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思维方法论复习题

科学思维方法论复习题

科学思维方法论复习题
科学思维方法论复习题

科学思维方法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科学:就是如实反映自然界、社会、思维三大领域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知识体系。

2、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3、归纳法:是从个别,经过分析、比较,上升为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

4、转换法:就是当原有的理论已经无法说明大量的新事实时,科学家就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理论,变更理论框架,是新事实得到解释的过程。简言之,转换就是旧理论向新理论转变的方式。

5、黑箱方法:通过观测外部输入黑箱的信息和黑箱输出的信息的变化关系,来探索黑箱的内部构造和机理的方法。“黑箱”指内部构造和机理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或系,只能依据对其外部观测和试验的结果,来认识其功能和特性。

6、外推法:用现有的知识以扩大到该领域以外的未知领域的思维操作活动。

7、分析方法: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8、假说:假说是科学假说的简称,是指根据一直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科学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

9、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和科学思维过程中,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条件下,想要达到而未能达到的科技认知的范畴;是科学认识主体对科学认识客体的已知背景知识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差距的主观反应。

10、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由该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

系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逻辑思维方法。

11、模型化方法:是运用模型去模拟原形的各种特征的方法,它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特征。

12、猜想:是指依据一定的经验事实去推测解释这一事实的原理,并进而提出一定的假说的思维方法。

13、课题: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技认知过程中所选定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狭义的科学问题,或者说是科学认识主体某一个或某几个狭义科学问题而提出的任务。

14、定量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的各种成分的数量的分析。

15、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把对象划分为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并具有从属关系的小类的逻辑方法。

16、科学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运用归纳方法提出和建立假说,在实验基础上抽象和概括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它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事实到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手段和模式。

17、综合分析: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因素结合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整体统一认识的思维方法。

18、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19、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中的一种,它是在克服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基础上,从事物的相反方面思考问题,从与原来的思维方向相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效果。

20、概括:是在考察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的基础上,抽取其共性并推广到该类事物的全休,从而形成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认识的推理方法。

21、预见:就是对未知的事实作出科学的推测,它是以因果性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是对既定条件下的结果的追索。

22、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包括认识的或变革社会现实的)所选择和采取的手段、途径或方式。

二、说明题

1、系统的特点:系统具有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的特点

2、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效益性原则

3、模型化方法的特点:(1)、间接性特点(2)、抽象性

4、历史方法的特点:

(1)、历史方法具有描述性的特点。

(2)、历史方法具有顺序性的特点。

5、科学问题的特征:客观性特征、主观性特征、中立性特征、探索性特征、时代性特征、复杂多样性特征

6、兴趣的特征:(1)、兴趣的广泛性(2)、兴趣的收敛性(3)、兴趣的持久性

7、数学思维方法的特征:(1)高度的抽象性(2)逻辑的必然性、量的准确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即精确性(3)广泛的普适性

8、构成科学问题微观结构体系因素:(1)已知(首要地位)(2)未知(核心)(3)对未知的发问(形式要素)(4)应答域(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在要素)

9、科学问题辨析的意义:

科学人员积极的分析辨析科学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问题的辨析有助于科学人员在学认识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科学人员研究那些非科学认识领域的问题,避免研究那些科学认识领域中毫无意义的虚假问题,避免重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工作,避免选择那些在当时主、客观条件下无法解决的无知的问题,使科学人员针对那些有真正意义的“实质性”的科学问题构成的选题域来研究选题,让科研工作更有成效,让科学人员在相等的时间内取得更多更深刻的认识成果。

10、数学思维方法在现实中的一些应用:

(1)电子计算机与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高度准确的运算工具,扩大了数学思维方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电子计算机优越的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判断功能,为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开辟了新的领域;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得数学这种高度抽象的方法并入生产过程,成为工艺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思维方法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与应用:向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向语言学领域的渗透和扩展;向文学领域的渗透和拓展。

11、运用综合方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进行综合,要于深入的分析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综合,防止幻想的、机械的综合。

(2)进行综合必须立足于深入的分析。

12、数学思维方法在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具有作用:

(1)、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准的形式化语言

(2)、为科学认识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3)、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

三、看下面图文说明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四、简答:

1、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1)、学习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助于人们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科学思维方法,甚至创造出更新的科学思维方法。

(2)、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结合部,是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的中介和纽带。

(3)、科学思维方法帮助人们自觉的、科学的进行思维,进而从自发、朴素的思维方式中摆脱出来。

(4)、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通向真理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途径。

2、预见的特点:

