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选题的目的、意义;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5、已有相关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7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8、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请按此8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内。表格不够用可自己另做)。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王晓平著有《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一书,这本书以西方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理念为视角,探究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验证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课程对于提高我国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这本书的研究结果证实: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可成为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可为培养我国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新的路径。

2、以徐冬梅、薛瑞萍、窦桂梅等名师为核心的“亲近母语”课题自2000年开始酝酿,2003年就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发展至今,江苏、北京等20余省市自治区超过百家学校参与了课题实验。该课题的理念是“亲近母语,呵护童年”,研究怎样让儿童亲近母语,让母语教育更契合儿童生命发展的需要,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母语教育,不断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丰富自我,从而帮助儿童走上幸福清明的人生之路。

3、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和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它是国内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该项目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应该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的特点。新教育的理念主张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生活方式。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校讯通,2002年底立项调研,2006年创办校讯通博客,开始致力于河南的阅读推广。校讯通阅读项目的理念主张是: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专注于研究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推广策略等,鹇讯通明确提出了“全营养阅读”的概念,“全营养阅读”的核心和基础是“营养”。他们倡导:优质书籍,滋养心灵;分龄分级,合理吸收;均衡丰富,全面发展。“全营养阅读”中的“全”,提倡:全家都来读书,建设书香家庭,丰富家庭藏书;全班都来读书,建设书香班级,创建班级图书角;全校都来读书,建设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

本课题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展开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农民子女,还有少部分是油田职工子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学校农村孩子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主动读书的榜样,家长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也很少督促孩子去博览群书。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很多家长和学生,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大都买优秀作文选,并不知道哪些书是适合自己读的。3、学生的阅读习惯难以形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很少做读书笔记。

综合上述培养阅读能力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需要,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该课题,并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三、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本,以大幅度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最终导向。

(二)具体目标

本课题将展开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通过对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的调查、了解,从新的视点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以后的实践。

3、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切入点

A、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把课文读准读通,把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语言信息的基础上,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既有心灵的触动,又有灵魂的觉悟,最终能够从课文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读出理的能力。

B、策略

为了培养我校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从以下两大方面提出策略。

(1)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没有明显的界线的,它们是不“分家”的,是一个整体。在阅读方面,课内打基础,课外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是需要紧紧链接在一起的。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具体策略是:

◆以点带面。使阅读由精读的点到略读的面,由阅读“个例”到阅读“群文”乃至读整本

书。可以是一篇带多篇,一本带一本甚至带几本。阅读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很难实现质的飞跃。

a.由一篇文章到能读相关的整本书。如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2课《丑小鸭》学完后,要求学生去读《安徒生童话》,就如学生见到了一棵充满生命力的树,教师就引领着他往前走,去享受整片森林的绿意盎然。

b.由一个单元主题到能读相关的整本书。如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科学”,就引导学生去读《小牛顿科学馆》等科学类的童书,让学生走进更为广阔又有趣的科学世界。

◆读写结合。充分利用教材进行仿写、续写、改编等习作训练。

◆学会阅读的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写出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概括文章

的主要信息,并尝试复述文章。

(2)丰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阅读,厚积薄发,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策略:

a.分学段,有目标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b.解决书源问题

教师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好书推荐,指导购买优秀的童书。

动员家长出资,教师为学生购买一批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在班上设立“班级图书角”,每周五还书借书。

学生至少拿出自己的两本藏书与班上其他同学的进行交换阅读。

c.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在学校,教师大声朗读好的童书给学生听,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设为阅读课。在家里,要求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

开展朗读汇报课。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让学生汇报朗读成果。

开展班级读书会和家庭联合读书会。

d.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略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e.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本课题中,让学生主要运用“读书报告单”这种表现形式。

f.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并在校讯通这个平台上积极写博。

(二)研究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再辅之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2、文献资料法

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借助他人经验,指导研究实践。

3、问卷调查法

为了详实地了解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对本校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主要从阅读书目、阅读兴趣等因素入手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

