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日照旭日发电有限公司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坚持一保人身、二保厂房、三保设备的原则。依托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地质灾害风险来源、特性分析

3.1.1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由于本单位地处山区,故本预案只对山地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防。

3.1.2 滑坡和崩塌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3.1.3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

3.1.4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3.2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紧急情况的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可能对石泉电厂2号进水口、原220kv开关站、GIS楼、110 kv开关站、1—3号主变压器、1号生产办公楼和2号主厂房区域内,各种运行设备及生产构建筑物和办公设施造成一定损坏,进而导致2号进水口堵塞、110 kv开关站和1—3号主变压器被掩埋,电站局部或整体功能破坏,出力受限或全厂停电,与系统解列。

4 事件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4.1 Ⅰ级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4.1.1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4.1.2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4.2 Ⅱ级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4.2.1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4.2.2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4.3 Ⅲ级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4.3.1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4.3.2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4 Ⅳ级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4.4.1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4.4.2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5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1 指挥机构

5.1.1 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生产副厂长

成员:发电部、设备部、安监部、厂长工作部、办公室主任

5.1.2 应急救援办公室

指挥部在发电部设防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由发电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本预案的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5.1.3 应急处置工作组

(1)技术保障组:由发电部副主任、设备部副主任、当班值长、观测班全体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发电部主任任组长。

(2)物资保障应急小组:物资供应部全体人员,物资供应部主任任组长。

(3)后勤、医疗保障小组:由物业公司相关人员组成,物业公司经理任组长。

(4)通讯保障小组:设备部网络通讯班相关人员,网络通讯班班组任组长。

(5)应急抢险组:全厂抽调骨干组成,厂长工作部公共安全主管任组长。

(6)交通运输队:全厂所有车辆和驾驶员组成,厂长工作部主任任组长。

(7)安全保障组:安全监察部及各部门安全员组成,安监部主任任组长。

5.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5.2.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工作;

(3)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5.2.2 应急救援办公室的职责

(1)负责组织本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及审核;

(2)负责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2.3 应急救援指挥部各级人员的职责

(1)总指挥:组织指挥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2)设备部主任:负责组织制定紧急情况下设备抢险的安全、技术措施,协调救援事宜,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负责事故现场通讯保障、负责紧急情况的事故救援具体工作;

(3)安全监察部主任:负责审核安全措施是否完善,监督相关规程、制度、措施的实施,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调查和通报工作;

(4)发电部主任:负责组织人员作好运行设备的事故预想与应急处置工作;

(5)发电部副主任:负责山体滑坡险情观测及险情报告、对外联系等工作;

(6)厂长工作部主任:负责抢险车辆供给、现场警戒、疏散、道路管制、信息通报等工作;

(7)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维护好生活区广播系统,及时播放紧急通知;负责抢险救援现场的摄像和通讯报道等工作;

(8)财务部主任: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筹措管理及损失资产理赔事宜;

(9)物业公司经理:负责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现场治安保卫、医疗和后勤等方面工作;

(10)物资供应部主任: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采购与供应;

(11)运行当班值长:按照指挥部命令负责与调度联系调整设备运行方式,做好相关安全措施。5.2.4 应急处置工作组的职责

(1)技术保障组:负责组织专业人员及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抢险救援技术全面指导与技术监督。

(2)物资保障应急小组:主要负责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管理与供应。

(3)后勤、医疗保障小组:主要负责应急状态的后勤供应与医疗救援保障。

(4)通讯保障小组:主要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中各项通讯信息工作保障。

(5)应急抢险组:主要负责抢救伤员、采取紧急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6)交通运输队:负责抢险队和现场物质供应、救援等工作交通。

(7)安全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各项工作中的安全监督管理。

6 预防与预警

6.1 风险监测

6.1.1 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1)发电部负责组织有资质的单位定期对坝左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一次安全复核,并与省、市地震、水文、气象等职能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做好边坡滑坡地质灾害预报。

(2)发电部是坝左边坡险情监测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险情监测的业务管理与监督检查,同时向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及时反馈信息并接受指导。

(3)观测班班长是执行坝左边坡风险监测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6.1.2 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

6.1.2.1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法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

太近。

(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直

接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6.1.2.2 风险监测信息收集渠道

(1)山体滑坡多发生在坡度较陡,高差较大的地方,有些地方人难以攀登,监测难度较大,因此,宜采用简易观测(日常巡回检查)和仪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内容包括地形地貌监

