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 姓名

1.2 性别(1)男(2)女口

1.3 年龄(岁)口口

1.4 家长姓名

1.5 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干部(9)教师(10)家务或待业(11)饲养员或屠宰工(12)其他

(13)不详口口

1.6 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

学(7)不详口

1.7 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

2. 感染途径

2.1 肇事动物种类(1)狗(2)猫(3)鼠(4)其他(5)不详口

2.2 户主姓名

2.3 肇事动物免疫(1)否(2)有_月_日(3)不详口

2.4 肇事动物伤人(1)主动袭击(2)被骚扰后伤人(3)同时咬伤多人口

2.5 肇事动物伤人后(1)如常,未作处理(2)被拴、尚在(3)打死(4)失踪

(5)病死(6)出卖(7)出卖时间(8)不详口

2.6 其他途径 (1)宰杀、饲养时被感染(2)其他口

3. 伤口处理情况

3.1 受伤时间_年_月_日_时

3.2 伤口情况 (1)上下肢、躯干浅表咬伤,出血省,或仅有明显牙痕(2)上下肢、躯干中度咬伤,出血多,或黏膜(眼、口腔、肛门)被动物污染,(3)头颈面、手指咬伤(不论轻重),四肢、躯干大面积深度或多处中度咬伤口

3.3 伤口处理情况

3.31 伤口是否处理(1)无(2)自行处理(3)医生处理口

3.32 伤口处理时间_年_月_日_时

3.33 清洗(1)无(2)清水(3)盐水(4)肥皂水(5)碘酒(6)新洁尔灭

(6)其它口

3.34 消毒(1)无(2)酒精(3)碘酒(4)酒精+碘酒(5)其他口

3.35 清创(1)无(2)有口

3.36 伤口感染(1)无(2)有口

3.37 伤口缝合(1)无(2)有口

3.4 既往史年曾经被狗(猫、鼠或)(1)咬伤(2)舔伤口(3)舔伤口舔肛门(4)经常宰杀(5)吃狗肉口

3.5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1)无(2)有口

3.6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时间及针次

3.61 第一针_年_月_日

3.62 第二针_年_月_日

3.63 第三针_年_月_日

3.64 第四针_年_月_日

3.65 第五针_年_月_日

3.7抗体检测情况第一次_年_月_日结果

第二次_年_月_日结果

4.发病、诊断情况

4.1 发病时间_年_月_日

4.2 就诊时间_年_月_日

4.3 确诊时间_年_月_日

4.4 报告时间_年_月_日

4.5 诊断治疗单位

4.6 报告单位

4.7 主要症状与体征(只要有一项即填“有”)

4.71 起病(1)急(2)缓口 4.72 伤口周围肿痒麻痛(1)有(2)无口 4.73 头痛(1)有(2)无口

4.74 怕水、怕风、怕光、怕声(1)有(2)无口

4.75 兴奋、狂躁、痉挛(1)有(2)无口

4.76 麻痹(1)有(2)无口

4.77 最高体温℃

4.78 其他

4.8 实验室检查

4.8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 分类 .

4.82 脑脊液

4.821 外观

4.822 压力 mmHg

4.823 细胞数×106/L

4.824 分类

4.825 糖 mmol/L

4.826 氯化物 mmol/L

4.827 蛋白质 g/L

4.83 血清狂犬病抗体

4.84 狂犬病病毒分离

4.85 包涵体

4.9 确诊依据

4.10治疗经过

4.11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死亡时间_年_月_日

5.调查小结

调查者单位: 调查者:

审查者: 调查时间_年_月_日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处理方案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3.2较大疫情(Ⅲ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例,或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镇(乡、街道)。 3.3重大疫情(Ⅱ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6-10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例,但扩散至毗邻县(市、区)。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20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

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1]

