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壳模型及其模具设计

手机壳模型及其模具设计

手机壳模型及其模具设计
手机壳模型及其模具设计

手机外壳注射模具设计

摘要

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模具的CAD/CAM技术,模具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模具的精密成形技术,模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本设计介绍了手机外壳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方法。该注射模采用了1模2腔的结构。

关键词: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Handset outer covering injection mold design

Abstract

The die making technology rapidly expand, has become the modern technique of manufactu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If mold's CAD/CAM technology, mold's laser fast formation technology, mold's precise form technology, mold's ultra precision sizing technology. This design introduced the Handset outer covering injected mold's design and the manufacture method. This injection mold has used 1 mold 2cavity structures. Key word: 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二塑件的工艺分析

2.1 分析塑件使用材料的种类及工艺特征

该塑件材料选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用途:汽车配件(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收音机壳,电话手柄、大强度工具(吸尘器,头发烘干机,搅拌器,割草机等),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橇车等。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

燃烧鉴别方法:连续燃烧、蓝底黄火焰、黑烟、浅金盏草味

溶剂实验:环已酮可软化,芳香溶剂无作用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

5、用途: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6、同PVC(聚氯乙烯)一样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成型特性: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80-90度,3小时.

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需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入水位等方法。

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3-7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导致模具表面发亮,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

ABS树脂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它将PS,SAN,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

ABS工程塑料一般是不透明的,外观呈浅象牙色、无毒、无味,兼有韧、硬、刚的特性,燃烧缓慢,火焰呈黄色,有黑烟,燃烧后塑料软化、烧焦,发出特殊的肉桂气味,但无熔融滴落现象。

ABS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散热性(现在ABS工程塑料的工艺已经很成熟了,笔记本电脑只要内部结构设计合理,同样可以有出色的散热效果。)

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ABS树脂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和烃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酯和某些氯代烃中。

ABS工程塑料的缺点:热变形温度较低,可燃,耐候性较差。

ABS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及表面硬度,有良好的加工性和染色性能。

ABS无毒、无味、呈微黄色,成型的塑件有较好的光泽。密度为1.02~1.05g/cm3。ABS 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油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气性能。水、无机盐、碱和酸类对ABS几乎无影响。ABS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及烃类溶剂,但与烃长期接触会软化溶胀。ABS有一定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易与成型加工,经过调色可配成任何颜色。ABS的缺点是耐热性不高,连续工作温度为70oC左右,热变形温度为93oC左右,且耐气候性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发脆。ABS在升温时粘度增高,所以成型压力高,故塑件上的脱模斜度宜稍大;ABS易吸水,成型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ABS易产生熔接痕,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在正常的成型条件下,壁厚、熔料温度对收缩率影响极小。

ABS主要技术指标:

表1-1 热物理性能

表1-2 力学性能

表1-3 电气性能

2.2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该塑件尺寸中等,整体结构较简单.多数都为曲面特征。除了配合尺寸要求精度较高外,其他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但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再结合其材料性能,故选一般精度等级: 5级。

2.3工艺性分析

为了满足制品表面光滑的要求与提高成型效率采用侧浇口。该浇口的分流道位于模具的分型面处,浇口横向开设在模具的型腔处,从塑料件侧面进料,因而塑件外表面不受损伤,不致因浇口痕迹而影响塑件的表面质量与美观效果。

塑件的工艺参数:

干燥条件:80-90℃ 2小时

成型收缩率:0.4-0.7%

模具温度:25-70℃(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融化温度:210-280℃(建议温度:245℃)

成型温度:200-240℃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注射压力:500-1000bar

三初步确定型腔数目

3.1初步确定型腔数目

根据产品结构特点,此塑料产品在模具中的扣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塑料制品的回转轴线与模具中主流道衬套的轴线垂直;另一种是将此塑料制品的中心线与模具中主流道衬套的轴线平行。这里拟采用第一种方式,1模2件的结构,采用侧向分模。

四注射机的选择

4.1 塑件体积的计算

塑件:

零件塑件的体积V=3.45cm3

浇注系统的体积:V2=2.13cm3

塑件与浇注系统的总体积为V=3.45*4+2.13=5.58cm3

4.2计算塑件的质量:查手册取密度ρ=1.05g/cm3

塑件体积:V=3.45cm3

塑件质量:根据有关手册查得:ρ=1.05g/cm3所以,塑件的重量为:

M=V×ρ=3.45cm3×1.05=3.62g

4.3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确定型腔数目

根据 1

p km m n k

-≤

(4-1)

得 1

p nm m m k

+≥

(4-2)

k -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一般取0.8; p m -注射机最大注射量,cm з或g;

1m -浇注系统凝料量,cm з或g ; m -单个塑件体积或质量,cm з或g ;

根据塑件的结构及尺寸精度要求,该塑件在注射时采用1模2腔

4.3计算浇注系统的体积,其初步设定方案如下

图4.1 浇注系统示意图

根据三维模型,利用三维软件直接可查询到浇注系统的体积V2=2.13cm3

4.4

查表文献4、2得选用CJ8NC 3型号注射机,其参数如下:

五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浇口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模具加工及使用时浇口的清理;浇口位置距型腔各个部位的距离应尽量一致,并使其流程为最短;浇口的位置应保证塑料流入型腔时,对着型腔中宽敞、壁厚位置,以便于塑料的流入;避免塑料在流入型腔时直冲型腔壁,型芯或嵌件,使塑料能尽快的流入到型腔各部位,并避免型芯或嵌件变形;尽量避免使制件产生熔接痕,或使其熔接痕产生在之间不重要的位置;浇口位置及其塑料流入方向,应使塑料在流入型腔时,能沿着型腔平行方向均匀的流入,并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5.1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是指浇注系统中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处到分流道为止 塑料熔体 流动通道 根据选用的CJ80NC3型号注射机的相关尺寸得 喷嘴前端孔径:d0=4.0mm ; 喷嘴前端球面半径:R0=10mm ; 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

