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牛津求学

约翰·洛克于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国灵顿的一清教徒家庭。父亲拥有少量土地,当过自由派律师。洛克10岁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父亲弃家从军,加入克伦威尔军队,同王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也使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小洛克和母亲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洛克深受父母影响,从小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善于吃苦,敢于主持正义,坚信人格独立和政治自由,立志为民主平等而斗争。这些都对他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46年,洛克由父亲所在部队军官介绍,入理查德主办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求学。该校以教学严格著称于英国,且膳食条件良好。洛克在校学习刻苦,学业优异,为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52年,洛克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教会学院,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和知识渊博而留校任教,开授希腊语、修辞学和哲学等课程。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在牛津成立后,他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在牛津学习和工作期间,洛克对开设的课程极为不满,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认为经院哲学迂腐无用和夸夸其谈;而对当时涌入大学的各种新科学、新哲学书籍颇感兴趣。他广泛阅读了培根、霍布斯、笛卡尔、伽桑狄等人的著作,潜心研究了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尤其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造诣甚高;曾在讲课之余在别人开设的诊所里行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广结良友

洛克善于处世,广结良友。他曾与牛顿、波义耳、塞登汉等名流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据说,洛克的藏书中,有60多册波义耳的著作,大多数为波义耳亲手所赠。

洛克对波义耳运用经验方法所取得的成就钦佩不已。他后来提出的哲学主张和观点不少都得自波义耳的启发。同时他对医学家塞登汉也大加赞赏。塞登汉提倡要象画家不放过模特身上一颗小痣那样去观察描绘对象。洛克对这种观察法的严密性非常欣赏,把塞登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人格视为榜样。

启迪洛克走向哲学道路的是笛卡尔。洛克曾对友人说过引起他对哲学发生兴趣的第一本书,就是笛卡尔的著作。在最初读到笛卡尔著作时,洛克就发现它与众不同。他认为笛卡尔的著作极富明晰性,具有自由思考的独立精神。

洛克广结名流和科学界泰斗,从他们的思想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主张。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并以此来设计自己的人生蓝图。

知遇勋爵

洛克在牛津时,曾拜塞登汉为师,对医学造诣很深。他精通医理,医术高明。只因他在哲学及教育学上的名气委实太大,医术之事倒鲜为人知。

1666年的一天,艾希利勋爵(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即后来的辉格党的领袖莎夫茨伯利柏爵)旧病复发,危在旦夕。经友人介绍,勋爵家人请洛克出诊。洛克从人道主义出发,急病人之所急,应允马上出诊。经认真检查,诊断为肝脓肿。洛克当即施行外科手术,并对症下药,终于使勋爵康复如初,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真可谓妙手回春。、

勋爵感激不尽,器重洛克才华,二人建立了终生友谊,这偶然的机会,使洛克的生活道路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洛克跟随艾希利走上了政治舞台,使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了可能,这也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态度。洛克把艾希利看成自己政治理想的化身,称赞他是英国完美无缺的政治活动家。二人对思想自由的共同向往、政治见解的惊人一致,使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增强。

1667年,洛克受勋爵之聘,迁入埃克塞特庄园(勋爵邸宅)毒担任他的私人秘书和医学顾问,并兼做其子的家庭教师。从此,洛克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家庭教师

洛克在勋爵庄园,酝酿着自己的政治、哲学和宗教主张,他的思想和教育实践也深深影响了这个家族。

洛克主张,应该使受教育者成为“理智”而有才干、“机敏”而有“预见”、态度“优雅”而“善于处事”的人,即有“德行、有能耐而又具有礼貌与取好教养的人”。他对勋爵之子进行体、德、智的系统教育;教导有序,训练得法,成效显著。这使他获得了教育实践的第一手材料。但是,第二伯爵当时业已成人(15岁),其教育只涉及较高年龄阶段的某些侧面,而未涉及早期教育的实践活动。

洛克在教完勋爵之子后,接着又负责勋爵之孙(莎夫茨伯利第三伯爵)的家庭教育。他从早期教育入手,对其严格训练,获得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经验。第三伯爵在洛克的谆谆教导下,后来成为英国著名的伦理学家。从他的伦理学著作中,可以看出洛克闪光的思想火花。可以说,洛克对他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洛克可谓两代人的宗师。他的教育思想发轫于勋爵之子,验证于勋爵之孙,成书于《教育漫话》,其理论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

家庭教育的实践也使洛克自觉见识浅。1670年冬,在艾克塞特庄园,洛克和“五六知己”讨论“道德与宗教原理”,发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不足,常使讨论陷于停顿。因此,他计划花些时间,做些必要的研究,探索一下“人类理解的范围”。于是这一研究“开始于偶然,因友人的请求而坚持了下来,写作时常断断续续,不甚连贯,又每每搁置数日,随后又兴会所至,机缘所致,才又重新拾起”。遂奠定了他20年后《人类理解论》这一巨著的基础。因此,不少研究者把这一时期看作洛克一生的另一个重大转折。

洛克涉猎广泛,学识渊博,但自觉识浅,孤陋寡闻。这种谦虚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为人们树立了榜样,这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律己品格成为后世的楷模。

流亡51外

洛克的命运与艾希利勋爵息息相关。

1672年,艾希利勋爵任商会主席和大法官,洛克协助他处理公务。繁重的工作使洛克积劳成疾,身患疾病。后来,勋爵失宠去职,洛克便去法国医治休养。在法国,他广交知名.人士,商讨政治主张,构思《政府论》的框架。