附表1 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 县(市)名称:国标码:□□□□□□病例编号:□□□□□ 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1男□2女 1.3年龄:岁 1.4职业:□1农民□2工人□3学生□4散童□5其它 1.5详细住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门牌号)2、暴露(被伤)及伤口处理情况 2.1暴露(被伤)日期:年月日时 2.2暴露详细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门牌号)2.3暴露方式: □1咬伤□2抓伤□3其它 2.4暴露程度:□1 Ⅰ度□2 Ⅱ度□3 Ⅲ度 2.5暴露部位(可多选):□1头面□2颈部□3躯干□4手臂 □5手部□6下肢膝以上□7下肢膝以下 2.6伤口处理:□1未处理(转至3)□2自行处理□3医疗机构处理 2.6.1处理时间:年月日时 2.6.2处理单位:□1村卫生室□2乡镇卫生院□3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4其他 2.6.3处理方式(可多选): □1挤压出血□2冲洗□3消毒□4伤口缝合□5其他 3、预防注射 3.1暴露免疫史:□1有(免疫时间年月日,免疫针次针),□2无 3.2暴露后抗血清注射:□1有,□2无(转至3.3) 3.2.1种类:□1免疫球蛋白□2抗血清 3.2.2注射时间:年月日 3.2.3注射剂量: 3.2.4有无过敏:□1有(过敏表现:)□2无 3.3.暴露后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1有,□2无(转至4) 3.3.1注射单位:□1村卫生室□2乡镇卫生院□3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4其他 3.3.2 种类:□1 Vero □2地鼠肾 3.3.3首针时间:年月日时,首针剂量:□1剂□2剂 3.3.4免疫程序:□1 0-3-7-14-28 □2其他 3.3.5疫苗注射针次,如未全程,原因: 3.3.6是否加强注射:□1是(加强针次:针),□2否 3.3.7疫苗生产单位:,批号:,失效期:年月日

水痘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_______市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__ 村(居委会) 区(县)国标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街道)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病例调查情况 1. 报告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 2. 调查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_______________ 4. 病例姓名:_______________ 5. 出生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年龄(只在无法获得 出生日期时填写): 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6. 性别:①男②女□ 7. 职业:①幼托儿童②散居儿童③小学生④中学生 ⑤大学生⑥教师⑦医生⑧其它 □ 如为幼托儿童或 中小学生,则班级为: _______________ 停课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8. 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是否失访:①是②否□ 10. 外来人口:①是②否⑨不详□ 如果是,来自省:_______________ □□来京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来京距离发病时间①三周及以内②三周以上□ 11. 家长姓名:父亲: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 12.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二、临床表现

(整理)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鼠疫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动物间鼠疫和人间鼠疫。人间鼠疫一般由动物间鼠疫传播而来,主要包括腺鼠疫和肺鼠疫。建国以来,我市一直未发现鼠疫病例,但是在我国动物间鼠疫分布广泛,人间鼠疫每年也都有发生或局部流行。近年来,我省监测相继发现疫源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好鼠疫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鼠疫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编制依据 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办理事情规范》、《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和《达州市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等为依据编制。 1.3 适用范围 达州市鼠疫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 按照发生病例数、波及规模及是否本地感染病例等情况,将事件分为四级。 第一级:我市周边地域出现鼠疫病例; 第二级:我市发现输入性鼠疫病例; 第三级:我市发现本地感染的鼠疫病例; 第四级:我市发生鼠疫暴发。 1.5工作原则

鼠疫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防控;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市疾控中心成立鼠疫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较大疫情应急处置的内部指挥协调事情。领导小组由中心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办公室、疾控与质量管理科、通疾所、卫生监测科、检验科、科教信息科、后勤保障科和财务科等科室的负责同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疾控与质量管理科,负责日常工作。鼠疫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指挥市疾控中心各相关科室进行鼠疫的应急处置,为全市鼠疫疫情控制提供技术指导与专业支持,建立完善鼠疫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鼠疫应急处置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鼠疫应急处置技术的培训,及时报告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对鼠疫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等。 2.2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组 成立流调组、检验组、消杀组、健康教育组和后勤保障组等五个工作组。 流调组主要职责:建立鼠疫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开展个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发病趋势和流行因素分析,提出控制疫情的建议方案,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等。 消杀组主要职责:开展鼠类种群、密度及带毒情况调查,进行疫点、疫区等的消杀灭处置工作。 检验组主要职责:病例实验室诊断及鼠类带毒情况检测。 健康教育组主要职责:编制宣传资料,做好中心内部宣传,配合媒体等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配合宣传

