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是用于土壤颜色的评定和描述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农业、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评估,是土壤调查和监测工作中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将从比色卡的背景意义、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意义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方方面面。而土壤的颜色是土壤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颜色的土壤往往意味着不同的化学、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征。因此,准确描述土壤颜色对于科学评价土壤质量、指导合理施肥、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作原理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的制作原理主要基于土壤颜色的三要素:色调、明度和色度。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综合描述,可以准确地表达土壤的颜色特征。比色卡通常采用Munsell 色彩系统,该系统以色调(Hue)、明度(Value)和色度(Chroma)三个参数来描述颜色。制作比色卡需要选取代表性的土壤样品,经过精密的测试和调配,最终确定不同颜色级别的标准色块,形成完整的比色卡体系。

三、使用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比色卡对土壤颜色进行评定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选择标准光源: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选用符合标准的光源照射土壤样品。

2. 比色观察:将比色卡与待测土壤样品置于同一光源下,通过肉眼比较,找出与比色卡相近的颜色标准。

3. 记录结果:确定土壤样品的颜色级别,并记录对应的比色卡编号或颜色数值。

四、应用范围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广泛应用于土壤调查与监测、土壤分类与评价、农业生产与科研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在土壤调查与监测中,比色卡可以帮助调查人员准确描述土壤颜色,为土壤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客观依据;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比色卡对土壤进行颜色评定,可以指导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在环境保护领域,比色卡也能够用于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价,为环境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作为土壤颜色评定的重要工具,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比色卡的制作工艺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相信它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是用于土壤颜色的评定和描述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农业、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评估,是土壤调查和监测工作中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将从比色卡的背景意义、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意义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方方面面。而土壤的颜色是土壤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颜色的土壤往往意味着不同的化学、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征。因此,准确描述土壤颜色对于科学评价土壤质量、指导合理施肥、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作原理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的制作原理主要基于土壤颜色的三要素:色调、明度和色度。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综合描述,可以准确地表达土壤的颜色特征。比色卡通常采用Munsell 色彩系统,该系统以色调(Hue)、明度(Value)和色度(Chroma)三个参数来描述颜色。制作比色卡需要选取代表性的土壤样品,经过精密的测试和调配,最终确定不同颜色级别的标准色块,形成完整的比色卡体系。 三、使用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比色卡对土壤颜色进行评定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选择标准光源: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选用符合标准的光源照射土壤样品。 2. 比色观察:将比色卡与待测土壤样品置于同一光源下,通过肉眼比较,找出与比色卡相近的颜色标准。 3. 记录结果:确定土壤样品的颜色级别,并记录对应的比色卡编号或颜色数值。 四、应用范围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广泛应用于土壤调查与监测、土壤分类与评价、农业生产与科研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在土壤调查与监测中,比色卡可以帮助调查人员准确描述土壤颜色,为土壤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客观依据;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比色卡对土壤进行颜色评定,可以指导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在环境保护领域,比色卡也能够用于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价,为环境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作为土壤颜色评定的重要工具,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比色卡的制作工艺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相信它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土壤pH值的测定方法及仪器试剂

土壤pH的测定(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和电位测定方法)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 1、实验仪器::比色瓷盘、pH比色卡 2、实验试剂:混合指示剂 3、方法原理:指示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根据其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溶液的pH。混合指示剂是几种指示剂的混合液,能在—个较广的pH范围内,显示出与一系列不同pH相对应的颜色,据此测定该范围内的各种土壤pH。 4、操作步骤:在比色瓷盘孔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野外可用待测土壤擦拭),滴入混合指示剂8滴,放入黄豆大小的待测土壤,轻轻摇动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约1分钟后将比色盘稍加倾斜用盘孔边缘显示的颜色与pH比色卡比较,以估读土壤的pH。 5、混合指示剂的配制:取麝草兰(T.B)0.025克,千里香兰(B.T.B)0.4克,甲基红(M.R)0.066克,酚酞0.25克,溶于500ml 95%的酒精中,加同体积蒸馏水,再以0.1molL-1 Na0H调至草绿色即可。pH比色卡用此混合指示剂制作。 (二)电位测定法 1、方法原理:以电位法测定土壤悬液pH,通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此二电极插入待测液时构成一电池反应,其间产生一电位差,因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故此电位差之大小取决于待测液的H+离子活度或其负对数pH。因此可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再换算成pH,一般用酸度计可直接测读pH。 2、操作步骤: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10克两份,各放在50ml的烧杯中,一份加无C02蒸馏水,另一份加1molL-1 KCl溶液各25ml(此时土水比为1:2.5,含有机质的土壤改为1:5),间歇搅拌或摇动30分钟,放置30分钟后用酸度计测定。

