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决策复习题

第四章决策复习题

第四章决策复习题
第四章决策复习题

第四章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决策遵循的原则之一是( C )。

A、最快原则

B、最优原则

C、创新原则

D、准确原则

2、决策的依据是( B )。

A、大量的信息

B、适量的信息

C、资源

D、绩效

3、与战略决策相对应的决策者是( A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一般管理者

4、与业务决策相对应的决策者是( C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一般管理者

5、与战略决策相对应的时间特点是( A )。

A、长期性

B、中期性

C、短期性

D、瞬时性

6、与业务决策者相对应的时间特点是( C )。

A、长期性

B、中期性

C、短期性

D、瞬时性

7、能够运用常规方法解决重复性问题以达到目标的决策是( A )。

A、程序化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8、为解决偶然出现的、一次性或很少重复发生的问题作出的决策是(B )。

A、程序化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行决策

9、德尔菲技术是一种集体决策法,参加决策的专家一般为( A )人较好。

A、5-6

B、10-20

C、30-40

D、10-50

10、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就是使后悔值( A )的方法。

A、最小

B、最大

C、相等

D、等于零

11、为解决经常出现的、或重复发生的常规问题作出的决策是( A )。

A、程序化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12、各种方案所需的条件已知且知道每一方案各种后果发生概率的决策是( C )。

A、程序化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

1、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 AB )。

A、长期决策

B、短期决策

C、战略决策

D、战术决策

E、业务决策

2、从决策所涉及问题的重复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 DE )。

A、管理决策

B、执行决策

C、战略决策

D、程序化决策

E、非程序化决策

3、从决策的重要性看,可把决策分为( ABC )。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程序化决策

E、非程序化决策

4、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 CDE )。

A、初始决策

B、追踪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E、不确定型决策

5、战略决策具有( AE )特点。

A、长期性

B、局部性

C、日常性

D、短期性

E、方向性

6、业务决策具有( AD )特点。

A、局部性

B、战略性

C、日常性

D、短期性

E、战术性

7、在管理实践中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 BCE )。

A、线性规划

B、小中取大法

C、大中取大法

D、决策树法

E、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8、管理者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只有一种并为管理者所知,则必

须采用确定型决策方法。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 BD )。

A、决策树法

B、线性规划

C、小中取大法

D、量本利分析法

E、大中取大法

9、相对于个人决策,集体决策的优点包括( ABCD )。

A、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

B、能拟订更多的备选方案

C、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D、能更好地沟通

E、能做出最好的决策

10、决策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

A、系统原则

B、效益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民主化原则

E、创新原则

三、判断题

1、决策是管理过程的首要内容。(对)

2、决策者仅指高层管理者。(错)

3、基层管理者常参与战略决策。(错)

4、决策遵循的原则是最优原则。(错)

5、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水平。(错)

6、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

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对)

7、有些情况下,集体决策比不上极其有判断力的个人的决策。(对)

8、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错)

9、当代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

取最大的经济利益。(错)

10、行为决策理论认为,影响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其个人的行为表

现,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对)

11、古典决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

程。(错)

12、德尔菲法是一种定量方法。(错)

13、管理者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不止一种,管理者不知道到底哪一

种情况会发生,但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必须采用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错)14、管理者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管理者不知道未来情况有多少种,或虽知道

有多少种,但不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必须采用风险型决策方法。(错)

四、填空题

1、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2、从决策的重要性看,可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3、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4、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5、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6、从决策所处的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7、古典决策理论又称为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

8、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它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因此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9、在集体决策中,如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且意见分歧严重,则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

10、常用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是决策树法。

11、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12、一项决策通常由决策者、决策对象和决策目标、决策标准、备选方案和决策方法等要素构成。

五、名词解释

1、决策:决策是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长期决策:长期决策是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

3、短期决策:短期决策是指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

4、战略决策:战略决策是事关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大政方针方面的决策,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5、战术决策: 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6、业务决策: 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7、初始决策: 是零起点决策,它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是组织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8、追踪决策: 是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

9、程序化决策: 是按原来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解决企业管理中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又称重复性决策、定型化决策,如采购、配送、服务等。

10、非程序化决策: 是指用来解决以往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的决策,是一次性决策、非定型化和非常规性决策。

11、确定型决策: 是指决策问题的未来情况已有完整的信息,没有不确定性因素,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12、风险型决策: 是指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在客观上存在几种可能的情况,这些可能情况的种类和发生的概率是知道的。

13、不确定型决策: 是指决策面临的条件是完全未知的,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14、集体决策: 是指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和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集体决策的决策者

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人群的共同体。

15、个人决策 : 是指个人在参与组织活动中的各种决策。因此,个人决策受决策者个人的经验、知识水平、,决策能力、思想观点、欲望、意志等因素的影响,使决策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六、简答题