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对策

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4-06-27T15:17:12.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崔心尧郭在清 [导读] 以犬的管理为主,管好家犬,捕杀野犬、流浪犬。家犬应定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并登记挂牌。必要时实行行政强制措施。 崔心尧郭在清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35500) 【摘要】2006年元月-12月,该县共报告发生狂犬病11例。发病率高达1.12/10万。为控制狂犬病流行,接到报告后,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及时派员进行个案调查,并对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控制策略和措施。现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53-02 1.资料来源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年鉴。 2.结果 2.1流行特征 2.1.1流行强度 2006年全县共报告发生狂犬病11例,死亡11例。年发病率高达1.12/10万。病死率为100﹪,占全县传染病死亡总数的7 3.33﹪。排在全县传染病死亡第一位。 2.1.2暴露时间调查资料显示,11例病人均为当年暴露当年发病。其中暴露于4月1例、6月1例、8月3例、9月1例、10月5例。8~10月份有9例,占全年的72.73﹪。 2.1.3时间分布 11例狂犬病发生在5、9、10、11、12月,其中5月1例、9月3例、10月2例、11月2例、12月3例。 2.1.4地区分布 11例狂犬病分布于黄梅全县17个乡镇场中的8个乡镇场。其中蔡山、停前、刘佐、杉木、新开、大河、龙感湖各1例,黄梅镇、下新各2例。 2.1.5人群分布 11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2例。11例病人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4岁(表1)。 表1 11例狂犬病病人年龄分布 2.1.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7例,占6 3.64﹪;干部1例;占9.09﹪;儿童3例,占27.27﹪。 2.1.7发病与免疫史的关系 11例病人暴露前均没有免疫史。暴露后有7例未免疫,占6 3.64﹪。其余4例中有1例(4岁)接种了狂犬疫苗加狂犬免疫球蛋白,但因犬咬伤头面部,为撕裂伤,进行了缝合;另3例也均为Ⅲ级暴露,但未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仅注射狂犬疫苗,伤口也没有进行彻底冲洗,1例注射5针次(0、3、7、14、28d);1例注射4针次(0、3、7、14d);1例注射3针次(0、3、7d)。伤口均没有进行彻底冲洗。 2.1.8潜伏期与咬伤部位的关系 11例病人中潜伏期最短的8天,最长的109天。11例病人平均潜伏期66.8天。咬伤后1个月内发病的有4例,占36.37﹪;3个月内发病的有5例,占45.45﹪;6个月内发病的有2例,占18.18﹪。咬伤头面部2例,平均潜伏期22天(1例冲洗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加狂犬免疫球蛋白、1例碘酒消毒,并注射4针次狂犬疫苗);咬伤上肢4例,平均潜伏期54.5天(1例为Ⅱ级暴露、1例碘酒消毒,并注射5针次狂犬疫苗、1例碘酒消毒,注射3针次狂犬疫苗);咬伤下肢3例,平均潜伏期47天;咬伤腰腹部2例,平均潜伏期72天。 2.2临床特征 2.2.1伤人动物及伤口处理 11例病人均为犬伤害而感染发病。11例病人暴露后,有2例作过冲洗,并用碘酒消毒;有2例仅用碘酒消毒;有1例仅用饭团敷伤口;有1例咬伤后未出血,自己挤出少许血;有5例未作处理,占45.45﹪。 2.2.2临床症状 11例病人有6 3.64﹪的开始时多有伤口局部麻木及蚁走感,有5 4.55﹪的病人有较为典型的“怕水、怕风、怕光”三恐症。病程为2~7天。均为临床诊断病例。 3. 讨论与分析 3.1上述结果显示,发病者中年龄小于10岁的占27.27﹪;大于60岁的占5 4.55﹪,是人群中的弱者,特别是儿童,应是保护的重点。从职业上看,发病者中63.64﹪的是农民,狂犬病防控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3.2调查资料显示,11例犬咬伤者的发病,主要是其存在高危因素即狂犬病暴露后未及时规范处理(63.64﹪),或是处理不规范(36.36﹪)。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犬伤者狂犬病的预防意识缺乏,以及顾及经济承受能力而未进行暴露后规范处理;二是由于该县有十余年未发生狂犬病,有一部分专业人员狂犬病防治知识和技术缺乏,既不能科学处理,又不能做好宣传。 4.对策 4.1加强对传染源管理。以犬的管理为主,管好家犬,捕杀野犬、流浪犬。家犬应定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并登记挂牌。必要时实行行政强制措施。 4.2加强人用狂犬疫苗的市场管理。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相关部门应对狂犬疫苗市场进行彻底整顿。以疾控机构的冷链系统为载体,指定疾控机构为进购和供应给各乡镇卫生院的单位,确保疫苗质量安全有效。 4.3规范狂犬疫苗接种单位。在辖区内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明确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狂犬疫苗接种单位。并要求严格执行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同时,加强对其专业人员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技术培训,并要求严格执行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 4.4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狂犬病的严重危害和预防知识,尤其要加强农村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提示,加强对小儿的监护,避免犬伤害。使狂犬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提高群众主动做好犬只免疫和犬咬伤后主动就诊的自觉性。4.5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犬伤者及发病者大部分在农村,将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范围,进行定

