧洲已超过千年历史,战争初期,它仍是最好的护身装备。但中后期的贵族骑士已普遍使用新创的板甲,防护力大为增进。而1351年的弗洛顿战役中,板甲已让称雄300 年的英格兰以射程和穿透力见长的长弓失去效用了。在这次战争中,英国的雇佣军优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民团,这促使法国第一次建立了常备雇佣军。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一同作战的弓箭手的作用得到了提高。火器在当时虽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作战中去。这些对英法军队乃至西欧国家军队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英国骑士与王权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国王虽然作为具有号召力的政治权威代表而且西欧一直存在王权统一的思想,但是实际中君主难以行使其真正的君主权利,而这种状况正是骑士制度存在的重要原因,随着英国君主通过与地方分裂势力的斗争加强司法集权、改革军队最终使得君主专制得以建立,这个过程也导致了骑士制度的衰落加之百年战争中的骑兵地位下降骑士制度渐渐退出英国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适应近代化的需求的军队体制,如海军的发展。

1340年6月24日英法首次爆发了大规模海战,这次海战以英国的胜利结束,从此英国控制英法海峡达32年之久,对于保证英军的运输线和补给线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英军没有建立一支永久性的海军,并且吨位也不高,相反的法国却学习同盟者卡斯提尔人的专长,后来在鲁昂修造了一些海军船坞,从而在海上占了上风。“法国人和卡斯提尔人在1369年后日益大胆地进犯,英国沿海的防务由南部和东部滨海几郡并由其他内陆诸郡资助,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防止温奇尔西,赖伊和其他港口遭到劫掠。”③这可以看出从此英国失去了对英法海峡的控制,必然会妨碍物资补给的运输。而在百年战争以英国的失败结束时,英国人更担心法国人再次渡海入侵,惨痛的教训让英国人意识到海防、海军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英国的战败使其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的土地部再受其羁绊完全沦为一个岛国,使人们更见认识到海防和海军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建立强大海军的意识,虽然在百年战争后英国即卷入红白玫瑰之战阻碍了海军的建设,但是后来英国海军的发展及其称霸海洋走向世界都可以说是受百年战争的影响。

百年战争对英法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人为的灾难,为了支撑战争的巨大消耗统治阶级不断增加税收,加之黑死病的肆虐,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多③刘志伟;“论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考试周刊》,2009年,第24期,第36页。

次农民起义。其中典型的如1381年的瓦特·泰勒起义,当时英国的农奴制已开始瓦解,城市得到迅速的发展,货币地租广为流行,在骑士的领地里,货币地租逐渐取代了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货币地租的流行加速了农民阶级的分化。“在13世纪的英国农村,领有1维尔格特(30英亩)份地的维兰,约占农村人口的20%--25%;领有半个维尔格特份地的维兰,约占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领有2-5英亩份地的茅舍农(卡特尔),约占15%-20%。到14世纪,农民份地更加减少,贫苦农民的比例大为增加。”④贫苦农民的增加势必增加农村的阶级矛盾,而此时在英国的东南部拥有较多的农奴制大领地,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领地与市场的联系加强,反而巩固了劳役地租,农奴不仅得不到解放反而承受更残酷的剥削,这些使得英国农村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尖锐。1348年黑死病在欧洲流行,英国对法国的战争也因此不得不暂停一段时间,在英国的农村人口也减少过半,导致劳动不足,物资缺乏,物价上涨。1349年爱德华三世下令男女雇工必须按照黑死病前的工资标准受雇,否则就要带枷、烙印、下狱。以后又多次颁布“雇工法”。这种雇工法对于城市富裕手工业者有利却使贫困化的手工业者和帮工永远沦为廉价劳动力,加深了城市的阶级矛盾。1369年以后英国在百年战争中遭到严重失败,法国收回了大部分失地,英国只占用沿海的几个城市,为了继续进行战争,英国不断增加税收,特别是一再增加人头税一起群众的普遍不满。“起义前“穷牧师”罗拉德派在城乡的宣传起了动员群众的作用。约翰·保尔提出人人平等、土地归大家所有的主张,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响应。他说:“在亚当种田、夏娃织布时,谁是贵族?!”保尔宣传的反对封建贵族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农民起义的舆论准备”。⑤1381年5月底埃塞克斯郡福宾村镇农民为反对国王因为对法作战而征收的第三次人头税而奋起反抗,拉开1381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而后英国多个地区响应起义,全国40郡中有25郡卷进起义的浪潮。埃塞克斯的起义农民以瓦特·泰勒为领袖,进攻肯特郡首府坎特伯雷,而后进攻伦敦,得到伦敦起义农民的接应顺利控制了伦敦市,起义农民处死大主教兼首相萨德伯里和财政大臣等人,并是国王被迫同意了迈尔恩德纲领的一切要求,并让许多书吏抄写发给农民的自由特许证书,这使许多农民离开首都会见了。然而迈尔恩德纲领代表的是相对富裕农民的要求,一些少地农民和雇工继续留在伦敦与国王谈判提出了代表其利益的史密士菲尔德纲领,然而国王背信弃义在谈判中杀害农民起义首领瓦特·泰勒,农民再次受骗被迫回家,而后国王召集各郡骑士与贵族的家臣对农民起义军大肆屠杀,起义最终被镇压。“这次起义从其两个纲领上可以看出明显的反封建性质,两个纲领都要求废除农奴制和劳役制。他们反对