()()00120.51R R m m d d m m

=+=+

取主流道球面半径:R=11mm ; 取主流道小端直径:d=4.5mm

为了便于将凝料从主流道中取出,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起斜度为26 ,此

处选用2°,经换算得主流道大端直径为7.44MM 。

图5.1 主流道示意图

5.2 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是连接主流道和塑件的那一部分流道,主要设计在分型面上,由于本设计是利用瓣合模形式,所以分流道设计在瓣合模的分型面,分流道的断面为半圆形,这样有利于加工和熔料的流动。

分流道选用圆形截面:直径D=6mm

流道表面粗糙度 1.6a R m μ=

图5.2 分流道示意图

5.3分型面的选择设计原则

分型面是决定模具结构形式的重要因素,它与模具的整体结构和模具的制造艺有密切关系,并且直接影响着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及塑料的脱模。

一、分型面的形式

该塑件的模具只有一个分型面,垂直分型。

二、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的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形状以及摧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

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①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②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

③保证塑件的精度

④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⑤便于模具制造加工

⑥注意对在型面积的影响

⑦对排气效果

⑧对侧抽芯的影响

在实际设计中,不可能全部满足上述原则,一般应抓住主要矛盾,在此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分型面。

其分型面如图5.3.1

图5 .3 .1 分型面示意图

5.4浇口的设计

根据浇口的位置选择要求,尽量缩短流动距离,避免熔体破裂现象引起塑件的缺陷,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处等要求。采用扇形浇口可以保持产品外观精度。本设计采用边缘浇口,边缘浇口(又名为标准浇口、侧浇口)该浇口相对于分流道来说断面尺寸较小,属于小浇口的一种。边缘浇口一般开在分型面上,具有矩形或近矩形的断面形状,其优点是浇口便于机械加工,易保证加工精度,而且试模时浇口的尺寸容易修整,适用于各种塑料品种,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分别调整充模时的剪切速率和浇口封闭时间。

浇口设计如图5.4

图5.4 浇口示意图

5.5冷料穴的设计

冷料穴是浇注系统的结构组成之一。冷料穴的作用是容纳浇注系统流道中料流的前锋冷料,以免这些冷料注入型腔。这些冷料既影响熔体充填的速度,

有影响成型塑件的质量,另外还便于在该处设置主流道拉料杆的功能。注射结

束模具分型时,在拉料杆的作用下,主流道凝料从定模浇口套中被拉出,最后

推出机构开始工作,将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一起推出模外。

其设计如下图

图5.5 冷料穴示意图

六 确定主要零件结构尺寸选模架、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6.1型腔、型芯工作尺寸计算 ABS 塑料的收缩率是0.3%--0.8%

平均收缩率: Q 平 =(0.3%--0.8%)/2=0.55%

型腔内径: 34D D D Q δ

+=+-

?平模()

=228.59mm

型腔深度: 23

H H Q δ

+=+-

?平模(H )

=8.04mm

型芯外径: 34d dQ δ

=

++?-平模(d )=221.58mm

型芯深度: 23

h hQ δ

=

++?-平模(h ) =6.92mm

D -模型腔径向尺寸(mm ); D

- 塑件外形基本尺寸(mm ); Q 平

-塑件平均收缩率;

?

-塑件公差

δ-成形零件制造公差,一般取1/4—1/6?;

d

-塑件内形基本尺寸( mm );

d 模-型芯径向尺寸(mm );

H 模

-型腔深度(mm );

H

-塑件高度(mm )

-型芯高度(mm);

h

h-塑件孔深基本尺寸(mm);

型腔:钢材选用P20,型腔尺寸采用三维造型计算得出,使用数控精雕及电火花加工成型,无需热处理;

型芯:钢材选用P20,型腔尺寸采用三维造型计算得出,使用数控精雕及电火花加工成型,无需热处理。

6.2 侧抽机构设计

6.2.1 抽芯距的确定与抽拔力的计算 〔1〕 抽芯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3~21+=S S (6.1)

式中 S —抽芯距,mm ;

S 1— 取出塑件最小尺寸,mm ; R —最外尺寸,mm ; r —滑块内径,mm 。 S=1.13+2.87=4mm

6.2.2 斜导柱分型抽芯机构的设计

斜导柱分型抽芯是应用最广的分型抽芯机构,它借助开模力完成侧向抽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动作可靠。其结构如图6.2.1所示,瓣合模滑块装在T 型导滑槽内,可沿着抽拔方向平稳滑移,驱动滑块的斜导柱与开模运动方向成斜角安装,斜导柱与滑块上对应的孔呈松动配合,开模时斜导柱与滑块发生相对运动,斜导柱对滑块产生一侧向分力,迫使滑块完成抽芯动作。

图6.2.1 斜导柱分型抽芯机构示意图

斜导柱本设计采用10°,斜导柱的尺寸如图6.3所示,材料采用优质钢材T8A ,淬火硬度HRC55~60。

〔1〕斜导柱的长度计算

当滑块抽出的方向与开模方向垂直(图8.6所示)斜导柱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15~10sin cos 2+++

??

?

