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谱、五线谱漫谈

简谱、五线谱漫谈

简谱、五线谱漫谈

简谱和五线谱是两种常见的音乐谱写方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本文将简要探讨这两种音乐谱写方式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音乐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简谱是一种用数字或字母来表示音乐音高的谱写方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法国,当时为了方便歌唱教学的需要,简谱开始被逐步推广使用。到了19世纪初,简谱已经在欧洲广泛流传,并逐渐传到世界各地。简谱的优点在于它简单易懂,方便学习,能够快速记录音乐灵感,因此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的喜爱。

五线谱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音乐谱写方式之一,它用五条平行线来记录音乐的音高、时值和节奏。五线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它的真正发展和普及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五线谱开始被大量印刷出版,并逐渐成为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的主要工具。五线谱能够准确地表示音乐的各种要素,包括音高、音色、力度、速度等,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多个领域。

在音乐实践中,简谱和五线谱各有其优势和不足。简谱虽然简单易学,但它的缺点是难以记录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因此在复杂音乐作品的记录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五线谱虽然学习难度较高,但能够准确记录音乐的各种要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因此,在专业音乐领域中,五线谱的应用更为广泛。

然而,在电子音乐和数字音乐领域中,简谱和五线谱的区别和则变得有些模糊。随着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音乐制作和表演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的音乐谱写方式。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可以实时地将音乐要素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对其进行各种处理和变换。因此,在电子音乐和数字音乐领域中,简谱和五线谱的区别已经变得不那么明显。

总的来说,简谱和五线谱是两种各有特点的音乐谱写方式。简谱简单易懂,方便快速记录音乐灵感,而五线谱则能更准确地记录音乐的各种要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在电子音乐和数字音乐领域中,由于计算机音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谱写方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而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自由度。无论是在传统音乐领域还是数字音乐领域,这两种谱写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参考文献: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引用其他作者的成果。如有需要,可随时作者本人。

五线谱和简谱是音乐记谱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结构和优点。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方面比较这两种记谱法的差异性,以帮助音乐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它们。

五线谱是音乐界最常用的记谱法之一。它是由五条平行线组成,用来表示音符的高低和时值。在五线谱中,音符可以跨越线的位置,以显示其不同的音高。五线谱还可以表示出节拍和速度等音乐元素。这种记谱法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音乐信息,使得音乐家能够准确地掌握音乐的细节。

简谱则是另一种音乐记谱法,它相对于五线谱来说更为简单。简谱是通过使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音符的高低,同时通过符号和字母来表示节拍、速度和力度等音乐元素。这种记谱法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和需要快速记录音乐的人使用。

五线谱和简谱在音乐制作中各有其应用场景。在专业音乐领域,五线

谱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它可以提供更精确的音乐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音符的位置和音高都可以被准确地记录下来。而简谱则更适合于流行音乐和群众歌曲的记谱,因为它更加简单快捷,方便人们快速记录和分享音乐。

为了更好地说明五线谱和简谱的差异性,我们选取了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小星星》。这首曲子的旋律简单,易于分析。在五线谱中,《小星星》的旋律被准确地记录下来,每个音符的位置和音高都得到了展现。而在简谱中,《小星星》的旋律同样被记录下来,但是音高和音符的精确位置则需要通过人工计算才能得到。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五线谱和简谱在记谱法上的主要差异在于其精度和适用范围。五线谱能够提供更精确的音乐信息,适用于专业音乐制作和复杂曲目的记谱;而简谱则更加简单易学,适用于流行音乐和群众歌曲的记谱。

对于初学者而言,简谱可能更合适,因为它方便快捷,容易上手。然而,对于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音乐的人来说,五线谱则更适合他们,因为它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音乐信息。

总之,五线谱和简谱作为两种主要的音乐记谱法,各自有其独特的结构和优点。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记谱法来