④朱寰主编,王建吉、吴筑星等编著:《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76页。

⑤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8页。

一切领主特权却不反对国王的特权,他们并不能代表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提出什么新的社会秩序来代替旧秩序”⑥。但是“起义给造成人祸的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他的伟大意义在于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加速了农奴制的解体。”⑦可见百年战争使英国内部矛盾激化,使被统治阶级受到更残酷的剥削,但其客观上来看促进了农民阶级的觉醒,加速了农奴制的瓦解,促使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与发展。

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应该是其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从1066年诺曼底人在威廉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起,英国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的盎格鲁-诺曼贵族,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他们开始时于英国人不和,矛盾激烈,但是后来渐渐的与法国矛盾激化,不愿受法王指使,慢慢的与英国人融合而共同反对法国,在百年战争中,这种仇视法国的情绪日益高涨,英格兰与法兰西的战争渐渐的被人们接受为两个民族的战争,英国人的仇法情绪在百年战争中高涨可以说是英格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之一,这使英国人意识到自己与法国人的区别,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英国人。在诺曼王朝和金雀花王朝时,统治者都是来自大陆的贵族,他们使用的语言为法语,社会上流也以说法语为荣,包括学校教育,文学作品都为法语。然而在百年战争中,这种现象渐渐的发生改变,在14世纪中期的议会讨论中开始使用英语,70年代起,坎特伯雷宗教回忆也常常使用英语主持,亨利四世也于1399年用英语发表演讲,在“波瓦迭战后的第6年,国会通过一法律,宣告法语为‘本国所部习知的语言’,而令法院的辩护及宣判悉用英吉利语言以讲述”⑧从此英国官话禁用法语,在学校英格兰页重采英语,一些学术著作开始使用英语写作,如英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杰弗里·乔叟的作品,宗教著作《圣经》也翻译为英语,人们祈祷也开始使用英语,在百年战争中英国君主也有意识的促使英语成为英格兰的民族语言以增强其民族归属感来支持战争,在战争中英语成为了英格兰的民族语言,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共同的语言基础。中世纪的欧洲“统一”在基督教的领导下,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大肆掠夺各国的财富,在爱德华三世时的议会所记中提及教皇从英国的收入是王室收入的五倍,这使英国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到14-15世纪英国上层开始出现了反对教皇的一系列法令,社会中下层也出现的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和“异端运动”罗拉德派运动不仅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也是英格兰民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反映。总之在百年战争中英国人强烈的反对教皇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民族统一思想民族意识的形成。百年战争中队佛兰德尔地区的争夺,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对佛兰德尔羊毛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英国由羊毛

⑥蒋孟引主编:《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214页。

⑦蒋孟引主编:《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215页。

⑧屈勒味林:《英国史》,钱端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上册,第264页。

出口转变为成品的呢绒出口,而战争中促进农奴的解放和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也为英国经济的转型提供了基础。“14、15世纪以来,英国的农工商业都有发展,国内的经济联系加强了,国内统一市场开始形成,逐渐产生统一的领土和统一的经济生活。伦敦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伦敦语成为全英语的基础。全国人民逐渐形成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质。到15世纪末开始形成英吉利民族,同时出现这个民族的国家。”⑨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讲可以看出英法百年战争促使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这为以后英国以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独立自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百年战争很残酷,“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哭了一百年”。战争对英法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各方面及其以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英国军事制度的进步,农民运动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寰主编,王建吉、吴筑星等编著:《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2] 屈勒味林:《英国史》,钱端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上册。

[3] 刘志伟:“论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考试周刊》,2009年第24期。

[4]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

⑨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80页。

从百年战争看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万方数据

从百年战争看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作者:王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世界近现代方向,四川成都,610064 刊名: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英文刊名: 年,卷(期):2011(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许二斌.Xu Er-bin中世纪欧洲战争起因类型计量分析[期刊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赵雪妤驯服利维坦[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11(15) 3.倪世光西欧中世纪的比武大赛及其原因[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4.沈敏华.Shen Minhua西欧中世纪的克吕尼运动述评[期刊论文]-探索与争鸣2006(6) 5.约翰·弗朗斯.张煜.张丽萍西方中世纪战争史研究近况综述(续)[期刊论文]-军事历史研究2003(2) 6.孟广林.陈灿.Meng Guanglin.Chen Can近百年来欧美学者对中世纪英国城市史的研究[期刊论文]-贵州社会科学2011(3) 7.倪翠兰.NI Cui-lan英国议会向近代转型的社会基础[期刊论文]-泰山学院学报2005,27(5) 8.程皖战争对中世纪英国议会形成及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5) 9.夏保成.许二斌.XIA Bao-cheng.XU Er-bin欧洲战争原因论 --对中世纪以来欧洲战争起因的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 10.许二斌对欧洲历史上战争原因类型的一项计量研究[期刊论文]-史学集刊2002(2) 引用本文格式:王琰从百年战争看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期刊论文]-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1(9)