对阅读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在研究过程中,我坚持每学期撰写一些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较有价值的论文,把自己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的经验、体会、灵感、改进方法等及时总结成文,进一步地指导好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二)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指导研究实践。

(2)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3月)

(1)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丰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总结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

总结研究情况,写出研究报告,推广研究经验。

六、已有相关成果

课题组中的这位一线教师根据课题研究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已写出论文《追求高品质的儿童阅读》,并在联片教研活动中交流她指导儿童阅读的经验。该论文已被校讯通推荐。在濮阳市第三届“校讯通杯”博客之星评选活动中,该教师和她的两名学生,因热爱阅读,积极写博,被评为“绿色网络新秀”。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王晓平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主编窦桂梅)(四川教育出版社)

3、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指导丛书:

《大声读给孩子听》(邱凤莲著)

《我们班的阅读日志——做一个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薛瑞萍著)

《薛瑞萍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啦》(薛瑞萍著)

4、新教育实验《手心里的阳光》(马玲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主持人:校长,47岁,具有中学教师高级职称,多次参加重大课题研究,并有多项科研成果。具有全面协调组织能力。

成员一:副校长,市学科带头人,儿童阅读专家,35岁,在本课题中进行学术指导,参与课题论证;

成员二:小学语文老师,28岁,热爱儿童阅读,专注于儿童阅读的研究。

课题组由领导、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充分体现了教育行政、科研和教学三结合的课题管理体制。

九、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1、组织领导,加强管理。学校领导为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与帮助,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

2、加强理论学习。学校订阅了大量科研期刊。积极参与中心的各种业务培训。

一般课题研究方案的写法

一般课题研究方案的写法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案的涵义和特点 课题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研究人员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意义 1、保证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保证课题研究步骤有序化。 3、有利于课题论证、评价与管理。 4、是填写申请表的重要基础工作。研究方案是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的记载,是申请课题的基础性工作,申请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研究方案。作为申报表的补充材料 二、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研究方案没有统一的格式,不同的课题研究、不同的撰稿人员对研究方案的设计是各不相同的。但长期的课题研究,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说来,研究方案要回答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怎样保证研究这样几个基本题。具体分解为以下一些题(即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通常是对所研究的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探究,并用一个陈述句把它表示出来。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课题名称限制了我们的研究内容。它一般应包括课题研究对象、研究的畴和研究方法三部分。简称课题名称三要素。研究对象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教材或管理方式等等;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 有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副标题进行限制,缩小课题研究围。比如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研究,副标题“四川个案”,用副标题限制研究围,我们就只需要研究四川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 课题名称的总体要求: 1.常用陈述式句型表述。不能是疑、反句。 2.名称要准确、规。 3、新颖。 4、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要求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研究"的题。 1、研究背景。这部分常常以“题的提出”、“引言”的形式来表述。 (1)时代背景。说明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社会题、人才市场需求、国教育政策法规等等。 (2)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3)当前学校、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题点评。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方法论意义。 课题研究意义的撰写是根据研究状况引发而来的,即我们的新观点、新视角、新措施对于现实教育教学的价值。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 这部分主要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从何而来,即选题的来源和背景,研究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意义。这是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过程的宗旨所在。问题的提出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选题论证,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的文献情况及情况综述。 (三)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一)研究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依据等。 (二)理论假设:即对事物因果关系所作的一种推测,也就是对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的一种预测。假设在表述上有四个要点: 第一,明确。假设一般是陈述句或复合句,必须包含两个以上变量间关系的推测。 第二,新颖。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 第三,合理。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可测。能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具体的操作要求和科学的检测标准来验证。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如前所述,研究对象的选择方式,一般可划分为总 体研究和抽样研究两大类:可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研究对象情况及研 究力量的可行性出发进行选择。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能代表总体的样本进行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

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方案设计中要对抽样的原则和步骤加以说明。若是实验研究, 则需对实验班与控制(对照)班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 (二)研究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可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在方案中应提出用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操作等等。 四、研究目标 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内涵和 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检测。 五、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是在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通常是将研究变量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子课题为总课题服务,既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构成统一的整体。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测试、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说明变量的控制方法,并制定标志变量变化的标准(即指标)。对 于实验研究,应对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作出具体的说明。 六、研究步骤 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