测、变形监测等。变形观测主要是对边坡在水平与垂向方向上变化速度与变化量方面的观测,此项工作由发电部观测班具体负责实施,每月18日进行一次定期观测,边坡外部变形观测网

形图参见附录A。

(2)发电部观测班组成日常巡查小组,每月3日负责对坝左边坡进行巡视检查。检查小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巡视检查结束后要作好记录。在日常巡查中,应重点观察斜坡坡脚附近湿地是

否增多且范围扩大,坡脚附近土、石是否挤紧并出现大量膨胀裂缝,斜坡下部上拱、斜坡中

部是否出现纵横裂缝,斜坡上部是否出现弧形裂缝有下沉现象,斜坡上缘是否土石零星下落。

6.1.3 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

(1)观测班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发电部副主任汇报。

(2)发电部副主任会同水工主管、观测班班长一起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若预测有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应告知发电部主任,同时向生产副厂长汇报预测情况。生产副厂长根据事件危急程度

决定是否立即报告厂长。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6.2.1 预警分级

预报等级按国家统一标准划分为4级:

(1)Ⅳ级:提醒级,可能性小;

(2)Ⅲ级:注意级,可能性较大;

(3)Ⅱ级:预警级,可能性大;

(4)Ⅰ级:警报级,可能性很大。

6.2.2 预警发布程序

(1)预报Ⅳ-Ⅲ级信息,经发电部审查、生产副厂长签批后,由发电部在厂局域网发布。

(2)发布Ⅱ-Ⅰ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发电部应及时向厂长报告。

6.2.3 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

(1)Ⅳ级预警发布后,防汛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4小时上报一次。

(2)Ⅲ级预警发布后,发电部主任、水工主管和防汛值班人员到岗、到位,观测班值班人员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实施不间断监测,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做好避险准备。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12小时报上级主管单位一次,同时报县防汛

办。

(3)Ⅱ级预警发布后,应急机构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抢险队伍到岗、到位,做好预案启动准备。启动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区生产人员和居民临时避让方案,关闭416交通隧道,

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工作人员和居民。开展应急调查,调查结

论应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发生的可能性、继续诱发因素;受威胁的厂房、村庄及人口、水利工程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紧急预防意见。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6小时报上

级主管单位一次,同时报县防汛办。

(4)Ⅰ级预警发布后,立即启动预案,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员工和居民,关闭416交通隧道。各抢险队伍到隐患点附近安全区域待命,准备抢险。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小时报上级主

管单位一次,同时报县防汛办。

6.3 预警结束

当监测数据恢复正常时,观测班班长将相关情况报告发电部副主任,发电部副主任核实后汇报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总指挥签批后由当班值长宣布预警结束。

7 信息报告

7.1 应急报告的程序、方式和时限

7.1.1 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后,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立即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和县防汛办,同时越级速报集团公司安生部,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特大型地质灾害由集团公司或委托分公司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委托分公司进行调查处理的,最终形成的应急调查报告应尽快上报集团公司。

7.1.2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后,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于 1小时内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和县防汛办,同时越级速报集团公司,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大型地质灾害由上级主管单位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最终形成的应急调查报告上报集团公司。

7.1.3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后,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于2小时内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和县防汛办,同时越级速报集团公司,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中型地质灾害由本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发电公司安生部。

7.1.4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后,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及时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并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7.2 速报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造成后果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8 应急响应

8.1 响应分级

在本预案中将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级别分为4级:

8.1.1 Ⅳ级响应:应对小型地质灾害。

8.1.2 Ⅲ级响应:应对中型地质灾害。

8.1.3 Ⅱ级响应:应对大型地质灾害。

8.1.4 Ⅰ级响应:应对特大型地质灾害。

8.2 响应程序

8.2.1 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

(1)Ⅳ级响应启动:出现暴雨、特大暴雨,部分边坡出现滑移迹象,局部有松动多数地裂缝有发展迹象,或高边坡监测测值明显异常,经初步分析认为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时。

(2)Ⅲ级响应启动:持续暴雨或持续降雨,高边坡外观检查发现有较明显裂缝或不均匀沉降,测值变化趋势呈持续增大时。

(3)Ⅱ级响应启动:持续暴雨,大部分边坡有明显形成区域性滑坡或泥石流的条件,部分地裂缝有明显发展迹象,或测值变化趋势急剧增大,继续滑坡或坍塌的趋势不能确定,可能导致2

号生产办公楼受损、员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2号进水口堵塞、GIS楼、110 kv开关站局部或

