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概况论文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概况论文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概况论文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概况论文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概况

张XX

江苏大学软件学院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它的出现使得我们的计算机世界丰富多彩起来,也使得计算机世界充满了人性的气息。多媒体技术从问世起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迅速由科学研究走向应用、走向市场,其应用领域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技术和应用发展的必然。在信息社会,人们迫切希望计算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因而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随着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发展,它正被广泛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咨询服务、教育、通信、医疗等诸多行业。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

1 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

多媒体技术是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

它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部分:

1.1 多媒体数据压缩,图像处理:它包括HCI与交互介面设计、多模态转换、压缩与编码和虚拟现实等。

1.2 音频信息处理:它包括音乐合成、特定人与非特定人的语音识别、文字——语音的相互转换等。

1.3 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它包括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检索等。

1.4 多媒体著作工具:它包括多媒体同步、超媒体和超文本等。

1.5 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式多媒体:它包括CSCW、会议系统、VOD和系统设计等。

1.6 多媒体应用:CAI与远程教学、GIS与数字地球、多媒体远程监控等。

2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领域广泛

2.1多媒体教学领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采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主要有: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情境可激发学习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优化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氛围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过程,激活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德育的无缝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3 多媒体监控技术:图像处理、声音处理、检索查询等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到实时报警系统中,改善了原有的模拟报警系统,使监控系统更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交通安全、银行保安、酒店管理等领域中。它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迅速报警,同时将报警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以备查询,并交互地综合图、文、声、动画多种媒体信息,使报警的表现形式更为生动、直观,人机界面更为友好。

2.4 商业广告: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广告。商业广告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制作的广告,是为了宣传某种产品而让人们去喜爱购买它。商业广告是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广告。如在不成功的商业广告中找致命缺点,就是广告人员在销售与行销努力上,常视广告为一分离与独立部分,他们把广告视为有几分“不同的”、“奇特的”、“创作性的”、甚至于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东西。这也是目前的一项主要问题。从事广告的人员似乎忽视,事实上他们不过是企图透过大众媒介推销产品与劳务的推销员而已。商业广告之目的只是替产品或劳务对大量潜在顾客或顾客在同一时间送达“销售讯息”。而公司之使用广告而不用面对面推销之唯

一原因,是以时间及成本而论,广告远超过人员推销的效率。经由亲身接触以传送讯息,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人口众多,却显得不切实际,甚至在一个3000人口的市镇中,零售商若去会见其全部顾客及潜在顾客传送销售讯息,也是既不实际也不可能的事,因此许多公司以广告作为亲身送达销售讯息的代替品,并希望能达成相同的结果。送达一项有效果的讯息,并产生对该讯息欣然同意的反应。

2.5 医疗:多媒体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其广泛,利用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清晰的跟踪各种医学图像,方便医学专家进行疾病的排除和判断。像心电图仪器、B超仪器等医疗器械都利用了该技术。

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看,多媒体技术正向二个方而发展:一是网络化发展趋势,与宽带网络通信等技术相互结合,使多媒体技术进入科研设计、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检索咨询,文化娱乐、自动测控等领域;二是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提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多媒体性能,开发智能化家电。

3.1 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使诸如服务器、路由器、转换器等网络设备的性能越来越高,包括用户端CPU、内存、图形卡等在内的硬件能力空前扩展,人们将受益于无限的计算和充裕的带宽,它使网络应用者改变以往被动地接受处理信息的状态,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参与眼前的网络虚拟世界。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计算机将形成更完善的计算机支撑的协同工作环境,消除了空间距离的障碍,也消除了时间距离的障碍,为人类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

交互的、动态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在网络环境创建出更加生动逼真的二维与三维场景,人们还可以借助摄像等设备,把办公室和娱乐工具集合在终端多媒体计算器上,可在世界任一角落与千里之外的同行在实时视频会议上进行市场讨论、产品设计,欣赏高质量的图像画面。新一代用户界面(UI)与智能人工(Intelligent Agent)等网络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多媒体软件的应用还可使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通过“人机对话”,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自由地沟通与了解。

世界正迈进数字化、网络化、全球一体化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将渗透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促进信息社会全面实现的关键技术。MPEG曾成功地发起并制定了MPEG-1、MPEG-2标准,现在MPEG组织也已完成了MPEG-4标准的1、2、3、4版本的标准,2001年9月完成MPEG-7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在2001年12月完成MPEG-21的制定工作。