1、简述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要点:(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被选方案的情况。

(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简述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要点: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

(2)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3)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

(4)决策者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将会影响其对具有不同风险的方案选择。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3、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有何区别

要点:从调整对象上看,战略决策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战术决策调整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动方式。从涉及的时空范围看,战略决策面对的是组织整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战术决策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某个或某些具体部门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战略决策是战术决策的依据,战术决策是战略决策的落实。从作用和影响看,战略决策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创造过程,战术决策的实施则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

4、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有何区别

要点: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

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型决策。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使知道,也不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5、根据西蒙的观点,理性决策应具备哪些条件决策者的理性限制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克服决策者的理性限制

要点:西蒙认为,理性决策应具备以下条件:(1)在决策之前,全面寻找备选方案。(2)考察每一可能抉择所导致的全部复杂后果。(3)具备一套价值体系,作为全部备选行为中选定其一的选择准则。

决策者的理性限制表现在知识有限、预见能力有限、设计能力有限。

决策者可以:下放决策权力,把决策交给与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的人去制定;组织民主决策,用群体的智慧来弥补个人的理性不足

6、集体决策有哪些常用方法

要点: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和德尔菲技术(应对各种方法进行解释比较)。

七、论述题

1、简述决策过程。

要点:1、决策流程的七个步骤:

(1)识别机会(诊断问题)

(2)确定目标

(3)拟订方案

(4)评估方案

(5)选择方案

(6)执行方案

(7)评估实施效果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要点:决策是管理者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优化方案的过程。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目标不清,问题不明,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⑵要有若干个可行方案。一个方案无从比较优劣,多方案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⑶要进行方案的分析评价。各种方案均有优缺点,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明确优劣。

⑷在最终决策时,要遵循“满意原则”。

⑸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决策者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就要努力提高决策者的素质。

⑹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针对不同的决策问题,运用不同的决策方法。

八、案例分析题

(一)

某石油公司的不确定型决策

国外某石油公司,为了从能源危机中获取巨额利润,试图对油母叶岩中提取石油制品这一事件进行决策。从目前国际形势看,石油价格可能有4种变动状态:(1)价格下降,低于现价(低价);(2)价格上涨,高于现价(高价);(3)现价不变;(4)出现“禁运”,价格猛涨(禁运)。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公司作出在未来的10年时间内开发油母叶岩的3

种策略:(1)研究:集中力量研究该油的炼油过程,以降低成本;(2)边研究、边开发:两者结合,但开发仍按现有工艺进行、会有亏损;(3)应急开发计划:按现有工艺尽快开发,风险更大。各方案的损益值见表(单位:百万元)

问题:

1、请分别按不确定型决策的3种方法作出方案选择。

按小中取大法应该选择A方案。因为研究方案的最小收益为-50;边研究、边开发方案的最小收益为-150;应急开发方案的最小收益为-500;经过比较,研究方案的最小收益最大,所以选择A方案。

按大中取大法应该选择C方案。A方案的最大收益为55;B方案的最大收益为150;C 方案的最大收益为500;经过比较,C方案的最大收益最大,所以选择C方案。

按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应该选择C方案。因为A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445;B方案的

1、最大后悔值为350 ;C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450;经过比较,B方案的最大后悔值最

小,所以选择B方案。

2、以你自己的个人价值观来进行决策,你会选取哪一方案为什么

3、你如何看待决策中的风险性问题

(二)

某企业计划生产A、B两种产品,顺序经过加工与装配两个工段完成。单件产品在不同工段的工时定额,每日可用工时和产品的利值如下表所示。要求拟订一个获得利润最大的日生产计划。

请根据上述条件,写出该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Max: Z=2X1+3X2

. 2X1+X2《12

2X1+2X2《8

X1》0

X2》0

(三)

某企业拟将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现有大批量、中批量和小批量三种生产方案可供选择。根据市场调查估计,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后销路好的概率为60%,销路一般的概率为25%,销路差的概率为1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三种方案的年收益率预计如下表。试画出决策树,并根据期望值大小进行决策。

方案1: + +(-10) = (万元)方案2: + + = (万元)

方案3: + + = (万元)