记录和表达音乐。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两种记谱法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五线谱和简谱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两种记谱方法,但关于它们的发明者,历史上传闻各异。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五线谱和简谱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们对音乐、戏剧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五线谱,也称为五线记谱法,是一种在五根平行线上记录音乐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准确地表示音高和音程关系。五线谱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纪,当时意大利音乐理论家Guido d'Arezzo开始将音符写在五条线上,以表示音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五线谱逐渐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了国际通用的音乐记谱法。

简谱,也称为数字记谱法,是一种用数字来表示音符的方法。它是五线谱的一种简化形式,方便快捷,易于学习。简谱最早出现在15世纪,当时法国音乐理论家Johanne de Cahors为了方便教学而采用了数字来表示音符。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记谱法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了今天所见的简谱形式。

关于五线谱和简谱的发明者,历史上存在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五线谱最早由意大利音乐理论家Guido d'Arezzo发明,而简谱最早由

法国音乐理论家Johanne de Cahors发明。然而,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五线谱和简谱都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完善的,它们的发明者不止一人。

根据权威的历史研究,五线谱和简谱的发明者并非一人,而是经过多人的努力逐渐发展完善的。五线谱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纪Guido

d'Arezzo的音乐理论,但他并不是唯一一个使用五线谱的人。同样,简谱的发明者也不仅仅是Johanne de Cahors,而是有多位音乐理论家在不同时期都为数字记谱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五线谱和简谱都是音乐中极其重要的记谱方法,它们的发展历程涉及多个阶段和多位发明者的贡献。这两种记谱方法在音乐、戏剧等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深入了解五线谱和简谱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重要性。

五分钟教你认识简谱和五线谱

和语言一样,不同民族都有过自己创立并传承下来的记录音乐的方式---记谱法。各民族的记谱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广泛使用的是五线谱和简谱(据说简谱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42年发明的)。 简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记谱法。它的最大好处是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 ----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并表示出来,并能使人很快记住而终身不忘;同时涉及其他的音乐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确显示。简谱虽然不是出现在中国,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国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住。 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 2 3 4 5 6 7读法为:do re mi fa so la si(多来米发梭拉西)。这些唱出来的声音符号叫唱名。这七个音还有与之相对应的英文字母的名称:1--C;2--D;3--E;4--F;5--G;6--A;7--B。这些字母叫做音名。它们是固定不变的。 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在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余类推。音高与钢琴键盘的对应关系如下: 现在重点看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带圆点的一般叫中音区音符。如果您记忆的话先将中央1(C)牢记在心---这可以说是所有88个键盘位置的基础。至于说为什么还叫C您可以参考有关调式的解释。这7个白键的就是如我们通常唱的1 2 3 4 5 6 7 这七个音符。那么5个黑键呢?请看下面有关半音/全音的解释。 黄线右面的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

五线谱和简谱的来历

五线谱和简谱的来历 目前,我们使用最普遍、最熟悉的乐谱就是五线谱和简谱,二者皆为舶来品,五线谱是十九世纪西方宗教东传的伴生物,简谱则是本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者们自日本带回来的“经”品,它们的来历,习乐者不可不知。因此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五线谱的来历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二、简谱的来历

简谱、五线谱漫谈

简谱、五线谱漫谈 简谱和五线谱是两种常见的音乐谱写方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本文将简要探讨这两种音乐谱写方式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音乐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简谱是一种用数字或字母来表示音乐音高的谱写方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法国,当时为了方便歌唱教学的需要,简谱开始被逐步推广使用。到了19世纪初,简谱已经在欧洲广泛流传,并逐渐传到世界各地。简谱的优点在于它简单易懂,方便学习,能够快速记录音乐灵感,因此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的喜爱。 五线谱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音乐谱写方式之一,它用五条平行线来记录音乐的音高、时值和节奏。五线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它的真正发展和普及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五线谱开始被大量印刷出版,并逐渐成为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的主要工具。五线谱能够准确地表示音乐的各种要素,包括音高、音色、力度、速度等,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多个领域。

