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二次结构的问题及相关规范解析

建筑工程二次结构的问题及相关规范解析

建筑工程二次结构的问题及相关规范解析
建筑工程二次结构的问题及相关规范解析

建筑工程二次结构的问题及相关规范解析

一、阳台部位外墙空心砌块拉结筋间距超过规范要求

(GB50203-2011)中第5.2.4条,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未6度、7度地震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且应加设拉接钢筋,拉结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120mm墙厚放置1A6拉结钢筋(120mm厚墙应放置2A6拉结钢筋);

2、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且竖向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0mm;

3、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地震,不应小于1000mm;

4、末端应有90°弯钩.

二、外墙空心砌块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GB50203-2011)中第5.2.2条规定:砌体灰缝砂浆应密实饱满,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砖柱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

依据以往经验,小业主对渗漏问题投诉率较高,所以在砌筑工程过程控制中,要求外墙必须满刀灰砌筑,砂浆饱满度达到100%.

三、空心砌块水平灰缝厚度,厚薄不均,竖缝宽度超规范要求

(GB50203-2011)中第9.3.5条规定:填充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应正确,烧结空心砖、轻骨料砖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灰缝应为8-12mm;蒸压加气块砌体当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或蒸压加气

砖砌块砌筑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当蒸压加气砼砌块砌体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3-4mm.

四、组砌方法不正确、不一致

(GB50203-2011)中第5.3.1条规定,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同一道墙体严禁有两种以上的砌筑形式,砌体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三顺一丁或全顺全丁砌法,内外搭接上下错缝,清水墙、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中不得有长度大于300mm的通缝,长度200mm-300mm的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墙体上,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五、构造柱马牙槎留置进退不同步,进退尺寸不规范

施工中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长度不宜超过

300mm,混凝土小型空心砌砖不应超过200mm,且沿高每500mm砖小型空心砌块沿墙每交400mm,设置2A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

砌墙时,马牙槎应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不小于60mm.

六、烧结多孔砖用干砖砌筑

5.1.6条中,砌筑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湿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烧结砖相对含水率60-70%.

加气块采用薄层砂浆砌筑优点:①不需对加气块提前浇水湿润,减少砖块上墙含水率,有利于墙体收缩、裂缝控制;②墙体水平缝、竖缝宽度仅3-4mm,大大减少灰缝处“热桥”的不利影响,提高节能效果;③节省

砌筑砂浆,并提高砌筑功效.

七、蒸压加气块正反面不分,砌块有缺陷

砌筑时应先排版选砖,挂线砌筑.

八、蒸压加气块墙面有小砌块

9.3.4条砌筑填充墙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砼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块长度的1/3.

九、水泥砖与烧结空心砖混砌

5.1.5规定:不同品种的砖不得在同一楼层混砌

9.1.8规定: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块体也不得混砌.

窗台处和因安装门窗需要,在门窗洞口处两侧填充墙上、中、下部位可采用其他块体局部嵌砌;对与框架柱、梁不脱开方法的填充墙,填塞填充墙顶部与梁之间缝隙可采用其他块体,不属于混砌.

十、蒸压加气块拉结筋松动

应先在加气块体表面设置的沟槽内先填满粘合剂后再放置拉结筋.

十一、腰梁高度不一致(填充墙体顶标高不统一)

控制水平标高,摆第一皮砖时标高偏差在导墙上口找平.

十二、腰梁上下墙平直度超规范(腰梁砼凸出)

应控制腰梁模板垂直度,保持与下部墙体垂直.

十三、构造柱留置截面尺寸不足

应从砌体马牙槎进的位置算起留置构造柱截面尺寸

十四、拉结筋伸入构造柱长度不足

十五、250px厚墙体门砼框插筋方向不对

应顺门洞测边垂直方向插筋,不应水平方向插筋.

十六、厨卫间水泥砖砌体后塞口封堵间隔时间不符规范要求

9.1.9条:填充墙砌体砌筑,应待承重主体结构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14d 后进行.