土壤盐及饱和度特点

土壤盐及饱和度特点 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表现出不同的酸性或碱性。土壤酸碱性的强弱,常以酸碱度来衡量。土壤之所以有酸碱性,是因为在土壤中存在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当氢离子的浓度大于氢氧离子的浓度时,土壤呈酸性;反之呈碱性;两者相等时则为中性。 一、等级划分 土壤酸碱性划分为9等级。 9.5极强 二、测定方法 土壤酸碱性的强弱,常以酸碱度来衡量。土壤酸碱度又以PH值来表示。测定土壤的PH值,多采用电极法或石蕊试纸比色法。电极法测定土壤的PH值,既快又准确,但目前很少用。石蕊试纸比色法测定土壤的PH值,方法简便。测定土壤、苗床及营养土的PH值时,可先取样土一份,放入碗底,然后加入蒸馏水2.5份,用玻璃棒充分搅拌1分钟,待其静止澄清后,将一段试纸浸入清液中,试纸即变色,马上用变色的试纸与PH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直接得出PH值。 三、土壤酸度 1、分类 根据土壤中氢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活性酸度的来源主要是CO2溶于水形成的

碳酸和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以及土壤中矿物质氧化产生的无机酸,还有施用的无机肥料中残留的无机酸,如硝酸、硫酸和磷酸等。此外,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大气酸沉降,也会使土壤酸化,所以它也是土壤活性酸度的一个重要来源。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的反映。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 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 a.代换性酸度:用过量中性盐(如NaCl或KCl)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和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度,称为代换性酸度。代换性Al3+是矿物质土壤中潜性酸度的主要来源。例如,红壤的潜性酸度95%以上是由代换性Al3+产生的。由于土壤酸度过高,造成铝硅酸盐晶格内铝氢氧八面体的破裂,使晶格中的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 b.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醋酸)。此时,所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度。由于生成的醋酸分子离解度很小,而氢氧化钠可以完全离解。氢氧化钠离解后,所生成的钠离子浓度很高,可以代换出绝大部分吸附的H+和Al3+。 2、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的关系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 2 米、宽1 米、深2 米(或 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 米,宽0.8 米,深1

米。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 )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 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 A、B、C 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 (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 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 层B 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 或B A 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 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 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

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 又称“土壤反应”,包括酸性强度和酸度数量两个方面,或称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它是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以pH值表示。pH值等于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pH值小于7,为酸性反应;pH值大于7为碱性反应。 土壤酸碱度的等级划分 土壤酸碱度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级:pH值<4.5为极强酸性,pH 值在4.5—5.5之间为强酸性,pH值在5.5—6.5之间为酸性,pH值在6.5—7.5之间为中性,pH值在7.5—8.5之间为碱性,pH值在8.5—9.5之间强碱性,pH值>9.5为极强碱性。 测量土壤酸碱度的方法 测量工具:可以使用专用的仪器——土壤酸碱度计来测定,测定范围:pH= 3-8 pH 方法原理:土壤pH测定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电位法和比色法两大类,随着分析仪器的进展,土壤实验室基本上都采用了电位法,电位法有准确、快速、方便等优点。在ASI方法采用了电位法,其基本原理是:用pH计测定土壤悬浊液的pH时,由于玻璃电极内外溶液H+离子活度的不同产生电位差。还可以采用比色法来测量:取土壤少许(约黄豆大),弄碎后放在白磁盘中,滴入土壤混合指示剂数滴,到土壤全部湿润,并有少量剩余。震荡磁盘,使指示剂与土壤充分作用,静置1分钟,和标准比色卡比色,即得出土壤的酸碱度。 使用方法:(1)如果测定点的土壤太干燥或肥份过多,无法测土

