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鲍姆嘉通——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

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物种的尺度和需要——即该物种之所以为该物种的那种尺度和需要,如动物只会营造巢穴,像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这既是该物种的尺度,又是它的本能的需要。

内在的尺度——即是人本身客观要求的尺度,一方面要认识客观规律,一方面要符合人本身客观需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即“内在的尺度”,所以叫“内在的尺度”因为它不是外在的物种的尺度。例如:桌子原本是木头做的。

《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提出的,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美是关系——狄德罗提出的,他说:“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指在诗画戏曲以及园林等门类艺术中,借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成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那种艺术化意境体现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意境常被作为衡量一个艺术美的标准。

美是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丑,艺术丑和艺术美是对应的。艺术丑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

美是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多样统一: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

分析说明:

“夫差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武举说的,美是对上下、左右、大小和远近的人都无害的,才能算是美。美是有功利目的的,对民有利的,也就是“皆无害焉”,就是美的,对民不利,使民穷困而“瘠民”的就是不美的。只要施仁德于远近之民,使大小之家都能安居乐业,这样才能真正算美。从中可以看出,美是有功利的,美与善是密切不可分的。

孔子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是韶乐,舜乐也。——说明,美与善的反映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思想。

充实之谓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人有了仁、义、礼、智等品德,才谓之充实,使之不虚,是为美人,美德之人也。说明,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强调了,仁义礼智是美的根源,美与善是密切联系的。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是最好的作品。”是谁说的,内涵是什么?

——唐代画家,张彦远说的,强调了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是谁说的,内涵?

——宋初欧阳炯说的,强调了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说明文艺作品中既要肯定质对文的决定作用,又要不忽视文对质的积极影响,这样的作品才是美的。“意奋而笔从,故文见而实露也”谁说的,内涵是什么?

王充说的,强调了美的内容的决定作用。

“衔华佩实”,“舒文载实”谁说的,内涵?

刘勰,强调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才是美的。

在中国画论中把“形神兼备”作为艺术美的重要标准,所谓“神”指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这是属于内容方面的,所谓“形”,指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征。——代表人物顾恺之。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说明人类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能满足各种精神生活的需要。

培根说:“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为什么动作的美高于相貌的美?——说明因为动作和感情有直接联系,动作的审美意义在戏剧、舞蹈表现中体现得最鲜明,往往一个最精彩的细微动作,可以表达出用许多语言也难以描述的情感。

单选: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中的(生产劳动)。

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是人类最珍贵的特性,这一特性的形象表现就是美。

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多选题:

人类的审美意识:1、具有群体性。2、稳定性。

自然美的特性:1、自燃性。2、多面性。3、形式性。4、象征性。

形式美的基本特点:1、可感性。2、象征性。3、内涵多义性。

形式美的基本因素:1、物性因素。2、意识形态因素。

形式美的主要法则:1、单纯齐一。2、对称均衡。3、调和对比。4、比例。5、节奏韵律。6、多样统一。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1、认识价值。2、伦理价值。3、审美价值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史诗、悲剧、喜剧中有三点不同:1、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

2、所取的对象不同。

3、所采取的方式不同。

问答题:

社会美的特征?

1、社会美是社会实践产物的最直接的物质存在形式。

2、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

3、社会美具有较直接、明显的社会功利性,有明显的价值取向。

4、社会美重在内容。

生活中的形象哪些才是美的?

答:在生活中有一大部分形象是不美也不丑的。美只是那种肯定着人的自由创造的活动,肯定着人的目的、力量、智慧与才能的实现,人在其中能感到自由创造的喜悦的那种生活形象。所以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表现社会实践的前进要求,肯定人的进步理想的生活形象才是美的。

美是如何产生的?

答:1、没产生与劳动

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3、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这中间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4、在生产实践中主体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丑的特征:

1、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2、丑和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是丑并不等于恶。

3、形式丑——畸形、毁损、芜杂等等。

美与丑的关系?

联系:1、美和丑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渗透。2、美丑的转化。

区别:美与丑是对立的。

艺术丑的含义内容?