英法百年战争和英法农民起义和西班牙的统一

□!黑死病的蔓延 流行时间:1346—1350 流行途径:人,动物 症状:高热、皮肤呈黑色 影响:对犹太人的屠杀,异端的产生,人口锐减。 四、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1.导火线:法国王位继承问题 2.根源:领土的争夺;英王在大陆上的领地;弗兰德尔的归属。 3.进程:第一阶段(1337—1360)法军屡战屡败 第二阶段(1369—1380)法军收回大部分失地,英军只占有沿海少数据点。 第三阶段(1415—1453)英军又占领北部半个法国,终被法国军民驱逐出去,最后只控制加莱港一地 第一阶段: ●爱克留斯港战役(1340),法军大败。(英军使用火炮) ●克勒西战役(1346),法军大败 ●1347,英军占领加莱港 ●1360,签订布勒丁尼和约 第二阶段: ●1369年法军发动对英军的攻击 ●1372年,控制海峡,封锁英在北部的运输线 ●1380年,法收复大部分失地 第三阶段: ●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英军大败法军。 ●1420年,英将特鲁瓦条约强加于法国。 ●1422年,英王兼领法国;法王太子即位,法国南部对峙。 ●1429年,奥尔良战役,“奥尔良姑娘”贞德抗英勤王,1431,遇害。 ●法连续收复失地 ●1453年,战争停止,法基本上完成国家统一。 4.影响:王权加强;骑士阶层受到打击;爱国热枕。 五、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1.英国 ●工商业的发展—经济联系加强,伦敦为全国经济中心 ●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 ●伦敦方言—全英语言基础 ●15世纪末,英吉利民族开始形成,出现此民族的国家。 2.法国 ●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市场开始形成 ●政治上的统一:国家的最终统一(15世纪末) ●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兰西共同语言的形成 ●15世纪末,法兰西民族开始形成,出现单一民族国家

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浅析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摘要:英法百年战争是1347-1453年积怨已久的英法封建王朝为了争夺法兰西的领地及其它政治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对参战双方的历史发展轨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军事制度的影响其中如骑士制度的终结、长弓兵的兴盛与转型、军事战术的转变和对英国撤出大陆面向海洋发展及其对海军建设的影响;农民运动由于受到更加残酷的剥削生活条件恶化而兴起、运动中提出了代表其利益的两个纲领及其失败的原因和农民运动对英国社会力量对比产生的影响;民族国家由于百年战争中的自我认同和对法国的仇视及宗教改革等而形成的英格兰民族的形成而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浅析百年战争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百年战争英国军事制度民族国家 百年战争的进行对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战术思想、军事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英国士制度作为封建主义贵族制度的伴随物始于10世纪发展于12-13世纪,并且于12-13世纪进入黄金时期而后在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中衰落。在战争开始前通过对苏格兰的连年征战,英国的军事体制军队战斗素质要高于法国,早在亨利二世在位的时侯就进行了军事改革,“颁布‘军事条例’,改组旧的军队,推行军事改革······国王用这笔款招募一支常备军,不受时间限制,从而使国王减少看对封臣的依赖。”①这就是说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国国王已经有一支固定的雇佣军,相对于法国的封臣义务兵役制更具有优势。“在英国14世纪长弓渐成为法定的武器,而教堂中冢地后设靶射箭之习亦成为村落生活中游艺及盛事。爱德华三世且明令鼓励,并禁止可以同射箭相竞争的手球,足球,棍球;跑马,斗鸡诸无益游艺” ②由此可见长弓当时在英国民间军队中的地位,爱德华三世的将军们在与苏格兰军队的战斗中取双方之长创新出一种新的战术用弓箭手和骑兵混编,长弓兵处于主力地位,骑兵配合长弓兵厮杀,在与法军交战的时候等法国重骑兵冲入英国长弓兵射程内的时候弓箭手将锐箭如雪花般射入敌军,而长弓兵的箭可以射透重骑兵的铠甲射杀敌军,这让法军骑士在未到敌前已死伤不堪,然后英国骑兵再配合长弓兵屠杀法国重骑兵,短兵相接的长弓兵亦可拔刀相战,在1346年的克勒西战役中英军大败法军,而后的数次陆军交战也证明了这种战术的先进性 ①朱寰主编,王建吉、吴筑星等编著:《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72页。 ②屈勒味林;《英国史》;钱端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上册,第256页。

欧洲历史简史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 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得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罗马入侵 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得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得统治即告结束。 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与丹麦南部得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得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盎格鲁人(Angels)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谐音England,英格兰名称得由来),即盎格鲁人得土地之意。而古英语,则就是继承了她们得语言而来。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就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得氏族组织解体,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与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得形式,一般认为就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得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直到今天,美国人还管英国人以及英裔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丹麦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得斯堪得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 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与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得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人占领期间,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 诺曼征服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威廉征服后建立起得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约翰被迫于1215年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就是一个封建性文件,就是保护封建领主得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得条文。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 瓦特.泰勒起义