整体功能破坏,出力受限时。

(4)Ⅰ级响应启动:持续暴雨或特大暴雨,整体边坡变化明显迅速,形成大面积滑坡或泥石流条件,地裂缝发展迅速,可能导致2号生产办公楼垮塌、员工伤亡、2号进水口堵塞、110 kv开

关站和1—3号主变压器被掩埋,坝左电站整体功能破坏,全厂停电与系统解列时。

8.2.2 响应启动

(1)Ⅳ级响应:发电部副主任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2)Ⅲ级响应:生产副厂长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3)Ⅱ级响应:厂长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4)Ⅰ级响应:厂长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8.2.3 响应行动

当确认灾害灾情发生时,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召开应急会议,调动参与应急处置的各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和处置队伍赶赴现场,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专业处置”的要求和预案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有效地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8.3 应急处置

8.3.1 先期处置

(1)对是否转移群众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出决策;

(2)及时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3)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导致的二次人员伤亡。

8.3.2 应急处置

(1)小范围滑坡一旦发生后,要认真对待,根据滑坡的部位,在认为安全、技术有保障的前提下,维护班负责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及时将塌方清理,加固未塌地段,防止塌方范围的蔓延,在处

理方法上,应按“小塌清、先支后清”以及“治塌先治水”的原则快速进行。“小塌清、先

支后清”即塌方体积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临时构件支撑,可由两端或一段先上后下逐步

清除坍渣,同时做好排水工作。

(2)由发电部负责设置临时围栏、悬挂警示标示牌,指挥部通知厂长工作部联系县政府办公室组织封闭左岸交通隧道和416公路。

(3)当进水口边坡发生大面积滑坡,滚石落入拦污栅前影响4、5号机组安全运行时,指挥部通知当班值长将4、5号机组紧急退出运行,并切断2号厂用室进水口启闭机电源和拦污栅启闭机电

源。

(4)当2号主厂房高边坡围岩有变形、异状或即将发生滑坡时,由总指挥通知设备部、发电部迅速组织2号主厂房内人员撤离。

(5)观测班加强对坝左边坡的险情监测,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

(6)组织员工和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7)做好速报工作,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

(8)大型以上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在政府和上级应急机构未介入之前,由本单位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现场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

8.3.3 扩大应急响应

现场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应立即向县防汛办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协助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

8.4 应急结束

8.4.1 突发地质灾害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危害基本消除,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

8.4.2 Ⅲ-Ⅳ级中、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本企业应急指挥部决定后,应急救援办公室主任负责宣布应急结束。

8.4.3 Ⅱ级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本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请上级主管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批准后,本企业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8.4.4 Ⅰ级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本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请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批准后,本企业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结束。

9 后期处置

9.1 作出应急结束决定后,应急救援办公室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参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各相关部门,同时通过广播向全厂员工发布应急结束信息。

9.2 因抢险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险情、灾害应急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9.3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救援办公室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财务部根据评估情况办理保险和理赔事宜。

9.4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9.5 总结本次应急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并下发至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必要时修改本预案。

10 应急保障

10.1 应急队伍

10.1.1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自然灾害救援的义务。

10.1.2 生产系统人员是地质灾害抢险的重要力量。

10.1.3 各应急处置工作组应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抢险需要。

10.1.4 必要时由厂防汛办向县政府办请求支援。

10.2 应急物资与装备

本预案应急处置所需车辆由厂长工作部负责调配,物资供应部和汉泉实业总公司、旅游公司全力配合;现场处置所需药品、食品由物业公司负责供给。

10.3 通信与信息

应急预案启动期间网络通讯班要安排专人值班,加强网络维护工作,确保网络安全,保障信息能在网络及时发布,同时要切实做好通讯线路和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通讯系统无异常。

10.4 经费

本预案所需应急专项经费由财务部向发电公司申报,紧急状态下应就近筹措资金确保应急专用物资及时到位。

10.5 其他

10.5.1 各应急保障组及各行政机构每年及时上报材料设备计划,配备足够的人员及保障物资与设备。

10.5.2 宣传部门及时做好宣传工作,工会办配合做好员工安抚工作。

10.5.3 物业公司负责维护救灾秩序,保障后勤供应,特别是食品、饮用水、防寒过冬物资、医疗用品的供应,控制不发生疫情。

10.5.4 生产人员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情况下要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10.5.5 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11 培训和演练

为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能及时、正确应对,应加强员工教育,提高员工对危急事件的认识、分析、判断、处理的能力,力求险情发生后在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级人员各尽其责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去,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小影响和损失。

