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建筑业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指导和促进广东省建筑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重振广东建筑业。根据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广东省建筑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建筑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行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秩序逐步规范,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广东建筑业一度推动着广东省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发展。

工程建设成就辉煌。广东建筑业完成了广州塔、广州西塔、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规模平稳增长。广东建筑业总产值一直排在全国的前列,在1993年到1995年间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上世纪90年代广东建筑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每年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7.61%,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6.8%。

2000年至2013年共完成施工建筑面积42.58亿平方米。2008年至2013年建筑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22%。2000年以来,建筑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4至6位。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及超高泵送技术等数百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塔桅结构提升施工技术、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创新等“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现节能、利废、环保等目标。制定颁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数十项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规范。全省建设科技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制度建设,出台了诚信评价体系、安全动态管理以及市场与现场有效联动等一系列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市场和现场两场联动的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二)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建筑业发展碰到不少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建筑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改变,广东建筑业呈现下滑态势。

广东建筑业综合竞争力下降,市场扩张能力不足。据统计,

2001年-2011年,广东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87%,低于同期全国增长水平。2009年-2011年,广东建筑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排位下滑至第六。广东建筑产业外向度(在省外完成产值与总产值之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建筑业龙头企业培育有待加强,总承包特级企业只有7家。

广东建筑业仍处于传统业态。一是产业集中度偏低,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合理的行业结构,是典型的“非集中竞争型市场”。二是产业管理方式比较粗放。长期以来,企业主要沿用拼人力、拼设备、拼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企业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战略性、精细化现代管理手段,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一线稳定的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不稳定。

(三)面临形势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国现代化进程正在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屋建瓴地要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向我省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建筑业对于我省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工作大局,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助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同时,在世界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远未结束,我省经济发展持续稳定较高速度增长仍面临严峻挑战时,健康发展的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能起带动作用。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建筑业创造重要历史机遇期。铁路、公路、水电、核电、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持续增长;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住宅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提出旺盛的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民生、环保、医疗卫生及教育文化设施建设;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推进将加快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保持持续增长,建筑市场容量将随之增大。建筑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分享建筑业高速增长的成果,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实现“中国梦”、“幸福广东、美丽广东”总战略,抓住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广东建筑业健康发展。

全面审视我省建筑业地位,以全新的视角设计建筑业的管理体制。加快全省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变,全面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构建竞争开放、统一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逐步实现“建筑强省”战略目标。

前瞻性与现实性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大胆有序推进相关工作。以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加快建筑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行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传统建筑业市场主体为改革对象,以信息化

建设为主要手段,以招投标、施工许可、从业资质、资格、质量安全监管、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等重点监管环节的改革为切入点,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市场秩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保障,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行业发展服务保障能力。

(二)发展目标

促进我省建筑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处于全国领先。

1、产业规模目标。

——到202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0000亿元,是2010年的4倍,年均保持13%的增长;全省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保持10%的增长。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建筑企业超过30家,年产值500亿元以上的建筑企业超过5家。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到2020年,大型预制构部件生产企业达到15-20家,省级住宅产业化基地5-10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在粤东、粤西、珠三角等地区培育3-5个省级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1-2个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建立3个集技术研发和建筑部品部件、施工、展示、集散、经营、服务为一体,产值过千亿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现代产业集群。建立和完善涵盖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管理、物流和验收等方面产业化评价体系,创建5-10个全国知名的住宅品牌,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三旧改造项目等构件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

——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20%以上。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施工特级企业数量达到15家,勘察设计综合甲级企业数量达到15家。

2、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基本实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健全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

——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调整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大型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发展钢结构、建筑幕墙、装饰装修等传统优势专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和工程咨询设计公司。

——加强建筑工人培训考核,提高建筑工人技能和标准化意识,全面实现建筑工人持证上岗。

3、技术进步目标。

——各级政府加大对建筑业科技经费投入,每年投入到建筑业科技进步经费不少于科技经费5%。

——加大科技投入,大型骨干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其他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

例不低于 1.5%,勘察设计行业专利和专有技术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5%。

——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0.5%。

——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实现施工项目网络实时监控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公路、水电、核电等重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特级及一级建筑施工企业,甲级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局域网及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技术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环节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大型骨干工程设计企业基本建立协同设计、三维设计的设计集成系统,大型骨干勘察企业建立三维地层信息系统。设计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同行水平。