科学预见一般来说只具有相对意义,而不具有绝对的性质。预见的相对特点是由事物发展变化的复杂性决定的。一般来说对简单事物确定不移的趋势的准确预测是可以作到的,但不具有实际意义,而对复杂现象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不确定的趋势作出预测,其意义十分重大,但很困难,其预见结果也不一定准确。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迅速变化。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对社会这一复杂现象的发展变化能作出一定的预测;另一方面,又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使社会进一步复杂,使人的预测更有难度。

3、数学思维方法在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具有作用。(1)、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准的形式化语言。

(2)、为科学认识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3)、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

4、类比法的作用:

(1)具有解释作用。

(2)有启发和探索作用。

(3)具有模拟作用。

(4)在仿生科学中也有重要意义。

5、类比的条件:

(1)类比所依据的相似性质或关系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高。(2)类比中的共有或共缺属性应该是本质属性。

(3)类比对象的共有或共缺属性与类比结论之间应有本质的或必然的联系。

6、科学思维方法的主观特征:

(1)科学思维方法属于思维主体的行为,是客观规律主体化得结果。(2)科学思维方法有着对客体的建构,体现着主题的主观创造作用。(3)、科学思维方法体现着主体的目的,它同主体行为的目的性、有效性联系在一起。

7、科学问题辨析的理论依据:

(1)问题的归属性,问题被划分为科学认识领域中的问题和非科学认识领域中的问题。

(2)即使出现科技认识领域中的问题,也不都是科学问题,根据其应答域的真实性将出现在科学认识领域中的问题划分为两类-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

(3)从严格意义上讲即使出现在科学认识领域中的真实问题也不都是科学问题。

8、逻辑方法的作用:

(1)运用逻辑方法能获得新知识。

(2)运用逻辑方法能进行预见。

(3)运用逻辑方法可以提高人们表达和论证的能力。

(4)正确运用逻辑方法可以提高人们识别谬误和驳斥诡辩的能力。

9、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作用:

(1)、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不断提高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

(2)、运用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

(3)、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为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开辟新的道路。

10、科学问题辨析的意义:科学人员积极的分析辨析科学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问题的辨析有助于科学人员在学认识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科学人员研究那些非科学认识领域的问题,避免研究那些科学认识领域中毫无意义的虚假问题,避免重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工作,避免选择那些在当时主、客观条件下无法解决的无知的问题,使科学人员针对那些有真正意义的“实质性”的科学问题构成的选题域

来研究选题,让科研工作更有成效,让科学人员在相等的时间内取得更多更深刻的认识成果。

11、课题的来源:

(1)、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提出的理论性或实际应用性的科学问题。

(2)、从原有理论和新观察实验现象的矛盾中提出科学问题。

(3)、从各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出现的科学问题。

(4)、科学理论自身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学问题。

12、预见的意义:科学预见的作用十分重大,可以说越是复杂的科学研究过程越要及早的作出科学预见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越是变化迅速的社会越要做出合适的科学预见,越要不断的调整、限制人的某些行为,以免将来发生对人类不利的影响,因此,及时、及早的作出科学预见,对于今天的人类社会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模型的特点:

(1)、模型与原形之间有相似的关系,其形式是被明确表达或确切规定了的。

(2)、模型在科学认识过程中是被研究的客体的代替者。

(3)、对模型的研究可以获得原形的信息。

14、科学问题辨析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科学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识,搜集前人和他人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以及整理自己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作为辨析分析的对象,这是科学问题辨析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科学人员根据归纳性,把搜集到的众多的问题区分为两大类:科学领域中的问题和非科学领域中的问题,并将后者排在选题之外。第三:科学人员针对科学认识领域中的问题,根据其应答域的真实性,将其划分为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

第四:科学人员针对科学认识领域中的真实问题,根据对其的背景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把握程度,将其进一步分为能解待解的问题、知识性问题和无法问题,然后将后二者排除在选题域之外。

15、科学问题的初级本质:是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它主要体现为四类矛盾,即同一理论自身的矛盾,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和经验事实的矛盾,以及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

16、系统思维方法有哪些特点,系统思维方法的作用:

特点:(1)、整体性(2)、综合性(3)、最优性

作用:(1)、系统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复杂事物的有效手段。(2)、系统思维方法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

(3)系统思维方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4)系统思维方法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17、反馈方法:

反馈方法是指利用反馈原理去分析和处理受控系统,利用受控系统的输出信息来调节系统的行为,使系统沿着预期目标运行的方法。

特点:(1)反馈方法特别强调结果反作用与原因

(2)反馈方法强调系统的稳定性

(3)反馈方法强调由系统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行为。

作用:(1)反馈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开拓了新领域。

(2)反馈方法揭示了各种不同系统、各种不同物质运动所共有的反馈调节机制。

(3)反馈方法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18、科学问题宏观结构体系的要素:

(1)基础性科学问题(2)应用性科学问题(3)推广性科学问题

19、逻辑方法的作用:

①运用逻辑方法能获得新知识。

②运用逻辑方法能进行预见。

③运用逻辑方法可以提高人们表达和论证的能力。

④正确运用逻辑方法可以提高人们识别谬误和驳斥诡辩的能力。

20、创新性思维方法的特点和激发因素:

特征(1)、创造性思维方法具有新颖性特征。

(2)、创造性思维方法运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3)、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特征。

(4)、具有探索性特征。

(5)、创造思维活动的结果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激发因素:目标、意志、兴趣。

21、演绎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演绎推理可以作为逻辑证明的工具。演绎推理的逻辑证明突出地出现在一切以公理、定理出发构成的理论体系中。

(2)演绎推理对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演绎推理为科学发现中的实践活动提供预见。

(4)演绎推理能够对科学假说进行逻辑检验,并为实践检验提供指导。总之,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演绎法能帮助人们建立起严密的理论体系,从而使科学理论得到完善。

22、信息的主要特征:

(1)、信息源于物质,但又不是物质本身;信息与能量密切相关,但又不等同于能量。

(2)、信息表征物质系统的有序性。

(3)、信息不遵守物质和能量的“守恒”定律。

五论述题

1、试述开放性思维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关系

开放性思维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思维方法。

(1)改革需要开放性思维,它是现代社会实践活动方式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思想经验总结。

(2)改革中开放性思维方法的特点:思维过程中注重纵向与横向比较的相结合,呈现出总览全局的系统性特点,呈现出前瞻性的特点。(3)“三个面向”思想是改革中开放性思维方法的集中体现。

2、试述科学理论的发展及其曲折性。

发展:科学理论的发展,实质上就是科学创新,因为发展后的科学理论与旧理论相比较有更大的优越性。

(1)、新的科学理论要能说明旧理论所不能说明的自然现象和经验

事实,否则新理论根本无立足之地。

(2)、新理论应比旧理论有更高的逼真度。新理论与旧理论相比较,应该与客观实际更加接近,更加清晰、逼真地反映客观事物。(3)、新理论应有更大的预见性。

(4)、新理论在逻辑上更加自洽,更符合简单性标准等。

曲折性:(1)、科学理论的发展实质上是人们的认识的发展,而认识的发展又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只能形成一定的科学理论。

(2)、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异常复杂。因此人们提出了各种不能的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3)、新的科学理论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新理论的确立涉及到人们对它的评价与选择的问题。因此新理论尽管比旧理论优越,但不一定能立刻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认可。

3、试述科学猜想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

4、从科学思维方法论角度,并结合我国实际,试论如何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

(1)要处理好思维方法发展中的交替问题。

(2)要从现代科技革命的需要中寻找动力。

(3)要善于总结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践经验。

(4)要善于概括成功的思维经验。

(5)要善于创造新的科学思维方法,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优势。

5、科学问题辨析的途径及其意义

第一,科学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识,搜集前人和他人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以及整理自己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作为辨析分析的对象,这是科学问题辨析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科学人员根据归纳性,把搜集到的众多的问题区分为两大类:科学领域中的问题和非科学领域中的问题,并将后者排在选题之外。第三:科学人员针对科学认识领域中的问题,根据其应答域的真实性,将其划分为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

第四:科学人员针对科学认识领域中的真实问题,根据对其的背景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把握程度,将其进一步分为能解待解的问题、知识性问题和无法问题,然后将后二者排除在选题域之外。

科学人员积极的分析辨析科学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问题的辨析有助于科学人员在学认识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科学人员研究那些非科学认识领域的问题,避免研究那些科学认识领域中毫无意义的虚假问题,避免重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工作,避免选择那些在当时主、客观条件下无法解决的无知的问题,使科学人员针对那些有真正意义的“实质性”的科学问题构成的选题域来研究选题,让科研工作更有成效,让科学人员在相等的时间内取得更多更深刻的认识成果。

6、如何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7、科学思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民事诉讼法学期末考试试卷