3.2 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发展趋势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音频接口软件不断改进,尤其是采用了硬件体系结构设计和软件、算法相结合的方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进一步提高,但要满足多媒体网络化环境的要求,还需对软件作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使多媒体终端

设备具有更高的部件化和智能化,对多媒体终端增加如文字的识别和输入、汉语语音的识别和输入、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图形的识别和理解、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等智能。

过去CPU芯片设计较多地考虑计算功能,主要用于数学运算及数值处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需要CPU芯片本身其具有更高的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及通讯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将媒体信息实时处理和压缩编码算法作到CPU芯片中。

嵌入式多媒体系统可应用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工业

控制和商业管理领域,如智能工控设备、POS/ATM机、IC卡等;在家庭领域,如数字机顶盒、数字式电视、WebTV、网络冰箱、网络空调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此外,嵌入式多媒体系统还在医疗类电子设备、多媒体手机、掌上电脑、车载导航器、娱乐、军事方面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钟玉琢等.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徐光佑,史元春.中国多媒体技术研究.1999.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0.VO1.5(A).No.12.

[3]祁妍军,钟玉琢,杨士强.数字机顶盒的发展及其对多媒体终端技术的影响[C].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4]孔岩,钟玉琢.浅析蓝齿协议体系结构[C].第十届全国多媒体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5]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前景 [R].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 .

[6]王军,韩志强.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淡 [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1(2).

[7]张亚勤 .全球软件产业现状、趋势与挑战 [J].微软中国研究院, 2001(12).

[8]鲁宏伟.视频会议系统与远程监控 [J].测控技术2000年 19卷第八期 .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doc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提示 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知识清单 知识梳理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经验的积累。 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个人因素——科学家具有科学精神。 (二)经典力学 1、伽利略——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1)主张: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实验。 (2)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4)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牛顿——17世纪英格兰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 (1)牛顿在其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2)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3)数学方面,牛顿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三)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20 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AD转换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目录 1 引言 (3) 2 A/D转换器的发展历史 (3) 3 A/D转换技术的发展现状 (3) 3.1 全并行模拟/数字转换 (4) 3.2 两步型模拟/数字转换 (4) 3.3 插值折叠型模拟/数字转换 (5) 3.4 流水线型模拟/数字转换 (6) 3.5 逐次逼近型模拟/数字转换 (7) 3.6 Σ-Δ模拟/数字转换 (8) 4 A/D转换器的比较与分类 (9) 5 A/D转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10)

A/D转换电路的外特性研究以及A/D转换技术的发 展历程和趋势 1 引言 随着电子产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数字系统为主体的格局。A/D转换器作为模拟和数字电路的接口,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A/D转换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的模拟/数字转换技术不断涌现。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几种常用的A/D转换技术;并通过对数字技术发展近况的分析,探讨了A/D转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2 A/D转换器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数字通讯等数字系统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系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大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因此,需要一种接口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转换器正是基于这种要求应运而生的。1970年代初,由于MOS工艺的精度还不够高,所以模拟部分一般采用双极工艺,而数字部分则采用MOS工艺,而且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还不能做在同一个芯片上。因此,A/D转换器只能采用多芯片方式实现,成本很高。1975年,一个采用NMOS工艺的10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成为最早出现的单片A/D转换器。 1976年,出现了分辨率为11位的单片CMOS积分型A/D转换器。此时的单片集成A/D转换器中,数字部分占主体,模拟部分只起次要作用;而且,此时的MOS工艺相对于双极工艺还存在许多不足。1980年代,出现了采用BiCMOS工艺制作的单片集成A/D转换器,但是工艺复杂,成本高。随着CMOS工艺的不断发展,采用CMOS工艺制作单片A/D转换器已成为主流。这种A/D转换器的成本低、功耗小。1990年代,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遍应用要求A/D转换器的功耗尽可能地低。当时的A/D转换器功耗为mW级,而现在已经可以降到μW级。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和速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A/D转换器的转换速度已达到数百MSPS,分辨率已经达到24位。 3 A/D转换技术的发展现状 通常,A/D转换器具有三个基本功能:采样、量化和编码。如何实现这三个功能,决定