在音乐实践中,简谱和五线谱各有其优势和不足。简谱虽然简单易学,但它的缺点是难以记录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因此在复杂音乐作品的记录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五线谱虽然学习难度较高,但能够准确记录音乐的各种要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因此,在专业音乐领域中,五线谱的应用更为广泛。 然而,在电子音乐和数字音乐领域中,简谱和五线谱的区别和则变得有些模糊。随着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音乐制作和表演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的音乐谱写方式。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可以实时地将音乐要素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对其进行各种处理和变换。因此,在电子音乐和数字音乐领域中,简谱和五线谱的区别已经变得不那么明显。 总的来说,简谱和五线谱是两种各有特点的音乐谱写方式。简谱简单易懂,方便快速记录音乐灵感,而五线谱则能更准确地记录音乐的各种要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在电子音乐和数字音乐领域中,由于计算机音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谱写方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而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自由度。无论是在传统音乐领域还是数字音乐领域,这两种谱写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钢琴入门,有一份最全的五线谱基础知识大全

钢琴入门 | 有一份最全的五线谱基础知识大全 五线谱是记录音乐的一种语言,是一种记谱方法。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平行线组成的,当然还包括每相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间”。 谱表 在五线谱中,由五条平行横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谱表。谱表有许多种类,比较常用的有高音谱表(又叫G谱表)、低音谱表(又叫F谱表)、大谱表和联合谱表。谱表不同,各线各间的音高位置就不同。

谱号 在五线谱上确定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名位置的符号叫做谱号。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调号 调:音乐作品或其中某部分,起核心作用的主音及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叫做调。

调号:用以标记调的升降记号叫做调号。一般记在谱号之后拍号之前,转调时则标记在转调处。 音符 音符:在乐谱表上表示正在进行的音的长短(也叫“音值”)的符号。 在五线谱上,音符的符头位置越高音也越高,反之符头位置越低音也越低。

附点音符:使它前面的音符的时值延长一半 休止符

拍号 二拍子系统:二拍子系统是以强-弱、强-弱的力度形态进行的拍子系统,常见的二拍子拍号如下: 在上方的数字代表一个小节有几拍,下方的数字则代表用几分音符当一拍。 三拍子系统:三拍子系统是以强-弱-弱的力度形态进行的拍子系统,常见的三拍子拍号如下: 后拍子系统:后拍子系统是前二者的综合运用,常见的有5拍和7拍两种。

一、简谱到五线谱 如图1-1所示,描述了简谱中常见的元素。 图1-1 简谱基本元素 任何一首曲子,都可以被分为任意数量的“小节”,用长竖线(分节符)分割。乐曲使用拍子控制节奏,“拍”是音符历时长短的单位。一拍的时间由乐曲要 求规定,如果要求一分钟60拍,那么一拍就是一秒。每一小节都是有固定“拍数”的,在简谱最上角描述每小节的拍数。如4/4拍,含义是“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假定我们规定一拍是一秒,那么一个四分音符的持续时间 就是一秒,一小节就有四秒。 什么是四分音符呢?我们常见的1(duo)、2(re)、3(me)、4(fa)、5(sol)、6(la)、7(si)、0(休止符,不发音)都是四分音符,它们占用一拍的时间。如果在四分音符下加一“下划线”(称为减时线),音符的时常减半,即八分音符,占用半拍。加两道减时线,即十六分音符,占用1/4拍,依此类推。另外,相邻的减时线可以合并在一起。“X分音符”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简谱VS五线谱谁最适合记民乐?