民事诉讼法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诉讼证据保全(空4行) 2、诉讼代表人(空4行) 2、诉前保全(空4行) 4、简易程序(空4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或者人民法院管辖。 2、《劳动法》第30条规定:企业工会支持劳动者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这是民事诉讼法原则中原则的体现。 3、按照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如果人民法院认为案情复杂,可以转为适用____ _审理。 4、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5、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另行组成合议庭。 6、在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中,、、必须经院长批准。 7、上诉状应当通过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 8、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和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时,应当及时。 9、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包括:、、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勘验笔录。 10、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 2 日内提出答辩状。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 A.原告住所地 B.不动产所在地 C.合同签订地 D.被告住所地 2、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将证据划分为()。 A.本证与反证 B.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D.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3、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是()。 A.7日内、10日内 B.10日内、15日内 C.15日内、10日内 D.7日内、15日内 4、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该案件由( )人民法院管辖。 A.最先收到诉状的 B.最先立案的 C.审理案件最方便的 D.最能保证公正审理的 5、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两幢17层高的商品楼房,建设过程中,双方因所有权产生纠纷,A公司准备向法院起诉,本案应当适用()。 A.一般地域管辖的规定 B.因合同纠纷形成的管辖的规定 C.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D.专属管辖的规定 6、人民法院以经过涂改的书面遗嘱为据,对被告罚款5000元,该书面遗嘱为()。 A.书证 B.物证 C视听资料 D.鉴定结论 7、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包括()。 A、选民资格案件 B、宣告公民死亡案件 C、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D、认定婚姻关系无效案件 8、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回避的申请,是否准许,应当作出决定的期限为()。 A.在当事人申请提出的3日内 B.在当事人申请提出的5日内 C.在当事人申请提出的7日内 D.在当事人申请提出的10日内 9、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包括()。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诉讼参加人 D.其他诉讼参与人 10、王东彪诉刘满仓房屋租赁纠纷一案由丹江县人民法院受理。第一次开庭时,因原告未带有关证据的原件,法庭决定休庭;第二次开庭时,原告在法庭辩论时提出,本案合议庭中的书记员刘河江为被告刘满仓的弟弟,故要求刘河江回避,审判长以法庭调查已结束为由,驳回了原告的回避申请。一审法院判决后,原告以一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不清、且程序上违法,江应当回避而没回避为由,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实体法也无不当之处,同时还查明刘河江确实是刘满仓的弟弟。在此情况下,二审法院对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A.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B.依法改判 C.裁定发回重审 D.判决维持原判,但在判决书中应指明一审法院在回避问题上的错误

03335公共管理学复习题2d

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制、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组织:从广义上看,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角度回答。顾客导向:是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有: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公共利益的挑战。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是:效能、效率、充分、公正、回应性与适当性。 建立学习型组织应该做到:每一个人都使学习者,彼此相互学习,学习促进变革,学习是持续的,学习是一项投资而非消费。转换型领导应具备的特质是:创造前瞻远景,启发自觉意识,了解人性需求,鼓舞学习动机,树立个人价值及乐于工作。 有效地公共管理者必须做到: A 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B 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C 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D 必须具有耐心.E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F必须以民众为导向。G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 公共管理推行顾客导向的深刻涵义:A实行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关心的是顾客而非组织。B将顾客是为主要。资产组织的主要资产不在于盈 利而在于顾客。 C 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工作的重点在于达成顾客的合理期待与愿望。 D 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加强与顾客的直接互 动,针对顾客的需要,提供理想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相似性表现在:都需要政策管理;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等。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SWOT 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 是指优势( strength)、W 是指弱势( weakness)、O 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 )、T 是指威胁( threat)。SWOT 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政策评估的价值在于它能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重新检视政策目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政策改进之道;还可以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 领导者的主要领导权力包括参考权、专家权、合法权、奖酬权、强制权。 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 A 技术性技能,只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B 人际关系技能,对外联系、接触,对内联系上下级,善于激励诱导下属人员的积极性。C概念化技能,指公共管理者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能力。D诊断技能,即分析 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E 沟通技能,利用各种媒介,有效、明确的向他人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的能力。公共管理民营化的优势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 公共管理民营化的劣势是:可能会忽视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特权与贪污,公共服务的不公正,规避巧用,管理问题。危机管理的几个阶段包括:危机的疏缓,危机的准备,危机的应对,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能是:技术知能,组织知能,人际关系知能,知识知能。按佛兰奇的观点,领导权力分为哪几类?参考权,奖惩权,强迫权,合法权,专家权。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哪些优点:成本降低,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 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哪些缺点:(1)关于公共责任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政府失灵的原因为:(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3)内部性问题;(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6)寻租(1 分);(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8)所有制残缺。