??+=αααS h tg d D L (6.7)

式中 L —斜导柱的总长度,mm ; D —大端的直径,mm ; S —抽拔距,mm ;

d —导滑段的直径,mm ;

h —固定模板厚度,mm ; α—斜导柱的倾斜度,10°。 L=31mm 6.3模架的选择

模架的选择,采用龙记大水口系列标准模架CI2325A60B70,材料为45钢

图6.1 模架模型图

八导向机构的设计

导向机构的作用:1)定位作用;2)导向作用;3)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8.1导柱的设计

8.1.1长度导柱导向部分的长度应比凸模端面的高度高出8—12 cm,以免出

现导柱末导正方向而型芯先进入型腔的情况。

8.1.2形状导柱前端应做成锥台形,以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向孔。

8.1.3材料导柱应具有硬而耐磨的表面和坚韧而不易折断的内芯,因此多采用

20钢(经表面渗碳淬火处理),硬度为50—55HRC。

8.2导套的结构设计

8.2.1材料用与导柱相同的材料制造导套,其硬度应略低与导柱硬度,这样可

以减轻磨损,一防止导柱或导套拉毛。

8.2.2形状为使导柱顺利进入导套,导套的前端应倒圆角。导向孔作成通孔,

以利于排出孔内的空气。

8.3推出机构的设计

根据塑件的形状特点,模具型腔在定模部分,型心在动模部分。其推出机构可采用推杆推出机构、推件板推出机构。由于分型面有台阶,为了便于加工,降低模具成本,我们采用推杆推出机构,推杆推出机构结构简单,推出平稳可靠,虽然推出时会在塑件上留下顶出痕迹,但塑件底部装配后使用时不影响外观,设立五个推杆平衡布置,既达到了推出塑件的目的,又降低了加工成本。注:推杆推出塑件,推杆的前端应比型腔或型心平面高出0.1-0.2mm

采用推杆推出,推杆截面为圆形,推杆推出动作灵活可靠,推杆损坏后也便于更换。结合制品的结构特点,模具型腔的结构采用了整体

式型腔板,这种结构工作过程中精度高,并且在此模具中容易加工得

到,在推出机构中采用厂组合式推杆,如图中,这种结构主要是防

止推杆在于作过程中受到弯曲力或侧向压力而折断,因为产品较小,

另外折断后也易于更换。这里采用设计推杆,全部固定在顶杆固定板。

推杆的位置选择在脱模阻力最大的地方,塑件各处的脱模阻力相同时需均匀布

置,以保证塑件推出时受力均匀,塑件推出平稳和不变形。根据推杆本身的刚度和

强度要求,推杆装入模具后,起端面还应与型腔底面平齐或搞

出型腔0.05—0.1cm.

8.3.1推件力的计算

对于一般塑件和通孔壳形塑件,按下式计算,并确定其脱模力(Q):

()

=- (8-1)

Q Lhp fαα

cos sin

式中L--型芯或凸模被包紧部分的断面周长(cm);

h--被包紧部分的深度(cm);

p--由塑件收缩率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正压力,一般取

7.8——11.8MPa;

f--磨擦系数,一般取0.1~1.2;

α--脱模斜度() ;

L=221.58MM

H=6.92MM

手机壳毕业设计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号: 134 学生姓名:江正华 学生学号: 1304103426 设计(论文)题目儿童手机上盖注塑模具设计指导教师:刘军华 设计地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起迄日期:2015.6.20—2015.11.20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模具134 姓名江正华 一、课题名称:儿童手机前壳注塑模具设计 二、主要技术指标: 1.依据产品图纸UG造型设计步骤合理,曲面光顺。 2.设计结构合理,保证塑件外表面光滑、无凹痕、熔接痕等可能出现的一些缺陷 3.设计出模具的正常生产使用寿命必须达到30万次。 4.附录图纸输出视图选择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 5.模具维护方便、经济性高、简单可靠。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1.采用CAD和UG软件对儿童手机进行初次造型,实现三维图和二维图的转换。 2.描述工件结构特,分析工件的成型原理并确定其成型方法。 3.依据工件尺寸,计算优化、合理选择模架和注塑机。 4.毕业论文组成应该有分为如下几个部分标题,引言,摘要,正文,结束语,答谢词。 5.毕业论文在1万字以上,毕业设计报告要求0.8万字左右。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世刚,郭润兰。工程力学及设计基础。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 赖华清.李洪达。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于云程,李洪达。模具CAE技术应用机电工程学院,2014 4.叶峰,郭伟。典型模具制作机电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2013 5.周正元,赖华清。机械制造基础,2012 学生(签名)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签名)年月日

手机外壳(中件)塑料模具设计

前言 塑料是20实际人类的重大发明,它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人类的物质文明谱写了新的篇章,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随着各种性能优越的各种工程塑料的不断开发,注塑工艺越来越多地用于制造领域成形各种性能要求的制品,,在机电、仪表、化工、汽车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塑料已成为金属的良好代用材料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了金属材料塑料化的趋势。据最近数据统计,在工业发达国家,日本生产塑料模具和生产冲压模的企业各占40%,韩国模具专业,生产塑料模的占43.9%,新加坡全国有460家模具企业,60%生产塑料模。作为最有效的塑料成型方法之一的注塑成型技术具有一次成型各种结构复杂和尺寸精密的塑料。成型周期短、生产率高、大批生产时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自动化或自动化生产等特点。因此,世界塑料模具成型中约占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 选题背景:目前,手机的普及速度大大超越了专家的预测与想象。它已从最初的模拟系统发展到目前的数字系统。在此期间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体积越来越小,造型越来越美观,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结合。除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手机还要考虑美观和舒适,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使用对象、使用场合、功能要求、人机工效学等因素。应此,能够快速制造出结构合理、外观漂亮、能吸引大众眼球的手机外壳注塑模具已成为生产厂家关注的焦点。本次毕业设计题目是“手机壳键盘部分注塑模具设计”,塑件为手机键盘部分外壳。