1679年,艾希利出任英国枢密院议长,位升伯爵,洛克应邀回国,继续协

助他工作。1682年艾希利因政治斗争失败,被控叛国,囚禁于伦敦塔狱,后虽获释,但无法立足本国,遂于1682年11月逃亡荷兰,1683不幸病故。洛克追随艾希利,因而成了这场斗争的牺牲晶,受尽了王党的迫害。国王下令取消他的学者身份,不准再入牛津半步。1683年,他只身逃往荷兰。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向荷兰提出了引渡要求,洛克不得不隐姓埋名,辗转于阿姆斯特丹、克莱威斯等地,过着深居简出的非人生活。密探的跟踪与搜捕,使他承受了无可名状的心理压力,曾一度几乎精神失常,成了“难以捉摸”的人物。

然而,洛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厄运,孜孜求索真理,寻求治世之道。构思撰写了《人类理解论》、《政府论》和《论宗教宽容的书信9等三部重要著作的草稿。

洛克流亡期间,在鹿特丹与威廉(奥伦治亲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婿)邂逅。威廉信奉新教,洛克鼓吹革命,二人政见略同,一拍即和,遂建立于深厚友谊。1688年12月,威廉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拥戴,被邀回国,立为英王,废黜了詹姆士二世,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便以“光荣革命”,即资产阶级与贵族的妥协而告终。洛克非常激动,认为自己的政治理想终于“实现”了。

1689年,洛克与玛丽公主同船回国,受到了新政权的热烈欢迎。此时,他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洛克卧薪尝胆,终于荣归故里。他激动不已,才思横溢,遂于1689年整理、出版了《政府论》和《论宗教宽容的书信》;1690年出版了《人类理解论》,这三部巨著构成了洛克哲学、政治、宗教和伦理思想的完整体系。回国后,洛克不顾体弱多病,担任上诉法院院长、贸易与殖民事务大臣等要职,从事繁忙的国务活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竭尽全力。

“白板”之说

洛克所处的时代,正是“天赋观念论”盛行的时代,可他逆流勇±,与其作了坚决的斗争。他虽然赞赏笛卡尔的某些哲学主张,却坚决反对他的“天赋观念论”。他认为,此论是不可靠的、自以为是的学说。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同时指出,“天赋观念论”之所以流行,是由于懒汉和不学无术的“教师”、“工匠”欢迎它,因为既然一切观念和原则是天赋的,则懒汉便省去了探求之劳,教师和工匠的门徒

们则不经考察各种观念就可信以为真。因此,该论的危害就是使人不去探索知识,放弃理性与判断,堵塞认识发展的道路。

洛克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人类理解论》第54页)这就是哲学史上有名的“白板说”。

“白板说”的提出,沉重地打击了经院哲学,揭露了唯理论的片面性,极大地推动了认识论的发展和研究。同时,在教育史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鞭挞了等级差别和遗传决定论,为“智力平等说”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

书信巨著

洛克中年时,曾经与年轻的达玛丽丝相爱,但对方已有婚配。洛克非常理智,恰当地处理了二者关系,愿与对方保持纯洁的友谊。却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晚年是在她家度过的,巨著《教育漫话》也是在她家里完成的。

1691年,洛克辞去一切职务,去爱塞克州一位男爵家居住,却未想到,男爵夫人就是他往日的恋人达玛丽丝。在她家,体弱多病的洛克得到了周全的照顾。他利用她家近5000册的藏书,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同时,他和友人爱德华·葛拉克书来信往,讨论子女教育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葛拉克深受教益,遂建议洛克将其整理出版,以使更多的人获益。洛克采纳了这一建议,他将这些书信重新加以整理,以《教育漫话》为名于1693年公开发表。在发表之前,洛克于1692年3月7日致函葛拉克,以极其谦逊的态度,将成书之功归于葛拉克,信中说;“按理说,这些'漫话'本是属于您的,因为它们是我为您写的,内容不出您在我的信礼中所已知道的”。

洛克也对该书的文体作了说明;“读者看了我有些地方行文的随便与文体的风格,就很容易看出,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诸于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般朋友间的私人谈话”。

洛克以教育后代为己任,阐发了自己的成书初衷:“因为我觉得,尽心竭力地为祖国服务,乃是每一个人不可不尽的义务;谁若没有这个想法,他便与他家的牲口没有分别了。”

洛克对教育失误的严重性也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信中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教育漫话》第2页)

《教育漫话》的雏形是书信札记,后经整理得以发表,可谓是书信成巨著。该书系统地论述了绅士教育的体系、内容和方法,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的时代要求。

教育价值

洛克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他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却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教育漫话》第4页)洛克精辟、形象地论述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不仅回击了天赋观念论和遗传决定论,而且首创“教育万能”的思想;后经爱尔维修和欧文的继承和发展,概括成“教育万能论”。虽然,洛克过分地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毕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的价值,从而把教育的作用推到了空前的高度,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反对溺爱

洛克特别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溺爱是非常有害的。他说:“我觉得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对这一点(指溺爱)没有及时加以充分的注意;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接着,他分析了溺爱的成因:“'自然'很聪敏地使得做父母的人无不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那种自然的爱一旦离开了理智的严密监视,就极容易流于溺爱。他们爱护自己的子女,这个原是他们的责任;但是他们常常连子女的过失也放纵不管。……对于一个溺爱子女的、对于子女的恶作剧总是一味原谅不去改正、说那是一件无关宏旨的小事情的父母,梭伦的答复最好。他说:'不错,但是习惯却是一件关系重大的大事情啊'。”

