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所得税会计练习试题及作业.docx

所得税会计练习试题及作业.docx

所得税会计练习试题及作业.docx
所得税会计练习试题及作业.docx

所得税会计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

1.A 公司 2007 年 12 月 31 日一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 万元,重估的公允价值为20万元,会计和税法规定都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剩余使用年限为 5 年,净残值为0。会计按重估的公允价值计提折旧,税法按账面价值计提折旧。则2010 年 12 月 31 日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余额为()万元。

A.8

B.16

C.6

D.4

【答案】 D

【解析】 2010 年 12 月 31 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0-20÷ 5× 3=8 万元,计税基础 =10-10÷5× 3=4 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余额=8-4=4 万元。

2.下列项目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A.企业根据被投资企业权益增加调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部分

B.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形成的差额部分

C.对固定资产,企业根据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D.对无形资产,企业根据期末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的部分

【答案】 D

3.下列项目中,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是()。

A.因漏税受到税务部门处罚,尚未支付罚金

B.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C.取得国债利息收入

D.对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答案】 D

4.A 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2007 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为 200 万元,本期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0 万元,上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于本期转回

200 万元,假设 A 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除减值准备外未发生其他暂时性差异,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分别为()万元。

A .借方 25、借方 175B.借方 25、借方 225

C.借方 75、借方 275D.贷方 25、借方 175

【答案】 D

5.A 公司于 2007 年 10 月 20 日自甲客户处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 1 000 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但按照税法规定,该款项属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

税所得额; 12 月 20 日, A 公司自乙客户处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 2 000 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按照税法规定,也具有预收性质,不计入当期应税所得, A 公司当期及以后各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则 A 公司就预收账款,下列处理正确的有()。

A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0

B.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0

C.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0

D.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0

【答案】 A

6.甲公司于2008 年发生经营亏损 1 000 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递减以后5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预计其于未来 5 年间能够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为800 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甲公司2008 就该事项的所得税

影响,应做的会计处理是()。

A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0 万元

B.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0 万元

C.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 万元

D.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 万元

【答案】 C

7.甲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2008 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 2008 年 1 月 1 日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改为 25%。 2007 年初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 40 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 5 万元。 2007 年末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 50 万元,补提存货跌价准

备 5 万元。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2007 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万元。

A . 3.3 B. 2.5C.1.25D. 1.65

【答案】 B

8.A 公司于 2007 年 1 月 1 日成立, 2007 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1 000 万元, 2007 年度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0 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0 万元。假设2007 年及以后各期所得税税率均为25%,且上述暂时性差异不是因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

的。则 A 公司 2007 年度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应填列的金额为()万元。

A . 325

B .250C. 275D. 75

【答案】 C

9.甲企业 2008 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25 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12.5 万元,2008 年甲企业转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 万元,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 万元,转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 万元,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 万元,除此之外未发生其他暂时性差异。

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始终为25%,不考虑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

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则该企业2008 年度的递延所得税的发生额为()万元。

A . 12.5

B . 25C. 50 D .27.5

【答案】 A

二 .多项选择

1.下列关于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资产的计税基础,即其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B.资产的计税基础,即其账面价值减去其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

除的金额

C.负债的计税基础,即其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D.负债的计税基础,即其账面价值减去其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

除的金额

【答案】 AD

2.下列各种情况中,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A.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B.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C.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D.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答案】 AD

3.下列各事项中,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有()。

A.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B.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

C.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大于计税工资标准

D.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计提摊销

【答案】 ABD

4.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

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B.企业应以当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

C.企业应以当期适用的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D.企业应以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未来的适用税率可以预计)为基础计算确定

递延所得税资产

【答案】 ACD

5.2007 年 12 月 31 日,企业对一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6 万元,计提减值准备10 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当期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5 万元,对于该事项的所得税影响,企业的会计处理可能有()。

A.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B.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C.转销递延所得税负债

D.转销递延所得税负债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答案】 AD

6.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金额的有()。

A.当期确认的应交所得税

B.因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C.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D.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案】 ABD

7.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表述,正确的有()

A.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B.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会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C.资产负债表日,应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复核

D.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均不要求折现

【答案】 ABCD

8.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可能会涉及的科目有()。

A.所得税费用

B.管理费用

C.资本公积

D.投资收益

【答案】 AC

三 .判断题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

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也不应当转回。()