科学方法论

1.1.1科学方法论 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科学是一种基于理性的知识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科学是客观的知识。也就是说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客观实在性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研究必须从这些客观现实出发,科学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种正确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是具有客观性的一种认识形态。 (2)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科学应该是认识的概括、抽象,因而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形态。 (3)科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知识形态。正如罗素所说的,“科学总是一支未完成的交响曲”。由于人们总是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限制,作为人类认识结晶的科学只能逐渐逼近真理,近似地反映客观实在。 “科学方法论”的界定 在“科学方法论”的语言结构中,“科学”只是个限定词,是对主词“方法论”的内涵和外延的规范。因此可以将“科学方法论”理解为: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进行证实和证伪的一般认识原则或理论学问。一般而言,科学认识又包括两个层次,即经验认识层次和理论认识层次。所谓经验认识层次是指对事实的积累以及概括、综合、分析,从而获得适用于实际目的的经验规律的阶段。所谓理论认识层次是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并形成具体领域理论体系的阶段。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然哲学时期。16世纪以前,以直接观察,直觉猜测和形式逻辑推理为主要方法阶段。也可以称之为直觉观察时期。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得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璧鸩鲁等等。这一时期的科学方法基本属于经验方法范畴。 (2)分析方法为主阶段。16~19世纪,各门学科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各自形成独立的学科和自己的研究方法。1620年,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一书问世,给当时的科学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书中着重探讨了经验归纳法。与此同时,笛卡尔在《谈方法》一书中,从唯理性的演绎论出发,强调理性的推理和分析。 从而奠定了当时以分析为总体特征的科学方法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伽利略、牛顿、休谟等。 (3)辩证方法为主时期。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中叶,由于细胞学、能量守恒与转化论和进化论的出现,自然科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关注过程以及各种过程的整体性联系的科学,这一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开始采取辩证方法,在研究中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结合起来,动态地考察对象整体的性质和功能,这一方法进一步得到了微观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以及天体演化学等现代前沿科学成果的证

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比较

《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原来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同时废止,它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段时间我通过认真阅读这两个法律文本,总结出了《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间的一些区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务员法》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使公务员的范围扩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即《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公务员仅指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而《公务员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按照上述规定,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才算是公务员:一是必须是依法履行公职,二是使用行政编制,三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是公务员。由此可见,公务员包括七大类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把上述机关的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范围,将有利于加强对机关干部队伍的统一领导和保持干部队伍的整体性。

第二,完善了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虽然也规定了国家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是却没有详细划分职务类别。而《公务员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国家根据人民警察以及海关、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工作特点,设置与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 第三,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公务员法》第十二章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公务员法》还规定了许多其他关于公务员工资福利的制度,如:“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

《民事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民事诉讼法》试题及答案(A)作者:蔡全义*宪丰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生效判决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 B )。 A.裁定暂缓执行B.决定暂缓执行 C.裁定中止执行D.决定中止执行 2、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B )。A.平等原则 B.对等原 则 C.互惠原则 D.互利原则 3、某甲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与某乙之间的收养关系,一审法院判决不准解除。某甲不服一审法院判决,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了上诉,在上诉后的第5天,某甲死于车祸。此案应如何处理?( C ) A.由一审人民法院终结诉 讼 B.由一审人民法院驳回上诉 C.由二审人民法院终结诉 讼 D.由二审人民法院驳回上诉 4、李某于6月10日接到判决书,6月15日当事人所在地发生水灾,交通断绝,6月23日方消除障碍。6月24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顺延上诉期限,经法院审查,决定准许,顺延后的上诉期限应截止到(C )。 A.7月1日 B.7月2日C.7月3日 D.7月4日 5、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A )。 A.七日B.六日C.五日D.十四日 6、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A )提出。A.申请再审时B.再 审审理时 C.再审审理前D.再 审判决前 7、下列哪种案件的生效判决、 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 A ) A.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 定 B.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 C.依照再审程序审理后维持原 判的案件 D.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 件 8、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 托(B )作为诉讼代理人。 A.一至三人 B.一至二人 C.二至三人D.三人 9、在认定财产无主案件中,公 告期间有人对财产提出请求,人 民法院应当( C )。 A.裁定中止原特别程 序 B.按再审程序审理 C.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告知申 请人另行起诉 D.重新立案,和原案合并审理 10、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为( B )。 A.三个月,可以延长 B.三 个月,不得延长 C.六个月,不得延长 D.六 个月,可以延长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 每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 分。) 1、下列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 措施,应当用决定书的是( C D )。 A.训诫B.拘传C.罚 款D.拘留 2、甲公司与乙公司货款纠纷一 案,经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双方 达成调解协议,乙公司应当在调 解书生效后7日内向甲公司支付 所拖欠的货款210万元,其余责 任互相不再追究。该调解书经过 双方签收后,即产生以下法律效 力(A C D)。 A.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货款 纠纷消灭 B.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买卖关系 消灭 C.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反悔, 就该货款纠纷再行起诉 D.乙公司拒绝支付210万元货 款时,甲公司有权申请法院强制 执行 3、赵亚委托陈律师向区法院起 诉与其在德国留学多年不回的 中国籍丈夫王利离婚,王利委托 江律师代为诉讼与接受诉讼文 书。在诉讼过程中,区法院可以 适用(A D )的方式,向王利送 达诉讼文书。 A.向王利的代理人江律师送 达 B.向赵亚的代理人陈律师送达, 并转交王利 C.向赵亚送达并转交王利 D.由中国驻德国使、领馆代为 送达 4、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不可 以基于( B D )。 A.当事人申请再审B.各 级人民法院院长直接决定再审 C.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 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 D.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 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 5、债权人不应向(A B D ) 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还债。 A.破产财产所在地法院B.债 务人主管部门所在地法院 C.债务人所在地法院D.债 权人会议与清算组依照法律规 定约定的法院 6、邵阳地区甲县某工厂排出的 工业废水流向乙县污染乙县农 户A承包的农田、鱼塘,造成农 作物和鱼的死亡,A可以在( B C )法院起诉。 A.由中级人民法院指定B.甲 县人民法院 C.乙县人民法院D.邵 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7、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 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 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 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人民法院应 予准许:(A B C D )。 A.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 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B.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C.鉴定结论证明显依据不足的 D.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 使用的其他情形 8、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 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 则认定:(B C)。 A.实物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 言词证据 B.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 传来证据 C.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 间接证据 D.本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反证 9、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 证明:(B C D )。 A.关于回避的事实 B.自 然规律及定理 C.众所周知的事实 D.已 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10、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 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 内审结,这6个月的计算不包括 ( B C)。 A.调解书、判决送达的期 间B.公告期间 C.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 议的期间 D.法院主动调查取证的期间 三、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 并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10分。) 1、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 诉的,人民法院不应受理。 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 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当 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 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 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2、精神病人不能成为民事诉讼 当事人。 错误。诉讼权利能力是成为民事