应急领导小组、指挥部、观测班、维护班人员熟悉本预案内容,每年由发电部副主任、设备部副主任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的员工对本预案进行学习。

演练要求: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12 附则

12.1 术语和定义

12.1.1 滑坡

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2.1.2 崩塌

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12.1.3 泥石流

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12.1.4 地面塌陷

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12.2 预案备案

12.3 本预案报辖区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12.4 预案修订

本预案应适时进行修订,最长期限不超过三年。

12.5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总经部制定、归口并负责解释。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段新增茶店互 通式立体交叉工程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方案

建设单位:江西省四通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3) 一、工程简介 (3) 二、适用范围 (4) 第二章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4) 一、风险分析 (4) 二、事件分级 (8) 第三章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9) 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9) 二、现场应急指挥小组 (11) 第四章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 (15) 第五章监测与预警 (15) 一、风险监测 (15) 二、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17) 三、预警 (18) 第六章处置程序 (18)

一、信息报告 (18) 二、启动应急预案 (18) 第七章处置措施 (20) 一、先期处置 (21) 二、应急处置 (21) 三、后期处置 (22) 第八章应急救援体系 (22) 一、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22) 二、保障措施 (23) 第九章应急救援方案 (23) 一、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 (23) 二、专项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24) 第十章事故的处理 (25) 一、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25) 二、组织事故调查组 (26) 三、现场勘察 (26) 四、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28) 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29) 六、事故的审理与结案 (29)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段(以下简称铜大线)是贵州省规划高速公路网(“678”网)中“一纵”——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大线起点位于铜仁坝灌溪,终点位于大龙镇,沿途经茶店镇、万山特区、玉屏县、田坪镇,路线全长56.926Km,已于通车。本项目是在已通车的铜大线上增设互通开口,为茶店镇以及规划工业园区服务。 贵州省松桃至从江高速公路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段新增茶店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建设,对推动茶店镇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城市扩容、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增茶店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及与S201连接线路基、路面、桥涵、排水及绿化等。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范围当现场发生地质灾害(不含地震)时进行应对和处理,是项目部总体应急预案的子预案。 第二章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学校地质灾害预防监测与事故处置应急处置预案

土城中学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 应急预案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县教育局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土城中学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一、高度重视,明确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性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一方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学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此,每一位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校行政,应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刻刻装着防地质灾害工作,做到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具有强烈的防地质灾害意识,将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落实安全责任,长抓不懈,一抓到底。树立起防地质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工作原则 按上级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做好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安全。 三、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土城中学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赵泽(校长) 畐闻长:陈鹏(副校长)陈雪梅(办公室主任) 成员:学校中层、团委、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 1、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和镇政府下达的其它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任务。 2、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 和险情的调查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3、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负责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络、接待等日常工作。协同上级有关部门维护灾区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师生、财产和学校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品范文】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及省地质灾害调查队调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预防和防治措施,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我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损失。 一、基本情况 (一) 孕灾环境 红白段横跨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北西、南东两侧发育,北川——映秀大断裂和江油——灌县大断裂,中间则密集平行分布众多次发生断层,又被后期平移断层切割,形成网络分布格局,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受长期地质营力的作用,特别是“5.12”地震后,岩体稳定的力学结构受到破坏。 该地区属中山沟谷切割地貌,高差大,地形陡,沟谷多呈“V”字型,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水位随季节变化,汛期受暴雨影响陡涨陡落。

该区域植被覆盖率70%左右,局部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二)诱发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量,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 (三)危险对象 区内工矿企业、居民点众多,交通线路原水系分布,旅游景点初具规模。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根据以上因素,结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预测如下: 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规模及危害均将有所增加,红白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松林村四组——木瓜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地区地形陡峻,地质构造作用强烈,矿山开采工程活动频繁,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洪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特别是“5.12”地震后,该区域极易诱发和产生地质灾害,应特别注意广青路沿线、赵家坪滑坡、岳家山泥石流、干河口滑坡、马槽滩泥石流、将军岩崩塌、水磨沟地面塌陷等不稳定地质灾害。该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规模大、稳定性差、治理难等特点,严重危害矿业生产、农林生产、交通建设和职工居民安全。 2、红白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沿石亭江和通溪河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 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 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冻土深度在,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平均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最低处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相对高差。井田内沟谷较为发育,多呈树枝状,个别沟谷切割较厉害,地势较陡峭。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2) 1.3适用范围 (2) 1.4工作原则 (2) 2. 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3) 2.1应急组织机构 (3)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 2.3应急工作组 (6) 3. 预防预警机制 (7)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7) 3.2预警 (8) 3.3预警支持系统 (9) 3.4预警级别及发布 (9) 3.5预警预防行动 (10) 4. 应急响应 (12) 4.1应急响应分级 (12) 4.2应急响应行动 (13) 4.3情况通报 (14) 4.4特别情况处理 (15) 4.5信息共享和处理 (15) 4.6指挥和协调 (16) 4.7应急处置 (17) 4.8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18) 4.9群众安全防护 (18)