壤的酸碱度时,须先泼水在测定点位置上,待28分钟后再测定。(2)使用测定器前须先用研磨布,在金属吸收板的部位,完全的擦拭清洁,以防影响测定值。若是未使用新品,金属板表层有保护油,须先插入土壤数次,磨净保护油层后再使用。(3)酸碱值测定时,直接插入测试点土内,金属板面必须全部入土,约10分钟所得的才是正确值。土壤的密度、湿度和肥份过多都可能影响测定值,故必须在不同的位置测定数次,以求平均值。(4)测定器在10分钟后酸碱值很稳定,此时按下侧边白色按钮,湿度立即显现。 如何改良酸碱土壤? 土壤太酸太碱都是限制作物生产及品质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的作物均不耐太酸或太碱的土壤。因此,了解了土壤酸碱度就可以对酸碱土壤进行改良。 改良酸土:土壤酸性过大,可每年每亩施入20至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农家肥,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的调节土壤的水、肥状况。 改良碱土:对于碱性土壤,通常每亩用石膏30至40公斤作为基肥施入改良。碱性过高时,可加少量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腐殖酸肥等。常浇一些硫酸亚铁或硫酸铝的稀释水,可使土壤增加酸性。腐殖酸肥因含有较多的腐殖酸,能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以上方法以施硫磺粉见效慢,但效果最持久;施用硫酸铝时需补充磷肥;施硫酸亚铁见效快,但作用时间不长,需经常施用。还可以用洗盐改良、农业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是一种用于测定土壤中含有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重要工具。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于1983年研制成功,经过多年改进和完善,已经成为我国土壤化学分析中的必备工具之一。本文将介绍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的基本原理、结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原理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分析工具。它利用不同元素化合物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的差异,通过比较土壤溶液样品与一组已知浓度标准溶液的颜色深浅来确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因此,它适用于测定土壤中的多种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等。 二、结构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标准色卡和比色筒。标准色卡是由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组成的,每个标准溶液都有一个固定的颜色。比色筒则是用于测定土壤溶液样品与标准色卡中对应颜色的深浅程度的工具。它通常由一根透明的玻璃管和一个标尺组成,标尺上会有一些刻度,用于记录土壤溶液样品与标准色卡中颜色的差异程度。 三、使用方法 使用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进行土壤化学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并按照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得到土壤溶液样品。 2. 将土壤溶液样品倒入比色筒中,并加入一定量的试剂,使其与标准色卡中相应的标准溶液反应产生颜色。

3. 静置一段时间,待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将比色筒放在白色背景下观察,找到与之最接近的标准色卡中的颜色。 4. 记录土壤溶液样品与标准色卡中颜色的差异程度,并通过比色卡上的刻度计算出土壤中所含的营养元素或微量元素的含量。 四、常见问题 1. 如何保养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 答:使用前,应检查比色筒是否完好无损,并确保标准色卡的颜色未褪色。使用后,应将比色筒清洗干净,并将其放置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潮和受热。 2. 如何确定土壤溶液样品的浓度? 答:土壤溶液样品的浓度可以通过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一般来说,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按照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得到土壤溶液样品,然后通过比色卡进行颜色比较,即可计算出土壤中所含的营养元素或微量元素的含量。 3. 比色结果不准确怎么办? 答:比色结果不准确的可能原因有很多种,例如比色筒污染、标准色卡褪色、试剂过期等。在使用前,应检查比色筒和标准色卡的状态,并使用新鲜的试剂。如果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建议参考标准化学分析方法,重新处理土壤样品,并进行比色分析。 五、总结 中国标准土壤比色卡是一种用于测定土壤中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重要工具。它基于光学原理,通过比较土壤溶液样品与标准色卡中对应颜色的深浅来确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使用中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原理】土壤里有机质的含量是决定土壤持久性肥力的重要标志,所以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测定土壤里有机质的含量有多种方法,其中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跟土壤里的有机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再用滴定法或比色法测定的方法用得较多。 氧化性强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溶液里跟土壤中有机质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它们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再用标准还原剂(如硫酸亚铁铵)滴定多余的氧化剂(K2Cr2O7),经过换算,就能求得土壤里有机质的含量。不用还原剂滴定,可以用重铬酸钾溶液在反应前后的颜色变化进行比色测定。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呈橙色,反应后六价的铬被还原成三价铬离子,呈绿色。溶液的颜色越深,表明土壤里有机质的含量越高,一般可通过跟标准色阶或比色卡比较就能得出土壤里有机质的含量。 【操作】 (1)重铬酸钾氧化还原比色法先配制系列标准色阶。在一系列试管里用5%葡萄糖和水调配,配制成各级有机质浓度的标准溶液。按照速测步骤,在各试管中依次加入2.5mL0.167mol /L重铬酸钾溶液和5mL浓硫酸。显色后各取5滴加入比色瓷板孔穴中,加蒸馏水2滴,搅匀后即为标准色阶。各级色阶的间距为0.5%,色调由橙黄、黄绿、绿到深绿逐级加深。 实例可见下表。 测试时称取0.5g风干的土样(长期潮湿的土常含有较多的还原性物质,会干扰测定结果,必须充分风干,使它氧化后才能测定)放入试管中,加入2.5mL0.167m0l/L重铬酸钾溶液振荡,再迅速加入5mL浓硫酸,振荡一分钟再静置半小时。用滴管吸取5滴上层清液,加入比色瓷板孔穴中,加2滴蒸馏水,搅匀,跟标准溶液制成的标准色阶比色,记下比色读数。由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碳量和还原性,跟葡萄糖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测得的结果会有误差,为获得较为客观的数据,要进行适当校正。即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比色读数×校正系数校正系数因不同地区、不同土质的特性而有差异,例如有0.8,0.7等。 (2)滴定法称取研细的风干土样0.5g,放入干燥的硬质试管中,加入硫酸银0.1g,用移液管加入5mL0.067m0l/L重铬酸钾溶液,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并不断搅拌。在酒精灯上加热这溶液,使它沸腾。为了防止管内液体飞溅,加热时在试管口上套一支小漏斗,当试管内液体开始冒出白烟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全部移入锥形瓶内,稀释到50mL左右。加10~15滴2-羧基代二苯胺指示剂,再用0.2m0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呈绿色。另用同样的方法,不加土样,做一次空白试验。按如下公式求土壤里有机 质的含量。 在上式中,V0是空白试液时滴定耗用硫酸亚铁铵的毫升数,V是土样滴定时耗用硫酸亚铁铵的毫升数,M是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W是风干土样质量,0.003是1mg摩

