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顶山高新区规划文本

平顶山高新区规划文本

平顶山高新区规划文本
平顶山高新区规划文本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2010~2020) 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班级:零八级资环一班 组别:第四组 成员:李田园姜九玲蒋芳芳李传鹏 朱凡段冬冬申立勇刘兆辰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5)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5) 第三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6) 第四条规划的原则 (6) 第五条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8) 第六条规划的期限 (8) 第二章新城区整体区域分析 (9) 第七条新城区区位 (9) 第八条交通优势 (9) 第九条居民消费能力 (10) 第十条新城区商业基础现状分析 (13) 第三章商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定位 (15) 第十一条规划定位 (15) 第十二条发展目标 (15) 1、总目标 (15) 2、具体目标 (15) 第四章商业总体空间布局 (17) 第十三条总体空间布局 (17) 1、沿龙翔大道发展轴 (17) 2、两大发展带 (20)

3、三大商圈 (23) 第五章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27) 第十四条调控管理措施 (27) 第十五条制度保障 (28) 第六章附图、表 (30) 1、附表 (30) 2、附图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商业兴市”战略,促进平顶山市商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新城区商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结合平顶山市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今后商业网点发展趋势,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 3、《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国家经贸委〔2001〕789号文件2010 4、《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规定》原国内贸易部1995 5、《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 6、《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2009 7、《平顶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9 8、《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10 9、《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前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因此,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中,国家将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在此背景下,平顶山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深入领会国家精神,加大力度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平顶山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原则 1.1规划背景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国家产业振兴政策层面上有史以来第一个服务业的振兴规划,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物流集聚区规划、物流产业规划、配送中心规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地区对物流地产的开发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 物流产业集聚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从功能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在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能够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善物流运营环境,促进物流业技术与服务的升级,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营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讨论稿)》《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河南省关于推进<推进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启动实施“五五工程”的会议精神》等政策文件精神,平顶山市提出要构 建“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将其打造成为以综合物流,商贸会展为主,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立足中原,辐射华中的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

平顶山新城区

平顶山新城区概况 平顶山市新城区的规划勾画出东南——西北走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轴线。新老城区之间通过生态园这条生态廊道相连。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气候: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平顶山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顶山市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已查明各类矿产57种。原煤总产量103亿吨,素有中原煤仓之称,保有储量80多亿吨,占河南省总储量的51%;铁矿总储量6064亿吨,占河南省总储量60.5%。是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钠盐预测总储量为2300亿吨,可采储量10.8亿吨,平均品为89%,单层厚度平均达27米,盐田的开发及深加工已成为河南省的重要产业。平顶山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大中型水库174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总容量为20亿立方米。地上地下水总量32亿立方米,充沛的水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平顶山市新城区的规划勾画了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轴线。新老城区之间通过生态园这条生态廊道相连。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起步区7.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新城区的规划形态是带状,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10公里,通过6条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十分钟即可到达。向西通过2条公路和郑石(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与鲁山县和宝丰县相接,北部的漯平洛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新区起步区东部2公里处,通过此入口向东南20公里处即可接许平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快捷顺畅的交通联系对新城区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新城区[平顶山市] - 经济 工业园区位于新城区西北部,以一类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主要发展无污染的高新科技产业,附带周边的商业金融设施及住宅产业,成为新城区发展的产业动力区。 新城区的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燃气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规划也充分结合城市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管网走向和管线管径,做到一百年不落后,形成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 新城区[平顶山市] - 市政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区位于主干道纬一路以北,该区域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依山就势,将办公、商业旅馆、居住、文娱、社交游憩等功能组织在一起,塑造出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生态优美且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市政大厦现已开工建设。市政大厦位于湖滨生态公园北部,背靠景色优美的中心公园,前面通过开阔庄重的中心文化公园和湖滨生态公园与水面相连,该区域以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政大厦的主导带动作用构成新城区的核心区域。核心区的建设是带动新区发展的又一切实举措。 居住区主要沿滨水地带布局。规划的一类居住用地主要结合地势兴建阶梯式山地住宅,使每一户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达到推窗见水的视觉享受。住宅层数以2——4层为主,适当兴建别墅式高档住宅,以丰富居住用地的开发层次。二类居住用地以建设4——6层的现代化住宅为主,适当点缀高层,每个居住区都充分结合现状自然地形与周围环境,引入生态化、智能化概念,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现代环境社区。 新城区[平顶山市] - 教育 教育科研文化区位于新城区北部和起步区东部的锅底山一带。锅底山是平顶山师专新校区所在地,占地2000余亩,这里景色秀美,水库景色尽收眼底,是教书育人的理想用地。纬四路南侧从东至西分别为: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卫校、平顶山金世纪高级中学,与纬四路北侧的文化居住用地一起构成新城区的教育文化景观轴线。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师专和金世纪高级中学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教育产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居住用地的开发利用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香山寺风景区位于新城区北部,香山寺始建于东汉,传说观音菩萨在此修炼并完成汉化和女化过程的地方,在佛教界享有盛名。 水库风景区位于新城区南边的白龟山水库,这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水域面积近70平方公里,库容可达9亿立方米。主要由湖泊景观、沙滩休闲带和水源保护区构成。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全体会议纪要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全体会议纪要 (一) [2011]11号 2011年10月20日下午,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市政大厦311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市长陈建生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驻平顶山市规划督察员马四海,常务副主任委员、副市长王富兴,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山,副主任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史正廉,副主任委员、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厅级干部丁少青以及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有关专家及相关单位的同志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纪要如下: 一、规划拟建项目审核情况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共研究审核十七个规划拟建项目,经规划委员会成员和专家认真审核,原则通过十四个规划拟建项目。分别是: 1、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总体规划(2011-2030) 2、平顶山市邮政局新城区邮政生产综合楼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3、平顶山市检察院办案、专业技术用房及平顶山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4、兴宇中科年产10000万平方米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5、光明路北段西侧王庄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6、北环路与一矿路交叉口西南角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7、新南环路西段北侧石庙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8、开源路与姚电大道交叉口西北角地块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9、平顶山新华区怡购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0、亚兴路北段路西湛河区程庄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1、建设路与西杨村河交叉口东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2、开源路与矿工路交叉口东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3、姚电大道西段路南原市第一建材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4、湛北路与东安路交叉口西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未通过的项目是: 1、平顶山市机关后勤服务楼修建性详细规划 2、平顶山市气象局观测站、平顶山市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中兴路和建设路交叉口人行天桥规划方案