简谱VS五线谱谁最适合记民乐? 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在简谱和五线谱进入中国之前,主要是采用文字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用记录音高和位置的方法来记录乐谱。一般情况下不记录节奏和节拍。节奏和节拍是由老师的口传心授来完成的。所以,以前的中国民族器乐的记谱法如果用现在的时髦词,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对演奏音高、音位的记录,“一条腿”就是师傅的口传心授。 简谱最符合国情 至近代,简谱传入我国,由于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音高,笔画少,加上高低八度的点,记录的符号相对减少,而且能表示出节拍、连奏、断奏以及力度符号,较之早期的工尺谱和减字谱进步很多,所以一下子就流行开来。几乎在同时期,五线谱也进入了中国。从两种记谱法的普及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简谱比五线谱更受青睐,普及程度更高。 个人认为,这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 第一,中国音乐在西方音乐进来之前,都是以单声部为主,建立在以自然泛音列上的三和弦为基础的复音音乐,没有系统地普及开来,有涉及此项的,有的可能或是巧合,比如合唱;或是装饰,比如笙。复音系统的音乐是没有的。简谱比较适合记录单声部音乐,与中国音乐传统不谋而合,所以能迅速普及。 第二,没有受过西方音乐教育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用首调唱名法演奏或聆听音乐,其主音是根据调性游移的,每个具体的音在不同的调性时唱名都是要变动的。这也和简谱记谱法的记录方式是一致的。 第三,中国音乐一般不转调,而且以旋律为第一要素,这些都比较符合简谱记谱法的特点。 综上,简谱记谱法能“统治”中国大陆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民族器乐界几十年,是有原因的。 五线谱是从古罗马时期的纽姆记谱法(一种四线谱)发展而来的,到十七世纪,逐步发展为今天五线谱的面貌。并在十八世纪初(大约

零基础学习五线谱基础知识(含简谱到五线谱转换理解)

零基础学习五线谱基础知识(含简谱到五线谱转换理解) 多尔音乐学院,中国首家在线音乐学院本文较长,建议收藏后观看,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五线谱是记录音乐的一种语言,是一种记谱方法。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平行线组成的,当然还包括每相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间”。谱表在五线谱中,由五条平行横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谱表。谱表有许多种类,比较常用的有高音谱表(又叫G谱表)、低音谱表(又叫F谱表)、大谱表和联合谱表。谱表不同,各线各间的音高位置就不同。谱号在五线谱上确定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名位置的符号 叫做谱号。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调号调:音乐作品或其中某部分,起核心作用的主音及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叫做调。 调号:用以标记调的升降记号叫做调号。一般记在谱号之后拍号之前,转调时则标记在转调处。 音符音符:在乐谱表上表示正在进行的音的长短(也叫“音值”)的符号。在五线谱上,音符的符头位置越高音也越高,反之符头位置越低音也越低。附点音符:使它前面的音符的时值延长一半。休止符拍号二拍子系统:二拍子系统是以强-弱、强-弱的力度形态进行的拍子系统,常见的二拍子拍号如下:在上方的数字代表一个小节有几拍,下方的数字则代

表用几分音符当一拍。三拍子系统:三拍子系统是以强-弱-弱的力度形态进行的拍子系统,常见的三拍子拍号如下:后拍子系统:后拍子系统是前二者的综合运用,常见的有5拍和7拍两种。 一、简谱到五线谱如图1-1所示,描述了简谱中常见的元素。图1-1 简谱基本元素任何一首曲子,都可以被分为任意数量的“小节”,用长竖线(分节符)分割。乐曲使用拍子控制节奏,“拍”是音符历时长短的单位。一拍的时间由乐曲要求规定,如果要求一分钟60拍,那么一拍就是一秒。每一小节都是有固定“拍数”的,在简谱最上角描述每小节的拍数。如4/4拍,含义是“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假定我们规定一拍是一秒,那么一个四分音符的持续时间就是一秒,一小节就有四秒。什么是四分音符呢?我们常见的1(duo)、2(re)、3(me)、4(fa)、5(sol)、6(la)、7(si)、0(休止符,不发音)都是四分音符,它们占用一拍的时间。如果在四分音符下加一“下划线”(称为减时线),音符的时常减半,即八分音符,占用半拍。加两道减时线,即十六分音符,占用1/4拍,依此类推。另外,相邻的减时线可以合并在一起。“X分音符”的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 X分音符图1-3举例描述了不同拍数的音符。 图1-3 音符拍数举例如果在普通音符(不加任何修饰),称为标准音,上/下加一/多个黑点,就可以提高/降低标准音的