狂犬病防治预案

榕江县2010年狂犬病防治 实施方案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属于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狂犬病多因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或舔破损皮肤粘膜而感染,病死率高达100%,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大。 从近几年来我县疫情监测数据分析,狂犬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4-1997)要求和卫生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216号)精神,制定本狂犬病防治方案。 一、目标 1、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逐步规范犬伤者的处理,提高犬伤者的正确处理率和免疫接种成功率,降低发病率。 2、通过政府行为,加强犬只“管、免、灭”工作。 二、组织保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实施暴露后免疫及疫情报告分析、指导各医疗机构进行狂犬病防治等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实施病人的救治和病例报告等工作。做好人用狂犬病疫苗、抗血清及抗狂犬免疫球蛋白等制品的储备。 三、技术措施 (一)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狂犬病的严重危害和预防知识,尤其要加强农村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有条件的乡(镇),由当地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教育活动,使狂犬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提高群众主动做好犬只免疫和犬伤后主动就诊的自觉性。

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利用暴露者就医的机会开展狂犬病危害性、伤口处理、免疫注射等方面的宣传,加深村民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就医暴露者了解是否有其它暴露者,并及时通知其它暴露者就医。 (二)强化培训,规范伤口处理和疫苗使用 要加强医护人员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各乡(镇)要开展医护人员狂犬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尤其是对村卫生人员的培训, 培训重点内容包括伤口正确处理、狂犬疫苗使用方法、抗狂犬病血清应用指征等,确保犬咬伤者得到规范处理,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三)狂犬病暴露规范处理 1、狂犬病预防门诊规范化的要求 规范化门诊应配备流水冲洗设施、冷藏设备及接种反应应急处理的药物和器材等。建立健全犬伤者登记和处理制度。 2、伤口处理 人被疯动物或在狂犬病疫区被动物(犬、猫等)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无病动物时,应立即进行咬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局部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只要伤口未愈合就应进行伤口处理。 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建议根据咬伤性质和严重程度将暴露分为三类: Ⅰ类:接触或饲养过动物,被犬舔过健康的没有开放性伤口的皮肤,而粘膜也没有与犬唾液接触的证据。 Ⅱ类:裸露的皮肤被轻轻咬过,皮肤表面划伤,但没有破口;舔过裂开的皮肤或正在恢复的伤口以及如Ⅰ类中提到的情况,但没有可靠的暴露史。 Ⅲ类:任何部位的皮肤,一处或多处被咬伤或抓烂,粘膜被舔过。 伤口处理步骤: (1)彻底清洗 被咬伤后立即挤压伤口排除带毒液的污血或用火罐拔毒;用20%的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清洗和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 (2)消毒处理 彻底清洗后用2~3%碘酒和75%酒精涂擦伤口,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

