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6岁幼儿认知规律

3-6岁幼儿认知规律

3-6岁幼儿认知规律
3-6岁幼儿认知规律

精心整理

3-6岁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

记忆

想象

思维

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但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重复,也多遗漏。他们通常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观察受情绪影响较大。

(二)记忆具有无意性、暂时性、情绪性

3-4岁幼儿还未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因此有意识记较弱,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某一有目的的活动,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

3-4岁幼儿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弱,记忆内容在其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3-4

3-4

?3-4

3-4

关系。但由于直觉行动思维缺乏词的中介,因此它具有狭隘性(思维的范围)、表面性(思维的内容)和情境性(思维持续的时间)的特点,还不可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和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3-4岁幼儿往往认为事物的概念和规则是固定的、单一的、不变的。由于认知局限,有时会表现出执拗甚至违抗。

二、教育要点

(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3-4岁的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夯实认知基础的作用。

对幼儿来说,不能指望通过阅读图书、通过成人讲述就可以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处

比如

,

,促进

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求知欲和稳定兴趣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对幼儿好奇心的研究与培养。

首先,成人应尊重并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有求知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意识到自己受到关注、鼓励和支持,更会激发其好奇心的发展。成人切不可因为幼儿关注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奇怪而加以漠视或嘲笑。

其次,成人回应幼儿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于定向性的问题(如那是什么?这叫什么?)可以直接回答幼儿,但对于有逻辑关系的以及其他较复杂的问题,成人则要注意引导幼儿去思考,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答案(不要在意答案是否正确)。

第三,成人应该正确对待幼儿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性行为。由于幼儿的好奇心理而

1

,而不4

子参观一些小发明。

(二)如何看待3-4孩子的无意谎言?

3-4孩子的谎言通常是无意撒谎,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感受器官的发展还不协调,更不完善,又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反映容易走形。圆的说是方的,红的说是白

的,是常有的事。这是幼儿缺乏概念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必要的知识经验的缘故。这种情况下,孩子把鸭说成鹅,就不能算撒谎。

有时,由于幼儿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孩子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端着空杯子,假装喝水:“妈妈,你看我喝的多干净!”当幼儿惧怕什么或希望有什么时,又不能摆脱它或得到它,便会以想象来代替现实,从而取得心理平衡。你说:“啊,喝的真干净,

1

2

3

4

(一)感知觉精度提高

从4岁起,幼儿就开始具有辨别物体细微区别的能力。例如他们能逐渐能分辨混合色,区分各种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对早、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于昨天、今天、明天也开始有所了解。听觉的精确程度也有所提高,表现在对声音差别的感受能力上已有明显进步,对远距离物体的辨别力也开始发展。

(二)有意记忆发展,抽象记忆萌芽

4-5岁幼儿已经能有意识地记住成人要他做的事情。例如,父母带他去游乐场之前,要求他记住游乐场都有些什么,回家后他能清楚地说出来。这时,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已能记住经多次重复讲述给他听的故事。4-5岁幼儿已开始能记住较为抽象的事物,例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老师或家长教的某个词,都能较为顺利

4-5

4-5

已经可以进行逻辑思维了。

二、教育要点

(一)鼓励幼儿发现事物的异同

比较是思维发展的基本过程。人对事物的认识常是通过比较来实现的,将事物加以比较,就可能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创造出事物之间的关系。4-5岁的幼儿已经产生了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的意识。

1、提供操作比较的机会。要让幼儿动手摆弄,这样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2、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除了要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外,

,再要

同?

3

岁是

性。

1

2

3、记忆过程中要尽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加。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使大脑神经联系广泛,大脑对丰富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时,获得的印象全面、清晰,有助于加深记忆。

4、交给幼儿正确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归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自我复述法等。

5、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三、特别关注

(一)如何对待孩子的怪问题?

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的过程,是孩子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周围世界的必经之路。然而,有时孩子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成人也不是百科全书,样样都懂,但是,成人千万不能指责或回避。

1

2

用具,小锅、小碗、小家具,木工玩具;各种交通和运输工具,大卡车、消防车、警车等;各种组装玩具,积木,建筑模型,七巧板等;各种棋类,如跳棋、五子棋等。

3、激发幼儿数学兴趣和科学爱好的玩具:计算器、学习机、电脑、遥控汽车、电子积木等。

4、培养兴趣、陶冶性情、发展审美能力的玩具:电子琴、铃鼓、木琴等。

5-6岁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特点

(一)感知觉具有系统性、概括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5-6岁幼儿

5-6

5-6

细节,还会在不破坏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对故事的细节程序做更改。

(三)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概括能力有所发展,他们的想象活动中开始出现一些创造性因素。他们的想象就不再完全按照成人的描述或指示,而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这种创造成分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建造、造型活动中表现得最