【答案】×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

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答案】√

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答案】√

4.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则产生暂时性差异的一定是财务会计报告中

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

【答案】×

5.只要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就应该在期末按适用的税率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

【答案】×

四 .业务题

【例 1】甲公司2008 年 12 月 31 日购入价值 5 000 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 5 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未扣折旧前的利润

总额均为 11000 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0%。计算甲公司各年所得税费用并做出相关会计分录。

解答:

( 1)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固定资产折旧。

( 2)确定各年的暂时性差异、该项差异对纳税的影响,如表 1 所示。

表 1各年的暂时性差异及该项差异对纳税的影响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实际成本 5 000 5 000 5 000 5 000 5 000 5 000累计会计折旧0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5 000账面价值 5 000 4 000 3 000 2 000 1 0000累计计税折旧0 2 000 3 200 3 920 4 460 5 000计税基础 5 000 3 000 1 800 1 0805400暂时性差异0 1 000 1 2009204600适用税率20%20%20 %20%20%20%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0200240184920

注:①账面价值 =实际成本-累计会计折旧。如2010 年账面价值 =5000- 2000=3000 (元)

②计税基础 =实际成本-累计计税折旧。如2010 年计税基础 =5000- 3200=1800( 元)

③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如2010 年暂时性差异 =3000- 1800=1200 (元)

④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如2010 年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200

×20% =240(元)

( 3)计算各年应交所得税、确定所得税费用,如表 2 所示。

表 2各年应交所得税及所得税费用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税前会计利润11 00010 00010 00010 00010 00010 000暂时性差异0 1 000 1 2009204600应纳税所得额11 0009 0009 80010 28010 46010 460适用税率20%20%20%20%20%20%应交所得税 2 200 1 800 1 960 2 056 2 092 2 092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0200240184920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发生额020040-56-92-92所得税费用 2 200 2 000 2 000 2 000 2 000 2 000

注:①税前会计利润= 未扣折旧前的利润总额-每年会计折旧。

如 2010 税前会计利润 = 11 000 - 1 000 = 10 000(元)

②应纳税所得额= 未扣折旧前的利润总额-每年计税折旧。

如 2010 年应纳税所得额= 11 000- 1 200 = 9 800( 元)

③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如 2010 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 2010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010 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即2009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240 - 200 = 40(元)

④所得税费用 = 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 2010 年所得税费用= 1 960 + 40 = 2 000(元)

( 4)编制各年会计分录如下:

①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借:所得税费用 2 2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200.00

② 2009 年 12 月 31 日:

借:所得税费用 2 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800.00

③ 2010 年 12 月 31 日:

借:所得税费用 2 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960.00

④ 2011 年 12 月 31 日:

借:所得税费用 2 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5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056.00

⑤ 2012 年 12 月 31 日:

借:所得税费用 2 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9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092.00

⑥ 2013 年 12 月 31 日:

借:所得税费用 2 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9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092.00

( 5)“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简要记录,如图1。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8年: 0元

2009年: 200 元

2010年: 40元

2011 年: 56 元

2012 年: 92 元

2013 年: 92 元

2013年期末余额: 0

图 1 “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简要记录

【例 2】如果上述【例1】中,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20%,但从2011 年起适用所得税税率调整为25%,其余资料不变。计算甲公司各年的所得税费用并做出相关会计分录。

解答:

( 1)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固定资产折旧。

( 2)确定各年的暂时性差异、该项差异对纳税的影响,如表 3 所示。

表 3各年的暂时性差异及该项差异对纳税的影响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实际成本 5 000 5 000 5 000 5 000 5 000 5 000累计会计折旧0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5 000账面价值 5 000 4 000 3 000 2 000 1 0000累计计税折旧0 2 000 3 200 3 920 4 460 5 000计税基础 5 000 3 000 1 800 1 0805400暂时性差异0 1 000 1 2009204600适用税率20%20%25%25%25%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02002402301150

( 3)计算各年应交所得税、确定所得税费用,如表 4 所示。

表 4各年应交所得税及所得税费用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税前会计利润11 00010 00010 00010 00010 00010 000暂时性差异0 1 000 1 2009204600应纳税所得额11 0009 0009 80010 28010 46010 460适用税率20%20%25%25%25%应交所得税 2 200 1 800 1 960 2 570 2 615 2 615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02002402301150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发生

020040-10-115-115额

所得税费用 2 200 2 000 2 000 2 560 2 500 2 500

( 4)编制各年会计分录

①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的会计分录同【例1】

② 2011 年 12 月 31 日:

借:所得税费用 2 56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570.00

③ 2012 年、 2013 年的会计分录均为:

借:所得税费用 2 5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1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615.00

( 5)“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简要记录,如图2。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8年: 0元

2009年: 200 元

2010年: 40元

2011 年: 10元

2012 年: 115 元

2013 年: 115 元

2013年期末余额: 0

图 2 “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简要记录

【例 3】甲公司于2007 年 12 月 6 日以 100 万元购入某公司的股票,并将其指定为交易

性金融资产。 2007 年末,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 万元; 2008 年末,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

90 万元; 2009 年 2 月 10 日,甲公司以106 万元的价格将其售出。若甲公司各年其他生产经

营活动所导致的税前利润总额为 6 000 万元, 2007 年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 2008 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税率变化已于 2007 年 3 月 16 日公布),并且不存在其他差异,试作出相

关会计处理。

解答:

( 1) 2007 年 12 月 6 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00

(2) 2007 年 12 月 31 日

因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加,应确认由此导致的资产账面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000.00

因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120 万元,而计税基础仍为100 万元,导致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万元,确认其所得税影响:

借:所得税费用50 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0 000.00

确认本年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19 800 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9 800 000.00

(3)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因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少,应确认由此导致的资产账面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 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 000.00

因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 万元,而计税基础仍为100 万元,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确认其所得税影响: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50 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25 000.00

贷:所得税费用75 000.00

确认本年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15 000 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 000 000.00

( 4) 2009 年 2 月 10 日

将该项资产出售,确认转让损益:

借:银行存款 1 060 0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00

投资收益160 000.00

同时,将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累积公允价值变动-10 万元转入投资收益:借:投资收益100 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000.00

至此,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0 万元,而计税基础也为 0 万元,不存在暂时性差异,确认其所得税影响:

借:所得税费用25 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 000.00

( 5) 2009 年 12 月 31 日

确认本年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15 015 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 015 000.00

【例 4】甲上市公司于2010 年 1 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

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 2010 年利润总额为 6 000 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

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2010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 5 000 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 475 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 A产品提供 3 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 2010 年销售的 A 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 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10 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

(3) 甲公司 2010 年以 4 000 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 200 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4)2010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 B 产品账面余额为 2 600 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 B产品计提跌价准备 400 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5)2010 年 4 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

2 000 万元; 2010 年 12 月 31 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 4 100 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

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

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其他相关资料: (1) 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2) 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甲公司2010 年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答:

(1)确定甲公司 2010 年上述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暂时性差异金额

①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5 000- 475 = 4 525( 万元 )

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 5 000 (万元 )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 4 975- 4 500 = 475( 万元 )

②预计负债

2010 年末的账面价值= 400( 万元 )

计税基础 = 0(万元 )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 400( 万元 )

③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是永久性差异,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④存货

存货的账面价值= 2 600- 400 = 2 200( 万元 )

存货的计税基础= 2 600(万元 )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 2 600- 2 200 = 400( 万元 )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4 100(万元 )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 2 000(万元 )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金额 2 100 万元

(2)计算甲公司 2010 年所得税费用

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 = 6 000+475+ 400-200+ 400- 2 100 = 4 975(万元 )

2010年应交所得税= 4 975× 25% = 1 243.75(万元 )

2010年递延所得税资产=(475 +400+400) × 25% = 318.75( 万元 )

2010年递延所得税负债= 2100× 25% = 525(万元 )

2010年所得税费用= 1 243.75+525- 318.75= 1 450( 万元 )

(3)编制甲公司 2008 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1 45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318.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25.00

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 1 243.75

作业:

1.A 企业是 2013 年 1 月 1 日注册成立的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013 年度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资料如下:

(1)本年度实现税前会计利润200 万元;

(2)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 万元;

(3)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30 万元;

(4)持有的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50 万元;

(5)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 万元

(6)本年度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00 万元,使用寿命为 5 年,预计净残值为 0,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为10 年,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及净

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折旧费用全部计入当年损益。

(2013 年度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计算本年度应交的所得税;

(2)计算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

(3)计算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分录。

2.A 公司 2011 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 3 000 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

2011 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

( 1)2011 年 1 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 1 500 万元,使用年限为10 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

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 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 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

前扣除。

( 3)当期取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800 万元, 2011 年 12 月 31

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 万元。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

入应纳税所得额。

( 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 万元。

( 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 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