狂犬病个案

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护理 徐州市传染医院急诊科吴小玲 狂犬病也称恐水症,是一种由于狂犬病毒所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发病急剧,具有广泛的流行性,死亡率较高,几乎100%,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人获得的狂犬病主要由病兽咬伤等方式传播到人体的【1】。临床上将狂犬病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兴奋期的患者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狂躁、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此期间不能进食,意识清楚,所以异常痛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安详度过生命的最后时间非常重要【2】。现将我科2013年06月12日09时收治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男, 41岁, 患者于三月前在家中睡觉时被一流浪狗咬伤,流浪狗逃窜,未处理伤口,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出现“呕吐,恐风,怕水1天”于2013年06月12日09时至我科就诊,诊断为狂犬病。迅速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隔离治疗,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恐风,怕水,进水时喉头痉挛,流涎,胸闷恶心,恐惧不安,全身不适,阵发性肢体痉挛,极度兴奋,无呕血黑便,无呼吸困难,右手狗咬伤处留有伤口瘢痕,查体T:36.8℃ P:100次/分 R:28次/分 BP:118/85mmHg SpO2: 95% 神志清楚,精神恍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予镇静,抗感染并给与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稳定后,遵医嘱与12时安全转运至ICU进一步住院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措施接诊后迅速将患者推入单间抢救室进行隔离治疗,保持抢救室安静、温暖,悬挂深色窗帘,避免水声并关闭门窗,使用局部照明,减少光的刺激【3】避免因声、光、水的刺激而引起患者喉痉挛。抢救室内除必须设备,所有硬物均不放置,给予患者上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做好护理记录。予低流量吸氧,保持

疫情工作人员信息调查表.doc

***疫情工作人员信息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三.用户身份及帐号 3.1 你的用户身份为(可多选): 3.1.1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1.2业务管理员□业务管理员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1.3本级用户□本级用户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1.4直报用户□直报用户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2你所持有的账户数量合计为:个(上诉账户合计数量)

3.3 分配的系统有(可多选):□1.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3.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 4.历史数据综合查询统计分析;□ 5.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6.流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7.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8.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9.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10.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新);□11.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12.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13.标准编码管理系统;□14.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系统;□15.出生登记信息管理系统;□16.人口死亡系想你登记管理系统;□17.症状监测直报系统;□18.高温中暑病例报告信息系统;□19.基本信息系统;□20.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1.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统;□22.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23.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24.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 3.4 分配的系统合计数为:个。 四.备案信息 如果用户类型为“系统管理员”或“业务管理员”,请填写以下信息。否则,请结束问卷。

备注:系统管理员:建账号、管理账号业务管理员:分配权限、管理权限 本级用户:监测、审核、质控 直报用户:个案报告

32例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32例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14-08-06T15:14:38.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易方莲李万书[导读]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c),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人和温血动物以后引起的、一种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易方莲李万书 (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44000)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020-02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c),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人和温血动物以后引起的、一种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因其病死率极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现将宜宾市自2004年以来发生的、资料较完整的32例狂犬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病例信息来源于各区县上报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和狂犬病病例死亡个案调查表。 1.2 分析方法用Excel将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地区分布 全市十个区县都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其中宜宾县(8例)、江安县(5例)和筠连县(5例)报告病例较多,其他区县报告病例相对较少。全部病例都发生于农村地区,城镇无病例报告。 2.1.2 人群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男女性别比为2.2:1。病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62岁,其中15-60岁年龄组病例最多,为21人,0-14岁年龄组10人, 60岁以上1人。职业分布集中于农民(23例,占71.88%)、学生(7例,占21.88%)和散居儿童(2例,占6.25%)。 2.1.3 时间分布 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4-9月为多(23例,占71.88%)。 2.2 病例致伤及处置情况 2.2.1 致伤动物 致伤动物全部为犬,其中6头为有主或自养犬(只有 1头接种过兽用狂犬病疫苗),其余26头为无主流浪犬,接种史不详。攻击原因4例为人为嘻逗导致,其余28例为主动攻击。伤人后,致伤犬10头被捕杀抛弃,10头下落不详,9头被捕杀深埋,3头被捕杀烹食。 2.2.2 病例受伤情况 受伤程度按照WHO犬伤暴露分级标准[2],Ⅱ级暴露3例,其余为Ⅲ级暴露。以单处伤为主,23例,占71.88%,其中上肢12例,下肢7例,头面部位4例。多部位受伤9例,占28.13%。 2.2.3 潜伏期及病程 32例病例中,除2例受伤日期不详外,其余30例病例,潜伏期最长的211天,最短10天,平均63.68天。全部病例都有住院经历,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3.96天。 2.2.4 暴露后处置情况 所有病例均无暴露前免疫史。在受伤以后,有16例未对伤口作任何处置,8例在家自行作简单处置(水洗,酒冲),8例在村医或私人诊所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处理。27例病例没有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3例完成全程注射(其中1例疫苗注射部位为臀部),2例在没有完成全程接种时即发病。所有的病例都没有注射过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 3 讨论 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在世界上分布甚广。尽管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血清早已经研制成功,并广泛投入使用,但全球每年仍有5-6万人死于狂犬病。 国外经验证明,主动预防狂犬病的根本措施,应该把重点放在控制传染源上面[3]。因此,加强犬只管理,健全犬只登记、立册制度,推行强制性免疫接种,可有效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专家指出,狂犬病的疫情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经济相关性,其发生和流行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规程序有着直接的关系[4]。宜宾市近10年来的发生的狂犬病疫情,病例全部来自于农村人口,且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大部分病例受伤后未规范处置。提示我们应将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作为下一步狂防工作的重点,开展主动监测和调查。同时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狂犬病疫情。 作为一种病因明确、已有成功防控经验和有效防控措施的疾病,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逐渐控制甚至消灭它。 参考文献 [1] 韩茂昌,韩明,等.当前我国狂犬病流行特征与暴露后处置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1):44-46. [2] WHO. Position on rabies vaccine[J].WHO Drug Information,2002,16(1):4-7. [3] SiH, GuoZM, HaoYT, et,al. Rabies trend in china(1990-2007)and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in zhe Guangdong province.BMC Infect Dis .2008,21;8(1):113. [4]姜里迦.我国狂犬病人间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2):148-150.

