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西安职工医学院(专科)毕业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姓名:赵阳学号:专业:护理年级:10 级完成日期:2011 年12 月28 日指导教师:司婉君教学部:甘肃庆阳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1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心理护理 1.临床表现1.1 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征1.1.1 情绪低落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病人常常可以在压抑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相区别。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1.1.2 兴趣缺乏病人体验不到乐趣是常见的症状,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虽可参加娱

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1.1.3 乐趣丧失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乏。1.2 心理症状群1.2.1 焦虑1 焦虑与抑郁伴发出现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替代,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强装笑脸,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有的病人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甚至将抑郁情绪完全遮掩,有的病人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等。2有的病人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1.2.2 自卑观念明显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过失让别人感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1.2.3 认知症状认知功能致变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等。1.2.4 多疑敏感病人常在情绪低落等的影响下出现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嫉妒妄想、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等。1.2.5 自杀观念和行为是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但病人常不明确表达,甚至否认有自杀观念。产妇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婴儿自己或婴儿会受到伤害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态。31.3 躯体症状群1.3.1 睡眠紊乱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有早醒的病人更是如此。早醒后,病人

即陷入痛苦绝望之中。1.3.2 食欲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的发生率约为70左右。1.3.3 精力下降常在主观上感到精力不够,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甚至需他人帮助料理日常生活。1.3.4 昼重夜轻病人的心境常有昼夜节律改变,即情绪在晨间加重。病人一睁眼,就在为新的一天担忧,不能自己。在下午和晚间有所减轻。

2 护理2.1 一般护理2.1.1 睡眠护理抑郁患者往往因居住

环境、失眠、早醒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痛苦有关。严重失眠、早醒会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加重病情的发展。要随时评估病人的睡眠情况,并了解失眠、早醒的原因。4若因环境改变或一时间的苦恼而造成的失眠,可通过与病人交谈,缓解其心理不适感,无需用药。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则应针对原因给予相应措施,以增进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2.1.2 饮食护理抑郁患者大多出现食欲减退,故应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2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家庭式饮菜,增加食欲并注意饮食卫生,创造洁净的饮食环境。2.1.3 安全护理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杜绝出现自杀物品如刀、绳、玻璃等。生活设施应安全,不能用作自杀工具。避免外界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与影响,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以防止抑郁情绪的互相感染。2.2 心理护理2.2.1 倾听倾听产妇的倾诉,充分理解病人的抑郁体验,并观察产妇情绪状态的变化和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建立良好的治疗性

护患关系,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教会病人如何正确应对和疏解自杀危机的方法。2.2.2 倾诉鼓励病人主动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想法,尊重病人的隐私权。询问产妇对本次分娩的期盼和实际体验,鼓励其回想分娩情景的频率,和对分娩的感受。并了解产妇对婴儿的态度,对婴儿有无混乱、失望或愤怒情绪,并从产妇的倾诉中了解其作为一个新母亲的感受。对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应鼓励病人诉说其异常的感知和思维,以及受不良情绪影响的体验并与其探讨积3极的应对方式,但不宜对病人进行强制性或防卫性教育与辩论,当病人的病情恢复到一定程度,才可对其病态体验提出合理的解释。2.2.3 家庭干预 4 评估产妇社会活动和社会支持系统,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参与易完成、有趣味的活动,引导病人关注周围及外界的事情。了解产妇与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其他人交流、互动的情况,以及个家庭成员的角色行为。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增进家庭对疾病的认识,引导家属共同面对病人问题,调整家庭的适应能力。在这同时,产妇需认识到接纳一个新的家庭的重要性,与丈夫一起担当家长的责任,调节好从夫妇两人生活方式到夫妇与孩子三人的生活方式。指导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加倍的关心产妇,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知识,耐心帮助产妇护理和喂养自己的孩子,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心情并与其他产妇交流等均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自