目录 前言 (1) 1.概论 (5) 1.1设计前应注意事项 (6) 1.2基本程序 (6) 1.3注射模设计审核要点 (6) 1. 塑件的成形工艺性分析 (9) 1.1塑件材料的选择及其结构分析 (9) 1.2ABS的注射成型工艺 (10) 1.2.1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10) 1.2.2ABS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10) 1.3ABS性能分析 (10) 1.3.1使用性能: (10) 1.3.2成型性能: (11) 1.4ABS成型塑件的主要缺陷及消除措施: (12) 2 模具结构形式的拟定 (13) 2.1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13) 2.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3) 3 注塑机型号的确定 (15) 3.1有关塑件的计算 (15) 3.2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15) 3.3注射机及型腔数量的校核 (16) 3.4注射机及参数量的校核 (16) 4.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19) 4.1分型面的形式 (19) 4.2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19) 4.3分型面的确定 (19) 5.浇注系统的形式和浇口的设计 (20) 5.1主流道的设计 (20) 5.2冷料井的设计 (23) 5.2.1主流道冷料井的设计 (23) 5.2.2分流道冷料井的设计 (24)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 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Pro/E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2010年01月18日|[字体:]| 关键词: 在手机外壳的注射模具设计中,经过认真调研和方案论证,确定了具体设计方案,在产品造型上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深入钻研每个重要环节,对产品的可行性和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 Pro/E+EMX建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受力分析,模拟模型在现实情况下的使用情况,并得出模型检验结果,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完成了整个注塑模设计的全过程,具备了设计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调研报告 1.手机壳的造型结构发展状况 移动电话的普及速度大大超越了专家的预测与想象。它已从最初的模拟系统发展到目前的数字系统。在此期间,移动电话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体积越来越小,造型越来越美观,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结合。除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移动电话还要考虑美观和舒适,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使用对象、使用场合、功能要求、人机工效学等因素。 2.材料确定 PC/ABS合金在汽车、机械、家电、计算机、通讯器材、办公设备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如移动电话的机壳、手提式电脑的外壳、以及汽车仪表盘〔板)等。资料显示:PC/ABS已广泛应用于制造手机外壳。 3.薄壳制品与模具设计 薄壳制品成型时模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成型薄壳制品时需要特别设计的薄壳件专用模具。与常规制品的标准化模具相比,薄壳制品模具从模具结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脱模系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成本也增加了30%---40% 4.塑件选择 据调查,东亚尤其是中国的用户对于翻盖手机却相当青睐,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全部手机中,翻盖手机的数量超过了一半。国产手机厂商了解本土消费者的心理,摒弃欧美崇尚的直板机而主推折叠机,开发出符合东方人审美趣味的机型,款式漂亮,内容丰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针对以上情况,选用翻盖式手机壳注塑模设计。 二、产品工艺分析 1.产品造型设计 塑件的选择:女性翻盖手机 本人负责的部分是翻盖部分,翻盖部分的特点是上盖采用复杂曲面设计,上下盖的分型面都比较复杂,而且下盖需要侧向抽芯。见图1: a)装配图 b)爆炸图 图1 塑件造型 2.塑件制品的工艺分析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手机壳模具设计与结构设计作者 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 专业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摘要 本次设计就是将手机壳作为设计模型,将注塑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注塑模具的整体设计过程。 该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手机壳的注塑模具,材料为PC,根据其结构形状特点以及通过对手机壳成型工艺的正确分析,确定型腔的总体布局,选择分型面,确定脱模方式,设计浇注系统等;同时本文对注塑模具进行简要介绍,对注塑模具中的主要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其生产实际中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注塑模具;注射成型;分型面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as a design model, the injection mold related knowledge as the basis, elaborated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of plastic injectio n mould. The content of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injection mold of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the material is PC,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molding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avity, the choice of parting surface, gating system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stripping method, etc.;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jection mould, the main parts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focuses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economy and rationality. Keywords:The plastic mold;the parametrization;;divides the profile

手机模具设计规范书

模具设计规范书 手机按键模具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开模评估 1,根据按键3D图档及工艺评估KEY是否可以出模,容易出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2,确定KEY型腔位置及其出模影响,进胶方式。 二,按键的排位 1,按键缩水一般为1.005,支架缩水一般为1.002。 2,排位时注意KEY视图与放置镶块是否相符(如型腔在后模,用后视图)。 3,根据型腔位置及产品工艺确定定动模镶块材料。 4,按键的排位要根据按键后处理工艺(一般为喷涂,镭雕,背面印刷,表面印刷,电镀,真空镀)及客户开模要求表合理 排布。 5,按键边框尽量为方形,长条形边框易变形。框架不可过大。 6,钢琴键进出胶口错开。 7,同一KEY平移要是整数。 8,相同工艺KEY尽量合为一框,减少分框,后续注塑,加工方便;真空镀按框计价,尽量合为一框。 9,按键排位要注意KEY大小,胶位厚薄。大小,厚薄差别太大不能在一框,否则,注塑压力不均横,注塑生产困难。 10,按键及点胶口排布要使背面流道容易走胶,且走胶均匀。

11,KEY与流道距离最小2.3MM,两KEY之间距离一般为KEY 高1.5倍(一般为3.0MM左右)。 12,流道边框中心与运水边距最小5MM(流道上放顶针,防止钻破运水)。两顶针之间圆心距离最小3.8MM。 13,电铸件中KEY边距电铸件边一般为3.0MM。KEY上下,左右距电铸件边距离要相同;两电铸件之间最小距离为 8.0MM(中间有点胶口);两电铸件螺丝孔距离太小,点胶口 位置不够,则要加大两电铸件之间距离。 14,边框角柱要有一个偏2.0MM做防呆。 15,边框较大时,边框中间加2个支撑柱,?3拔8度。 16,两边框边距最小2.5MM。 17,边框要做防呆标牌,有两个边框外形相同时,其中一个可多加一个标牌。 三,按键模具3D设计 1,产品拔模,外观尺寸偏差单边不大于0.05MM。KEY出模角度全部为减胶拔模。 2,KEY拔模,放完缩水后要与原产品对比。 3,KEY表面字符距边至少0.3MM,防止破边。 4,按键进胶方式有搭胶,让位搭胶,侧胶,点胶。 5,KEY外边四周直身位大于1.0MM时要做让位搭胶,让位做 0.2MM高,偏小0.1MM,胶口处让0.4MM。 6,边框高2.5MM,宽3.0MM;流道高1.8MM,进胶流道2.8MM,