(1)计算 2011 年度应交所得税;

(2)计算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

(3)计算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分录。

3. 沿用第 2 题中有关资料,假定 A 公司 2012 年当期应交所得税为 1 155 万元。 2012 年末资

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除所列项目外,

其他资产、负债项目不存在会计和税收的差异。

单位:万元

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可抵扣

存货 4 000 4 200200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1 500 1 500

减:累计折旧540300

减:减值准备500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10 1 200290

交易性金融资产 1 300800500

预计负债2500250总计500740要求:

(1)计算 2012 年度应交所得税;

(2)计算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

(3)计算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账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账务处理方法 许多企业在税务机关汇算清缴后往往忽视进行账后调整工作,企业在清缴后如不按税法规定进行账务调整,势必会给下年度或以后年度带来不利因素和不良后果。如果企业将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多计或少计,或用其它方式人为地虚列利润等,就会增加下年度或以后年度利润,而已作纳税处理的已税利润在以后年度又极容易出现继续征税等情况,使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多提的短期借款利息,下年度如冲减财务费用也会增加利润,造成所得税重复计征,还会使企业财务状况和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对这一问题如何处理呢?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在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根据汇算清缴后账务调整的原则,举例说明账务调整方法 (一)调增调减利润的会计账务处理 (例1)某企业1999年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利润总额为600000元,所得税为198000元。调增当年度利润190000元,其中年终多结转在产品成本49000元,多提短期借款利息85000元,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19000元末转为营业外收入,职工福利支出37000元直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调减利润101000元,其中少摊待摊费用11000元,少提福利费9000元,补交营业税39000元,生产费用误记在建工程31000元,少提折旧11000元。其他还有企业购买国债利息收入20000元,滞纳金2000元,被没收财产损失20000元,工资总额超支23000元,赞助费支出20000元,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多提折旧额60000元。 1.少计收益、多计费用,调增利润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49000 预提费用85000 固定资产清理19000 应付福利费37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90000 2.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调减利润会计处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1000 贷:待摊费用11000 应付福利费9000 应交税金营业税39000 在建工程31000 累计折旧11000 (二)永久性或时间性差额的纳税调整 按照会计方法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收法规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存在着内容和时间的差异,由此导致的永久性或时间性差额都应作纳税调整。例1中,国债利息收入、滞纳金、被没收财产损失、工资超支、赞助费支出都属永久性差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多提折旧额属时间性差异,由此两种差异引起的纳税调整,一般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将调整的差异额与会计利润合并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只作纳税调

所得税会计作业答案

所得税会计作业答案要点 1.A企业是2008年1月1日注册成立的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008年度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资料如下: (1)本年度实现税前会计利润200万元; (2)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 (3)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30万元; (4)持有的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 (5)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 (6)本年度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00万元,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为10年,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折旧费用全部计入当年损益。 (2008年度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本年度应交的所得税。 (2)计算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 (3)计算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要点】 (1)本年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200-国债利息收入2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30+存货跌价准备10+固定资产折旧(100/5-100/10)]×25%=42.5(万元)(2)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万元; 存货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 固定资产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 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80×25%=20(万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50×25%=12.5(万元)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0×25%=5(万元) (3)本年度所得税费用=42.5+20—12.5—5=4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4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2.5 2.(1)2008年12月25日,甲企业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60万元,预计使用期限为3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也为3年,预计净残值为0。 (2)2010年12月31日,该设备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发现,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5万元。 (3)假设甲企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3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计算2009年~2011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并做出相关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所得税》应用指南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本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本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沿用上述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

企业所得税的帐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的帐务处理 一、科目设置 1.“所得税”科目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50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该科目借方反映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所得税额。 2.“递延税款”科目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270递延税款”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2301),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采用负债法时,“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 3.“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企业应设置“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用来专门核算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税率计算出的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该科目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交而未交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多缴应退还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二、会计处理方法 1.按月(季)预交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 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贷方余额则为企业本月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借方余额则为企业本月发生的亏损总额。 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存在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会计核算上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1)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 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所得,再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出当期应缴的所得税,作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的所得税,记: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月末或季末企业按规定预缴本月(或本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月末,企业应将“所得税”科目借方余额作为费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以具体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①递延法。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 企业采用递延法时,应按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科目,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照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以后各期转销时,如为借方余额应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应借记“递延税款”,贷记“所得税”科目。实际上缴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②债务法。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在税率变