土壤比色卡中文说明

土壤比色卡中文说明 门赛尔土壤比色卡 土壤颜色为土壤重要特征之一,了解土壤颜色的成因,可推测土壤有机物含 量,排水状况及通气情形,提供土壤分类与土壤管理的基本数据。门赛尔土壤比色卡是根据门赛尔颜色系统和门赛尔颜色命名法,结合土颜色的特点编制,用来测定和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比色卡。一颜色的描述方法: 所有颜色(color)能利用三种特性描述之,即色调(Hue)、色值(Value).色度(Chroma) o 色调是指光谱而言,如红、黃、蓝、绿等。色值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度是指光谱颜色的纯度或强度。 色调有五种主色,红(R)、黄(R)、绿(G)、蓝⑻、紫(P),和五种辅助色,橙 红(YR)、黄绿(GY)、蓝绿(BG)、蓝紫(PB)、红紫(RP),每种主辅色各分为0, 10十个等级,故全部色调从R至RP可分为100利J。 色值由黑(0)至白(10),数目越大越明亮,其表示法为1.7/、2/、3/、4/、 5/、6/、7/、8/等。 色度的鲜艳程度是按0(无色彩)、1、2、3之顺序渐渐增强,其表示法为0/、 1/、2/、3/、4/、5/、6/、7/、8/等。 一般颜色的描述顺序依次为色调、色值和色度。例如一个颜色的色调7.5R,色 值6/,色度/4,则记录为7.5R6/4。 二土壤颜色的名称: 土壤颜色的变异很大,一般颜色的名称不易表示色调上些微的差异,Munsell 颜色的符号(munsell color notation)对于可能出现的颜色有系统的描述,通常在土壤颜色后添加Musell

颜色符号,可提高土壤颜色描述的可靠性,并可避免人为的差异。 棕色(Brown color)是土壤颜色中最常出现的颜色,从统计上显示土壤底层的土壤颜色常分布的区域是以7. 5YR4/4-6或10YR4/4-6为中心之范围,以棕色为标准时,颜色更红的(5YR 2. 5YR)称为红棕色,颜色以黃色为主或较棕色浅的称为黃棕色(Yellowish brown) o如果颜色的色值高于棕色的称为亮棕(Bright brown), 如果颜色色彩鲜艳程度稍低的称为暗棕色(Dull brown),色度更低的称为浅黑棕色(Dark brown),色值更低称为黑棕色(Blackish brown) <> 三土壤比色卡的使用方法: 1.比色应在良好且等量光度下进行,将土样和色片尽量 靠近,这是描述土壤颜色最重要的一点。在室内,样 品和色片两者放在窗户旁边,使光线自然地从侧面45 度角照射在样品及色片上,并避免强烈直射的日光; 同样的,在阴暗的森林或树荫下,也要避免使光线成 一直线的照射。 2.土壤颜色的描述是检定刚曝于空气中土块(Soil clod)表面的颜色或比较土样经手指粉碎压平后,平 坦表面所现的颜色(若用其他方法则须注明)。在压 平样品时,手指必须干净。 3.土样可放在指间或滤纸上,紧黑色片比较,或将样品 放在土壤颜色测定盘上比色;后者最方便。4.同一样品须测定湿土及干土两 种颜色,湿土是在土壤 湿润后,当水膜消失即读出土壤颜色。干土是使用风 干的土壤。 5.为使比色精确,方形纸罩必须罩住色片的四周以利比

