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测量复测报告

控制测量复测报告

控制测量复测报告
控制测量复测报告

目录

1.设计桩点情况 (2)

2.加密复测技术依据 (2)

3.加密复测工作内容 (3)

3.1加密复测范围 (3)

3.2 加密复测精度 (3)

4.加密复测工作的展开 (4)

5.坐标系统 (4)

6.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 (4)

6.1 加密复测实施 (4)

6.2 数据处理 (7)

6.2.1 基线解算要求 (8)

7.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精度分析 (9)

8.复测结论及成果使用说明 (12)

9.平面补桩成果表 (13)

10.高程复测及加密成果 (14)

11.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16)

附件一,资质证书 (17)

附件二:主要人员资格证件 (18)

附件三: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18)

1.测区及设计桩点概况

1.1 工程概况

贵开线路位于贵阳市境内东北部,起于贵阳北站,经长昆线贵阳东站后,途经水田镇、羊昌镇、南江(哨上)乡,终点位于开阳县城附近。其中: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线铁路工程,贵开铁路第一项目标段包括正线贵阳东站长沙端(DK0+000)至磨槽石隧道(DK14+109)(DK3+700之前为左右单行线);联络线为贵阳北(LgDK1+200)至贵阳东站(LgD2K11+313.9)。

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上,属高原岩溶地貌,主要山峰、河谷走向与大的地质构造线一致,呈南北向展布。宽坦的背斜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为典型的隔槽式褶皱山区。岩溶地貌在线路占据主导地位,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次为溶丘洼地及构造剥蚀中低山区。海拔高程在1000~1400m间,一般相对高差100~200m;在褶曲翼部,由于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岩溶地貌呈带状展布,多为低缓的蜂丛谷地,在靠近分水岭、构造影响强烈处形成尤如侵蚀地形一般的深切“V”型峡谷。

1.2 设计桩点情况

按业主和技术方案要求,贵开线施工平面控制网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GPS四等精度要求建网。本标段设计院平面控制桩CPI桩点12个,除CPI02被破坏后,其余桩点现场经勘查后情况完好;CPII桩点7个,除CPII02、CPII01、CPII310被破坏后,其余桩点经现场勘查情况完好。施工控制点45个。

水准测量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准二等精度测量。设计院高程点10个(有些被毁,远离线路高程点未作复测),加密复测点17个,新增高程点23个。

2.加密复测技术依据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CPI坐标成果表》(中铁二院2010年1月);

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CPII坐标成果表》(中铁二院

2010年1月);

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高程控制网成果表》(铁二院2010年1月); 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DK0+000—DK56+052.422/LgDK5+200-LgD2K11+313.90) 《精密工程控制网第二次复测成果报告》(中铁五局2011年8月)等复测相关资料。

3.加密复测工作内容

3.1加密复测范围

正线为贵阳东站长沙端(DK0+000)始至磨槽石隧道(DK14+109)(DK3+700之前为左右单行线)止;联络线为贵阳北(LgDK1+200)始至贵阳东站(LgD2K11+313.9)止。

3.2 加密复测精度

根据规范要求,本次控制网加密复测按以下精度施测:

平面施工控制网按GPS 网四等精度要求进行,即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2.0″的要求进行。

高程加密采用同级扩展,按照原高程网的精度(二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高程控制网二等水准技术要求符合下表规定:

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Δ][41L n M ??

=

? ][1W L

WW N M =

式中 △ ——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 L —— 测段长或环线长(km ); n —— 测段数;

W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N ——水准路线环数。

4.加密复测工作的展开

2012年05月,中铁五局贵开铁路第一项目部积极组织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于05月20日开始本标段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工作。本次加密复测参与人有高级工程师工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测量技术人员4人。

加密复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均经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

仪器设备清单如下表:

5.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工程独立坐标,椭球参数采用WGS84椭球参数,本标段投影带是中央子午线为107°00′00″,投影面大地高1075米。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

施工控制网加密复测的作业方法及使用仪器的要求均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四等GPS网标准执行,与原设计作业方式基本一致。

高程按原高程网的精度(二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同级加密。

6.1 加密复测实施

平面加密复测施工控制网的构网方式:以控制点对作为联结边,形成以大地四边形为基本图形的带状网。

加密复测组网观测执行的具体细则为:

1)作业前按要求进行仪器检校。光学对点器在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对基座水准器、光学对点器进行检校,确保其状态正常。

2)观测严格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

3)加密复测使用4台GPS接收机进行作业。采用同步静态观测模式,控制点点对作为联结边,采用边联式构网,形成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4)基线边观测时段数2,每时段观测有效时段长度大于45分钟。

5)作业过程中,天线安臵严格整平、对中,天线标志线指向正北。

6)卫星高度角设定为15°;数据采样间隔设定为15秒;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总数≥4颗。

7)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误差小于2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8)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重新对中整平仪器,再进行第二时段的观测。

9)观测过程中按规定填写观测手簿,对观测点名、仪器高、仪器号、时间、日期以及观测者姓名均进行了详细记录。

高程加密采用同级扩展,按照原高程网的精度(二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使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铟瓦尺,采用单路线往返测量。高程测量联测设计院所交的二等水准高程点。

1)测站观测顺序为:

往测、返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臵。

2)观测前30min,将仪器臵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

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臵平。

3)仪器脚架架设必须稳定牢固,在测量过程中防止仪器下沉。

4)在连续各测站上安臵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

第三脚螺旋轮换臵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

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臵,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5)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采用5.0kg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

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6)为防止水准尺晃动,测量时加设尺撑严格使圆气泡居中。

7)测量读数时必须精确调焦,在成像清晰时进行读数,并按规范要求次序

进行观测。

8)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臵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

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9)在每一个测站测量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在全

部满足规范后才能进行下一站测量。

10)每一测段结束的测站数应为偶数,往返测时需调换前后标尺。

11)测段水准路线较长时,应每1千米设立固定转点,或以加密水准点作

为转点。

GPS测量作业有关技术要求

GPS测量作业有关技术要求符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二等水观测的测站限差要求

6.2 数据处理

平面控制网观测数据分别采用各自接收机自带的数据转换软件,转换为标准的Rinex 格式,然后采用LGO6.0软件统一进行基线解算和输出基线向量文件。全网平差采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编制的COSAGPS 软件进行。独立基线边组成的独立环闭合差检验。

由附件 “Cosa ”平差报告可知,正线施工控制网基线向量独立环共计68个;联络线施工控制网基线向量独立环共计26个,闭合差的大小符合偶然误差分布特性,所有闭合环闭合差均小于《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的限差。 高程测量数据处理:

1) 将天宝水准观测数据导出后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2)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后,采用科傻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平差获得各加密点的高程成果。

当每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符合规范L 4要求时,计算每条水准线路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偶然中误差M Δ。每千米偶然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

?

?????±

=?L 41n M

当M Δ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对闭合差较大测段进行重测,必要时对整条水准线路进行重测。当M Δ满足规范要求后,按下式计算本标段的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 W 。

][1W L

WW N M

在进行内外业高程测量数据取位严格按下表进行取位。

高程测量数据取位

6.2.1 基线解算要求

a) 同一边的重复性基线较差应小于22σ。当检查发现观测数据不能满

足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应补测或重测。 GPS 测量的精度指标按下表执行 :

注:a ——固定误差(mm );b ——比例误差系数。 各级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用下式表示:

2

2)d b (a ×+=σ

式中 σ——中误差(mm ); d ——相邻点间距离(km )。 b) 基线向量独立环闭合差检验

基线向量独立环闭合差是检验基线向量网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在解算出每一时段的GPS 同步基线向量后,以三角形作为构环图形,在不同时段间组成独立基线环,并计算该独立环坐标分量闭合差。GPS 施工控制基线向量独立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 ≤3n ×σ Wy ≤3n ×σ Wz ≤3n ×σ

W≤3n

3×σ

上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n=3),σ为GPS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

2

2)d

b(

+

=

σmm);a=5,b=2,d为实际环平均边长,单位km。

7.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精度分析

本次GPS控制网平差之前,首先对所需的基线解进行选择,形成基线向量文件;在平差过程中,选择一个控制点基准点进行GPS基线向量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在满足质量标准后,再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施工控制基线网整体平差方法为:正线以CPI04的WGS-84三维坐标作为已知位臵基准的起算数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检查GPS基线向量网本身的内符合精度。联络线以CPI159的WGS-84三维坐标作为已知位臵基准的起算数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检查GPS基线向量网本身的内符合精度。

三维无约束平差

平差方法为以起始点的WGS-84三维坐标作为已知位臵基准的起算数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根据有关精度信息来检查基线向量网本身的内符合精度。

重复基线较差最大如下表

复测控制网独立环闭合差最大统计如下表:

经三维无约束平差计算后的控制网精度统计如下表:

二维约束平差精度统计表

复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较差:

贵开线第三次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比较表

8.复测结论及成果使用说明

由上表可知:施工控制点(边)的方位角差值均未超限,施工中仍使用原测成果。经计算,改正后各点与其相邻点位关系的各项指标均满足检测要求。本次施工复测网的精度达到四等GPS网精度,复测平面点位精度满足《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的规定。复测坐标成果可靠、有效,适宜在施工建设中使用。

由于联络线与正线设计院交桩高程存在异常,故本次水准测量联络线与正线单独平差,其各项限差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后续施工测量中采用此次加密高程成果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9.平面补桩成果表

本次复测,同原测网精度测设桥隧加密桩23个,补桩平面坐标成果如下:

10.高程复测及加密成果

备注:施工过程采用本次复测(加密)高程。

备注:施工过程采用本次复测(加密)高程。

11.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a、严格按规范操作,爱惜仪器,测量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b、注意控制桩的位臵和对桩的保护,并设臵明显标志,防止基标损坏,对容易损坏的桩要放护桩。

c、测量器具必须按有关计量规定,定期进行检验和校正,做好保养制度。

d、严格做好计算、记录、复核制度,确保测量成果资料准确无误。各项测量原始数据、资料必须真实,并妥善保管,不准事后擅自涂改。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记录清楚,签字完善,并应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

e、根据测量部门所交控制桩,精密放样,每一次导线测量、控制桩测量结果经复核无误,放样资料经测量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f、定期做好设计控制点的复测工作,避免测量事故发生。

附件一,资质证书

附件二:主要人员资格证件附件三: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正线GPS施工控制网示意图