欧洲历史简史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 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罗马入侵 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盎格鲁人(Angels)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谐音England,英格兰名称的由来),即盎格鲁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语,则是继承了他们的语言而来。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直到今天,美国人还管英国人以及英裔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丹麦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 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人占领期间,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 诺曼征服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

《百年战争简史》读后感

《百年战争简史》读后感 《百年战争简史》读后感1000字 杨国华 利用端午假期,抽空翻阅了《百年战争简史》。该书的作者为英国人德斯蒙德·苏厄德,译者为文俊,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主要讲述的英法两国之间持续超过100多年的一系列战争史,即”百年战争”(1337年至1453年),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元朝末期至明朝中前期。”百年战争”一词其实是从19世纪才开始使用的。 作者立论公允,语言平实。正如评论者所言,作者苏厄德出生于法国,在英国接受教育,具有使用通俗语言阐述史实的天赋,将重大政治与军事事件的细节融合在这本精确又简短的书中,又没有使这本书太过学究气或体现出太过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 这场战争发源于1337年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宣布”没收”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吉耶纳公爵领地,爱德华随即宣布对法国王位拥有继承权。此时的法国,是一个庞大但难以控制的王国,而英国则又小又贫穷。然而历史却往往和人们开起来玩笑---在这场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是英国而不是

法国主宰着战争的进程,英国在战争中取得不少载入史册的军事胜利。 大部分时间里,激励两国持续不断的狂热战争激情的,不是什么维护正义的使命感,而是通过战争劫掠对方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利用俘虏勒索赎金,并以此发财、提升社会阶层地位。在战争中,英国人使用了臭名昭著的”骑行劫掠”政策。英军所经之处,城市、乡村皆成废墟,贵族、教士、普通民众纷纷遭受掳掠杀害,广大人民深受其害,苦难深重。经济破坏严重,社会发展停滞。 这场战争也促进了军事改革和民族意识觉醒。战争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中,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但失败却是接二连三。到了1415 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能模仿对手让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后期,又率先使用火炮攻击英军,使得英军所仰赖的弓箭兵无法发挥作用。这一时期,平民出身的贞德,成为当地抗击英军武装的精神领袖,鼓舞法军取得了一些胜利,更突显出由骑士贵族为主所组建的法军的无能。战争性质已由王位争夺逐渐演变为维护民族利益。 1453年,法军先是夺回吉耶讷,继而在卡斯蒂永战役中打败英军,迫使驻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地区以外的全部领土。因此,史家一般将这一年作为百年战争的终点(这一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比较英法之间等级代表君主制

比较英法之间等级代表君主制 法国的等级君主制是从11世纪开始的。在11世纪,法国的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起来,促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促进了商品经济,也使商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自治城市逐渐兴起,产生了一个新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要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国家统一;对于国外来说,从中可以征收巨大的税赋,并以此为基础与封建领主做斗争,加强王权,反对割据。于是市民阶层和国王相互接近起来,促进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从贵族君主制向等级代表君主制转变。在等级君主制确立时期的腓力四世之前,他的父辈祖先用多种措施加强了君权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加佩王朝的路易六世经过30多年的战争,终于实现了王室领地内部的统一。腓力二世从英王亨利二世手中夺回土地,并将夺回的土地变为国王直辖领地,扩大王室领地,并取消了“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的”原则。,由此消除封建割据,加强国家统一。路易八世使王室领地超过所有封建领主并确立王位世袭制。路易九世也进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改革。而后其孙子,腓力四世,进一步致力于王权的加强,并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在这场斗争中,他不得不争取并依靠国内各个等级的支持,特别是市民等级的支持。在公开烧毁教皇赦令与教皇决裂的1302年,他在法国第一次召开了三级会议,讨论他与教皇的争端,这一年就代表法国等级代表君主制政体的建立。召开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国家财政和税收问题,各个等级在同意国王征收新税的同时,也往往迫使国王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向他们做出让步。法国的三级会议最初是封建君主为了对抗教权加强王权而设立的,它只是作为君主制度的一个补充而出现的,因此它通常要根据君主的意志才能召开,同时君主也总是能够利用三个等级内部的分歧来控制三级会议。等级代表君主制的建立表明市民阶级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这种形式对于协调国王与僧侣、贵族和市民之间的利益,加强封建国家机器,集中国家权力有重大作用。在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失利之时,三级会议的作用就不断提升,如1356年法国外被俘后,太子查理于1357年“三月敕令”,同时各省也纷纷召开三级会议,一些省的三级会议在实际上成为了该省的最高立法的行政机构。但最终战争以法国胜利而告终,使法国国王的威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王权得到极大加强,三级会议的作用逐渐被削弱。自1484年起,70年间未曾召开过三级会议,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期间,三级会议总共只召开过5次,最后一次在1614年,自此直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都没有召开过三级会议。 英国的等级君主代表制是从十三世纪正式开始的。当时的国王约翰,纵情淫乐、奢侈无度、背信弃义、不听大臣劝告、破坏封建惯例、任意没收附庸的土地、不断增加城市税收,使原本已经存在的王室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对法战争中失利,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失败,被迫承认自己是教皇的附庸,每年向教皇交纳大量贡款。为了筹集贡款,他加紧横征暴政以致国内民怨沸腾,众叛亲离。1215年,贵族诸侯在骑士和市民的支持下发兵反叛国王,迫使国王签订