简谱与五线谱的综全运用

简谱与五线谱的综全运用 一、同根同体,相煎何急 简谱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法国,而五线谱发展到十七世纪已经基本上比较成熟和完备了。简谱是在五线谱形成及发展了近千年后,由五线谱派生出来的一种记谱方式。最初的产生原因是为了教徒歌唱的便利。十八世纪中叶,卢梭认为五线谱记谱过于复杂,不利于大众普及学习,为减少群众学习音乐上的困难,降低五线谱学习的难度,从方便大众学习音乐的目的出发,系统化创造发展了简谱,经后继者加兰、帕里斯、谢威等人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大众学习音乐和歌咏活动的流行记谱法,深受普通群众的欢迎。寻源问宗,可以看出简谱、五线谱本就是同根一体,是同一事物的统一体系。 现代简谱记谱已发展到了十分科学和规范的程度,在记谱理论上和五线谱基本相同,如时值、节奏、调号、拍号、小节线、各种变化音记号、速度、力度、表情、省略、反复等各种记号都与五线谱相同。简谱原本是从五线谱变化创造而来,只是简谱发挥了首调视唱的特性优势,在音域不宽的歌唱和首调性质的乐器演奏中应用十分方便,且记谱方式比五线谱简单易学,方便了更多的人学习音乐。如果能掌握简谱,学习五线谱也会变得很容易,如果学会了五线谱,一看简谱自然也就明白,这也说明二者的同一性和相通性。但是由于简谱具有首调视唱特性和记谱简单易学,比线谱更适于普通大众学习音乐,在普通音乐教育和大众音乐生活中更容易成为学习音乐的工具。简谱七个数字音符的数字本身就给人有音阶和高低的音高感,熟悉简谱的人都会有这种潜在的数字音高意识,可以说看到数字音符而产生的直观音高感,也不逊于五线谱音符上下排列而形成的直观音高感,这又怎么能把直观音高感不明确的“罪名”加给简谱呢? 从简谱的产生和记谱上看,简谱和五线谱是同一体系的一个整体事物,彰显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在不同情况的音乐实践中给人们提供相同的“工具”作用。 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线谱和简谱就如同尺和寸的关系,二者都是人们的使用工具,都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和弥补了对方不足的重要作用。五线谱上千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科学记谱法,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广为运用,成为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流行通用记谱法。然而,也正因为它的完备与复杂,造成普通大众学习的困难,尤其对于首调性质的音乐,如歌唱、首调乐器等。而简谱的运用,很好的弥补了五线谱的不足之处,正如“寸”虽短,却能补充“尺”的不足。简谱自传入中国以来,能够在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生活中长久不衰,与它的大众性、普及性、方便易学性等特点有很大关系,同时,中国传统音乐的首调和单旋律线条特质,也适合简谱的记谱特性。这种很有利于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记谱法,很有利于普及大众学习音乐的方式,却不断遭致要淘汰的呼声,这实在是令人想不通的。本来音乐专业学习就是

[重点]四、五线谱、简谱音阶对照示意图

[重点]四、五线谱、简谱音阶对照示意图 四、五线谱、简谱音阶对照示意图 四、五线谱、简谱音阶对照示意图五、简谱唱法与五线谱的音名唱法对照表六、简谱与钢琴(电子琴)键盘位置对照图 编辑本段五线谱知识 五线谱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计算的。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在五线谱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却无法确定。在五线谱上要确定音的高低,必须用谱号来标明。谱号记在五线谱的某一条线上,便使这条线具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高度,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各线上或间内的音级名称和高度。 谱号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G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又叫高音谱号;另外有记在第一线上的,叫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F谱号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也叫低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倍低音谱号。 C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又名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长号所用。C四线谱号(又名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更加方便。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变音记号调号临时记号