课题设计论证 2000字

四、课题设计论证(限2000字内)

阅读的兴趣,并且体会解决了问题之后的成功与喜悦感。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薄弱的原因 2、构建英语合作阅读课堂的方法 3.新课改背景下构建英语合作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 这一课题研究思路主要是从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出发,经历多层面理性思索和实施验证,逐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体系,我们将深入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症结,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积累研究个案,不断实践、反思,最终形成典型的研究案例集。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观察、分析、归纳等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方式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实际提出研究内容和步骤。 2、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组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与途径,积累提高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 4、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三)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14年3月至4月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课题的申报; 2、教师培训、学习,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做好课题分工; 3、课题负责人和成员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4、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活动,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是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调查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其薄弱的原因 (2)探究构建英语合作阅读课堂的实施方法 (3)初步形成合作阅读教学的初中英语课堂的基本模式。 (4)反思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从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提炼模式(策略),撰写研究报告。 (2)收集整理教师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教学案例,学生征文集、获奖作品等,做好成果结集工作。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4)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经验交流。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例如Tsui(1999)发现省际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90年代人均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胡鞍钢等(1995)认为市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8)通过对各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世界银行(1995)把中国划分为7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教育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2000)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2000)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性的重

要因素,并采用10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认为在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李春波(2001)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3、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颇受学者们关注。魏后凯等(1997)考察了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入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引致地区间教育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王善迈等(1998)和杜育红(2000)对我国各省区划分了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区类,并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黄家泉等(2002)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新时期教育区域化发展的思想。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2003)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复兴与富民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确立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系统分析了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情、成就、挑战与机遇:勾勒了未来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建议。 综上,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渐成为各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 (一、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中期报告)、课题总结等。 (一)课题研究实施中具体做的工作 我们的课题立项通知书下来了,下一步该怎样做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具体讲,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实施方案)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1.界定课题名称(内涵与外延) 2.研究背景 1)历史与现状分析 2)文献综述(包括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其他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 3)研究基础(学校或个人在前期有哪些经验成果) 二、研究目标(课题最终要达到怎样实际效果,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内容(对研究目标的详细阐述,通常从现状、归因、对策三个角度来确定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具体使用该方法) 五、实施步骤(包括时间、任务、负责人)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七、课题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财力、人力、物力的保障) 八、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等和其它有关材料)。 二、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课题的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根据青年教师读书组计划安排,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拟于1月中旬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根据一定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设计一个课题研究方案。(不带任何资料) 二、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灯片,用来向别人介绍你的课题。具体参赛要求另有通知。 现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 1、课题名称(题目)。 2、承担单位。 3、课题论证。 4、课题的界定。 5、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6、研究方法。 7、研究对象。 8、研究原则。 9、研究的操作措施。 10、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11、研究的预期成果。 12、研究的条件、经费预算及来源。 13、研究的组织机构及成员。 (来源:《教育科研指南》)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 浏览:884 | 更新:2014-09-26 10:46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设计如何选取研究课题(删) 显示先声夺人之势,引人入胜的创意。 课题选定要具备4点: 1、有学术性、理论性。 2、有实践性、针对性 3、有充足的资料。 4、能够扬长避短。 归结起来说,符合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课题设计都可选: 1、补白性选题。即:前人没有研究的,至少国内无人涉足,可以填充研究空白。 2、开拓性选题。即:前人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能将研究拓宽,研究程度加深,并做出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 3、提问题性选题。即: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率先提出。 4、超越性选题。即:能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研究的结果远远超出前人的程度和水准。 5、总结性选题、即:针对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做出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性研究。(集其大成)