英国史心得

浅谈英国史 对于英国这样的国家,我们并不陌生。这样的熟悉,一方面,来自于古代,近代先贤为了寻求国家的强盛,报国报民对其的研究。其次就是,英国在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影响,足以让整个世界敬仰,足以让世界学习。个人觉得,最深刻的还是国人心中来自1840年以来的那一段伤痛。 当然,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那段屈辱的历史,国民是用血与泪书写的。在缅怀的同时,我们要保持会思考,会反省的头脑清醒。英国为什么能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具有如此重要,强势的地位,与之,中国又差距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作为一个理性的国人应该考虑,反思的。 首先,时间倒回那个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一睹英国的发展史(我只是例举部分重要的事件)1340年,形成上、下议院。1558~1603年,都锋王朝最后一个君主伊莉莎白一世在位。1583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642年,查理一世在诺丁昂宣布讨伐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9年,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1649~1652年,克伦威尔侵占爱尔兰。1660年6月,查理二世子在多佛尔登陆,斯图兰特王朝复辟。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1782年,英美签订合约,詹姆士瓦特发明蒸汽机。1831年,法拉第发明发电机。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等等。其中,英荷有三次战争,英美两次战争,英法百年战争,英美七年之战等。在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同时期,英国还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同时改变世界格局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值得提出来的就是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英国也贡献了很多,下面,我主要就工业革命以及文艺复兴谈谈英国。 文艺复兴。这个时期中国还处于元朝与明朝,也就是封建社会的末期。文艺复兴时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运动。当然,它爆发在整个欧洲,并不能说专属于英国,而且起源于意大利,英国只能算是参与者,受益者。在中国四大发明传入影响下,大大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在英国,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莎士比亚。托马斯·莫尔是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亚的作品结构完整,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或许写英国史,谈及文艺复兴似乎有点重心转移,毕竟文艺复兴不是英国主导也未表现出像意大利那样的突出,但是,我觉得,研究英国史,必须了解文艺复兴带来的一个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一个主导资本主义社会的阶层。对英国的封建势力进行了强有力的抗击,资产阶级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点非常重要,由于资本的原始积累,直接推动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并且维持英国进行各种资本掠夺,这样资本循环,促成英国拥有“世界工厂”的称号),其次是人性的探索和发现,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制造的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这样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英国当时具备了这样一次革命的所有条件,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政治前提,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与措施,以及英国的历史特点,中世纪以来,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比较薄弱,同时社会阶级关系流动性较大,阶级界限不太严格以及议会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各种前提条件迅速形成。其次是社会经济前提,前面说到的文艺复兴带来的资本原始积累,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了海上霸主,新航路开辟为英国四处侵略,掠夺,积累大量的财富提供了方便,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最后是科学技术前提。据统计,17世

贞德的颂歌-英法百年战争

贞德的颂歌——英法百年战争 1. 英法百年战争起因 维京海盗在中世纪称霸海上,长期侵略法国的沿岸,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平息海乱,招安了这批维京人,让他们在法国海边“诺曼底”定居下来,而这群维京人也改名为诺曼底人,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人成功入侵英格兰,于是诺曼底人同时统治者英格兰半岛和诺曼底。自此以后,英国国王享受海峡群岛的统治权。 而法国人在欧洲的历史要远远早于英国,最早在西罗马灭亡时期日耳曼人便迁移到高卢地域建立了法兰西王国,而英国的王室贵族成员绝大部分由法国贵族过去担任。随着英国的新贵族势力的崛起,所占的土地越来越大,法国便产生了意见。 在12-13世纪,英法就领土问题发生了多次摩擦,而1328年在佛兰德(现比利时境内)的问题上因为贸易利益,英法两国更是撕破了脸皮,英王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这个时候,英国由于被法国反击已经丧失了很多领土,被赶回了英格兰半岛,处于劣势。 同年,没有儿子的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法国的贵族菲力六世是他的堂兄有第一继承权,而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是他的外甥也宣传有继承权,这样两边就王位之争和多年的摩擦矛盾爆发了持续了100多年的英法战争。 2. 战争过程 上文说了,英国此时处于劣势,只有一个小小的英格兰半岛,但是英国却要进攻法国。法国全国上下都不相信英国能取得胜利。而且从英格兰半岛要跨过英吉利海峡才能进入法国境内。法国人嘲笑他们:“估计刚下船就已经没了士气。”但事实上,英国人因为多年被法国欺负,积攒了大量的怨恨,渡过英吉利海峡后依然士气异常高昂。这也为日后英法百年战争打下了基础,英国首先在海战中就拿下了制海权,打的法军节节败退,然后在著名的克雷西会战中,以少胜多,战胜3倍兵力于自己的法国。 法国此时以骑兵为主,而英国的长弓兵则立下大功。其实稍微了解军事的人都知道,无论弓兵多么强悍,只要骑兵有足够的勇气冲锋,在数量优势下,是不可能获胜的,但是法军此时最缺乏的就是勇气。英国此时势如破竹,本可以横扫法国,但是国内的一场瘟疫阻止了他们,这就是至今任然让欧洲各国铭记的——“黑死病”。 于是英国只能停战,迫使法国割让了一大片领土。 停战之后,英国再次卷土重来,此时法国已经做好了重发的作战准备,一直打到1380年,也就是过了50年。英国人再次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以少胜多,打败法国,英格兰占领了法国一半以上的土地。法国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英国的附属国。此时法国因为外忧内患,不但被英国占领了土地,国内勃艮第和阿曼亚克还发生内乱。

