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林业厅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全区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据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林业用地面积406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4.4%,森林面积2078.9万公顷,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天然林面积为1341.35万公顷,居全国第二位;活立木总蓄积12.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人工林面积571.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57%。

境内有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次生林区、宝格达山、迪彦庙、克什克腾、茅荆大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和额济纳);中部高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

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12种,野生(维管)植物2718种。分布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及沼泽化草甸湿地3大类13种类型湿地,面积424.53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 %,居全国第三位。

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和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呼伦贝尔、乌珠穆沁五大沙地,在阴山北部还分布有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

内蒙古既是森林资源大省区,也是荒漠化大省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林业六大工程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内蒙古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产和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宏伟目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道路,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与发展地区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相结合,全力实施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内蒙古大兴安岭、黄河上中游和岭南八局三个工程区。工程实施以来,木材产量大量调减,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管护面积逐步扩大,富余职工妥善安置,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1、内蒙古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包括17个森工公司、2个林业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工程由国家林业局直接管理。1998年9月开始试点。规划建设期为11年,即2000─2010年。2、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位于我区的中西部,涉及6市1盟,即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实施单位35个旗(县、市、区)、4个盟市直属国有林场和1个综合开发示范区。工程建设期为11年,即2000—2010年。完成公益林建设122.07万公顷。3、岭南八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包括呼伦贝尔市的免渡河、乌奴耳、巴林、南木、红花尔基、柴河和兴安盟的白狼、五岔沟8个次生林林业局。

(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涉及我区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4个盟市31个旗县。2000-2007年,国家共下达我区沙源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任务128.85万公顷,完成建设任务135.07万公顷,取得了显著成效。据2007年监测,工程区森林面积7年增加了7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1%,增加了3个百分点。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56.6万公顷,减少22.16%。通过集中连片,综合治理,重点区域的风沙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林草覆盖度增加20%以上。阴山北麓长300公里,宽50公里,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长约400公里,宽1-1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初步形成。

(三)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在我区试点,2002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工程建设涉及12个盟市,96个旗县。建设内容主要是退耕地还林和配套的荒山荒地造林,2005年增加了封山育林。2007年开始不再下达退耕地还林任务,只有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以巩固建设成果为主,并延长退耕地钱粮补助一个周期。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92.2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152.93万公顷,封山育林9.33万公顷。

(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2001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开始实施,工程规划期10年。国家共下达我区建设任务21.8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7.95万公顷,封山(沙)育林3.81万公顷,飞播造林0.13万公顷,均超额完成。

(五)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湿地以及荒漠生态系

统为主,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野生动植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发展。截止2007年底,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共有132处,面积991.1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8.4%,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处,面积228.53万公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1处,面积651.43万公顷;盟市级65处,面积11133万公顷。

(六)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该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采取以市场融资为主、政府适当扶持的投入机制。2001-2007年,全区共完成建设面积10.4万公顷, 2008年实施速生丰产林大径级材培育建设任务。

三、生态建设成效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自治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林业步入了快速、高效、健康的发展阶段。

(一)造林绿化。 10年间,共完成造、封、飞林业生态建设面积786.67万公顷,森林资源实现了持续“双增长”。2003年第五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森林面积比1998年增长326.67万公顷,林木蓄积比1998年增加1.2亿立方米。

(二)防沙治沙。四大沙漠周边重点区域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四大沙地林草盖度均有不同幅度提高,沙地向内收缩。其中,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生态状况呈现区域性逆转,重点治理的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一些地方初步形成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全区近400多万公顷农田、533.3多万公顷基本

草牧场受到林网保护,800万公顷风沙危害面积和800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2004年,全国第三次荒漠化、沙漠化监测结果显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首次出现“双减少”。荒漠化土地比1999年减少160万公顷,沙化土地比1999年减少48.67万公顷。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林业产业。在全力抓好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各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林产工业规模扩大,木材综合加工利用率明显提高。灌木原料林、灌木饲料林、经济林建设快速发展,种苗、花卉、森林食品、药材培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森林旅游业、沙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我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92亿元,农牧民人均林业收入320元。

(四)林业改革。积极推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场和苗圃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林业的内在活力得到激发,林业的发展动力得到增强。在坚持全民义务植树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物质利益的原则,吸引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向林业建设流动、聚集。