二、课题设计题目设计 第一项要求:题目要新颖 第二项要求:题目与内容相符 第三项要求:题目大小适当(题目太大必然空泛,太小了不够分量) 第四项要求:能够扬长避短 (一)题目三要素。即: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通常情况下,题目的字数在10到25个字,大多数课题题目字数在15至20个字。字数太少,难以表述课题的意思,难以展示课题题目的作用;字数太多,太累赘,太繁琐,让人不易抓住中心。 (二)课题设计的语法结构 一般的教育科研课题,其题目的语法结构相对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要求。绝大多数由一个复杂的短语构成,极少数有两个复杂的短语构成;绝大多数由复杂的动宾结构短语或并列结构短语构成。一般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语法结构形式为:“××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调查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与研究”…… (三)题目要体现课题的创新点——独辟蹊径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课题设计论证(被论证部分)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界定要求说明课题名称以及表述课题研究主要概念(也称关键词)的定义、涵义以及特征。如:“农村小学“合分合”分层教学方法研究”,关键词是:分层教学、合分合、分、合,所以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些界定是暂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思考,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范围可以不断调整。一般情况下3到5个中心或关键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删)

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究的设计论证

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究的设计论证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以来,建构主义思潮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与日俱增,对学校的教学实践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正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学。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既涉及学习又涉及教学。这种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始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共识:教学以促进学习为目的。它主要关注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关的问题,如:教学怎样影响学习结果的产生?学习对教学有什么影响?有关学习的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针和教学实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倡导创设有效学习的环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努力促进学生在获取知识、增强技能、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充分发展;呼吁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选择承担主要责任,并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容、学习进度等加以控制。 现阶段,国对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蒸蒸日上,提出了很多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然而因为学术局限性,有关于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的结合这方面的研究容极其稀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环境已经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标,研究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认为学生是学习责任的首要承担者,教学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因此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在学习什么?怎么学?学生在什么情境中、条件下学习?学生还在继续学习吗?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吗?目前的学习如何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 在这些基础上,本课题更关注的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解决以上的问题。这也正是本课题的研究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为,信息技术是能够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的,应用信息技术环境能够使学习者的主动性更强,更有效的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研究本课题主要是为了填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环境融合的不足,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学生从被动依赖型的学习者,转变主动自主型的学习者,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自发地产生,也不会短时间完成。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干预。 基于这个思路,本课题初步在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实施。所用到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分组实践法等。 (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协作学习 学习小组是教学中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协作学习的研究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设计如何选取研究课题(删) 显示先声夺人之势,引人入胜的创意。 课题选定要具备4点: 1、有学术性、理论性。 2、有实践性、针对性 3、有充足的资料。 4、能够扬长避短。 归结起来说,符合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课题设计都可选: 1、补白性选题。即:前人没有研究的,至少国内无人涉足,可以填充研究空白。 2、开拓性选题。即:前人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能将研究拓宽,研究程度加深,并做出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 3、提问题性选题。即: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率先提出。 4、超越性选题。即:能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研究的结果远远超出前人的程度和水准。 5、总结性选题、即:针对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做出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性研究。(集其大成) 二、课题设计题目设计 第一项要求:题目要新颖 第二项要求:题目与内容相符 第三项要求:题目大小适当(题目太大必然空泛,太小了不够分量) 第四项要求:能够扬长避短 (一)题目三要素。即: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通常情况下,题目的字数在10到25个字,大多数课题题目字数在15至20个字。字数太少,难以表述课题的意思,难以展示课题题目的作用;字数太多,太累赘,太繁琐,让人不易抓住中心。 (二)课题设计的语法结构 一般的教育科研课题,其题目的语法结构相对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要求。绝大多数由一个复杂的短语构成,极少数有两个复杂的短语构成;绝大多数由复杂的动宾结构短语或并列结构短语构成。一般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语法结构形式为:

“××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调查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与研究”…… (三)题目要体现课题的创新点——独辟蹊径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课题设计论证(被论证部分)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界定要求说明课题名称以及表述课题研究主要概念(也称关键词)的定义、涵义以及特征。如:“农村小学“合分合”分层教学方法研究”,关键词是:分层教学、合分合、分、合,所以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些界定是暂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思考,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范围可以不断调整。一般情况下3到5个中心或关键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删) 综合阐述时,以多方面掌握的课题研究的情况和信息为指导,从比较心的角度确定研究的“点”,做到如下两点: 1、本课题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引用什么资料?用的是什么方法?自己受到什么启发。 2、参考前人同题目或类似研究的步骤、方法以及结论,对本地区或本校情况进行调查。因为评述是对该课题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的描述。提醒:要关注最近的发展情况。围绕教师、学生的现状进行评述。 (三)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选题意义要回答的问题是:本学校或本地区的现状怎样?受到什么样的现实情况的驱使,对本课题设计进行研究的?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着重反映本校或本地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的价值要写清楚具体解决的问题。当然研究的价值还包括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方法论意义。 (四)研究目标课题设计目标设定要扣题,要具体,目标要力求简单、综合,不要散。基本模式是:通过——研究,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解决哪些问题)通常情况下目标中包含3个方面:育人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未必求全,但一定要清楚、具体。另外,不能同教育目标混淆,更不能借教育目标取代。 (五)研究内容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研究内容,多少由课题决定的。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专家提醒:通常情况下,这里需从学生和老师两个层面来体现。 (六)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课题设计研究假设是自己设相出可能性的说明、解释、答案、结论。一般分为(1)因果假设(2)工作假设两种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板)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板) 一、题目名称 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二、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一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产生, 做到有备无患。 五、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 开展任何课题研究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设备等研究条件来保障和支撑。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对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设备、设施,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经费等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作出估算。 七、课题研究前成果预期及其表现形式 一切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明确了成果具体目标后,尽心努力,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沿着成果目标的既定方向前进。成果形式可以为调研报告、论文、专著等形式。 八、研究成员的分工、指导力量配备 要明确成员任务,确定联络人、问卷人、资料收集人、撰稿人、指导人员等。 精选范本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2015年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相应的提到了创新和创业教育工作,因此,在当今倡导以创业实现就业的社会背景下,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做好创新创新教育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2、课题界定 创新创业课程是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社会。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创业教育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已深受重视, 发展颇具规模, 并已经成为共识。早在1967 年, 百森就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了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而今, 它的本科创业教育课程屡获“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第一的排名。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 其目标是全力帮助学生发展“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 同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的创业教育历史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面向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才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序幕,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机构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训。目前,高校主要通过GYB、SYB、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大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实践方面,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大和上海交大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校,形成了几种典型的模式,以后其他许多高校也进行了尝试和改革,但效果并不突出,在研究方面,我国从1992年就开始活跃起来,据吴泽俊(2007)统计,我国创业类教育论文在1992年之前是空白状态,1992-1997年仅发表核心期刊就有300多篇,特别是2000年以来,年均40篇,且成逐年增长趋势,大部分论文较为充分的讨论了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紧迫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模式等,也有部分文献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个案分析。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开展就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创业教育对于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顺势而为,广泛实施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已成为高校教改实践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在实践中,创业教育课程普遍受到了大学生欢迎,不过现在创业教育课程仍然很弱。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教材体系建设没有权威性,教师师资力量不够专业性,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一些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或者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于是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类创业竞赛。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参与的创业项目较少,无法有效地积累经验。当前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高校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篇一:课题 设计 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课题 设计 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例如Tsui(1999)发 现省际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 90年代人均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 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胡鞍钢等(1995)认为市 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 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8)通过对 各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