充分,不仅内容日益丰富,想象的距离也日益扩大,不仅能重复反映在家庭或幼儿园里发生过的事情,而且还会想象发生在公园、公共汽车、医院等公共场所发生过的事情。

5-6岁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使他们能预见到活动的进程,如在游戏之前能想象出游戏的情节,商定游戏的规则,分配游戏的角色。在画图时,能先构思在动笔,在内容

5-6

5-6

标志之一。5-6岁幼儿的想象力十分活跃,几乎贯穿他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早期培养。

1、鼓励幼儿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玩过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模仿生活中的场景,把半个乒乒球当作“小碗”盛饭,拿两根棍子作“筷子”,把沙子想象成“饭”,他们可以以物代物,一物多用。

2、续编故事。让幼儿续编故事,可以激发他的思维,发展他的想象力。但老师或家长应当注意,不要要求幼儿编得一定跟故事的其余部分一样,只要合情合理,能够自圆其说就行了。

???3、添画。家长可以给幼儿画好一个几何图形,让他根据想象进行添画,如幼儿再添画几个三角形就形成了“松树”,加一横成了“翘翘板”。此外,鼓励幼儿根据意愿画

???4

2

3

?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会使大脑就会积极活动。幼儿提出问题,父母可以和他一起讨论、解释。父母也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4、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面对幼儿的问题,不要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帮助幼儿寻找解答的方法,启发幼儿分析问题、查找资料的方法。

5、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幼儿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父母应引导幼儿并与幼儿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三、特别关注

(一)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好吗?

1

2

投球、套圈等。

3、智力型玩具:利于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如:拼图板、插塑积木、铁积木、橡皮泥、组装玩具、科学模拟玩具、电子积木玩具等。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 练习题

第三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 3.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4.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 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6.自我中心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7.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9.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10.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儿童能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学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___C____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___AC____。 A.关键期B.观察学习C.最近发展区D.图式 3.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__B__.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 4.进入___B____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 三、填空题 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到已有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被称作是__图式__。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在教育与发展方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是_最近发展区__、__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__ 和_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___。 3.发现性思维的的特点是__流畅性____、__变通性__、__独特性_。 4.初二是_经验型水平__向_逻辑型水平_过渡的转折时期。 四、判断正误 1.皮亚杰认为,客体永久性形成于前运算阶段。(正确)

幼儿语言教育

第一章幼儿语言发展与语言教育 第一节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语言的概念。 2.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幼儿认知发展、个性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一.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基础。语言包括三个基本成分:语音、词汇、语法。 二.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一)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关系:相互促进,认知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语言一旦发展可促进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加深和巩固幼儿初步形成的概念 (1)借助词来命名 (2)借助语言发现事物的异同点 (3)借助语言获得新概念 2.指导并参与认知加工过程 (1)言语产生和发展丰富了幼儿认知的范围 (2)言语的概括和调节作用使幼儿的认知逐步具有随意性和自觉性 3.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语言发展直接导致某些自造概念的出现 (2)语言发展促使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成为可能。

(二)幼儿语言发展与个性发展 1.语言“我”的产生是幼儿自我意识的萌芽,而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与有关“自我词汇”的掌握有关。 2.语言发展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意义。 (三)幼儿语言发展与社会性发展 1.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促进幼儿道德的发展。 第二节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 2.理解语用技能。 3.了解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前语言阶段(0——1.5岁)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2.辨调水平(4——10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 3.辨义水平(10——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多年来,我们依据《纲要》制定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我体会到《纲要》是多么贴近幼儿,从《纲要》中我懂得了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生活活动……而今天让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灵活化。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让我知道了原来随性的教育时时都在,它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细致更全面。在一开始我都不明白《纲要》已经很全面了,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做什么的呢?它有什么意义吗?读了这本解读才了解到,原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纲要》是两个独立、平行的文件,一个是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个是课程指南。两个文件在重要的价值观方面是一致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我们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 其中,我重点学习了《解读》的社会部分,让我了解了

3-6岁儿童在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养育态度。 幼儿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点,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幼儿自理、自立。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指南》的社会部分提到5~6岁的目标是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想办法克服,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由此我想到了,中班时的玩具分享活动正是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宽松的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分享,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看了《指南》,我觉得好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照执行,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中的目标都能细化到我们可操作的程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是空口说大道理,比较实在,有可操作性,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认知和语言的训练方法