4.10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19) 4.11信息发布 (19) 4.12应急结束 (20) 5. 善后工作 (20) 5.1善后处置 (20) 5.2社会救助 (20) 5.3总结分析 (20) 6.应急保障 (21)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21)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21)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23) 7.监督管理 (23) 7.1宣传、培训与演练 (23) 7.2奖励与责任 (24) 7.3监督检查 (24) 8.附则 (24) 8.1名词术语解释 (24)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24) 8.3预案解释部门 (24) 8.4预案实施时间 (24)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法规和规范性文本,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四、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管委会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管委会主任是本行政区域突发性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均应当服从管委会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五、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1.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2.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对受灾地进行紧急援救;检查、指导辖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它与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有关的重要事项。 (二)运行机制 针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易发程度,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预测预警系统。要发挥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骨干和枢纽作用,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建立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和村(社区)及驻区企事业单位为一体的,按领导负责制指定专门负责人、联络人,确定联络报告方式,以及由危险区范围的单位、居民(村民)作为监测信息报告员而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2.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提高管理处应对道路突发地质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安部《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程序规定》、《安徽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安徽省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安徽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管理处辖段内道路突发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发布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管理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3.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公路管理处为主的管理体制。 4.部门分工、协作配合。参与应对工作的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应对。 三、应急指挥体系 应急指挥体系由道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监控中心(信息中心)、现场处置组组构成。

(一)应急指挥部组成 1.为加强道路突发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处置能力,管理处结合实际,成立管理处道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 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同志兼任应急办公室主任。应急指挥部负责落实及督促其他部门应对道路突发地质灾害急处置工作。 2.应急指挥部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部署集团公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检查落实情况; (2)统一指挥管理处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行动; (3)负责启动本预案,并根据救援效果,适时调整救援方案; (4)当应急处置工作由上级应急指挥部门统一指挥时,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门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应急救援行动; (5)承办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应急办公室 应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应急工作机构,其职责如下:(1)负责24小时值班接警工作; (2)负责管理处地质灾害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分析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提出报告和建议; (3)组织协调各应急工作组工作; (4)传达、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各项决策、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 (5)根据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工作组的要求,负责应急处置

施工现场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防地震灾害 紧急情况应急救援预案 (西区大水井项目部) 一、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使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于工程项目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二、应急工作原则 1、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各级人员立即按照预案实施地 震应急,处置本工程区域地震灾害事件; 2、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 则,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增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安全隐患,有效防止重特 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统一指挥。对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实行“统一指挥、组织 落实、措施得力”的原则,在各级领导、有关机构以及应急小

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积极有效的开展对突发事件处理、事 故抢险、生产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稳定、等各项应急工作。 4、保证重点。遵循“统一调度、保重点”的原则,在突发事件 的处理过程中,将保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限制突发事件范围扩大。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管理组织机构及其分工 (1)成立攀枝花大水井项目部施工现场防地震应急准备和响应 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冉学刚 副组长:国锋黄绪良 应急小组成员:王林陈远强罗炜坤李俊 彭中波宋仲莉张云会吴朝莲 (2)职责及其分工: 领导小组: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 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 抗震工作。 应急小组: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①组织有关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关闭危险场所,停 止各项大型活动。 ②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 . . .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6.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5.8~6.3℃,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9.7℃,极端最低气温-27.2℃。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1.3m,冻土深度在1.5m,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247.4mm~609.3 mm,平均420.8 mm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902.3mm,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3.5m/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1792.8m,最低处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1525.0m,相对高差267.8m。井田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4a9759167.html,)/应急预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本乡实际,特制订20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㈠成立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袁谋慧 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 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 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乡国土所,杨忠兼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 ㈡成立乡地质灾害应急分队 队长:袁谋慧 副队长:陈托杨忠 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 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 各村村主任