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变音记号有五种: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重升记号(×)表示将基 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和谱号的后面。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叫做调号。在未改变新调之前,它对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乐曲中间要更换调号时,可能有三种情况。更换调号如果发生在一行乐谱的开始处,这时应该在前一行乐谱的末尾处将所要更换的调号预先记写清楚,并将最后一条小节线向前移,以便记写新调的调号。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只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便可以了。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多余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升号变降号或降号变升号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原来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直接放在音符前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记号。临时记号只限于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节线为止,在多声部乐曲中临时记号往往只对一个声部有效。为了提醒废除前面所用的临时记号,有时在小节线后面加上另外的临时记号。等音 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等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而来的,因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等音。除去#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可能有两上等音,连它本来的共有三个。而bA和#G只有一个等音,连它本身共有两个。 连谱号 包括起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和括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弧)两个组成部分。括线分花的和直的两种。花括线

简谱入门教程(全套完整版)

简谱入门学习 第一讲音的概念 1、音的概念 第一节音的形成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 第二节音的分类 物体的大小、薄厚与振动的强弱不同,所产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强音、弱音。 第三节音的性质 音的性质可以分为:高与低、强与弱、长与短,还有音色等几种。 由于音的性质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会产生出不同的乐音来。使我们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旋律。也通过不一样的音色,让我们辨别出哪一种声音是由钢琴弹出来的,哪一种声音是小号吹出来的。二胡和小提琴同样都是弦乐器,可是它们的声音又各自有所不同。也可以区分人声,哪些是女高音,那些又是男低音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声体,你会发现: 音的性质在音乐领域里的意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第二讲乐谱的知识 1、什么是乐谱 第一节什么是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象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谱。按照

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 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所谓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 1、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 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2、轻轻松松了解一下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 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例如记合奏合唱,它就不象五线谱在视觉上那么清楚,而记钢琴谱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有人认为简谱简单、不科学,因而否定了简谱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错误的。应该承认:简谱对音乐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简谱将会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现在给大家作简单介绍: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和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 4、7 i 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简谱入门教程(全套完整版)

简谱入门教程(全套完整版) 简谱入门学习 第一讲音的概念 1、音的概念 第一节音的形成 首先让我们来熟悉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因为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 其次节音的分类 物体的大小、薄厚与振动的强弱不同,所产生音的凹凸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强音、弱音。 第三节音的性质 音的性质可以分为:高与低、强与弱、长与短,还有音群等几种。 因为音的性质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会产生出不同的乐音来。使我们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旋律。也通过不一样的音群,让我们分辨出哪一种声音是由钢琴弹出来的,哪一种声音是小号吹出来的。二胡和小提琴同样都是弦乐器,可是它们的声音又各自有所不同。也可以区别人声,哪些是女高音,那些又是男低音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声体,你会发觉: 音的性质在音乐领域里的意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其次讲乐谱的学问 1、什么是乐谱 第一节什么是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沟通,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办法。象我们歌唱,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需要有乐谱。根据 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干演奏和演唱出美好悦耳的音乐。也因为有了乐谱,才使得无数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 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沟通文化的重要工具。 所谓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因为它容易明白、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便利。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熟悉它。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 1、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乐观推广的居然是法国闻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因为这种记谱法不便利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XXX人梅森到XXX讲学时把它传入XXX,19世纪曾有一度在XXX小学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同学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小学歌唱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今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

音乐认识音符和简单乐谱

音乐认识音符和简单乐谱 音乐是人类的创造之一,它以不同的音符和乐谱组成,通过声音的 组合和节奏的变化,传递着各种情感和情绪。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是 我们拓展音乐认识的第一步。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音符和简单乐谱。 一、音符的基本概念 音符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单位,它代表着音高和音长。我们通常用音 符图案来表示不同的音符。音符图案是由一个实心或者空心的圆圈和 一根连接线组成。 1. 实心圆圈音符 实心圆圈音符表示持续时间较长的音符,它们代表了较长的音长。 在简谱中,实心圆圈音符被分为整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等。整 音符是最长的音符,二分音符是整音符的一半,四分音符则是二分音 符的一半。 2. 空心圆圈音符 空心圆圈音符表示持续时间较短的音符,它们代表了较短的音长。 在简谱中,空心圆圈音符通常被分为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 分音符等。 二、简单乐谱的编写