秦汉新城已成功引进项目120多个

秦汉部分入住企业 秦汉新城已成功引进项目120余个,引进资金1592.48亿元,完成投资200余亿。香港星河湾投资30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北京万通集团投资300亿元的万通立体城市,内有500强企业56家名单后补。 重庆中科投资60亿元的城市综合体及配套 陕西天健实业集团投资60亿元的西咸国际购物城 陕西荣华集团投资53亿元的秦汉新城国际田园风情小镇 陕西颐田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的5星级秦汉国际酒店及财富中心 陕西天朗集团投资23亿的新能源总部基地 陕西煤炭集团投资6亿元的办公楼 华城宝马股份有限公司68亿总部基地 东方金典投资的秦汉新城总部科技新城 安徽南翔集团投资12亿的商贸物流中心 陕西煤炭建生活基地196亩约投资68亿 北京新华联集团投资16亿的总部基地和优美小镇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化项目 陕西海荣集团投资38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装置项目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投资15亿元的低渗透油田科研开发生产基地项目 西安制品公司投资8.2亿元的凝远住宅产业化盾构管件及新型建材生产基地项目加拿大G&Z Enterprises Ltd公司投资的地铁、轻轨牵引项目 陕西晋商的业园投资公司投资70亿元的秦汉文化园项目 香港德富恒昌股份公司投资37亿园的OCA文化创意园项目 香港万昱集团投资28亿元的文化产业园项目 浙江中天集团办公楼项目投资23亿秦汉管委会BT置换 烟台张裕集团投资26亿元的张裕酒庄项目 陕西泾河农林科技公司和天朗地产联合投资150亿元的“秦汉农城”项目 香港南华集团投资20亿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北京市花木公司投资30亿元的生态田园休闲观光项目 陕西旅游集团投资的北国风光项目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投资的东方帝王谷项目 陕西潇雨传媒公司投资的中国非遗城项目 陕西省地矿公司建现代新村项目 华人华侨锦绣园项目 德国现代风情园区项目 秦汉皇家马术俱乐部项目 五陵塬“百里玫瑰谷”项目 张裕酒庄二期投资项目等…… 秦汉新城已成功引进投资55亿元的秦汉清华中学、 投资16亿元的西安交大二附院秦汉分院 投资150亿元的第四军医大学医疗基地教研综合园区项目 工业项目26家较小在周凌未入此名单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校园新增用地详细规划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校园新增用地详细规划 一、项目名称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校园新增用地详细规划 二、学院概况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工、管、理、文、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83 年的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和1985 年成立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1993 年,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改建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0 年4 月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 年3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2008 年11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建校25 年来,共为国家培养3 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占地面积1600 多亩,建筑面积58 万多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学校面向全国29 个省、直辖市、白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5300 多人。设有土木工程系、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规划建筑系、测量与信息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化工系、建筑环境系、外语系、数理系、法律系、体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6 个教学单位。有36 个本科专业、10 个专科专业,涵盖六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城建类专业体系。 学校以“厚德、博学、慎思、唯实”为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建设“六项工程”,取得了突出成绩。教学质量建设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008 年,本科应届毕业生的研究生考取率达到巧%,部分专业达到33 %。我院被建设部确定为“国家建设类一级培训机构”。 三、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性质 四、建设基地概况: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校园新增用地位十平顶山市新城区内,校区用地面积188 亩,校园中心位置为东经122。04, 30 " ,北纬37。 31 , 45”。详见地形图。 五、各类建筑分区布局与规模 (一)各类功能区域建筑布局 新校园按功能分为教学区、文化体育活动区、生活服务后勤区、教工家属区,各功能分区间以景观、绿化、休闲区彼此相间和联系。 l 、教学区

