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一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一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一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一

修辞手法专题

☆【修辞手法命题趋势】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的题型。

☆【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一、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作用是: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1)在群众的呼喝声中,老周夹着尾巴逃跑了。(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二、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作用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每到中午,杨老师总喜欢买回七八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呼呼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小周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三、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是增强气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四、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五、反复

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六、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七、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是:增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八、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

1、直接引用,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2、间接引用,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九、反语

例:清国留学生,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十、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十一、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十二、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十三、互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十四、比喻

比喻,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比喻的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例:(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十五、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特点鲜明的效果。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3、具体代抽象:

例: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4、工具代本体:

例: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5、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1、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句中,“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南国烽烟正十年”一句中,“烽烟”是外敌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和“战争”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句可以改为“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所以是借喻;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不可以改成“一叶孤舟像帆一样从天地之间驶来”,所以是借代。

☆【象征与借喻、借代的区别】

1、象征的含义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它是作者通过眼前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丰富的想象或联想,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

2、与借喻、借代的区别

象征,是用实物来象征虚的概念或情感。前后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它需要人们的头脑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才能体现两者的关系。比如乌鸦象征着厄运,那是人们想到乌鸦的形体,想到乌鸦的叫声,又或者想到乌鸦与厄运的偶然联系。

借喻和借代,都是物与物的对应,前后两者是对等的,而且两者有固定的关系。

实战演练: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三者中的哪一种。

1、山上挂着一条白带子。(借喻)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借代)

3、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借代)

4、一个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象征)

【课后练习】:

1、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老杨,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以“草萤有耀终非火”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那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

恰当的一项()

A.木石无意焉有情 B.道是无晴却有晴C.荷露虽团岂是珠D.流水无情岂有情

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游吟诗人,不期然地相会在树荫下。

C.想拙政园这样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的园林,在苏州大约有二百多出。

D.他的眼睛宛若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4、对句子的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3)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4)太阳一出,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B.拟人拟人对偶夸张

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

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

5、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2)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3)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

(4)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以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5)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反问对比借代夸张

B.反问比喻借代比喻夸张

C.排比借代比喻借代比喻

D.设问反问引用比喻借代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一、专题详解 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即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事理。(不同类;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注意:比喻的修辞,此处也有联想,注意联想并非修辞,联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思维形式。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过程,就是由眼前的某种事物,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眼前事物的启发来解决另外一个难题,或由脑中存储的旧的事物经验来解决当前的困难。所以两者的目的和过程都不相同。)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溪水》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对象+特性。 (4)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北京的小胡同》 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突出了孩子把风筝放上天空之后那种兴奋和快乐的心情。(5)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注意——不仅有夸大还有夸小: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4.排比:作用——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加强语气、增强内容,加重感情(抒情)。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有什么写什么) (6)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7)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及其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word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推荐文档

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3种: 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例:太阳像个大火球。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两者的相似点:热。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不明显看出来。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借喻:只有喻体。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三、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如: (5)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6)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杨朔:《荔枝蜜》 实例证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如果运用得恰当,无疑是会增强表现效果的。但是,也应注意几点;(一)同样的一个事物,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可能有几种拟人。(二)拟人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本体的特征给以人格化的。 (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如:(7)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8)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杨沫:《青春之歌》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 运用夸张得当,必须注意:(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必须和说话的目的相符合,不能让人费解。(二)运用夸张手法,必须和说话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三)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4)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9)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这样说话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够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不管思想内容与否,一味追求排比的形式的美,势必造成形式主义,不但不能增强表现力,反而会削弱表现力。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5)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法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10)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运用设问修辞法应该注意:第一,设问法对强调意思的确有帮助,但不可用得过多。第二,设问法不应几句话就问一个“为什么”,而不能把一种要不得的“口头禅”当作设问句。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11)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例句运用反问是用确凿的历史事实距离。 拟人:是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给它一个人格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句子的修辞方法是比喻,但是通常会误导为拟人。拟人的好处:使句子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柳树梳着她那又长又细的头发。(误导人的句子)春天像一位小姑娘,轻轻悄悄的来了。(此句是个比喻句。轻轻轻轻的来修饰小姑娘的。而且他也有比喻的构成:本体(春天)+比喻词(像)+喻体(小姑娘)。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及阅读含答案