大批量方案为最优方案。

哈工大研究生 决策理论与方法习题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 第一章概论 一、什么是决策? 什么是决策分析? 决策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决策问题有哪些要素? 二、用决策树表示下列问题: 1. 火灾保险 2. 易腐品进货问题 3. 油井钻探问题: 某公司拥有一块可能有油的土地, 该公司可以自己钻井,也可 以出租给其它公司开采; 若出租土地,租约有两种形式,①无条件出租,租金45万元②有条件出租,租金依产量而定: 产量在20万桶或以上时,每桶提成5元; 产量不足20万桶时不收租金. 设钻井费用为75万元,有油时需另加采油设备费25万元,油价为15元/桶.(为了简化,可以将油井产量离散化,分为4种状态: 无油,产油5万桶, 产油20万桶, 产油50万桶) 三、* 设油井钻探问题如下: 每次钻井费用10万元,有油时售油收入100万元,有油 的概率为0.2, 无油的概率为0.8.问无油时该继续钻井否? 若该, 钻几次仍无油时停止钻井? 第二章主观概率和先验分布(Subjective Probability & Prior Distribution) 一、为什么要引入主观概率? 试比较主、客观概率的异同. 如何设定先验分布? 二、1. 阅读<决策分析> §6.3.4 2. 两人一组,一人充当决策人, 一人充当决策分析人, 就来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并画出对话所得的图形曲线. 互换角色, 就就来年通 涨率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 三、设某个决策人认为产品售出400件的可能性是售出800件的可能性的1/3, 是售 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1/2, 与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相同, 售出800件的可能性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两倍, 是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3倍; 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比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大2倍. 求该决策人关于产品销售量的主观概

《管理学》教材各章节课后测验题及答案 第四章 决 策

第四章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代价较大的重大决策,一般倾向于( )。 A.随机制宜确定 B.集权或分权都无所谓 C.分权 D.集权 2、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定越倾向于( )。 A.战略的、常规的、肯定的 B.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C.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D.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 3、 ( )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管理职能之中 A.计划 B.组织 C.决策 D.领导与控制 4、按照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性质来看,决策可以分为()。 A.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B.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 C.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D.肯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5、决策审批手续越复杂,表明( )。 A.分权程度高 B.分权程度低 C.集权程度低 D.与分权集权无关 6.决策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 A.确定改正决策目标 B.拟订备选方案 C.评价备选方案 D.监督和评估 7.决策属于( )。 A.分析过程 B.判断过程 C.执行过程 D.分析判断过程 8.按照决策的可控程度划分,决策可以分为()。 A.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B.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D.肯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9.决策的主体是( )。 A.组织的领导者 B. 各级各类主管人员 C.中层主管人员 D. 高层主管人员 10.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著名管理学家是( )。 A.享利?艾伯斯 B.赫伯特?西蒙 C .享利?法约尔 D.F?W?泰罗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规模的确定 D.企业日常营销 E.物资储备 2、群体决策的缺点包括()。 A.花费较多的时间 B.产生群体思维 C.产生的备选方案较少 D责任不明 E.更好的沟通 3、下列选项属于例外问题的是()。 A.组织结构变化 B.重大投资 C.重要的人事任免 D.重大政策的制定 E.设备故障 4、决策者只寻求满意结果的原因有()。 A.只能满足于在现有方案中寻找 B.决策者能力的缺乏 C.选择最佳方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D.决策者只需要有满意的结果 E.决策者要求不高 5、通过( )等方法可以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A.独自思考 B.头脑风暴法 C.名义小组技术 D德尔菲技术 E.政策指导矩阵 6、过去的决策会影响现在的决策是因为_________。 A.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 B.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 C.过去的决策都是现在的管理者制定的 D.过去的决策给组织内外部的环境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变化 E.过去的决策可能是错误的 7、头脑风暴法实施的原则有( )。 A.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 B.建议越多越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C.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 D.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使它更具说服力 E.参与者需要参考其他人的想法 8、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 )。 A.小中取大法 B.大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 D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E.小中取小法

《统计预测与决策》第四版 徐国祥 复习试卷及答案(四套)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统计预测方法中,以逻辑判断为主的方法属于()。 A 回归预测法 B 定量预测法 C 定性预测法 D 时间序列预测法 2 下列哪一项不是统计决策的公理()。 A 方案优劣可以比较 B 效用等同性 C 效用替换性 D 效用递减性 3 根据经验D-W统计量在()之间表示回归模型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A 1.0-1.5 B 1.5-2.5 C 1.5-2.0 D 2.5-3.5 4 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二阶差分相等或大致相等时,可配合( )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指数模型 D修正指数模型 5 ()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 A 经济周期 B 景气循环 C 古典经济周期 D 现代经济周期 6 灰色预测是对含有()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 A 完全充分信息 B 完全未知信息 C 不确定因素 D 不可知因素 7 状态空间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动态系统符合()。 A 平稳特性 B 随机特性 C 马尔可夫特性 D 离散性 8 不确定性决策中“乐观决策准则”以()作为选择最优方案的标准。 A 最大损失 B 最大收益 C 后悔值 D α系数 9 贝叶斯定理实质上是对()的陈述。 A 联合概率 B 边际概率 C 条件概率 D 后验概率 10 景气预警系统中绿色信号代表()。 A 经济过热 B 经济稳定 C 经济萧条 D 经济波动过大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 构成统计预测的基本要素有()。 A 经济理论 B预测主体 C数学模型 D实际资料 2 统计预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A 经济原则 B连贯原则 C可行原则 D 类推原则 3 按预测方法的性质,大致可分为()预测方法。 A 定性预测 B 情景预测 C时间序列预测 D回归预测

