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 探秘水世界 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 探秘水世界 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 探秘水世界 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 探秘水世界 知识点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

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

分子的变化

一、

的分

解—电解水

1、实验

装置如图所

示: 2、实验

现象:通电

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

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

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

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6、注意事项: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②、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V氢气:V氧气=2:1。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

③、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

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知识解读】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O.0899g/L,其质量约是同体积的空气质量的2/29,是最轻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的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 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②、还原性:氢气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如CuO 、Fe2O3等)中的氧元素,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②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③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

三、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

三节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带正

电,占体积小,质

大) 原

子(不带电) 中子(不带电)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 多变一 一变多 形式 A+B →AB AB → A+B

核外电子(带负电,占体积大,质量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关于原子的结构

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

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很多种,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三种,分别叫氕p iē、氘dāo、chuān其结构如图:

③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④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⑤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热点)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②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原子的核外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

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②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③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离子(重点)

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阳离子:带正电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3、离子的形成如图

4.离子符号的意义

4、离子符号的书写: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 +、Mg 2+、Al 3+、NH 4+;阴离子:Cl -、SO 42-等。

5、原子团:在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常见的原子团:SO 42- CO 32- NO 3- OH - MnO 4- MnO 42- ClO 3- PO 43- HCO 3- NH 4+

6、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7、分子、原子、离子联系:

四、 分子:液态、气态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无氧酸,有机物物质的构成: 原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离子: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碱、盐

五、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 ,单位:无、或为1)

1.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四节 元素

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余种。

2、分类: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

元素非金属元素: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

气态非金属元素:“气”字头

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

3、地壳中元素排行: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4、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5、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H—表示氢元素,Fe—表示铁元素

②如果该元素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

Fe—表示单质铁,但是H就不能表示氢气,因为氢气不是由原子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的。

(2)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原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Fe—表示一个铁原子6、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也有个数,说构成。

7、识记常见元素符号。

二、元素周期表简介(热点)

1.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并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由1-8);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等)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占一格,其内容如图所示:

三、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单质、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定义中不能少“纯净物”。例如:“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3、物质的分类: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 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一、水分子的运动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 快,间隙增大,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运动减慢,间隙减少,由气态变为液态。 2、固态的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 在一定的体积内较自由的运动;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和一种粒子,基本属性是: a)分子体积很小,质量轻,(如:1滴水中有1021个水分子) b)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相互作用。(如:气体受压,体积缩小) 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受热运动加剧,遇冷运动减慢。(如:酒香不怕巷子深) 4、水的三太变化是物理变化,仅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变化,水分子的 大小和数目不会变化。 5、水分子存在的佐证-布朗的花粉运动 6、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水天然循环的作用①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完成水资源的重 新分配 二、水资源、、水的净化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大约97.5%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中 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占水总量的 0.3%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的净化 ①天然水的净化成纯水的步骤: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 ②各步骤的作用: 静置沉降-是除去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较小颗粒的悬浮杂质用明矾吸附沉降再过滤) 吸附-是利用活性炭除去水中有色或有气味的杂质;(吸附是物理变化) 蒸馏-是除去可溶性杂质。 (3)自来水的净化步骤:①沉降②过滤③灭菌(为化学变化) 消毒剂有:氯气、漂白粉、二氧化氯、紫外线。 (4)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如:矿泉水) B 软水 C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一、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 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 误区: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 1、水的天然循环: ^ 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 (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纸被润湿后破损)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 三靠: 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 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3)吸附(颜色、异味)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 (5)消毒杀菌(氯气Cl2) 3、物质的分类: `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4、硬Array水和软 水: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检测题 (新版)鲁教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2013·重庆)重庆是温泉之都,对温泉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澈的温泉水是溶液 B.活性炭可用于净化温泉水 C.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 D.过滤可以除去温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2013·兰州)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2O B.2O2 C.O2 D.2O2- 3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 B.Mg C.H D.N 4.(2013·成都)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 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 D.6 000 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5.(2013·烟台)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6.(2011?赤峰)下图是简易净水器示意图,净水器中的石子、细沙、纱布、棉花的作用 是() A.杀菌消毒 B.软化硬水 C.吸附 D.过滤 7. 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过滤完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滤纸与漏斗内壁未紧贴 B.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上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8. 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精盐 B.白酒、糖水 C. 自来水、雨水 D.氧气、蒸馏水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三、水的净化方法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分解 结合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 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 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 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 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 等

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液态变为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气态变为液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水的人工净化(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3、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把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如:除去黄泥水中的泥沙。 (1)用到的主要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和玻璃棒。 (2)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湿润并用玻璃棒赶走气泡)。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 ②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③倾倒液体时,烧杯嘴轻靠在玻璃棒上,防止液体外溅。 三、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硬水软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 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 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 知识点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基础知识测试题