第一章认知方面 (3-4岁认知) 一、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 方法: 1利用同样颜色的5块大积木和5块小积木。开始时让孩子把10块积木根据大小分成两堆。孩子学会正确地分类之后,你问他:“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果回答正确,就表扬他。 2利用两个只有大小不同的东西,如使用一大一小两个红球。先选用大小差别明显的东西。利用球、积木和其他物品告诉孩子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这是大球,这是小球)。然后问孩子:“大球在哪儿?”再问“小球在哪儿?”频繁地变换大小物品的位置。等孩子能够正确无误地区别大小之后,再让他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3用包装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两包糖果,让孩子说也哪个大哪个小,他说对了就把糖果奖励给他。 4把直径约为15厘米和8厘米的几个圆形物放在地上。让孩子只站在大圆上,然后让孩子说出你该站在哪个圆上。你站得对不对,让孩子告诉你。 5在大小不同的几个圆中的一个圆上放上孩子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能正确地说出那个圆是大的还是小的,就把那件东西奖给他。 二、按照口头指令,指出自己或娃娃身体10个部位 方法: 1从脸上的器官开始,当你说:“这是眼睛”时,用手指一指你自己的眼睛。让孩子模仿你的动作也用手指一指他自己的眼睛。再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指出手、脚、脖子、胳膊肘、肚子、手指、脚趾等。 2你和孩子一起站在能照到全身的大镜子前面。当说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时,你让孩子摸摸或动一动这个部位。如“这是膝盖吗?”,“这是鼻子吗?”他学会了就表扬他。3在两张纸上画上像雪人似的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画上身体的一两个部位,让孩子指出哪些部位没画出来,该画在什么地方。孩子回答对了,就表扬他。 4指出玩具娃娃身体的各个部位。 5指出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帮他说出名称。 6如果孩子指对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就让他在那个部位贴上贴纸。 三、按照口头指令,指出男孩和女孩 方法: 1利用适当的时机,辨别家人的性别,如说:“好高的男孩呀!”,“好漂亮的女孩啊!”等等。 2给孩子看书的时候,告诉他杂志插图上的人物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然后利用杂志的插图,让孩子找出男孩或女孩。 3你指着画片让孩子说出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4利用给男娃娃和女娃娃穿衣服的办法,让孩子给这些娃娃穿上适合他们性别的衣服。

我对幼儿语言技能培养策略的一些认识

我对幼儿语言技能培养策略的一些认识 作者:胡微微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2期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更好的开展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幼儿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于他们的语言技能培养,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示范、注重幼儿的对话实践、纠正会话中的不良习惯来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技能学习,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语言;技能;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39-01 一、“名师出高徒”,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 在幼儿时期,由于孩子们的知识积累有限、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含糊不清、发音不准的现象。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做好教学引导,不断丰富幼儿的基础知识积累、逐渐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引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大力倡导推广普通话,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也肩负着做好普通话教育的重要责任。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方言口音较重,幼儿在学说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学习到一些方言的内容,这对于他们的语言技能养成是极为不利的。如贵州方言平翘舌不分,缺少后鼻音,如分不清“能”和“冷”、“胡”说成“服”、“兵”和“宾”发音相同等。如果在幼儿阶段不能纠正这些错误的发音,到了成年以后就会形成典型的西南方言。方音一旦形成,就难以纠正,而且年龄越大,越难纠正。可见在幼儿期加强语音的正确训练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影响,通过正确的语音给幼儿提供模仿的榜样,这样幼儿就能够像教师那样正确发音,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语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中教师尽量用普通话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在学习、朗读的时候使用普通话,给他们的学习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实践出真知”,语言教学中要注重幼儿的练习实践 幼儿时期正处于孩子们语言技能养成的关键阶段,普通话教育要从小抓起,才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孩子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练习锻炼、实践运用,以便能够更好的丰富他们的学习渠道,让孩子们及时学习、及时运用,不断提升语言技能。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精选3篇)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精心整理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1 近日,我聆听了来自深圳市教科院教研员刘华教授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讲座,经过刘老师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指南》的最终形成是来之不易的,需要我们的珍惜,更是我们幼儿教师们的“指路明灯”。通过学习《指南》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指南》的实施能够让幼儿真正像幼儿那样学习与发展,从小学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也感受到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应该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的热心去培养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要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基础。 聆听了刘教授关于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讲座后,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总结了以下体会:《指南》是一本师幼家长共用的“指路明灯”。它的目的和意义是从保护儿童权利出发,强调教育平等,帮助所有的儿童科学全面地