管理系统信息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 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 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S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S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SS中要求有与MI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S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S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 报表文件统一 B. 数据代码化 C. 建立组织机构 D. 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ai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 1:1 B. 1:n C. n:1 D. 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 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 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 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 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 由顶向下 B. 由底向上 C. 集中 D. 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 原型法 B. 生命周期法 C. 面向对象的方法 D. 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 集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控制阶段 D. 数据管理阶段 10.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概念是:()地进行系统规划和()地付诸实 施。 A.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B.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C. 自上而下,由总到分 D. 由总到分,自上而下 11.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功能来看,计算机在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发展依次 为()。 A. EDP、DSS、MIS、EIS B. DSS、EDP、MIS、EIS C. MIS、EDP、DSS、EIS D. EDP、MIS、DSS、EIS 12.DSS的工作方式主要是()。 A. 人机对话方式 B. 键盘操作方式 C. 交互会话方式 D. 非交互会话方式 13.专家系统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即知识库和()。 A. 数据库 B. 推理机 C. 方法库 D. 决策模型 14.处理功能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决策树、决策表和()。 A. 结构化语言 B. 数据字典 C. 数据功能格栅图 D. E-R图 15.在医院,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是属于()。 A. 1:1 B. 1:n C. n:1 D. m:n 16.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它采用先确定()模型,再设计() 模型的思路。 A. 实体,用户 B. 用户,实体 C. 逻辑,物理 D. 物理,逻辑 17.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及()。 A.阶段不明确

决策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决策理论与方法 战略决策是指组织机构为了自身与变化的环境适应和谋求发展的决策。这种决策是为了解决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程序化决策(也称为结构化决策):是指那些常规的反复出现的决策,这类决策一般都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和决策准则,而且可以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无论是领导者或办事员都可按此程序加以解决。这类决策在中层和基层居多。 非程序化决策(也称非结构化决策):是指不经常出现的、复杂的、特殊的决策。 序贯决策(动态决策):一系列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决策,这些决策相互关联,前一个决策直接影响后一项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追踪决策是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主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或决策方案存在重大事务时所进行的一种补救性的新决策 层次分析方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是对其决策单元(同类型的企业或部门)的投入规模、技术有效性作出评价,即对各同类型的企业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后,其产出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一个相对有效性评价 马尔可夫预测技术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和状态的转移,它不需要连续不断的大量历史资料,只需要近期的动态资料就可以预测。 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方案,自然状态,决策结果,决策准则。决策分析的基本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订所有可能的方案;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决策过程必须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发现与分析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分析、比较各备择方案,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决策的执行、反馈与调整等。 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一、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二、构造判断矩阵。三、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四、层次总排序。五、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保本点不变时,销售量超过保本点一个单位就可取得一个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越大,赢利越多

经济预测与决策练习题

第一章统计预测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8、统计预测的研究对象是() A、经济现象的数值 B、宏观市场 C、微观市场 D、经济未来变化趋势 答:A 二、多项选择题 4、定量预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 A、回归预测法 B、相互影响分析法 C、时间序列预测法 D、情景预测法 E、领先指标法 答:AC 三、名词解释 2、统计预测 答: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推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四、简答题 1、试述统计预测与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的主要联系是:①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③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①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②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第二章定性预测法 一、单项选择题 3、()需要人们根据经验或预感对所预测的事件事先估算一个主观概率。 A德尔菲法 B 主观概率法 C 情景分析法 D 销售人员预测法 答:B 二、多项选择题 2、主观概率法的预测步骤有: A准备相关资料 B 编制主观概率表 C 确定专家人选D 汇总整理E 判断预测 答:A B D E 三、名词解释 2、主观概率 答:是人们对根据某几次经验结果所作的主观判断的量度。 四、简答题 1、定型预测有什么特点?它和定量预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定型预测的特点在于:(1)着重对事物发展的性质进行预测,主要凭借人的经验以及分析能力;(2)着重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早在 1909 年 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 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 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 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

