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弓丝

牙弓丝

牙弓丝
牙弓丝

牙弓丝类别:

1)普通型NiTi牙弓丝

它是一种理想的正畸材料,具有良好的超弹性,可满足低刚度、回弹性好的

要求。与不锈钢相比,力柔和、持久,恢复力高,残余变形小。它对矫治开

颌牙齿扭转、拥挤、反颌疗效明显,可缩短疗程50%~70%。

2)记忆型NiTi牙弓丝(RTF)

它与普通型镍钛牙弓丝相比,其特点是在室温下易成形,可弯成小曲,它的弯曲力矩和扭转力矩略低于后者,并具有记忆效应,易于在托槽中就位,具有记忆效应,患者感觉更舒适。

3)摇椅型NiTi牙弓丝

超弹性、矫治力柔和、持久,患者无痛苦;用于打开深覆合。

4)NiTi拉簧、推簧

它是一种新型的正畸用弹簧,它具有NiTi丝基本特点-超弹性,适合于牙齿矫正。大多用作拉尖牙和开拓牙齿间的间隙。它与不锈钢弹簧相比,力柔和、持久,恢复力大,残余变形小,可重复使用。

5)圆丝

以上几种正畸器材均在圆丝的基础上加工定型而成。与以上几种产品相比,圆丝给医师的灵活度更大,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剪,成本相对要低。

不同材料牙弓丝比较:

牙弓丝使用材料主要有Co-Cr合金、不锈钢、加工硬化型TiNi合金、TiNi合金,下图是几种材料的负载-变形曲线比较:

下表是几种材料90o弯曲试验后的永久变形

可以看出:

(1)不锈钢、Co-Cr合金的弹性系数大,弹性范围小,而加工硬化型TiNi丝及超弹性TiNi丝弹性系数较小,弹性范围大。(2)不锈钢合Co-Cr合金对于很小的变位,负载的变化很大,而TiNi丝在小负载下能达到很大的变位。

(3)不锈钢和Co-Cr合金易产生永久的变形,而TiNi合金丝去载后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超弹性TiNi矫形丝性能最佳。

以下是公司自产与其他国家矫形丝弯曲和扭转性能比较。

牙弓丝规格型号

牙弓丝型号规格对照表:(英寸)

拉簧、推簧和圆丝型号规格

拉簧、推簧和圆丝的型号规格对照表:(英寸)

注意事项:以上正畸器材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进行正畸操作的临床医师需经过专门的正畸操作培训。贮存和有效期:镍钛口腔正畸器材应存放在室温下洁净通风处。其有效期为5年。

现代口腔正畸技术与临床思维:第6章-临床弓丝使用的注意事项

临床弓丝使用的注意事项第6章 弓丝使用体会 1.软的镍钛丝对牙齿的排齐效果好,但是垂直向控制能力差。硬的不锈钢丝牙齿排齐效果差,但是垂直向控制能力好。 2.矫治后期对个别牙进行精细调整时,我们比较喜欢用TMA丝。在TMA丝上弯曲,产生的力量要比不锈钢丝更柔和。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精细调整个别牙位置时,矫治力应该尽量小。过大的矫治力很容易引起其他牙齿的异常移动,在成人病例中过大的矫治力甚至会出现异常的平面倾斜。治疗中如果对下颌个别牙进行垂直向的调整,下颌最好使用0.019″×0.025″ TMA丝,如此可以不失去对下前牙转矩的控制。 3.镍钛丝,卵圆形是最常用的弓丝形态。有的医生也许会强调个性化弓丝形态。但是我认为镍钛丝对牙弓的塑形作用只有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才能发挥出来。临床上高效能镍钛丝,排齐速度比较快,不必在口内停留时间过长。当用到了0.019″×0.025″不锈钢的时候,才是真正需要调整个性化弓形的时候。 4.在更换0.019″×0.025″不锈钢弓丝之前,需要在口内取具有牙弓形态的蜡 记录(用蜡片记录牙弓形态,操作时保证蜡片不变形)。在口外,根据蜡记录,调整0.019″×0.025″不锈钢弓丝形态,使其符合患者个性化弓形。 5.牵引钩最好使用预成焊接的铜丝,通常情况下上颌牵引钩的间距是36~38mm,下颌牵引钩的间距是26mm。焊接的要比那种钳夹式的牵引钩更稳固,钳夹的牵引钩很容易在加力时出现滑脱。 6.对于不拔牙的病例,上颌换丝最好缓慢些,过快的换丝频率很容易使上前牙唇倾。此时口外弓辅助引导力量向后尤为重要。 7.对于拔牙病例,下颌换丝可以快一些,甚至可以跳跃顺序换丝。下颌的骨质密度比上颌骨硬,因此下颌弓丝可以相对上颌弓丝硬一些。弓丝越硬对牙列的垂直向控制越好,可以有效地预防拔牙病例在排齐过程中出现深覆。 8.弓丝的末端处理很重要,不能扎嘴。再好的矫治技术,如果患者回家扎嘴了,再多的努力都会化为乌有。记住:镍钛丝退火后,末端回弯至颊舌向(或龈向)成直角。这是不能妥协的标准,不是直角的回弯,患者回家喝热水很容易慢慢变直扎嘴。 9.不锈钢丝末端回弯如果超过16°,第二次复诊很难再打平,取出末端打弯的丝就变成了很尴尬的事情。