超赞 全国村庄试点规划方案文本

第一章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2006年“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按照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4月25日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 菱湖镇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与之同时城市建设与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矛盾,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加以解决,适应新城的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本次规划按照上述三方面的文件精神,“以新型社区为载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基础,进行编制。 第二章村庄概述 2.1 村庄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条件概况 (1)地理位置 射中村位于菱湖镇西南8公 里处,与吴兴区东林镇相连,村 域面积5.5平方公里。 (2)人口和户数 截至2011年年底,射中村现 有人口3276人,876户。 (3)自然村分布 主要分布在18个自然村。编号自然村户 数 人口人均 用地 总用 地 01 莲花塘52 205 129.68 2.66 02 三关田36 134 122.34 1.64 03 顾介墩13 49 145.76 0.71 04 谈介墩83 289 125.63 3.63 05 任司埭41 158 129.98 2.05 06 西村47 188 127.54 2.39 07 二保17 67 143.45 0.96 08 石村47 171 128.87 2.20 09 打龙埭35 134 130.51 1.75 10 东至14 50 140.29 0.70 11 南至50 177 124.69 2.21 12 北至20 73 139.53 1.02 13 施家湾36 138 131.08 1.81 14 洋下浜142 571 120.21 6.86 15 马介田77 268 123.56 3.31 16 错天浜14 50 141.29 0.71 17 丁介浜33 128 131.69 1.69 18 香田湾119 426 121.03 5.16 总计876 3276 119.26 39.07 (4)村庄历史沿革 射中村是一个江南水乡古村,亦名石村,又名宝溪。清《归安县志》记载“旧有集市,名射中集市”,相传上古时代后羿于射日,故名射村。村前有一潭,名箭潭,传为箭落之处,昔日村有“十桥十庙”,著名的有三国吴狮子吼寺、西晋开化院、梁朝苑寺、宋东岳宫等。 (5)现状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 2011年射中村农民人均收入15200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351元。村庄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产业包括蚕桑和渔业,现有特种水产养植户450户,另有350户常年在上海、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班级 ——平顶山市的城市设计美学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一个集约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一定地域中的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的统一。城市设计美学与城市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应从审美角度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问题,以及它们与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的关系,对探讨城市美学的构成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标准有重要意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对于城市营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美的城市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焦点,无论是想象的美还是感觉的美,都会让人因陶醉而向往的。城市规划是以满足社会的要求来做出发点的,其构思的中心就在于怎样构造意象、经营意向,而往上延伸还要体现审美的意象,也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最大限度的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说城市功能的美是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的美是必要的。审美的意象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设计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向往。而其城市规划的思想,主要有体现城市的对称美、整体美。对于平顶山和深圳这样的城市,主要是体现城市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周围环境融合的一种思想,它同样有着自己的一种美,是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同时实现了人对美的向往和美的追求。 城市的美由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宗教信仰和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不能用一条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城市,只要城市所具有的特征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就是美的表现。纵观各国、各地区,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美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他们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美的城市是始终存

在的,这些想法造就了过去很多城市的辉煌和伟大,展现城市的美是城市规划者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1.平顶山总体美 平顶山市的美: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平顶山市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平顶山境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三苏坟、风景如画的II 尧山自然保护区、集山、林、湖、城为一体的舞钢市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烟波 浩淼的昭平湖、著名旅游景区 有国家5A级景区---尧山、世 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风 景如画——画眉谷、北国小江 南——二郎山、中原最刺激的 漂流——尧山大峡谷漂流、中

