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文写作中修辞方式的运用

公文写作中修辞方式的运用

目录

前言 (2)

一、公文语言的特性 (2)

(一)准确性 (2)

(二)规范性 (3)

(三)实用性 (3)

(四)简洁性 (4)

(五)得体性 (4)

二、公文写作中修辞方式的运用原则 (5)

(一)符合题旨原则 (5)

(二)切合语境原则 (5)

(三)合乎逻辑原则 (3)

三、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方式 (6)

(一)排比 (6)

(二)对偶 (6)

(三)比喻 (4)

(四)引用 (7)

(五)借代 (7)

四、公文写作中修辞方式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5)

(一)修辞方式的运用具有限制性 (8)

(二)修辞方式的运用应注意客观有效 (8)

(三)不同文种使用的修辞方式不同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8)

摘要

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处理公务、互相联系、解决问题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公文在工作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公文写作的水平对行政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公文写作虽然有严肃性、权威性的特点,但公文写作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修辞方式,修辞在公文写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够提高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从公文的特点出发观察公文语言的特性,主要有规范性、准确性、简洁性、得体性。公文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公文写作中具有限制性,在公文写作中运用修辞格应符合公文的语体风格,并且不同文种也有不同的修辞方式。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修辞格,才能提高公文的写作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公文写作;特征;修辞

前言

公文是国家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加强联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公文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各个单位向下发布指令,向上进行报告,领导、单位之间进行沟通都需要使用公文,公文语言水平决定了公文的质量。修辞是语言表达时常用的一种手法,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在符合题旨情景的情况下,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表达效果,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公文写作也需要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来提高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提高公务的处理效率。

一、公文语言的特性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由于它的用途以及体裁特质,公文语言与其它文体有着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具有准确性、规范性、简洁性、实用性等特性。

(一)准确性

公文是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向他人指导工作、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公文写作必须要将想要表达的信息和观点准确无误、没有歧义地传达给受众。因此,准确性是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公文写作的语言必须符合客观事实,

符合逻辑思维,内涵界限明确,符合修辞的规范。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词的准确性。公文语言的用词必须要做到能够精准地表达意思,既不要使用过于绝对化的词,例如“最”、“第一”等,也不能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比如“几个学校的老师”,既可以理解为“不同学校的几位老师”,也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学校的几位老师”,应将“几个”改为“几位”,避免歧义。二是内容要真实。公文就是要把说明的事实说清楚,要符合实际情况,不可有虚假消息,要做到实事求是。三是用词要注意词义。汉语词汇极其丰富,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词来表达,我们必须要把握这些词的差别,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比如“考核”与“核查”,“考核”是考查审核的意思,使用对象可以是某个人,如“考核干部”;而“核查”是指对一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确认,使用对象是一项工作,使用时要注意两个词的区别。

(二)规范性

公文是机关单位发言的重要载体,公文代表着机关单位,所以公文具有法定性、权威性、严肃性的特点,所以公文写作的语言也要符合公文的规范要求。公文语言应使用书面语和约定俗成的模式化用语,而不能使用方言或者口头语,也不能过于带有情感色彩。[i]在公文写作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格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注意语言的严谨性,要符合公文的语言习惯,不能过于具有文学色彩。称谓词、领叙词、商洽词、谦敬词、结尾词等都有一定的规范模式。例如称谓词应使用“本部”、“本局”、“我处”、“贵省”等,领叙词有“根据”、“关于”、“兹因”等,谦敬词“承蒙”、“不胜感激”等,结尾词“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等等。

(三)实用性

公文与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会有很多结构形式、语言风格。阅读文学作品,会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开阔人们的眼界;而公文是为了传递信息、传达思想、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这就决定了公文写作的语言必须要具有实用性。公文语言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公文用词的朴实,语言风格的朴实。公文语言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辞藻和句式,风格上也不追求与众不同,结构上也不要求波澜起伏,而要通俗易懂。公文要注重一个“用”字,关键在“用”,

要注重实实在在。某贸易公司在出口服装函件中写到:“我公司出口的女服装,品种繁多,有美如垂柳的长裙和睡衣,有艳如玫瑰的旗袍和裙衫”。这句话给人感觉华而不实,不符合公文的实用性。

(四)简洁性

简洁性也是公文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公文是否简洁代表着这篇公文的质量如何。公文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所以公文具有较强的现行效用。公文语言的简洁并不代表着语句简单,而是用最少数的、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有用、最全面的内容。