(五)保障能力。10年间,我区共完成林业投资300亿元,其中国家和自治区投资270亿元,解决了制约我区林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除六大工程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为我区的森林资源保护给予了极大的保障。全区共启动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为515.43万公顷,

每年中央财政补偿3.87亿元,涉及10个盟市64个旗(县、市、区)。2007年,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财政共启动地方公益林补偿面积57.27万公顷,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涉及8个盟市44个旗县。

(六)林业科技。科技支撑不断强化,提高了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全区林业适用技术推广覆盖率已达70%以上,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科技进步对林业生产的贡献率提高到27%以上。林业标准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林业地方标准总数达36项,基本上涵盖了种苗培育、造林经营、抚育采伐、森林保护与管理等林业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

(七)依法治林。林业法制工作不断增强,目前,我区已制定7部地方林业法规,4部政府规章。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实际,依法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制定,为林业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时,林业执法和护林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加大执法、普法和执法监督力度,对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控制和打击能力明显增强。

四、今后工作

(一)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屏障和建设“生态内蒙古”为目标,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建设、产业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推

进现代林业发展,促进兴林富民,为改善生态、服务“三农三牧”、建设和谐内蒙古做出更大贡献。

(二)建设目标。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实现全区生态状况“整体上稳定遏制,治理区全面好转”,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三)工作重点。一是增资源。我区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在全国虽然排在前几位,但森林覆盖率偏低,仍然是少林省区,尚有1.7亿亩宜林地需要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是目前我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二是保成果。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区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森林资源持续“双增长”,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丰富,但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日显突出。特别是个别地区为了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发展,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胆以身试法,从事“四乱四滥”行为,给我区的林业保护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和极大的威胁,我区的保护工作仍很艰巨,要放在优先位置抓好。三是提质量。虽然我区每年营造林66.67多万公顷,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加之个别地区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造林,造成质量偏低,森林功能不够完备。要充分发挥人才、教育、科技的优势,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大在树种选择、建设方式、经营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四是促效益。我区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林业产业

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林业的多样化需要。要作为重点抓好,提高林业经济实力,为国民经济增长做贡献。

凉城县辖11个乡、3个镇,143个村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822个村民小组、4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万,农村人口20万,人口密度为70人/平方公里,有汉、蒙、满、回等15个民族。[面积]凉城县土地总面积518万亩(34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5万亩(水浇地20万亩),林地146万亩,草地140万亩。

[地形地貌]

凉城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大青山南麓,长城北侧。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为主。四面环山,中间滩川怀抱岱海,呈海棠叶状。境内的山脉均属阴山山脉支脉,有蛮汉山和马头山两个山系,呈NEE—SwW走向。主要山峰分布于县境北部和南部。其中,蛮汉山海拔2305米,其山顶为县境的最高点。

[气侯]

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较长而寒冷,多风干燥。夏季短促,雨水集中而温热。春秋天气多变而剧烈。降水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为5℃,年日照时数3000多小时,年均降水量为350─450毫米。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县耕地面积518万亩,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凉城县水资源丰富。大小33条河流交织于山岭滩川之间,分属黄河、永定河、岱海三大水系,其中岱海流域面积为2252平方公里,黄河流域面积为1103平方公里,永定河流域面积为433平方公里。全县地表水、地下水总储量为3.16亿立方米。

(3)动植物资源。凉城县野生植物资源有千余种,其中具有食用价值的沙棘、山樱桃、黄花菜、蕨菜、野葱、野韭菜山杏、山葡萄、蘑菇等闻名区内外。野生动物共有1000余种,其中经济动物有20余种,多出没于蛮汉山原始森林中。

(4)矿产资源。凉城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20余种,其中,花岗岩品优质

高,总储量约为29万立方米,目前已打入国际市场;墨玉质地坚硬细腻,物化性能指标均达标准,且储量丰富,具有较大的工业利用价值;脉金矿点中金的最高含量为每吨17克,平均为每吨4克,被列为国家级地质项目;金刚砂、石榴子石在全国品位甚高,藏量丰富,金刚砂在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地区销路看好,石榴子石C+D探明储量达5.57万吨,目前正在开采。