4、建筑节能节材目标。

到2020年,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本确立;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5、建筑市场监管目标。建筑市场监管法规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等制度基本健全;工程担保、保险制度逐步推行;个人注册执业(认可)制度进一步推进;全省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完善;有效的行政执法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6、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新模式。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进步,建筑工程安全性、耐久性普遍增强。全面推行质量检测、商品混凝土质量信息化监管。竣工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验收一次性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发生一般以上的事故实现零事故。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住宅品质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有效遏制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省定指标。依法应当实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工程全部纳入监督管理,或国家工程质量奖、安全生产奖的工程项目数量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转型升级

在产业规划、发展引导上给予配套的扶持政策,推进产业基地的建设,提升区域块状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区域集中度,培育“建筑之乡”建筑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引导我省建筑业从传统的房屋建筑向市政、公路、铁路、港口等专业领域发展,推动建筑业行业结构“合理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构建多层次产业平台,形成产业新格局,提高资本、技术、管理含量高的业务比重,尽快形成广东建筑企业的强势板块。

推动广东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构建完善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标准体系和上下游产业链,建立多种装配整体式建筑体系和系列部品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做大做强建筑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加快推动我省建筑业由传统业态向现代产业的发展。

(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企业组织力量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低碳建筑、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工法、发明专利创新及科研研发,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建筑业的提升改造作用,加快建筑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作为全省行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进一步提高建筑产业集中度,培育多家产值规模排全国前列的总承包建筑龙头企业。

(三)优化建筑产业结构

鼓励大型建筑设计企业与大型施工企业重组,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建设一批大型综合性建筑设计企业。鼓励具有较强

海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建筑企业,联合、兼并科研、设计、施工等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形成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能力的大型工程承包企业集团。促进大型建筑企业利用技术、管理、品牌优势,在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小城镇建设中,通过EPC(设计一采购一施工)、BT(建设一移交)、BOT(建设一运营一转让)等模式的实践,向建筑高端市场进军。围绕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重点,积极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工程总承包实践,争取在工程建设模式上实现新的突破,研究制定并出台我省推行工程总承包的试点意见。

大力培育具有技术特色和优势的专业承包企业。引导一批在钢结构、装饰、地基基础、建筑幕墙等专业具有传统优势的企业走向高端。

(四)加大外向拓展

通过各种方式推荐、支持我省建筑企业开拓省外市场,为开拓省外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条件。

实施国际工程市场扩展、核心竞争力跃升战略。选择重点行业,突出重点市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通过证券市场融通资金,取得国家政策支持,取得银行贷款支持,推动我省加快建筑业走出去的步伐。同时,促进企业间加强合作,提高全行业系统对外的合力,通过工程承包带动建材、设备出口,进行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鼓励建筑企业采用灵活多样交易手段,提供优质高效建造服务。用建造能力换取外汇,用建造能力

换取资源,用建造能力换取市场,用建造能力换取人才技术,应成为建筑业企业主要的交易模式。通过采用多种灵活交易手段,充分发挥我省建筑业的建造能力优势,进行国际贸易的优势互补,以取得稳定持久的盈利。

(五)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打破现有管理框架以全新的视角探索设计我省新建筑业的管理体制。探索研究政府工程和社会投资工程分开管理的制度。强化公开工程招投标环节和内容,改进和完善招标投标监管,规范工程交易行为。改革施工许可制度,改审批制为备案制,落实施工许可备案内容全面公开。逐步优化强制监理制度,推动由设计单位执行施工监理。完善企业资质管理,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合规性。推动工程风险管理制度,重点建立以工程风险转移为目的的工程保险制度,以合同履行风险抵押为目的的工程担保制度。

(六)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库、人员库和项目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省信用管理平台的共享共用,建立全面、动态的信用档案。健全信用信息发布、查询制度,并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守法诚信以及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和执业人员名单,构建依法守信的市场信用环境。逐步推动建筑行业的诚信综合评分制度,评分结果运用到招投标环节。推动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形成和完善,重点建立以工程风险转移为目的的工程保险制度,以合同履行风险抵押为目的的工程担保制度。加大工程款支付担保和

承包商履约担保的推进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工程担保市场。加强对担保机构的资信管理,健全担保机构备案、保函保管等制度,有效防止虚假担保等问题;要将工程担保与信用机制相结合,实施信用差别化管理,提高违法违规企业的工程担保额度,加大其违约失信成本,充分发挥工程担保调节、规范市场的作用。建立业主评价和投诉处理平台,并将其与诚信评价有机结合。