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教学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专业机械模具BK311101 年级2011级 姓名彭军 指导教师王新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充电器外 壳制件的工艺特点,包括材料性能、成型特性与条件、结构工艺性等,并选择 了成型设备。接着介绍了充电器外壳注塑模的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 及布置,重点介绍了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导向机构、脱模机构、定距分 型机构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然后选择标准模架和模具材料,并对注射机的工 艺参数进行相关校核。最后对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以及在安装调试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论述的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采用三板式结构,即浇注系统凝料和制件在不同的分型面脱出,采用一模四腔的型腔布置,最后利用推板将制件推出。 关键词:充电器外壳;注塑模;三板模;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1)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第二章充电器外壳工艺性分析 (4) 2.1 材料性能 (4) 第三章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 (7) 3.4.2 分流道截面设计及布局 (9) 3.4.3 浇口设计及位置选择 (10) 3.4.4 冷料穴设计 (11) 3.4.5 浇口套的设计 (11) 3.5.1 型腔、型芯结构设计 (12) 3.5.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4) 3.7.1 脱模力计算 (17) 3.7.2 浇注系统凝料脱出机构 (17) 第四章注射机相关参数校核 (21) 第五章模具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 (24) 5.3 试模 (25) 总结 (27) 参考文献 (26)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就是将手机壳作为设计模型,将注塑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注塑模具的整体设计过程。 该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手机壳的注塑模具,材料为PC,根据其结构形状特点以及通过对手机壳成型工艺的正确分析,确定型腔的总体布局,选择分型面,确定脱模方式,设计浇注系统等;同时本文对注塑模具进行简要介绍,对注塑模具中的主要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其生产实际中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注塑模具;注射成型;分型面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as a design model, the injection mold related knowledge as the basis, elaborated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of plastic injectio n mould. The content of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injection mold of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the material is PC,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molding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avity, the choice of parting surface, gating system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stripping method, etc.;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jection mould, the main parts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focuses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economy and rationality. Keywords:The plastic mold;the parametrization;;divides the profile

手机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手机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零件的材料提出愈来愈苛刻的要求,一种材料不但要求某一种技术性能好,而且要求它同时具备多种优良的技术性能,以满足多种技术需要。 塑料作为现代工业中较为常见的材料之一,在性能上具有质量轻、强度好、耐腐蚀、绝缘性好、易着色等特点,其制品可加工成任意形状,且具有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等优点,所以应用日益广泛,在汽车、仪表、化工等工业中,塑料已经成为金属零件的良好代用材料。与相同重量的金属零件比,塑料件能耗小,且成型加工方法简单,易组织规模生产,只需一台自动化注射机,配上合适模具,就能进行大批量生产。 塑料模具是利用其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工具,它对塑料零件的制造质量和成本起着决定性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对塑料模具的要求是能生产出在尺寸精度、外观、物理性能等各方面均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优质制品。从模具使用的角度要求高效率、自动化、操作简单;而从模具制造角度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现代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塑料模具对实现塑料加工工艺要求、塑料制品使用要求和造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只有配上相适应的模具才能发挥作用,随着塑料制品的品种和产品需求量的增大,对塑料模具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塑料模具不断向前发展。目前,模具的设计已由经验设计向理论设计的方向发展,采用高效率、自动化的模具结构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采用高精度模具的加工技术以减少钳工等手工操作工作量。为减少加工后的修整,以“一次试模成功”为标准,模具测量向高精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在模具行业开展CAD/CAM的研究和应用,采用CAD/CAM技术能够减少试模、调整及修整工时、提高可靠性、简化设计与制图、缩短设计制造时间,从而使估价及成本合理化。显然,今后的模具制造将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数控机床加工为中心。 注塑成型是塑料工业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全部热塑性塑料和部分热固性塑料,注塑成型加工产量高,适用于多种原料,能够成批、连续到生产,并且具有固定的尺寸,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速化,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注塑模具作为注塑成型加工的主要工具之一,在质量、精度、制造周期以及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生产效率等方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及

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doc 33页)

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doc 33页)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教学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专业机械模具BK311101 年级2011级 姓名彭军 指导教师王新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 要求 (1)充电器外壳工艺性分析。 (2)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零件的体积和质量分析。 (3)注塑机的选择及参数校核。 (4)模具的工作原理及调试。 参考资料 (1) 骆志斌主编.模具工实用技术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 陈锡栋,周小玉主编.实用模具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张国强.注塑模设计与生产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4) 张维和.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摘要 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充电器 外壳制件的工艺特点,包括材料性能、成型特性与条件、结构工艺性等,并 选择了成型设备。接着介绍了充电器外壳注塑模的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 的确定及布置,重点介绍了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导向机构、脱模机构、 定距分型机构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然后选择标准模架和模具材料,并对注 射机的工艺参数进行相关校核。最后对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以及在安 装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论述的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采用三板式结构,即浇注系统凝料和制件在不同的分型面脱出,采用一模四腔的型腔布置,最后利用推板将制件推出。 关键词:充电器外壳;注塑模;三板模;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

毕业设计——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注塑模的全部过程,包括成型零部件、推出机构、流道等一些设计。在写论文期间,经过了一段时间对资料进行收集。充分的考虑了模具的各种结构,并和指导老师进行讨论,完成了对论文中要写的模具结构的选择。论文当中许多部分是我结合俩年所学的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完成的,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模具材料等。 【关键词】:注塑模具,模具设计,浇口,注射机 II