(完整版)《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160本目录》

2018年新实施 目录: GB/T 50130-2018 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标准 GB 50496-201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 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 50210-201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2-2018 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364-2018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T 50361-2018 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标准 JGJ/T 175-2018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标准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160本目录》01地基与基础 1、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2、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3、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GB50086-2015岩土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5、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6、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7、JGJ6-201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8、GB50025-2004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9、JGJ167-200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0、GB50112-2013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11、JGJ123-201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12、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13、GB50134-2004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02主体结构 1、GB/T50130-2018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标准 2、GB50496-201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3、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4、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5、JGJ12-2006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6、JGJ19-2010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7、JGJ92-201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8、JGJ95-2011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9、JGJ114-20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二次结构注意问题

二次结构砌筑施工一定要注意的14点 (参考资料) 二次结构砌筑工程施工注意要点 1、砌筑砂浆(要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配比,此处为简介) ±0.000以下墙体砌筑采用M7.5水泥砂浆,±0.000以上墙体砌筑采用M5水泥砂浆。 2、砂浆试块的留置 ±0.000以下M7.5三组标养试块。 ±0.000以上M5一层一组标养试块,且不少于三组。 3、构造柱 (1)构造柱构造: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为20cm(即一皮砌块高度),马牙槎应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为100mm。 a、构造柱的设置: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填充墙在内墙转角处,外挑墙端及墙长≥5m的墙中应设构造柱。 b、构造柱的要求:构造柱厚度同墙厚,宽度200mm,柱内竖筋4Φ12,箍筋Φ6@200,接头范围箍筋加密100mm,加密高度600mm。基础墙体构造柱箍筋间距为100mm。 (2)构造柱钢筋绑扎 箍筋与柱竖筋要保证垂直,弯钩叠合处,沿主筋方向错开转圈设置,第一道箍筋距柱根部50mm。柱内竖筋4Φ12,箍筋非加密区Φ6@200,

接头范围箍筋加密100mm,加密高度600mm。 4、拉结筋 (1)拉结筋设置要求:拉结筋设置在灰缝内,±0.000以下拉结筋位置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一道,通长设置。±0.000以上拉结筋位置沿墙高每隔400mm设置一道,通长设置。拉结筋与拉结筋搭接长度为55d。 (2)拉结筋、板带筋植入深度为90mm,拉结筋锚入墙内长度为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 5、混凝土带 按设计图纸要求,当墙高≥4m的200厚墙及高度3m的100厚墙需在墙半高处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带,厚度为60mm,另外注意通长纵筋的型号与联接。 6、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位置、断面尺寸见各层建筑平面及相关结施图纸。除有关图纸已注明者外,构造柱应在墙体转角、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2000)、悬臂墙端部布置,构造柱间距≤4m,且不大于层高2倍。断面尺寸可据墙身厚度按图选用。构造柱应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用C20 混凝土浇筑砌墙时,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应加拉筋。构造柱上部与梁板连接处应加插筋,填充墙砌筑砂浆等级不应低于M5。双墙每1.5m以内必须设置拉接墙,拉接墙采用200厚。砌体在构造柱部位应留成马牙槎,上下皮错开马牙槎宽度为60mm,从根部按先退后进的原则留置,间隔一皮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高度错槎。 二次结构砌筑还应注意 1、砌筑砂浆要提前做配合比,现场拌制时一律采用重量比;并要采用机械搅拌,材料经过过磅计量要准确。 2、砂浆的机械搅拌时间:对于普通砂浆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对于掺粉煤灰的砂浆其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 3、有构造柱的砖墙都要砌成马牙槎,并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设置拉结筋,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应待砖墙完成后进行。