个案调查表

附表: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编码□□□□□□□□□□□□□(编码规则附后)1 一般情况 1.1姓名:(14岁以下同时填写家长姓名) 1.2性别:①男②女 1.3民族:①汉族②其他 1.4出生日期:年月日(若无详细日期,填写实足年龄岁) 1.5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保姆(6)餐饮食品业(7)公共场所服务业(8)商业服务(9)旅游服务业 (10)医务人员(11)干部职员(12)工人(13)民工(14)农民 (15)林业(16)采茶(17)牧民(18)狩猎 (19)销售/加工野生动物(20)离退人员(21)家务待业 (22)不详(23)其他 1.6现住址:省市(地、州)县(市、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门牌) 1.7联系电话:联系人:与患者关系: 1.8 身份证号: 2 发病情况 2.1发病时间:年月日 2.3 现住医院入院时间:年月日 2.4住院号: 2.5入院诊断: 2.6是否出院:①是②否□ 如已出院: 2.6.1出院诊断: 2.6.2出院时间:年月日 2.7本次调查时病人情况:①痊愈②好转③恶化④死亡□ 2.8最后转归:①痊愈②死亡③其他

3 临床表现 3.1首发症状: 3.2全身症状、体征: 3.2.1发热①有②无最高:℃□ 3.2.2畏寒①有②无□ 3.2.3头痛①有②无□ 3.2.4乏力①有②无□ 3.2.5全身酸痛①有②无□ 3.2.6眼结膜充血①有②无□ 3.2.7皮肤瘀点或瘀斑①有②无□ 3.2.8牙龈出血①有②无□ 3.2.9食欲减退①轻度②厌食③无□ 3.2.10恶心①有②无□ 3.2.11呕吐①有②无□ 3.2.12呕血①有②无□ 3.2.13腹痛①有②无□ 3.2.14腹胀①有②无□ 3.2.15腹泻①有,次/天②无□ 3.2.16大便性状①血便②黑便③水样便④其他□3.2.17肾区疼痛①有②无□ 3.2.18淋巴结肿大①有②无□ 3.2.18.1若有,肿大部位及大小、是否压痛: 3.3其他: 4血常规检查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 姓名 1.2 性别(1)男(2)女口 1.3 年龄(岁)口口 1.4 家长姓名 1.5 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干部(9)教师(10)家务或待业(11)饲养员或屠宰工(12)其他 (13)不详口口 1.6 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 学(7)不详口 1.7 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 2. 感染途径 2.1 肇事动物种类(1)狗(2)猫(3)鼠(4)其他(5)不详口 2.2 户主姓名 2.3 肇事动物免疫(1)否(2)有_月_日(3)不详口 2.4 肇事动物伤人(1)主动袭击(2)被骚扰后伤人(3)同时咬伤多人口 2.5 肇事动物伤人后(1)如常,未作处理(2)被拴、尚在(3)打死(4)失踪 (5)病死(6)出卖(7)出卖时间(8)不详口 2.6 其他途径 (1)宰杀、饲养时被感染(2)其他口 3. 伤口处理情况 3.1 受伤时间_年_月_日_时 3.2 伤口情况 (1)上下肢、躯干浅表咬伤,出血省,或仅有明显牙痕(2)上下肢、躯干中度咬伤,出血多,或黏膜(眼、口腔、肛门)被动物污染,(3)头颈面、手指咬伤(不论轻重),四肢、躯干大面积深度或多处中度咬伤口 3.3 伤口处理情况 3.31 伤口是否处理(1)无(2)自行处理(3)医生处理口 3.32 伤口处理时间_年_月_日_时 3.33 清洗(1)无(2)清水(3)盐水(4)肥皂水(5)碘酒(6)新洁尔灭 (6)其它口 3.34 消毒(1)无(2)酒精(3)碘酒(4)酒精+碘酒(5)其他口 3.35 清创(1)无(2)有口 3.36 伤口感染(1)无(2)有口 3.37 伤口缝合(1)无(2)有口 3.4 既往史年曾经被狗(猫、鼠或)(1)咬伤(2)舔伤口(3)舔伤口舔肛门(4)经常宰杀(5)吃狗肉口 3.5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1)无(2)有口 3.6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时间及针次 3.61 第一针_年_月_日 3.62 第二针_年_月_日