目录 引言 (1) 一、塑料模具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1) (一)模具工业的概况 (1) (二)设计的任务和它的要求 (2) 二、塑件的分析 (2) (一)塑件的特性 (2) (二)选择塑件材料及介绍 (2) (三)塑件的形状及其尺寸 (3) 三、分型面的选择及型腔的确定 (4) (一)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4) (二)分型面的设计 (4) 图2.1 分型面 (4) (三)型腔数目的决定及排布 (4)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 (5) (一)注射模具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其设计原则 (5) (二)设计主流道 (5) (三)注射模具分流道的设计 (7) (四)浇口的设计 (7) 图2.6 (8) (五)冷料穴和钩料脱模装置 (8) 五、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8) (一)塑料注射模具的温度调节系统的重要性 (8) (二)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8) (三)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 (8) 六、模具成型零件和模体的设计 (9) (一)模具型腔的结构设计 (9) (二)注射模具型芯的结构设计 (9) (三)注射模具成型零件的尺寸确定 (9) (四)成型零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10) 七、顶出机构的设计 (12) (一)注射模具的顶出机构 (12) (二)设计原则 (12)

手机壳模型及其模具设计

手机外壳注射模具设计 摘要 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模具的CAD/CAM技术,模具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模具的精密成形技术,模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本设计介绍了手机外壳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方法。该注射模采用了1模2腔的结构。 关键词: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Handset outer covering injection mold design Abstract The die making technology rapidly expand, has become the modern technique of manufactu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If mold's CAD/CAM technology, mold's laser fast formation technology, mold's precise form technology, mold's ultra precision sizing technology. This design introduced the Handset outer covering injected mold's design and the manufacture method. This injection mold has used 1 mold 2cavity structures. Key word: 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二塑件的工艺分析 2.1 分析塑件使用材料的种类及工艺特征 该塑件材料选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用途:汽车配件(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收音机壳,电话手柄、大强度工具(吸尘器,头发烘干机,搅拌器,割草机等),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橇车等。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

手机模具设计要领

此結構因有樹酯開閉器幫助開模瞬間時,彈簧因壓縮一時無反應而增加拉力關模時因有樹酯開閉器使RP強迫先行回位造成LIFTER已定位,若LIFTER與此處*破需有脫模角(一般建議0.5度至1度)INSERT*破面無脫模角將會撞傷磨耗,故需加脫模角 ○2.Hinge公差控制組裝品質: HINGE配合處模具零件需標示公差+-0.01,確保塑膠件組裝品質,若有脫模斜度需標示前端及尾端尺寸及公差,打光等級SPI A3. ○3.單向公差修改model方式注意成品圖上的單向公差與嵌合配合處之尺寸,須將單向公差之尺寸須改為中間值,反應至3D MODEL,並於零件圖上標示尺寸 ○4. 設計模座注意事項:1.公模水路可設計在ROTARY TABLE 左右側,上方(操作、非操作、天側) , 且IN OUT儘量在同一側避免水管IN OUT相接時需繞180度(避免水路出入口環繞模具), 固定模板螺絲孔位置也儘量避免有水路 2.二色側邊進膠口, 位於三板模之剥料版與母模板間, 灌嘴口之R 避免深入模板內, 避免溢料於兩板間, 易造成模具損傷. 此處灌嘴深入模板GUIDE處以免射壓過大,造成螺絲斷裂 3.側向SPURE位置70,SPURE,200(Z方向),250

手机外壳的设计说明

一、实验性质、目的 本实验属机械制造方向综合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涉及到《机械制造工程学》、《机械CAD/CAM技术应用》、《数字控制技术》和《数控编程技术》相关课程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了解普通的、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装备和现代机械加工手段,掌握以Pro/E为代表的三维CAD 系统的特征建模理论方法以及数控编程方法和CAD/CAM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意义 该实验由“手机外壳模具设计、手机外壳模具数控加工”两个实验 1、手机外壳模具设计 该实验通过对手机外壳模具设计建模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可以了解CAD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特征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运用典型CAD系统-ProEWildFire完成产品及其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手机外壳模具数控加工 该实验通过对手机外壳模具数控编程和加工的学习实践可以使学生熟悉CAM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建模与数控编程能力,学生通过它可以了解CAD/CAM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加工中的应用,熟悉产品从设计建模到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 三、手机外壳设计建模 点击文件-新建—使用确省模板—mmns-part-solid—确定 点击拉伸工具—放置—定义—选择front为草绘平面---确定---绘制如下图 模具的厚度为25 点击插入---壳—输入5—对号---如下图

点击拉伸工具---放置—定义---选择front为草绘平面—确定—绘制如下图 点击拉伸工具---放置—定义---选择front为草绘平面—确定—绘制如下图

选择拉伸整列

手机套模具设计及数控加工

手机套模具设计及数控加工

2

目录 手机套模具设计及数控加工 (5) 1、前言 (5) 2、模具设计方法 (6) 2.1模具设计流程 (6) 2.2模架设计方法 (6) 2.3EMX7.0模架设计流程 (7) 2.4模架结构 (7) 3、Pro/E手机套模具设计 (9) 3.1 设计前的准备 (9) 3.2建立手机套三维造型 (10) 3.3创建模具模型 (10) 3.4设置收缩率 (11) 3.5设计毛坯工件 (11) 3.6分型面的选择及创建 (11) 3.7分割体积块 (12) 3.8创建模具元件 (14) 3.9设计浇口和流道 (15) 3.10充模仿真及开模模拟 (15) 3.10.1充模仿真 (15) 3.10.2开模模拟 (16) 3.11 利用模具专家系统EMX完成模座和其他辅助零件 (16) 4、数据转换及加工 (17) 4.1从Pro/ENGINEER系统转出stp数据文件 (17) 4.1.1转出上模stp数据文件 (17) 4.1.2Mastercam系统转入stp数据 (17) 4.2数控加工前的设置 (18) 4.2.1对型腔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18) 4.2.2加工工艺参数设置 (18) 4.3 手机套前模的数控加工 (20) 4.3.1曲面粗加工挖槽 (20) 结论 (23)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4) 手机套模具设计及数控加工 3