尊感,促进接纳孩子,接纳自己。3 小结产后抑郁的症状比产后沮丧持续长,可持续数周。通常发生在分娩后的数日或数周。心理护理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都有极大的帮助。方法常用的有一般性心理治疗如支持、鼓励、保证、解释、倾听等。结束语产后抑郁是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可持续数周。对于初产妇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的完全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界限造成病理性改变。为了保障产母安全渡过产褥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必须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参考文献1 吴文清,祈剑云,刘利华,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21—4242 邵小玲,董晓琪.200 例住院患者营养问题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076(9):586—5883 张翠红,陈佐明.住院抑郁患者团体治疗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83—1844 冯文,卢晶梅,刘旭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杂志,200723(7):48—50附页西安职工医学院学生论文评审表层次:大专专业:护理年级:10 级时间2011-12-28 姓名赵阳性别女学号站名甘肃庆阳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评内容标准评价要素(权重值)评价结果价情况论文选题X10.10 文献材料X20.10 论文成果与

新见解X30.30 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X40.20 科研能力与研究手段X50.20 写作能力、文风与规范化要求X60.10得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审教师签字年月日说明实得分计算X1A 或BCDX2A 或X3A 或BCDX4A 或BCDX5A 或BCDX6A 或BCD 其中:A100 B80;C60;D40 85 分以上为优秀75 分以上为良好60 分以上为及格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

河北北方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学生姓名:张亚平 学生学号:142120186 指导老师:胡伟 专业年级:2014级 完稿时间:2016年4月17日 防灾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误区

目录 一、病因1 二、临床表现2 1.1核心症状 2 1.2心理症状群 2 1.3躯体症状群 3 三、护理3 2.1一般护理 3 2.2心理护理 4 四、产后抑郁症误区5结论 6 参考文献6致谢7

引言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笔者对所研究的产后抑郁患者的报告如下。 一、病因 1.完美主义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严重的情绪波动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内分泌变化的影响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是抑郁,多于产后2周发病,于产后4~6周症状明显[1]。文献报道[2],国外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3%~18.48%。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 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我们近年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32例,现就其护理作一简述。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年龄21~3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其中生女孩26例,生育畸形儿5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11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7例。 2 抑郁症的诱因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生理学因素: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着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产妇本人健

康状况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②社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③产妇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担心父母亲及爱人不喜欢女孩子。无形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④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3 对母乳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水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产后抑郁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身体发育成长及行为、认知、情感的发展。 4 产后抑郁的护理 4.1 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切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都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应加强护理工作效率,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和探视。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怒,尤其是敏感的话题,如:产妇的身材恢复,婴儿的性别及经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西安职工医学院(专科)毕业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姓名:赵阳学号:专业:护理年级:10 级完成日期:2011 年12 月28 日指导教师:司婉君教学部:甘肃庆阳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1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心理护理 1.临床表现1.1 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征1.1.1 情绪低落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病人常常可以在压抑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相区别。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1.1.2 兴趣缺乏病人体验不到乐趣是常见的症状,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虽可参加娱