实验五土壤酸碱度及缓冲性能的测定

实验五土壤酸碱度及缓冲性能的测定 一、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一)目的和意义: 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比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酸碱性质称为土壤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在纯水或稀溶液中pH可用下式表示: pH=—log(H+)。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也有影响。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生物化学性质也和酸碱度有密切的关系。测定土壤pH值可以作为改良酸性土和碱性土的参考依据,可以指导合理施肥,确定适宜的肥料种类。 测定土壤pH通常用比色法和电位测定法,电位法精确度比较高,pH的误差在0.02左右;混合指示剂比色法精确度较差,pH的误差在0.5左右,适用于野外速测,pH标准溶液系列的比色法精确度较混合剂比色法高,但不及电位法精确。 (二)混合指示剂比色法 1、原理 利用某些染料在不同氢离子浓度时改变颜色的特性,配成指示剂,与待测定的土壤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和标准的pH比色卡进行比较而确定土壤pH值。为方便起见,常将几种不同pH范围的指示剂混合在一起,配制成混合指示剂。 2、试剂配制 (1)pH4—8混合指示剂:用分析天平称取等量(0.25克)的溴甲酚绿、溴甲酚紫及甲酚红三种指示剂,放在玛瑙研钵中加15毫升0.1mol·L-1氢氧化钠及5毫升蒸馏水,共同研匀,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用稀标准酸或标准碱溶液调整pH至6.4左右,贮存于棕色瓶中备用。此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如下: PH 4.0 4.5 5.0 5.5 6.0 6.5 7.0 8.0 颜色黄绿黄黄绿草绿灰绿灰蓝蓝紫紫 (2)pH7-9混合指示剂:称取等量(0.25克)的甲酚红和百里酚蓝,放在玛瑙研钵中,加0.1 mol·L-1氢氧化钠11.93毫升,共同研匀,待完全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其变化范围如下: PH 7 8 9 颜色橙黄橙红红紫

自学导航——分组实验:土壤酸碱性测定

分组实验:土壤酸碱性测定 课前预练 1.实验目的:初步学会的方法。学会用测定土壤酸碱度。 了解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提出改良的建议。 2.实验器材:木棍、废报纸、、、、pH试纸(精密pH试纸及比色卡)、窗纱(或金属筛)、布袋。 3.实验关键的步骤: (1)取样:取样点位置一般确定5~6个,不要在的地点取样。每个取样 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取厘米范围内土壤各左右。 将不同地点采集到的土样分别摊铺在上,在阴凉通风处晾干,除去残根和杂物,用压成粉状,用筛过后待用。 (2)测定:取左右土样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后静置。 用蘸取上层清液,滴在上,将试纸上呈现的颜色与比色。课内演练 【例1】下列土壤取样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位置,一般确定2~3个 B.每个取样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然后直接取土壤各20克左右 C.同一地块上取来的土样要放在同一个布袋中,进行编号,并说明采集地点和日期D.样品取来后直接加水配成土壤浸出液,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精密pH试纸上点拨 (1)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取样的操作规范。取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 (2)土壤取样包括:选地块,要选择合适的地块,不能在路边、沟边、堆放肥料的地点 取样。取样点要有代表性,一般选5~6个点进行取样。土样取来后要风干处理, 再配成土壤浸出液进行实验测定。 (3)解题时要注意抓住影响取样的关键点。如取样点个数、土样处理、pH试纸使用等。【例2】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某科学活动小组为了解当地土壤的pH,探讨土壤治理的措施,从附近农田中取土样进行研究。 (1)请你帮他们完善实验步骤以完成土壤pH的测定(简明叙述即可)。 步骤一:取3克土样放入20毫升蒸馏水中,用玻璃棒搅拌; 步骤二: 。 步骤三: 。 (2)经粗略测定知:土壤的pH为6。为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我们一般选用熟石灰对土壤 进行改良,理由是。点拨(1)本题主要考查土壤pH的测定过程。让学生体会从实际生产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2)解题时需注意:被测液要用上清液,禁止直接把pH试纸浸入试液中。 课后训练 基础达标 1.土壤酸碱性测定实验中,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的位置,下列关于取样点的位置和个数较恰当的是( )