多媒体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已悄悄地走进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它具有集成声音、文字、图画、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为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起到了有利的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被我们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生所喜爱与青睐。教师巧用多媒体技术,合理选取其服务于英语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具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精彩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它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资源加速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当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福音。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谈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决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确强调指出:这次小学英语课的开设,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事实证明:在现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时代,单单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只有让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我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才能丰富我们的英语教学形式,优化我们的英语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现代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喜欢运用英语组织教学过程,以便于更好的用全英文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是,我们的学生都是刚刚开始接触英语,既不会说一口漂亮的英语,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形中使用不同的语调;而且他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也被限制。这些种种困难使得我们在英语课堂上用全英文交流难以实现。此时,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实际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也是关键所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发展趋势,能够更好的使教师具体、生动活泼地展现所要教学的内容,还能用直观、具体、形象的手段去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的教学实效,改善我们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轻松地学好小学英语这门功课。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兴趣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败,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启迪他们的智力潜能。我校的英语课一般都安排在下午最后两节,此时学生的身心都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要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使他们迅速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当中去。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他给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将对大众传媒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将加速计算机进入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进程,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深刻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向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改善了人类信息的交流,缩短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路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应用的时代特征,也是计算机的又一次革命。 多媒体的定义: 何谓多媒体呢?“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优势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核心词是媒体。媒体(multiple)在计算机领域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为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中文译作媒介,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与多媒体对应的一词是单媒体(monomedia),从字面上看,多媒体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人类在信息交流中要使用各种信息载体,多媒体(Multimedia)就是指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但是,这样来理解"媒体",其概念还是比较窄了一点,其实,"媒体"的概念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多媒体"究竟是指什么含义。人们普遍地认为,"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从这个意义中可以看到,我们常说的"多媒体"最终被归结为是一种"技术"。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实质性进展,才使我们今天拥有了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这才使得"多媒体"成为一种现实。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多媒体",常常不是指多种媒体本身,而主要是指处理和应用它的一整套技术。因此,"多媒体"实际上就常常被当作"多媒体技术"的同义语。另外还应注意到,现在人们谈论的多媒体技术往往与计算机联系起来,这是由于计算机的数字化及交互式处理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通常可以把多媒体看作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视频、音频和通信等技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新技术或新产品。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MultimediaComputerTechnology)的定义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单地说: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和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

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革命先行者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 是近代中国主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元任、任鸿隽、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数电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人类一直在进化,不断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最开始是发现了火,发现了能燃烧的东西,然后产生了可控的热能,最后出现了电。如果只是有电还不足以说明人类的聪慧。当人类开始打算用电来表达信息,储存数据等的时候,预示着下一个伟大的时代的降临——数字时代。 最初从直观上来看是想用电信号作为一种媒介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工作,比如计算。当然机械计算装置是最早出现的,比如算盘,当然还有自动计算的工具(历史上有最早的计算机模型,拥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可实现加法运算)。每一项技术的提出之初看似奇思妙想,也正是这种开拓精神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这只是少数人做的事。 具有前瞻性的人第一次提出了用电信号来储存数据:二进制,0和1,分别代表两种状态低电平和高电平。然后有了数字器件,即能够表征0和1信号的东西,可以抽象为简单的门电路(实现信号的变换)。当然其中遵循的标准应该是很多科学家在一起商讨很久才定下来的,我们现在被告知有CMOS电平,TTL电平等。 在理论上取得巨大成功后最重要的还是要能拿出实物来证明一切。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现在也知道了又电子管。晶体管的各类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概念的提出绝对是划时代的,这已经和欧姆实验的电阻有了本质区别。 在积淀工作做了很多年之后,我们头脑已经有了未来的模样:电可以代替人做更多的事,而且身边可以找到东西实施自己的想法。然后根据需要,我们开始去设计自己期待的东西。最早的计算机是由无数个电子管组成的,人工焊接,体积巨大,极难维修。这种东西的价值不能体现在东西的本身,而要着眼于过去和未来。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才形成了分门别类的系统化的现代数字设计。 让我们来看一下现代人的观点: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等,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数字技术也称数字控制技术。 1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

《多媒体技术》论文——多媒体通信技术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1.多媒体通信特点 (5) 2.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 (5) 2.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5) 2.2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6) 2.3多媒体信息存储技术 (6) 3.可视电话系统 (6) 3.1可视电话的组成 (6) 3.2可视电话控制器的功能 (7) 4.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 (7) 4.1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7) 4.2服务质量 (7) 5.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8) 6.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8) 6.1多媒体通信的信息处理技术 (8) 6.2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9) 6.3多媒体通信的终端技术 (9) 参考文献 (9)