正畸名词解释

1.个别正常合:凡轻微的错畸形,对于生理功能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 2.Bolton指数: 是指上下前牙牙冠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合的比例关系。用Bolton指数可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3.阻断矫治:是对乳牙列期及替牙列期的一些因遗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导致的正在发生或已初步表现出的牙齿、牙列、咬合关系及骨发育异常等,采用简单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或采用矫形引导其正常生长。其目的是阻断畸形发展的过程,使之自行调整,建立正常的牙颌面关系。 4.终末平面关系: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 5.正畸力和矫形力: 正畸力:力值较弱,作用力范围小,通过牙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错和畸形。此力主要表现为牙和牙弓的改变,以及少量基骨的改变,但对颅、颌骨形态的改变不明显。 矫形力:作用力范围大、力量强,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能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 6.拥挤度: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的长度之差即为拥挤度。 7.阻抗中心:当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该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中心,称为阻抗中心。 8.替牙间隙: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9.转矩:就是使牙体的一部分移动,另一部分限制其移动。通常用于“根转矩”,希望牙根移动而牙冠军很少移动。 5.最大支抗:采用最大支抗时,磨牙前移占去的间隙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 10、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他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11、错牙合畸形(malocclusion)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的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 12、个别牙齿错位:包括牙的唇向错位,颊向错位,舌向错位,颚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 13、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 )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很整齐,上下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14.近中终末平面是指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 15. Leeway space 替牙间隙。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16. Pont index 庞特提出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上颌4个切牙牙冠宽度之和来预测理想的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近中窝间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牙弓宽度。 17.潜行性骨吸收当矫治力过大时,牙周组织发生透明样变。(1)骨的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发生在透明样变相对的骨髓腔内表面及透明样变区周缘。可使牙移动的速度减慢,被治疗的牙过度松动、疼痛,恢复时将发生牙根骨粘连。 18.Maximum anchorage 最大支抗。支抗是支持矫治力,对抗矫治力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固力概念。最大支抗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支抗牙的移动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 19.锁牙合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上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下后牙的颊侧,或

错_畸形牙弓形态的模拟及比较

错牙合畸形牙弓形态的模拟及比较 聂 琼,林久祥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北京 100081)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牙弓;牙畸形/治疗 [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牙弓形态。方法: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正常牙合及4组不同类型错牙合(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的原始模型,圆锥曲线模拟其牙弓形态。结果:不同类型错牙合牙弓形态的差异有显著性,甚至某些分组的上下颌之间牙弓形态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临床上弯制弓丝时采用单一的标准牙弓形态是不完全科学的,应考虑错牙合的不同类型及其矫治前不同的牙弓形态以防止畸形复发。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30(2000)022******* Fit and comparison of arch forms among different malocclusions N IE Qiong,L IN Jiu2Xiang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chool of stomatology,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1,China) KE Y WOR DS Malocclusion;Dental arch;Tooth abnormalities/ther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arch forms among different classified malocclusions.Methods: Measuring the models of normal occlusion and four varying classified malocclusions(ClassⅠbimaxil2 lary protrusion,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with three2dimension measuring machine,fitting their arch form with conic section.R esults:The difference of arch forms among different classified maloc2 clusions was significant,even more,for some malocclusions,the difference of arch forms between up2 per and lower arches in the same group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In clinical practice bending arch form with simple standard arch form is completely unscientific;different categories of malocclusion and their different pretreatment arch form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prevent relapse of treatment results. (J Beiji ng Med U niv,2000,32:1452148) 早期人们基于个人理念及临床观察来主观评价牙弓形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牙弓形态[1~8]。其中Sampson[6,7]及Cruze[8]用圆锥曲线的一段弧来模拟代表牙弓形态的标志点,较其它方法简便实用。但是,以前的研究中曲线模拟很少用于错牙合牙弓形态的模拟及比较。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圆锥曲线模拟法,分析其几何参数,主要是离心率,对不同错牙合牙弓形态进行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的错牙合研究对象共4组来自北京医科大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9727)。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0~1997年就诊的病人。对照组来自颅面生长发育研究90年起开始观察的正常牙合。所有个体均为汉族人。每组男女各30名,年龄为13~17岁。所有个体牙型与骨型一致,5组分述如表1。 1.2 模型获得 收集正常牙合模型以及错牙合病人的矫治前记存模型。模型需满足下列要求:(1)牙列完整(除外第三磨牙);(2)无严重的牙齿近远中和牙合面磨耗;(3)牙体完整,无残冠和冠、桥等修复体;(4)无锥形牙,融合牙等牙齿畸形。 1.3 模型测量 由研究者于一段集中的时间内用YM22115三维测量仪测量每副模型。该仪器的工作范围为150 mm×200mm×100mm,光栅的分辨率为0.01 ? 5 4 1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 J IN G MEDICAL UNIV ERSITY Vol.32 No.2 Apr.2000