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1.1.3 乐趣丧失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乏。1.2 心理症状群1.2.1 焦虑1 焦虑与抑郁伴发出现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替代,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强装笑脸,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有的病人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甚至将抑郁情绪完全遮掩,有的病人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等。2有的病人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1.2.2 自卑观念明显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过失让别人感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1.2.3 认知症状认知功能致变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等。1.2.4 多疑敏感病人常在情绪低落等的影响下出现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嫉妒妄想、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等。1.2.5 自杀观念和行为是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但病人常不明确表达,甚至否认有自杀观念。产妇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婴儿自己或婴儿会受到伤害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态。31.3 躯体症状群1.3.1 睡眠紊乱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有早醒的病人更是如此。早醒后,病人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现代化社会生活背景下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精神性疾病,多发于处于产褥期的女性身上,产后抑郁症在临床医学上还可称作为产后抑郁障碍。据有关调查显示大概每9名产妇中就会有1名产妇患有产后抑郁症。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通常情况下主要会出现三种症状:其一,闷闷不乐;其二,兴趣减退;其三,精力不足(即“三低”症状);除此之外产后抑郁症患者还伴有失眠疲劳、食欲下降以及体重减轻和紧张焦虑等症状,如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自残或者是伤害婴儿等严重行为。产后抑郁症无论是对于产褥期女性还是对于婴儿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严重影响到婴儿情感以及智力发展,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婴儿今后的行为发展。 虽然对于女性来说分娩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同时对于女性的生理以及心理来说也是一次强烈的应激过程。再加上女性本身的天性就是多愁善感以及心灵脆弱,因分娩后角色的改变非常容易引起产后抑郁。通常情况下产后抑郁多在产后6周出现,可伴随产妇整个产褥期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因临床医学上还尚未找到引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所以临床医学上不建议采取药物治疗,且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佳;建议采取心理治疗法较好。那么有哪些因素都会引起产褥期女性患有产后抑郁症呢?产后抑郁症又该怎样进行心理治疗呢? 1.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有哪些? (1)生理因素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怀孕对于女性的身体以及心理所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怀孕会导致女性的身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性激素水平会大幅度的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雌激素水平下降迅速。雌激素水平的迅速下降会导致女性大脑内以及其内分泌组织内的儿茶酚胺作用下降,从而导致孕妇发生情绪以及行为上巨大改变。而生产也会导致产妇体内的内分泌环境发生很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在产后24小时之内产妇体内的孕激素水平会急剧下降;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一大诱因。再加上分娩前的疼痛与不适造成了产妇一定的精神紧张,从而导致其身心的应激反应增强引发产后抑郁。据调查显示产生时使用的辅助生育技术、手术以及阴道助产等都会造成产妇情绪紧张和精神恐惧从而诱发产后抑郁。一些家族有抑郁症遗传病史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几率更大。 (2)心理因素 首先,主要是在于产妇自身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具有敏感、内向以及情绪不稳定等特点的产妇,这类产妇特别容易患有产后抑郁症。其次,绝大多数产妇对于分娩有着错误的认知,对分娩有着一定的恐惧心理且害怕疼痛;有的产妇则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分娩、婴儿是否健康以及婴儿性别是不是自己所期盼的等等;还有的产妇对于自己角色的转变还没有很好的适应,在产生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担心自己做不好妈妈这一角色,从而导致其在产后出现情绪反复、情绪焦虑等情况。最后,大部分产妇在生产之前都得到了家人的百般呵护,事事以其为中心;但在生产过后家人则以婴儿为中心,产妇认为自己受到了冷落产生低落情绪;从而导致其患有产后抑郁。 (3)社会家庭因素 绝大多数产妇在生产之后都非常在乎家人对自己的态度,特别在乎自己能否得到丈夫的关爱以及帮助。如果在产妇生产之后家人持一种冷漠的态度,或者是产妇的家庭关系不好以及家庭条件不好,那么更加会导致产妇患有产后抑郁;除此之外,生产之后的居住环境以及产妇自身对婴儿性别的期盼等都会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大部分产妇在生产之后都是由婆婆来照顾,由于产妇与长辈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观念,所以很多时候就会因照顾婴儿的方式与做法产生歧义;还有的产妇家庭受传统思想观念的严重影响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于产妇所产的女婴感到失望,从而就疏忽于产妇的照顾等家庭;部分婴儿在生产之后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1]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心理护理 1.临床表现 1.1核心症状 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征 1.1.1情绪低落 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病人常常可以在压抑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相区别。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1.1.2兴趣缺乏

病人体验不到乐趣是常见的症状,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虽可参加娱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 1.1.3乐趣丧失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乏。 1.2心理症状群 1.2.1焦虑[1] 焦虑与抑郁伴发出现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替代,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强装笑脸,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有的病人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甚至将抑郁情绪完全遮掩,有的病人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等。[2]有的病人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1.2.2自卑观念明显 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过失让别人感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 1.2.3认知症状 认知功能致变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等。 1.2.4多疑敏感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 简介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生产后的1个月至1年内。它不仅影响产妇及婴儿健康,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目前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7%。现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表现为:①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②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 ③创造性思维受损;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2.1 生物因素 2.1.1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病人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病人表现抑郁。而且,产后孕激素下降,增加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2.1.2 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2.2 心理因素 2.2.1 妊娠期因素 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抑郁的重要诱因。另有报道显示,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 2.2.2 分娩期因素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的水平,产后抑郁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他并不属于精神病,只是属于抑郁症的一种,这种患者的症状一般是:有很长时间的情绪不高涨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和其他的人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办法去和他正常的去交流,所以患者经常的会感到生活很没有兴趣,没有好的心情,经常性的为了一点小的事情会和别人发脾气,所得这种病的人也能知道自己在情绪上是不好的,但是再发脾气的时候总是认为是别人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原因,的这种病的人是生过孩子的人占有率是很高的,大约占有率在百分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心理方面的护理对于产妇是非常的重要的,同时也为孩子以后的照顾是是非常的重要的,可以为产妇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 关键词:产后护理,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