科学思维方法论

科学思维方法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科学思维方法论 名词解释 科学问题:是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和科学思维过程中,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条件下,想要达到而未能达到的科技认知的范畴。是科学认识主体对科学认识客体的已知背景知识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差距的主观反映。 科研课题:是科研认识主体在科技认知过程中所选定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狭义的科学问题,或者说是科学认识主体为解答某一个或某几个狭义的科学问题而提出的任务。 科学事实:被公认的正确的,一般不会被推翻的,既不同于客观事实,也不同于经验事实,推过推导总结而得结论。 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推测和说明,是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 科学理论:是科学工作者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关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说明,是借助于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表述出来的知识体系,是经过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客观真理系统。 研究方向:就是指科学人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从事科学研究的领域。 理论限度:就是指科学理论可以应用的界限。 简答论述题: 一.科学问题有哪些基本特征?其实质是什么? 答:客观性特征;主观性特征;独立性特征;探索性特征;时代性特征;复杂多样性特征。 科学问题的初级本质是已知和未知的矛盾;二级本质是未知和欲知之间的矛盾;第三级本质是科学认识主体和科学认识客体的矛盾。 二.构成科学理论体系的三要素各是什么?什么是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理论的结构体系有哪两类?在现代科学理论中最富有成效的是哪一类? 答:三要素: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推论。 科学理论的结构就是有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或科学定律以及科学推论通过理论论证而建立起来的严密的体系。 有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 三.怎么样理解科学理论的发展?在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新理论与旧理论相比较应当满足那些条件?举例说明 答:科学理论的发展是曲折的。这是因为①科学理论的发展实质上是人们的认识的发展,而认识的发展又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只能形成一定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异常复杂③新的科学理论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 尽管是曲折的,但其发展过程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理论的每一发展都增添了真理的成分,这是一个有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穷尽的过程。科学认识应该沿着已有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客观根据前进,因为正是这些根据,不仅为科学理论的发展预示了灿烂的前景,而且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出路。 四.如何界定和辨析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辨析的一般途径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①科技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识,搜集前人和他人提出的问题,以及整理自己的问题,作为辨析的对象,这是科学问题辨析的基础和前提②科技人员根据问题的归属性,把搜集到的众多的问题区分为两大类:科学认识领域中的问题和非科学认识领域中的问题。③科学人员针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

公务员法2020实施细则全文

公务员法2020实施细则全文 公务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职务和级别、招聘、考核、任免、晋升和解雇、奖励、纪律处分、培训、交流和回避、工资和福利保险、辞职和解雇、退休、投诉和指控、任用、法律责任和附例共18章,10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公务员的国家法律制度。与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具有新的特点,因此常被称为新公务员法,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管理的总则,包括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公务员的范围、条件、义务和权利、公务员的职位和级别、公务员管理机构和违反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等。 二是关于公务员各方面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的规定,包括公务员的招聘、考核、任免、晋升、奖惩、培训、回避交流、工资福利保险、退休、投诉、检举、任用等。《公务员法》在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保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和特点: 一是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