平顶山市教育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招标文件

目录 第一章投标须知 (3) 前附表 (3) 1.总则 (4) 1.1.工程概况 (4) 1.2.资金来源 (4) 1.3.招标依据 (4) 1.4.投标人资格要求 (4) 1.5.招标围 (5) 1.6.投标费用 (5) 2.招标文件 (5) 2.1.招标文件的组成 (5) 2.2.招标文件的澄清 (5) 2.3.招标文件的修改 (6) 3.项目说明书 (6) 3.1.设计容 (6) 3.2.设计要求 (7) 3.3.主要技术指标 (7) 3.4.设计进度及围 (7) 3.5.其他 (8) 4.投标文件 (8) 4.1.招标文件容注意事项 (8) 4.2.方案设计成果及投标文件的容 (8) 4.3.投标有效期 (10) 4.4.勘察现场 (10)

4.5.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11) 5.投标文件的密封和递交 (12) 5.1.投标文件的递交及密封与标志 (12) 5.2.投标截止期 (12) 5.3.投标文件的修改与撤回 (12) 6.开标 (12) 6.1.开标时间 (12) 6.2.无效投标文件的界定 (13) 7.评标 (13) 7.1.评标机构 (13) 7.2.评标原则及标准 (13) 7.3.评标容及 (14) 7.4.投标文件的澄清 (14) 7.5.投标文件的评介与比较 (14) 7.6.中标及非中标人的权利及义务 (15) 7.7.评标办法及细则(综合评估法) (16) 7.8.未中标的投标文件的处置 (20) 8.授予合同 (20) 8.1.合同授予的条件 (20) 8.2.招标人的权力 (20) 8.3.中标通知书 (20) 8.4.合同协议书的签署 (20) 第二章设计任务书 (21) 第三章合同条款部分 (21) 第四章图纸、技术规资料及附件 (26) 第五章投标文件部分格式 (27)

平顶山规划技术规定2014

平顶山市城乡规划管理若干技术规定 (讨论稿) 平顶山市城乡规划局

目录 1 总则 (1) 2 建设用地 (1) 3 建设工程 (4) 4 交通与市政工程 (9) 附件:建筑间距图 (17)

1 总则 1.1 【目的与依据】为了推进平顶山市城乡规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平顶山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区范围内的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 1.3 【授权解释】本规定施行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由平顶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4 【技术修订】平顶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组织本规定的修订工作。 1.5 【未尽事宜】本规定未尽事宜,参照国家、省相关规范规定执行。 2 建设用地 一用地控制 2.1.1【确定用地性质和规划条件】建设用地的规划性质应依据已批准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应依据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确定规划条件。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除符合相关规范外,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1)享受城中村、旧城改造优惠政策的项目需经平顶山市城中村及旧城改造联席办认定并明确改造范围。保障性住房项目需经平顶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并明确建设范围。 (2)建设用地位于采煤塌陷区的项目,需编制《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2.1.2【开发用地规模限制】开发的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下表规定值。 开发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下限值 建设项目类型居住建筑商业、办公类建筑工业、仓储类建筑用地面积下限值(m2)30000 6000 3000 开发地块建设用地未达到表中规定值的,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在符合本规定的相关要求,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下,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后可予以规划审批。 2.1.3【容积率限制】老城区改造项目容积率最高不得超过4.5,新建区住宅项目容积率不得超过 3.5,纯商业项目除外。建设项目未达到上述要求时,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下,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后可予以规划审批。 2.1.4【绿地率】绿地率是指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各类新建建设项目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居住项目绿地率不应低于30%; (二)单位庭院绿地不应低于30%,其中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科研设计、特殊用地等建设项目,绿地率不应小于25%;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一、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 成立背景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

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 发展规划 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可开发利用环境空间好,科教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富集,有较好产业基础。规划到2020年末,人口规模达到236万人,GDP总量达1700亿元。未来的西咸新区,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十二五”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陕西省“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基础。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新区建设要坚持“三保三新”,即“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建设新城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省长赵正永要求,新区要遵循“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林强调,要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同时实现人口承载与节约用地两个目标。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产业、金融等方面建立政策保障。 新区成立以来,努力做好“谋篇、布局、蓄势”三篇大文章。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战略主题,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大开大合”格局,构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田园城市总体格局及“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范式。按照“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及“集约、集成、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策划“百千万”项目工程,建设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空港综合保税区、信息服务产业园、周陵新兴产业园、泾河物流交易园等十大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核心概念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 具体发展蓝图 1、建设目标 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通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一脉相连、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2、阶段目标 (1)“三年出形象”(2011-2013)——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西咸快速干道拓宽改造,改善西咸出入口形象;基本建成沣泾大道、正阳大道、红光大道等区域主干络网;渭河、沣河、泾河治理初见成效;五大区域板块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板块化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年增长42%)(2)“五年大变样”(2014-2015)——重点进行城市功能提升。 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域都市农业走廊、工业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化大大推进,统筹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区域板块特征明显。区域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年增长50%) (3)“十年大跨越”(2015-2020)——重点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新农村规划设计文本(范本)