蛮汉相传为蒙古族部落首领名。又名钟山、九峰山。位于乌兰察布盟凉城县西北部,属大青山南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梁组成。自东北向西南绵延7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主峰位于凉城县东十号乡境内,海拔2304.5米。山体宏伟,风景秀丽。凉城县林业局下设的蛮汉山林场,全场总经营面积86.7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9万亩,森林覆盖率43.9%,活立木蓄积量40.8万立方米,是我区西部地区较大的次生林经营林场之一。山上有林地10万多亩,其中天然林8万亩。野生药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

也有相传,蛮汉山,《山海经》称为“钟山”,隋唐叫“春山”,宋朝更名为“九峰山”,元朝始称“莽汉山”,后转音为“蛮汉山”,一直沿用至今。

蛮汉山最具特色的二龙什台和鹚崂台两个大峡谷,花木繁茂,河涧如织,鸟兽争鸣。峡谷区云杉、华山松、樟子松、黄波罗等珍贵树种,瓮郁苍翠,荫盖四野,以白桦、山杨为主的天然次生林亦近4万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主要景点有佛爷洞、万年冰窖、对佛山、鄂脊山、望海亭、拜佛亭等。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

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 1、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赛罕区)、4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旗(土默特左旗)。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万人。 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 表一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

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即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 区、九原区、石拐区、固阳县、土默 特右旗、白云鄂博市(拟由达尔罕茂 明安联合旗、白云鄂博矿区合并而成) 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 括滨河新区)。常驻人口265.0364万 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 表二包头市行政区划分表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总面积1754平方 公里。常住人口为53.2902万人。 图三乌海市行政图 表三 乌海市行政区划分表

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中国林业 地科三班沙玉龙 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生态建设规模在连续几年大幅度扩张之后,开始转入稳定推进阶段。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营造林业、木材生产及林产工业、森林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林业种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林业科技、林业教育成果不断增加。林业基层建设不断推进,林业国际交流成绩显著。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颁发。在这之后,各级林业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伴随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野生动植物、湿地、大熊猫等专项调查结果的公布,以及全国依法治林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具体来说: 1.全国造林绿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重点工程造林贡献突出,民营林业发展迅速。 200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679.46万公顷,比2003年下降37.87%,人工造林501.89万公顷,飞播造林57.92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119.65万公顷。2005年,全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628.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3.2万公顷、飞播造林41.6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63.6万公顷。2006年,全国完成造林271.7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44.61万公顷,飞播造林27.18万公顷。新封山(沙)育林147.17万公顷。在树种结构上,各地加大了阔叶树、乡土树种造林比重,西部干旱地区加大了灌木林造林比重。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贡献突出,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核实面积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比重的89.8%,核实率达94.3%,合格面积占全国营造林合格总面积的90.0%,合格率达90.2%,高于全国营造林平均水平。民营林业迅速发展,全国非公有经济造林285.30万公顷,占全年造林面积的50.96%。截至2007年底,我国非公有森林面积已占森林总面积的20.3%;在未成林造林地中,非公有比例增至41.1%。2007年全国有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4.9亿株。 2.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工程效益继续显现。 截止2007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已完成营造林面积576.68万公顷,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的84.87%,其中造林面积480.29万公顷(人工造林424.24万公顷、飞播造林56.05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96.39万公顷。在造林面积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不含京津风沙源退耕)、三北及长江流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分别占13.36%、66.99%、9.85% 、9.33%和0.47%。具体来讲: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日趋明显,蒙中呼包鄂地区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而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以人均GDP 为例,2007 年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最低的地区为兴安盟,极差为66324 元。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包头市的钢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和羊绒等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公里。全区总人口2413.7万,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1880.1万、蒙古族436.7万、其他少数民族96.9万。全区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3盟9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共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3个自治旗。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许多资源储量大且开发条件好。全区人均耕地面积、草原和森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3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3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28种,居首位的5种。特别是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天然气储量6432亿立方米,预计远景储量4.2万亿立方米,金银等10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2539万

吨,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5亿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基地、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稀土科研与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北通道,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陆路口岸,其中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2400多万吨,二连浩特口岸年过货能力560多万吨。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行政区,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可以同东北、华北、西北三个经济区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协作,既是津京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大西北的经济通道,具有北开南联、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富饶美丽。大兴安岭的林海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技”,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让中外游客如痴如醉。名胜古迹众多。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