(七)强化建筑市场监管

认真履行建筑市场监管职责,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方式,继续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高效服务,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狠抓招投标源头监管,完善招投标竞争机制。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资质动态监管,完善建筑业企业定期检查制度和信息统计制度。加强对建设单位履约行为监管,建立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机制,遏制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和竣工不结算等行为。强化建筑市场管理与工程现场管理“两场联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处罚失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八)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方面在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下,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行政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完善企业资质管理为起点,促进和鼓励建筑企业逐步扩展专业资质覆盖面,撤除专业领域准入藩篱。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建筑企业的扶持力

度,以实现行政监督本义为归属,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建筑企业健康成长。实施“高等级企业资质申办100计划”,力争实现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造价咨询等12个行业的重点扶持企业向国家住建部申报100项以上高等级资质。

另一方面探索资质管理改革。根据实际,在省级权限下对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监理等部分专业项目不强行要求从业的企业必须具备资质,但从业人员必须满足项目要求。引导从业主体重视项目管理,使项目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的选择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九)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防范体系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促进建设、勘察、设汁、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和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等有关单位以及各类执业人员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普遍提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险、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竣工验收、质量保修等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健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强化质量形成过程市场行为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质量事故;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实行差异化管理,完善工程质量事故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情况责任追究机制。深入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进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网络建设,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跟踪和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稳步提升。

(十)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及其它中介服务水平

围绕提高监理服务工作质量,推动工程监理行业完善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鼓励设计企业与工程监理企业融合,重点推进监理企业提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壮大监理行业实力,培育一批品牌优势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程监理知名企业。

促进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的计价规范和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造价咨询活动,并对其确认文件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咨询责任。进一步明确招标代理机构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委托代理合同,对代理活动承担代理责任。推动检测和鉴定机构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委托合同对相关检验、检测、鉴定成果文件予以确认,并对其确认文件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承担检测、鉴定责任。

四、规划实施保障

(一)组织措施

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进一步营造全社会了解、关注、支持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建筑强省”战略,重振我省建筑业。

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建设,提高监督人员专业业务素养。

确立现代建筑服务业理念。从以建筑施工为核心的传统建筑业向以提供投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相关的技术、经济、标准、人才等全方位、全过程建筑服务为核心的现代建筑服

务业转变,实现建筑业向第三产业的合理回归,与世贸组织产业划分规则接轨,推动全行业的科学发展。

(二)政策措施

开展建筑业转型升级调研,综合研究覆盖金融、税收、人才等扶优扶强政策措施,研究制订推进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大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管力度,完善建设工程交易管理制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

要制定建筑业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引导和激励政策。区分不同层次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专家队伍、现场施工管理队伍和一线技工队伍。完善现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建筑工人实名管理制度。

(三)提高行政服务能力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增强引导、服务和统筹建筑业发展的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现场监管水平,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要加强和规范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全省建筑业企业数据信息网系统,信息化建设要覆盖全省所有等级以上企业。

(四)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促进协会成为独立、公正、自主运作的行业自律组织。协会应专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为会员提供服务,反映会员诉求,规范会员行为,切实维护会员利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工作,重视其他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

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和建设事业服务体系。

建筑业十二五规划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一一年七月

目录 序言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 (一)发展成就 (1) (二)主要问题 (2) (三)面临形势 (3)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5) 三、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 (7)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7) (二)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 (8) (三)推进建筑节能减排 (9) (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9) (五)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11) (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2) (七)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13) (八)加快“走出去”步伐 (14) (九)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14)

序言 规划范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定”规定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本规划涵盖内容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背景。本规划是在我国“十一五”刚刚结束,“十二五”开局之际,针对建筑业制定的发展规划。 规划组织编制。本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编制工作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牵头,会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标准定额司,共同组织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工程建设造价协会等单位,在建筑市场、质量安全、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程造价管理等7个专题规划基础上编制完成。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发展成就 ——工程建设成就辉煌。“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百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9547亿元;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1196亿元。“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6.5%,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3.7%,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建筑业及建筑市场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协会职责,抓住行业发展中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报告。6月4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在京召开“中国建筑业产业政策与‘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会议。郑一军会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商丽萍处长、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曾少华所长、部干部管理学院张兴野院长、部政策研究中心李德全主任、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守清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系主任刘伊生教授、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主任贾宏俊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杰峰教授、中天建设集团董事长楼永良、河北建设集团董事长李宝元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建一局集团、中建三局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吴涛秘书长主持。出席会议的协会领导还有徐义屏副会长和王增彪、周福民副秘书长。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国建筑业产业政策与‘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框架进行讨论,明确课题分工和进度安排,协会领导对完成课题研究提出要求。 郑一军会长强调指出,课题研究一定要研以致用。温家宝同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建筑业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倡导节能减排,推动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哪些政策,哪些措施,哪些步骤,来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政府制定建筑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一份既符合国家经济工作发展规划,又符合行业实际的咨询报告。 郑会长指出,对于课题研究,要采取剥洋葱式的做法。首先,要摸清情况,找出问题。建筑行业目前在规模、结构、职工素质、体制机制等等方面都存在哪些问题要找准,分析透。第二,学习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比较研究。要把我们和发达国家,或者说建筑业发展比较健康、效率比较高、效益比较好的那些国家相比,找出差距。第三,通过研究,提出对策。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中国建筑业发展展望