做好入学的准备。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细致的专业参考,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教学水平,提高幼儿园教育机构的质量,也为幼儿园家长理清儿童成长的基本参照,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导并约束成人教育行为,增进全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准备认识,并深入贯彻落实。《幼儿教育纲要》,是儿童幸福成长的福音——《指南》的实施能够让幼儿真正像幼儿那样学习与发展,从小学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享受人生唯一的独特的幼儿期,从成人功利主义的教育中解放出来,快乐地游戏,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在刘教授的讲解中,我们还观看了视频——“老师如何组织晨间谈话”。晨谈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个过渡性较强的环节,具有特殊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能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能帮助幼儿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所以“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首要问题是避免“跑题”现象。谈话往往有中心话题,参与谈话者在这个范围内交流,这是谈话的最基本的思路及其方法。三岁以后的幼儿,自我中心语言逐渐减少,社会性语言逐步增加,但是他们仍然需要通过学习来摆脱谈话“天马行空”的状况。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我们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我们更快更好的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2

儿童言语认知训练

儿童言语认知训练 怎么能让我家孩子开口说话? 我家孩子只会仿说,怎么让他主动表达? 我家孩子会回答问题,但是从不提问,怎么引导? ...... 家长们困惑许久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小天使,带着一切未知去感受这个世界,而语言是孩子拥抱世界的窗口。当孩子从牙牙学语到用奶声奶气的语言描绘他眼中的世界,描绘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舒服的微风温暖的水流以及对爸爸妈妈的爱,我想这是所有的父母都为之振奋,欣喜若狂的事情。 可是有些爸爸妈妈却要为孩子迟到的语言焦虑不安。王硕老师在东方启音苏州家长群分享了《儿童言语认知概念及训练阶段》,这场干货满满的线上讲座让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错过的家长不要失望哦,小编将会把所有的干货全部分享给大家

儿童言语发展及认知概念 儿童的语言理解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步骤:听指令、句式、概念、解难、问句等等。 普通小朋友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程度(可以对照孩子的情况哦)0~12个月:能够回应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以及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 1岁:单语期,可以叫“爸爸”“妈妈”,明白一些常见的名称,懂的拒绝别人,也懂得向大人要求一些想要的东西,比如零食、玩具等等。 2岁:双语期,能够明白一些简单的动词,“说”、“看”、“要”、“听”等等;可以明白不同的问句,比如说“要不要”、“有没有”、“谁”、“哪里”等概念;可以听懂简单的指定,比如说“给妈妈苹果”、“妈妈要”等等。 3岁:能够完成三元素的指令,比如说“把水杯放在桌子上”;也能够明白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说上下;还能够去明白一些“为什么”“多少”等问句。这时候小朋友的语言表达已经具备了可以交谈的能力,可以去讲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说“妈妈去超市”。

3-6岁幼儿认知规律

3-6岁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 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知觉是人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记忆是指人对过去经历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 想象是指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是指人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认知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及其品质的发展。 3-4岁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特点 (一)感知范围扩展 随着中枢神经的发展和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展,3-4岁幼儿已经发展了各种基本的感知觉。他们已经能够分辨红、黄、蓝、绿等常见颜色;能辨认上下前后方位,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能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但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重复,也多遗漏。他们通常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观察受情绪影响较大。 (二)记忆具有无意性、暂时性、情绪性 3-4岁幼儿还未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因此有意识记较弱,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某一有目的的活动,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 3-4岁幼儿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弱,记忆内容在其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3-4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幼儿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近阶段,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和孩子在一起做、一起学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认真的来完成,才能使得教育孩子的效果更好。 《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它充分的体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直接通过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被禁锢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作为一名家长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用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的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健康领域目标中指

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习 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常常能做到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更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因为,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的长处,要给他展现机会,让他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增强自信。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家长要使孩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应有的才能。 二是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交流。在语言领域目标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发现孩子不够认真时,要将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灵活的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孩子的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

