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案

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案

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案

【篇一:如何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cn

如何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黄卡丽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沟通与生活

的联系,扩大学生视野,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对提高语文阅读教

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并重点论述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全面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策略

作为学生每天都接触的课本,里面的课文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教

师若能善加利用,打破教材、课堂的束缚,大胆延伸,不断拓展,

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透过课文学到更广、更深、更实的知识。然而,冷静而仔细

地观察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时常见到,部分教师机械而片面地理

解语文学习的延伸拓展的思想,纯粹为延伸而延伸,严重脱离文本,忽视教学实际与学情等等。教师只有了解并遵循初中语文教学拓展

的基本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才能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拓

展的有效性。

一、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

语文就是语文,而非其他学科课,语文课的拓展应是“范围”,而非

改变教学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拓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文本原则。文本是实施语文教学的有效载体,拓展必须遵循文本原则。部分教师由于对拓展的片面理解,上课时只顾追求形式,文

本解读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就大谈课外,而不是以文本为拓展的

内容、宽度和深度等因素的出发点,导致了文本教学资源的浪费。

拓展忠于文本并不意味着固守文本,而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2、适度原则。教师在设计拓展环节时,不能将拓展环节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标签,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拓展环节。拓

展的形式和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拓展

小了,达不到拓展的目的,拓展大了,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拓展

设计要适度,不能盲目,要从教学实际和学情出发,合理进行有效

拓展。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为主、以学生拓展活动为中心的主体观。引导学生自主

思考,深入探究,大胆进行想象、联想,积极主动地进行拓展阅读

和探究学习,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二、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向情感方面拓展

【篇二:初中语文拓展教学】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应关注什么

看过众多的语文公开课,不难发现:课堂有无拓展环节已然成为

评价课堂精彩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成为一堂公开课中必不可

少的一个部分了。但是,也有很多教师,还没明确拓展的目的,就

在课堂预设中为拓展留好固定的位置,为公开课装点门面。这样的

拓展,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也大大的浪费了教学资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通过拓展活

动,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让学生能根

据课文所学去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

的拓展,应该关注些什么?

一、关注文本,抓住拓展立足点。

虽然文本只是些例子,但是我们要通过这些例子,去得到一些学

习方法和情感体验,然后再拓展到文本以外,得到更丰富的感受。

只有立足于文本,才能更好的进行拓展。可是,有一些教师,却曲

解了叶老先生这一教学思想,把文本简单的等同于一个引子,把语

文课上成了班会课、多媒体课等背离了语文本质的课堂。如一教师

在上《柳叶儿》时,整整花了半节课的时间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贫

困山区和地震灾区的孩子的生活情况,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又让结

合观后感写一段话给自己。整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完全是课外的这

些图片与视频的作用,而不是文本。这样的课堂拓展看似说写齐全、内容丰富,实则淡化文本,浪费资源。

二、关注学生,抓住拓展主体

学生是拓展活动的主体,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看学生

是否最优化的达到了学习目标。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关注学生:

1.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

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儿童即将达到

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拓展

教学中,教师通过检查课前的预习情况和课堂现场学生的提问,了

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拓展活动,让

学生“跳一跳”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2.关注对学生的指导与评价

一个文本是一个有机整体,虽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但在特

定语境中,其主旨不可能是飘忽不定的,其含义也不是可以漫无边

际地无限延伸的。听过有些课的拓展环节,学生的任何看法,教师

都给予积极评价或不置可否。笔者认为,这种看似很尊重学生的“放羊式”的拓展最容易误导学生。任何看法是正确的,那么,语文课

的意义又有何在?所以,在课堂拓展中,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标

准,积极指导、合理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拓展活动中,真

正的学有所得。

很多教师喜欢把拓展环节放在一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甚至是预

留在这个时候。也就是说,如果时间不够,这一环节是可以不活动、不评价的。渐渐的,重要的拓展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教案上的噱头。其实,只要能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情感价值观,课堂进行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成为拓展的切入口。

比如,笔者在教朱自清《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并没有根据教

参的步骤,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得出一个又一个的标准答案。

而是在课堂进行的中间,抓住作者的三次流泪,以情感体验作为切

入口进行拓展,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问学生:“你曾经也像

作者一般,为父亲流过泪吗?”。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本中跳出来,回到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大家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其中有

感动的泪、有感激的泪、有后悔的泪??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去,让

学生找找文中作者为父亲泪,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是怎样的眼

泪?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课后有位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周记本上写了一篇《背影》的读后感,截取其中

一小段:“我想,父亲的背影太平凡,生活中的我们何曾仔细的读过?

也许,我们为朋友背影的消失困扰烦恼过,甚至为陌生人背影的离

去而莫名的伤感过。但是,千千万万次,当父亲转身时,我们却毫不

犹豫的回头走自己的路!子欲养而亲不待!毕竟,当生命走到尽头,

人的力量就显得越发的苍白无力!想挽回一切,却什么也挽回不了!

我羡慕朱自清先生的幸运,因为当他收到父亲自叹‘大去之期不远

矣’的家信时,他还能为晚年的父亲做很多很多事情,因为那个叫

做”死亡”的天使,它的光辉还未降临!” 这样的课堂拓展,有助

于学生领会文本所表现的父子深情,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在

生活理解父母、珍视亲情。

总之,课堂教学中切忌一切架空文本、流于形式的假拓展。教师

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的语文资源,在设计课堂拓展环节的时

候,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关注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在拓展中把学

习辐射到其生活的各个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篇三: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的深入,语文教学也逐渐由段落大意、写作特

色转向整体感知、拓展延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本文

分析了中学教学中拓展延伸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因材施教、立足

教材、明确目标、多维延伸等角度分析了如何开展有效的拓展延伸。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拓展延伸

引言

课堂拓展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与创新有着重要

的影响,无论是观摩课还是教学大赛延伸拓展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

环节。但是不恰当的延伸拓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让

课堂变得杂乱,没有中心。

一、中学语文课堂延伸拓展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重于实质

新课改实行后,很多老师在没有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的前提下盲目

地组织拓展延伸,凑形式上的热闹,为了拓展而拓展,缺乏对教材

的深入思考。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讲授的是必修一朱自清先

生的《春》时,老师带领大家读完全篇内容后花了十分钟的时间对

文章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归纳,然后进入了延伸拓展环节。整个拓展

环节围绕着“春”这个主题讲到了巴金、中国、外国,问题从诗歌说

道古文、小说。散文,内容上涉及歌曲、影视、舞蹈,甚至还谈到

了一些地方春天的民俗。内容虽然看似丰富多彩,实则杂乱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