▲二、工作责任 (一)乡国土所负责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初步地质调查,确定有无后续灾害,划分危险区,指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估和提出灾后重建方案以及防治措施。 (二)发生灾害的村委会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设立警戒区和疏散危险区群众。 (三)派出所负责维护抢险秩序,协助政府组织人员转移。 (四)卫生院负责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染病预防工作。 (五)财政所负责救灾资金运作,保证抢救及善后工作顺利进行。 (六)民政所负责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调配、发放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配合政府共同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 (七)交通、公路部门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断的道路进行抢险,恢复交通,保障交通畅通。 (八)供电所负责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施维护。 (九)水利站负责对水库、防汛设施的监测工作。 (十)电信所、广播站负责保障通讯畅通。 ▲三、组织及准备 各职能部门负责成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Q/XZSJ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ZSJ-212.111-2014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2014-06-30发布2014-07-01实施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发布

Q/XZSJ-212.111-2014 目次 前言 (Ⅲ) 批准页 (Ⅳ)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的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 3 事件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 3.1 地质灾害事件类型: (1) 3.2 危险程度分析 (2) 4 事件分级 (2) 5 组织机构及职责 (2) 5.1 应急组织体系 (2) 5.2 现场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3) 6 预防与预警 (4) 6.1 危险源监控(风险监测) (4)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5) 6.3 预警结束 (6) 7 信息报告 (6) 7.1 报警系统及程序 (6) 7.2 报警方式 (6) 7.3 通信、联络方式 (6) 7.4 报告形式和内容 (7) 7.5 向外求援方式。 (7) 8 应急处置 (7) 8.1 响应分级 (7) 8.2 响应程序 (7) 8.3 应急处置 (8) 8.4 应急结束 (8) 9 处置措施 (9) 9.1 事件调查 (9) 9.2 保险理赔和安抚抚恤 (9) 9.3 总结与改进 (9) I

Q/XZSJ-212.108-2014 10 应急保障 (9) 10.1 应急队伍 (9) 10.2 应急物资与装备 (9) 10.3 通信与信息 (10) 10.4 经费 (10) 10.5 其他 (10) 11 培训和演练 (10) 11.1 应急业务培训 (10) 11.2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10) 12 附则 (11) 12.1 术语和定义 (11) 12.2 预案修订 (11) 12.3 制定与解释 (11) 12.4 预案实施 (11) 13 附件 (11) 13.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络方式 (11) 13.2 重要物质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2) 13.3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13) 13.4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13) 13.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13) II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祸的应急反响才能,保护人民生命产业安全,依据《地质灾祸防治法令》,结合本乡实践,特制订2013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一、组织领导㈠建立乡地质灾祸防治作业领导小组组长:袁谋慧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领导小组下设作业室,作业地址设乡疆土所,杨忠兼作业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㈡建立乡地质灾祸应急分队队长:袁谋慧副队长:陈托杨忠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各村村主任二、作业职责(一)乡疆土所担任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开始地质查询,断定有无后续灾祸,区分危险区,辅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价和提出灾后重建计划以及防治办法。(二)发作灾祸的村委会担任组织抢险部队进行抢险,合作政府及相关部分建立戒备区和分散危险区大众。(三)派出所担任保护抢险次序,帮忙政府组织人员搬运。(四)卫生院担任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患病防备作业。(五)财政所担任救灾资金运作,确保抢救及善后作业顺利进行。(六)民政所担任设置流亡场所和救助物资供应,分配、发放救助物品,妥善组织哀鸿日子,合作政府一起做好哀鸿的搬运和安顿。(七)交通、公路部分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止的