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 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世界银行(1995)把中国划分为7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 教育 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2000)研究了中国社 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2000)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 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 长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并采用10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认为在 教育 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 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 效途径;李春波(2001)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 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 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 世纪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3、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颇受学者们关注。魏后凯等(1997)考察了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 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入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引致地区间教育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王善迈等(1998)和杜育红(2000)对我国各省区划分了经济发展和教育发 展的区类,并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黄 家泉等(2002)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现代教师,需要以课题研究激活专业发展的内力,并以课题研究者的方式行走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通过课题研究,时时内省,向内看,无限深刻地发现自己的内心;常常借鉴,向外看,不断汲取他人智慧,不断将自己的教学思想理论化、系统化。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范文,仅供参考。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范文一: 一、研究背景 有设立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源至20xx年的一次在新海中学的省送培到市的学习活动上。一位讲课老师说在现在的教学条件见中都有现代化的音响伴奏条件,由此播放出的伴奏音乐形象更丰富,因此,作为钢琴伴奏可少采用,或许是与会老师误听为可不采用,引起哗然!由此引发本人生出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 二、概念的界定 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 伴奏即伴随衬托歌唱的演奏。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也可以是单纯的节奏。伴奏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 伴奏对歌唱的意义:伴奏有对乐曲内涵的提示及对歌者情绪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充实延展了表演的氛围。歌唱教学的伴奏方式:钢伴音响伴奏自己敲击节奏伴奏学生合着伴奏寻找韵律效能:这一词语有

多种解释,最基本的解释为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那么,在歌唱教学中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方式和载体,调动学生歌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学习效率和歌唱能力,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保证音乐将教育教学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的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那么,歌唱教学的效能就取决于学生对歌曲的喜爱以及歌曲的熟悉程度,歌唱技巧、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类型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师生所能进行的互动可能性; 上课老师只是一个人,因此,不同的伴奏方式中老师所能发挥的能动力及能动方向是有很大不同的。 2.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学生所能进行的参与可能性;因为伴奏方式有产生的主动性及被动性之分,因此,在歌唱的实际参与性上有差别。 3.老师对伴奏方式的可驾驭性;这牵涉到伴奏方式的复杂程度及学生在音乐感知上的实际能力。 4.不同伴奏方式对学生课堂积极的调动;因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以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 浏览:884 | 更新:2014-09-26 10:46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设计如何选取研究课题(删) 显示先声夺人之势,引人入胜的创意。 课题选定要具备4点: 1、有学术性、理论性。 2、有实践性、针对性 3、有充足的资料。 4、能够扬长避短。 归结起来说,符合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课题设计都可选: 1、补白性选题。即:前人没有研究的,至少国内无人涉足,可以填充研究空白。 2、开拓性选题。即:前人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能将研究拓宽,研究程度加深,并做出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 3、提问题性选题。即: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率先提出。 4、超越性选题。即:能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研究的结果远远超出前人的程度和水准。

5、总结性选题、即:针对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做出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性研究。(集其大成) 二、课题设计题目设计 第一项要求:题目要新颖 第二项要求:题目与内容相符 第三项要求:题目大小适当(题目太大必然空泛,太小了不够分量) 第四项要求:能够扬长避短 (一)题目三要素。即: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通常情况下,题目的字数在10到25个字,大多数课题题目字数在15至20个字。字数太少,难以表述课题的意思,难以展示课题题目的作用;字数太多,太累赘,太繁琐,让人不易抓住中心。 (二)课题设计的语法结构 一般的教育科研课题,其题目的语法结构相对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要求。绝大多数由一个复杂的短语构成,极少数有两个复杂的短语构成;绝大多数由复杂的动宾结构短语或并列结构短语构成。一般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语法结构形式为:“××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调查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与研究”…… (三)题目要体现课题的创新点——独辟蹊径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课题设计论证(被论证部分)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界定要求说明课题名称以及表述课题研究主要概念(也称关键词)的定义、涵义以及特征。如:“农村小学“合分合”分层教学方法研究”,关键词是:分层教学、合分合、分、合,所以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些界定是暂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思考,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范围可以不断调整。一般情况下3到5个中心或关键词。