牙弓大小与正畸关系

牙弓的大小和形状与正畸的关系 -------------------------------------------------------------------------------- 2004-5-19 牙弓的大小和形状不仅与正畸的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密切相关,还影响间隙的获得、牙列的美观和稳定性。它与牙齿的移动有关,将决定是否需要拔牙或采取其他措施。 1907年,E H Angle提出,每个人在正畸治疗辅助下都有正常生长和发育的潜力。他说,“要建立口部与面部的良好协调关系必须保持全副牙齿,每个牙齿要有正常的形态且放置在正常牙合的位置上”。 但是,1925年,Lundstrom强调要重视牙槽基骨对咬合的决定作用。“正畸实验显示,当牙槽基骨的发育与牙齿位置不协调时矫治获得的咬合关系不稳定。” 1955年,Hawley提出一种预测牙弓的几何方法,理想的牙弓有个等边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底边由双侧髁突构成,三角形的边长就是双侧髁突之间的宽度。下颌前牙处于一段圆弧上,其半径决定于下颌切牙和尖牙的牙冠宽度之和,前磨牙和磨牙的排列朝向圆心。很多学者试图用各种不同的曲线数学模型来反映牙弓形态,但是迄今为止这些牙弓形态的预测方法还不稳定。 弓丝变化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牙周破坏、颊侧牙列拥挤复发、或导致舌侧拥挤加剧,这种现象在下颌尖牙扩弓者尤其明显。Bishara等检查了30例的拔除了第一双尖牙的病例,发现去除保持器平均1.2年后,71.4%的下颌尖牙区扩弓的病例出现复发,且复发率下颌高于上颌。 随后,Little等报道了对65例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例的长期追踪调查结果。治疗中60%的病例下颌尖牙间宽度扩大超过1mm,但是治疗结束后,65例中有60例出现尖牙间宽度减小,且一般超过2mm。 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考虑牙弓形态大小的改变。 正常生长和发育 牙弓维度会随着生长而改变,因此要分清自发生长和矫治器作用引起的生长。 Moorrees指出,牙弓的正常生长个体变异很大,但在乳牙列更换成恒牙列时磨牙间宽度有增加的总体趋势。 因此很难预测个体的生长潜力,Moyer 等报道未治疗病例的牙弓维度的平均变化的资料,结果显示:牙弓宽度的变化男性和女性明显不同。牙弓宽度的生长量上颌大于下颌,这种生长主要出现在12岁到17岁之间,下颌生长约2mm,上颌生长约3mm。12岁以后,牙弓宽度的生长只见于男性。 Sillman追踪观察了65例白种小孩,追踪从他们出生开始一直到25岁,其中包括错合(牙

口腔正畸学简答汇总

颅面骨的发育方式?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 骨缝的间质增生。 3. 骨的表面增生。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有哪些?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3、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5、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6、下颌功能分析。试说明矫治力的分类?有哪几种分类法?一、以强度划分为重度力、中度力、轻度力。二、以作用时间划分为间歇力和持续力。三、以产生的方式划分为机械力、肌能力、磁力。四、以来源划分为颌内力、颌外力、颌间力。五、以作用效果划分为正畸力和矫形力。最适矫治力的表现? 1、无明显的自觉疼痛,仅有发胀感觉。 2、叩诊无明显反应。 3、牙松动度不大。 4、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显著。 5、X线显示,矫治牙的根部及牙周无异常。矫治器性能的基本要求?1、矫治器对口腔硬软组织及颌面部无损害,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符合生理要求,不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2、矫治器的体积尽量小巧,戴用舒适,显露部分尽量少,对美观影响小。 3、容易洗刷,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4、结构简单、牢固,发挥弹力好,力量易于控制,效果好。5、应具有稳固的支抗,材

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发挥作用力部分应便于调整,有利于控制矫治力的方向和大小。矫治器分类? 一、根据矫治器的作用目的分为矫治性、预防性、保持性。二、根据矫治力的来源分为机械性、磁力性、功能性。三、按固位方式分为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活动矫治器的优缺点?优点:1 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和口腔的卫生。2避免损伤牙周组织。3不影响美观。4只要设计合理,制作精细,调整加力适宜,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合畸形。5此类矫治器构造简单,制作容易。缺点:1基牙无倒凹者,固位相对差,效果不佳,支抗不足。2作用力单一,控制牙移动能力不如固定矫治器,牙齿移动方式多为倾斜移动,整体移动难。3影响发音,因为基托的关系,所以舌活动度受限,说话不清楚。 4有异物感,取戴麻烦,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戴,活动矫治器需要患者积极合作,否则疗效不佳。5剩余间隙处理难。固定矫治器的优缺点?优点:1固位良好,支抗充足。2能使多数牙移动,整体移动、转矩和扭转等移动容易。3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4能矫治较复杂的错合畸形。5体积小,较舒适。6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7临床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 8疗程较短,患者不能自行将矫治器摘下不戴,所以

