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

判定方法

角平分线性

质与判定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一般三角形

SSS、SAS、

ASA、AAS 直角三角形

HLSSSASA

SASAAS

性质:角平

分线上的点

到角两边距

离相等

判定:角内

部到角两边

距离相等的

点在角平分

平行四边形知识结构图

平行四边形全章复习课 一、知识结构图: 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角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菱形对边平行,四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对边平行,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 对角 三、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定方法 平行四边形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3)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5)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矩形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1)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菱形的面积公式: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练习题: 1.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 ) (A )AB 平行且等于CD 。 (B )∠A=∠C ,∠B=∠D 。 (C )AB=AD ,BC=CD 。 (D )AB=CD ,AD=BC 。 2.下面性质中菱形有而矩形没有的是( ) (A )邻角互补(B )内角和为360°(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3.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四条边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 )对角线相等 4、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5.如图,□ABCD 中,∠C=108°,BE 平分∠ABC,则∠ABE 等于( ) A.18° B.36° C.72° D.108°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 、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7、□ABCD 中,∠A =50°,则∠B =__________,∠C =__________。 8.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 和8cm ,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____cm . 9、菱形ABCD 的周长为36,其相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5,则 此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10、对角线长为22的正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_。 11.如图,过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K 分别作矩形两边的平行线MN 与PQ ,那么图中矩形AMKP 的面积 S 1与矩形QCNK 的面积S 2的关系是S 1 S 2(填“>”或“<”或“=” ) E D C B A

平行四边形知识结构及知识点

平行四边形知识结构及知识点 1、知识结构 2、对称性: ①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②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过上、下两底的中点的直线; ③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相关定理: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 = 底?高;菱形的面积公式:S = 两条对角线积的一半。 ④梯形的面积公式:S =(上底+下底)?高÷2 = 中位线长?高 4、注意: ⑴四边形中常见的基本图形 ⑵梯形问题中辅助线的常用方法(目的: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或构造全等三角形)

特殊四边形 性质判定 边角对角线边角对角线 平行 四边形 对边 平行 且相等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对角线 互相平分 1、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 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 相等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 分别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 5、两条对角 线互相平分 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 矩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 都是直角 对角线 互相平分 且相等 1、有一个角 是直角的平 行四边形是 矩形 2、三个角是 直角的四边 形是矩形 3、对角线 相等的平行 四边形是 矩形 菱形四边 相等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对角线 互相垂直 平分, 且每条对 角线平分 一组对角 1、一组邻边相等的 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四边相等的四边 形是菱形 3、对角线 互相垂直的 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正方形 四边 相等 四个角 都是直角 对角线 互相垂直 平分且 相等, 每条对角 线平分 一组对角 1、有一组邻边相等 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是正 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 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 是直角的菱 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 相等的菱形 是正方形。 5、对角线互 相垂直的矩 形是正方形。 等腰梯形两底 平行 两腰 相等 同一底 上的两个 底角相等 对角线 相等 1、两腰相等的 梯形是等腰梯形。 2、在同一底 上的两个底 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 形。 3、对角线 相等的梯形 是等腰梯形

(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梳理

《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 图 2

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 ???→→SSS SAS 找另一边找夹角 ??? ?????????→→→→→SAS AAS ASA AAS 找该角的另一边找这条边上的对角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任一角边为角的对边 ???→→AAS ASA 找任一边找两角的夹边 (6)学会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再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如已知△ABC ≌EFD ,这种记法意味着A 与E 、B 与F 、C 与D 对应,则三角形的边AB 与EF 、BC 与FD 、AC 与ED 对应,对应边所夹的角就是对应角,此外,还有如下规律:(1)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是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三)基本图形梳理 注意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全等图形都是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而得到的,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1.平移型 如图3,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平移型: 它们可看成有对应边在一直线上移动所构成的,故该对应边 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而得到. 2 .对称型 如图 4,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对称型: 它们的特征是可沿某一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3.旋转型 如图5,下面几种图形属于旋转型: 它们可看成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 所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 对顶角、某些角的和 或差中. 三、易混、易错点剖析 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两个特例 (1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6(1已知两边 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两角 图3 图4 图6(1)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行四边形 1.定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1); (2); (3); (4)中心对称图形. 3.面积: 4.判定:边:(1)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角:(4)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要点诠释: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间的距离都;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 要点二、矩形 1.定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1)边:; (2)角:; (3)对角线:; (4)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3.面积: 4.判定:(1)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的四边形是矩形. 要点诠释:由矩形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2)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高 底 平行四边形 ? = S 宽 =长 矩形 ? S