实验一--土壤酸碱性测定

实验一土壤酸碱性测定 一、实验目标: 1、初步学会土壤取样测试的方法. 2、学会用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度。 3、了解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提出改良土壤酸碱性的建议。 二、实验器材: 木棍、废报纸、玻璃棒、试管、蒸馏水、PH试纸、窗纱、布袋。 三、实验过程: 1、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如山坡、大田、森林、海洋、菜地等,确定3— 4个地块取样。 2、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位置,确定5-6个位置。(注意: 每个取样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取0—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各20克) 3、取1克左右土样放入试管中,加5毫升蒸馏水,震荡30秒后静置。 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夜,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记下PH数值. 讨论: 1、当地主要农作物和常见乔木生长的土壤酸碱性如何?查阅资料,了解这 样的酸碱性是否适宜这类植物的生长? 2、提出改良当地土壤酸碱性的建议。 实验二碱和盐的性质 一、实验目标: 1.用已学的碱的一些共性知识,指导对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 2.通过实验认识常见盐的一些性质。 3.学习含SO42-或含CL-的化合物的检验方法. 4.巩固试管和滴管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 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多孔瓷板、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蒸馏水等. 三、实验过程: 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如山坡、大田、森林、海洋、菜地等,确定3—4个地块取样。 三、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位置,确定5-6个位置。(注意: 每个取样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取0—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各20克) 四、取1克左右土样放入试管中,加5毫升蒸馏水,震荡30秒后静置。 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夜,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记下PH数值。 讨论: 3、当地主要农作物和常见乔木生长的土壤酸碱性如何?查阅资料,了解这样的酸碱性是否适宜这类植物的生长? 4、提出改良当地土壤酸碱性的建议.

土壤地理学 (2)

土壤形态:土壤外部的特征 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 土层: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 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土壤个体)。 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和命名:H层(有机质层,长期水分饱和)、O层(有机质层,通气干燥条件)、A层(矿质土壤层)、E层(淋溶层,位于O层或A层之下,B 层之上)、B层(溶积层或淀积层)、C层(母质层)、R层(坚硬基岩)、G层(潜育层)、P层(犁底层)、J层(矿质结壳层,位于A层之上)。凡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称过渡层,如AE、BE等,第一个字母标志占优势的主要土层。若来自两种土层的物质互相混杂,且可明显区分出来,则以斜竖“/”表示,如E/B、B/C。 土壤颜色的表示方法:世界通用的门赛尔比色卡,其包括:色调、亮度、和彩度,颜色命名的顺序:色调-亮度-彩度;如10BG 8/6。 土壤新生体:不是成土母质中的原有物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土壤侵入体:侵入体不是由于成土过程形成,是有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包括岩石状态、冰冻形态、人为形态及生物形态等四种类型 矿物分解的阶段性:碎屑阶段、钙淀积阶段、酸性硅铝阶段、富铝化阶段 矿物风化程度的量度指标:硅铝率(Sa)、硅铁铝率(Saf)、铁的游离度、土壤风化淋溶系数(ba)、土壤淋溶系数(β)、风化指数(μ)、迁移系数(Km)。 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一、母质。母质机械组成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母质物质组成影响土壤物质组成,母质物质组成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及其次生矿物组成。二、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次生矿物的形成、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土壤类型的分布。三、生物。生物固氮;生物的选择性吸收与富集作用,产生土壤肥力;合成有机物,影响土壤形成良好的结构;有限养分无限使用。四、地形。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在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条件方面发生差异,以及接受降水或潜水在土体的重新分配方面的差异。 绝对年龄: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 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程度,一般用剖面分异程度加以确定,无具体年份 主要土壤发生层的成土过程:腐质化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淋溶脱钙过程、积钙过程、复钙过程)、盐化、脱盐过程、碱化、脱碱化过程、灰化过程、白浆化过程、富铁铝化过程、水成土壤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泥炭化过程)、熟化过程(旱耕熟化、水耕熟化) 灰化过程:在土体上部,特别是在亚表层中二氧化硅的相对富集,而在土体下部三、二氧化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白浆化过程(还原漂白过程):指土体中出现还原离铁锰作用而使某一土层漂白的过程 现代土壤发生分类学强调坚持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三结合的分类原则诊断层:用于鉴定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用来鉴定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我国土壤特色:占世界四分之一的水稻土、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季风亚热带土壤、

标准比色卡

配色方案浅析 一、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二、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1、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2、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3、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变化最大,成为一种具有明显橄榄绿