1资料及病因 (1) 1.1一般资料 (1) 1.2病因 (1) 2.临床表现 (1) 2.1核心症状 (2) 2.1.1情绪低落 (2) 2.1.2兴趣缺乏 (2) 1.2心理症状群 (2) 1.2.1焦虑 (2) 1.2.2自卑观念明显 (2) 1.2.3认知症状 (3) 1.2.4多疑敏感 (3) 1.3躯体症状群 (3) 1.3.1睡眠紊乱 (3) 1.3.2食欲紊乱 (3) 1.3.3精力下降 (3) 1.3.4昼重夜轻 (4) 2护理 (4) 2.1一般护理 (4) 2.1.1睡眠护理 (4) 2.1.2饮食护理 (4) 2.1.3安全护理 (4) 2.2心理护理 (4) 2.2.1倾听 (4) 2.2.3家庭干预 (5) 2.3、心理适应治疗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学校: 函授站: 专业:护理 姓名: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表现,以提高护士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及早采取预防和相应的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状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抑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感觉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和环境。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1】。严重影响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和健康成长,同时给患者家庭,婚姻和社会带来不影响,而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做,避免对产妇的不良影响,而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心理护理

目录 1.诱发因素……………………………………………………………… 1.1 生理因素………………………………………………………………. 1.2 心理因素………………………………………………………………... 1.3 社会因素………………………………………………………………… 2.临床表现…………………………………………………………………. 2.1 核心症状………………………………………………………………….. 2.1.1情绪低落…………………………………………………………………… 2.1.2兴趣缺乏…………………………………………………………………… 2.1.3乐趣丧失…………………………………………………………………….. 2.2.心理症状群……………………………………………………………………. 2.2.1焦虑……………………………………………………………………… 2.2.2自卑观念明显……………………………………………………………….. 2.2.3认知症状…………………………………………………………………. 2.2.4多疑敏感…………………………………………………………………… 2.2.5自杀观念和行为……………………………………………………………. 2.3 躯体症状群…………………………………………………………………….. 2.3.1睡眠紊乱…………………………………………………………… 2.3.2食欲紊乱……………………………………………………………….. 2.3.3精力下降……………………………………………………………… 2.3.4昼重夜轻……………………………………………………………..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睡眠护理…………………………………………………………… 3.1.2饮食护理……………………………………………………………. 3.1.3安全护理…………………………………………………………….. 3.2心理护理………………………………………………………………. 3.2.1倾听………………………………………………………………….. 3.2.2倾诉……………………………………………………………………… 3.2.3家庭干预…………………………………………………………….. 4.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一个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期,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学,社会学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2].故加强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笔者对所研究的产后抑郁患者的报告如下。

加强心理护理防治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加强心理护理防治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索如何通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心理护理防治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方法对28 例产后随访发现的产后抑郁症妇女进行心理状态、行为举止的观察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卫生保健宣教方法,可防治产后抑郁症。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 作者简介:王芳( 1983-4 ),女,仡佬族,籍贯:安徽凤台,学历:研究生,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妇产科,妇婴保健。【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25-01 妊娠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重大的转折点,产妇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当分娩顺利,新生儿健康,性别理想时,产妇会很兴奋和愉快,因兴奋而难以入眠;当分娩过程异常,出现新生儿畸形、产伤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时,产妇会很悲痛、忧伤、焦虑,从而影响身体恢复,甚至可以出现产后抑郁。产后抑郁,又称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表现为分娩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引起身体、情绪、心理的一系列变化。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典型的