综合案例TermListTheHundredYears'War百年战争(即是指英国和

综合案例 Term List The Hundred Years’ War百年战争 (即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Wars of the Roses玫瑰战争 (即英国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的支持者之间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的断续内战。) The “Babylonian Captivity”“巴比伦之囚” (即公元前597~前538年期间,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的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这些人称为巴比伦之囚。) The Great Schism大分裂 (意大利人对教廷迁往亚威农之事,非常不悦,他们欲使罗马再度变成为教皇宝座所在地。结果于公元1378年,意大利与法国公开断绝关系,双方各选出一位教皇;于是出现了两位教皇,一位在罗马,一位在亚威农;这段时期(公元1378至1417年)被称为「大分裂」时期。) Lollard罗拉德派 (即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威克利夫的追随者。这个贬称(源自中部丹麦,意思是「说话含糊不清的人」)更早用于被怀疑为异教徒的欧洲群体。) Hussites胡斯派 (即15世纪早期捷克宗教改革运动,因其发动者胡斯得名。胡斯运动主要有两大派,塔波尔派,以及圣杯派。胡斯运动的残余成员后来组成波希米亚弟兄会,成为一个长期活动的教派。 The Renaissance popes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Austria

浅论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2.1

浅论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 百年战争(Hundred Y 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于1337-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英法两国的战争行动从1337年11月开始,到1338年才正式宣战。以法王宣布没收爱德华在法国的领地,并出兵包围基恩为开始。以1453年,英军被法国军民驱赶出去,只控制加莱港一地为结束。 要了解英法百年战争,就要首先了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封建制度下,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臣对封君承担义务,概括来说,分为三项:其一是效忠,不能做危害封君的事;其二是帮助,这是最主要、最重要的义务,包括为封君服兵役、提供协助金和物资;其三是劝告,有义务出席封君召集的会议,提出意见帮助封君,会议兼有封君法庭和封建议事会的性质,审理的案件主要是封臣之间或封臣与封君之间发生的纠纷。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10世纪后,封土与封臣制紧密结合,封土的领有是世袭的,封臣死后,其子为继续领有封土需重新向封君行臣服礼,所以事实上,封君封臣关系是世袭的,这种关系一经缔结无论是封君还是封臣都不能随意解除。 其次,要了解英法两国的历史渊源。911年时,西法兰克王查理三世将今法国诺曼底半岛一带封给诺曼人首领罗伦,建立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成为英国国王,自此历代英国国王都享受了海峡群岛的统治权。诺曼底公国从封建义务上是法国的附庸,但是当时英国国王兼任诺曼底公爵,法王与英王之间形成了封君封臣关系,在封建义礼上说,英王九应该臣服于法王,这就为英法百年战争埋下了伏笔。 征服者威廉的儿子亨利一世统治时(1100-1135年),首先夺取了诺曼底公国,使他与法国卡佩王朝的矛盾益趋激化。 1154年,亨利外孙安茹伯爵继位,是为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统治开始。亨利二是从父母继承的领土有英格兰、诺曼底、安茹、曼恩、屠棱;由于同阿奎丹女继承人埃莉娜结婚又取得了普瓦都、阿奎丹、加斯科尼,后来在1169年又取得了布列塔尼。这样一来,亨利二世的英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比法国卡佩王朝的实力强多了。由于西欧大陆的领土,他又是法国国王的封臣,英法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势不可挡。 在亨利二世的孙子无地王约翰(1199-1216)统治时期,1202年,法王腓力二世借口安茹伯爵(兼领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双方爆发了战争,英国战败。英王与法王腓力二世的斗争中,节节败退,金雀花王朝在大陆上的领土丧失殆尽。两国矛盾不断加深。 自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以来,加斯科尼问题一直在英法关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即加斯科尼取代诺曼底和安茹成为英法两国争夺的焦点,这个问题甚至成为“百年战争”的起因之一。加斯科尼位于现代法国的西南部,西濒比斯开湾,南接比利牛斯山,该地区于1058年为阿奎丹公爵威廉八世所得。12世纪阿奎但公爵的称号连同加斯科尼都因为亨利二世享有继承权而转移到英国的金雀花王朝之中。一直到百年战争结束时法国最后得到该地为止,加斯科尼始终是英国势力在法国西南部的中心地带。爱德华一世坚持维护自己在不列颠群岛和海外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加斯科尼问题成立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加斯科尼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爱德华一世继位后英国国王在法国仅存的其中一块领地,而且还在于这里是一个工商业相当繁荣的地区,在新航路未开辟之前英国的纺织品和各种物品必须经由加斯科尼运到波尔多和巴约纳两大港口,再输往世界其他地区。 爱德华一世是作为法国菲利普四世的封臣而据有加斯科尼的。然而,对于民族独立意识正在成长中的英王爱德华一世及其继承人来说,他们不愿见到法国王权在加斯科尼的影响。对于法国国王而言,加强对其行省加斯科尼的控制又是其利益所在和王权的象征。因此。围绕