洛克分析了溺爱的恶果:“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东西,他便一定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也一定要做。这样一来,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投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那苦水,却又感到奇怪。”(《教育漫话》第23至24页)

洛克接着又说:“那时他们才知道孩子刚愎讨厌,才知道他们亲手养成的种种恶习是很麻烦的;那时他们才愿意拔除自己手植的莠草。可是芳草根已深了,这时才想拔除,也许已经晚了。”

洛克把溺爱子女比作源头投毒和手植莠草,既形象生动,又说理充分,借以告诫父母应引以为戒,教育子女应从早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

形式训练法

洛克认为知识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理解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有助于发展理性,增长才干、处理事务。他说:“教育的事务……并不是使年轻人在任何一门科学上达到完善的程度,而是开放和安置他们的心,使他们在需要专心于某种科学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学习它。”因此,他强调指出,教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可见,只有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就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从上述思想出发,洛克提出了“形式训练法”的教学思想,并创制了许多具体的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第一为激发求知欲法。为了启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洛克强调寓学习于兴趣、寓读书于娱乐之中,儿童们就会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即所谓“乐学。”

第二为鼓励好奇心法。洛克认为“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其具体方法有:(1)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2)当着儿童所敬重的人,赞扬他们的求知欲;(3)成人对儿童所提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4)“故意使他们看到新奇的事物,使他们发现问题。”

第三为集中注意力法。洛克确信,只有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他

们专心勤奋地接受知识,学有所得,迅速进步。

第四为逐步训练思维法。洛克强调思维活动有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特点,他要求训练循序而进。他说:“要从明白简易的地方开始,一次教的份量越少越好,要等他们完全掌握所教的材料,才可再教那门科学里面的新材料。”(《教育漫话》第162页)

洛克针对17世纪欧洲传统教育只重视传授知识、死记硬背而忽视发展智力、训练能力的严重弊端,明确提出了提高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主张,这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成为资产阶级教学法思想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这和我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有极为相似之处。

自撰墓志铭

洛克于1704年10月28日因病逝世,葬于奥提斯教堂。洛克墓前立有石碑,碑文出自洛克之手,是他生前用拉丁文早已写好的,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墓志铭或表白。

碑文写道:“约翰·洛克长眠与此。他们如问他是何人,回答是:他是一位满足于小康命运的人,他是一位受过训练的学者,专心追求过真理的人。对此,你们可以从著作得知。他的著作,比之于碑文上的令人生疑的颂扬之词,将更为真实可信地告诉你们有关他的其他一切评说。他的德行,即使有一些,既不足以说明他的声望,也不配作为你们的典范。让他的罪恶随他一起埋葬吧!德行的范例,福音书中已经有了;罪恶的范例,仍以没有为好;必死的范例,所在皆是。他生于1632年8月29日,死于1704年10月28日。这块即将蚀灭的石碑就是一个证明。”

洛克的碑文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这位伟人虚怀若谷的思想境界和温良谦虚的崇高品质。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1632—1705)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本书所选内容集中反映了洛克关于教育的作用、知识的来源、德智体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即有道德、有学问、有礼貌的人。为此,洛克提出了一套包括德、智、体等在内的教育内容和实施办法。他认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绅士首先要有强壮的体魄,能吃苦耐劳;德育是第一位的;智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但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洛克还提出了包含大量实用知识在内的教学科目及具体的教学方法。

洛克的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特别是18世纪的法国教育影响很大。他的绅士教育理论较之封建的、宗教的教育是一大进步,符合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利益。但是,洛克的思想具有妥协性。他的唯物史观不彻底,仍然相信上帝;他歧视劳动人民,主张为他们设立劳动学校,等等。

在哲学观上,洛克在反对“天赋观念”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白板”说。洛克认为,如果说人的观念、知识是天赋的话,那么人的观念、思想获取的途径只能是天赋,但事实是人们不必通过这一途径,而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如天然感官就可以得到确实可靠的知识。因此,“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人心如同一块白板,理性和知识都是通过人的感官和经验获得的。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明确指出:“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面的,知识归根结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洛克“白板”说的提出,在人类的理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承认“白板”说,就是坚持任何观念都是可以无约束地怀疑和分析,如果观念是天生而不可怀疑的,那么就不可能为人类的理智所批判,人类的理智也不可能得到发展。但洛克的唯物主义并不彻底,他认为经验还有另一个来源,即人的反省。他把经验分为外部和内部经验两部分,外部经验是人通过感官获得的,内部经验是心灵对内心作用的反省而得到的关于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理等观念。这实际上是把人的感性认识和人的理性认识的统一的认识过程割裂开了,陷入了唯心主义的“二重经验论”。

应当指出的是,洛克的“白板”说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确立了新的儿童发展观。既然人的观念不是天生的,那么从获得观念的角度来看,儿童在本质上就与成人有区别。虽然儿童刚出生就与成人有同样的素质,但儿童没有观念和经验,他们是在不断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知获取各种经验的。其次,确立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个体出生时心灵都是一块“白板”,无任何观念。因此,个体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取观念,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智进行独立的学习。