中国林业网管理办法

附件 中国林业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林业网(以下简称外网)的管理,明确外网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分工,构建外网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外网与国家林业局政府网、国家生态网一网三名(域名:https://www.doczj.com/doc/48713675.html,),为国家林业局政府官方网站,是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展示林业建设成果、提升林业形象的重要窗口。 第三条外网采用网站群架构模式,由国家林业局主站和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各计划单列市主题子站所组成,具有实施林业信息发布、在线办事、互动交流和林业展示等功能。 第四条坚持“统一建设、分级维护、资源共享、强化服务”的基本原则,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国家林业局办公室、信息办是外网建设管理主

管部门,负责外网建设规划、立项审核、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负责外网主站建设规划制定、项目立项与实施,并审核各子站建设项目。 2、负责外网主站日常运行维护、内容更新、信息发布和安全维护。 3、指导和监督各子站内容维护与安全运行。 4、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整理和公开信息目录编制工作。 5、负责行政许可、在线访谈、在线直播等在线服务事项的组织策划与实施。 6、负责外网技术保障工作。 第六条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负责所属子站内容维护并提出建设需求,向主站有关栏目提供相关信息,负责有关场景式服务、留言回复、意见回复等在线咨询服务。 第七条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各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地方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子站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向国家林业局办公室、信息办报送本单位林业政务信息,参与中国林业网互动交流与服务栏目的内容维护和信息服务工作。 第三章政务信息发布 第八条凡需通过电视、报刊及杂志等方式发布的政务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的历史及由来 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以北方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家园。早在炎黄时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就已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黄帝曾北逐荤粥。战国时,以东胡、匈奴为主体的北方民族逐渐兴起。秦汉时,匈奴、乌桓、鲜卑等族活跃在北方历史舞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诸族进入内地,形成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新时期,拓跋鲜卑统一了北方十六国。隋唐时,出现在北方的有突厥、回纥、契丹、室韦、奚等民族。辽夏金时期,兴起于北方草原的契丹、党项和女真民族相继称雄,占据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内蒙古地理及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这个区域,看似一只矫健的雄鹰,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国的边疆;又似一匹奔腾的骏马,昂首奋蹄,驰骋在祖国的北方。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国的第二大高原.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接壤俄罗斯、蒙古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

罗斯交界,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土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相当于我国江苏省土地面积的11倍多;相当于英国土地面积的4倍,法国土地面积的两倍。 内蒙古人文发展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就在歌声里。内蒙古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自东向西有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阿拉善草原。那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布其沙漠,由响沙向游人诉说着种种神秘……那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丽的河流湖泊、晶莹的北国风光、茂密的森林和神圣的口岸,无一不让游人留连忘返。内蒙古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向往的绿色天堂,沉寂的草原正在沸腾起来!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边陲,民族众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代文化。内蒙古素有“歌乡”、“舞海”的美称,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巨幅画卷中璀璨夺目的篇章。历史上曾留下了《蒙古秘史》、《江格尔》、《格斯尔》等著名的文学作品以及歌舞、乐器、绘画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及当代名家,历史上有成吉思汗、俺答汗、三娘子,当代有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旭日干等众多著名人物。首府呼和浩特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最为著名的是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另有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金刚座舍利宝塔、哈素海、清公主府、绥远城将军衙署等。城郊有不少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 ,