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

2、艺术作品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作品,刻画了叛徒犹大的形象:犹大侧身后倾,面部沉浸在阴影中,右手紧握钱袋,表现出一种惊惶、卑劣、萎缩的神态,艺术家为了刻画犹大的心理和面貌。即可看出。

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戏曲中的丑角,不同于生活中的丑,在鼻子上点白点,并不是丑的标志,而是可爱的标志,性格美的某种特殊标志。)

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

作品分析:

一、艺术美来源于生活(3点)

1、生活是想像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

2、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

3、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

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就是强调对客观对象的观察。

都说明生活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例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

二、艺术美虽然来自生活,但却不等同于生活。

1、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艺术创造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例如:红楼梦,人物典型

郑板桥、画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自然之竹)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论述:

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1、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2、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

3、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4、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

一、美与善的关系:

联系:1、善是以和功利直接联系的、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

2、美以善为前提。

区别:1、从功利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

2、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也可以不顾及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可谓“充内形外之谓美”。

3、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认识和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二、美于真的关系:

真是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联系: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

区别:1、美和真的区别首先在于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2、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力量的肯定。

分析判断:

康德对美的分析:1、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2、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3、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通有效性。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自我并不是实体”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笛卡尔 B、叔本华 C、歌德 D、康德 2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1.0分)1.0 分 A、物理的实在 B、抽象的理念概念 C、情景交融 D、主客分离 3以下对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美育不应该孤立起来进行,应该和提高一个人整体的文化教养结合在一起进行。 B、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心灵的深刻影响。 C、美育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D、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4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1.0分)1.0 分A、海德格尔B、费希纳C、萨特D、杜夫海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为()。(1.0分)1.0 分 A、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自然美是独立的 D、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6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它的狭义指的是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 C、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属于()。(1.0分)1.0 分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8认为休闲“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的是()。(1.0分)1.0 分 A、王国维 B、胡适 C、张潮 D、欧阳修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10“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1.0分)1.0 分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海德格尔 11《葬花词》集中反映了()的人生感。(1.0分)1.0 分 A、林黛玉 B、史湘云 C、贾宝玉 D、薛宝钗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愉悦性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特性。 B、高峰体验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 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D、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感的特点。 13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1.0分)1.0 分 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14不属于美育主要功能的是()。(1.0分)1.0 分 A、培养审美心胸 B、提升审美能力 C、培养审美趣味 D、形成审美风尚 15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1.0 分 A、吴道子 B、张璪 C、石涛 D、郑板桥 16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1.0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1.0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1.0分 ?A、 静默 ? ?B、 单纯 ? ?C、 和谐 ? ?D、 恐惧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 1.0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1.0分 ?A、 汉朝 ? ?B、 唐朝 ? ?C、 宋朝 ? ?D、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1.0分 ?A、 优美 ? ?B、 崇高 ? ?C、 壮美 ? ?D、 悲情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 1.0分 ?A、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美学原理叶朗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1 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 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缺陷(消极作用) 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哲学 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鲍桑葵《美学史》 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 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第一章 柏拉图对美的定义 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客观的,而且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美是理念是指: 1)美的本质不在自然事物,而在理念,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事物的美是由于理念的参与所形成的。 2)理念因为其所包含的内容外延不同,分成许多层次,美也有很多等级。 3)绝对美是美的本体,是美的最完全体现,至美也是至善的。 4)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乃是由于美本身。 柳宗元的命题的理解 柳宗元命题是:“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理解: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2)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3)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总而言之,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都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填空) 什么就是美学? (一)关于美学の研究对象の几种学说: 1、艺术哲学(黑格尔) 2、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 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 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 (二)美学就是以人类の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の一种带综合性质の人文科学。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の创美活动,其中尤其就是艺术活动。其研究の核心问题就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の发展概况(填空,名解) 一、在西方,美学の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 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美就是与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 苏格拉底——①实用就美。②相对主义の观点:美就是相对の,没有绝对美。 柏拉图——美就是绝对の。 2、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の“经验主义”、法国の“启蒙主义”以及德国の“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の进步。 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の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の《aesthetics》(美学)一书の问世为主要标志,她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の德国古典美学の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の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の实践美学の观点(从人类实践の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の“美就是生活”の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の费希纳の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の“移情说”、法国丹纳の“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の美学研究,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の广阔道路。 6、▲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 中国古代美学の发展: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の著述中阐述了各自の美学思想。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の发展。东汉时哲学家王充の《论衡》南朝梁时刘勰の《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の《书谱》以及历代の《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の独特性与丰富性。 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の特点主要有: 1、有浓郁の实用主义色彩 2、艺术美学の成果非常显著 3、对风骨、气蕴、中与、意境等部类の研究成果显著。 三、近代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 四、文革前十七年,美学家们对美学の研究各抒己见,争论颇多。以吕荧(美就是主观の)与高尔泰(美就是自由の象征)为代表の主观派、以蔡仪为代表の客观派以及以朱光潜为代表の主客观统一派都阐述了各自の观点。 第二章审美对象の本质与特性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1.0分) 1.0分 ?A、 制作目的不同 ? ?B、 制作程序不同 ? ?C、 制作依据不同 ? ?D、 观赏感受不同 ? 我的答案:B 2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1.0分) 1.0分 ?A、