【知识梳理】 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 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间的和分子的。像这样分子本身不变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分子的性质:分子和都很小,相互间有,总在不停的。 3、过滤的仪器:、、、。 过滤操作要求: (1)一贴:与要紧贴,不留气泡。 (2)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液面要低于。 (3)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紧靠, 漏斗末端应紧靠。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 4、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例如:空气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例如:氧气 例如:黄泥水为;冰水为 5、分离和提纯 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分理出黄泥水中的泥沙可用法,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可用,从酒水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可用。 6、软水指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指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软水可用区别,为硬水,为软水。 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7、化合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8、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在水的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并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通电流后,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均出现_________,正负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__。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 反应。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一、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 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 误区: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 1、水的天然循环: 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纸被润湿后破损)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 三靠: 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 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3)吸附(颜色、异味)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 ) (5)消毒杀菌(氯气Cl 2 3、物质的分类: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4、硬水和软水: (1)概念: ①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②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2)鉴别: 取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而出现很少或不出现泡沫的为硬水。 (3)硬水软化: ①生活中——煮沸法。②实验室——蒸馏法。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4)硬水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肥皂中的成分会与硬水中的钙离子形成沉淀,使肥皂失去原有的功效,导致衣服难以洗净] ②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Ca2+、Mg2+) ③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o o d f o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一、运动的水分子1、水的三态变化:①水分子的排列与运动冰水分子排列紧密有序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水水分子间隔较小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水蒸气 水分子间隔较大 完全自由运动 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误区: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1、水的天然循环: 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2、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二低:

t h e i r b e i n g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三靠: 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3)吸附(颜色、异味)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5)消毒杀菌(氯气Cl 2)3、物质的分类: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4、硬水和软水: (1)概念: ①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②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2)鉴别:取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而出现很少或不出 现泡沫的为硬水。(3)硬水软化:①生活中——煮沸法。②实验室——蒸馏法。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 (4)硬水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肥皂中的成分会与硬水中的钙离子形成沉淀,使肥皂失去原有的功效,导致衣服难以洗净]②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Ca 2+、Mg 2+)③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概念:①提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由多种物质组成,组成不固定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性质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无固定的性质,组分中各种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举例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海水、矿泉水、空气、合金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测试题.doc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空隙增大 2.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引起的后果是() A、液面高将滤纸压破 B、液体会溢出漏斗 C、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入接受器 D、滤纸被压过紧,不能起过滤作用 3.馒头遇到固体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4.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 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 D.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6.下图是简易净水器示意图,净水器中的石子、细沙、纱布、棉花的作用 是() A.杀菌消毒 B.软化硬水 C.吸附 D.过滤 7. 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过滤完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滤纸与漏斗内壁未紧贴 B.漏斗的下端末靠在烧杯内壁上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8. 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精盐 B.白酒、糖水 C. 自来水、雨水 D.氧气、蒸馏水 9. 关于硬水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是硬水 ②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③工业生产中都可以使用硬水 ④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且衣服洗不干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 .下列操作①静置 ②过滤 ③煮沸 ④蒸馏,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 .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 蒸发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 B. C. D. 12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水氢气 + 氧气 C.石蜡+氧气 +水 D.氢气+氧气 水 13. 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 食盐时(1 g 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5.3 g B.5.1 g C.5.0 g D.4.9 g 14.用“”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 是( ) 15 .下列对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氢气燃烧时会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C.氢气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氢气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点燃 点燃 通电 点燃

2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6、注意事项: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②、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V 氢气 :V 氧气 =2:1。描述体积比时要 注意比例顺序。 ③、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鲁教版重点初中化学《探秘水世界》测试题

2014-2015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3衡阳中考)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解析】选D。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净化的程度最高,故D正确。 2.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是因为袋内的水( )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个数增多 D.分子间间隔增大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水受热后袋子膨胀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知识归纳】用分子的性质常解释的一些生活现象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常用来解释的现象有:溶解、蒸发、扩散以及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等。 (2)分子间存在间隔,常用来解释的现象有: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的三态变化及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混合前体积之和等。 (3)分子很小,常用来解释的现象有一滴水中含有好多的分子等。 3.(2013·柳州中考)如图是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 ) A.2 B.8 C.16 D.6 【解析】选C。由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为16,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故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选D。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水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故A不正确。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B不正确。微观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故C不正确。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知识链接】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1)“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完全相同。如氧分子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2)“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物理性质却不同。 (3)“最小粒子”:所谓最小粒子是指从保持化学性质这一点来说的,而不是单纯地说分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5.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解析】选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可知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6.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了 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解析】选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运动速率变慢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说明有新分子即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7.(2013·福州中考)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梳理及练习

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探秘水世界》 第一部分 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增强水的导电性 D.2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O=== 2H 2↑+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 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 H 2O + CO 2==H 2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 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 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 4+5H 2O = CuSO 4·5H 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三、分子与原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