19

联络线GPS施工控制网示意图

20

控制网复测报告(定稿)

xxxxxxxx工程 工程控制网测量报告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xxx经理部二O一八年六月

目录 一、任务目的................................................................................................................................................................... - 1 - 二、测区概况................................................................................................................................................................... - 1 - 三、已有资料................................................................................................................................................................... - 1 - 四、编制依据................................................................................................................................................................... - 1 - 五、控制网复测任务...................................................................................................................................................... - 1 - 六、控制复测................................................................................................................................................................... - 2 - 七、新增加密点测绘...................................................................................................................................................... - 2 - 八、成果及控制点点位图............................................................................................................................................. - 3 -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控制点复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在重庆市万州区属于三峡库区中心,东经107°55′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设计修建位于万州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北接机场路,南接万川大道,交通较便利。江南新区位于万州城区以东,东依毡帽山,西傍长江,南起五桥河,北至晒网坝,江南新区以行政文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口物流为核心职能的新城区。其规划面积约为15.6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人口达到12万人。 联合坝立交至五桥立交是联系江南新区与百安坝片区的重要交通干道。经万州区政协委员调查,此段道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以下简称主线道路)在高峰时段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五桥立交拥堵明显。此外,莲花社区居民出行不便,绕行较远,故建议增设分流道,以解决近期居民出行不便、缓解机场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与立交节点的交通拥堵现象。并打造由北滨路、长江二桥、南滨路、万川大道以及长江大桥组成的“环湖路”,形成万州特有的城市交通景观新格局。 2、现状道路情况介绍 五桥立交位于万州五桥移民新区,立交分两层,上层为立交桥主体桥梁系,包括环形匝道、匝道桥、高架桥;下层为万川大道,环形匝道内环半径20米。五桥立交通过莲花寺公园路段与联合坝立交衔接,联合坝立交是喇叭形立交,立交主线上跨南滨大道上段。两个立交的连接主线宽14米,双向4车道,无中分带,主线道路由桥梁段及路基段组成,其纵坡为0.3%+8%,其中五桥溪桥梁纵坡是0.3%,五桥立交高架桥梁纵坡8%。五桥立交、主线道路、联合坝立交现状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 本次拓宽改造位于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主要改造内容是现状道路和桥梁拓宽。根据项目内容分为拓宽改造A段 拓宽改造A段:长约934.669米,此段改造范围是联合坝立交经五桥立交最后至万川大道,拓宽宽度主要分为10米(主线段)、6.25

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衡水冀州段控制网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一、概述 本标段位于河北衡水冀州境内,大型建筑物三座(东羡节制闸、冀马渠引水闸、东羡涵洞),桥梁四座,大小建筑物总共7座。 二、测量时间及作业依据 1、我项目部于2015年12月12日进行外业观测并作数据校核,并与2015年12月24日进行内业计算。 2、施测依据 本次对施工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依据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工程河北直管段E级GPS网成果表》。引用的技术要求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 4、《国家三、四等水准规范》GB12898-1991 三、平面及高程系统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3°分带。 高程采用1985高程基准。 四、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1)、我项目部测量队在工区内共复测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北直管段衡水冀州段E级GPS网成果表》中的6个控制点,并根据现场情况做了24个GPS加密控制点。 (2)、平差处理 1)、平差软件:平面控制E级GPS网采用南方公司的南方GPS数据平差软件进行解算,技术指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2)、基线统计:外业观测结束后首先对观测基线进行处理,当基线满足限差要求时,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质量合格、成果可靠。否则,需删除不好的卫星、时间段,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边,不让其参与平差。 3)、平差首先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以评定网的内部附合精度。 4)、约束平差以E023、E028两个点为起算数据,在1954年北京坐 标系下,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2、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导线测量。 五、测量仪器设备

原地面复测报告

沿河县乌江三桥工程 路基工程 原 地 面 复 测 成 果 报 告 测量: 计算: 审核: 核工业长沙中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沿河县乌江三桥项目部 2017年3月25日

路基土石方复测成果报告 根据相关要求,沿河县乌江三桥项目部于2017年3月18日组织人员对该项目工程的路基工程进行了原地面复测(测量成果附后); 由于于本工程之路基工程地处地势陡峭,起伏较大的山区,山势起伏变化无规则,故给采用传统的水平抬扛打桩法测量带来极大不便,同时测量人员自身安全及测量精度无法保证,有鉴于此,本次原地面复测外业数据采集采用智能化南方全站仪,内业数据处理则采用专用地形地籍处理软件南方CASS7.1版。 一、外业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为: 1.导线点引入: 本工程导线点已引入并完成复测。 2.路基断面范围放样: 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放样出挖方区最上坡坡顶线,填方区最下坡坡脚线,并用红索圈定数据采集范围,坡顶或坡脚线要求地势不起伏变化段不得大于20m一桩,每20m内有变化者则插桩,圆曲线段或缓和曲线段则不大于10m一桩,曲线半径于小100m及本工程渠化段则5m一桩,从而保证外业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计算机模拟的真实性,减小计算的误差。