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 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 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 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 Gelatt 模式。 ( 1 ) Tiedeman 模式 虽然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 Super 认为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 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 Tiedeman , O ’ Hara 和 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 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 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 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简述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特点。 3.简述信息的基本属性。 4.简述系统分析法。 5.简述战略规划的特点。 6.简述信息识别的方法。 7.简述系统集成的策略应当包括什么内容。 8.简述企业系统计划法的主要活动。 9.简述系统调查的原则。 10.简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1.简述什么是数据流程图。 12.简述什么是BPR。 13.U/C矩阵的正确性由哪些方面检验? 14.试比较系统各种切换方式的优缺点。 15.简述一个典型的专家系统应包括哪些部件。 16.简述BSP方法的步骤。 17.简述什么是信息系统。 18.简述什么是系统集成。 19.简述什么是信息系统规划。 20.简述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 21.试简述结构化开发的优缺点。 22.简述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步骤。 23.在进行系统评价时,以什么指标来衡量系统的好坏? 24.简述HIPO图的构成及其功能。 25.简述决策支持系统(DSS)的概念。 26.简述什么是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27.从系统的角度看,信息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28.采用结构化方法需要遵循的哪些主要原则? 29.简述系统详细调查的对象、目的、原则、方法 30.简述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系统分析员的任务. 31.简述系统管理人员的责任及其绩效评价原则 32.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33.简述采用结构化方法开发系统时需要经历的阶段,并说明各阶段需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文档。 34.简述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优点和缺点。 35.简述组织中IS/IT战略规划团队必须具备的能力。 36.简述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37.简述现代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 38.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特性? 39.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有何关系? 40.用系统生命周期开发MIS时,主要阶段有哪些?各阶段的主要结论性成果是什么?41.简述系统开发的特点。 42.简述导致早期管理信息系统大量失败的人的障碍因素。 43.简述数据字典的概念。 44.简述DSS的基本结构。 45.试简述原型法开发的优缺点。 46.人类分析事物的认知方法中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47.简述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第四章试题

注意:完成第三章的练习后,可以做以下练习:“第四章试题”、“第四章练习一”、“第四章练习二”、“第四章练习三” 第四章 [单选题]VB6.0程序中的注释所使用的字符是______。 (A)、\ (B)、: (C)、' (D)、_ [多选题]VB6.0中注释语句的前缀可以是________。 (A)、Rem (B)、逗号 (C)、撇号 (D)、分号 [单选题]在代码编辑器中,关于注释语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以单引号开头,绿色显示 (B)、是非执行语句,它不会被解释和编译 (C)、可以出现在续行符的后面 (D)、不能放在代码中的任何位置 [单选题]下列代码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_。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 I = 1 To 3 Print Chr(Asc("A") + I - 1); Next I End Sub (A)、65 66 67 (B)、ABC (C)、abc (D)、BCD [单选题]设a=10,则执行x=iif(a>7,-1,0)后,x的值是_________。 (A)、10 (B)、0 (C)、7 (D)、-1 [单选题]下面程序的循环次数为________。 For i=10 to 40 step 6 Print I Next I (A)、 6 (B)、32

(C)、33 (D)、 5 [单选题]下列循环的执行次数是________。 Private Sub Form_Click() For i=1 to 10 For j=1 to I Next j Next I End Sub (A)、40 (B)、55 (C)、45 (D)、50 [单选题]下面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 For I = 1 To 2 s = 1 For j = 0 To I - 1 s = s + s * 1 MsgBox s Next j Print s; Next I (A)、0 2 (B)、 1 1 (C)、 2 4 (D)、 1 2 [单选题]下列代码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_。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 I = 1 To 3 Print Chr(Asc("A") + I - 1); Next I End Sub (A)、 ABC (B)、 65 66 67 (C)、 abc (D)、BCD [单选题]执行下列程序,从键盘输入10,运行结果是_________。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S=inputbox("请输入一个数字:") Select case s

统计预测与决策知识点考试必过和《统计预测与决策》复习试卷(共4套、含答案)汇总

1.统计预测的概念: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预测未来。 2.三要素: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经济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建模是预测的手段 3.统计预测、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联系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主要区别: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4统计预测的分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类,其中定量预测法又可大致分为回归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按预测时间长短,分为近期预测-1个月、短期预测-1-3个月、中期预测-3个月-2年 和长期预测 – 2年以上 ;按预测是否重复,分为一次性预测和反复预测 5.预测方法考虑三个问题:合适性,费用,精确性 6.统计预测的原则:连贯原则,类推原则 7.统计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目的,搜索和审核资料选择预测类型和方法,分析误差改进模型,提出预测报告 8.德尔菲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它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用于预测领域的。特点:反馈性,匿名性,统计性;优点:加快预测速度节约预测费用,获得不同的价值观点和意见,适用长期预测和对新产品的预测,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可预测因素多时尤为适用;缺点:分地区的顾客群或产品的预测可能不可靠,责任分散,专家的意见未必完整 9.主观概率法步骤:1准备相关资料2编制主观概率调查表3汇总整理4判断预测 10.情景预测法特点:1使用范围广不受假设条件限制2考虑问题全面应用灵活3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4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难题减轻影响。步骤: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影响,分析突发事件,进行预测 11.为什么要对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由于很多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具有广泛的应用进行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时,必须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12.应用回归预测法进行预测时应注意:1用定性分析判断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避免回归预测的任意外推3应用合适的数据资料 13.影响经济时间序列变化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周期变动,不规则变动 14,。自适应过滤法的计算步骤:确定加权平均数的个数p ;确定初始权数;计算预测值;计算预测误差;权数调整;进行迭代调整 15.自适应过滤法的优点:方法简单易行可采用标准程序上机运算;需要数据量较少;约束条件较少;具有自适应性,它能自动调整权数,是一种可变的系数模型 16:。自适应过滤法与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相比有什么区别:自与移指都是以自回归模型为基础,所不同的是移和指的权数都是固定的,而自适应权数是根据预测误差的大小不断调整修改而获得的最佳权数 17,学习常数k 的选取应满足什么条件如何确定:要使初始权数经过调整逐步向最佳权数逼近,从而使模型的MSE 向最小值收敛,k 的选取值条件为max 121??????≤ ∑=p i i x k ,不过为了提高 模型中权数调整逐次逼近最佳权数的速度,可以取较大的k 值,但是必须满足k 《=1/p