乐谱是将音符和节奏化为可视化的符号和线条的一种方式。它为音乐表演者提供了一份精确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演奏出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 简单乐谱通常由五线谱和音符组成。五线谱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个间隔组成,每一条线或者每一个间隔代表了一个特定的音高。音符则在五线谱的特定位置上表示音高。 1. 五线谱的基本概念 五线谱上方有一个大写的谱号,用以表示所用的音域。常见的谱号有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分别用于表示高音和低音的音域。 2. 音符在五线谱上的表示 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决定了它所代表的音高。在五线谱上面的第一个线上的音符通常代表C音,从而确定了其他音符的位置。通过添加附加线或者将音符放在五线谱的不同位置上,我们可以表示更高或者更低的音高。 三、音符和乐谱的练习 学习音符和简单乐谱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练习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音符和乐谱: 1. 认识音符

五线谱学习心得

五线谱学习心得 五线谱,是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它最早起源于希腊,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 相较于简谱来说,五线谱那一条条蝌蚪似的音符就显得比较晦涩难懂了。尤其对于初学者,识谱实乃是一大难题。 一般来说,初学者读谱的问题在于识别音符的音高。并不是其不会识别音高或者会认错音高,而在于反应太慢。通常情况下,识别一个音符的时间应该在0.1秒以内,也就是说你识谱的速度应该几乎等同于你平常不假思索地认出自己以前就认识的汉字或英文字母的那一瞬间。而造成反应慢的原因一般是,每看到一个音符,就先去找中央C(do)或邻近的C的位置,然后一间一线地数过去,才能认出这个音符。当然,在刚开始学习五线谱时,这样一个一个数是正常的,但绝不能形成依赖,看到一个音符就先找C然后开始数。 绝对要改掉这个习惯,通过正确的练习方法,将识别音符的音高变成一种“本能”(或称为“直觉”),不经过大脑思考就能完成。 我个人认为,对于识读五线谱,下面这些方法是比较有作用的。 四大原则: 1.背口诀 在五线谱中,高音谱表的5条线是自下而上的排列的,最下面的是第一线,依次类推往上是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线,我们要背的就是这些线上的音。

高音谱表一线mi 二线sol三弦si四线re 五线fa 低音谱表中五条线的顺序是自上而下的排列。 低音谱表一线la 二线fa 三弦re 四线si五线sol 一定要根据键盘来背这些线上的音,高音谱表上的一线mi 是在中央C右侧的那个MI,低音谱表上的一线la 是在中央C左侧的那个la ,然后按照线的顺序高音谱表上线上的音依次向右侧排列,低音谱表上线上的音依次向左侧排列。 2.看音的进行方向和音之间的距离 在五线谱上,音越来越往高走,在琴键上就会越来越往右侧走;反之,则往左侧走。这就是五线谱上音的走向和键盘上音的走向的关系。 五线谱上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我们只要知道几个基本距离就好了。在五线谱中,相邻的两个线上音之间的关系是隔一个音的关系;相邻的两个间(就是线与线之间的空格)上的音之间的关系是隔一个音的关系;相邻的线与间之间的音的关系是挨着的关系。五线谱上音与音之间的基本关系就是这三种,那么,其它的距离关系都可以通过音与音之间所隔的线和间来间接推算出来。比如,高音谱表上三线si,有一个音在在五线上方的间里,那么这个音我可以用几种方法可以找到。第一种就是背线上的音,高音谱表五线fa ,那这个音比fa又高一个,则这个音就是sol;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三线si来计算,这两个音之间隔了两条线,线和线之间的音是隔一个音的关系,那么最上面的线就和si是隔一个音再隔一个音的关系,则比最高的线再高一