【摘要】:多媒体通信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它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传统领域的界限,把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融为一体,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服务,从而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通信的概念、系统、网络和分布是信息处理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技术

前言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基于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学科发展起来的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学科领域,对信息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多媒体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传统产业间相对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通信和电视领域的一次革命。他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表示、存储和传输。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计算机、通信、和电视之间的距离,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电视的真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人们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

多媒体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多媒体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1 姓名黄举文学号201005042013004 一.摘要: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它 是两个媒体;声音和图像,或者用现在的术语:音响和电视。在 下面主要论述:多媒体的发展历史及四个方向视频会议系统,虚 拟现实,超文本和家庭视听。多媒体的图形图像,音频及视频(动 画)处理,并了解性概括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标准及多媒体计算 机教学软件系统。最后通过自己对多媒体的了解及别人的独到见 解及看法来论述多媒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 A. Abstract: multimedia is the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and video technology, it is actually the two media; sound and image, or in today's terms: sound and television. In the following paper: multimedia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 four direction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virtual reality, hypertext and home video. Multimedia image, audio and video animatronics processing,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data compression and coding standards and multimedia computer teaching software system. Finally, through their own multimedia understanding and others of insights and views to describe multimedia development trend. 二.目录: 一.摘要 (2) 二.目录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多媒体技术论文字

多媒体技术论文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摘要:计算机的出现是革命性的,它的发明和普及,改变了社会形态和工作方式,改变了全球的信息传递和任务处理方式,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持续地为人类社会带来无可估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介绍入手,对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具体发展前景趋势进行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计算机经历了飞速蓬勃的发展,直到今天仍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而有计算机技术衍生出来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更新,运用最先进的科技为各行各业而服务,用文字、图像、视频结合的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工作,改善了人机界面。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的行业正在逐渐消失,如以前的纸质版书籍保存逐渐被电子版书籍储存取代等,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新兴的科技信息产业。这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逐渐在信息极速传输和处理的今天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内容 计算机多媒体概念 计算机多媒体是指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各种媒体形式都以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的形式存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现今发展最快也是现实应用表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融合了电子科技包括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功能在内的最新技术,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及,并改善了工作的繁杂,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享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介绍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主要分为四大类: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大容量光盘存储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首先,数据压缩技术。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基于各种媒体形式上的一种融合,所以不论是文字还是动画或声音,要想把他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就必须要对不同的媒体文件的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而处理后的文件因为融合了各个媒体在内,所以数据量十分巨大,如果不进行压缩处理就很难对制作好的多媒体文件进行存放,所以压缩工作在此是十分重要的。数据压缩,通常来说就是用最少的数码来表示信号,这样数据就能快速的被传播。而如何进行数据压缩,就涉及到一些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比如,数据中通常存在冗余度,先要对冗余度在数据编码中进行删除或减少,其次由于耳、目对信号的时间变化和幅度变化的感受能力都有一定的极限,所以可以对一些低于人眼或人耳对某一极限变化已无法感知的数据进行删除,这样也能进行数据的压缩。其中,在数据压缩的同时仍然要保持一定的信号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 其次,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通常是指含有逻辑门数为100门到9999门,在一个芯片上集合有1000 个以上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说,要体现多媒体技术的画面和功能的完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是至关重要的,高速、高度集成的逻辑运算等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通信画面、音质的完美实现离不开多媒体中数字信号的处理,它用数字数值来表现数字网中的信息,借助计算机的逻辑式、代数式处理,以达到信息各部分媒体功能的智能化展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不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要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信息技术。它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集声,文,图,像处理一体化。更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和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并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伴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低成本高速处理芯片的应用,数字信息的数量在今后几时年中将急剧增加,质量也将大大地改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和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并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发展信息化应用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urse Abstract: A stro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 practical technology, is the most dynamic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today,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high-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improved human-machine interface, collection, text, map, like dealing with integration. More convenient way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t is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disciplines and in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ver-changing human life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Along with the pace of social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ow cost high speed processing chips, digital information will rapidly increase in the next year when the number of quality would greatly improve.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t is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disciplines and in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ver-changing human life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阎行舟 2014030306033 指导教师:邹麟 内容提要 本文对数字技术的发展过程做了概括性的总结 关键词 数字技术的历史数字技术的应用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概述 电子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已经使得工业,农业,科研,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特别是数字电子技术,在近四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以电子器件的发展为基础的。20世纪初直至中叶,主要 使用的电子器件是真空管,也称电子管。随着固体微电子学的进步,第一支晶体三极管于1947年问世,开创了电子技术的新领域。随后60年代初,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相继问世。到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问世,电子器件及应用出现了崭新 的局面。1988年,集成工艺可在一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3500万个元件,说明集成电路进入甚大规模阶段。当前的制造技术已经使得集成电路芯片内部的布线细微到亚微米和深亚微米(0.13~0.09微米)量级。随着芯片上元件和布线的缩小,芯片的功耗降低而速度大为提高。最新生产的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高达 93GHz。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模拟电路一样,经历了由电子管,半导体分立器件到集成电路的过程。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数字电路的主流形式是数字集成电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数字集成器件以双极型工艺制成了小规模逻辑器件,随后发展到中规模;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出现,使数字集成电路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专用集成电路(ASIC)制作技术已趋向成熟,标志着数字集成电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二、数字技术与计算机 数字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是电子计算机,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计算机起源自英国数学教授Charles Babbage。他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中有许多错误,在剑桥学习时,他认为可以利用蒸汽机进行运算。起先他设计差分机用于计算导航表,后来,他发现差分机只是专门用途的机器,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研究,开始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机(Analytical-Engine)。Babbage的蒸汽动力计算机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是非常原始的,然而,它勾画出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分,在概念上是一个突破。 在这之前的计算机,都是基于机械运行方式,尽管有个别产品开始引入一些电学内容,却都是从属与机械的,还没有进入计算机的灵活:逻辑运算领域。而在这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就开始了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越来越成为计算机的主体,机械越来越成为从属,二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计算机也开始了质的转变。 1906年美国的Lee De Forest发明了电子管。在这之前造出数字电子计算机 是不可能的。这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5年IBM推出IBM 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造了1500台。1938年ClaudeE.Shannon 发表了用继电器进行逻辑表示的论文。1938年柏林的Konrad Zuse和他的助手们完成了一个机械可编程二进制形式的计算机,其理论基础是Boolean代数。后来命名为Z1。它的功能比较强大,用类似电影胶片的东西作为存储介质。可以运 算七位指数和16位小数。可以用一个键盘输入数字,用灯泡显示结果。1939年