第八章 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八章损伤病人的护理 病因分类 1.机械性损伤: 又称创伤,为损伤最常见的原因。 2.物理性损伤 3.化学性损伤 4.生物性损伤: 除可引起局部机械性损伤外,还可经伤口带入毒素和致病微生物。 伤口修复过程 ①炎症反应约3~5日 ②组织增生和肉芽形成1~2周 ③组织塑形约需1年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①年龄②营养状况③慢性疾病④药物⑤伤口因素 伤口愈合的类型 ①一期愈合 ②二期愈合 治疗和护理创伤,应采取恰当措施,创造条件,争取达到一期愈合。第一节创伤病人的护理 分类 1.闭合性创伤:

损伤处皮肤或黏膜完整性保持良好,无开放性伤口。常伴有深部器官损伤。 (1)挫伤 (2)扭伤 (3)挤压伤: 挤压综合征 (4)爆震伤(冲击伤) 2.开放性创伤: 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完整性遭到破坏,深部组织经伤口与外界相通。 (1)擦伤 (2)刺伤 (3)切割伤 (4)裂伤 (5)撕脱伤 (6)火器伤 护理评估: 健康史 应询问有无锐器、弹片、钝性暴力及高气浪等暴力作用于身体 了解受伤的时间、部位、所处姿势以及伤后处理经过 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

一般均有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 严重创伤并发休克时病人常不诉疼痛;内脏损伤所致的疼痛常定位不确切。为避免漏诊或误诊,创伤引发的体腔内疼痛,在确诊前慎用麻醉止痛剂。 严重肿胀可致局部组织或远端肢体血供障碍,出现远端肢体苍白、皮温降低。此时必须及时切开减压。 神经或运动系统创伤所致的功能障碍,对诊断有定位价值。 开放性创伤者还可见到伤口和出血 合并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内脏损伤表现 2.全身反应 轻者无明显全身表现 重者可有发热、脉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表现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必须具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体征: 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④白细胞数> 12."0×109/L或< 4."0×109/L或幼稚细胞>10%。 SIRS不一定由致病菌引起,严重创伤等非感染因素也可诱发。 SIRS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狂犬病25例临床分析

狂犬病25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5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有被犬咬伤史,其中80%为野犬咬伤,以农民及外来工人员居多(84%)。未及时正规地进行处理伤口,未及时进行预防接种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与否与咬伤部位、伤口处理及预防接种情况密切相关。25例患者病死率100%。结论: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暴露后及时清洗、消毒伤口,全程注射疫苗、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降低发病率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狂犬病;预防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 clinical analysis of 25 cases of rabies qian liu-xizhou gen-f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epidemiology of rabi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 on 25 cases with rabies epidemiological and retrospective clinical data analysis. results history of this group of cases had been bitten by a dog, with 80% being bitten by a wild dog, mostly to farmers and migrant workers (84%). without timely and formal treatment of the wound, failing to vaccinate is a major cause of the onset, incidence or not with