3.范围内数据采集: 纵向不大于20m采集一组数据(坐标、高程),密度根据山形变化而定,每起伏变化均采集一组数据,横向不大于5m采集一组数据,每起伏变化处均采集一组数据,若遇边坎则坎上与坎下边缘均采集数据,所有数据均存盘于全站仪中,以便导入计算机。 二、数据内业处理: 项目部全站仪带蓝牙功能,数据可通过专用软件导入计算机。 数据处理采用南方测绘公司的南方CASS7.1地形地籍处理软件,处理结果附后。 三、工程量误差: 计算机处理后的成果,工程量误差如下: 1.挖方 BK0+000~280段增加299.97m3 BK0+280~440段增加1380m3 BK0+500~674.56段增加1652.92m3 以上合计挖方增加3333m3 误差率为n=3333÷247151=1.3%<5.0% 故不要求调整. 2.填方 BK0+000~120段增加667m3 BK0+230~290段增加1141m3 BK0+400~500段增加-177m3

控制点复测报告(最最最新)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土建工程项目 控制点复测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项目经理部 2014年2月

目录 目录 0 一、工程概况 (1) 二、技术说明 (1) 1、主要作业依据 (1) 2、测量主要参与人员 (1) 3、使用仪器 (2) 4、测量说明 (2) 三、控制点测量依据 (5) 四、测量计算成果表 (6) 五、测量示意图 (8) 1、平面控制测量示意图 (8) 2、高程控制测量示意图 (9) 六、复测成果评定及分析 (10) 1、复测成果评定 (10) 2、检核点误差分析 (10) 附1:测量人员资格证书 附2:测量仪器检定证书 附3:水准测量原始记录 附4:导线测量原始记录

一、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土建工程包括:镇龙北站~镇龙站明挖区间、镇龙停车场出入场线明挖区间、21号线镇龙站站前明挖区间以及区间附属结构。 区间正线右线设计起迄里程为支YDK61+293.700~支YDK62+791.488,全长1497.788m,左线设计起迄里程为支ZDK61+293.700~支ZDK62+791.488,短链17.862m,全长1479.926m,区间设置2座联络通道和1座废水泵房,废水泵房与联络通道合建。 出场线设计起迄里程为CDK0+270.200~CDK0+774.119,全长503.919m,入场线设计起迄里程为RDK0+270.200~RDK0+781.000,全长510.800m。 21号线镇龙站站前明挖区间与14号线支线区间并行接入镇龙站,左右线长度均为157.8m。 二、技术说明 1、主要作业依据 1、业主提供的导线、水准交接桩记录表;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5、《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7、《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2013年修改版) 8、其他相关国家规范、广州市地方规范及广州地铁工程相关规范、规程 2、测量主要参与人员 按照公司工程部及项目部安排,由中铁电气化局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项目部技术人员负责此次控制点测量及测量成果计算工作。 测量人员:侯鹏、官凡、张望成、张毅超、张晗、丁嘉伟。 旁站监理:刘田兴

施工复测报告

施工复测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乡道改造工程 施工复测报告审查批复单 施工单位:*****************工程有限公司合同段: 监理单位:*****************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号:001 *****************乡道公路改造工程 施工复测报告建设单位(公章): 监理单位(公章):*****************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公章):*****************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编制: 日期:2013年12月3日 目录 1、施工复测情况 2、导线点一览表 3、逐桩坐标表 4、平、纵、横复测图 5、复测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一、施工复测情况 我项目部按合同要求,于2013年11月20日组织专业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期工作主要是恢复道路中桩、线路横断面的复测。测量组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及两名测量员组成,测量仪器使用南方(GPS)s82c。测量时先对导线点逐一进行复测,导线点全部符合设计。沿线导线点密集,满足施工控制要求。且根据设计的逐桩坐标表进行中桩放样,复测原地面线高程和横断面。 测量外业工作于11月24日结束,现将外业成果整理并形成内业资料上报驻监办进行复查。 复测主线土石方数量与设计相符,复测沿线有部分路基因垮塌和与设计不相符路段需增设挡土墙,具体桩号为: K14+400—410左(高3.5m) K14+505—513左(高5m) K14+800—830左(高3m) K16+800—815右(高7m)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 密复测报告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控制网复测报告 山东菏泽水利工程总公司 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九月

一、工程概况 1、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山洪河道,属淮河沂沐泗流域的南四湖水系,发源于泰安市新泰市太平顶,流经济宁市的泗水县、曲阜市、兖州区、邹城市、微山县和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七县市区,于太白湖新区辛闸村入南阳湖,干流全长159公里,流域面积2357平方公里,其中济宁境内干流总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030平方公里。 2、工程施工范围: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主要为 37+800~43+600右岸堤段复堤工程,河道中泓线长。 二、复测的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三、复测的内容 我项目部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自金口坝至G327国道田村大桥,河道桩号 40+595-43+600。 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其中需校核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6个。 四、复测控制点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预计此次平面复测的工作量为外业数据采集1天,内业数据处理1天。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量为外业数据1天,内业数据处理1天。

五、测区情况 1、测区踏勘情况 6个控制点全部找到,没有控制点被破坏。 2、测区已知点的资料如下: 3、坐标和高程系统

控制测量复测报告

目录 1.设计桩点情况 (2) 2.加密复测技术依据 (2) 3.加密复测工作内容 (3) 3.1加密复测范围 (3) 3.2 加密复测精度 (3) 4.加密复测工作的展开 (4) 5.坐标系统 (4) 6.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 (4) 6.1 加密复测实施 (4) 6.2 数据处理 (7) 6.2.1 基线解算要求 (8) 7.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精度分析 (9) 8.复测结论及成果使用说明 (12) 9.平面补桩成果表 (13) 10.高程复测及加密成果 (14) 11.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16) 附件一,资质证书 (17) 附件二:主要人员资格证件 (18) 附件三: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18)