育婴师认知能力及语言训练

智力开发 1.视觉训练方法1)注视活动。适合年龄:0-3个月。训练时间:1分钟左右。每天次数:随时可做。2)追视活动。适合年龄:3-12个月。练习用具:乒乓球、笔、小艺术品等。练习时间:10分钟。3)配对游戏。适合年龄:1-3岁。训练用具:图片、小物件。训练时间:1-2分钟。 2.听觉训练方法:1)熟悉语言。适合年龄:0-6个月。训练时间:10-20秒。每天次数:不限。2)追声寻源。适合年龄:3-12个月。练习时间:10秒左右。每天次数:不限。练习用具:所有可以发生的东西。3)音乐训练。适合年龄:3个月-3岁。练习时间:3-5分钟。练习次数:根据需要确定。4)亲子阅读。适合年龄:10个月-3岁。练习用具:图书、图片。练习时间:5-15分钟。 3.触觉训练的方法。1)皮肤按摩。适合年龄:0-6个月。训练时间:20秒左右(不同部位)。2)触摸自然。适合年龄:6个月-3岁。练习时间:不限。 4.前庭平衡训练。1)正竖托抱。适合年龄:3-6个月。训练时间:1分钟左右。2)浴巾游戏。适合年龄:6个月-2岁。练习用具:小棉被或毛巾被一条。练习时间:30秒-2分钟。将棉被或毛巾被摊开铺平,让婴儿俯趴在上面,头要抬起,成人站在两边,各拉起棉被的两个角,动作要协调一致,一个拉,一个送,让婴儿有向前冲和向后退的感觉。可以前后晃、左右晃,还可以原地转圈,顺时针做三圈后再逆时针做三圈,或抱着婴儿转三圈。

5.认知综合训练的方法。举例:1)认识自己、家人及其相互关系。适合年龄:3-12个月。练习时间:随时进行。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要一件一件的教,避免混淆;挑选婴儿最感兴趣的东西;多次重复,强化记忆(需要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才有效果);使用简介、正规的语言,如不要把汽车说成“滴滴”,把电灯说成“亮亮”等;对同一类东西要提供不同的样品。2)学习分类和概括。3)学会分类和概括的游戏。○1匹配游戏。○2“四挑一”。○3找图缺。○4掌握数的“三部曲”。婴儿数的概念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会背数、数的分解和组合、学数数。 语言训练 1.引导婴儿发音。1)语言准备期。2)模仿婴儿发音。3)多与婴儿聊天。 2.帮助婴儿理解语言。1)动作回应。适合年龄:6个月-1.5岁。练习时间:30-60秒。例如:帮助婴儿认识自己的器官、认识家人。2)看图说话。适合年龄:6个月-3岁。练习用具:婴儿画报或图书。练习时间:看图说话3分钟。3)感受实物。 3.用正确的方法训练语言。1)看图将故事。适合年龄:10个月-3岁。练习时间:1-3分钟。练习次数:不限。2)我问你答。 4.练习日常用语。适合年龄:1-3岁。练习时间:随时进行。 5.练习儿歌。适合年龄:1.5-3岁。练习时间:1-5分钟。 6.阅读练习。练习方法:安排好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教材;培养婴儿的阅读兴趣。

0-12个月宝宝语言认知特点及简单练习方法

0-12个月宝宝语言认知脉络 1月(新生儿期):哭,哭是新生儿唯一的语言,整个新生儿期都在哭;有很多种哭的类型,如饥饿性啼哭、困倦性啼哭、尿湿性啼哭等。 哭 2月:小嘴做说话的动作,嘴唇微微上翘、前伸,成O形;有模仿说话的意愿。有模仿说话的动作 3月:婴儿简单发音期,开始了积极的“说”,高兴时会发“阿、哦、噢”等; 越高兴发音越多,语言学习的开始。 无意识的发音(元音) 4月:慢慢会用“微笑”说话,发出“阿、哦、噢”的元音;越高兴,发音越多; 爸妈可给宝宝做做元音发音口型,对宝宝说更多话。 熟练几个元音的发音,说的更多 (婴儿语言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最初是语言的感知,宝宝靠听、看来感知声音,然后对语音分辨,最后是自己发出声音。) 5月:连续音节阶段。宝宝发音增多,高兴时更明显,可发出ba-ba,da-da,mou-mou 等声音,但没具体指向,属自言自语。但多重复强化,宝宝会在ma-ma和妈妈之间建立起联系。 连续音节ba-ba,mou-mou,da-da,无具体指向,重复强化 (在音节和具体的人和事物间建立起联系,需要一段很长过程,重复强化。) 6月:进入咿呀学语阶段,对语音感知更清晰,发音更主动,会无意识地叫“mama、baba、dada”,要给以积极回应,有助于宝宝把声音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