牙弓丝

牙弓丝类别: 1)普通型NiTi牙弓丝 它是一种理想的正畸材料,具有良好的超弹性,可满足低刚度、回弹性好的 要求。与不锈钢相比,力柔和、持久,恢复力高,残余变形小。它对矫治开 颌牙齿扭转、拥挤、反颌疗效明显,可缩短疗程50%~70%。 2)记忆型NiTi牙弓丝(RTF) 它与普通型镍钛牙弓丝相比,其特点是在室温下易成形,可弯成小曲,它的弯曲力矩和扭转力矩略低于后者,并具有记忆效应,易于在托槽中就位,具有记忆效应,患者感觉更舒适。 3)摇椅型NiTi牙弓丝 超弹性、矫治力柔和、持久,患者无痛苦;用于打开深覆合。 4)NiTi拉簧、推簧 它是一种新型的正畸用弹簧,它具有NiTi丝基本特点-超弹性,适合于牙齿矫正。大多用作拉尖牙和开拓牙齿间的间隙。它与不锈钢弹簧相比,力柔和、持久,恢复力大,残余变形小,可重复使用。 5)圆丝 以上几种正畸器材均在圆丝的基础上加工定型而成。与以上几种产品相比,圆丝给医师的灵活度更大,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剪,成本相对要低。 不同材料牙弓丝比较: 牙弓丝使用材料主要有Co-Cr合金、不锈钢、加工硬化型TiNi合金、TiNi合金,下图是几种材料的负载-变形曲线比较: 下表是几种材料90o弯曲试验后的永久变形 可以看出: (1)不锈钢、Co-Cr合金的弹性系数大,弹性范围小,而加工硬化型TiNi丝及超弹性TiNi丝弹性系数较小,弹性范围大。(2)不锈钢合Co-Cr合金对于很小的变位,负载的变化很大,而TiNi丝在小负载下能达到很大的变位。 (3)不锈钢和Co-Cr合金易产生永久的变形,而TiNi合金丝去载后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超弹性TiNi矫形丝性能最佳。 以下是公司自产与其他国家矫形丝弯曲和扭转性能比较。

(四军医大正畸科进修笔记整理) 正畸临床要点之(直丝弓矫治托槽粘接)附图 (1)

以往临床医师确定托槽位置的指标是以临床冠长轴,牙冠长轴,切缘、邻面接触点、带环边缘距切端或牙尖顶点的距离等为参照.但是这些参照指标在Andrews的直丝矫治技术中均被否定。 (一) 学习直丝弓矫治技术之前,学习过其他矫治技术的正畸医师,按照以前所描述的方法粘着托槽,必然会对直丝弓矫治法中托槽的粘接表示困惑。 直丝弓矫治技术按照Andrews的规定有种种约束,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定.必然招致 混乱。托槽的正确位置是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核心.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不能获得理想的咬合,因此.粘着直丝弓托槽时,以前所学习的关于托槽粘接的种种概念一定要忘记,只用Andrews所采用的指标.这样最容易理解。 确认FACC和FA点,以此为参照粘着托槽(图11-1)。 1.FACC(Facial Axis 0f the Clinical Crown)临床冠长轴 除磨牙以外的牙齿.临床冠长轴位于牙冠颊侧中央发育叶最隆突的部位.磨牙的临床冠长轴为2个大的颊尖之间的颊沟。 2.FA点(Facial—Axis point)冠轴点(临床冠中心) 冠轴点位于临床冠长轴龈牙合向的等分点处。 (1)如图11—2A所示.首先确定FACC然后利用托槽的结扎翼的垂直部分.使其与FACC平行,使托槽的中轴线与FACC重叠; (2)然后上下调整.使FA点与托槽中点重叠(图11-2B.C):’ (3)从牙齿的远中面观察,牙冠的FA点与托槽底板的标志点以及槽沟

底的中点应在同一平面上。 这样按顺序将托槽正确粘着于每一个牙齿.结果如下图所示。如果托 槽粘着的位置正确的话.就会达到Anarews所主张的3条标准。 第一.位置正确的托槽.即不会与牙根也不会与对&牙齿接触, 第二.通常每个牙齿牙冠的轴倾角及颊舌向的倾斜度与牙齿的&面牙 列的咬合平面维持一定的角度关系 第三每一个托槽的中心应在同一平面及同一条牙弓弧线上。 然而,无论如何细心地粘着托槽.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临床上什么 情况下容易产 生误差,产生误差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FACC (临床冠长轴)及牙冠中心点(位于临床冠长轴龈&向中 点)[img][/img] 今天接着聊 (二)粘着托槽时牙面的观察方法 观察每个牙齿时必须尽量正对这个牙齿以确认FACC和FA点.一般来讲容易从牙齿

正畸名解1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内容是研究错he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错he畸形(malocclusion):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he 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完成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而造成错he 畸形。现代的概念是指牙颌、颅面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 个别正常he(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轻微的错he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he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人he,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又称~~。 理想正常he(ideal normal occlusion):由angle提出的,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he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 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系指胚胎发育第6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不包括第三磨牙)建he完成前的这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检查,对影响牙(包括乳牙和恒牙)、牙槽骨、颌骨等正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时发现并去除,或对已有轻微异常趋向者从速纠正,或以各种方法诱导其趋于正常,从而使牙列顺利建he,颌骨协调发育,颜面和谐生长,功能健全形成及儿童心理发育健康。预防矫治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两方面内容。 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当错he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he畸形向严重发展,将he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阻断矫治。 一般矫治(corrective orthodontics):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如可摘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一般矫治方法比较复杂,应由口腔正畸专科医师施行。 外科矫治(surgical orthodontics):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he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来矫正其错he,称为正颌外科或外科正畸。过程必须由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正畸科医师共同合作完成,以保证其he关系及颌骨畸形均得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生长间隙:一般在前牙部分,3-6岁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但没有一定的类型,一般称为~。 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在上颌乳磨牙的近远中出现的间隙称为灵长间隙。 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牙冠的宽度总和比替换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的牙冠宽度大,整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额外牙(suprenumerary tooth):它是由牙胚发生过程中的异常环境因素或是遗传因素所造成的,来自牙胚发育起源和增值阶段的异常,牙的数目比正常多者或成为额外牙。 先天性缺失牙:(congenital missing tooth):牙的数目比正常人少者称为~,其主要来源于牙胚发育早期阶段的异常,根据缺失牙的多少,可以分为先天性无牙he与先天性个别或多数牙缺失。 乳牙早失:乳牙在正常替换前,因龋病、外伤、或其他原因丧失或拔除。 乳牙滞留:个别乳牙逾期不脱落而继替恒牙已经萌出者。