中国林业概况共16页word资料

1.2中国林业概况 1.2.1、中国林业的资源现状 (1)森林资源概况 在当今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和林业发展情况,积极推行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政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林业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全国森林资源状况 根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9-2019年),全国林业用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量145.5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33.63亿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2%。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28hm2,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048 m3。 现将我国除台湾、香港和西藏控制线外的森林资源状况介绍如下: 1.林业用地资源 林业用地面积:25 704.7万hm2,其中: 有林地面积15 363.2万hm2,占林业用地的60%;疏林地719.5万hm2,占3%;无林地5 703.7万hm2,占22%。 在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12 919.9万hm2,经济林面积2 022.2万hm2,竹林面积421.1万hm2。 2.各类林木蓄积 活立木总蓄积量113.1亿m3。其中森林蓄积量100.9亿m3,占89%;疏林蓄积量1.4m3,占1%;7.0 亿m3,占6%;四旁树蓄积量3.8亿m3,占4%。 3.天然林、人工林资源 天然林面积10 696.5万hm2,占有林地的70%,其中林分面积10 005.5万hm2,占天然林面积的94%;天然林蓄积量90.7亿m3,占森林蓄积量的90%。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概况 ----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 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 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 三大区。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 积的%,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 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 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治区主席: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98 电话: 网址: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自然资 源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草原野生植物2718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兽类138种、鸟类436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9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规律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约118.3万平方公里,其地下水分布受气候的影响,明显有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带性。同时因地下水储存地质条件与岩性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性。 内蒙古自治区多年降水量从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一带486毫米向西至额济纳旗减至37毫米,蒸发量相应由1000毫米增至3000毫米以上。从东到西跨越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三个气候带。在自然景观上从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地下水沿此方向逐渐减少,含水层逐渐变薄,地下水资源逐渐贫乏。干旱、半干旱地下水水质特征逐渐明显,如大陆盐化逐渐加重,地下水中Cl、SO4、Na离子与F、NO3含量逐渐增加,水质逐渐变坏等。地下水储存条件,因含水层岩性不同可分为以松散岩类为主的孔隙水、以碎屑岩类为主的裂隙孔隙水、以碳酸岩类为主的裂隙溶洞水、以基岩为主的裂隙水。它又可根据储水构造与地貌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类型。初步可划为十种类型。 第一类为第四系断陷盆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西辽河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其特点是含水层厚度大,水量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开发最有远景地区。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冲洪积与冲湖积砂砾石与砂。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埋藏有由山前向平原中部变小、变差、变浅的规律。 第二类为第四系断拗陷盆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境内几大

沙漠区。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浑善达克沙漠。其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湖积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气候影响,地下水补给能力由东向西减弱,地下水富水性也由东向西变差。因湖积砂透水性好,降水易补给,使各沙漠下部都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尚有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含水层变厚、水量变富的规律,水质一般都较好,矿化度小于1.0克/升。局部洼地,水质较差,有的形成盐碱湖。各沙漠区是自治区富水地段之一。 第三类是第四系河谷冲积平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河谷平原与大兴安岭东麓地段。由河谷冲积扇或河流三角洲组成。含水层为第四系砂、砂砾石。其地下水富水程度,初受侧向补给量影响外,主要受河流地表水补给的影响,常因地表水径流量的多少而变化。其含水层岩性、水量、水位埋藏、水质有由冲积扇或三角洲顶部向边部变细、变小、变浅、变差的规律,是自治区富水地段之一。 第四类是河谷洼地地下水。呈零星线状分布于自治区全区,是自治区应用最广的主要供水含水层。含水层由第四系冲洪积砂、砂砾石组成。其地下水分布受气候影响甚大,含水层厚度、水量、水质,均有随气候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变薄、变小、变差的规律。 第五类为第三系断拗陷盆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含水层富水程度远不如第四系,含水层主要为河流相与湖沼相砂岩、砂砾岩。湖沼相砂岩、砂砾岩一般夹于厚层泥岩中,含水层薄,水量也小,水质相对也差。河流相砂岩、砂砾岩含水层,无论厚度、水量、水质相应比湖沼相含水层厚,水量大,水质好。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林业厅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全区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据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林业用地面积406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4.4%,森林面积2078.9万公顷,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天然林面积为1341.35万公顷,居全国第二位;活立木总蓄积12.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人工林面积571.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57%。 境内有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次生林区、宝格达山、迪彦庙、克什克腾、茅荆大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和额济纳);中部高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 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12种,野生(维管)植物2718种。分布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及沼泽化草甸湿地3大类13种类型湿地,面积424.53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 %,居全国第三位。 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和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呼伦贝尔、乌珠穆沁五大沙地,在阴山北部还分布有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 内蒙古既是森林资源大省区,也是荒漠化大省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林业六大工程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内蒙古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产和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宏伟目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道路,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与发展地区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相结合,全力实施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内蒙古大兴安岭、黄河上中游和岭南八局三个工程区。工程实施以来,木材产量大量调减,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管护面积逐步扩大,富余职工妥善安置,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1、内蒙古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包括17个森工公司、2个林业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工程由国家林业局直接管理。1998年9月开始试点。规划建设期为11年,即2000─2010年。2、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位于我区的中西部,涉及6市1盟,即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实施单位35个旗(县、市、区)、4个盟市直属国有林场和1个综合开发示范区。工程建设期为11年,即2000—2010年。完成公益林建设122.07万公顷。3、岭南八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包括呼伦贝尔市的免渡河、乌奴耳、巴林、南木、红花尔基、柴河和兴安盟的白狼、五岔沟8个次生林林业局。