路途进行抢险,康复交通,保证交通疏通。(八)供电所担任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备保护。(九)水利站担任对水库、防汛设备的监测作业。(十)电信所、广播站担任保证通讯疏通。三、组织及预备各职能部分担任建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部队,做好救援配备、资金、物资的预备。四、地质灾祸分级及上报程序地质灾祸依照人员伤亡、经济丢失分为四个等级。村委会担任供给灾祸的丢失状况陈述(包含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等),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断定灾祸等级,并依照《地质灾祸防治法令》及地质灾祸速报准则的规则予以上报,一起做好灾祸开始评价剖析。五、地质灾祸查询及处理程序(一)应急分队担任查询地质灾祸状况,包含发作地址、时刻、人员伤亡、经济丢失、类型、规划、原因、发展趋势,对采纳的防备对策和往后的防治作业提出主张。(二)依据查询结果,由应急分队将地质灾祸状况上报乡地质灾祸防治领导小组。六、预警信号及躲避搬家在突发性地质灾祸发作征兆后,各村应及时组织详细职责人搞好监测,发放避险理解卡,断定并布告预警信号,保证通讯疏通,以便乡民在灾祸临界点前可以得到报警和及时躲避搬家。七、搬运道路及疾病操控突发性地质灾祸发现征兆后,有关乡直单位和相关村应做好人员产业撤离预备,按规则道路搞好搬运,卫生部分要做好医疗救治和疾病操控预备。 以上这篇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祸应急预案就为您介绍到这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为切实做好我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因突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烟台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区政府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国土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安监局、公安分局、民政局、环保局、建设管理局、卫生局、交通局、气象局、水利局、监察局、供电公司、有线电视管理处、各镇街等单位的分管负责人任成员,统一领导全区的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 1.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分局,区国土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职责是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决策,协调各方面开展工作;拟定抢险救灾临时条令、命令;接待上级和外地来福救援工作;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联络各工作组,把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 2.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国土分局牵头,成员单位为气象局、安监局、建设管理局、环保局、相关镇(街)。职责是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发生的措施;提供具体准确的气象预告;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临时安置点的意见。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1合同段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文件编号:1-2014A 受控状态:受控 拟制:安质部 审核人:伍邦勇 批准人:孙学飞 生效日期:2014年8 月15 日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路桥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项目经理部

目录 1、编制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1.1编制目的错误!未指定书签。 1.2编制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编制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1.4实施实效错误!未指定书签。 1.5工作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2、应急机构及职责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小组错误!未指定书签。 2.2领导小组主要职责错误!未指定书签。 2.3领导小组组成及主要职责错误!未指定书签。 2.4统一调度、分工协作错误!未指定书签。 3、应急准备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错误!未指定书签。 3.3应急方案和救灾培训错误!未指定书签。 4、临灾应急错误!未指定书签。 5、灾害应急错误!未指定书签。 6、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启动程序与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7、培训演练错误!未指定书签。 8、应急物资错误!未指定书签。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建指、集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项目部全体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项目,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上级部门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项目分部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历年的地质灾害情况编制。 1.3编制范围 四川路桥成昆铁路1项目经理部、架子队、突发性地质灾害引发的施工人员和机械等的防灾应急撤离和处置。 1.4实施实效 2014年08月15日至2015年12月30日。 1.5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快速、处置果断。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完整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我镇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灾害点位于镇村小河里组,灾害类型为滑坡,规模主轴长100米,最大宽为300米,估计厚5—10米,体积 1.68万立方米,诱发原因为强降雨,威胁小河里组25户130人,约125万元财产。 一、防治方案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地下水活动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而造成的,我镇拟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防治。首先在滑坡位置竖立醒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牌,同时发放群防群测“明白卡”,加强农户特别是受威胁对象的防治意识;其次,做好对该灾害点的监测工作,设定监测人,做好日常监测数据的纪录,雨季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再次,要治理灾害点的地表条件,要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证植被覆盖率,同时适当削方减载,采取支档、避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应急预案 (一)灾前预警 一方面根据县气象局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发现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办公室提前通知灾害易发点的责任人,发出预警;另一方面根据监测人对灾害点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判断出险情时发出预警。

预警方式为鸣锣,同时向受害点群众发出警告,要求尽快疏散,尽可能搬离灾害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明确责任,统一部署救灾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责任,服从组织领导,保障救灾效率。 (三)防灾措施 根据小河里滑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确定险情发生后的撤离路线为向滑坡体的两侧疏散,最后在龙山村路集中,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在监测人汪四清的带领下,尽快逃离灾害点,严禁向灾害体运动前方撤离,尽可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防灾机构组成 1、灾害调查组: 由国土所牵头,负责灾情调查上报和监测点的建立,危险区、段、点的确立。 2、宣传教育组: 由中学及中心小学牵头,负责防治知识宣传、灾情收集报道。 3、医疗救护组: 由卫生院具体负责救护工作,首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4、秩序维护组: 由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负责秩序维护,组织疏散、保护财产等。 5、后勤保障组: 由民政所及财政分局组成,负责对灾后情况进行统计上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援助,尽量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