The Hundred Years' War 英法百年战争

The Hundred Years’ War between England and France In 1328, the Capetian dynasty in France came to an end with the death of Charles IV, the son of Philip the Fair. An assembly of French barons gave the crown to Philip VI of Valois, the nephew of Philip the Fair. Causes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Edward III, king of England, asserted that he in fact had a superior claimed to the throne because his mother was Philip the Fair's daughter. This, then, was one of the primary causes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Another cause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was clearly economic conflict. The French monarchy tried to squeeze new taxes from towns in northern Europe which had grown wealthy as trade and cloth-making centers. Dependent as they were on English wool, these towns through their support behind English and Edward III. The Hundred Years War and the Mercenaries To make matters worse, war had become a more expensive proposition in the 14th century. Larger, healthier and better-trained armies were needed. Most governments began to rely on paid mercenaries to do their fighting for them. The problem with mercenaries is that they were expensive to obtain an even more expensive to retain. More often than not, the mercenary had no allegiance to anyone king and fought for the highest bidder. Furthermore, mercenaries were a competitive and quarrelsome lot. The Hundred Years War - the Taxes To counteract the high price of war, European monarchs imposed even more taxes upon the people. The French were most adept at this: there were taxes on salt, bread, and wine as well as taxes on the rights to use wine presses, grindstones and mills. And of course, there was the poll tax. The Hundred Years War - the Factions The last cause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was factional conflict. By the 14th century the European nobility had become diluted with men who had entered the nobility not because they had a claim by virtue of birth but because of their wealth. Meanwhile, the older nobility was losing income due to declining rents. Many older nobles joined forces with mercenarie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position and status. Other nobles married into wealthy families while still others tried to improve their situation by the buying and selling of royal offices. What all this boiled down to was conflict. Nobles tended to join factions united against other factions. These factions included a great

英法战争(The War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英法战争(The War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in the late eighteenth entur, battles raged in alst ever rner f eurpe, as ell as in the iddle east, suth afria, the est indies, and latin aeria in realit, hever, there as nl ne ar ar during this tie, the ar beteen britain and frane all ther battles ere anillar t this larger nflit, and ere ften at least partiall related t its antagnists’ gals and strategies frane sught ttal dinatin f eurpe this gal as bstruted b british independene and britain’s effrts thrughut the ntinent t thart naplen; thrugh treaties, britain built alitins (nt dissiilar in nept t tda’s nat) guaranteeing british partiipatin in all ar eurpean nflits these t antagnists ere prl athed, insfar as the had ver unequal strengths: frane as predinant n land, britain at sea the frenh ne that, shrt f defeating the british nav, their nl hpe f vitr as t lse all the prts f eurpe t british ships ardingl, frane set ut t vere britain b extending its ilitar dinatin fr s t lisbn, fr utland t alabria all f this entailed treendus ris, beause frane did nt have the ilitar resures t ntrl this uh territr and still prtet itself and aintain rder at he frenh strategists alulated that a nav f 10 ships uld prvide the fre neessar t defeat the british nav suh a fre uld give frane a three-t-t adv antage ver britain this advantage as deeed neessar beause f britain’s superir sea sills and tehnlg, and als beause britain uld be fighting a defensive ar, alling it t in ith feer fres naplen never lst sight f his gal, beause britain represented the last substantial ipedient t his ntrl f eurpe as

论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论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英法百年战争是指英法两国封建王朝为争夺法兰西领地而进行的长达116年的旷日持久战。这场战争对于战败英国来说是一场深重的灾难,但它同时也给英国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它促使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实行宗教改革、推行英语,认识到了英吉利与法兰西的区别,最终形成了民族国家;在经济上,它给英国带来了经济上的转型,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推动了日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它使英国议会制度更为完善,国家机器大为加强,为英国日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做了准备;在军事上,它推动了英国武术装备和战术思想向前发展,推动了骑士制度的终结,并使英国人认识到了海权的重要性。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本文试图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在经济、政治制度、军事上的进步性来浅析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关键词百年战争英国影响 百年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争夺法兰西的领地而进行的一场长期战争。这场战争,从1337年打到1453年,历时116年,可谓旷日持久。不论对英国还是法国,它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在经济、政治制度、军事上的进步性来浅析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一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百年战争给英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我们讨论英国,最根本的前提是它的存在性。然百年战争之前,英国人并无多少民族意识可言,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当时的英国并不是一个国家。战前的英国人并没有深切的认识到他们与法国人的差异,英吉利、法兰西不是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国家出现,它只是一些地理名词。在当时,英国人的概念都几乎没有形成,这也是他们没有民族意识的一个原因,当然了,还有两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宗教也由法国人控制、语言还未推广。这样的一个民族。是很难有自己的意识的。 但是,长期的战争却哺育了英国人的民族意识,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与法国人的差异。中世纪罗马教廷是统治西欧的“大一统”基督教会,而当时欧洲已经存在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因此当时的人们毫无民族感情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和长期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集团;要么是对基督教的顶礼膜拜。