JGJ规范大全

JGJ1-91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 JGJ1-79 2 JGJ2-79 工业厂房墙板设计与施工规程 13.00 3 JGJ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JGJ3-91 36.00 4 JGJ4-80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5 JGJ5-80 中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 11.00 6 JGJ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80 14.00 7 JGJ7-9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7-80 8 JGJ/T8-9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15.00 9 JGJ/T10-9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7.50 10 JGJ11-82 住宅隔声标准 11 JGJ12-89 钢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JGJ12-82 22.00 12 JGJ/T13-94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 JGJ13-82 3.00 13 JGJ/T14-95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14-82 6.00 14 JGJ15-83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15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1 2 3 JGJ16-83 33.00 16 JGJ17-84 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7 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条文说明 JGJ18-96 12.00 18 JGJ19-92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19-84 6.00 19 JGJ20-84 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5.00 20 JGJ/T21-93 V型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21-84 7.00 21 JGJ/T22-98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1 2 3 4 5 JGJ21-84 47.00 22 JGJ/T2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92 7.00 23 JGJ24-8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试行) 24 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25-86 6.00 25 JGJ26-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86 6.00 26 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27-86 8.00 27 JGJ28-86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4.00 28 JGJ29-2003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00 29 JGJ/T30-2003 房地产业基本术语标准条文说明 8.00 30 JGJ31-2003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19.00 31 JGJ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JGJ33-86 30.00 32 JGJ34-86 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 15.00 33 JGJ35-87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试行) 34 JGJ36-87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2.00 35 JGJ37-8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试行) 4.50 36 JGJ38-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JGJ38-87 12.00 37 JGJ39-87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38 JGJ40-87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3.00 39 JGJ41-87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40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5.50 41 JGJ47-88 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 42 JGJ48-8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5.50 43 JGJ49-88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44 JGJ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88 18.00

二次结构砌筑施工技术质量要求

二次结构砌筑质量要求 一、二次结构砌筑: (1)小型砌块的施工程序是:找平→放线→立皮数杆→排列砌块→拉线→砌筑→双面勾缝。 (2)砌筑前应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定出各层的轴线位置和控制线及标高,并用1:3水泥砂浆找平。控制线是砖墙两边都需要放,不需放单边线。控制线距离轴线200.皮数杆上需要画出灰缝厚度,砖的厚度,窗台梁和窗顶过梁的高度,一堵墙在砌筑时两头都需要放置皮数杆,固定住,用红线对拉,每砌筑一皮砖,红线根据皮数杆画好的砖厚度往上升。 (3)砌筑前应按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砌筑一般采用“披灰挤浆”,先用瓦刀在砌块底面的周肋上满披灰浆,铺灰长度一般实心砌块不超过3米,空心砌块不超过2米,再在待砌的砌块端头满披头灰,然后双手搬运砌块,进行挤浆砌筑。 (4)砌筑应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用反砌法(底面朝上)砌筑,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向一侧进行。纵横墙交错搭接。上下皮砌块要求对孔、错缝搭砌,个别不能对孔时,允许错孔砌筑,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如无法保证搭接长度,应在灰缝中设置构造筋或加网片拉结。 (5)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严实。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直灰缝不低于80%,不得用水冲浆灌缝。外墙灰缝厚度为10,内墙加气块,竖向

20,水平15,其余内墙10 (6)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必须留槎应设φ4mm钢筋网片拉结。 (7)如需移动已砌好的砌块,应清除原有砂浆,重铺新砂浆砌筑。 (8)砌筑时,相邻施工段及临时间断处的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楼层,并应留阶梯形斜槎。 (9) 墙上预留孔洞、管道、沟槽和预埋件,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空心砌块砌体不得打凿通长沟槽。 (10)砌块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每砌完一楼层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在允许范围内的轴线及标高的偏差,应在楼板面上予以纠正。 (11)砌筑时,应将预制好的素混凝土块放在窗边框内,门边设置100宽C20混凝土加强框。 (12)在砌筑过程中,应采用“原浆随砌随收缝法”,先勾水平缝,后勾竖向缝。灰缝与砌块面要平整密实,不得出现丢缝、瞎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以避免墙面渗水和开裂,以利于墙面粉刷和装饰。 (13)所有的内墙,砌筑时在每层墙高的中间部位设置一道高度120,与墙宽的砼腰梁。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汇总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汇 总 1.0.1 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以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 1.0.3 本规范是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原则制订的。 1.0.4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本规范仅对有关荷载作出规定。 1.0.5 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 年。 1.0.6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的规定。 2.1.1 永久荷载permanent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2.1.2 可变荷载variable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 忽略不计的荷载。 2.1.3 偶然荷载accidental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 短的荷载。 2.1.4 荷载代表值repre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 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 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2.1.5 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 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6 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 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 2.1.7 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 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 2.1.8 频遇值frequent value 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 2.1.9 准永久值quasi-permanent value 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 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2.1.10 荷载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 load 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 2.1.11 荷载效应load effect 由荷载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 2.1.12 荷载组合load combination 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 荷载设计值的规定。 2.1.13 基本组合fundam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组 合。 2.1.14 偶然组合accid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一个偶 然作用的组合。 2.1.15 标准组合characteristic/nominal combinatio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标准值或组 合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2.1.16 频遇组合frequent combinations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频遇值或准永 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结构规范大全