多媒体技术论文3(3000字)

摘要:计算机的出现是革命性的,它的发明和普及,改变了社会形态和工作方式,改变了全球的信息传递和任务处理方式,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持续地为人类社会带来无可估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介绍入手,对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具体发展前景趋势进行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计算机经历了飞速蓬勃的发展,直到今天仍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而有计算机技术衍生出来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更新,运用最先进的科技为各行各业而服务,用文字、图像、视频结合的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工作,改善了人机界面。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的行业正在逐渐消失,如以前的纸质版书籍保存逐渐被电子版书籍储存取代等,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新兴的科技信息产业。这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逐渐在信息极速传输和处理的今天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内容 1.1 计算机多媒体概念 计算机多媒体是指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各种媒体形式都以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的形式存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现今发展最快也是现实应用表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融合了电子科技包括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功能在内的最新技术,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及,并改善了工作的繁杂,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享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介绍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主要分为四大类: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大容量光盘存储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首先,数据压缩技术。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基于各种媒体形式上的一种融合,所以不论是文字还是动画或声音,要想把他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就必须要对不同的媒体文件的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而处理后的文件因为融合了各个媒体在内,所以数据量十分巨大,如果不进行压缩处理就很难对制作好的多媒体文件进行存放,所以压缩工作在此是十分重要的。数据压缩,通常来说就是用最少的数码来表示信号,这样数据就能快速的被传播。而如何进行数据压缩,就涉及到一些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比如,数据中通常存在冗余度,先要对冗余度在数据编码中进行删除或减少,其次由于耳、目对信号的时间变化和幅度变化的感受能力都有一定的极限,所以可以对一些低于人眼或人耳对某一极限变化已无法感知的数据进行删除,这样也能进行数据的压缩。其中,在数据压缩的同时仍然要保持一定的信号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 其次,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通常是指含有逻辑门数为100门到9999门,在一个芯片上集合有1000 个以上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说,要体现多媒体技术的画面和功能的完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是至关重要的,高速、高度集成的逻辑运算等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通信画面、音质的完美实现离不开多媒体中数字信号的处理,它用数字数值来表现数字网中的信息,借助计算机的逻辑式、代数式处理,以达到信息各部分媒体功能的智能化展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多媒体