中国林业分析报告

中国林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1,总体概况: 根据中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75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活立木蓄积量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21%。 按林种划分,中国现有林木面积16417.67万公顷,其中防护林(非商用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分别占到33.36%、47.89%、13.03%、1.84%、3.88%。全国现有天然林面积、人工林面积分别为11576.20、5325.73万公顷,分别占68.49%和31.51%,人工林面积列世界第一位;全国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超过1.5万家,其中,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35个,重点营林局20个,国有林场4466个,乡村林场近8万个,国有苗圃2300多个。 2009年,中国新造林面积588.49万公顷,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新封山育林分别占66.14%、4.38%、29.30%,比2008年增长9.92%。而国家投资林业重点工程造林447.21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75.99%。200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8万亿元,主要产品有:纸浆、木材、人造板、家具等。福建、广东、浙江的林业年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 2008年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占同类产品世界贸易总额的18%。进口方面:主要是纸浆和原木等生产原料,分别占51.3%和17.2%。出口方面:主要是木家具和纸制品等产品。分别占46.8%和22.4%。出口前5位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31.75%、日本23.48%、香港15.69%、韩国4.05%、英国3.68%。 2,中国林业的管理制度: 林权制度:林地所有权是国家或集体所有,出租或承包给林业企业或个人,然后林业企业或个人拥有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以及配套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2008年开始、计划5年内完成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农业部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征占用草原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等需要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审核; (二)临时占用草原的审批; (三)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审批。 第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占用草原的审核审批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承担相关具体工作。 第四条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70公顷以上4份、70公顷及以下3份); (二)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批准文件;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批复; (六)拟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权属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七)草原补偿、安置补助协议; (八)拟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区域坐标图; (九)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 (十)征收征用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的,提交有关部门同意的批文或意见; (十一)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第五条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 (二)拟占用草原的权属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相关补偿协议; (四)拟占用草原的区域坐标图; (五)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六)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第六条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70公顷以上3份、70公顷及以下2份); (二)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批准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及主要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总人口197.7万人,居住着蒙古(约占11%)、汉、回、满、鄂伦春、鄂温克等10多个民族,现已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人则通常省称为“呼市”。呼和浩特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气温零下25℃至45℃。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比白天温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带长袖衣服。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呼和浩特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气温零下25℃至45℃。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比白天温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带长袖衣服。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呼和浩特是一座拥有400年历史的塞外名城。主要景点有明代大召(伊克召)、席力图召(小召),清代五塔寺,清真大寺,博物馆,昭君墓等,呼市北边有大青山风景,可观赏乌海风光、桌子山雄姿、鄂尔多斯草原、这里地质奇特、植物珍奇,是旅游观光不可多得的地方。这里居住的人们热情好客,您不仅可观赏到美丽的草原风光,还可品尝到真正的内蒙古风味。呼和浩特市内有许多喇嘛庙,明清两代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召城”(召在蒙古语里是“寺庙”的意思)。锡林郭勒路与中山路交会一带为呼市最繁华地带,锡林郭勒路以东的新城高楼林立,以西的旧城景点较多,极富观光价值。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的地理座标是东经109度50分至111度25分、北纬41度20分至42度40分,面积为27691平方公里。包头地处蒙古高原南部,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8℃,春季多风,夏季凉爽。包头,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城市,也是内蒙绿化面积最大的城市。包头地处沙漠边缘,响沙湾是人们亲身体验滑沙乐趣、感受大漠风情的绝佳去处。而位于包头市中心的赛汗塔拉草原是全国唯一的都市草原,城中有草原,草原中有城市,特色独具,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奇迹。景观:响沙湾,五当召,成吉思汗陵,昭君岛,百灵庙,美岱召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位于自治区的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的接壤处。""赤峰""是因城区的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这里处于暖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赤峰市原为昭乌达盟,1983年10月撤盟设市,现辖3区(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7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2县(林西县、宁城县)。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1.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44万人,全市共有30个民族,蒙古族人口近8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峰位于内蒙古中部,因市区东北有一座红色的山峰而得名。历史上,赤峰曾是辽国的发祥地,现在这里还可以见到辽上京、辽中京、辽祖陵等遗址。景观:达里诺尔湖,勃隆克沙漠旅游区,玉龙景区,辽太祖陵,辽上京遗址,阿斯哈图冰石林,第四纪冰川遗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红山公园 乌海由原巴盟的乌达市、伊盟的海勃湾市合并成立的。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东经106.36°至107.05°,北纬39.15°至39.52°之间,东临鄂托克旗,西连阿拉善左旗,北与巴盟磴口县毗邻,南与宁夏自治区石嘴山接壤。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30公里,总面积约为2400平方公里。成为自治区的第三个直辖市。乌海是华北地区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全年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比同纬度的华北其他地方多500-700小时。日照长、积温高、昼夜温差大。乌海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三个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一是桌子山岩画群,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珍品,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古朴,在国内外岩画界占有很高的地位;二是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四合木;三是拥有亚洲之最,长40米、底径1米的石炭纪硅化木。另外,乌海市还有李华中滩、胡杨岛等黄河中少有的滩岛,临近地区也有许多旅游景点,著名的贺兰山自然风景区、西夏王陵、沙湖、成吉思汗陵等。景观:鄂尔多斯大草原、胡杨岛景观、乌兰布和大沙漠、桌子山岩、画桌子山地质奇观 美丽富饶的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西部黄河中上游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1000至1500米之间,自然地理环境独具特色,地形起伏不平,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绚丽多彩。境内西部为波状高