2015年疾病控制正(副)高级职称考试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2015年疾病控制正(副)高级职称考试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高级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疾病控制试题量:4363道。 多项选择题(每题2个得分点):以下每道考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漏选均不得分。 1、2004年2月9日,某市某小学出现首例发热病人,至13日共出现发热病人累6例,且在同一个班级,经当地卫生部门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本起学生群体性发热主要为甲型流感病毒引起。有利于疫情的控制措施是 A、上报当地政府、卫生局和教委,建议对该班级停课一周 B、对班内其他同学进行药物预防 C、对公共场所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 D、落实学校食品卫生,消除有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 E、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正确答案:ABCDE 2、IMViC试验包括 A、甲基红试验

B、糖发酵试验 C、吲哚试验 D、枸橼酸试验 E、VP试验 正确答案:ACDE 3、艾滋病病毒不会传染的情况有 A、社交活动传染 B、性接触传染 C、母婴传染 D、握手传染 E、公共设施 正确答案:ADE 4、艾滋病病毒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A、血液制品及血液 B、美容纹身的针具等 C、同室学习、并肩工作、公用器皿如杯子等 D、拥抱、接吻、握手、触摸 E、胎儿期由孕妇传播 正确答案:ABE 5、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的 A、血液 B、精液

C、阴道分泌物 D、乳汁 E、眼泪 F、伤口渗出液 正确答案:ABCDF 6、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A、日常生活接触 B、性接触传播 C、体液传播 D、经血传播 E、母婴传播 正确答案:BCDE 7、被病兽咬伤后,狂犬病的易患因素包括 A、伤口处理情况 B、咬伤的部位 C、咬伤的严重性 D、被咬者的年龄 E、是否及时、全程、足量接种疫苗 正确答案:ABCE 8、丙型肝炎的传染源类型有 A、潜伏期患者 B、急性期患者

肺结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肺结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姓名:,如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姓名是: 1.2性别(1)男(2)女 1.3年龄(周岁): 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餐饮食品(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 (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休人员 (16)家务待业(17)其他_(注明)(18)不详 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 及以上(7)不详 1.6现在住址: 户口地: 1.7工作(学习)单位: 1.8联系人:联系电话: 2.发病及诊疗情况 2.1肺结核症状(1)有(2)无 如有,症状为(1)咳嗽(2)咳痰(3)胸闷及气短(4)血痰(5)低热(6)盗汗(7)乏力(8)食欲减退(9)其他 2.2就诊情况 2.2.1有症状后是否就诊(1)是(2)否 2.2.2如曾就诊 2.2.2.1有症状至初次就诊的时间共周 2.2.2.2初次就诊单位(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病院(5)乡镇卫生院(6)私人诊所(7)其他 2.2.3包括初次就诊在内的已就诊次数次 2.3未就诊者 2.3.1未就诊原因(1)自已不在乎(2)工作忙,没时间(3)经济困难 (4)交通不便(5)就诊点太远(6)就诊点服务态度不好(7)其他 2.3.2有症状至本次就诊的期间共周 2.4诊断情况 2.4.1已就诊者在本次就诊前的诊断(1)感冒(2)肺炎(3)气管炎 (4)肺核(5)其他 2.4.2肺结核诊断结果是在哪个医疗单位做出的(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医院(4)结核病院(5)乡镇医院(6)私人诊所(7)其他 2.4.3初次就诊至确诊共周 确诊日期:年月日 2.4.4曾接受的检查(治疗前的检查)(1)临床体检(2)查痰次 (3)X检查(4)以上三项都检查过(5)其他 2.5治疗情况 2.5.1已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是杳已接受抗结核治疗(1)已治疗(2)未治疗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 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 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 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般疫情 (IV 级 ) : 1 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 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较大疫情 ( Ⅲ级 ) :1 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 例,或疫情波及 3 个及以上镇 ( 乡、街道 ) 。 重大疫情 ( Ⅱ级 ) : 1 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但扩散至毗邻县( 市、区 ) 。 特别重大疫情 (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6-10 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 例,20 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报告 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 ,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 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 报告。 物资准备 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病例调查登记表》等。 采样检测物品:酒精棉球、消毒棉签、灭菌玻璃瓶、一次性注射器、螺口试管、一次性手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