结构规范大全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第一章建筑设计 4(2(1 楼梯 二、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 0(55,(0,0( 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Zm。楼段净高不应小于 2(20m。九、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的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4(2(4 栏杆凡阳台沙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二、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m; 三、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 四、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 4(5(2 窗 四、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3(1 公共建筑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一87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一87 3(1(4 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6(5 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 0(60m。 二、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 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三、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 四、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3(6(6 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 1(20m。疏散通道中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3(7(2 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人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距地0(60,1(20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 四、不应设置门坎和弹簧门。 3(7(4 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 3(7(5 幼儿经常接触的1(30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一86 3(3(7 化学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四、实验室内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 5(3(2 教学用房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二、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但距地面2000mm范围内,窗开启后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 五、二层以上的教学楼向外开启的窗,应考虑擦玻璃方便与安全措施。 6(3(5 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钢结构规范及图集

钢结构规范及图集 【国家标准】 1、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2、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3、GB-50205-2001《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GB50191-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5、GBJ135-90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6、GB50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7、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涂装等级》 8、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9、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0、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1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 12、GB-50187-9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 1、JGJ138-2001/J130-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2、JGJ7-199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3、JGJ61-2003/J258-2003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4、JGJ99-1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正修订) 5、JGJ82-9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6、JGJ81-2002/J218-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7、DL/T5085-1999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8、JCJ01-89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9、YB9238-92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0、YB9082-1997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1、YBJ216-88压型金属钢板设计施工规程(正修订)12、YB/T9256-96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13、YB9081-97冶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CECS102: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15、CECS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16、YB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范17、CECS28:9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18、YB9254-1995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19、CECS159:2004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CECS24:9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21、CECS158:2004索膜结构技术规程22、CECS23:90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23、CECS78:96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24、CECS167:2004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25、JGJ85-9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26、CECS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27、CECS热轧H型钢构件技术规程28、CECS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技术规程29、CECS建筑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30、CECS钢龙骨结构技术规程31、CECS 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32、CECS冷弯型钢受力蒙皮结构技术规程33、CECS混凝土钢管叠合柱技术规程34、CECS钢管结构技术规程35、CECS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36、CECS 建筑用铸钢节点技术规程37、CECS钢结构抗火设计规程 【地方标准】1、DB29-57-2003/J10297-2003天津市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2、DBJ13-51-2003/J10279-2003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福建省)3、DBJ13-61-2004/J10429-2004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福建省)4、DG/T08-008-2000/J10041-2000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上海市)5、DBJ08-68-97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上海市)6、DBJ01-616-2004/J10411-2004建筑防火涂料(板)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规程(北京市)7、DBJ08-32-92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暂行规定(上