第六章日本人牙弓形态与弓丝形态的研究

第六章日本人牙弓形态与弓丝形态的研究 L.F.Andrews在其文章中指出:理想或完成弓丝基本上基于以下3种基本要素 (1)个体的牙弓形态(弓形); (2)托槽在牙冠上的位置; (3)从牙冠表面到槽沟底的距离。 要研究弓形.需要遵循以上3要素,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除了少数一部分的研究外,以往的牙弓形态和弓形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以研究牙弓形态为例,其基本的测量部位各式各样,有些研究应用牙齿的切缘和牙尖或连接点.另外的研究仅用其中一部分代表点进行统计处理。这样的研究即使大致掌握牙弓形态,但估计出来的弓形不能够用于正畸治疗的矫治器的设计。另一方面,现有的已制成的弓丝的大部分是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想像而制成.或是基于假定的数据,有关病例和数据的处理很多是不清楚的。 现代的牙弓形态的研究方向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和用数学模式来证明和表现形态。 因此,著者方面吸收数学的长处.充分考虑直丝弓系统所必备的条件,尝试着算出日本人的弓形.根据一系列的研究来决定弓形 一、以临床冠中心为基础的日本人理想正常&的平均牙弓形态 以下的研究资料和方法的详细情况可参照学会发表以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一)将FA点输入坐标并算出评价函数 在FA点水平切断模型,从20名男女日本人理想正常牙合模型中得到备牙齿的FA点并如图6-1所示将其输入。 图6—1 数据输入时的原点和坐标轴设定 原点是左右中切牙的FA点的中点,连结左右第一磨牙的牙弓用FA点.并平行通过原点的直线为x轴,与其垂直的直线为Y轴(因为本研究中的最终目的是根据牙齿的最突出度求出相近的弓形,在切断模型上将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和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尖的颊向最突出点作为弓丝用FA点),并且求出备牙的FA点的X-Y座标值,进一步将这些结果用VAXstation4000VLC上应用FORTRAN程序,讨论评价函数以及求出牙弓形态和弓形的回归方程式。 (二)作为模型函数的4次多项式的选择 首先.为了将表现的牙弓形态达到所期望的模型曲线.把20例各组数据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多项函数的回归是采用直交多项式,多项函数的次数是考虑各直交多项式的回归平方和

正畸

第一章绪论 提要: (1)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2)错牙合畸形是牙、牙弓、颌骨和颅面间的关系不跳,是一种发育畸形(3)错牙合畸形能造成口颌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异常,也能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4)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为平衡、稳定和美观 (5)口腔正畸学科与遗传演化、生物力学、骨的生物学和材料学等基础学科有着重要的联系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malocclusion)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近代错牙合畸形的概念已经远不只是指牙错位和排列不齐,而是指有牙颌、颅面剑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错牙合畸形定为“牙面异常”(handicapping dentofacial anomaly),其不但影响外贸同时也影响功能。 一、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 错牙合畸形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 1、个别牙齿错位 2、牙弓形态和牙排列异常 (1)牙弓狭窄、颚盖高拱 (2)牙列拥挤 (3)牙列稀疏 3、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 (1)前牙反牙合 (2)前牙反牙合、近中错牙合、下颌前突 (3)前牙深覆盖、远中错牙合、上颌前突 (4)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 (5)一侧反牙合、颜面不对称 (6)前牙深覆合、面下1/3高度不足 (7)前牙开合、面下1/3高度增大

二、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 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在国内外的许多报告中差异深大,其原因可能在于制定的各调查标准的差异所致。因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制定统一的错牙合畸形的流行病学调查标准。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于200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乳牙期为51.84%,替牙期为71.21%,恒压期为72.92%。此次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比上世纪60年代一些报告中的48%上升达20%多。主要原因可能与儿童及青少年的龋病发生率居高不下有关。 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最近何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 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服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牙合。 三、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 (一)局部危害性 1、影响颌面的发育 2、影响口腔健康 3、影响口腔功能 4、影响容貌外观 (二)全身危害 错牙合畸形不但对牙颌颅面的局部造成危害并且对全身也可造成危害,如因君爵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此外,由于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四、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 (一)矫治方法 1、预防矫治 2、阻断矫治 3、一般矫治 4、外科矫治 (二)矫治器 1、固定矫治器 2、可摘矫治器 3、功能性矫治器 五、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是平衡(harmony)、稳定(stable)、健康(healthy)和美观(aesthetic)。 平衡包括形态与功能两个方面。功能方面,上下牙弓形态正常,牙齿排列整

口腔正畸学试题及答案(三)