1.测区及设计桩点概况 1.1 工程概况 贵开线路位于贵阳市境内东北部,起于贵阳北站,经长昆线贵阳东站后,途经水田镇、羊昌镇、南江(哨上)乡,终点位于开阳县城附近。其中: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线铁路工程,贵开铁路第一项目标段包括正线贵阳东站长沙端(DK0+000)至磨槽石隧道(DK14+109)(DK3+700之前为左右单行线);联络线为贵阳北(LgDK1+200)至贵阳东站(LgD2K11+313.9)。 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上,属高原岩溶地貌,主要山峰、河谷走向与大的地质构造线一致,呈南北向展布。宽坦的背斜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为典型的隔槽式褶皱山区。岩溶地貌在线路占据主导地位,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次为溶丘洼地及构造剥蚀中低山区。海拔高程在1000~1400m间,一般相对高差100~200m;在褶曲翼部,由于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岩溶地貌呈带状展布,多为低缓的蜂丛谷地,在靠近分水岭、构造影响强烈处形成尤如侵蚀地形一般的深切“V”型峡谷。 1.2 设计桩点情况 按业主和技术方案要求,贵开线施工平面控制网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GPS四等精度要求建网。本标段设计院平面控制桩CPI桩点12个,除CPI02被破坏后,其余桩点现场经勘查后情况完好;CPII桩点7个,除CPII02、CPII01、CPII310被破坏后,其余桩点经现场勘查情况完好。施工控制点45个。 水准测量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准二等精度测量。设计院高程点10个(有些被毁,远离线路高程点未作复测),加密复测点17个,新增高程点23个。 2.加密复测技术依据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CPI坐标成果表》(中铁二院2010年1月); 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CPII坐标成果表》(中铁二院

工程控制点复测报告

工程控制点复测报告

世行贷款福建渔港建设项目 三沙中心渔港扩建工程 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运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世行贷款福建渔港建设项目三沙中心渔港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概况 (4) 三、复测方法 (4) 四、复测成果及精度评定 (6) 五、误差分析 (7) 六、附件 (7)

一、编制依据 1.1 《水运测量规范》(JTJ203-2001); 1.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1.3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GB/T 19942-2000); 1.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1.5 《中丶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1997)。 1.6 业主提供的已知控制点成果表。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内,濒临东海,面向闽东渔场,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两座防波堤、一座码头及一栋渔民安置所,工程建成后,港内水域将达到63万㎡,港内有效避风水域41.57 万㎡。南防波堤工程780m、西防波堤工程545m、码头工程300m、栈桥工程80m、码头及后方平台工程7227㎡、渔民安置所2498㎡、港池疏浚以及堤头灯、水电、环保等配套设施项目;施工海域坐标: A: 26:54:47.7N,120:12:43.6E B: 26:54:42.3N,120:12:43.1E C: 26:54:40.3N,120:13:12.6E D:26:54:38.6N,120:13:16.6E E:26:54:40.7N,120:13:23.8E F:26:54:44.9N,120:13:24.5E 2.2测区概况 测区内有已知控制点4个:GT7、GT6、GT2、GT3 三、复测方法 3.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 根据已知控制点点位分布实际情况及施工控制区特点,采用附合导线按四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复测,导线布置时以GT7-GT6为起始边附合到GT2-GT3

标控制网复测报告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01标01标段控制网复测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中国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4月

目录 1、工程简述 (1) 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1) 3、控制网情况 (2) 4、人员配置与仪器设备 (2) 5、复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4) 平面控制网复测 (4) 高程控制网复测 (6) 6、控制网复测精度评定及平差计算结果 (9) 精密导线控制网复测 (9) 高程控制网复测 (11) 复测结论 (13) 7、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14) 8、控制网复测成果及其结论说明 (14) 9、控制点成果表 (16) 10、附件 (18) 附件一、控制网复测平差报告 (18) 附件二、仪器检定证书复印件 (32) 附件三、控制网示意图 (39) 附件四、外业测量记录薄 (40)

1、工程简述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01标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3站3区间,即金海工业园区站、孔家营站和呼钢东路站,三间房车辆段(不含)~金海工业园站~孔家营站~呼钢东路站区间,线路沿新华西街呈东西走向布置,线路全长。 金海工业园区站中心里程为YDK6+,车站位于西二环快速路与新华西街交口处,沿新华西街东西向布置。采用地下两层单柱两跨的结构形式。车站主体长度,标准段宽度,结构底板埋深约,小里程端头宽度,大里程端头宽度,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约。 孔家营站中心里程为YDK7+,车站沿新华西街东西向布置,车站周边环境较好,道路开阔。北侧为空地及民宅,南侧为呼市热电厂及大福星饭店。孔家营站采用地下两层单柱两跨的结构形式。车站主体长度,标准段宽,结构底板埋深约,小里程盾构端头段宽度,底板埋深约,大里程盾构端头段宽度,底板埋深约。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约。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北侧2个,南侧2个),2组风亭设置在车站两端头。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根据总体筹划,车站两端头同时预留盾构始发接收条件。 呼钢东路站位于呼钢东路与新华西街交叉路口处,车站长,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标准段宽度为,基坑深度约18m,盾构端头宽度为,本车站设有四个出入口、两组风亭。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车站结构型式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箱形框架结构。 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②《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③《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地形测量复测报告