要点三、菱形 1. 定义: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1)边: ; (2)角: ; (3)对角线: ; (4)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3.面积: 4.判定:(1)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 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四、正方形 1. 定义:四条边都 ,四个角都是 的 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1)边: ; (2)角: ; (3)对角线: ; (4)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5) 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面积:=S 正方形边长×边长= 1 2 ×对角线×对角线 4.判定:(1) 的菱形是正方形; (2) 的矩形是正方形; (3) 的菱形是正方形; (4) 的矩形是正方形; (5)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6)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中点四边形(拓展) 原四边形 一般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图示 顺次连接 各边中点 所得的四 边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矩形 正方形 2 对角线 对角线高= =底菱形??S M G F E D C B A C D E F M G B A B E A C G M F D A F G M B D E C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两点说明: 一、初中数学知识总共包括代数、几何、统计概率三部分。本资料亦按照这一架构汇总。 二、背诵本资料请一定把握以下三点: 1、背诵定义,不仅要背诵定义内容,而且一定要牢记定义中的条件要素; (注:大部分定义等同于公式,同样可以用于解题。比如定义的条件就是选择、填空甚至大题必考的考点。) 2、背诵公式,不仅要背诵公式内容,而且一定要熟记书上的标记例题,掌握公式的运用; 3、不管是背诵定义还是公式,头脑中务必要时刻与平时所做的练习题尤其是错题结合起来,加深对有关公式 定义的理解。 (注:以上三条同样适用于其他各学科。) 1 / 16

2 / 16 1、代数(这部分主要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函数五个内容。) 1.1 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它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带循环节符号,如5.? 36?4)。 1.1.1概念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①带省略号......;②与π 有关;③带根号且开不尽。如5.63……;3π;3;33) 正整数:如1,2,3...... 整数 零: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整数:如 -1,-2....... ① 正分数:如21,34,5.2 ...... 分数 负分数:如-3.5,-65...... 有理数 (通常有 正整数(正数“+”可省略不写,“-”不行。但具体生活题最好写正号,如往东100米写作“+100”) 两种分 正有理数 (我们常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往东计正,往西就计负) 类方法) 正分数 ② 零:0 ① 负整数 负有理数 1.1.2 负分数 实数 正无理数 分类 无理数 (通常 负无理数 两种) 正实数(包括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1]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结构图: 正分数负分数 正整数0 负整数 ★正数和负数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6.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 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5.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图 2 '.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结构图 相交线 相交线垂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 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移命题、定理 二、知识定义 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实数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等都称为自然数 【质数与合数】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不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称为质数。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还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知名人士为合数,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实数,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为零。 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距离。 【倒数】1除以一个非零实数的商叫这个实数的倒数。零没有倒数。 【完全平方数】如果一个有理数a的平方等于有理数b,那么这个有理数b叫做完全平方数。 【方根】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n是大于1的整数)等于a,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 【开方】求一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 【算术根】正数a的正的n次方根叫做a的n次算术根,零的算术根是零,负数没有算术根。 【代数式】用有限次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所得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当这个字母取这个数值时的代数式的值。 【代数式的分类】 【有理式】只含有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有理式 【无理式】根号下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整式】没有除法运算或者虽有除法运算而除式中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叫整式 【分式】除式中含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 2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1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结构图: 有理数的运算 分配律 除 法 乘 方 乘 法交换律结合律减 法 加 法比较大小 数 轴 点与数的对应 有理数 分数 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 正整数0 负整数

★正数和负数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2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6.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 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5.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3

四边形知识点和题型归纳

对行 为一一为一四边形 两 组边平 一个 内角R t ∠一个内角为Rt ∠, 一组邻边相等组邻 边相等 组 对边平 行 且另一组对边 不平 行 一 个内角R t ∠组邻 边相等 四边形知识与题型总结 一.本章知识要求和结构 1.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 间的内在关系. (1)演变关系图: (2)从属关系 (依据演变关系图,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填入下面的从属关系图中,其中每一个圆代表 一种图形) 平行四边形

图2 F E D C B A 图1 F E D C B A 2.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名称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定 义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性 质 边 角 对角线 对 称性 判 定 边 角 对角线 面 积 周 长 3.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该底上的高的积. 如图1, ABCD S =BC·AE=CD·BF