201806信息技术课题设计论证第1稿

课题名称:义务教育阶段编程教学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基于App Inventor和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郭守超,周睿,邓常梅,《中国电化教育》) 2.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王蕾,王茹娟,《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3.基于计算思维视角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刘琼,史诺,TranVanCuong,《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4.基于可视化编程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研究——兼论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郁晓华,肖敏,王美玲,《远程教育杂志》) 5.关于培养中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课程设计初探(曾艺卿,王娜,《福建电脑》) 6.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科技《算法与程序设计》数学探究(杨男才,《上海师范大学》) 7.小学Kodu编程课程中计算思维教学实践(陈久华,王荣良,《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8.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Scratch编程教学(陈茂贤,何国星,《教育信息技术》) 9.从Logo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实践(张海波,《新课程》)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理论依据 (1)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关于教育及科技创新的论述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实践依据 (1)课题的参与人员具备从事省级课题研究的经验 (2)课题的参与人员为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且具有多年从事编程教学的经历 (3)课题的参与人员正当奋发之年,有充沛的精力完成课题研究 (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编程教学,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学等学科竞赛教学不同的是,本课题的研究追求的是一种受众更广的教育教学效果,以期让大多学生享受到编程学习带来的好处。通过构建良好的计算思维的基础,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长助力。 (四)概念界定 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由周以真于2006年3月首次提出。计算思维有四个方面,他们分别是分层思维、模式识别、流程建设和抽象化。(1)分层思维:怎样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难题?分层思维帮助我们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小问题,把复杂的物体拆解成较轻易应付和理解的小物件,我们通过解决小问题而解决复杂的问题,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2)模式识别:任何事物都有相似性,模式识别正是教会我们寻找到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利用这些相同的规律,去解决问题。当我们把复杂的问题分层到小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在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选题的目的、意义;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5、已有相关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7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8、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请按此8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内。表格不够用可自己另做)。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王晓平著有《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一书,这本书以西方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理念为视角,探究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验证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课程对于提高我国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这本书的研究结果证实: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可成为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可为培养我国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新的路径。 2、以徐冬梅、薛瑞萍、窦桂梅等名师为核心的“亲近母语”课题自2000年开始酝酿,2003年就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发展至今,江苏、北京等20余省市自治区超过百家学校参与了课题实验。该课题的理念是“亲近母语,呵护童年”,研究怎样让儿童亲近母语,让母语教育更契合儿童生命发展的需要,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母语教育,不断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丰富自我,从而帮助儿童走上幸福清明的人生之路。 3、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和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它是国内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该项目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应该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的特点。新教育的理念主张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生活方式。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校讯通,2002年底立项调研,2006年创办校讯通博客,开始致力于河南的阅读推广。校讯通阅读项目的理念主张是: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专注于研究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推广策略等,鹇讯通明确提出了“全营养阅读”的概念,“全营养阅读”的核心和基础是“营养”。他们倡导:优质书籍,滋养心灵;分龄分级,合理吸收;均衡丰富,全面发展。“全营养阅读”中的“全”,提倡:全家都来读书,建设书香家庭,丰富家庭藏书;全班都来读书,建设书香班级,创建班级图书角;全校都来读书,建设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最新版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第一:选题部分 家校联动,整合课内外因素,让阅读融入学生成长的脉搏,从而实现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价值的人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及协调一致的配合。因此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上,我们要以学校为主体,以家长、学校为主渠道,通过目标一致的互动,努力拓展活动途径,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空间,阅读内容等,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中国的家庭教育从最早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宋朝司马光的《温公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再到民国陈鹤琴的全新教育理念,中国的家庭教育走过了漫长的路程。 越是学校教育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家庭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已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

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而家校联动,共赢阅读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要: 1?家校一体联动,亲化阅读:学生的阅读不能是“孤读”,也不只是学校、师生的共读,家庭的作用也很重要。因此,学生的阅读是学校家庭的一体化行为。 2.以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价值 取向,不仅从操作层面丰富家庭教育的理论,而且构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互动平台,从而提高家长素质,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性研究水平,从而为提高全民素质尽微薄之力。家校联动,组织具体、切实的读书活动,以促进孩子海量阅读。 3?力求改变家庭教育重视不够,意识不强、方法过于简单的现 状,倡导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建立一种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家长新型的朋友式的关系。 第二:内容 (一)各章节内容概括 一、课前搜集信息,广泛阅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