起来。 咿呀学语阶段,重复强化已会的音,模仿新的音 7月:主动模仿说话声,能听懂语气、语调的意义;学下一个音节前,会整天或几天重复某个音节。这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像教“爸爸、妈妈”一样耐心地教其他音节。 学下一个音节前,一直重复强化,会主动模仿 (至少需1年以上,才能听懂它的咿呀说话,但周岁前宝宝就能很好理解你说的一些词汇了。) 8月:重复连续音节阶段。从咯咯声、尖叫声向可识别的音节转变,不再是简单的韵母声,能将声母和韵母音连续发出,如a-ba-ba,da-da-da。有意识地将几种简单音节和人、事物联系起来。理解说话的语气情感,能进行简单的言语交往,能发出各种单音节的音,“大大、妈妈”等双唇音,更喜欢模仿学习和主动说话。 重复连续音节阶段,声母和韵母连续起来,会各种单音节 9月:在宝宝说很多词汇、单词前,能理解的更多;要多和他说话、讲解,并给与充足的参与时间;对不同声音有不同反应,知道“不、不动、不要、这、那,自己名字”等词的意思,并能用动作简单表达。 会说的少,理解的多;能理解一些简单的词语 10月:说话准备阶段、说话萌芽阶段,能模仿别人的声音。音调、强度和性质在改变,能主动用动作表示语言;有的已会叫“爸爸、妈妈”等,但更多的周岁宝宝是发一些快而不清楚的声音;在引导下,能模仿成人拍手、挥手和摇头等动作。 音调、强度改变,说话准备阶段

学习3-6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近阶段,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晨间活动时,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上课时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么说话,或者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难得有匹黑马冒出来,让我欣喜一下。这让我很是郁闷。但仔细想来,问题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寻找,慢慢发现,再慢慢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愿意说的,我采取激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跟着其他孩子学说。在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

最新早教方案——2个月宝宝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自理等能力训练方案

2个月宝宝行为能力训练方案 满月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4.81~5.0千克; 身高:56.1~56.9厘米; 头围:37.4~38.1厘米; 胸围:36.9~37.6厘米; 前囟:2厘米X2厘米; 后囟:0~1厘米。 2个月宝宝的发育标准: 1、随着光线和物体的移动,用目光追逐; 2、俯卧时,可以抬起头部数秒钟; 3、朝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转动脖子; 4、吸允手指; 5、情绪好时,巡视周围,发出声音,舞动着手脚; 6、以逗笑就有笑脸; 7、发出“啊—啊”、“呜—呜”的声音; 8、哭泣时,听到声音就停止。 动作发育:3个月的孩子,头能够随自己的意愿转来转去,转动180度,眼睛随着头的转动能左顾右盼,大人扶着孩子的腋下和臀部时,孩子能够坐着。让孩子趴在床上时,他的头已经可以稳稳当当的抬起,下颌和肩部可以离开桌面,前半身可以由两臂支撑起。当他独自躺在床上时,会把双手放在眼前观看和玩耍。扶着腋下把孩子立起来,他就会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起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到6个月时,他的下肢才能支撑他的全身。 语言发育:3个月的孩子在语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逗他时会非常高兴并发出欢乐的笑声,当看到妈妈时,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嘴里还会不断的发出喉呀的学语声。 感觉发育:3个月的宝宝视觉有了发展,开始时颜色的玩具很快能产生反应,对其它颜色应要慢一些,认识奶瓶了,在听觉上发展较快,它总有一定的判别方向的能力,听到的声音后,头能顺着响声转动180度。 这一阶段的宝宝吃奶间隔时间比上月延长,生活开始有规律,早晨定时大便,晚上睡眠时间加长,渐渐接近昼夜规律。经常能发出笑声,愿意同大人对话,并能“啊、啊、呀、呀”自语,发出元音。到了二月末左右,由于视、听觉联系增多,视听觉联系有了共同的分辨能力,宝宝会对某张图表示偏爱,愉快地注视着喜爱的挂图,眼睛滴滴溜溜地转。对照料的亲人也会有所偏爱,长期细心照料宝宝的人,会受到倍

幼儿语言教育有哪些方法

幼儿语言教育有哪些方法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如何发展孩子的语言智能,也是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学前幼儿语言教育呢? 幼儿语言教育有哪些方法 一、幼儿语言教育遵循五大原则是教学的前提 在幼儿认知语言发展的规律上,如何提高幼儿语言的教学效率,贯彻五大原则是教学的前提。 1.轻松愉快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至少要做到教得自然。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幼儿一天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吃饭时让幼儿说一下饭菜的名称;在做游戏上,教师出示游戏的名称和主要的关键词等,不必要像小学生那样完全以正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要多表扬和鼓励幼儿。凡是可以使幼儿产生快乐的刺激物或活动都可以作为幼儿成功认识某一生字的强化物。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幼儿尤其合适。如何让语言教学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呢?首先,应采取游戏法,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其次,善于捕捉和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将教学的内容与此密切挂钩,如幼儿喜欢看卡通片,那么就可将卡通片的人物、情节等文字利用恰当的时机出示给幼儿。再次,要为幼儿选择趣味性强的语言图书来阅读。 3.直观性原则。 由于幼儿早期是以具体的动作和形象进行思维的,因此语