总目录 第一部分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1) 1规划编制背景及必要性 (1) 2编制目标 (2) 3编制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3) 4规划任务 (3) 5编制原则 (3) 第二章村庄现状概况与总体规划 (4) 1村庄现状 (4) 2村庄总体规划 (6) 第三章道路交通和用地竖向控制 (11) 1道路交通组织 (11) 2用地竖向规划 (12) 3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2) 4清洁能源利用 (14) 5环卫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防灾规划 (15) 1消防规划 (15) 2防洪规划 (15) 3防震规划 (15) 4避难疏散 (16) 第五章保障措施 (16) 第六章附表 (17) 第二部分附件 一、村民意见反馈及签到表 二、政府修改意见 第三部分图纸 一、现状图 二、规划总平面图 三、道路竖向规划图 四、设施布置图(公用工程设施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编制背景及必要性 1.1规划宏观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的发展观点“美丽中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为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决定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2月在全区开展“美丽·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要求达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努力使我区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区位 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处于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处。 区位图 二.编制背景 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好地诠释“满城绿色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

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期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别征求了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厅级离退休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2018年3月29日,《南阳新城区总规》成果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目前已完成《南阳新城区总规》(草案)的编制。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五.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发展条件 一.现状分析 1.1自然条件与资源 地形地貌: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

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气候气象: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资源: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 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 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 旅游资源: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1.2人口与社会经济现状 人口现状:全市总人口1194.23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首位。2017年全市总人口为1194.23万人,常住人口为1005.02万人。与2016年末相比,总人 口增加5.76万人,常住人口减少1.85万人。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 阳人。截至2017年底,南阳总人口为1194.23万人,比2010年第六 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35.82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占全省总 人口的11%,也就是说,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阳人。有4个百万级 人口大县。截至2017年底,邓州市、唐河县、方城县和镇平县总人 口分别达到178.6万、145.95万、110.17万和104.3万,四县(市) 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5.1%;桐柏县、西峡县总人口不足50万人, 分别为48.24万人和47.44万人。人口最多的邓州市占全市总人口的 15.0%,人口最少的西峡县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不足4.0%。人口流动 情况。2017年全市流动人口(离开本乡镇半年以上人口)总量达到 265.1万人,占总人口的22.2%。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流出市外人口 为189.21万人,其中流出省外142.9万人。随着南阳市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吸引外来人口能力逐步增强。据测算,市外来宛居住半年以 上人口为3.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29%。人口的城乡分布情况。2017 年南阳市城镇居住常住人口448.9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44.67%, 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在全市常住人口中, 0至14周岁人口占24.75%,15至64周岁人口占63.39%,65周岁及 以上人口占11.86%。与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0至14周岁人口比重 增加1.98个百分点,15至64周岁人口比重下降5.38个百分点,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3.4个百分点。 经济与产业:2017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37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46 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04亿元,增长10.2%。三 次产业结构15.1∶44.8∶40.1。主导产业提质增速。2016年全年 工业投资17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六大高成长性制 造业投资1015.50亿元,增长9.8%;高技术产业投资190.19亿元, 增长16.6%;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79.80亿元,增长0.8%。产业 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2016年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 184.96万平方米,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6个,固定资

平顶山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平顶山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暂行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合理使用城市建设用地,科学利用建筑空间,保证城市规划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规 范,结合平顶山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平顶山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建设工程 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生活居住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包括民用住宅和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医疗病房、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等建筑。 第四条各项建设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准》(GBJ137-90)分类如下R:居住用地 C:公共设施用地 M:工业用地 W:仓储用地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绿地 D:特殊用地 (一)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1、一类居住用地(R1),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二类居住用地(R2),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 地。 3、三类居住用地(R3),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 叉的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 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2、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 3、文化娱乐用地(C3),指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话、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4、体育用地(C4),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C5),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 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纳入居住用地(R)。 7、文物古迹用地(C7)。 8、其它公共设施用地(C9)。 (三)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1、一类工业用地(M1),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2、二类工业用地(M2),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3、三类工业用地(M3),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