介绍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英雄

介绍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英雄 百年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主要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那么你了解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英雄都有哪些吗?下面由为你提供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英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介绍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英雄持续了一百多年的英法战争涌现出一批批英雄人物,他们爱国热情高涨,让人一方面为他们生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表示担忧,一方面又为他们英勇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表示佩服,英法百年战争英雄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法国的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是法国一名著名的军事家,她信奉天主教,她不仅仅是英法百年战争英雄,同时更是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她在与英国的对战中被捕,最后英勇就议。这样的一个女英雄,女军事家,你可能很难想象其实她原来只是一个法国的农村女孩,据说她在十六岁的某一天,在村子后边的一棵大树下,遇见了几位天使,而天使则给了她启示,要她带兵去驱逐英国人,把法国失去的领土夺回来。于是这个小女孩就开始辗转从军,几经周折,她还就真的得到了兵权,并且在1429年帮助奥尔良成功解围,由此而被世人所知晓。 后来她又多次率兵击退英国侵略者,使得查理七世顺利加冕。但在1430年贡比涅一次战争中被勃艮第公国所擒获。英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就花大价钱把她给买走了。英国人随便找了个罪名就把圣女贞德

给处死了,而且是在法国鲁昂当众处以火刑而死。 一个英法百年战争英雄的诞生和逝去都是那样的毫不起眼,历史的长河从来都是奔流不息的,所以任任何一个人,在历史面前都是渺小的。相信圣女贞德也一定愿意以她英雄之名,换得世界从此走向和平。 介绍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英法百年战争持续了116年,因英国国王觊觎法国王位而起,以法国取得胜利而终,从此法国成功地将英格兰从自己的领土上驱逐出去,完成了民族统一。那么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是怎样的呢?英国是否一蹶不振呢? 首先,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体现在双方战争体制上。最初的时候,两个国家的军人都主要来自于贵族,有服役时间的限制,这对于当时跨海作战的英国来说十分的不利,于是开始招募下层人民来当兵。而法国在战争初期屡屡失利,为了抵抗英国扩张了法国皇室的统治权力。 最终,两个国家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其次,体现在战术思想上。起初的时候,法国在每次大型交战的时候,都采用骑兵正面与敌军交战,但是却经常失败,于是到后期也开始使用步兵,在后续的战争中渐渐取得胜利,骑兵也逐步走向没落。 最后,体现在武器装备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场百年战争中双方都对武器进行了改良。在后期更是使用火药等新型武器,产生了新的作战方式。 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除了体现在上述军事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

英国崛起之路(三):百年战争与中央集权的建立

英国崛起之路(三):百年战争与中央集权的建立 2009年04月10日11:15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打印】0位网 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 [英国史] [欧洲史] 签: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历史上亨利五世(1387-1422)是深受当时英国人爱戴的君主。内战频繁的英国,在他的统治下(1413-1422)曾有暂时的统一与安宁,且扬威海外。他领英军在阿金库尔(Agincourt)一役大败法军,为了政治利益,与法国公主凯莎琳Catherine.结婚,成为英法两国之王。 百年战争是1337年到1453年发生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大大小小战役的总称。中世纪,英国诸王又通过一系列与法国的联姻,都成为法国诸王大片领地上的主要封臣。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终于提出,要求享有全部法兰西王国的继承权。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国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争夺卡佩王朝继承权。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百年战事遂起。 除王位继承外,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尔和阿基坦地区,也是争夺目标。这个地区与英国经济往来密切。法国1328占领该地后,英王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确保原料来源,支持英国反法,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嫌隙加深,也更进一步将两国导向战争。 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胜),1340英海军重创法海军,1346克勒西会战中,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休战10年后,在普瓦提埃战役(1356年)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无限度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1357巴黎起义和1358扎克雷起义。1360法国被迫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把卢瓦尔河至俾里牛斯山以南领土割让给英国。 第二阶段(1369-1380年法胜),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整顿税制,改编军队。用佣军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建立野战炮兵和新舰队。久格克连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元帅),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用突袭和游击,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鉴于国内形势恶化,英国遂与法国签停战协定。 第三阶段(1415-1424年英胜),法国因国内勃根第派和阿曼雅克派内讧、农民和市民起义,英国乘机重启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百年战争以阿金库尔战役最著名,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军奋战兵力超过自己几倍的3万名法军--法国骑兵,欧陆最优秀的武士。那天清晨,在靠近法国阿金库尔村的狭窄耕地里,亨利五世军队排好阵仗:弓箭手在侧翼,中间是盾牌兵。这一天,是法国的灾难,与英国的荣光。亨利五世与结成同盟的勃根第公爵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和约,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