作者:李文巧 指导老师:刘存山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东莞 523808) 摘要:分析利用Pro/E软件及注塑模具设计专家(EMX)系统进行手机套模具的设计过程,再导入MasterCAM系统中对模具型腔进行加工刀路设置,模拟其加工过程。指出采用软件来实现模具的三维设计和数控加工,可以大大缩短模具设计和加工周期,降低模具设计和加工成本。 关键词:手机套;模具设计;数控编程加工 1、前言 Pro/E是美国PTC公司推出的一套功能强大的三维软件,它涵盖了产品概念设计高制造的全过程。具有参数化设计、三维实体模型特征驱动和单一数据库功能等特性。在模具设计的过程中,利用Pro/E的实体建模技术,可以快速的对将要加工的零件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再对模型进行分析后借助于“模具设计专家模架系统(EMX)”是一套功能强大的三维化模架插件,为模具的三维装配设计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模板数据库。模具的零件可以利MasterCAM软件进行数控加工。本次设计是《手机套模具设计及数控加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零件设计的流程与掌握数控加工编程;掌握Pro/E、MasterCAM等软件的应用。 4

手机壳设计要求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摘要: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曾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注塑模具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注塑产品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都具有重大意义。本设计为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它介绍了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系统的阐明塑料件模具中的各个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整套模具的装配和使用。其中,涉及到注射机各种参数的选取、零部件的加工方法、注射模的结构及相关的计算问题及特种加工工艺。详细介绍了冷流道注塑模具浇注系统、温度控制、定出装置设计过程。在该模具设计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了零件图和装配图,对模具参数进行了设计。通过本设计,可以对注塑模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到细节问题,请多指教。关键词:塑料模具;注射机;塑料; 1 前言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日本,模具被称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在德国,模具则被称为“金属加工业中的帝王”。在中国模具一直被称为“百业之母|”。模具所形成的最终商品的产值是模具自身产值的上百倍。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因而,模具又被称为“效益放大器”。有人还把模具比作“印钞机”。在这次塑料模具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对塑料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与理解,并在设计过程中,对塑料模的性能,塑料结构的工艺性,以及注射模设计,塑料模制造工艺及装配,此外,由于近一二十年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促使模具制造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数控机床已成为模具加工的主要设备,继而,CAD/CAM技术在模具领域也得到应用。 2 简介本设计为一个简单的塑料模具,此设计是将为我两年的学习做鉴定。其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点,使我从中能更多的学习,改正设计中不足的地方。 2 模具是利用其特定的形状成型具有一定形状的制成品的工具。注射塑料模具的结构构成、包括: 1.成型零件 2.浇注系统零件 3.脱模系统零件 4.冷却、加热机构 5.导向零件 6.分型抽芯机构7.紧固零件模具一般为单件生产,制造技术要求较高。模具精度是影响塑料成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模具精度,制造时应达到如下技术要求: 1. 组成塑料模具的所有零件,在材料、加工精度和热处理质量等方面均应符合相应图样的要求。 2. 组成模架的零件应达到规定的加工要求,装配成套的模架应活动自如,并且达到规定的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 3. 模具的功能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4. 为了鉴别塑料成型件的质量,装配好的模具必须在生产条件下或用试模机试模,并根据试模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整,直至试出合格的零件为止。 3 化的塑料。)PC的性能:综合性能较好,无毒,化学稳定性好,耐水、油等;吸水性较小,透光率很高,介电性能良好。PC的用途:适于制作传递中、小负荷的零部件;因PC无毒无味,可以制造医疗器械,小型日常用品等;因透光率较高,可制造大型灯罩、门窗玻璃等等透明制品。PC是非结晶型的线型结构的高聚物。PC的塑件脱模斜度:型腔35ˊ~1o型芯30ˊ~50ˊ综合上述条件,又根据常用热塑性塑料的成型条件,可知PC材料的特性如下1:表1:PC材料的特性缩写密度(g/mm3 )计算收缩率(%)注射压力(Mpa) 适用注射机类型PC 1.19~1.22 0.5~0.6 60~100 螺杆、柱塞式均可 4 注射机的选择塑料的种类很多,其成形的方法也很多,有注射成形、压缩成形、压注成形、挤出成形、气动与液压成形、泡沫塑料的成形等,其中前四种方法最为常用。其中,注射成形所用模具称为注射成形模具,简称注射模。注射模主要应用于成形热塑性塑料,因此根据对零件的分析,该PC材料的塑料手机壳用注射成形为最佳。另外,注射模区别于其他塑料模的特点是:模具先由注射机合模机构合紧密,然后,由注射机注射装置将高温高压的塑料熔体注入模腔内,经冷却或固化定型后,开模取出塑件。因此,注射模可一次成形出外形复杂、尺寸精确或带有嵌件的塑料制件,对手机壳的外观有精美、无明显毛刺等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注射成形可以很好的达到工艺要求。注射