其他常用修辞手法及基础知识 【修辞手法】 1、排比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2、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3、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4、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考题突破】 1、共产党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3、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5、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一、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二、按要求写句子。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

来了;一会儿。(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四、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2、春雨贵如油。()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六、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阅读训练】 我的小弟弟 我有个弟弟,已经6岁了,胆子特别小,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呆着都不敢。记得有一次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对演讲有了深入的了解,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应邀在北大发表演讲。在回答一名学生的提问时,麦克风突然出现了故障,场面十分尴尬。这时,这位74岁的老人像孩子般做了个顽皮的鬼脸,耸了耸肩说:“________ 。”一句话引来全场的笑声和掌声,尴尬气氛顿时消散。 想象一下,这位74岁的老人会说些什么。请补写在横线上。 (2)下面是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①~③题。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a.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c.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________ ②【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 ③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 【答案】(1)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2)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甲】段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明“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乙】段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乙】段用了借代的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了解具体的语境,最后要明确要表达的内容,根据希拉克曾当时的情景,然后根据上下文推测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 (2)①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据此可仿写为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②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句话有前后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中有一个双面词“是否“,但后一个分句中却没有一个双面词与其对应,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即可。③语句赏析的最常见的角度是修辞,常考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等。我们不仅要知道常见修辞的分类,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甲段中的“为我擦泪、为我鼓掌”把汉字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乙段中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把汉字比作“根、血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甲段写出了我与汉字密不可分的关系,乙段写出了汉字的重要 故答案为:⑴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⑵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甲】段

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总汇【含例句解析】

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总汇【含例句解析】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修辞手法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20201209063023)

'12354 101 修辞手法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修辞手法知识 1、修辞手法的准确判断:

2、如何解答修辞手法作用类型题。 看过电视剧《虎妈猫爸》,注意剧名,“虎妈”、“猫爸”,妈妈真的是老虎吗?爸爸真的是猫吗?当然不是。这里用了比喻手法。 一、阅读文章片段,回答问题。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1、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3分) 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幵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英子,名曰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幵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1、从修辞角度,赏析段落中的划线句子

A 一、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 紫半黄。() 3、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 字形线路。() 4、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5、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6、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7、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树治病。() B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独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 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精品】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解析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大熊猫喜欢(xī)戏,憨态可(jū),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啃着竹枝,神情悠然自得;有时团作一团打滚,曼不经心;有时拖着笨拙的身躯,晃晃悠悠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猫经过训练就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骑木马、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笑声。犬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倚________ 笨拙________ (xī)________戏憨态可(jū)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yǐ;zhuō;嬉;掬 (2)曼不经心;漫不经心 (3)排比;拟人 【解析】【分析】(1)注意“倚”读“yǐ”,不要读成“qǐ”。嬉戏,xī xì,意思是无忧无虑地玩耍。憨态可掬,hān tài kě jū,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2)“曼不经心”正确书写为“漫不经心”。读音为màn bù jīng xīn,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划线句子“有时……有时……有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舞蹈、神情悠然自得、在草地上玩耍”赋予大熊猫人的神态及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yǐ;zhuō;嬉;掬; ⑵曼不经心;漫不经心; ⑶排比;拟人。 【点评】⑴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修辞的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________。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和比喻。 【答案】(1)他不说实话

[精]初中语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精]初中语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 作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语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3)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6)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 (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儿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例10】赏析下列句子。 “春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的《春》 【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例11】赏析句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解析】句中的被描绘事物是“秧苗”,关键词是“像”,喻体是绿色的地毯,所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应该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秧苗比作绿色的地毯(分析修辞),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达到的效果),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赞美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表达情感)。 题型2: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技巧: 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 常见答题模式:“XX”一词(等词),写出了XX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例12】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1.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解析】这属于描写事物的动词的赏析,被描绘对象是黄蜂,动词是“伏”,特点是“肥胖”表现出黄蜂的可爱,这其中有作者的情感是对黄蜂的喜爱。 【答案】“伏”字,既写出了黄蜂体形的肥胖,又写出了黄蜂娇憨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中动物的喜爱之情。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修辞手法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word版本