产后抑郁症在产后6 周内发生,通常发生在分娩后2 周,症状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或数月,在3?6个月自行恢复。严重 的也可持续1?2年,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如何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呢?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对产后抑郁的相关病例进行了研究,力求找到导致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从根本上促进产妇顺利进行角色的转变和适应。 1 一般资料 铜仁市妇幼保健院于2013年3月-2014 年3月间,产后随诊发现的产后抑郁症患者28例,年龄20岁以上患者10 例,30 岁及以上患者18 例,平均年龄31.6 岁。 2 心理、行为问题及分析 2.1 抑郁: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 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部分患者亦可出现间断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可以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发脾气,亦可因为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或者一场交心的谈话,而使之破涕为笑、精神亢奋,但很快又陷入抑郁。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主要有:①产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②女性角色的转化和适应过程是否顺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开题报告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的水平,产后抑郁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他并不属于精神病,只是属于抑郁症的一种,这种患者的症状一般是:有很长时间的情绪不高涨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和其他的人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办法去和他正常的去交流,所以患者经常的会感到生活很没有兴趣,没有好的心情,经常性的为了一点小的事情会和别人发脾气,所得这种病的人也能知道自己在情绪上是不好的,但是再发脾气的时候总是认为是别人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原因,产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属情绪障碍引发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为10%-15%。产后抑郁是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可持续数周。对于初产妇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的完全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界限造成病理性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易激惹等。采取心理护理对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积极效果。长期以来,国内将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上,忽视了对病人的全面评估。仅凭护士个人经验来进行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受判断者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得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的评估出现一定的局限性[3]。虽然已经有很多的有关的学者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进行相关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的成果,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没有采用相关统计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不能够保证研究的准确性。为了保障产妇安全渡过产乳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必须对抑郁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为了进一步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于孕妇产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具有一定的现实的实际的作用。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本文的研究的目的: 探索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本文的研究的目标: 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对于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三、关键词及定义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_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并探讨心理护理的应采取的方式及其结果。方法: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90例。其中,根据观察组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综合护理,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在孕六周时的EP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产后六周,观察组的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六周,对照组产妇共有26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28.9%。观察组中有8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0.9%。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产后抑郁的表现及患者的心理,之后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且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主要是产妇在分娩之后才会出现的一种抑郁症状。患有这一症状的患者症状表现为容易被激怒,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等,同时也会对自身健康以及婴儿的健康等产生过度担忧,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照顾婴儿,甚至会陷入错乱或是出现嗜睡症状。如果产妇患有产后抑郁,那么也有可能会出现自杀死亡的情况[1]。专家对产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有超过一半甚至是有90%以上的患者都会患有产后抑郁症,只是患病程度有所差异。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那么就有可能自动恢复。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就需要进行适当的住院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及时康复。为了帮助产后抑郁患者不断改善其心理状况,我院对产后抑郁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后抑郁患者18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0例,年龄在21岁至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1±2.4)岁[2]。对照组患者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目的总结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分析病因,通过心理护理来治疗,心理因素包括有个性特征,心理退化现象,成长的经历及防御方式;结果相应的对策主要考虑为加强整个围产期的预防保健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进行抗抑郁治疗。结论最后得出家庭、社会及自身需从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提供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和健康的度过妊娠这一复杂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目录 前言 1 临床表现 1. 1 核心症状 1.1.1 情绪低落 1.1.2 兴趣缺乏 1.1.3乐趣丧失 1.2 心理症状群 1.2.1 焦虑 1.2.2 自卑观念明显 1.2.3 认知症状 1.2.4多疑敏感 1.2.5自杀观念和行为 1.3躯体症状群 1.3.1 睡眠紊乱 1.3.2 食欲紊乱