王晶

摘要: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所提出的“绅士教育”是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来的。他详细论述了在资产阶级家庭中怎样有效地教育子女,从而为资产阶级国家服务。他强调了绅士所需具备的“德行、

智慧、教养与学问”这四种品质,尤其是着重指出了“德行”的重要性。虽然他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十分遥远,但是作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每位父母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及教育家,曾就读于威斯敏斯公学和牛津大学。在同波意尔、牛顿等著名的科学家交往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他在担任莎夫茨伯利伯爵的家庭教师的10年中,总结出了“绅士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其代表作《教育漫话》(1693)一书中。

一、洛克绅士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在总结了蒙田的教育思想,吸收了弥尔顿实科教育的理论后,洛克以前人的思想资料为基石,建立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性﹑有才干﹑有作为的绅士;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健全肉体中的健全的精神。”1 洛克这里所提到的绅士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绅士,而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或是贵族化的资产阶级。他说,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上了正轨了。那么如何培养一位绅士?绅士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洛克从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怎样培育绅士,及其所需具备的“德行、智慧、教养与学问”这四种品质。

一个资产阶级子弟在经过教育后,应“具有上层社会所理解与要求的道德思想与行为,有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的广泛能力、机敏与自信,善于与人交接,在各种社会场合都具有高贵的文明的礼貌仪态;并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足智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体育 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其次,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千事业的保证。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但是,洛克所论述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保健,也包括一些体育活动"游泳不仅可获得一技之能以应付急需,而且对于健康也有许多好处。此外,他还认为,儿童需要经常到户外去游戏,稍大一些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 (二)论德育 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坚忍是其他德行的保障与支柱。"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在洛克看来,坚忍需要勇气,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具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节制是德行的一种基本原则,没有节制能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洛克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他说:"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至于德育的方法,洛克提出了如下建议,教育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洛克认为,说理要符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说理的时候,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洛克认为:"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三是多练习,少讲规则。洛克认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导师和父母应当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但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弄得头昏眼花,反而一种习惯都培养不成。四是奖励与惩罚适当。洛克认为,在儿童的德育中奖励和惩罚是应该采用的,但方法应得当。如果妄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那简直是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洛克明确反对体罚,认为体罚是种奴隶式的管教,因为它"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教鞭威迫着的时候,儿童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到处罚的时候,他便愈会放任他的本来的倾向" (三)论智育 在智力发展和知识教学关系问题方面,洛克主张智育应以智力发展为重;在他看来,智慧和德行是同等重要的;在智育中,"一切的重大责任是德行与智慧"。洛克将有德行的和有智慧的人并列,认为他们"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但他又说:"读书、写字和学问,我也认为是必需的,不过不是主要的工作而已。…¨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于是,洛克要求教师记住: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题目:洛克教育思想 学生姓名:郭雨婷郭蕊付虹娟 学生学号:11141009 11141008 11141007 学院名称: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洛克的教育思想 Locke's education thought 摘要:洛克的教育思想无一不代表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英国社会甚至欧洲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英国人风度和气质得益于洛克《教育漫话》的广泛传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洛克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绅士教育目标,塑造了传统英国人的全部性格。用其思想来省视当今中国人的教育,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关键词:洛克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启示 引言: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在哲学上洛克继承并发展了培根以来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否定了天赋道德原则。他在《教育漫话》中这样写道:“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洛克对教育的重视。 一、洛克的生平简介: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

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二、洛克的哲学思想: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 洛克的哲学思想虽然并没有一贯性(20世纪另外一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批评洛克以“零碎的方式处理哲学问题”),且有很多

从我国学前儿童德育问题再谈洛克德育思想

从我国学前儿童德育问题再谈洛克德育思 想 【摘要】洛克倡导教育对人的作用,提出了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等全面的教育,其中他非常重视德育。洛克主张尽早对儿童进行德育,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学前儿童德行培养的内容包括羞耻心、是非观、礼仪以及分享行为的养成等方面。教育者应采用榜样、说服、奖励以及惩罚等方法施教。在当今转型社会中,学前儿童德育受忽视的情况下,洛克的德育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前儿童;德行培养;洛克;德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033-03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于1936年被商务印书馆列入“汉译世界名著”,经多次出版、再版,对教育界影响颇大。该著作曾被《湖南日报》(1984)评价说,它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教育学”。除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以外,他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论述等等,今天对学前儿童德育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今我国学前儿童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儿童教育中的德育方面。 1. 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我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再加上受上一辈饱受饥饿之苦父母的影响,现在的家长格外关注儿童的身体发育和物质享受。父母努力工作就是为给孩子一个“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玩的讲高档,用的讲排场”的“理想生活方式”。然而,不少儿童在吃饱穿暖的同时,也养成了爱慕虚荣、攀比炫耀、骄横任性、缺乏同情心等不良习气。这样,儿童身体虽得到了很好的养护,但心理却在不健康的发展。 2. 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如今很多学前儿童上小学要面临“幼升小”的入学考试,考查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标准往往是“会多少首唐诗”、“能认识多少汉字”、“能算几个算术题”等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小学,早早地将其送到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厦门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无论是独生子女或非独生子女,父母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成绩,选此项的父母分别占36.74%和48.48%,道德品行则被排在了最后。学前儿童常常会遇到道德两难问题,但由于父母忙于顾及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于其在道德品行上遇到的问题则不闻不问,最终造成其道德认识的不足。