科学技术发展史论文

成都理大学 科学技术史论文题目:世界科技发展史回顾与未来科技发展展望 彭静 201206020228 核自学院 指导老师:周世祥

世界科技发展史回顾与未来科技发展展望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之时,大家是否会感受到,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而伟大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一.古代科技发展概况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类由石器时代跨入青铜器时代,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文字。在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不断推动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萌芽不断成长起来。 世界文明发端于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辉煌,但主要在技术领域。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古代中国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桂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及世界闻名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生活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巴比伦人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埃及金字塔名垂史册,印度数学为世界数学发展史大侠光辉的一页。 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夺目的科学奇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以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都是那一时期的解除代表人物。公元前3世纪,进入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获得更大的发展,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使得古代科学攀上三座高峰。 公元最初的500多年中,欧洲的科学技术持续衰落,5世纪后进入黑暗的年代,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科学一度成为宗教的婢女。但是科学精神在14世纪发出自己的呐喊,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逻辑尔-培根像一颗新星,点亮了欧洲的天空。 在整个古代,技术发展的水平不高,科学也没有达到系统的程度,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还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但许多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 如阳历和阴历, 节气、月、星期和其它时间单位的划分, 恒星天区的划分和名称,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十进制记数法、印度——阿拉伯数字、轮车技术、杠杆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等,都已深深镶入了整个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 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停留在描述现象,总结经验的阶段,个学科的分野并不明确,因而具有实用性,经验性和双重性,但它给近代科学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2.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到1996年,这个阶段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主,也就是第一代模拟电视监控系统。其传输媒介为视频线。由控制主机进行模拟处理。那时候主要应用于银行、政府机关等高档场所。是一个起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以基于电脑插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这个阶段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半数字时代。其传输媒介依然是视频线缆。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和存贮。这个阶段的应用也多限于对安全程度要求较高的场所。这就是初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以嵌入式技术为依托,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智能图像分析为特色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自此,网络视频监控的发展也进入了数字时代。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安全防护,逐渐也被用于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领域。高速发展阶段是从2005 年至现在 视频监控的发展经历了:模拟视频监控、半数字监控、IP数字监控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是视频监控的数字化也是监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模拟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磁带机已被淘汰 这个方案的前端采集与后端显示和传输线路都使用模似信号,所以又称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需要专门铺设线路并且成本高,在长距离传输时视频损耗大,严重影响了后端的显示的效果。也没有完整的针对大量前端的有效管理机制,所有模似信号需要中央视频切换矩阵控制,所以系统容量有限。它采用模似信号存储容量很大,调看录像非常不方便。

半数字化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DVR 或模拟摄像机+DVS+NVR 这个方案前端和传输采用模似信号,存储则采用数字方式,一般为DVR。前端:早期采用MPEG2,MPEG4压缩方式,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有的部分H。264方案。线路也需要专门铺设,成本高并且在较长距离传输时候视频损耗大也影响后端的显示的效果。集成能力:没有完整的针对大量前端的有效管理机制,所有模似信号需要中央服务器的视频卡处理 (一般单台仅支持16路),系统容量有限。存储与回放:事后查阅,需要到专门服务器上进行。 全数字化的监控方案:分散的IP Camera模式 该方案的前端和传输都采用数字信号,且传输基于IP网络进行。 前端:直接采用一体机,内置LINUX微型服务器,直接接入IP网络。由于常用的一体机,其没有集成式的管理,在接入ADSL时,受限于中国的网络固定公网IP很少, IP不固定,需要再依赖于DDNS等第三方服务。并且需要用户的NAT额外设置,使用不方便。这个方案适合于简单的单个消费型的家庭用户。存储与回放:由于一体机前端一般只能接入SD/CF卡等,其容量一般为4G,只能存储最近几小时的视频数据,无法形成真正的录像调阅机制。 全数字化的监控方案: LiveCamera视频监控平台,基于互联网,统一平台,统一管理 该方案的前端,传输,显示都使用数字信号,且于IP网络传输。传输:信号基于IP网络传输,因此适合长距离传输。由于现在的建筑等一般已经安装了的IP网络,因此布线成本低。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可以使用电话线 ADSL 方式接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