中国林业的生产与布局

中国林业的发展与布局 林业的概念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中国林业发展历史 一、旧中国的林业 (一)古代 我国曾经是一个森林茂盛的国家,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从先秦,经秦汉至鸦片战争的漫长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朝代更替、战争爆发,我国的森林资源历经数千年的反复璀璨和破坏,逐渐由一个多林国家变成少林国家。 (二)近代 1840至1949,封建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加剧了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破环和掠夺。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林业的发展 (一)建国初期林业的发展(1949—1957)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林业(1949—1952) 一方面通过没收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帝国主义的林业,建立起全民所有制的国有林业。另一方面在土地改革中,将没收和征收的山林、竹林按一定比例分给农民,形成个体农业。 从此确立了全民所有的国有林业和农民个体所有的个体林并存的林业所有制结构。 全国至上而下成立了林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有计划地管理林业生产。 但是忽视了林业经济规律的影响,没有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方法管理林业生产。 2.一五时期(1953—1957) 将个体林业通过林业合作化改造,发展成为集体林业。 国有林区快速发展,在东北和西南西北建起了一批国有森林工业企业和木材加工企业,极大地满足了社会主义建设对木材的需要。 至此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构成社会主义林业体系的基础和主导部分。 但是林业生产内部的营林、采运、加工、多种经营的比例开始失调,集体林区的木材商品的生产受到较大的破坏。 (二)严重挫折时期的林业(1958—1976) 1.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阶段(1958—1962) 一方面林业建设速度加快,取得可喜成绩。 同时忽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瞎指挥,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国民经济三年调整阶段(1963—1965)

内蒙古基本情况

内蒙古基本情况 区域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 2400 公里,南北跨度 1700 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12.3% ,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 8 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 4200 公里。 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 9 个市 ;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 3 个盟 ;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 2 个计划单列市 ;52 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 3 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7 个县, 11 个盟(市)辖县级市, 21 个区。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 , 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 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 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 100-500 毫米之间,无霜期在 80-150 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 2700 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自然资源

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 ;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 野生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野生高等植物 2781 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 2208 种,蕨类植物 62 种,苔藓类植物 511 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 712 种。主要有圆口纲 1 种、鱼纲 100 种、哺乳纲138 种、鸟纲 436 种、爬行纲 28 种、两栖纲 9 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16 种,一级保护动物 26 种,二级保护动物 90 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 128 种,有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 45 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脊椎动物 99 种。水资源: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107 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 295 个,面积在 2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 545.95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406.6 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 地下水 139.35 亿立方米,占总量的 25.5% 。 森林草原资源:据 2013 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 6.6 亿亩,森林面积 3.73 亿亩,宜林地面积 2.05 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 ;人工造林保存面积 9731.55 万亩,居全国第二位 ; 天然林面积 3.07 亿亩,居全国第一位 ;森林覆盖率21.03% 。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 14.84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据 2010 年第二次内蒙古自治区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 4 大类,面积 9016 万亩,占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状况简介