二次结构的一般做法与施工要求

二次结构砌体得一般做法与施工要求 一、定义 1、二次结构得定义:在框架、剪力墙、框剪工程中得一些非承重得砌体,构造柱,过梁等一些在装饰前需要完成得部分,称为二次结构。 2、范围:主体结构得承重构件部分施工完毕以后才施工得,就是相对于承重结构而言得,为非承重结构,围护结构,比如构造柱、过梁、止水反梁、女儿墙、压顶、填充墙、隔墙等等。 3、二次结构砌体与砖混结构中砌体得区别 砖混结构就是指结构中主要由砌体与混凝土梁板承重得,砌体为物结构中得主要承重构件;二次结构中得砌体就是为满足建筑物得使用功能,主要起分隔得作用。 二、二次结构砌体施工 1、施工准备 放线---植筋---清底---找平---排砖---砌筑---擦缝 (1)植筋砌体植筋一般为一级6个得钢,植筋深度为15d,即9cm,长度不小于墙长得五分之一,且不小于700cm【抗震要求8度以下】端头制作成135°弯钩。植筋间距500。楼梯间必须设通筋。 (2)8度已上抗震要求时延墙长全部设通筋,植筋要求相同。 (3)植筋后72小时即可做拉拔试验,一般取总植筋数量得1‰,且

不少于3根,所以一般拉拔试验以3000头为一个检验批。 2、清理与找平 为了使灰缝便于控制与调整,保证砌体灰缝水平,板面标高相差大于2cm时,必须用细石混凝土找平。 基底必须清理干净,用水冲洗,必须保证砌筑前底层无杂质、垃圾等。 3、砌体施工要求 (1)砌筑前2天进行浇砖,使水充分浸入砖内,保证砖得含水率在10%---15%,水浸入砖四周1、5cm--2cm为宜。 (2)砌筑前清理底层,对于大于2cm得高差,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砌筑过程中,立皮数杆控制砌体高度,皮数杆上一般标有门窗洞口高度、50线位置。 (3)200墙厚砌筑过程中一般要求单面挂线,挂线面要求砌体平整,灰缝整齐,混水墙垂直度误差要求不大于5mm,平整度不大于8mm,现场控制一般按照清水墙控制要求即垂3平5。 (4)砌筑过程中灰缝宜保持在8--12mm,避免游丁走缝,严禁假缝瞎缝,避免通缝,砌体必须错茬搭接,错茬不小于砖长得?,尽量避免砍砖。 (5)砌筑高度大于50cm后,立即弹出50控制线,用于校正皮数杆,控制门窗洞口高度,预留洞口高度,窗台高度应按照图纸要求预留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第 1 章总则 第 1.0.1 条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以符合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结构设计。 第 1.0.3 条本规范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原则制订的。 第 1.0.4 条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本规范仅对荷载作出规定。 第 1.0.5 条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 年. 第 1.0.6 条建设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 除按本规范执行外, 尚应符合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的规定. 第 2 章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1 术语 第 2.1.1 条永久荷载permanent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 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第 2.1.2 条可变荷载vaiable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 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

第 2.1.3 条偶然荷载accidental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 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第 2.1.4 条荷载代表值repr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 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第 2.1.5 条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 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 数. 第 2.1.6 条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 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 值. 中值或某个分位值). 第 2.1.7 条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 对可变荷载, 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 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 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 第 2.1.8 条频遇值frequent value 对可变荷载, 在设计基准期内, 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这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 第 2.1.9 条准永久值quasi-permanet value 对可变荷载, 在设计基准期内, 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第 2.1.10 条荷载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 load 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 第 2.1.11 条荷载效应load effect 由荷载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 例如内力, 变形和裂缝等. 第 2.1.12 条荷载组合load combination 按极限状态设计时, 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设计值的规定. 第 2.1.13 条基本组合fundam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 永久作用和 可变作用的组合. 第 2.1.14 条偶然组合accid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可变 作用和一个偶然作用的组合.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最新版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最新版 篇一: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目录 0、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0 0、前言----------------------------------------------------0 1、总则----------------------------------------------------0 2、术语、符号-----------------------------------------------0 3、基本规定------------------------------------------------0 4、原材料及成品进场----------------------------------------0 4.1一般规定-------------------------------------------0 4.2钢材-----------------------------------------------0 4.3焊接材料-------------------------------------------0 4.4连接用紧固标准件-----------------------------------0 4.5焊接球--------------------------------------------0 4.6螺栓球--------------------------------------------0