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日照旭日发电有限公司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坚持一保人身、二保厂房、三保设备的原则。依托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地质灾害风险来源、特性分析 3.1.1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由于本单位地处山区,故本预案只对山地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防。 3.1.2 滑坡和崩塌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3.1.3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 3.1.4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3.2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紧急情况的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可能对石泉电厂2号进水口、原220kv开关站、GIS楼、110 kv开关站、1—3号主变压器、1号生产办公楼和2号主厂房区域内,各种运行设备及生产构建筑物和办公设施造成一定损坏,进而导致2号进水口堵塞、110 kv开关站和1—3号主变压器被掩埋,电站局部或整体功能破坏,出力受限或全厂停电,与系统解列。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汇编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 汇编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提高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确保辖区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区和谐稳定环境,根据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有关文件、规定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地质灾害的治理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为重点,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处置原则及适用范围 坚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领导水平,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有统一协调的领导组织机构,决定调整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领导小组。 (一)调整后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领导区辖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执行上级下达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督查各部门和各企业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下达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对灾情实施救援,统一部署,安排指挥各组成机构的工作任务。 3.协调、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向上级报告和友邻乡镇通报情况,必要时请求支援。 4.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时,组织成员亲赴现场,指挥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5.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 6.组织完成地质灾害后的规划重建工作和其它工作。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随时掌握地质灾害情况,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 2.依据领导小组命令,组织各单位及时赶赴灾害现场参与抢险求灾,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的统一救援行动。 3.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灾害调查情况,受领导小组委托,全权处置灾害现场的各种突发事件。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 . . .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6.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5.8~6.3℃,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9.7℃,极端最低气温-27.2℃。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1.3m,冻土深度在1.5m,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247.4mm~609.3 mm,平均420.8 mm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902.3mm,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3.5m/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1792.8m,最低处

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1525.0m,相对高差267.8m。井田内沟谷较为发育,多呈树枝状,个别沟谷切割较厉害,地势较陡峭。 井田内主要河流为井田南部的石湖河,井田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525m。本矿副平硐井口标高1540.867m,主斜井井口标高1556.631m,进风斜井井口标高为1582.893m,井口附近历史最高洪水位为1525.536m,井口高于附近历史最高洪水位。 经实地考察,本井田内西北部采空区上方地表有不同程度的地裂缝和2处地表塌陷区,裂隙最大宽度10cm,塌陷区面积分别为9782m2和39540m2,塌陷最大深度为50cm。 本井田共有可采煤层6层,分别为2上、2、3、5上、5、6号煤层,各煤层特征如下: ①、2上号煤层 2上号煤层为2号煤层的上分层, 赋存于太原组顶部,分布在井田东南部,煤层厚0.75~2.15m,平均厚1.41m,含夹矸0~1层,为结构简单的薄~中厚煤层,煤厚变异系数为22.07%,可采性指数为100%,属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泥岩及砂岩,底板以黑色泥岩及炭质泥岩为主,下距2号煤层0.70~1.70m,平均1.15m。 ②、2号煤层 2号煤层是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太原组顶部,在井田东部有12个钻孔煤层单层夹矸大于0.70m分了层,分为2上号和2号煤层。2号煤层厚2.06~7.80m,平均厚4.95m,夹矸0~4层,厚0.20~0.65m,多为泥岩,属结构简单--复杂的中厚--厚煤层, 煤厚变异系数为24.86%,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和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X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X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市范围内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1.4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市、县(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3.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参与救灾应急工作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行动,密切配合。 4.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县(市、区)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2.组织体系 2.1X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 X市人民政府设立X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市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X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组织人员: 总指挥:X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总指挥:X市人民政府主管副秘书长 X市国土局局长 成员单位:X区人民政府、X区人民政府、X市人民政府、X 县人民政府、X县人民政府、市国土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

地质灾害演练方案

同兴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第一部分:应急预案基本内容与工作组织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同兴镇罗家沟村大坪梁子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旨在检验各部门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同兴镇罗家沟村大坪梁子地灾隐患点山体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情况十分紧急。立即启动《同兴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户名群众,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四)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大坪梁子滑坡地灾隐患点位于同兴镇罗家沟村公路后侧民房后山。该地灾隐患发生于2012年7月4日,由暴雨诱发而致。隐患斜坡坡向180°,坡度30—70°,坡宽约500米,纵向长400米,平面形态呈方形,剖面呈上缓下陡的凸形。斜坡中部出现的一条横向裂缝长约900米,宽度约100—130厘米,滑坡体总体积约200万立方米。如果发生整体滑坡,将严重危及罗家沟村公路旁侧85户居民近324人(实际参演受灾群众5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前缘已发生局部小滑塌,遇连续大雨和强降雨极易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一)在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和县应急办的统一领导下,由同兴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二)观摩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