XXX农业产业化园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一、二期)EPC总承包(三标段) 地 形 复 测 报 告 XXX公司 XXX农业产业化园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一、二期)EPC 总承包(三标段) XX年XX月XX日

目录

1.项目概况 XXX农业化园区整体城镇化项目建设内容涉及“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农民工经济适用房、企业标准厂房、园区培训中心、景观绿化等。项目位于XXX. 2.外业数据采集 控制点交接 点名X Y H N04 N06 N11 N13 经现场指认控制点,并已移交控制点成果。控制点坐标如上表所示。 坐标系统 本次地形复测的坐标系统平面城建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中央子午线为东经XXX°,高斯投影3°带。 技术依据 测绘成果满足《DB33/T552-2014 DB33/T 552-2014 1:500 1:1000 1:2000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人员仪器配备 人员:测量人员3人,草图注记人员3人; 仪器:南方测绘RTK基站1台+2移动站;思南基站1台+3移动站。 数据测量 (1)基站架设,基站架设所选区域为开阔无湖面,水域,电缆线及电塔的区域,避免信号干扰,并使用外挂电台,以确保数据接收的高效,准确; (2)已知点的校正及检核。设置好坐标系统、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等参数,利用四参数求解方法,把经纬度转换成当地城建坐标。并再检核另一个控制点,检核均在误差范围内,满足此次测量精度要求。 (3)数据采集,每隔3~5米测量一点,地形起伏不大区域4~6米一点,并测量地类分界区域,作相应的草图记录。

(4)本次测量采取编码法和草图记录,当遇到有林地,有陡坎,和相应地类界时,详细记录。这样有利于内业成图。 (5)测量中遇到的诸如房屋,电杆等地物都已测量齐全,遇到圆形水池时亦采用偏心测量,这样可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 3.内业数据成图 设备软件 设备:笔记本电脑(I7处理器,GTX960,16G,SSD+1T HDD); 软件:AUTO CAD+南方. 处理方法 (1)本次成图比例为1:500将所有的测量成果加载到软件后,本次由于使用编码法测量,直接利用处理软件的简码识别功能,把测量数据以.dat格式加载后可自动识别出地类,地物。遇到一些不能正确识别的编码采用重新编码或利用草图记录的点号和对应地物来绘制。地貌与地物真实可靠,位置准确。 (2)DTM的建立,依图面高程点生成DTM三角形,并以实际地物为准,将多余的三角形予以删除,不正确的三角形删除后增加或者直接修改等操作,直至再次生成的等高线平滑、符合原始测量地貌。 制图审核 按照绘图规范要求,仔细检查地物点的绘制,高程点的注记,等高线的绘制是否有误,不完整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均已改正完成。 4.复测结果 本次地形复测历经XX天,测量前在测量区域内对原测量数据放样采集高程,误差均在精度范围内,测量完成后对原测量图进行对比,除了被破坏的区域,其余高程均在误差范围内。

平面控制网复测报告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施工(11标段) 平面控制网复测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 施工(11标段)项目部 二O一三年三月十三日

1 概述 (2) 1.1 复测目的 (2) 1.2复测内容 (2) 1.3复测工作量 (2) 2作业技术要求 (2) 2.1作业的技术依据 (2) 2.2坐标系统 (3) 2.3作业的技术方案 (3) 3控制网复测 (3) 3.1复测测量方法 (3) 3.2数据处理 (4) 3.3.质量检测 (4) 4数据分析 (5) 4.1 复测数据可靠性分析 (6) 4.2 复测与设计成果比较及复测结论 (6) 5 复测结论 (6) 附表1 17-2测量人员名单 (7) 附表2 17-2 控制点成果表 (8)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 施工(11标段)控制网复测测量报告 一、概述 1.1复测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1.2复测内容 我标段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L14+554.527处,终点为临颍县一、二水厂。该标段管线长7.59km,即“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施工(11标段)”。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其中校核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移交的高程控制点共13个。. 1.3复测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此次平面复测由测量工程师带队,共投入测量技术人员5人,汽车1部,外业数据采集1天,内业数据处理1天。测量人员名单见附表1。 二、作业技术要求 2.1作业的技术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