多元化战略管理_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2008/03 总第371期 商业研究  COMM ERC I AL R ES 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8)03-0048-04 多元化战略管理: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郭 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通过对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回顾,总结多元化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流派,多元化战略管理理论对 中国企业进行多元化决策的指导意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元化战略管理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试图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理论与企业实践操作间联系的纽带。关键词:多元化战略;战略管理理论;决策程序中图分类号:F27017 文献标识码:A D i versi f i ed Stra teg i c M anage m en t :D ec isi on M ak i n g Program and Theoreti ca l Founda ti on G UO Kai (B usiness S chool R e m in U niversity of China,B eijing 100872,China ) Abstract:Though a revie w of the diversified strategic research,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theoretical schools concerned and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t o the p ractice of Chinese fir m s .It uggests a fra me work of deci 2 si on making p r ogram on diversified strategic manage ment in hope f or narr owing the gap bet w een the theory and p ractice of diversified strategy . Key words:diversificati on strategy;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decisi on making p r ocess  收稿日期:2007-05-24 作者简介:郭凯(1972-),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一、引言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它是与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学者在研究中对多元化的定义各有不同,早期学者认为多元化是指企业产品的市场异质性增加,强调企业异质性不同于同一产品的细微差别化,更不是产品细分化(Berry,1975),后来扩大了多元化的概念,即多元化也指进行投资和合资,使单一组织能够增长或降低整体风险(Hoskisson &H itt,1990;Ra 2manujam &Varadarajan,1989)。按照W rigley (1970)和Rumelt (1982)的划分标准,一般当企业最主要的产品类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小于70%时,这种企业叫多元化企业。多元化经营作为一种战略,本身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一种发展战略的成功还是失败,关键是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和有效运用以及适应战略的相关条件。笔者旨在通过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回顾和梳理,从诸多多元化理论中找出对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依据,并试图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理论与企业实践操作间联系的纽带。 二、多元化战略理论回顾 (一)多元化战略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 安索夫(Ans off,1957)根据美国1909~1948年间最大的100家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总结出企业成长的四种基本方向:(1)在现有市场内增长;(2)开发新市场;(3)开发新产品;(4)多元化。他把他们高度概括为一张图表,即日后闻名于世的“产品-市场矩阵图”的雏型。 钱德勒(Chandler,1962)认为美国企业的成长一般都经历了四个阶段,与每阶段的公司战略相适应则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组织结构。四个阶段的公司战略可简述为:(1)数量扩大战略;(2)地区扩展战略;(3)垂直一体化战略;(4)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第四个阶段,与多元化战略相适应,产生了总公司本部和事业部———简称“事业部制”的分权管理结构,即现代大型工商企业最合理的基本组织结构形式。 1970年,赖利(W rigley,1970)在哈佛商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事业部制与多元化》,在企业多元化研究中迈出重要一步,提出了多元化程度的测量方法及类型划分。 在Ans off 、Chandler 和W rigley 关于企业多元化动机和战略选择研究的基础上,鲁梅尔特(Rumelt,1974,1982)于1982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划分多元化类型的方法,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同时他对战略、组织结构与经济绩效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相关多元化、特别是有限相关多元化公司的绩效好于平均水平,非相关多元化公司绩效最差。

决策理论与方法一卷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试卷(A卷) 本试卷用于经济与管理系2003、2004级管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2、答卷必须写明题目序号,并按题号顺序答题。 3、请保持行距,保持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20分) 1、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方案、_____、_____、决策准则。 2、追踪决策是指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原决策方案存在重大失误时所进行的一种_______的决策。 3、现金净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__________的差额。 4、复利现值系数(P/F,i,n)=__________。 5、独立方案指____________决策。 6、把每个方案的__________加以比较选优的方法叫期望值决策。 7、不确定型决策是指:__________。 8、n维效用合并的代换规则公式为_________。 9、完全信息静态博仪弈指__________的博弈。 二、名词解释:(30分) 1、决策分析 2、边际贡献 3、风险决策 4、乐观决策准则 5、层次分析法 6、战略决策 7、目标准则体系 8、净现值 9、博弈论 10、决策目标 三、简答题:(30分) 1、简述决策的程序。 2、简述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具有哪些特征?。 3、简述决策树法的重要性之所在。 4、论述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简述构建多目标决策目标准则体系的基本原则。