公文语言的简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篇幅要简短。一篇公文就叙述一件事,解决一件事,首先在内容上面就要简洁,不拖拉冗长。公文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篇幅太长,给受众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二是句式简短。要多用简单句、短句,忌用复杂句。公文要准确有效的传达信息,如果经常用复杂句,就会增添人们阅读公文的负担,可能就会影响到人们对公文意思的正确理解,从而就可能会影响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多用短句,则有利于人们对公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到:“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三个短词并列,简洁明了,更为清楚地向公众表达了工作的要求。

(五)得体性

语言的得体性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的重要标准。得体即合适、恰当。从穿衣打扮上来说,我们要讲究得体,就是要求我们在合适的场合穿合适的衣服,设计合适的妆容;这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穿得有多好,打扮得有多么精致,而在于“合适”,简简单单但得体大方。语言更是如此,该说什么话,要看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场合,要在合适的场合讲合适的话,这就是得体。公文语言要讲究得体,即公文语言要适合公文的特殊性,要符合公文的习惯规范等。公文语言要讲究得体,就必须符合公文的行文关系,符合公文所处的语言环境。[ii]

公文语言要符合公文的行文类型要求,不同的行文关系用语也不一样,下行文就是带有指导、命令等语气,上行文则主要是报告、请示等语气,而平行文则是地位相当的机关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就不能带有任何不平等的语气。公文语言还要适应一定的语境,对于不同的事情,语言自然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语言。

二、公文写作中修辞方式的运用原则

公文语言虽然具有简洁性、准确性、规范性等特性,但并不意味着公文写作的语言不应该加以修饰。合理地使用修辞方式,会增加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但在公文写作中运用修辞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符合题旨原则

公文作为一种应用文,具有强烈的应用性、目的性。我们在叙述文中经常要求4W1H,即who,when,where,what,how,即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怎样做的。叙述一件事情就要说清楚,说明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事件的中心思想。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iii]就是要求我们运用修辞要符合文章的中心意思,围绕主题思想。一切都要以主题思想为中心,脱离主题,修辞就失去了修辞的意义。修辞的运用本身就是为了让人们更清楚,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修辞运用得不恰当,不仅仅会影响公文写作的水平,反而会人们不能清楚地理解中心意思,影响工作效率。

(二)切合语境原则

语言表达都要适合一定的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也就是进行语言表达时,人们所处的状况和状态,包括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不管是书面语表达还是口头语交流,都要考虑到特定的语境。公文也是一种特殊的书面表达,公文写作的语言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语境,那么在公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就必须要遵循切合语境原则。修辞运用的水平如何并不是看用语言怎样华丽,而是要看语言能否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是否符合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才能增强公文语言的生动性,才能增强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合乎逻辑原则

公文写作中修辞方式的运用不仅要符合公文的语言环境以及具体实际,还要符合上下文结构的逻辑关系。合乎逻辑就是要思维明确、推理合乎规则,语言前后层层深入,有递进感。公文写作的语言必须要合乎逻辑,段落之间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严密。[iv]所以在公文写作中运用修辞方式要遵循合乎逻辑原则,只有逻辑明确,才能让读者高效地抓住重点,理解文章中心意思,才能高效地完成某项工作,解决某个问题,否则,即使运用再华丽的辞藻,用再多种的修辞手法,文章没有逻辑性,也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

三、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方式

文学作品中,修辞方式的运用非常常见,而且修辞方式的种类也有很多。公文写作虽然有其本身的严肃性和威严性,但是公文写作并不代表着不能使语言生动,为了使公文语言具有更强的表达效果,也应该使用一些合适的修辞方式。

(一)排比

排比是指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能够使语句朗朗上口,有利于突出重点,便于受众抓住重点。排比是公文写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修辞手法,有利于公文更具有表现力、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艰苦奋斗作风,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三个必须使这段话富有节奏感,使语言更加有气势,更加有渲染力,有利于让听众体会到重点。

(二)对偶

对偶就是使用相同数字、相同结构、语义相关或者相反的两个对称语句并举。从美学方面来说,对偶使语句更加美观,结构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比如“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四个词语并列,

使用对偶手法强调了我们的工作要求,更强烈地表达出脱贫的任务艰巨,以及我们实现脱贫目标的决心。

(三)比喻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恰当地使用比喻能够有效地揭示事物的特征,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表达效果更加明显,能够让受众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比如“反腐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老虎”比作那些权利非常大的人,把“苍蝇”比作那些权利较小,影响较小的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反腐涉及范围的全面以及反腐力度的强烈。