从洛克教育思想中得到的启示

从洛克教育思想中得到 的启示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约翰·洛克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从反对天赋观念倡言白板论出发,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洛克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他所处的那个英国绅士的世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绅士教育理论。谦和明理、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是洛克眼中的标准绅士。虽然洛克生活的年代已经十分遥远,虽然绅士教育的思想还很有局限,但是洛克对培养对象的良好的规划,与我们以人为本,发展人的教育价值有着共通之处。 一,家庭教育的启示 洛克主张采取家庭教育的形式,而不赞成学校教育。他认为,绅士教育最适于在家庭中进行,他认定由父母聘请学识德行都高明的“导师”到家中来培养儿童,就能够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内容。因此,他详细制订了一套包括体、德、智等在内的家庭教育课程,并分别做了详尽的论述。 1,体育。在洛克的绅士教育体系中体育被放在第一位,他有句名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他把健康教育当作健康精神寄居的寓所、基础和前提条件。洛克反对家长对儿童娇生惯养,主张儿童幼小之时就要加强身体锻炼,主张用一般人不可理解的近乎“残酷”的磨炼来使儿童尽早养成习惯,对一切痛苦和不舒适习以为常了,儿童就拥有了健壮的体魄。基于他较为高深的医学造诣,洛克就家庭中的教育给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的大部分不仅符合当时医学发展的水平,即使今天也有很多合理之处值得家长们吸取和借鉴的。洛克先生对培养儿童身体的做法:“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让孩子在阳光的沐浴下拥有康强健旺的身体,才是我们需要转变的的重要观念。 2,德育。洛克所主张的家庭德育,主要是培养儿童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勇敢、公正等美德。这些美德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是必需的,有些甚至由于物质文明的过度发达而欠缺了,所以更需得我们的关注。洛克坚信“人是理性的动物”,因而认为具有“健康精神”的人是必须能够运用理智(或理性)去驾御和支配自己的。家长及导师还要教会儿童言谈举止得体,与人交往合礼仪。儿童学会了正确地与人相处和社会人际交往,他的“门路就可以更宽,朋友就可以更多,在这世上的造诣就可以更高”。在家庭教育中,还要求父母导师培养儿童克服“

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论

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论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磁悬浮列车,而是高空飞行的火箭。伴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必然带来教育理论的大变革,并涌现出一批先进的或有成就的教育家。这些教育理论家使人们的教育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洛克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绅士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他认为人必须具有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他坚决主张绅士教育的任务只有在家庭进行,青年们在学校就会被“传染粗野和邪恶”而失去“纯洁”。他主张作为绅士要学习一门手艺。 对于洛克思想的评论,人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既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教育的本质,有带着传统贵族教育的特征,他的思想不仅从理论上扩展了教育科学的内容,在实践上也给当时的英国教育和后世的英国教育双轨制的特点一定的影响。 洛克的教育思想被后世借鉴,对于他所主张的人必须有四项特质,值得中国教育借鉴。现代中国的教育被传统的封建思想所禁锢,那些所谓的中国教育,一昧的追求智慧和学问,忽视了最重要的德行和礼仪。现代人的思想,只看重高学历,却忽视了人的高素质,许多大学生拥有高文化,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谁会想到这样的高材生会是杀人凶手。这难道就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智慧和学问吗?一个人再有智慧,没有好的德行,不被人接受,也是蠢材一个;一个人再有学问,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不被人尊重,也只是废物一个。与其培养多个蠢材和废物,何不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中国教育缺乏的就是这种思想,它们认为当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不在于质量而在于数量,这样只会让中国的教育更加落后于西方教育。 每一种教育的改革必然适合一个国家的教育,而洛克所主张的绅士教育只有在家庭进行特别适合中国教育。因为中国是家庭观念特别强的国家,父母把孩子看作奋斗的目标。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认为父母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走向成功与失败的十字路口。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的起点。在绅士教育的熏陶下,才可以培养出有智慧有学问的人;在父母的督促下,才可以培养出有德行有礼仪的人。所以绅士教育只有在家庭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牛津求学 约翰·洛克于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国灵顿的一清教徒家庭。父亲拥有少量土地,当过自由派律师。洛克10岁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父亲弃家从军,加入克伦威尔军队,同王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也使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小洛克和母亲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洛克深受父母影响,从小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善于吃苦,敢于主持正义,坚信人格独立和政治自由,立志为民主平等而斗争。这些都对他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46年,洛克由父亲所在部队军官介绍,入理查德主办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求学。该校以教学严格著称于英国,且膳食条件良好。洛克在校学习刻苦,学业优异,为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52年,洛克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教会学院,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和知识渊博而留校任教,开授希腊语、修辞学和哲学等课程。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在牛津成立后,他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在牛津学习和工作期间,洛克对开设的课程极为不满,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认为经院哲学迂腐无用和夸夸其谈;而对当时涌入大学的各种新科学、新哲学书籍颇感兴趣。他广泛阅读了培根、霍布斯、笛卡尔、伽桑狄等人的著作,潜心研究了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尤其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造诣甚高;曾在讲课之余在别人开设的诊所里行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广结良友