ProE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转】 Pro/E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 程 转载自:莫伟龙转载于:2010-11-06 16:12 | 分类:个人日记阅读:(5) 评论:(0) 在手机外壳的注射模具设计中,经过认真调研和方案论证,确定了具体设计方案,在产品造型上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深入钻研每个重要环节,对产品的可行性和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Pro/E+EMX建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受力分析,模拟模型在现实情况下的使用情况,并得出模型检验结果,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完成了整个注塑模设计的全过程,具备了设计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调研报告 1.手机壳的造型结构发展状况 移动电话的普及速度大大超越了专家的预测与想象。它已从最初的模拟系统发展到目前的数字系统。在此期间,移动电话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体积越来越小,造型越来越美观,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结合。除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移动电话还要考虑美观和舒适,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使用对象、使用场合、功能要求、人机工效学等因素。 2.材料确定 PC/ABS合金在汽车、机械、家电、计算机、通讯器材、办公设备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如移动电话的机壳、手提式电脑的外壳、以及汽车仪表盘〔板)等。资料显示:PC/ABS 已广泛应用于制造手机外壳。 3.薄壳制品与模具设计 薄壳制品成型时模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成型薄壳制品时需要特别设计的薄壳件专用模具。与常规制品的标准化模具相比,薄壳制品模具从模具结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脱模系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成本也增加了30%---40% 4.塑件选择 据调查,东亚尤其是中国的用户对于翻盖手机却相当青睐,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全部手机中,翻盖手机的数量超过了一半。国产手机厂商了解本土消费者的心理,摒弃欧美崇尚的直板机而主推折叠机,开发出符合东方人审美趣味的机型,款式漂亮,内容丰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针对以上情况,选用翻盖式手机壳注塑模设计。 二、产品工艺分析 1.产品造型设计 塑件的选择:女性翻盖手机 本人负责的部分是翻盖部分,翻盖部分的特点是上盖采用复杂曲面设计,上下盖的分型面都比较复杂,而且下盖需要侧向抽芯。见图1: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 下面以手机外壳为例,解释分型面的建立及弥补靠破孔的办法,进而解释设计手机外壳的凸模和凹模的流程。 第一步建立新的文件夹,设置工作目次 ①在用户目次下建立新的文件夹,文件夹名为mobilephone_mold。 ②将演习文件夹下的mobile.prt复制到该文件夹下。 ③打开Pro/E体系。 ④选择文件/设置工作目次。 ⑤在对话框中选择目次mobilephone_mold,单击。 第二步创建一个新的模具实体 ①单击对象栏中的新建文件夹按钮,体系弹出【新建】对话框,在类型框内选择【制造】,在子类型中选择【模具型腔】,输入名称为mobile_mold,撤消【应用缺省模板】复选框,单击按钮。 ②在【新文件选项】对话框中选择mmns_mfg_mold模板(应用单位为毫米的模板),单击按钮。 ③画面显示坐标系MOLD_DEF_CSYS、开模偏向PULL DIRECTION和基准平面MOLD_FRONT、MAIN_PARTING_PLN以及MOLD_RIGHT。 第三步引入参照模型 ①单击模具菜单治理器中的【模具模型】/【装配】/【参照模型】,体系弹出【打开】对话框,选择参照模型mobilep.prt,单击按钮。 ②体系弹出放置参照模型操控面板,单击下拉菜单,选择方法装配参照零件,单击操控面板中的按钮。 ③体系弹出【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接收默认参考零件名称MOBILE_MOLD_REF:单击肯定按钮。画面如图1所示。 ④隐蔽基准平面和基准坐标系。单击模型数上的按钮【显示】,鄙人拉菜单中选择【层树】;先选择01_PRT_DEF_DTM_PLN,然后按【Ctrl】键加选02_PRT_ALL_AXES和05_PRT_DEF_DTM_CSYS;在个中选择的任一个面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隐蔽】隐蔽基准平面和基准坐标系,画面如图2

手机壳模具设计研究

手机壳模具设计研究

摘要 随着制造业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模具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各种塑料制品的模具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详细论述了热塑性材料成型塑件时所用的整套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包括塑件的成型工艺,分塑面的选择论证,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镶块的固定方式、脱模结构、推出机构、冷却系统以及排气系统等的设计。论证了成型塑件的方式为注塑成型,采用浇注系统推杆推出的方式推出制件的好处,以及整套模具采用标准模架A1形式的好处。 关键词:手机外壳;注塑模;模具结构 目录

摘要................................................. I I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塑件成形工艺性分析 (2) 2.1 设计任务 (2) 2.2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2) 2.4塑料的成型特性分析及影响因素 (6) 第3章型腔数目的确定以及型腔型芯尺寸的确定 (7) 3.1影响模具型腔数目的因素 (7) 3.2手机外壳注塑体积计算 (8) 3.3 型腔、型芯工作部位尺寸的确定 (9) 3.4 塑料模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10) 第4章浇注系统的设计 (12) 4.1确定浇住系统的原则 (12) 4.2主浇道的设计 (13) 4.3分浇道的设计 (13) 4.4主浇道和分浇道的几何形状 (14) 4.5 浇口的设计 (14) 4.5.1浇口形式及位置 (15) 4.5.2 浇口的形式的确定和位置选择 (16) 4.5.3浇口直径计算 (17) 4.6 排溢系统设计 (17) 第5章注射机的选择和校核 (18) 5.1 注射机的分类 (18) 5.2 初选注射机 (19)

七喜手机外壳注射模具设计

七喜手机外壳注射模具设计 摘要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行业,塑料模具的发展异军突起,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的地位日益显著。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所占比重也逐渐增加,塑料模具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设计介绍了手机外壳注射模的设计与制造方法。该注射模采用了1模1腔的结构。 关键词:手机盖注射模具设计

Handset outer covering injection mold design Abstract The plastic product widely applies to profession and so on automobil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nstruction, the plastic mold development sudden appearance of a new force, the plastic mold design and the manufacture status is day by day remarkable. The plastic mold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in the entire mold profession also gradually to increase, the plastic mold technology obtaine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This design introduced the handset outer covering injects the mold the design and the manufacture method. This injection mold has used 1 mold 1 cavity structure. Key word: Hand canopy injection mold desig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