企业所得税会计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会计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5、D 6、C 7、C 8、C 9、C 10、C 11、B 12、B 13、A 14、B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AC 4、AB 5、ABCD 6、ACD 7、BD 8、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 四、实务题 1、业务招待费列支限额=1500万×5‰+(4000万-1500万) ×3‰=1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4000-3800+20-15-79.7-14.3=111万元 应交所得税额=111×33%=36.63万元 计提: 借:所得税 3663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66300 交纳: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66300 贷:银行存款366300 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366300 贷:所得税366300 2、(1)存在问题:所得税应按税法规定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缴纳。 A、工资费用扣除标准:150×1200×12=216万元 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216×17.5%=37.8万元 超过标准,应调增应税所得额:232×(1+17.5%)-216-37.8=18.8万元 B、多列财务费用,应调增应税所得额:20×(20%-10%)=2万元 C、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1500万×5‰+(5000万-1500万) ×3‰=18万元 应调增应税所得额:25-18=7万元 D、税收滞纳金应调增应税所得额1万元 纳税调整后所得:850000+188000+20000+70000+10000+100000=1238000元 减:免税所得(国债利息收入)2万元; 减: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1238000×3%=37140元 应纳税所得额=1238000-20000-37140=1180860元 (2)应补交所得税额=(1180860-850000)×33%=109183.80元 (3)补提: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

内容摘要: 企业按照账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时间上的不同会产生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且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部分企业在年度会计决算已报出,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报送之后,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经自查或税务机关审查,仍存在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 企业按照账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时间上的不同会产生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且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部分企业在年度会计决算已报出,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报送之后,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经自查或税务机关审查,仍存在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 一、自查自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 (一)调表不调账。 凡当期不能税前扣除,以后各期均不得税前扣除的事项,即永久性差异,则通过调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无须调账: 1、2001年度支付工商局罚款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但税法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2001年度该企业员工20人。按计税工资月均800元计算,可税前扣除192000元。企业实际发放工资252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但超标准支付的60000元(252000-192000),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2001年补缴1999-2000年度的职工养老金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列支。根据税法“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的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该三项共计1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二)调表又调账。 凡当期不能扣除,以后年度按规定可分期摊销或计提并允许税前扣除的事项,即时间性差异。则通过调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缴漏缴的企业所得税,并调账转回,在以后年度按规定税前扣除。 1、该公司为开发某商品房项目,贷款2000万元,2001年度支付借款利息1020000元,计入“账务费用”科目,但该项目尚未完工。根据税法“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之前所发生的,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的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待开发项目完工实现销售时,再税前扣除。应调账,借记:“开发成本”1020000元,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20000元。 2、2001年度购买应计入“固定资产”科目的办公桌10张(单价为2000元)、共计20000元,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根据税法“资本性支出不得一次性扣除”的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但以后年度根据该项资产的折旧年限可分期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并在税前扣除。应调账,借记:“固定资产”20000元,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元。 3、某幢商品房已竣工,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总成本1080000元,单位成本1080元。2001年度销售500平方米,应结转“经营成本”540000元,误按单价1800元结转“经营成本”900000元。多结转的360000元(900000-540000),根据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待以后年度实现销售时,予以税前扣除。应调账,借记:“开发产品”360000

所得税会计练习题及作业

所得税会计练习题及作业 所得税会计练习 一.个人选择 1.XXXX公司12月31日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0万元,重估后的公允价值为5年,净残值为0。会计按重估的公允价值折旧,而税法按账面价值折旧。XXXX 12月31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为人民币()万元。 答:8公元前16年,6公元4年,[答案] [决议]XXXX 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XXXX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XXXX XXXX 10月营业损失1000万元。根据税法,这一损失可用于减少未来5年的应税收入。该公司预计未来五年将产生800万元的应税收入。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如果没有其他税收调整,XXXX之前适用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XXXX 1月1日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改为25%。XXXX年初存货账面余额为4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为5万元。XXXX存货年末账面余额5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增加5万元。假设没有其他税务调整,XXXX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人民币()万元。 a . 3 . 3 b . 2 . 5 c . 1 . 25 d . 1 . 65[答案] b 8.甲公司成立于XXXX 1月1日。XXXX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XXXX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XXXX及以后各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5%,上述暂时性差异不是由所有者权益中包含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然后在甲方XXXX年度利润表中填写金额为()万元的所