`12354 101 修辞手法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一、修辞手法知识

1、修辞手法的准确判断; 2、如何解答修辞手法作用类型题。 看过电视剧《虎妈猫爸》,注意剧名,“虎妈”、“猫爸”,妈妈真的是老虎吗?爸爸真的是猫吗?当然不是。这里用了比喻手法。

一、阅读文章片段,回答问题。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1、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英子,名曰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1、从修辞角度,赏析段落中的划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比喻。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故答案为:⑴比喻。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要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辨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撑柄布伞去看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迷蒙的雾气里淡去了轮廓,溶成一片。小河依然流淌,雨滴击起一圈圈涟yī,不等散开,便已消逝,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美丽,在刹那间成为永恒。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轮廓(________)涟yī(________)刹(________)那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下边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 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C. 他心急如火地雇了一只小船,渡过太湖。 D.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答案】 B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A、C、D都是比喻。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撑柄布伞去看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迷蒙的雾气里淡去了轮廓,溶成一片。小河依然流淌,雨滴击起一圈圈涟yī,不等散开,便已消逝,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美丽,在刹那间成为永恒。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轮廓(________)涟yī(________)刹(________)那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开落”中在文中的意思是() A.开始凋落 B.张开和收落 C.(花的)开放和萎谢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kuò;漪;chà (2)溶成一片;融成一片 (3)C (4)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1)需要注意“漪”的书写,这个字是一个易错字,还有“刹”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chà”。 (2)“溶成一片”---融成一片。融: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溶: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 (3)结合前文“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可知“开”即花开,“落”即花谢。故选C。(4)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的判断。“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此处将雨滴敲打在岩石上比作美丽的花,又写“容不得半点犹豫”,所以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一对一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初三学科语文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第(5)次课 共(17)次课 课时:3课时 教学课题记叙文的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知识点:修辞手法 考试重点: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题型分析+解题技巧+例题讲解 教学重点与 难点重点:修辞手法的判断难点: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之多音字运用与识记 【知识点】(另带复印件)40个 一、记叙文的修辞手法 【概念阐释】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常考的共有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知识细化】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①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一种比喻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犹如”等) 例句: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却没有比喻词的一种比喻 例句: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关注。 1.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句: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2.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句: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3.本体和喻体是解释关系。例句: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③借喻:只有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的一种比喻 例句:调皮的小花猫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 ④博喻:一个本体多个喻体的比喻 例句: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作用:①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②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句:“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也 称“换名”) 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分类: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冻死骨(借代贫苦的大众)与朱门(借代有钱人(或权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析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2021年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精讲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精讲人教新课标版 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冷若冰霜成竹在胸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望眼欲穿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鼠目寸光鸦雀无声花枝招展鸟语花香烘云托月风卷残云百花争艳鼠窃狗盗兔死狐悲龙争虎斗卧虎藏龙 3.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 4.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 c借喻:望穿秋木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d对比: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吃一堑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 e对偶: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借代:目不识丁披肩执锐扭转乾坤迫在眉睫拈花惹草大江东去灯红酒绿咬文嚼字青黄不接手无寸铁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五、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

【精品】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而各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此选段中有一个错字是________,正确的书写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改定稿,原稿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请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好在哪里? (3)语段中的“实在标致极了”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1)熳;漫 (2)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3)反语。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2)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很明显是改动的句子加上了“成群结队”一词,然后分析“成群结队”一词是对清国留学生的愚昧无知的讽刺。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先确定本句修辞手法,“标致”是形容人容貌出色,这里形容“清国留学生”很显然是反语。有嘲弄、讽刺的意味。然后运用反语的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故答案为:⑴熳;漫; ⑵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⑶反语。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在分析修改后的表达效果即可; ⑶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