1.3.3 精力下降 1.3.4 昼重夜轻 1.4导致产后抑郁的有关因素 1.4.1生物方面的病因 1.4.2遗传 1.4.3心理因素 1.4.4 身体因素 1.4.5 社会因素 1.4.6 家庭因素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 睡眠护理 2.1.2 饮食护理 2.1.3 安全护理 v 2.2 心理护理 2.2.1倾听 2.2.2 倾诉 2.2.3家庭干预 3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 ]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1968年由Pitt首先提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23T13:51:47.683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12月作者:王丽萍[导读]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况,缩短患者病程。 井陉县妇幼保健院 0503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况,缩短患者病程。【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产后抑郁症为女性常见精神障碍疾病,通常发生于产后第6周,病情可持续整个产褥期,部分患者病情可持续至幼儿学龄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相关医学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提示临床应重视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治疗和护理[2]。为进一步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本次研究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013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中提出的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摸球法将4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2±1.1)岁,常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9±1.3)岁,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不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1.2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患者心理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认知教育:于产褥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多使用鼓励性和安慰性的语言,教会患者调节心理情绪的方法,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②心理支持:临床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多交流,认真聆听患者的苦恼,通过询问、鼓励、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治疗依从性。同时可寻求患者家属的配合,通过亲情关系,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消除患者的苦闷,使患者能够感受家人的关怀和自身存在的价值。③心理治疗:可以使用音乐疗法,通过心理感染排解患者抑郁情绪,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曲调与患者情绪的共鸣,尽量多选择舒缓、平和的音乐为患者播放,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音乐治疗计划,如每天40min,坚持2周。还可应用肌肉放松法,指导患者吸气时握紧拳头,吐气时将拳头缓缓放松,整个过程中注意呼吸的配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标准:量表版本为HAMD-17,评分小于或等于7分为无抑郁,评分大于或等于17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评分大于或等于24分为重度抑郁。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内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研究数据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处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采用(±s)表示,t异检验,护理满意度采用(n,%)表示,x2检验,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抑郁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 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20例患者中,13例非常满意,5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常规组20例患者中,8例非常满意,4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x2=6.012,P<0.05)。 3.讨论 现阶段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等,其中以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最为显著。从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尚不成熟,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心理护理工作仍需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进行完善。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不断学习心理护理技能,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而对于医疗单位而言,应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尤其是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对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 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产后休息不好、经济条件差、不 良妊娠结局等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要从各方面来疏导产妇的情绪。结论产后抑郁 症的发生极大的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对社会也产生不良的影响。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孕妇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 产后1~3d左右,轻者表现为精神郁闷,少言,食欲减退,重者焦虑自卑,甚至产生自杀 想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对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身体和情 感体验。他们在经历妊娠、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的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 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婴儿、家庭婚姻和社会。现将其心理 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6例,年龄19~42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12例。其中生女孩8例,生 育畸形儿4例,死胎史2例经济不佳2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0例。 2 产后抑郁症的诱因 2.1 生理因素孕妇从妊娠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 提高。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 致体内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活动而诱发抑郁。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 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2.2 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这些孕产妇多为 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缺乏正常妊娠、分娩的知识,一方面担心能否安全顺利的度 过妊娠分娩期,又有些孕产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念影响,更担心不生男孩将受家人 冷落,还可能因为丈夫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而感到失落。无形中产生很大心理压力。 2.3 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产生心理不平衡,所有这些都 易发生抑郁症。 3 对产妇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患产后抑郁症的产妇体内催乳素的水平比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不足。众周所知,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北方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学生:亚平 学生学号:142120186 指导老师:胡伟 专业年级:2014级 完稿时间:2016年4月17日 防灾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误区

目录 一、病因 0 二、临床表现 (2) 1.1核心症状 (2) 1.2 心理症状群 (2) 1.3 躯体症状群 (3) 三、护理 (3) 2.1 一般护理 (3) 2.2 心理护理 (4) 四、产后抑郁症误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6) 致 (7)