的复色印象。其色性也变的成熟、随和。 4、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三、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脑冷嘲热讽静的色。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的色。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 椎壬 换岫岳渡 男愿窆钩山厦飨缘挠跋炝Α? 1、如果在橙色中黄的成份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四、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色。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这样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是一种柔顺、恬静、潢足、优美的色。 1、在绿色中黄的成份较多时,其性格就趋于活泼、友善,具有幼稚性。 2、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趋于庄重、老练、成熟。 3、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趋于洁净、清爽、鲜嫩。 五、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紫色的低明度给人一种沉闷、神秘的感觉。 1、在紫色中红的成份较多时,其知觉具有压抑感、威胁感。 2、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觉就趋于沉闷、伤感、恐怖。 3、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闷的性格消失,变得优雅、娇气,并充满女性的魅力。 六、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实、纯洁、快乐。白色具有圣洁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会影响其纯洁性,使其性格变的含蓄。 1、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红,就成为淡淡的粉色,鲜嫩而充满诱惑。 2、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黄,则成为一种乳黄色,给人一种香腻的印象。 3、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蓝,觉。 6、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紫,可诱导人联想到淡淡的芳香。给人感觉清冷、洁净。 4、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种干燥的气氛。 5、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绿,给人一种稚嫩、柔和的感 国画用色 ████银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quester注:黄色成分微高于红色成分,色艳丽,需注意与背景色调和,多数情况下不大面积使用。)████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赭石: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草帽版土壤地理资料

主要土壤发生层的符号表示 H层:在长期水分饱和的情况下,湿生植物残体在表面累积形成的一种有机物质层,也称泥炭层。O层:在通气干燥的条件下,植物残体不能分解而大量在地表累积形成的一种有机物质层,它的成土过程是枯枝落叶堆积过程。也称有机质层。A层:是一种矿质土层。在表土中,有机质腐殖质化,以细颗粒的形式分散于矿质颗粒中,或者与矿质颗粒包被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从而形成颜色比它的下伏层暗、有机质含量也较高的A层。也称腐殖质层。E层:由于硅酸盐粘粒、铁或铝的损失,或它们某些共同的损失,使抗风化矿物(石英)中的砂和粉砂占有较高含量。也称淋溶层,过去也称为A2层。B层:是一个矿质层。在这个土层中,母质的特征已经消失或仅微弱可见。也称淀积层。C 层:传统上,C层指母质层,假定土体是从它产生的。R层:是位于其他土壤发生层之下的坚硬的岩石层。也称母岩层。 对主要壤发生层的修饰字母b:埋藏或重迭土层,如Btb。往往由于表面堆积作用造成原来的土层被埋藏起来,在此情况下,被埋藏的土层即用b表示。c:指物质以结核状累积。此字母常与一表明结核化学性质的字母结合使用,如Bck表示有碳酸钙结核的淀积层,它是钙积过程的结果。g:反映氧化还原过程所形成的具有绣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土层,如Bg。h:指矿质土层中积累有机质,如Ah,Bh。但对A层来说,只有当A层未被耕作或受人类其他扰动时,才使用h下标修饰,h与p是彼此排斥的。k:指碳酸盐的聚积。与钙积过程有关。如Bk表示钙积层。m:指土层被胶结、固结、硬结。这个字母常与另一个指示胶结物化学性质的字母联合使用,如C mk表示C层已被碳酸盐胶结起来,形成了石灰结磐层。n:钠的累积。如B tn,表示碱化层。p:经耕翻或其他耕作措施引起的扰动。如A p,表示耕层。q:指硅质聚积。如C mq表示C层已为硅质胶结成硅化层。r:地下水引起的强还原作用产生了蓝灰色的潜育层。s:指铁、铝氧化物的累积。如B s表示一个由灰化作用产生的灰化淀积层,或由富铁、铝化产生的砖红壤性土层。要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属性则还要看成土条件和剖面构型,如B s层上有一E层,则B s为灰化淀积层;如B s层上没有E层,则B s为砖红壤性土层。t:指粘粒聚积的土层。y:指石膏聚积。如B y表明有石膏淀积,往往表示干旱条件下发生石膏淋溶淀积产生的石膏聚积层。z:比石膏更易溶解的盐分的累积。如A z表示一个盐化表土层。w:指B层中就地发生了结构、颜色、粘粒含量变化,而非淀积性土层。x:出现了脆磐(脆磐的定义在第五章介绍)。u:当主要土层A和B不被其他小写字母修饰,但必须在垂直方向上续分为亚土层时加u。加u无特别意义,只是为了避免与旧的标志系统A1、A2、A3、B1、B2、B3混淆。在A层与B层不需要划分为亚土层时,则无需加u。 一、填空题 1、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H.M.西比尔采夫根据土壤地理分布的特点,把土壤分成3个土纲:显域土纲(地带性土纲)、隐域土纲(隐地带性土纲)和泛域土纲(泛地带性土纲)。 3、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和养分元素的向下淋失。 4、过渡层是指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例如AE,表示占优势的土层是A 层。 5、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亚类是依据附加成土过程或土类间的过渡特征来划分的。 6、福建省的地带性土壤是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 7、根据风沙土的流动性或固定程度以及利用方式和土壤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风沙园。 8、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9、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和自净能力 10、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脱盐基、脱硅、富铝化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剖面描述标准配置和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剖面描述标准配置和方法(2010版) 李子忠 1 物品准备 定位:GPS; 剖面挖掘:大铁锹,尺子 描述剖面:米尺,10%盐酸,水,剖面刀2把,土壤标准色卡1本,描述表格; 取导水率土样:导水率环刀25个,导水率手柄一个,小铁锹,保鲜膜,容重环手柄1套,小环刀25个,锤子一个,标签纸,记号笔2支,记录本1个,笔,大塑料袋5个,自封袋。 2 田间土壤剖面观察 2.1 田间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挖掘 (4)坑的后方挖成阶梯状,便于上下工作,并可节省土方。 为准确评定某一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观察点的选择必须是有代表性 和典型性。一般应选在“地”的中央,要避免选在田国、地角、渠道旁和 粪堆上,点的位置应能代表该土壤所处的“地”的特点、排灌条件及土地 利用状况。 剖面坑挖掘规格一般以一个人下去工作方便为宜。其坑长1.5~2米, 宽1米,深1~1.5~2米(以需要而定)。 挖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面必须向阳和上下垂直。 (2)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在左右两边,回土时应底土在下,表土在上,不 能打乱土层排列次序。 (3)坑的前方,即观察面上方不能堆土和踩踏,以免破坏土壤的自然状态。