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公务员以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限。中国共产党机关、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工作人员都是参照管理的。公务员法扩大了公务员的范围。 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执行公务,隶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财政承担工资、福利的人员”也就是说,只要符合依法执行公务的三个条件的工作人员被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就被纳入公务员管理范围。这不仅符合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实际,而且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的统一领导,维护干部队伍的廉洁性,有利于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 第二,《公务员法实施细则》总结吸收了近十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一些新成果,如竞聘聘任、公开选拔、任用预告、任期制度、试用制度、部分职位聘任制度、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公务员制度,保持了公务员制度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完善干部职务与职级结合制度的要求,新公务员法对现行职务级别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使职务与职级关系更加合理。 第三,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根据公务员职务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将公务员职务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改变了

第一学期期末民诉试卷B

考试日期:2014年01月日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华东政法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知识产权学院10级、国际法学院10级国际合作班 《民事诉讼法学》试题(B卷)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关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 () A.外国人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中国人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体现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法院未根据当事人的自认进行事实认定,违背了处分原则 C.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与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时,根据处分原则,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D.环保组织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体现了支持起诉原则 2.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审判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 ()A.第二审程序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B.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可以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 C.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只能采用独任制 D.发回重审后又上诉的案件,可以由原二审的合议庭负责审理

3.夫妻双方离开户籍地一年以上,但均无经常居住地的,一方起诉离婚,由人民法院管辖。 ()A.被告户籍地 B.被告居住地 C.原告户籍地 D.原告居住地 4.下列不属于诉的构成要素的是。()A.当事人 B.诉讼标的物 C.诉讼请求 D.诉讼理由 5.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应当维持到为止。()A.裁定强制执行时 B.宣告判决时 C.判决生效时 D.判决确定的履行期届满时 6.债务人下落不明,债权人起诉要求偿还借款三千元,法院应以审理。()A.普通程序 B.简易程序 C.特别程序 D.督促程序 7.下列关于本证与反证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原告提出的证据就是本证,被告提出的就是反证 B.对原告有利的证据就是本证,对被告有利的就是反证 C.本证与反证的划分和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无关 D.用以支持己方所主张事实的证据就是本证,用以否定对方所主张事实的证据就是反证。8.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都依法提起上诉的,。()A.先递交上诉状的为上诉人 B.都列为上诉人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精心整理).doc

复习题 1、 西方为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D )方面存在差界。 A. 悖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悖理方法 D.研究途径 2、 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A ) B. 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 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D ) B. 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 D.国家职能的演变 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 B. 管理权与所冇权 D.行政与政治 5、 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C ) A. 外部取向 B.内部取向 C. 关注行政过程 D.关注LI 常管理 6、 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A )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 政治和行政二分法 B.科学悖理 C. 政策科学 D.行为科学 7、 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悖理的(A ) A.利益性 B.公平性 C.效率性 D.政策性 8、 ( C )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A.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 C.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 3、 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 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 C.个人与集体的占冇状态 4、 从19批纪末20世纪初开始, 家职能,出现了( D )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 C.立法与执法

转变。

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D )过程。 A.市场竟争 B.政策决策 C.计划安排 D.公共选择 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不同,P—途径强调(B )。 A.管理的相似性 B.绩效和项目 C.战略规划 D.组织机构 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C ) A.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纽织 B.疏远型纽织、功利型纽织和道徳型纽织 C.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D.功利烈组织、道德烈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12、功利型组织是以(D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 B.劝导和感召 C.强制性权力 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 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 B.是否以非营利为纽织宗旨 C.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 D.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 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D )要依法配置,其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A.主体、客体、权力 B.职能、机构、人员

00483 科学思维方法论 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科学思维方法论课程代码:00483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 科学思维方法论主要研究科学思维活动的基本方法、原则及规律。该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段的核心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本专业考生通过学习该课程,系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科学思维的本质与基本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际策划能力。 学习本课程,应系统了解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的解题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溯因思维、次协调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各种思维方法的实质、模式和原则;要注意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和解答科学思维中的实例。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以下分章列出考核知识点并提出自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要求:把握方法、科学、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科学思维方法的历史发展以及学习科学思维方法论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科学思维方法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及其特点。(三)考核目标和要求 1、识记:(1)方法(2)科学与科学思维(3)科学思维方法(4)古代思维方法 2、理解:(1)近代科学思维方法(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简单应用:(1)科学思维方法论的意义(2)科学思维方法的主观性特征 第二章解题思维 (一)基本要求:把握科学问题的本质和特征、科学问题的结构体系和建立的基本原则以及科学问题的辨析和演化等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科学问题的本质和特征是本章重点,科学问题的辨析是本章难点。(三)考核目标和要求 1、识记:(1)科学问题的定义(2)科学问题的初级本质(3)科学问题辨析的理论依据(4)科学问题的本质 2、理解:(1)科学问题的特征(2)构成科学问题微观结构体系因素(3)科学问题宏观结构体系的要素 3、简单应用:(1)建构科学问题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2)科学问题辨析的途径和方法(3)科学问题辨析的意义(4)科学问题的演化方式 第三章求异思维