言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事物、动作、形象、情境等,如结合跑的动作认识“跑”字,结合钱币认识“钱”字。对稍微抽象的形容词可以结合图片或故事进行学习,如认识“勇敢”二字,可出示勇敢者的图片或讲一个相关的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4.活动性原则。 幼儿喜欢各种自主性活动,如探索活动、操作活动、身体运动性活动以及各种游戏活动。因此只有将语言教学寓于幼儿的上述活动中,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如进行一个捉迷藏的活动,去认识“捉迷藏”三个字。切忌像小学生那样静静的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地去认识生字,这样就违背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5.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 此原则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因为实验发现,越是幼儿熟悉的人、事、物、时间、空间等文字,幼儿越喜欢认识,也容易认识。所以,提出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就是要从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语言教起。 二、幼儿语言活动内容设计的多元化是教学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幼儿全面的语言能力,要保障幼儿的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发展,幼儿语言活动设计的多元化是教学的基础。 1.语言活动类型要全。 要发展幼儿全面的语言能力,必须提供全面的语言活动,好比是要获得全面平衡的营养就必须提供全面而丰富的饮食一样。因此,幼儿园实施语言教育至少应包括文学活动、字词句活动、谈话类活动、识字阅读活动、语言游戏活动等丰富多样的类型。

0-3岁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

0-3岁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 语言是人和其他动物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工具,也是表达个体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在婴幼儿认知和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婴幼儿如能掌握部分语言,就得到了一种有效的认识工具,可以通过同成人的交往增进对外部世界的知识,也可借助语言把这些知识更好地储存起来,以供应用。 语言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语言感知阶段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语声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语的意义是靠声音表达出来的,而婴儿分辨和发出语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2周左右的婴儿能区分人的语声和其他声音,如钟声、哨声等。这种区别不同声音的能力是他(她)以后学习语言的前提。2个月时,他(她)对说话时的情绪表现似乎就有所反应,如以愤怒声斥责他(她)时会哭,和蔼声安慰他(她)时会笑。4个月时婴儿就能区别男声及女声,6个月时即能区分出不同的语调。 发音阶段 0~3个月是婴儿的简单发音阶段,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最早的发音,也是今后语言的基础。第4周开始,婴儿的哭声可以作为一种用来表示身体状态以得到注意的手段。开始它多是表示一种消极状态的,如饿、冷、热、湿、寂寞等。到2~3个月就有了表示积极状态的声音,如舒服、高兴时的发音。成

人逗他时婴儿的发音(健康小常识:https://www.doczj.com/doc/4312415459.html,,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主要是一些元音,如阿、哦、噢等,婴儿情绪越好发音越多。 4~7个月是婴儿连续音节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儿明显地变得活跃起来,发音增多,在他兴奋时发音更多,可出现一些重复的、连续的音节,像是咿呀学语,如爸一爸、打一打、哞一哞等,但并无所指.这些音为以后正式说出词和理解词作了准备。 语言——动作联系阶段 7个月以后,婴儿不仅发音增多,而且对某些特定的音会产生反应,比如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8~9个月的婴儿可以形成第一批语言一动作的条件反射,如说“欢迎”婴儿会拍手,说“再见”婴儿会摆手等,有了这种条件反射,婴儿就有了学习与成人交往的可能。从11个月开始是语言一动作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快速时期,此时婴儿听懂的词越来越多,他(她)可以按照指示去做一些事情,并开始模仿成人发音。这时还不是正式的说话,他可能是用一定的声音表示一定的意义,也可说是学说话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认为婴儿不懂话,不会说话而不和他(她)说话,则常会造成婴儿言语发育迟缓。反之,如能注意和婴儿多说话,使婴儿每次感知某事物或某动作时都能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词,在他(她)的大脑中就会逐步建立起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形象和词之间的暂时联系,从而促进婴儿言语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三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三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1 近期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学习,感触颇多。了解了《指南》对幼儿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正面回答了幼儿阶段学什么,怎么学,家长和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提出了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指出了各种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指导。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爱孩子就不能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母亲,我有深深的遗憾:遗憾没有早点读到《指南》,没有早点领悟这一点。反思自己以前,曾经好大喜功,做过拔苗助长的事情。 随着教育观日益深入人心,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与配合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家庭教育对幼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自身言行的影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互动对于幼儿园管理及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全是大人,因此,他们接触的环境其实是一个成人的环境,而幼儿园的环境与家庭环境及教育毕竟不同,在这中间家长和老师就承担了桥梁作用。 《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为了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应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们做错了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们因害怕惩罚而说谎。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在“语言”部分,《指南》建议成年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同时建议成年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结合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要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车有两轮,鸟有双翼”,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对儿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有了《指南》引领,家长和老师能够充分的沟通,共同树立对幼儿期望值正确的思想,以身作则,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更能使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点、教育方式跟上时代的要求。另外,作为家长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师,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来,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2