论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doc

论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集宁师范学院张丽红沈利玲 [摘要]洛克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 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他的这些思想在我国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人文社科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的教育名著。在书中洛克论述了如何把儿童培养成为身体健康、有德行、有理智、有教养、有才干的绅士。洛克指出,美好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体中,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绅士才能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迎接挑战,才能获得人生幸福;高尚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礼仪是一个绅士最重要的品质;而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也是绅士不能缺少的。由此洛克构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一、体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洛克第一次提出把学校教育区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部分,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体育问题的教育家。洛克非常重视体育在培养绅士中的作用,把体育放在三育之首。在《教育漫话》的开篇之处,洛克指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①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②因此,洛克非常反对父母对儿童娇生惯养,主张儿童应该从小就加强身体锻炼。他凭借高深的医学造诣,又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提出很多保护身体的具体措施,其中有些措施、主张是符合人的生理解 剖特点和当时的医学常识的。例如洛克指出儿童要学会游泳,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食物要清淡,不能喝酒,不用药物预防疾病,衣服不能穿得过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要凉爽;他还主张应该保证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父母要为儿童选择硬床睡觉,以锻炼其身体等等。通过身体锻炼的方法,洛克希望把绅士培养成为一个健康、勇敢而又意志坚强的人。虽然洛克在书中谈到的体育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体育的内涵不尽相同,一些体育观点的科学性也需要商榷,例如他要求儿童用冷水洗脚、多过露天生活、冬天少烤火等措施都未免残酷苛刻,但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体育教育地位的提升和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德育 在洛克看来,德行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中占第一位。他认为,有了健壮的身体作基础之后,就要重视绅士的德育问题。因此,他把良好的道德品质看做是绅士的灵魂。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得不到幸福。”③由此看来,一个绅士要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德行。为了培养绅士的德行,洛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道德规范:例如他主张要重视以理性为指导的道德教育,即要让儿童服从于理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培养他的理智感。而要培养儿童的理智感,就是要在儿童精神最容易支配的时候,使他习惯于压抑自己关于财富、衣服、饰品和食物的各种贪欲,在获得自己的利益与幸福的同时考虑到别的伙伴的利益与幸福并,要儿童从小不要自私,使他们具有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养成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对荣誉的崇尚之情和谦虚谨慎的心理,以及防止形成爱慕虚荣和焦躁的坏脾气,因为,这些坏脾气可能阻碍他们获取未来的利益与幸福。

洛克的德育教育思想

洛克的德育教育思想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

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坚忍是其他德行的保障与支柱。"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在洛克看来,坚忍需要勇气,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具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节制是德行的一种基本原则,没有节制能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洛克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他说:"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至于德育的方法,洛克提出了如下建议,教育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洛克认为,说理要符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说理的时候,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洛克认为:"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或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孙成结<13>沈银花<08>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 【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其“绅士”教育思想中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等观点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其“绅士”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有很多积极的成份完全值得我们去借鉴,对当今我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 文献综述 一、绅士教育的起源 “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1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2这一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16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3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 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I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弥尔顿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4 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5他认为绅士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尽管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究其实质,它是中世纪贵族精神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相融合的产物,仍然是一种扩大了的贵族教育:在质的方面,它表现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精英化要求—注重内在德性的修为而忽略技能培训的精英分子;在量的方面,它将受教育对象严格局限在中上阶层。,而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大变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巩固了自己的阵地,但与封建旧贵族在价值取向上的争夺却以失败告终。当贵族的“典雅”所具有的强烈吸引力,使绅士教育倡导下的绅士风度从上层逐渐渗透到中下层而成为英吉利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价值标准的外化形式时,洛克教育思想的激进性和现实性逐渐被淡化了。到了19世纪中期,其后继者的保守倾向更加明显,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神学家、教育家纽曼。 纵观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演变,从洛克到纽曼,绅士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反传统到维护传统的转变,经历了激进的现实主义到保守的理想主义的转变。无论是这一教育思想体系 1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66 2王晓华.断裂中的传统一人文视歼下的大学理想[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5 3博伊德埃德蒙·金.任宝详等译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转引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大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2 5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洛克政治思想

洛克的政治思想与主张一政教分离与宗教宽容 1、洛克认为,必须严格区分公民政府的事务和宗教事务,并正确规定二者的界限,否则就难以解决政权和教权的争端。 洛克认为教会与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教会是人们自愿结合的团体,人们加入这个团体,是因为他们认为能够用上帝可以允许的方式礼拜上帝,以达到拯救灵魂的目的。”而“国家是由人们组成的一个社会,人们组成这个社会仅仅是为了谋求、维护、增进公民们自己的利益。”根据国家的概念,洛克指出,公民的利益包括公民的生命、自由健康的权利以及对财产的占有权,而掌握国家的官长其权限或着职责仅限于上述公民事务,仅限于关怀与增进公民的这些权利,他不能也不应该以任何方式扩及灵魂拯救的事务。同样根据教会的概念,教会的宗旨是共同礼拜上帝以求得永生,那么他的一切规定就应该有助于这个目的,其全部法规都应该以此为限。教会不应该也不能受理任何有关公民的或世俗财产的事务,任何情况的都得行驶强权,因为强制权完全属于官长,对一切外在物的所有权都属于官长的管辖权。教会这种毫无强制权力的法规是通过与其本质相适应的手段建立的,是教会会员忠于职守的唯一手段是,规劝,劝诫和勉励。 2、宗教宽容 针对英国严重存在的宗教偏执,洛克认为造成宗教偏执的原因在于人们都坚信自己信仰的正统性而又缺乏仁爱。它指出,纯正教会的基本特征不在于仪式的华丽和炫耀自己的正统,而在于基督徒之间的相互宽容,从而提出了其宗教宽容的思想。