2.2剖面形态特征描述和记载 剖面坑挖好后,首先对坑要进行修整,看是否符合要求,一个人下去工作是否方便。 (1)先用平口铁铣将观察面自上而下垂直修成自然状态,并用剖面刀从上而下挑出新鲜面。 (2) 根据剖面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的差异(颜色、质地、结构、松紧、根系分布状况等)划分出土层,并量出各土层的厚度,记入表格(附表)。 主要土壤发生层 土壤学上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土壤发生层,主要的发生层简述如下: (1)O层:残落物层。在通气良好而又较干燥的条件下,植物残落物堆积的过程,有机物不能完全分解并在地表累积而形成。 (2)H层:泥炭层。在长期水分饱和的条件下,湿生性植物残体在表面累积层,是泥炭形成过程作用下形成的发生层。 (3)A层:淋溶层。在表土层中,有机质已腐殖质化,生物活动强烈,主要进行着淋溶过程,故称为淋溶层,物质的淋溶程度随水、热条件而异。(4)E层:灰化漂白层。在淋溶和机械淋洗的条件下,硅酸盐粘粒和铁、铝化合物的淋失,使抗风化力强的石英砂粒与粉粒相对富积,以较浅淡的颜色或灰白色而区别于A层。通常与灰化过程有关。 (5)B层:淀积层。是淀积过程作用下的产物,与母质层有明显的区别。粘粒、铁、铝或腐殖质在此层淀积或累积。次生粘土矿物形成,具块状或棱柱状结构体,颜色变棕或棕红、红等。明显区别于母质层。 (6)C层:母质层。指风化产物没有受到成土过程影响的层次,较上面土层紧实。 (7)R层:母岩层。指最下部坚硬的岩石层。 此外还有一些过渡土层,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的性状,在观测中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B层表示该层性状更接近A层,BA则表示该层发育更接近于B层。 水田土壤发生层 在人工耕作熟化的水田土壤中,由于特殊的水热条件和物质循环方式,形成了在人工作用下的发生土层。 (1)P层:渗育层。水稻土中的耕作层。长期在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交替进行的条件下,有机质累积增加,颜色变暗,在根孔和土壤裂隙中有棕黄色或棕红色锈斑。旱作季节呈小块状或团块状结构,水耕季节时结构多分散,颜色变深暗。 (2)W层:潴育层。本层土壤处于干湿交替频繁,淋溶淀积作用活跃的条件下,土体形成棱块或棱柱状结构,裂隙间有大量锈纹锈斑淀积,深度发育时,土体颜色发生分化,剖面上多形成黄白交错的花斑。 (3)G层:潜育层。在排水不良的条件下,土壤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下的还原条件,有机质在嫌气环境下分解缓慢,铁、铝氧化物被还原,土层呈蓝灰色或黑灰色,土块分散成糊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