认知和语言的训练方法

第一章认知方面 (3-4 岁认知) 一、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 方法: 1利用同样颜色的5块大积木和5块小积木。开始时让孩子把10块积木根据大小 分成两堆。孩子学会正确地分类之后,你问他:“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 如果回答正确,就表扬他。 2利用两个只有大小不同的东西,如使用一大一小两个红球。先选用大小差别明显的东西。利用球、积木和其他物品告诉孩子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这是大球,这是小球)。然后问孩子:“大球在哪儿?”再问“小球在哪儿?”频繁地变换大小物品的位置。等孩子能够正确无误地区别大小之后,再让他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 3用包装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两包糖果,让孩子说也哪个大哪个小,他说对了就把糖果奖励给他。 4把直径约为15厘米和8厘米的几个圆形物放在地上。让孩子只站在大圆上,然后让孩子说出你该站在哪个圆上。你站得对不对,让孩子告诉你。5在大小不同的几个圆中的一个圆上放上孩子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能正确地说出那个圆是大的还是小的,就把那件东西奖给他。 二、按照口头指令,指出自己或娃娃身体10 个部位方法: 1从脸上的器官开始,当你说:“这是眼睛”时,用手指一指你自己的眼睛。让孩子模仿你的动作也用手指一指他自己的眼睛。再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指出手、脚、脖子、胳膊肘、肚子、手指、脚趾等。 2你和孩子一起站在能照到全身的大镜子前面。当说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时,你让孩子摸摸或动一动这个部位。如“这是膝盖吗?”,“这是鼻子吗?” 他学会了就表扬他。3在两张纸上画上像雪人似的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画上身体的一两个部位,让孩子指出哪些部位没画出来,该画在什么地方。孩子回答对了,就表扬他。4指出玩具娃娃身体的各个部位。 5指出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帮他说出名称。 6如果孩子指对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就让他在那个部位贴上贴纸。 三、按照口头指令,指出男孩和女孩 方法: 1利用适当的时机,辨别家人的性别,如说:“好高的男孩呀!”,“好漂亮的女孩啊!等等。 2给孩子看书的时候,告诉他杂志插图上的人物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然后利用杂志的插图,让孩子找出男孩或女孩。3你指着画片让孩子说出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4利用给男娃娃和女娃娃穿衣服的办法,让孩子给这些娃娃穿上适合他们性别的衣服。四、说出东西的轻重 方法: 1让孩子提起某种重的东西(如两公斤重的砂糖),并对他说:“这个很重啊!”然后再给他某种轻的东西(如1袋软糖),并说:“这个很轻啊!”尽量用体积相似而重量不同的东西。把东西装入两个口袋中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分别拿起来,并说出哪个重,哪个轻。

3到5岁孩子的认知规律

3-5岁孩子的认知规律 语言发展——第二语言启动关键期 3—5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的语言发展将会在这一时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待发音,词汇量可能达到飞跃式增长,国内外研究均已证明,3—5岁是人生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启动时段。 感知记忆——规则意识培养关键期 孩子往往不能自觉地记住一些东西,而是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3-6 岁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开始萌芽,并在7岁之前基本完成,那么在这一关键期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孩子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学习是以游戏为主的方式进行的,并且,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渗透规则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认知规律——形象思维时期 孩子能理解直观的、生动形象的事物,认知的过程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接触。看一看、听一听,动一动,孩子需要调动多种感官来进行学习。 因此,成人的直接灌输往往对孩子无效,孩子需要亲身的体验,才能达到有效的理解。在拓展孩子感性经验的同时,成人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寻找其中的规律,“找不同”、“找规律”、“预测故事结局”等游戏,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情感需求——个性初步形成 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他们也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情和言语来推测他人的情感。因此,对孩子表达关爱就要夸张和直接一些,否则小孩子猜不到你心里的想法。同样,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也要让孩子看到成人严肃的表情。 小孩子开心和不开心的状态很容易就转换,但在3-5岁,他们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也以控制情绪为标准来要求同伴,如,他们会觉得“随便就哭很丢人”。这是孩子社会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成人要让孩子多和小伙伴交往,给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创造条件。 这时期,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地发展起来。同时,各个心理活动不仅已经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明显的稳定倾向性,形成了各人的独特性。打个比方:碰到困难,是退缩还是积极想办法,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孩子的个性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并且会持续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