测量复测报告

云南白龙山煤矿胶带机隧洞入口测量进洞数据复测技术报告 根据云南白龙山煤矿工程施工的需要,由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隧道局、监理公司三家一同于2004年9月8曰、9曰两天;对胶带机隧洞入口的测量进洞数据进行了复测。现对复测的结果报告如下: 1、观测路线:—我院测量人员到入口复测时,正值原洞口点被破坏,经同施工方测量工程师协商,现场埋设洞口点ZDlo另外的复测点位由施工方提供。 使用己知点为煤炭设计院2004年7月所作四等控制网成果IV2和IV40 IV2为测站,IV4为定向点,中间只设一个转点即到洞口。路线为IV2一K1一洞口点ZDlo 2、观测:水平角观测使用2秒级仪器,均进行左右角观测6个测回,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5”o每条边的边长均对向观测共4测回,已进行温度、气压改正和加常数改正(乘常数为0),投影至0面后取中数。高差观测均垂直角对向观测共6测回,并组成三角高程 网。 以上观测均满足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S0021-93)中平面四等导线,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观测要求。 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 13、计算公式: D=S*cos(B+r”) f”=(1-k)*S*206265”/(2*R) H=D*tgB+(1-k)*D2/(2*R)+I-V D0=D(1-(Hm+hm)/(R+Hm+hm)) 式中:S一经温度气压、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 B-垂直角k=O.12 R=6364586m I一仪高V一觇高 D-测距边两端点平均高程面上的平距 D0-归算到0面上的测距边长度 Hm一测距两端的平均高程 4、成果如下: ┌───────┬────────┬───────┬────────────┐│点号│设计院│隧道局│差值(mm) │├───────┼────────┼───────┼────────────┤│K] │x:2788392.7060│2788392.7076 │-1.6 │ │├────────┼───────┼────────────┤││y:464095.4732 │464095.4794 │-6.2 │ │├────────┼───────┼────────────┤││Z:1403.5022 │1403.5084 │-6.2 │ ├───────┼────────┼───────┼────────────┤│ZDl│X:2788592.8860││││├────────┼───────┼────────────┤││y:463954.3787 │││ │├────────┼───────┼────────────┤││Z:1411.3671 │││├───────┼────────┼───────┼────────────┤│ZD2 │x:2788459.3234│2788459.3101 │13.3 │ │├────────┼───────┼────────────┤││y:463939.0355 │463939.0362 │-0.7 │ │├────────┼───────┼────────────┤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

.. . 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控制网复测报告 水利工程总公司 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九月

一、工程概况 1、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山洪河道,属淮河沂沐泗流域的南四湖水系,发源于市新泰市太平顶,流经市的泗水县、曲阜市、兖州区、邹城市、微山县和高新区、太白湖新区七县市区,于太白湖新区辛闸村入湖,干流全长159公里,流域面积2357平方公里,其中境干流总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030平方公里。 2、工程施工围: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主要为37+800~43+600右岸堤段复堤工程,河道中泓线长2.944km。 二、复测的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三、复测的容 我项目部主要复测围为桩号:自金口坝至G327国道田村大桥,河道桩号40+595-43+600。 本次复测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其中需校核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6个。 四、复测控制点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预计此次平面复测的工作量为外业数据采集1天,业数据处理1天。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量为外业数据1天,业数据处理1天。 五、测区情况 1、测区踏勘情况 6个控制点全部找到,没有控制点被破坏。 2、测区已知点的资料如下:

3、坐标和高程系统 控制点的坐标系为:平面系统: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7°。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四等水准。 六、技术设计要求 1、作业的技术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SL/52-2015)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 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T 12898-2009。 (4)控制点成果资料。 七、作业的技术方案 1、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 平面控制测量由我单位的GPS进行测设,要求必须由测量工程师带队,并派增足够技术人员测设以满足进度要求 a、本次复测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此次平面控制网的复测拟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复测。复测程序如 下: ①、布置控制网 根据规: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σ按下式计算: σ= 式中a(mm)为固定误差;b(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施工复测报告

*****************乡道改造工程 施工复测报告审查批复单 施工单位:*****************工程有限公司合同段: 监理单位:*****************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号:001 *****************乡道公路改造工程

施工复测报告 建设单位(公章): 监理单位(公章):*****************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公章):*****************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编制: 日期:2013年12月3日 目录

1、施工复测情况 2、导线点一览表 3、逐桩坐标表 4、平、纵、横复测图 5、复测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一、施工复测情况 我项目部按合同要求,于2013年11月20日组织专业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期工作主要是恢复道路中桩、线路横断面的复测。测量组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及两名测量员组成,测量仪器使用南方(GPS)s82c。测量时先对导线点逐一进行复测,导线点全部符合设计。沿线导线点密集,满足施工控制要求。且根据设计的逐桩坐标表进行中桩放样,复测原地面线高程和横断面。 测量外业工作于11月24日结束,现将外业成果整理并形成内业资料上报驻监办进行复查。 复测主线土石方数量与设计相符,复测沿线有部分路基因垮塌和与设计不相符路段需增设挡土墙,具体桩号为: K14+400—410左(高3.5m) K14+505—513左(高5m) K14+800—830左(高3m) K16+800—815右(高7m) K17+400—426右(高3m) K17+710—720右(高3.5m) K17+735—755右(高4m) K18+150—160右(高4m) K18+170—185右(高6m) K18+316—321右(高3.5m) K18+382—398右(高8m) K18+735—751右(高6m)

控制点复测报告

榆林市凯达路桥有限公司 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Ⅱ标项目部 控制点复测报告 编制:测量组 审批: 批准: 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Ⅱ标项目部 二〇一八年五月