得税费用。[回答] c 9.XXXX期初A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12.5万元。在XXXX,企业A核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万元,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核销XXXX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发生递延所得税()万元。 [答案] 二。多个选项 1.下列关于计税资产或负债的陈述是正确的()。 A.资产的计税基础,即根据税法规定,在计算未来期间的税收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B.资产的计税基础,即其账面价值减去在未来期间计算税收时根据税法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C.负债的计税基础,即在计算未来期间的税时根据税法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即其账面价值减去在计算未来期间的税时根据税法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答案] AD 2.在下列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能发生暂时性差异()。 2 A.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3.在以下各项中,将出现暂时的差异()。a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B.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c .企业员工应支付的工资高于

企业所得税退税如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退税的小企业如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依据2013年小企业会计准则) 一、实行企业所得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政策性减免)的小企业,应先按照规定计提和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实际收到返还的所得税时再冲减收到退税款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计算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收到时: (1)收到本年度减免税 借:银行存款 贷:所得税费用 (2)收到以前年度减免税 借:银行存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二、如果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且当地税务机关批准直接减免(法定减免)的则可以不作账务处理,也可进行以下处理: 计算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确认时: 借: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贷:所得税费用 三、如果减免的所得税是有指定用途的政策性减免: (1)所得税退税作为国家投资,形成专门的国家资本。 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金 (2)所得税退税款作为国家对所有投资人的赠与,用于企业发展再生产。 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所得税退税款作为专项用于某个项目、设备、特定人群的资金。 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交款———××部门 其他应付款———××项目 使用的时候:

借:其他应付款———××项目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上述1-3项退税均没有对企业税后利润产生影响。 (4)所得税退税款部分用于企业的发展、部分按照规定上交有关部门。收到退税时: 借记:银行存款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应交款———××部门。 使用的时候: 借:其他应付款———××部门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2019企业所得税习题及答案10页word文档

企业所得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软件生产企业为居民企业,2009年实际发生的工资支出500万元,职工福利费支出9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60万元,其中职工培训费用支出40万元,2009年该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万元。 A.67.5 B.47.5 C.27.5 D.20.5 【答案】C 【解析】职工福利费应调增所得额=90-500×14%=20(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应调增所得额=60-40-500×2.5%=7.5(万元); 合计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7.5=27.5(万元)。 2、2009年某居民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发生现金折扣l00万元,接受捐赠收入100万元,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收入20万元。该企业当年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30万元,广告费240万元,业务宣传费80万元。2009年度该企业可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合计 ( )万元。 A.294.5 B.310 C.325.5 D.330 【答案】B 【解析】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应按照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收入。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可扣除业务招待费=2000×5‰=10(万元)<30×60%;可扣除广告费、业务宣传费=2000×15%=300(万元);合计可扣除10+300=310(万元)。 3、2009年某居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营业外收入80万元,与收入配比的成本4100万元,全年发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共计700万元,营业外支出60万元(其中符合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50万元),2019年度经核定结转的亏损额30万元。2009年度该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万元。 A.47.5 B.53.4 C.53.6 D.54.3 【答案】B 【解析】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得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部分,准予扣除。 扣除限额=(5000+80-4100-700-60)×12%=220×12%=26.4(万元) 当年应纳税所得额=220+(50-26.4)-30=213.6(万元) 当年应纳所得税额=213.6×25%=53.4(万元)。 4、某公司2009年度实现会计利润总额30万元。经某注册税务师审核,“财务费用”账户中列支有两笔利息费用:向银行借入生产用资金100万元,借用期限6个月,支付借款利息3万元;经过批准向本企业职工借入生产用资金80万元,借用期限9个月,支付借款利息4万元。该公司2019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万元。 A.20 B.30 C.31 D.30.4 【答案】D