五线谱入门组图详解-五线谱图解

五线谱入门组图详解五线谱图解 第一讲音的概念 第一节音的形成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 第二节音的分类 物体的大小、薄厚与振动的强弱不同,所产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强音、弱音。 “音”大体又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种。 1、乐音(musical tone) 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并有准确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们称它为“乐音”。 2、噪音(noice) 没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动即无规律又杂乱无章的音,我们称它为“噪音”。 您明白了吗? 第三节音的性质 音有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四个特性。 音高:是由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低少,音则低。 音值:也称音的长短。它是由音的延续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值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值则短。 音量:也称音的强弱。它是由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量则强;振幅小,音量则弱。 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

由于音的性质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会产生出不同的乐音来。使我们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旋律。也通过不一样的音色,让我们区分出哪一种声音是由钢琴弹出来的,哪一种声音是小号吹出来的。二胡和小提琴同样都是弦乐器,可是它们的声音又各自有所不同。也可以区分人声,哪些是女高音,那些又是男低音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声体,你会发现: 音的性质在音乐领域里的意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第二讲乐谱的知识 第一节什么是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象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比方我国优秀的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他从小爱好音乐,勤于学习,既能唱又能演奏,当时当地的乐器样样精通。群众非常喜欢听他的演奏和演唱。他能奏“十番鼓”,“十番锣鼓”,又掌握许多民间唱腔,还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及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和一些优秀的民间唱腔,他所创作演奏的作品,个个是精品,但由于生活所迫,流落街头,成了一个街头流浪艺人,受尽欺凌与压迫,受尽了折磨,刚刚解放就病故了,仅留下了有限的曲目,带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人世,再没人记得这些。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失落,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憾。 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乐谱的分类 我国早在古代就发明了乐谱。记谱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方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公元九世纪我国唐五代世俗歌舞音乐的琵琶伴奏谱手抄本《敦煌曲谱》、《敦煌卷子谱》,曾经广为流传的《工尺谱》,古琴演奏用的《古琴谱》,锣鼓用的《锣鼓谱》等等,这些古老的乐谱有的还延用至今。现在我们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还在研究它们。此外还有现在仍广为应用的为广阔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简谱》。以及国际上流行通用的《五线谱》等等。

小提琴乐理,五线谱识谱 VS 简谱

小提琴乐理,五线谱识谱 VS 简谱 小提琴乐理,五线谱识谱 VS 简谱 小提琴乐理 五线谱识谱 VS 简谱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底定的。 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国消失,其后经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纪下才渐渐底定其规格。并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其实大约是清末民初的时候。 目前使用简谱的,也许以有中国人的地方较多了。除了国乐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于在大陆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简谱。 对于大多数由业余开头学国乐的人来说,简谱还是较先入门的一种记谱方式。而音乐班的同学,假如是从学校起的,则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线谱,没有使用简谱。假如是在大一点的,则可能是两者并用。 所以,以我的阅历来说,有人只会看简谱,拿到五线谱就得翻成简谱才看得懂;有的人只会看五线谱,跟他唱首调旋律他还会被搞混

了;有人两种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种看的速度与正确率较高。 第一种人以一般社团的人士居多,第二种则以学校音乐班居多,第三种就是像我们这样演奏需求较多,或者是社团中比较有心的人了。 有人支持五线谱,甚至完全不知道简谱是怎么回事的,也大有人在。有人则是支持简谱,认为易学易普及,也没有什么是简谱办不到的。 我自己的识谱转变过程: 在这里,我把我个人的阅历以及看法说一说。或许对于与我有类似习乐背景者,能有些参考的作用。 我从高中学国乐开头,就是看简谱的。后来到高校,在高市国兼差,以及在戏曲界工作的时间,也都是看简谱的。 不过这中间,我买了一把长笛,开头试着看线谱。 退伍后,回到高雄考入乐团,担当中音唢吶演奏员的职务。由于中音唢吶与长笛的调性相同,指法除少数音以外也有不少雷同之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