梁启超 ? ?B、 蔡元培 ? ?C、 王国维 ? ?D、 华罗庚 ? 我的答案:D 3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1.0分) 1.0分 ?A、 儒家 ? ?B、 道家 ?

?C、 佛家 ? ?D、 阴阳家 ? 我的答案:B 4 被封为“净坛使者”的是()。(1.0分) 1.0分 ?A、 沙僧 ? ?B、 猪八戒 ? ?C、 玄奘 ? ?D、 孙悟空

? 我的答案:B 5 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1.0分) 1.0分 ?A、 坚持主客二分 ? ?B、 跳出主客二分 ? ?C、 坚持情境融合 ? ?D、 坚持天人合一 ? 我的答案:B 6 想象得之在瞬间()。(1.0分) 1.0分

?A、 与体验和修养无关 ? ?B、 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 ?C、 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 ?D、 与体验和修养息息相关 ? 我的答案:D 7 下列对悲剧研究贡献不大的是()。(1.0分) 1.0分 ?A、 亚里士多德 ? ?B、 黑格尔

?C、 毕达哥拉斯 ? ?D、 尼采 ? 我的答案:C 8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的观点。(1.0分) 1.0分 ?A、 彭加勒 ? ?B、 牛顿 ? ?C、 爱因斯坦 ? ?D、 狄拉克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提出了( )。 A.“时间距离”的说法 B.“心理距离”的说法 C.“美感问题”的研究方法 D.“美的本质”的研究方法 2.“劳动创造了美”一语出自( )。 A.恩格斯 B.马克思 C.列宁 D.亚里士多德 3.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的共同之处是( )。 A.为政治服务 B.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C.提高人的素质 D.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4.中国书法意象的物态化和意象的生成是( )的。 A.单向 B.双向性 C.同步 D.背向 5.意象思维属于( )范畴。 A.心理学 B.社会性 C.哲学 D.认识论 6.“对牛弹琴”说明( )。 A.审美能力因人而异 B.艺术创造者不能欣赏美 C.艺术接受者没有审美能力 D.审美能力需要提高 7.美学是一门( )。 A.社会学科 B.人文学科 C.艺术学科 D.自然学科 8.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 )。 A.中介与桥梁

B.欣赏对象 C.再创造客体 D.形式符号 9.艺术的本体论就是( )。 A.艺术的统一论 B.艺术的主体论 C.艺术的客体论 D.艺术的存在论 10.在喜剧性产生的原因上,提出“突然荣耀说”的是( )。 A.柏格森 B.霍布斯 C.黑格尔 D.康德 11.著名的直觉论者( )把直觉的感受方式看成是一种艺术化的方式。 A.伯格森 B.布劳威 C.胡塞尔 D.克罗齐 12.( )比柏拉图更富于宗教的神秘主义的色彩,他开启了中世纪神学的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提诺 C.荣格 D.苏格拉底 13.在美与善之间的关系上,孔子提出了( )。 A.无为而无不为 B.乐而不淫 C.里仁为美 D.物我两忘 14.( )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A.社交 B.教育 C.审美 D.生存 15.( )在生产意象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 A.创新能力 B.想象力 C.动手能力 D.劳动