所得税会计习题

所得税会计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 A.利润表法 B.应付税款法 C.资产负债表递延法 D.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⒉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下列负债项目中一般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是()。 A.应付账款 B.预计负债 C.其他应付款 D.短期借款 ⒊在所得税会计中,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应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贷记()。 A.“所得税费用”账户 B.“资本公积”账户 C.“利润分配”账户 D.“盈余公积”账户 ⒋某企业2007年2月1日购入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2 5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2008年末,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7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末该项金融资产对所得税影响的处理为()。 A.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 B.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75万元 C.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 D.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 ⒌A公司2005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2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07年及以前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照2007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A公司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12月31日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万元。 A.0.12 B.1.58 C.1.2 D.4 ⒍A公司2005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2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07年及以前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照2007年颁布的新企业所得税法,A公司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12月31日的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为()万元。 A.-0.12 B.1.58 C.1.2 D.0.2 ⒎甲公司于2008年1月1日成立并开始营业,2008年共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000万元,预期这些暂时性差异将于2009年全部转回,企业预期2009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08年末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万元。 A.250 B.100 C.225 D.125 ⒏甲公司2006年12月1日购入的一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 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设备净残值为0。税收规定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设备净残值为0。2008年末公司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4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对该项设备2008年度应确认()。 A.递延所得税负债39.6万元 B.递延所得税负债6.6万元 C.递延所得税资产39.6万元 D.递延所得税资产6.6万元 ⒐甲公司2007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科目的贷方余额为165万元(均为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对所得税的影响),2007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根据2007年颁布的新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该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变更为25%。2007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 000万元,计税基础为5 800万元,2007年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的预计负债为100万元,(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0)。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则甲公司2007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A.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40贷:所得税费用140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按月(季)预缴(一般是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 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2. 缴纳季度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跨年4月30日前汇算清缴,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4.缴纳年度汇算清应缴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 重新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年度汇算清缴,如果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重新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9.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10.免税企业也要做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资本公积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年度终了,企业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有关资料,计算出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企业应按规定将利润总额进行调整,包括弥补上年度亏损,减除已缴纳所得税的投资利润等,调整后的余额,就构成企业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乘上规定的税率,就得出企业的应纳税额。企业如果有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其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按规定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企业在汇算清缴时,计算的实际全年应纳税额多于全年已预缴的所得税税额,其少交的部分,应于下一年度缴纳时补缴。 计算出少缴的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实际补缴少缴的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多缴的部分,可在下一年度抵缴。 3.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会计习题答案

第一章,所得税会计习题及案例题答案 一、练习题 1、负债的账面价值6 400 000元; 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 0元; 6 400 000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根据计算结果作会计分录如下: 2008年末:借:所得税费用 2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0 000 2009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00 000元。 当年应确认数=400 000-250 000=150 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1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 500 000 2010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50 000元。 当年应确认数=450 000-400 000=50 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0 000 2011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00 000元。 当年应确认数=400 000-450 000=-50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50 000 2012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250 000元 当年应确认数=250 000-400 000=-150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150 000 2006年末,累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0 当年应确认数=0-250 000=-250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250 000 3、分析:(1)产生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1 500 000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当年会计折旧 21 000 000×5/15=7 000 000(元) 税务折旧 21 000 000÷10=2 100 000(元)

(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练习1:甲上市公司于2008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为6 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 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坏账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8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08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 (3)甲公司2008年以4 000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4)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Y产品的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5)2008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 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4 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8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计算甲公司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编制甲公司2008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练习2: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申报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时,涉及如下事项: (1)2012年,甲公司应收账款年初余额为2 000万元,坏账准备年初余额为零;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16 000万元,坏账准备年末余额为1 6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在未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 (2)2012年9月5日,甲公司以2 000万元购入某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至12月31日,该股票尚未出售,公允价值为2 300万元。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税,在处置时一并计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3)甲公司于2010年购入的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2 800万元,