口腔正畸学试题及答案 Malocclusion:错合畸形。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Ideal normal occlusion:理想正常合。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个别正常合。凡轻微错合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这种正常范围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个别正常合。 Preventive orthodontics:预防矫治。胚胎第六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建合完成这段时期,对影响乳牙及恒牙、牙槽骨、颌骨等正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时去除,从而使牙列顺利建合,颌骨正常发育,颜面协调生长,颌面部各器官功能健全,儿童心理发育健康。预防矫治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 Interceptive Treatment:阻断矫治。对于正在形成或刚产生的错合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用权其自行调整成为正常合或用矫治的方法促进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合。 Anchorage:支抗。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的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

Leeway space:替牙间隙。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双尖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Deep overbite:深覆合。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上者,可分三度:Ⅰ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Ⅱ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Ⅲ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 Deep overjet:深覆盖。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分为三度:Ⅰ度:3mm~5mm;Ⅱ度:5mm~8mm;Ⅲ度:超过8mm。 Orthopedic force:矫形力。矫治力的一种,力值较大,作用范围大,作用于颅骨、颌骨能改变骨骼形态,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如儿童早期使用上颌前牵器、头帽、颏兜等,能影响上下颌骨生长发育,同时改变面部形态。使用扩弓螺旋器快速打开腭中缝的矫治力也属矫形力。 Orthodontic force:正畸力。矫治力的一种,力值较小,作用范围小,通过牙齿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错合畸形。主要表现为牙和牙弓的改变以及少量基骨的改变,对颅、颌骨形态的作用不明显。活动与固定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多属正畸力。

不同种类镍钛矫正弓丝性能差异比较

不同种类镍钛矫正弓丝性能差异的对比研究 镍钛矫正弓丝因其优越的超弹性及良好的形状记忆性特性是正畸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弓丝之一,主要用于矫治初期的牙列的排齐整平。镍钛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外力条件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晶体结构相,即奥氏体相(Austenitephase) 和马氏体相(Martensitephase)。奥氏体相为高温时的相态,较坚硬;马氏体相为低温时相态,柔软可随意变形,当温度升高时较软的马氏体转变为较硬的奥氏体,产生形状记忆效应,恢复原来预成的形状,并且在形状恢复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弹性和恢复力。目前国内外正畸临床应用的镍钛矫正弓丝种类较多,但根据其相变温度、力学性能及其随温度的变化等,主要分为超弹性和热激活镍钛矫正弓丝。国外对镍钛矫丝的研究较多,但我国在镍钛矫正弓丝性能的研究较少。1980年北京口腔医院王邦康教授领导研究小组联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制开发的中国钛镍丝以其优良的性能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使我国镍钛矫正弓丝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近些年来有关国产镍钛丝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目前有关国产镍钛丝同国外的弓丝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见。本研究选用了正畸临床上常用的几种国内外(进口A、进口B、国产C、国产D)不同镍钛矫正弓丝,通过差热扫描试验和不同温度的三点弯曲试验对不同种类的镍钛矫正弓丝的相变温度,机械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且对性能及其与临床治疗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为临床医师合理、正确、有效地选择镍钛矫正弓丝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一:镍钛矫正丝相变温度的对比研究镍钛矫正弓丝的相变温度决定了镍钛矫正弓丝的形状记忆性能,本研究采用差热扫描(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DSC)技术,确定镍钛矫正弓丝的相变温度和相变过程。研究结果发现:进口A镍钛矫正弓丝相变温度范围为8.72℃至19.95℃进口B镍钛矫正弓丝相变温度范围为 4.70℃至21.89℃。国产C镍钛矫正弓丝相变温度范围为6.6℃至22.4℃。结果提示上述三种弓丝的相变温度均低于室温,相变在低于室温的温度状态下已经发生,在口腔温度的情况下不能再发生相变,因而在口腔温度下不能呈现形状记忆功能,上述三种弓丝没有热激活性能。国产D镍钛矫正弓丝在DSC仪器扫描范围内没有发现相变状态的产生。因而在口腔环境中也没有相变的产生,此种镍钛矫正弓丝不能呈现形状记忆性能。研究二:镍钛矫正弓丝不同温度下机械性能