2012民事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2民事诉讼法学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民事程序法 2.既判力 3.民事案件的管辖 4.原告 5.证明责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 (三)有具体的和、;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 分 ) 1.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 )。 A. 一审终审制 B.二审终审制 C. 三审终审制 D.复审制 2.《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 )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A. 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 公民 D.党组织 3. 《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 )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A. 3日 B. 5日 C. 7日 D.1 0日 4.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 )主持。 A. 审判员一人 B.审判员二人 C .陪审员二人D.陪审员三人 5.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 ),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A.暂不执行 B.不予执行 C.当事人提供担保后执行 D.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主要具有的优点有( )。 A. 当事人诉讼权利大,法官职权小,法官职权受当事人诉讼权力的制约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11、效绩标准473 绩效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的是要求补评估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在各个指标上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绩效要求。绩效标准不仅要包括基本标准,还要有卓越标准,这样才能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12、公共部门改革497 公共部门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13、政府职能530

自考科学思维方法论试题及答案解析1月浙江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科学思维方法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13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1.模型化方法 2.抽样调查法 3.僵化教条式研究法 4.机遇 5.思维品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直观性、伦理性和( ) A.科学性 B.规则性 C.模糊性 D.全面性 2.现代思维方法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是( ) A.系统性 B.辩证性 C.规范性 D.抽象性 3.经验思维方法的实质是一种( ) A.复杂思维功能活动的方法 B.高级思维功能活动的方法 C.简单思维功能活动的方法 D.初级思维功能活动的方法 4.灵感思维方法的特点,它具有间接性、突发性、瞬间性、创造性和( ) A.跳跃性 B.模糊性 C.形象性 D.整体性 5.所有的科学理论,最初的形式都是以( ) A.假说的形式出现 B.想象的形式出现 C.信息的形式出现 D.直觉的形式出现 6.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公理化方法和( ) A.从线型的方法到多维的方法 B.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 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D.从静态方法到动态的方法 7.社会调查的程序应是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 ) A.鉴别整理资料阶段 B.总结阶段 C.评估阶段 D.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8.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方法称为( ) A.典型调查法 B.访问调查法 C.观察调查法 D.问卷调查法 9.科学理论的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 ) A.基本问题 B.科学推论 C.逻辑推理 D.基本公式 10.科学理论发展的外在动力有哲学因素、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伦理道德因素和( ) A.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的因素 B.社会生产需要因素 C.科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因素

民事诉讼法期末练习题与答案2

一、单选题 1、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有关送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院向小张送达判决书时小张不在家,小张17周岁的女儿可以代为签收 B.当事人段英是现役军人,则人民法院应当找到段英所在部队的团以上的政治机关转 交 C.张明在诉讼中委托张伟、张亮为其诉讼代理人,则法院在送达本案诉讼文书时可以 送交张明签收,也可以送交张伟签收,也可以送交张亮签收 D.海浪公司收发室负责收件的王大爷尽管是临时工,但仍有权签收司法文书 正确答案:A 解析:答案:A。考查几种特殊的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5条第1款的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 住成年家属签收,A项错误。B项正确,符合《民事诉讼法》第89条的规定。C项正确,符合《民诉解释》第132条的规定。D项正确,根据《民诉解释》第130条第1 款的规定,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可以签收诉讼文书。 2、对于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一审、二审程序都能通过调解方式结案,但执行程序不适用调解 B.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但要求法院必须根据协议内容制作判决书的,法院可以 制作判决书结案 C.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不得主动进行调解 D.调解协议的内容均不得公开 正确答案:A 解析:答案:A。考查调解的基本问题。A项正确,调解仅仅适用于诉讼程序,对于其他程序不能适用。B项错误,根据《民诉解释》第148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自行 和解或者调解达成协议后,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 书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C项错误,根据《民诉解释》第145条第2款的规定,人 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但不应久调不决。D项错误,根据《民诉解释》第146条第2款的规定,调解协议内容不公开,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他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公开的除外。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