四、计算题(20分) 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市场预测结构表明有三种可能:销路好,销路一般,销路差。备选方案三个:一是扩建,二是技术改造,三是维持现状。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试用乐观决策法、悲观决策法、最小后悔值法、 2、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市场预测结构表明有三种可能:销路好,销路一般,销路差。备选方案三个:一是技术改造,二是扩建,三是战略联盟。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如果销路好的概率为0.5,销路一般的概率为0.3,

cma p2财务决策第四章试题

精挑试题_第四章_风险管理 答案在最后几页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种风险是利用保险的典型代表()。 A、战略风险 B、经营风险 C、财务风险 D、危害风险 2、 购买保险属于哪种风险应对策略()。 A、规避 B、接受 C、转移 D、降低 3、 通过管理不确定性来创造、保护、提高股东价值是以下哪项内容的主要目标()。 A、风险评估 B、企业风险管理(ERM) C、财务风险管理 D、经营风险管理 4、 下列哪项不是企业风险管理(ERM)的直接好处()。 A、改进了风险的响应时间 B、加强了的内部控制 C、提高了企业的稳定性 D、增加了股东的价值 5、 下列哪项不是风险管理流程的基本步骤(RMP)()。 A、评估资本储备 B、评估风险敞口

C、监控风险敞口 D、确定公司风险容忍度 6、 与相关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和股权的决策有关的风险被称为()。 A、经营风险 B、灾害风险 C、财务风险 D、战略风险 7、 组织可以通过购买哪种保险来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A、灾害保险 B、健康保险 C、责任保险 D、工伤补偿保险 8、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使得组织面临的风险水平增加()。 A、公司持有的现金储备 B、增加完成项目需要的预期时间 C、预期收益率的变化 D、减少完成项目需要的预期时间 9、 在美国独家运营的电子零件主要分销商Clark科技公司决定进入德国市场,作为该决定的一部分,Clark应用其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来确定和评估相应的风险,该公司发现了较大的外汇风险,因为现金流将以欧元而非美元获得,下面哪一项不是适用于此情景的风险缓解策略()。 A、为避免风险,不在德国开展业务 B、如果德国客户同意以美元支付部分账单,则向他们提供折扣以分担风险 C、通过对冲在德国以欧元获得的现金流来降低风险 D、接受与德国经营相关的外汇风险,但限制在德国的业务量 10、 由于内部流程不充分或不合理、人员和系统问题而造成损失的风险通常被称为 ()。 A、灾害风险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S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S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SS中要求有与MI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S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S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报表文件统一 B.数据代码化 C.建立组织机构 D.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ai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1:1 B.1:n C.n:1 D.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由顶向下 B.由底向上 C.集中 D.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原型法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集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控制阶段

决策理论与方法考试题型

第一道不确定决策(几大准则) 1.设某决策的收益表如下。用悲观准则进行决策。 S1 S2 S3 S4 min A1 A2 A3 A4 A5 4 2 5 3 3 5 4 7 5 5 6 6 3 6 5 7 9 5 8 5 4 2 3 3 3 采用悲观准则,最优方案为A1(其实就是:差中选优) 2. 乐观准则 状态 方案 S1 S2 S3 S4 max A1 A2 A3 A4 A5 4 2 5 3 3 5 4 7 5 5 6 6 3 6 5 7 9 5 8 5 7 9 7 8 5 采用乐观准则,最优方案为A2(优中选优) 3.折中准则,假设乐观系数a=0.8 状态 方案 S1 S2 S3 S4 max min U(a i ) A1 A2 A3 A4 A5 4 2 5 3 3 5 4 7 5 5 6 6 3 6 5 7 9 5 8 5 7 9 7 8 5 4 2 3 3 3 6.4 7.6 6.2 7.0 4.6 计算:即7x0.8+4x0.2=6.4,同理可得其它的。 采用折中准则(乐观系数a=0.8 ),最优方案为A2 4.等可能准则(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都是1/n ,计算期望值取最大的) 5.遗憾准则(后悔法则) 状态 方案 S1 S2 S3 S4 r(A i ) A1 1 2 0 2 2 A2 3 3 0 0 3 A3 0 0 3 4 4 A4 2 2 0 1 2 A5 2 2 1 4 4 用遗憾准则最优决策为A1或A4 状态 方案 S1 S2 S3 S4 A1 4 5 6 7 A2 2 4 6 9 A3 5 7 3 5 A4 3 5 6 8 A5 3 5 5 5 max max max min min 收益矩阵 后悔矩阵