30? 60? 60? (2)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如图2, ABCD S =BCFE S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定义: 叫做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分); 定理: 作用: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线段的相等或倍分. 拓展: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 的小三角形,其面积和周长分别为原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的 和 ;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5.正方形: (1)对角线: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对角线的长为2a ; 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的 一半. 周长相等的四边形中, 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 ※梯形的中位线 (1)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梯形的面积S=12 ×(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7.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对角线 ① 矩形对角线交角为60?(120?)时,可得: 等边三角形和含30?角直角三角形 (① 图) ② 菱形有一个角为60?时, 可得: ③ 正方形中可得: 含30?角的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四大四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各册知识框架图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32,21()32,21()()3,2,1()3,2,1,0(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负分数正分数小数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ΛΛΛΛ??? ? ?????????实数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六章、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 3. 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4.平方差公式: 5.完全平方公式: 6.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7.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 提公共因式法2. 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 第15章、分式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 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 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 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 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 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

四边形知识题型总结

为 四边形两 组 对 边 平 行 一个 内角 R t∠ 一个内角为Rt∠, 一组邻边相等 一组邻 边相等 一组 对边 平行 且另 一组 对边 不平 行一个 内角 为R t∠ 一组邻 边相等 四边形知识与题型总结 一.本章知识要求和结构 1.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1)演变关系图: (2)从属关系 (依据演变关系图,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填入下面的从属关系图中,其中每一个圆代表一种图形)

2.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 常用判别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名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定 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 边形的平行四边形是矩 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 菱形 的平行四边形是 正方形 性质边 角对角线 判定边 角对角线 面积周长

图2 F E D C B A 图1 F E D C B A 3.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该底上的高的积. 如图1, ABCD S =BC· AE=CD·BF (2)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如图2, ABCD S = BCFE S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定义: 叫做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分); 定理: 作用: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线段的相等或倍分. 拓展: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 的 小三角形,其面积和周长分别为原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的 和 ;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60? 60? A D C B F E 30? 60? 60? 5.正方形: (1)对角线: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对角线的长为2a; 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 周长相等的四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 ※梯形的中位线 (1)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梯形的面积S= 1 2 ×(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7.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对角线 ①矩形对角线交角为60?(120?)时,可得: 等边三角形和含30?角直角三角形(①图)②菱形有一个角为60?时, 可得:③正方形中可得: 含30?角的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四大四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图)(③图) 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 ⑤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平移腰可得:双垂图可得:等腰直角三角形 (④图)(⑤图)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图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图,知识点归纳大全,word文档方便打印,值得收藏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以下形式的数,如:q/p(p,q为整数且P≠0)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者: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若a≠0,那么它的倒数是1/a ;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学校教学)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两条边之间的相等,两个角之间的相等。 1、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和语言表述 (1)作线段:连接……; (2)作平行线:过点……作……∥……; (3)作垂线(作高):过点……作……⊥……,垂足为……; (4)作中线:取……中点……,连接……; (5)延长并截取线段:延长……使……等于……; (6)截取等长线段:在……上截取……,使……等于……; (7)作角平分线:作……平分……;作角……等于已知角……; (8)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等于……。 2、全等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的构造与运用 (1)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截长补短法:若遇到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时,通常考虑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①截长:在较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 ②补短: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较长线段;或延长一条较短线段等于较长线段,然后证明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 (3)角平分线: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利用”轴对称性“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 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①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②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③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一线三等角问题(“K”字图、弦图、三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恰好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5)角含半角、等腰三角形的(绕顶点)旋转重合法:)图形补全:有一个角为60°或120°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一、平行四边形知识结构及要点小结 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开形是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二、解题方法及技巧小结: 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用过去所学的全等知识也可完成,但相对比而言,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证较为简单。另外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是很重要的基本图形,应用它的性质解题可开辟新的途径。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结构及要点小结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矩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有对角线相等。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判定方法:1、定义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2、菱形有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判定方法:1、定义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正方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1、定义 2、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 解题方法及技巧小结 菱形、矩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判定方法虽然不同,但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要用类比的思想,将学到的知识总结出相关规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框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框架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结构图 相交线 相交线垂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 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命题、定理 平移 二、知识定义 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就是邻补角。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就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 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就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结构图 有序数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知识定义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 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与纵坐标。 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解析

课题: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的复习(第1课时) 格朗和乡中学太禄媛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全章复习课,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性质、判定和运用;其次对学生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再次通过拓展延伸以及展望中考的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中考对全等三角形考察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以后的复习指明方向。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养成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全章的学习,对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性质、判定以及应用基本掌握,初步具有整体认识,但由于间隔时间有点长所以遗忘较多,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初中几何的基础和工具也是中考必考内容。对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以及全章知识脉络的形成正是以上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复习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计算、证明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将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角平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模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建立在联系的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难点:能理解运用三角形全等解题的基本过程,并能形成解题模型. 五、教法与学法 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为主,以自学、练习法为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形成自己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认知体系,尝试完成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学习结果,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互评、教师最后点评方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