旅游资源 内蒙古是个绚丽多姿、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景,别具北国风采,塞外情韵。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辽阔、富饶而美丽,尤其在凉爽宜人的夏秋季节,塞外草原更添风采神韵,蓝天白云,无涯的芳草中蒙古包点点,牧歌声声,羊群好象白云在茫茫绿海中轻飘慢移,旅游者身临其境,定会舒展身肢,逍遥物外,情荡神驰。沙漠、绿州、湖泊、温泉、矿泉、驼铃构成独特的自然风光。 大兴安岭林区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林区,群峰林立,山峦叠翠,溪水缭绕,是北国少有的风景区。密林深处有各种植物和动物,是天然的森林公园。 阿尔山温泉 位于兴安盟境内,约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大大小小48个水温高低不同的泉眼。温度最高可达52℃,最低只有1.5℃。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 浩瀚的沙漠 内蒙古境内有四大沙漠和三大沙地。其中位于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响沙,宽约60米,高约40米,游人从沙丘顶端向下滑,耳边便响起汽车行驶时发出的轰鸣声。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风土人情 内蒙古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蒙古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大会常常把到草原旅游的中外游客,带进浓烈的兴趣之中。 气候资源 以风能资源为代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3-4米/秒,年大风日数,东部各盟20~40天,西部各盟40~60天,冬春季节大风日数的60%左右,是发展风力发电的优良地区。 水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总量为508.85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370.9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37.89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的90.4%集中在东部四盟市。内蒙古现有大小水库472座,总库容59.4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8.51万公顷。

中国林业概况

中国林业 一.序言 从总体上讲,在我国林业几十年发展的风雨历程中,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林业在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定位经历了由“产业型”向“公益型”的转变,相应地,国家对林业所采取的政策也由“重取轻予”最终转向了“重予轻取”。我国林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各具特色的时期。 二.发展历程 1、木材大生产时期(1949—1978年) 解放初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贫林国家。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业待兴。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所急需的木材主要依靠自己生产。由于这一历史时期赋予林业的主要使命就是多生产木材以支援国家建设,因而相比较而言,当时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力度是有限的。对森林资源长时期的过量采伐为后来林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3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198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潮在全国迅速掀起,这对遏制森林资源锐减的势头、扭转资源危急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里,尽管人们意识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加大人工造林的力度,但森林资源总体增长缓慢。 3、建设两大体系时期(1993—1997年)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各行各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骤增。“建设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便成为这一时期林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1994年,原林业部提出要“深化林业改革”、“外拓空间,内建机制”,活

内蒙古自治区常委简介(2011)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胡春华、巴特尔(蒙古族)、李佳、刘志刚、潘逸阳、张力、乌兰(女,蒙古族)、李鹏新、符太增、王素毅(蒙古族)、曹征海、那顺孟和(蒙古族)、杜梓 胡春华简历 男,汉族,1963年4月生,湖北五峰人,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 1979.09―1983.08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3.08―1985.01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干部 1985.01―1985.11 西藏青年报社工作 1985.11―1986.08 西藏饭店党委委员、人事部副主任 1986.08―1987.08 西藏饭店党委副书记、人事部经理 1987.08―1990.02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正处级) 1990.02―1992.03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副厅级) 1992.03―1992.12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 1992.12―1995.07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1995.07―1997.11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其间:1996.09―1997.07 在中央党校培训部一年制中青班学习) 1997.11-1997.12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正地级,主持地委工作) 1997.12―2001.07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

(1998.11)(1996.09―1999.07 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学习) 2001.07―2003.11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兼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2003.11―2005.03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 2005.03―2005.07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 2005.07―2005.11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区党委党校校长 2005.11―2006.10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区党委党校校长 2006.11―2008.03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2008年3月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同年4月,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2009年1月当选河北省省长。 200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胡春华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同年12月,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接受胡春华辞去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2010年1月被补选为内蒙古十一届人大代表。1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选举胡春华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巴特尔同志简历 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2月生,辽宁康平人,研究生文化程度,政治经济学硕士,1981年12月入党,1973年1月参加工作。 1973年1月――1978年10月在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乌兰牧骑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