建筑规范大全31293

(一)建筑设计类SGGF-JS-1201101 序号规范名称适用参考不适 用 备注 0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0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03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0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0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 50045-95 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09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1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12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15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1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2006 17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18 《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JGJ 209-2010 19 《普通照明用50V以上流LED灯安全要求》GBT24908-2010 20 《普通照明用50V以上自镇流LED灯安全要求》GB24906-2010 21 《装饰用LED灯性能要求》GBT24909-2010 22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1部分:侧向传声受抑制的实验室测试设施要求》 GB T 19889.1-2005 23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2部分:数据精密度的确定、验证和应用》 GB T 19889.2-2005 24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19889.3-2005 25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4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4-2005 26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5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 GB T 19889.5-2006 27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度第6部分:楼板撞击声的实验室测量》GBT19889.6-2005 28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7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院测量》 GBT19889.7-2005 29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8部分:重质标准 楼板覆盖层撞击声改善量的实验室测量》GB T 19889.8-2006 30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10部分:小建筑 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 T 19889.10-2006 3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3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GB/T 50640-2010 33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JGJ 237-2011 34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 50006-2010 35 《建筑门窗与幕墙用玻璃术语》JG/T354-2011 36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JGJ264-2012 37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JGJ/T 267-2011 38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 50668-2011 39 《建材工程术语标准》GB/T 50731-2011 40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 41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2012 42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T50787-2012 4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736-2012 (二)结构设计类SGGF-JG-1201101 序号规范名称适用参考不适用备注 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0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04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05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1998 06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 07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 50429-2007 08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 50135-2006 09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12 《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 9082-2006 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 14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 15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 16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85-2010 17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JGJ19-2010 18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08-2010 19《建筑玻璃点支承装置》JG/T 138-2010

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问题汇总

一标段主体结构质量问题汇总 1、地库底板、顶板裂缝渗水。 2、结构砼拆模后局部出现涨模现象。 一标段二次结构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汇总 1、电梯圈梁钢筋未按照图纸变更进行设置。 2、过梁钢筋未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3、部分墙体的灰缝控制不到位。 4、部分构造柱、栏板封模前根部垃圾未及时清理干净。 5、部分构造柱、过梁、加强框出现涨模、露筋、蜂窝麻面现象。 6、楼层内部分腰梁箍筋间距过大。 7、5#楼厨卫间4-9层02户厨房间导墙止水坎未按规范进行设置. 8、局部墙体出现泛碱现象。 9、部分墙体顶端与梁底的缝隙过小。 10、页岩砖、加气块材料的隔夜洒水工作不到位。 11、四层外墙线条未设置止水坎。 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二标段主体结构质量问题汇总 1、部分墙板钢筋偏位,墙板水平筋绑扎存在跳扎现象。 2、厨卫间高低差部位拆模时,棱角破损,高差控制不到位。 3、墙板拆模时间过早,拆模后养护不到位。 4、地下室底板、顶板裂缝渗水。 5、部分梁、板底的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到位。 二标段二次结构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汇总 1、局部墙体顶端与梁底的缝隙过小。 2、页岩砖、加气块材料的隔夜洒水工作不到位。 3、墙体出现大面积泛碱现象。 4、电梯圈梁钢筋未按照图纸变更进行设置。 5、过梁钢筋未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6、部分墙体的灰缝控制不到位。 7、部分构造柱、栏板封模前根部垃圾未及时清理干净。 8、部分构造柱、过梁、加强框出现涨模、露筋、蜂窝麻面、局部构造柱不垂直现象。 9、部分构造柱钢筋搭接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10、四层线条外墙线条未设置止水坎。 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2014-05-26點右側加我《建筑结构》杂志 本文来自【房地产经理人联盟】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 【实施日期】2013.11.25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 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设计院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2.4设计单位在结构设计各阶段(包括前期方案阶段)须提交我司提供的《技术评审表》的答复意见(在评审表内填写并由结构审核人签名)。 2.5项目结构初步设计前,设计单位结构负责人针对各单体结构设计做统一技术及绘图要求,并将《结构技术统一措施》提交我司设计部一份。 2.6初步设计资料送审前,应将电子版先发我司设计部技术组一份。 2.7户型大样图中,要求能体现结构的梁、板尺寸及标高(可另设图层,将结构相关信息放在此图层内)。 2.8对甲方提交的《审图意见表》应做及时回复(回复意见可在意见表内填写)。 2.9正式施工蓝图出图前,应提交设计部完整的电子版图供我司进行成本测算。 2.10提供给我司的电子版图纸,必须按目录顺序将图纸布置好。一张图纸对应 一个电子文件。 2.11出确认图时,提供给我司完整的计算书:

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汇总

钢结构有关规范目录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版)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50018-2002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构件JG 144-2002 波浪腹板钢结构应用技术规程CECS 290-20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强制性条文 4.2.1 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4.3.1 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4.4.1 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铆钉、自攻钉、拉铆钉、射钉、锚栓(机械型和化学试剂型)、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坚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5.2.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焊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 5.2.4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圆管T、K、Y形节点相关线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BJ/、《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BJ/T3034。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 一级、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探伤记录。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或射线探伤记录表5.2.4

建筑工程二次结构质量问题及处理

加强建筑工程二次结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及处理) 一、二次结构设计及施工应执行以下相关规范及图集: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西南05G701、西南03G301等。 二、二次结构设计及施工主要技术要点: 1、材料要求:砖材、钢筋、砂浆等二次结构所采用材料或半成品必须严格按照设汁或规范要求选用并按相关规范、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2、构造柱设置相关规定: 1)填充墙墙长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墙高时,墙体中部应加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2)当墙长大于墙高且端部无柱时,应在墙端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外墙转角、内外墙相交处和外墙长>lm的自山端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外墙长Wlm的自山端应设置钢筋混凝上边框。 4)洞口构造柱设置:7度抗震设防砌体填充墙洞口宽度>1.5mW2?l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口宽度>2?l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8度抗震设防砌体填充墙洞口宽度W1.2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口宽度>1.2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5)窗台构造柱设置:洞口宽度>3m时窗裙墙中部应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中距不宜大于2.5m o

6)女儿墙和阳台栏板构造柱设置:转角处应设构造柱。女儿墙构造柱中距不应大于2.5m,阳台开间尺寸大于3.0m时,应在中间加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构造柱断面要求:不小于墙宽X 190mm,纵向钢筋4<1>10,锚入梁或板内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箍筋<1>6@200,上下端600mm内箍筋加密至100mm间 距。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新版条文说明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新内容 有关调整部分: 新规范于2002年3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9-87)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13条,具体分配为:第1章有1条、第3章有3条、第4章有5条、第6章有2条、第7章有2条; 楼面活荷载作了一些调整和增项,屋面不上人活荷载也作了一些调整; 风、雪荷载由原按30年一遇重新规定为按50年一遇,同时对滁州市的风、雪荷载值也作了一点调整:10米高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为0.35KN/M2,雪压值为 0.40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2,属于第Ⅱ分区; 在计算风载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来确定:原规范(GBJ9-87)将地面粗糙度类别分为三类(A、B、C)。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房屋的高度和密度日益增大,因此,对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粗糙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规范(GB50009-2001)特将地面粗糙度改为四类(A、B、C、D),其中A、B类的有关参数不变,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由0.2改为0.22,梯度风高度HG仍取400m,新增添的D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为0.3,梯度风高度HG取450m; 专门规定了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及相关计算; 在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之“附表A”中,增设了“建筑墙板”一览表。 强制性条文部分: 第1章“总则”之强制性条文:第1.0.5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一律为50年;第3章“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之强制性条文: 第3.1.2条: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第3.2.3条: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从以下两种组合值中取最不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