(四)引用

引用也是公文写作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引用是借用已有的现成的文字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公文中使用引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引用上级机关下发的公文材料,二是引用领导人的讲话等。引用方式有直引和意引两种。直引是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引用方式,是直接引用有关原文,能够使语言更加具有依据性、权威性,更能使人们信服;意引则是对原文进行归纳后,进行概括综述,它具有简化行文、突出重点的功效。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经济特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引用李白的《上李邕》中的诗句,突出表现了我们奋斗的决心与向前发展的信心。

(五)借代

借代是一种借用他物来代替本体的修辞方法。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有利于突出事物特征,突出重点,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人们理解和记忆。

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用“枪杆子”来代替军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军队的重要性,语言精炼,通俗易懂。

再比如“稳定菜篮子、米袋子的价格”,用“菜篮子”代替蔬菜和副产品,“米袋子”代替粮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公文写作中修辞方式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修辞方式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人认为修辞方式情感色彩很多,适用于文学作品,而公文一般都比较严肃,涉及不到修辞方式,在公文中修辞方式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修辞并不等于抒情,公文写作并不是完全不需要修辞,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以及文章的可读性,在公文写作中也应该使用恰当的修辞方式。但由于公文的作用特殊性和目的特殊性,在公文中运用修辞方式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修辞方式的运用具有限制性

公文写作中选择修辞方式有一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修辞格都适合在公文中出现,比如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就不适合在公文写作中出现。现代汉语的常用的修辞格有二十种左右,而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方式只有十种左右。在公文写作中侧重于消极修辞,消极指的是内容明确真实,意思准确无误,句式简单。消极修辞可以使表意更加准确完整、效果突出。[v]而积极修辞则主要使用排比、引用、对比等表达更明确的修辞方式。公文修辞方式运用的限制应注意词语选择、语言风格、行文语气等方面的限制。比如通知、报告,多用陈述语气;而有一些命令、指示、意见等会运用祈使语气。

十九大报告中表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主要使用陈述句,清楚地表述了脱贫工作的成果。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做好‘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使用祈使语气,提出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议。

(二)修辞方式的运用应注意客观有效

《易经》中提出“修辞立其诚”,就是说公文写作运用修辞要注重客观性、有效性,把握行文内容的需要,符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也是公文写作的重要要求,公文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公文的内容首先必须要真实客观,不可弄虚作假。在公文写作中运用修辞当然也要符合客观性,实

事求是,不能使用过于夸张的修辞方式。选择的修辞方式应与公文语体相融合。

公文具有强烈的实际可用性,所以在词语的运用以及句式的选择上都不需要过于花哨,修辞格的选用主要要注重平实、使用、有效。修辞是为了增强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有效性,重要的是要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所以在公文中使用修辞方式应注意客观有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开发利用地理信息,有利于促进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有利于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有利于突出了开发利用地理信息的意义,收到了有效的表达效果。

(三)不同文种使用的修辞方式不同

公文写作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公文写作运用修辞有一定的限制性;同是公文,不同公文文种使用的修辞方式也有所不同。规范性公文、指令性公文等公文语言都比较严肃,比如条例、命令、决定等公文适用层递、排比这样比较庄重的修辞方式,而商洽性公文函的语言就没有前者语言的严肃性高,适用一些比喻、借代等修辞方式。

例1: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第七条提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设施设备、铁路标志、铁路用地以及其他影响铁路安全的行为,有权报告铁路运输企业,或者向铁路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报告的铁路运输企业、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及时处理”。

例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650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在人才引进、人事管理、创业就业、人力资源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与港澳开展务实合作或开设‘绿色通道’……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省工作的关心支持”。

例1中条例使用了层递的修辞方法,从个人发现到举报,再到接到举报的部门,依次说明,意思明确。而例2函件中使用借代的修辞方式,用“绿色通道”代表那些方便、快捷的方式,生动形象,效果突出。从用词上来说,条例、命令等语言比较严肃,例1中“任何”、“应当”体现了用词的严谨、

准确;而例2函件中“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正符合函的语言要求。

结论

公文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实用性、权威性、严肃性,公文的语言也就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得体性等特点。想要提高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提高公文的可读性,我们就要以公文语言的特点为前提,选择合适的修辞方法。由于公文语体的特殊性,公文中修辞方式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在公文写作中运用修辞方式,要遵循符合题旨原则、切合语境原则、合乎逻辑原则。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排比、对偶、比喻、对比、引用等。选择修辞格要注意符合公文的本体特征,选择适合公文的修辞。

参考文献

[1]陈小琴.公文写作语言特点[J].剑南文学,2011,(04):103.

[2]李彬.浅谈公文的语言艺术[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2):93.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

[4]纪江明.论基于文学修辞语言的公文写作艺术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08,(08):2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