第四章 决策 习题一

第四章决策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决策按所涉及的范围和重要程度可分为() A、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B 、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D、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2、决策按决策问题所具备的条件可分为() A、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B 、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D、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3、决策按决策问题的重复性程度可分为() A、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B 、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D、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4、进行决策时,未来状况全部确定,但其结果不能肯定的决策属于() A、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定性决策 5、进行决策时,未来状况全部未知的决策属于() A、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定性决策 6、进行决策时,未来状态未知但其所发生的概率已知,决策类型属() A、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定性决策 7、一般而言,对组织活动和人事有重大影响的决策,易采用()类型。 A、个体决策 B 、群体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8、组织的日常决策一般属于()类型。 A、个体决策 B 、群体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决策类型中,属于群体决策的方法有() A、头脑风暴法 B 、电子会议法 C、征询法 D、决策树法 2、下列决策类型中,属于定性决策的方法有()

A、头脑风暴法 B 、确定型决策C、征询法D、决策树法 3、高层管理者所面临的决策倾向于() A、程序化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作业性决策 4、下列属于程序化决策类型的是() A、依规则做事 B、依政策做事 C、企业购并或重组 D、开拓新的经营领域 5、群体决策的缺陷是() A、易被少数人统治 B、责任不清 C、消耗时间 D、易服从压力 6、个体决策的特点是() A、能提供更多的方案 B、能产生更高的效率 C、能制定出更为人接受的方案 D、受个体能力影响很大 7、群体决策的优点是() A、能提供更多的方案 B、能产生更高的效率 C、能制定出更为人接受的方案 D、受个体能力影响很大

市场预测与决策试卷(附答案)

经济预测与决策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量:15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1*15=15分 1.经济预测的第一步是()A A.确定预测目的,制定计划 B.搜集审核资料 C.建立预测模型 D.评价预测成果 2.对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称为()B A.长期经济预测 B.中期经济预测 C.短期经济预测 D.近期经济预测 3.()回归模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是呈直线型的。C A.多元 B.非线性 C.线性 D.虚拟变量 4.以下哪种检验方法的零假设为:B1=B2=…=Bm=0? B A.r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DW检验 5.以数年为周期,涨落相间的波浪式起伏变动称为()D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不规则变动 D.循环变动 6.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 A.众数 B.中位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7. 通过一组专家共同开会讨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从而诱发专家们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产生“思维共振”,达到相互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的预测方法为()A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PERT预测法 D.趋势判断预测法 8.()起源于英国生物学家高尔登对人类身高的研究。B A.定性预测法 B.回归分析法 C.马尔科夫预测法 D.判别分析预测法 9.抽样调查的特点不包括()D A.经济性 B.时效性 C.适应性 D.全面性 10.下图是哪种多项式增长曲线()B A.常数多项式 B.一次多项式 C.二次多项式 D.三次多项式 11.根据历年各月的历史资料,逐期计算环比加以平均,求出季节指数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C A.平均数趋势整理法 B.趋势比率法 C.环比法 D.温特斯法 12.经济决策按照目标的性质和行动时间的不同,分为()D A.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决策 B.高层、中层和基层决策 C.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D.战术决策和战略决策 13.()是从最好情况出发,带有一定冒险性质,反映了决策者冒进乐观的态度。B A.最大最小决策准则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基本要点 行政决策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首先提出行政决策观点的是美国学者L·古立克。他在《组织理论》一文中认为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后,美国学者C.I.巴纳德在《行政领导的功能》一书中,认为行政决策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战略因素。这些观点对后来行政决策理论颇有影响。但行政决策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在行政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则是由美国行政学家H.A.西蒙实现的。1944年他先在《决策与行政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决策理论的轮廓。3年后,他出版了《行政行为──在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成为决策理论方面最早的专著。此后,他继续研究决策理论和实际决策技术(包括运筹学、计算机学),为决策学成为新的管理学科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理论 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 完全理性决策论 又称客观理性决策论(objective reason)。J.边沁、 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其在决策上的表现是: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这种理论只是假设人在完全理性下决策,而不是在实际决策中的状态。 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代表人物是西蒙。他认为人的实际行动不可能合于完全理性,决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不可能预见一切结果,只能在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行政人”对行政环境的看法简化,往往不能抓住决策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而只能看到有限几个方案及其部分结果。事实上,理性程度对决策者有很大影响,但不应忽视组织因素对决策的作用。 理性、组织决策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组织学者J.G.马奇。他承认个人理性的存在,并认为由于人的理性受个人智慧与能力所限,必须借助组织的作用。通过组织分工,每个决策者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了解较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结果。组织提供个人以一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