2018超星尔雅的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地的题目

实用标准文案
2016 超星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表现崇高的大风格的作品是()。
? ? ? ?
A、拉斐尔的绘画 B、歌德的《浮士德》 C、普希金的诗歌 D、莫扎特的音乐 正确答案: B
2“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句话出自()。
? ? ? ?
A、《牡丹亭》 B、《枉凝眉》 C、《金瓶梅》 D、《西厢记》 正确答案: B
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
A、“表象”是物的模样的直接反映。 B、物的形象是“美”的属性的本体。 C、物的形象是根据“表象”来加工的结果。 D、物本身的模样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正确答案: D
4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 ? ? ?
A、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5 不属于展示人体美画作的是()。
? ? ? ?
A、《法庭上的芙丽涅》 B、《维纳斯的诞生》 C、《米洛斯的维纳斯》 D、《沉睡的维纳斯》 正确答案: C
6 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象”是实在的世界 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C、“象”是物的一种显现 D、中国古代艺术家常常把“象”称为“物色”
? ? ?
正确答案: B
7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 ? ?
A、《美学散步》 B、《文艺心理学》 C、《西方美学史》
精彩文档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以下关于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分) 分 A、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B、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 C、 美育指的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全面发展。 D、 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美育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分) 分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柳宗元 D、 王安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以下对“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理解正确的是()。(分)分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B、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C、 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民族和阶级里,美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格调》的作者是()。(分) 分 A、 巴尔扎克 B、 爱德华·傅克斯 C、 保罗.福塞尔 D、 维特根斯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人的风姿与风神主要通过()表现出来。(分) 分 A、 言行举止

形体比例 C、 曲线色彩 D、 社会地位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 为()。(分) 分 A、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 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 自然美是独立的 D、 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被评为“情不情”的《红楼梦》中人物是()。(分) 分 A、 林黛玉 B、

贾宝玉 C、 薛宝钗 D、 晴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分)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 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C、

美学原理复习要点

美学原理复习要点 1、什么是美学? 答:美学是以人的现实基本生存境遇为出发点、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的诗意存在为核心问题,以人的审美超越和审美解放为目的的一门人文学科。 2、鲍姆嘉通对“感性学”的界定是什么? 答:感性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其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 3、审美意象的主要性质是什么(4点)? (1)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感性世界 (2)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 (3)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4) 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 4、怎样理解“美不自美,因人而彰?”(2点) (1)这是柳宗元的观点。 (2)表达的意思是美不是纯然可观的实体 美必须是主客观相融合的,不断生成的“意象” 5、怎样理解意象世界是“如其所存而显之”(2点)? (1)这句话是王夫之说的。 (2)意思是意象世界是一个主客观相融合,相生成的“生活世界” 6、什么是审美活动(3点)?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要 (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 (3)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7、怎样理解“心不自心,因色而有” (1)这是马祖道一说的。 (2)意思是意象世界不是实体性的主观的,而一定是有客观对象参与,而共同构成的一个活泼的世界的。 8、试论“生活世界”的含义(4点) (1)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 (2)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共在世界 (3)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 (4)为了揭示这个真实的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美。 9、试论“真善美的统一于意象世界”。(P80-81) 真是体现生活世界的意象世界。 美是意象世界的典型体现 善是意象世界照亮我们的有意味的人生,展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尔雅课《美学原理》考试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20) 成绩: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B、 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 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B、 只有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C、

古希腊悲剧中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3 以下关于悲剧的说法错误的是()。(分) 分 A、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由人的行为造成的,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使人得到净化。 B、 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 C、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是坏人。 D、 尼采认为悲剧给人的美感是“形而上的慰藉”。 我的答案:C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日常生活所说的“美”和美学研究中的“美”是一个概念。 B、 狭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 C、 广义的美指的是古希腊式的美。

D、 “美”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我的答案:D 5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分)分 A、 儒家 B、 道家 C、 佛家 D、 阴阳家 我的答案:B 6 “大”与“崇高”的差异有提到()个。 (分) 分 A、 四 B、

三 C、 五 D、 二 我的答案:D 7 “请你讲话、走路、吃饭、穿衣,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人”体现出一个人的格调可 能体现在()。(分) 分 A、 言谈举止 B、 衣食住行 C、 衣着服饰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8