所得税会计练习试题及作业.docx

所得税会计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 1.A 公司 2007 年 12 月 31 日一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 万元,重估的公允价值为20万元,会计和税法规定都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剩余使用年限为 5 年,净残值为0。会计按重估的公允价值计提折旧,税法按账面价值计提折旧。则2010 年 12 月 31 日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余额为()万元。 A.8 B.16 C.6 D.4 【答案】 D 【解析】 2010 年 12 月 31 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0-20÷ 5× 3=8 万元,计税基础 =10-10÷5× 3=4 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余额=8-4=4 万元。 2.下列项目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A.企业根据被投资企业权益增加调整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部分 B.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形成的差额部分 C.对固定资产,企业根据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D.对无形资产,企业根据期末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的部分 【答案】 D 3.下列项目中,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是()。 A.因漏税受到税务部门处罚,尚未支付罚金 B.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C.取得国债利息收入 D.对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答案】 D 4.A 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2007 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为 200 万元,本期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0 万元,上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于本期转回 200 万元,假设 A 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除减值准备外未发生其他暂时性差异,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分别为()万元。 A .借方 25、借方 175B.借方 25、借方 225 C.借方 75、借方 275D.贷方 25、借方 175 【答案】 D 5.A 公司于 2007 年 10 月 20 日自甲客户处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 1 000 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但按照税法规定,该款项属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 税所得额; 12 月 20 日, A 公司自乙客户处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 2 000 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按照税法规定,也具有预收性质,不计入当期应税所得, A 公司当期及以后各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则 A 公司就预收账款,下列处理正确的有()。 A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0 B.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0 C.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0 D.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0 【答案】 A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一、科日设置 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50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同时,取消"利润分配"科目中的"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270递延税款"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2301),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采用负债法时,"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 企业应在"递延税款"科目下,按照时间性差异的性质、时间分类进行明细核算。外商投资企 业取消"预交所得税"科目。 二、会计处理方法 (一)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按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和缴纳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年终按自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年度汇算清缴时,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减去已 预缴税额后为应补税额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3.根据税法规定,乡镇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准予在应缴纳所得税额中扣除10%作为补助社会性支出。计提"补助社会性支出"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其他应交款--补助社会性支出 非乡镇企业不需要作该项会计处理。 4.缴纳年终汇算清应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年度汇算清缴,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其差额为多缴所得税额, 在未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贷:所得税 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时,在下年度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二)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计算补缴所得税的税务会计处理。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其 会计处理如下: 1.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在确认投资收益或应分得联营企业税后利润后,计 算出投资收益或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并缴纳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最新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所得税习题 1.某市化妆品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度有关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销售成套化妆品30万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销售额7200万元;零售成套化妆品5万件,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收入1404万元。 (2)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20万元;接受某单位捐赠原材料一批,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货物金额30万元,进项税额5.1万元,专用发票已通过认证;取得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收入20万元。 (3)期初库存外购已税化妆品600万元,本期外购已税化妆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已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认证,支付购货金额2500万元、增值税额425万元,已验收入库,期末库存外购化妆品500万元。 (4)每件成套化妆品单位成本90元。 (5)产品销售费用700万元、财务费用300万元、管理费用640万元,其中含业务招待费60万元、新产品研发费用80万元。 (6)营业外支出科目反映业务如下:通过中国红十字会为红十字事业捐赠20万元,因排污不当被环保部门罚款1万元,7月发生意外事故损失库存的外购化妆品30万元(不含增值税税额),10月取得保险公司赔款10万元,财产损失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同意税前扣除。 (7)12月份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保专用设备200万元,符合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已知:消费税税率30%,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当年应纳增值税 不含税销售收入=7200+1404÷(1+17%)=7200+1200=8400(万元) 应纳增值税=8400×17%-(425-30×17%+5.1)=1003(万元) (2)当年应纳消费税税额 外购已税化妆品:期初库存600万元,本期购进2500万元,期末库存500万元。另有意外事故损失的外购化妆品30万元,当期生产领用准予扣除的已纳消费税税款=(600+2500-500-30)×30%=771(万元) 应纳消费税税额=8400×30%-771=1749(万元) (3)当年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应纳城建税=(1003+1749)×7%=192.64(万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1003+1749)×3%=82.56(万元) (4)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许扣除的期间费用(包括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额) 广告费限额=8400×30%=2520万元,实际发生额700万元未超过限额,允许全额税前扣除。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销售(营业)收入的5‰=8400×5‰=42(万元),实际发生额的60%=60×60%=36(万元),准予扣除36万元; 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80万元,可以加计扣除50%。 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期间费用(包括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额)=700+300+640-60+36+80×50%=1656(万元) (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公益捐赠额: 公益捐赠扣除限额=会计利润×12%=[8400+35.1(接受捐赠)+20(金融债券利息收入)-90×(30+5)(销售成本)-1749(消费税)-275.2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700+300+640)(期间费用)-20(公益捐赠)-1(罚款)-30×(1+17%)+10(赔款)]×12% =1594.80×12%=191.38(万元) 实际公益捐赠=20万元,准予据实扣除。 (6)该企业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 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8400+20(无法支付的款项)+35.1(接受捐赠)+20(金融债券利息收入)-90×(30+5)(销售成本)-1749(消费税)- 275.2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656(期间费用)-20(公益捐赠)-[30×(1+17%)-10](损失)=1599.8(万元) (7)该企业2009年应纳所得税额=1599.8×25%=399.95(万元) (8)专用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税额 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 专用设备投资抵免限额=200×10%=20(万元) (9)该企业2009年实纳所得税税额=1599.8×25%-20=379.95(万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