正畸总结精华版

替牙he期的暂时性错颌现象①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这是由于侧切牙牙胚萌出挤压中切牙牙根所致,但应排除多生牙及上唇系带过低等因素。②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是因为上颌尖牙位置较高,萌出时压迫侧切牙牙根而造成的,应予以密切观察。 ③横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现象。可能是因为恒切牙较乳牙大,随着颌骨的增大和替牙间隙的利用,可自行调整。④上下第一恒磨牙建和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合关系,当乳磨牙与前磨牙替换后,利用上下颌替牙间隙之差可以调整为中性关系。⑤上下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合,当第二恒磨牙生长及前磨牙建合时,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增加,可能自行解除。保持器去除后如何预防复发?1 过度矫正。 2 尽可能的在生长发育期矫治。 3 对严重扭转牙矫治后,行牙龈手术。 4 永久性保持。5 正颌外科消除错颌病因。 何谓支抗?支抗的种类有哪些?支抗是在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实际上支抗是一个提供产生牙齿矫治力的基础。支抗的种类有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加强支抗的方法(1)增加用作支抗牙齿的数目:如在活动矫治器上可增加矫治器的固位装置,如增加卡环、邻间钩等固位装置(2)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强支抗作用。一般在使用固定矫治器时,可通过带环或牙面上的锁槽将几个牙结扎固定而联成一整体(3)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4)在应用颌内或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颌外支抗来增强支抗,以防止支抗牙的移位(5)上6-6间加横腭杆(6)上6-6间加Nance弓(7)下6-6间加舌弓(8)随口腔种植体学的发展,颌骨内种植体已成为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一种支抗手段。(9)差动力增强支抗。 颅面骨的发育方式?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 骨缝的间质增生。 3. 骨的表面增生。错畸形有那些危害?A、局部危害性,是会影响颌面的发育、影响口腔的健康和功能、影响容貌外观。B、全身危害性,有因咀嚼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由于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Angle分类?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上颌6近中颊尖咬于下颌6近中颊沟)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磨牙为远中关系(下颌后退)第一分类——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一侧为中性关系,上颌前牙唇倾。第二分类——磨牙远中关系,上前牙舌倾。第二分类,亚类——一侧磨牙远中关系,一侧中性关系,上前牙舌倾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前移)亚类——一侧磨牙近中关系,另一侧中性关系 最适矫治力的表现?1、无明显的自觉疼痛,仅有发胀感觉。 2、叩诊无明显反应。 3、牙松动度不大。 4、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显著。 5、X线显示,矫治牙的根部及牙周无异常。请叙述错畸形的临床表现?A、别牙齿错位,包括牙齿唇、颊、舌、腭向错位,近、远中错位,高、低、转、易位和斜轴等。B、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有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列拥挤、牙列稀疏。C、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有前牙反、前牙反,近中错,下颌前突、前牙深覆盖,远中错,上颌前突、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一侧反,面下三分之一高度不足、前牙开,面下三分之一高度增大。 方丝弓矫治器的原理和特点,三个序列弯曲?原理1.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2.应用保持弓丝作固定和引导。方丝弓矫治器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控制矫治牙各个方向的移动,二是由于每个牙上都有托槽而弓丝嵌入槽沟后经结扎丝固定,牙弓由弓丝连成一整体,具有较大的支抗力,故能减少支抗牙的移位,在上下牙弓分别成一整体的情况下进行颌间牵引,有利于牙弓及颌骨位置关系的矫治。三个序列:第一序列弯曲:水平向弯曲,使牙齿排列具有正常牙弓的生理形态。上颌: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间的内收弯,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的外展弯,两侧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间的外展弯(弓丝末端舌向弯曲)下颌: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的外展弯,第一前磨牙近中面后移0.5mm处的外展弯,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邻接部位

口腔正畸学常考名解简答之欧阳家百创编

Malocclusion:错合畸形。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欧阳家百(2021.03.07) Ideal normal occlusion:理想正常合。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个别正常合。凡轻微错合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这种正常范围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个别正常合。 Preventive orthodontics:预防矫治。胚胎第六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建合完成这段时期,对影响乳牙及恒牙、牙槽骨、颌骨等正

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时去除,从而使牙列顺利建合,颌骨正常发育,颜面协调生长,颌面部各器官功能健全,儿童心理发育健康。预防矫治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Interceptive Treatment:阻断矫治。对于正在形成或刚产生的错合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用权其自行调整成为正常合或用矫治的方法促进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合。Anchorage:支抗。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的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 Leeway space:替牙间隙。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双尖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Deep overbite:深覆合。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上者,可分三度:Ⅰ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Ⅱ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Ⅲ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 Deep overjet:深覆盖。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分为三度:Ⅰ度:3mm~5mm;Ⅱ度:5mm~8mm;Ⅲ度:超过8mm。 Orthopedic force:矫形力。矫治力的一种,力值较大,作用范围大,作用于颅骨、颌骨能改变骨骼形态,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如儿童早期使用上颌前牵器、头帽、颏兜等,能影

比较牙弓夹板固定法和金属丝结扎法对牙脱位的矫正效果

比较牙弓夹板固定法和金属丝结扎法对牙脱位的矫正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牙脱位的两组牙齿矫正法的临床矫正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现有牙脱位病例30例,分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法和金属丝结扎法进行治疗,每组患者各15例。结果:15例采用弓夹板固定法患者有效12例,无效3例。采用金属丝结扎法有效率14例、无效1例。结论经数字对比,采用金属丝结扎法固定的效果明显优于牙弓夹板固定法。金属丝结扎法更有利于单颗牙齿牙脱位的矫正,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弓夹板固定法;牙脱位;金属丝结扎法 引言 牙脱位就是指牙齿偏离正常位置,甚至从牙槽中脱出。这里不包括拔牙的脱出。牙脱位往往是由于外力造成的,碰撞是主要原因之。由于外力方向不同,牙齿脱出的位置也不同。可向根尖部位嵌入或唇方向错位。脱位后常伴有牙龈撕裂等复杂症状出现。因此必须给予及时准确救治,本文就牙弓夹板固定法和金属丝结扎法对牙脱位的矫正效果做对比分析,详情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现有牙脱位病例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5----54岁,平均年龄39.9岁。其中不完全脱位17例,完全脱位13例。9例伴有牙龈的撕裂、8例牙槽骨突骨折。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患者,分别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法和金属丝结扎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做好口腔准备工作:清洁口腔,搞好口腔卫生,把牙刷洗干净。有时补牙需要打麻药,空腹往往容易造成晕针,因此治疗前需进餐。不吃黏性及带刺激性食物,如大蒜等,减少张口时的味觉刺激。治疗前注意休息好,不要熬夜或过于疲劳,做到身心轻松地接受治疗。 所有患者行脱位牙齿的复位治疗。治疗前需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检查。详细的天然牙检查资料有助于治疗计划的制定。牙周检查能反映菌斑积聚,患者个体反应情况以及牙周破坏的严重程度。 牙弓夹板固定法是将牙弓夹板弯成与局部牙弓一致的弧度,与每个牙相紧贴。先行健康牙结扎,再结脱位牙。所有结扎丝的头,扭紧、剪短,并推压至牙隙内。采用金属丝结扎用一根长结扎丝围绕损伤牙及其两侧2~3个健康牙的唇(颊)舌侧,作一总的环绕结扎;再用短的结扎丝在每个牙间作补充垂直向结扎,使长结扎丝圈收紧。单个牙的固定常常采用有“8”字结扎。 1.3牙松动幅度计算 Ⅰ度松动:松动幅度不超过lmm或仅有唇(颊)舌向松动。