美学原理课程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讲美是理式 1.柏拉图把美本身说成是理式,理式就成为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概念。 2.理式也叫理念。 3.柏拉图认为,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他物有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 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4.物的存在就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理式是对它名下所有个别物的无限概括。 5.相对于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而言,柏拉图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美学观;相对于苏格拉底而 言,柏拉图更将美与善区分开来,并将对美的本质进一步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 第二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异”——柳宗元 1. 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比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此处的翠竹清泉,只能在寂静的空山中自长自流,历经千载而不为人知。 2. 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实际审美过程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客体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真正做到审美主体,主体还必须具备一定能力,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欣赏是在是在审美过程中的创造性想象造成的。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发现、照亮、彰显了自己发现的美。 3. 要建构人与物的审美关系,需要主体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灵心,有自由的个性,有对事物的热爱,需要客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客观环境具有是和人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与体制,有合适的气候与富裕的时间等条件。 第四讲距离说 1. 举例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听说的距离指的是事物与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2. 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他根本否认美的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客观因素的追求,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他认为只有从这个角度研究美,才能不会抹杀美。这里的距离既包括时间上又包括空间上的距离,这两种距离均可给人带来美感。 第五讲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六讲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 第八讲崇高与优美 1.崇高的特征: 崇高的对象往往体积巨大,气势磅礴,力量雄伟。崇高的事物以惊心动魄的途径,刺激人们学习和赶超它,体现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信心,使人们争奇好胜的心理得以满足。因此,产生一种愉悦感。崇高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以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见长。2.优美的特征: (1)主要特征是和谐。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观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的,优美与崇高相反,没有主客体斗争历程的痕迹,不是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达到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与合目的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优美的对象在内容上是对正常发展规律、正常社会实践的肯定。不表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表现为矛盾双方暂时的相对静止状态,它要求用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优美的事物往往以均衡、对称、比例协调等为特点。 (3)优美事物在感性形式往往具有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特点,例如春风细雨小草等。

最新整理美学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美学原理第六章 审美心里复习题

第六章审美心里 一.审美心理结构的主要因素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现当代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审美心理结构中包含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 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基本特征,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感觉和知觉和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大类。所谓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所谓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审美心理中,既有再造性想象,也有创造性想象。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把从感觉、知觉所得到的关于对象的完整表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的活动再造出来,或创造出新的形象。身后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多,想象的翅膀也就越丰满,所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就越强烈。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情感在审美心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审美心理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那么,这些心理因素是如何在审美心理中统一起来的呢?它们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以情感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 理解是审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美的事物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内在的本质和深刻的意蕴。审美心理的理解因素主要包括:首先,对于审美对象的认识内容,不能脱离理解因素;其次,对于审美对象形式的认识,也不能脱离理解因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审美对象内在意蕴和意味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性因素。 二.移情说与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 自世纪下半叶到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时间里,“移情说”美学在西方许多国家具有很大影响力。移情说的先驱是德国美学家费希尔(-)和他的儿子,他们有关审美中移情作用的论述,为后来的“移情说”开了先河。一般认为,移情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论移情作用》、《再论移情作用》等。立普斯的移情说成为早期西方审美心理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移情说的功绩在于对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什么是移情作用呢?就是指人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往往不自觉地将无生命、无情感的事物当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与此同时,人自身又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进而和事物发生共鸣。立普斯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美学的,他重点研究了审美欣赏心理,他认为审美欣赏实证上就是一个移情过程。立普斯认为,审美感受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而是来自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也就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同情感”。只有这时,审美客体才在审美主体心目中成为审美对象。由物我分离、物我对立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百姓的日常生活为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B、民俗风情具有时代地域的差异性。 C、节庆狂欢活动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超越。 D、尼采认为节庆狂欢的生活状态就是日神精神的体现。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京城玩家》中把谁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1.0分)1.0 分 A、刘义杰 B、马未都 C、王世襄 D、张德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以下关于境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美学的最根本是要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B、境界对一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指引的作用。 C、境界只有理性层面。 D、一个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如所存而显之。”这句话出自()。(1.0分)1.0 分 A、王守仁 B、王夫之 C、刘勰 D、陶渊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以下不属于社会美范畴的是()。(1.0分)1.0 分 A、人物美 B、自然风光 C、日常生活 D、风俗民情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来说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是()的观点。(1.0分)1.0 分 A、黑格尔 B、钱钟书 C、朱光潜 D、古德洛维奇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014年《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共50题,50分) 1.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A、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3.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A、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4.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A、静默 B、单纯 C、和谐 D、恐惧 5.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 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6.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A、优美 B、崇高 C、壮美 D、悲情 8.“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 A、杜甫 B、白居易 C、王维 D、李白 9.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A、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D、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10.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 A、托尔斯泰 B、屠格涅夫 C、普希金 D、契诃夫 11.西方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谈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12.“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 A、王国维 B、梁启超 C、鲁迅 D、蔡元培 13.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

美学原理试题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