(1)洛克认为任何教会都绝不会因为宽容责任而容纳那种屡经劝告而执意违反教会法规的人,因为这是教会形成的条件,若果容忍这种违反行 为而不加任何责罚,教会就会解体。但是教会在行驶革除教籍时不能 使被除名者的身体或财产以任何方式蒙受损失。因为这些东西均属于 公民政府。并受官长的保护。 (2)洛克认为,任何私人都无权因为他人属于另一个教会胡另一宗教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的权利的享受。一个人做为人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以 及作为一个公民公民权利不属于宗教事务。不仅要在宗教方面不同见 解的人之间实行宗教宽容,教会之间依然一样,任何教会无权管辖其 他教会,不论个人还是教会,包括国家在内,谁都没有正当的权利以 宗教的名义侵犯他人的公民权和世俗权力。 (3)洛克进一步指出教职人员在宗教宽容方面的责任。洛克认为主教、牧师、长老、司祭等教职人员的权威不论来自何处,但只要是教会便只 限于教会内部,而绝不能以任何方式扩大到公民事务。 (4)洛克认为,掌握灵魂之事不是官长的职责范围,因为官长的职责是有法律所规定,并以惩罚组委强制手段的,而掌管灵魂的事属于每个人 自己。洛克认为官长对每个教会都应该持宽容的态度,无论是国教还 是其他教会,因为人们在教会中所做的事情是每个人依法可以自行处 理的拯救他们灵魂的事。 二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目的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中国家庭德育的启示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对中国家庭德育的启示 约翰·洛克主张把学校里的教育移值到家庭中来,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反映了浓厚的家庭教育特色。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对于家庭教育的形式、内容、原则与方法都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家庭德育方面的看法,今天仍给我们以极大启迪,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1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 洛克所生活的17世纪的英国,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有的封建王室贵族阶级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一次产业革命和不断的海外殖民扩张迅速造就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级,以其自身奋斗的经历向社会展示了新一代理想的道德形象,并逐步为世人确立起新兴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价值标准,“有德行的人应该是敢于大胆追求物质财富,善用知识与智慧开拓海内外市场,善用理智与法律保护自身的财产与安全,并具有勤俭节制美德的人。” 社会的变革和这些新思潮迫使人们对于以往的教育重

新审视和思考,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观念的革新。这就是那一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绅士教育思想。洛克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但是,洛克与自己同时代的教育家们不同的是他主张绅士教育应由父母筵请“导师”在家中对儿童予以施行而非在学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洛克看到,“在当时,学校教育的内容依然充斥着以往的那些陈旧的文法、修辞、道德哲学等传统课程”,这些东西既了无趣味,又不为当时社会生存所需,洛克对此极为厌恶;另一方面,洛克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认为社会和学校“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让青少年儿童到学校去就会学坏,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倒在家庭,由于父母导师都是儿童的良师益友,这样的环境就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培养和“个别教导”。由此,洛克坚决主张把学校教育移植到家庭中来。因此,他所主张的在家庭中施行的绅士教育就明显地具备了家庭教育的特色,其全部绅士教育思想体系实质上就成了一整套家庭教育的方案。 2 洛克的绅士教育与我国的家庭教育 诚然,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当时截然不同。但是,现在的情形与当时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居民的生活条件一日比一日好。人们手中有了资金对教育进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启示 姓名:白玉超 学号:2012211110

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科部作业纸 班级:12级教育学姓名;白玉超学号:2012211110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启示 摘要: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洛克。教育学集大成者,主张绅士教育,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体系的教育思想;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创作了《教育漫话》,并且其中的教育思想适应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发展需求,促进当时英国教育的发展;同时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深远,尤其是对我国的德育、智育、体育及其他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教育启示。 约翰·洛克(J·Locke,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政治家、教育家。其生活时代,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正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其政治上支持资产阶级、哲学思想上受到培根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这两方面决定了其教育思想为英国资本主义现实服务,系统地提出了绅士教育,为资产阶级发展提供教育上的保障。 一、《教育漫话》 (一)教育的作用 “我敢说,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用或没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去教育的不同。”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形成中的巨大作用,教育的社会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个人作用体现于教育对每个人幸福、事业、前途的影响。 (二)教育的目的 主要体现为绅士教育的目的论:将贵族子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事业家。 (三)教育的途径 就英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洛克认为教育正面作用的发挥场所不在被恶习熏染的学校,主张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只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进行,倡导家长及优秀导师师对儿童进行适应其个性的指导,发展其个性,塑造人格,促进其以后的发展。“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积极肯定家庭教育对绅士培养的重要作用。 (四)意义及影响 《教育漫话》一书,集中体现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教育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较之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哲学上,他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重要代表。在教育上,他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竭力主张培养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或贵族化的资产阶级。他撰写的《教育漫话》一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生平简介 1632年,洛克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1652年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公学,随即入牛津大学研究哲学、物理、化学、医学,1658年获硕士学位。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度。洛克深受革命胜利的鼓舞,在几年里连续发表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89)、《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为新政权提供理沦依据。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成为从西欧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发展到近代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世俗教育的中间环节。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他继承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细论证了基于感觉经验基础上的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把它塑造成什么。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经验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对心理活动的“反省”。人的观念大部分来源于感官,同时人的认识应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洛克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重要性,但他把对心理活动的反省看成知识的一个独立源泉,反映出他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论,就是要通过体育、德育和智育等世俗教育,把资产阶级子弟培养成为与世俗贵族没有多大区别的新贵族——绅士。他认为绅士既要有贵族气派,又要有资产阶级的创造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他重视培养能力,注意训练的意义,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洛克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洛克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约翰·洛克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从反对天赋观念倡言白板论出发,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虽然洛克生活的年代已经十分遥远,虽然绅士教育的思想还很有局限,但是洛克对培养对象的良好的规划,与我们以人为本,发展人的教育价值有着共通之处。 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其中一节选对自己有了一定的启示,《教育漫话》开篇就说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这也使我联想到了我们当前教育呈现重智育轻体育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对于身体健康的标准,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应多注意户外活动,多注意呼吸新鲜空气。洛克说:“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少食油腻、肉类食物,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睡眠对于增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起早睡。应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如果让儿童睡在羽绒被褥里,必会消融其体魄,这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与我们现在一些人采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对他们呵护有加,在饮食、穿衣、日常生活上生怕出现一点差错,教育的方法与洛克提倡的恰好相反。我觉得我看了《教育漫话》后应该对我们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进行一个审视,不能说要完全的照搬洛克的教育思想,但也应该有所借鉴,不要对孩子过于的溺爱。 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根本的地位。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他指出“德行是一个人或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禀赋,一个人如果缺少德行,就决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甚至不可能被自己所接受或容忍”。我国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是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与洛克的思想相吻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道德教育的份量。 在道德教育的方法问题上,洛克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榜样所起到的吸引或阻止儿童去模仿的教育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要大而深刻。洛克还指出了伴侣的影响和作用,他认为“伴侣的影响比一切教训、规则、