口腔正畸治疗重点2

作者单位: 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通讯作者: 傅民魁, Email: fuminkui @ 2631net, 电话: 0102 口腔正畸治疗要点Ⅱ1 正畸治疗中的支抗与支抗控制 胡炜傅民魁 矫治错畸形的主要手段是对错位牙齿施加适当的矫治力,使其移动到正确的位置,重建协调、健康、稳定的关系。因此,牙齿的受力移动是正畸治疗的基本步骤。当矫治力施加到需要移动的牙齿上时,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便引入了一个概念———“支抗”。所谓支抗,就是能抵抗矫治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是牙齿、牙弓、口唇肌肉或骨骼。正畸临床中常用牙齿作为支抗。如果没有良好的支抗控制,就会发生牙齿的不良移动,进而影响最终的矫治效果。目前,临床矫治中出现的绝大多数问题均与支抗控制有关。这就需要在矫治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支抗控制,获得牙齿的有利移动,控制牙齿的不良移动。因此,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成败的关键。 一、关于支抗 (一)牙齿的支抗值:牙齿的支抗值指牙齿能够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能力,其可用牙周膜面积代表。一颗牙齿的牙周膜面积越大,移动该牙齿所需要的力量就越大,牙齿的支抗作用就越强。在恒牙列中,第一磨牙的牙周膜面积最大,其次为第二磨牙,尖牙和前磨牙居中,切牙最小。以此推论,移动后牙所需的矫治力要大于前牙。 (二)影响牙齿支抗值的因素:牙齿的牙周膜面积与牙齿的支抗值有关。但严格地说,是牙周膜的受力面积决定牙齿的支抗值大小。因此,牙齿的移动方式、牙根的形态、牙槽骨的高度、牙根周围组织的结构以及是否有外力增强支抗,均可影响牙齿的支抗值。 11牙齿的移动方式:整体移动牙齿的支抗值大于倾斜移动者。牙齿整体移动时牙周膜的受力面积大于倾斜移动。因此,如果移动牙齿所需的单位面积牙周膜压力相同,则整体移动牙齿所需的力大于倾斜移动牙齿所需要力。 21牙根的形态:牙根的形态影响牙周膜在牙根颊舌侧和近远中侧的分布,对牙齿的支抗值也有影响。如下切牙牙根颊舌侧的宽度大于近远中侧的宽度,所以近远中向移动下切牙需要的力量要大于颊舌向移动者。 31牙槽骨的高度:牙槽骨的高度可影响牙周膜的面积。当牙周组织病变造成牙槽骨吸收时,牙齿的支抗值会相应减小。这点在对牙周病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时应予注意。 41牙根周围组织的结构:牙根在牙槽骨中移动,牙槽骨又分为骨松质和骨皮质。牙齿的移动是牙根在骨松质中的移动。当牙根与骨皮质接触时,因后者很难被吸收,所以这时牙齿的移动会明显减慢。这样虽然可以增强牙齿的支抗,但却可能造成支抗牙牙根吸收。 5. 有无外力增强支抗:应用颌间牵引、口唇肌肉力量或口外力,抵消部分或全部作用于支抗牙上的反作用力,也可以达到增强支抗的目的。 (三)支抗的类型: 11根据支抗结构的位置,可将支抗分为颌内支抗、颌间支抗、软组织支抗和口外支抗。①颌内支抗:在同一个牙弓内,利用部分牙齿作为支抗,移动该牙弓内的牙齿; ②颌间支抗:以上颌或下颌牙弓作为支抗,移动对颌的牙齿; ③软组织支抗:以口唇肌肉作为支抗; ④口外支抗:以颅、颌、面部的骨骼作为支抗。 21根据关闭间隙时前后牙的移动比例,将支抗分为强、中、弱3种。①强支抗:拔牙间隙大部分被前牙后移所占据,后牙只有少量前移。前牙、后牙利用间隙的比例分别为70%、30% ,甚至可以达到80%、20%。②中度支抗:前牙后移占据拔牙间隙的1 /2稍多,后牙前移占据拔牙间隙的1 /2稍少。前牙、后牙利用拔牙间隙的比例分别为60%、40%。 ③弱支抗:拔牙间隙的大部分被后牙前移所占据,前牙后移的量较少。前牙、后牙利用拔牙间隙的比例分别为40%、60%。 (四)支抗的选择:选择支抗时应考虑牙齿的拥挤程度、牙弓突度、磨牙关系、切牙轴倾度以及垂直不调和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