引言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笔者对所研究的产后抑郁患者的报告如下。 一、病因 1.完美主义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严重的情绪波动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分泌变化的影响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体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4.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5.躯体疾病成为促发因素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开题报告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西安交大网络学院护理专业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作者姓名 所在单位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属情绪障碍引发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为10%-15%。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易激惹等。采取心理护理对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积极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于孕妇产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具有一定的现实的实际的作用。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本文的研究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的水平,产后抑郁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他并不属于精神病,只是属于抑郁症的一种,这种患者的症状一般是:有很长时间的情绪不高涨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 和其他的人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办法去和他正常的去交流,所以患者经常的会感到生活很没有兴趣,没有好的心情,经常性的为了一点小的事情会和别人发脾气,所得这种病的人也能知道自己在情绪上是不好的,但是再发脾气的时候总是认为是别人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原因,的这种病的人是生过孩子的人占有率是很高的,大约占有率在百分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心理方面的护理对于产妇是非常的重要的,同时也为孩子以后的照顾是是非常的重要的,可以为产妇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 本文的研究的目标: 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对于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三、关键词及定义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状况如何?倘若说三项护理中技术护理基本到位的话,生活护理相比就有差距了。心理护理更是不可相提并论,尚处在起步阶段。护理工作不完全是护士的事情,尤其是心理护理,很多方面体现在整个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流。 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

产后康复心理

心理治疗: 妊娠期的心理状态分为3个时期:较难耐受期,适应期,和过度负荷期.常见为焦虑或抑郁状态,对妊娠,分娩,胎儿和产后等方面的关心和担心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护理:方法:充分休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 (1)咨询:通过知识宣教,改善孕妇的认知方式,减轻其压力。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度的增加营养、适当的活动、生活规律。 (3)松弛疗法:每天做2~3次放松练习,每次20~30分钟,并想象宝宝的可爱,默默地与胎儿交流。 (4)美育疗法:让孕妇多欣赏美的画面,多回忆美好的事物,多聆听美妙的音乐。 (5)情感支持:丈夫的呵护,亲人的关心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可使孕妇感到安全、欣慰,有助于神经内分泌的平衡。 (6)做好育儿准备:学习一些育儿知识,准备好育儿用品,平静地等待婴儿的到来。 分娩期:常见不适(对环境陌生和对分娩紧张)焦虑,紧张心理担心新生儿有缺陷, 分娩不顺利,会影响宫缩而难产)恐惧心理(会加剧分娩的疼痛,大量消耗体力和 精力,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依赖心理 方法: (1)鼓励和安慰:分娩过程中,应了解产妇心理感受和需要,时时给予关心、爱护和帮助。态度要和蔼可亲,技术应娴熟得当,增强产妇分娩信心。 (2)分娩室环境:应温馨和谐,配备优美的音乐,张贴婴儿的图画,允许亲人陪伴等 均有益于缓解产妇紧张状态。 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首先,医务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尊重产妇,热 情接待,以礼相待,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保持整洁、舒适的环境。 1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助产人员与产妇密切接触,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通俗易懂地向她们讲述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及时解决她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这样可以加深双方的感情,使产妇感到亲切信赖,情绪稳定,以造成良好的心理因素。对吵闹不安者,要更加热情,细心,耐心地照护和安慰,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指导做深呼吸,指导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促 进产程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 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2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在第二产程中,助产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和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至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做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 给产妇信心,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赖。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3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此期,一方面给予子宫收缩剂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 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 而导致产后出血。 产褥期产妇在产后2周内特别敏感,情绪不稳定,具有易受暗示和依赖性强.问 题是焦虑和产后抑郁症,影响母乳喂养,产褥期的心理保健要依赖家人和社会妇幼保健人员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随分娩结束带来精神上的解脱和体力上的疲乏,而忘却了不良的主诉. 受传统习俗影响而产生的忌口心理. 受传统“月子”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依赖性心理. 婴儿性别不理想的失望心理. 在母乳喂养方面常残存不正确的心理认识 方法: 1 做好入院宣教 为了使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使其自己认识到产褥期生理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入院后做好解释,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情绪波动较大,尽量的自我克制,同时要善于调节,例如听音乐、与周围的人聊天等。丈夫要拿出较多的精力来照顾产妇,注意观察产妇的身体变化、饮食营养、睡眠等状况,同时要以亲切温和的态度与语言和妻子交流,以调节产妇情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