读书笔记洛克的《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尔维修 关于洛克的《教育漫话》。《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洛克曾先后担任过沙夫茨别利伯爵和爱德华·葛拉克的家庭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为洛克绅士教育理论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绅士,洛克将这些信札加以整理,于1693年公开出版了《教育漫话》一书。 洛克的教育思想既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又有一定的妥协性和保守性。 他反对封建的旧教育,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绅士教育思想,旨在培养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和封建的、宗教的教育相比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 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使之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此他安排了大量的课程内容,并突出了实用知识的地位。他详细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其中不少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今仍不过时。 但是,洛克教育思想中的保守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洛克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计了一种与绅士教育截然不同的劳动教育,主张为贫穷儿童设立劳动学校,使他们自食其力,同时也为其以后的劳动生涯奠定基础。他的整个绅士教育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培养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而展开的,他的教育目的和内容也都是为了迎合上层社会的需要,这给他的教育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洛克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的许多观点被后来的教育家们所接受,在欧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教育漫话》一书,集中反映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教育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较之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富有时代感和实际意义,更能适合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对绅士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漫话》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一个重大贡献,即是提出了一个包容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洛克对体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视作囚禁灵魂的囹圄,因而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统治之下,洛克的体育思想无异于石破惊天,令人耳目一新。 洛克成为第一个提出了精密的体育理论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在德育方面,洛克强调道德教育要及早实践,对儿童要及早管教,强调以道德教育统领其它各育,强调德育的生活化和道德规范的践履,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和由外在他律向儿童内在自律的转化,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智育方面,洛克重视通过学问和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惟能力,后来出现的所谓“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明显受到了洛克思想的影响。洛克强调智育的实际效用,反对空疏无用坐谈玄远的经院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充分表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人的尊重。 内容简介 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教育漫话》,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包括学问、知识和技能)三个部分,阐明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启示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启示 [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教育漫话》这一著作中。洛克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倡导绅士教育,主要从健康、品德、学问三方面阐述,并认为品德教育是最关键的。其思想对当今的德育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德育教育 一、洛克及其教育思想的内容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 —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心灵是一块“白板”的假设,即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生下来是不带有任何记忆和思想的。洛克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在《教育漫话》开篇中就指出“我敢说,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用或无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1][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第1页]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即“绅士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健康、品德、学问”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培养有理性和有才干的绅士。其整个教育思想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 (一)健康教育 洛克非常重视强健体魄的培养,开篇就说:“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他认为强健体魄的培养不仅仅限于体育锻炼,而要涉及吃、穿、住、行、运动和锻炼各个方面。如认为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睡眠、多呼吸新鲜空气等。洛克认为,只有加强锻炼,保证饮食得当,才能使儿童的身体健康地发展。 (二)品德教育 洛克特别重视德育,他指出,“我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2[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第24页]洛克的道德观是从个人利益和兴趣的原则出发的。他认为,培养性格、锻炼意志和养成道德纪律的习惯,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洛克认为,如果起先对儿童过分让步和默许,而等到他们长大后却又管束过严,这是教师的不当。儿童合理的愿望应该给予满足,但是,一旦在这些愿望超过了限度变成任性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拒绝这些要求。洛克认为鞭打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是以后发生一切邪恶与罪过的根源。对儿童应该避免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方法,而应根据理智,对于有德行的,良好的行为给予名誉上的奖励。洛克特别重视榜样在教育儿童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所以,父母和导师应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们所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还认为,如儿童对周围事物冷淡,缺乏兴趣,在工作时不积极、不活泼,这是一个坏缺点。教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