导线点复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Ⅱ合同段桩号K4+400~K8+776.786,长4.4约 km。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时速40km/h,其中K8+000-K8+776.768设计行车时速30km/h。全线路基宽度8.5m,路面满铺宽度7.9m,两侧各0.3m宽的C20混凝土硬化路肩,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K4+400-k5+035和K5+383-K7+171(大概里程)两段为重新规划新建路段,其余路段基本沿旧路路线旧路改造。并设有24座涵洞及8座桥梁,其中大中桥5座,小桥3座。 本标段设置长链一处为:K6+121.319=K6+085.497,长链35.822m,线路经JD32至JD66G共设平曲线35处,其中回头曲线6处,其余均为缓和曲线。本标段超高以路基中心线进行旋转最大超高6%,K4+400-K8+000设计时速40KM/h,采用二类加宽,其中K8+000-K8+776.786段,设计时速30KM/h,采用一类加宽。。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公路桥涵施工设计规范》(JTJ 041-2000);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7、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设计文件。 三、使用仪器设备 项目投入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四、主要测量内容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

南水北调影响区北汝河1标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河南省水利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一、工程概况 北汝河系淮河流域沙河一级支流,发源于豫西伏牛山区嵩县外方山跑马岭,流经河南嵩县、汝阳、汝州、郏县、襄城等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崔庄村岔河口汇入沙河,流域面积6080km2,干流河长250km。北汝河与南水北调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山区支流建有玉马、虎盘、安沟、马庙、腾口、涧山口等6座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25km2。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修建,造成北汝河及其邻近支流在洪水期间相互串流。北汝河串流片南起岭湾北沟南侧,北至北汝河北侧,区域内包括北汝河、石河两条交叉河流和岭湾北沟、肖楼北沟两个左岸排水,总干渠以上流域面3926.03km2,其中石河、岭湾北沟、肖楼北沟属宝丰和郏县设计渠段,北汝河属于北汝河属于倒虹吸设计段。 根据南水北调总干渠与北汝河、石河交叉断面附近河道现状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次治理的重点是解决防洪排涝标准低、河道行洪断面不足险工段危机岸边村庄安全、水利排水设施缺乏及生产桥水毁严重的问题。 1、根据工程规划,对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北汝河两岸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堤防加固段河道桩号为83+750~81+250,加固堤防总长度为4.39km,其中左岸2.05km,右岸2.34km。堤防加固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工程等级为4级。 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和加固左、右堤防长4.39km,右岸险工护岸长900m、新建西王楼排涝闸1座、新建引汝大牛灌渠闸1座、穿堤涵洞3座、

临时工程等。 3、工程施工范围:自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 2.5km,河道桩号83+750~81+250.二、复测的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三、复测的内容 我标段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自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 2.5km,河道桩号83+750~81+250。 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其中需校核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5个。 另外,为满足施工过程测量放线的需要,项目部又增加了一些现场控制点,加密控制点的点号分别为:北岸B1至B5(有五个点),南岸:N1-N7,共17个控制点,这些控制点的测量成果将一并在此成果报告中上报。 四、加点布设原则 (1)周围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 (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便于以后进行施工放样工作。 (6)控制点按照每200-300米在征地范围线内沿左边加密,并在通视情况不好的地方再加密控制点。保证工程施工放样的需要。 五、埋石 在土基上,下挖深度不小于0.5米、直径不小于0.3米的坑,坑内浇筑砼,中间埋设一根Φ16左右钢筋,钢筋上端高出砼面5毫米,并刻划“+”,在砼面上用红漆标注点号。 六、复测及加密控制点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预计此次平面复测的工作量为外业数据采集2-3天,内业数据处理2天。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量为外业数据1-2天,内业数据处理2天。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分析报告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作者:————————————————————————————————日期:

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 西梓干渠第九标段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0 第2章复测依据 0 第3章控制点复测成果 (2) 第4章附合水准复测记录 (3) 第3章测量仪器 (6) 第4章施测方法 (6) 4.1施测程序 (6) 4.2施测规划 (6) 4.3施测原则 (6) 4.4准备工作 (7) 第5章成果精度评定 (9) 第6章控制点平差成果 (9) 6.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10) 6.2控制点坐标 (11) 6.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11) 6.4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13) 6.5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 (14) 6.6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 (14) 6.7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 (15) 6.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16) 第7章控制点布置图 (16)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第1章工程概况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起讫桩号为K35+500~K49+890,本工程渠道总长14390m,其中隧洞总长12037.76m。总体施工程序以隧洞工程施工为主线,穿插进行渡槽、明渠以及明渠辅助构筑物的施工。 本工程共有7条隧洞,9段明渠以及2个渡槽。其中,有两条隧洞较长,其长度均超过4km;另有一条隧洞中长,其长度近2km;其余四条隧洞长度较短,长度均不超过500m。本工程以两条长隧洞为施工主线,兼顾中长隧洞施工,其余四条隧洞穿插进行。 西梓干渠九标段位于盐亭县和南部县境内,沿渠线附近有乡村公路相连,各重点建筑物也有公路直达,对外交通较方便;场内交通需要从现有交通干道上“T”接,局部修建进场公路即可满足场内施工的交通要求。 因此,本工程两条长隧洞:金子岭隧洞和伞柏桠隧洞挖工序是本工程的关键工序。 本标段控制点复核和加密工作自2014年3月1日开始,4月15日完成全部外业实测工作,紧接着完成了成果分析、计算和整理工作。 第2章复测依据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采用甲方提供的《西梓干渠及金峰水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报告书》。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