“十二五”中国建筑业发展展望 [ 2011-2-12 8:38:00 ]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展望未来,中国建筑业发展的热点市场在哪里?发展要点有哪些?结构如何调整?方式如何转变? 发展背景 在城市化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加大的总体发展趋势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十二五建筑业发展将基于以下的总体形势和现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接近50%,城市居民和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也均接近总数的50%,全国城市和城镇总数还在不断增加,这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GDP高速增长为大规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改革开放 30多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4倍,年均增长6.5%.2008年国家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四万亿人民币,强力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带动地方巨量投资。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筑与住宅已经成为与石化、电子、汽车并列的居民主要消费需求领域,很多居民家庭住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配套到配套完善,房地产与建筑业也因此发展兴旺。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30多年来基本上保持40%到60%的水平,其中很大程度是政府投资。我国建筑业近三十年来,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发展到近日的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取得了巨大得发展成就。建筑业的产值和规模屡创产业新高,近年来每年的市场规模均达数万亿之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2010年美国ENR评选的全球225强建筑承包商,中国企业首次荣登榜首,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分列第一和第二。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大大增强。当前,国内各类型的大型高难度工程项目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我工程企业还成功建造了一批在国际上都非常有影响力的建设项目,诸如奥运工程、大型国际机场、跨海大桥、高速铁路、海底隧道等。可以自豪地讲,中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建筑业不断拓宽市场领域,国际市场发展强劲。对外工程承包与国内建筑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增长迅猛。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拓展的领域更广,承包的市场规模更大,承包工程的层次更高,承包的方式更加的国际化。中国建筑企业在境外承包十亿美元和百亿美元以上的大工程在不断增加;市场领域从东南亚和非洲逐步向南美、欧洲、美国渗透。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日渐凸显。建筑业规模这些年是递增的,每个五年计划也是递增的。截至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22.5万亿,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6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2.2万亿,注册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有5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到 4000万。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从1978年的3.8%提高到了2009年的6.6%,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撑性作用。 市场热点 十二五时期,对国内宏观经济和建筑业来讲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大规模发展的时期,而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是后危机时期,准确把握建筑市场的发展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

广东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建筑业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指导和促进广东省建筑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重振广东建筑业。根据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广东省建筑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建筑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行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秩序逐步规范,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广东建筑业一度推动着广东省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发展。 工程建设成就辉煌。广东建筑业完成了广州塔、广州西塔、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规模平稳增长。广东建筑业总产值一直排在全国的前列,在1993年到1995年间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上世纪90年代广东建筑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每年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7.61%,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6.8%。

2000年至2013年共完成施工建筑面积42.58亿平方米。2008年至2013年建筑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22%。2000年以来,建筑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4至6位。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及超高泵送技术等数百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塔桅结构提升施工技术、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创新等“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现节能、利废、环保等目标。制定颁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数十项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规范。全省建设科技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制度建设,出台了诚信评价体系、安全动态管理以及市场与现场有效联动等一系列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市场和现场两场联动的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二)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建筑业发展碰到不少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建筑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改变,广东建筑业呈现下滑态势。 广东建筑业综合竞争力下降,市场扩张能力不足。据统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8月18日正式公布。这是“十二五”开局之际,针对建筑业制定的发展规划。《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定”规定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内容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住建部称,“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在发展中存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此次“十二五”《规划》下发后将从法规建设、市场监管等方面着手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划》提出一系列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将年均增长15%以上,同时支持大型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对此,有分析师预计,到“十二五”期末,中国钢结构产量将达5000万吨至6500万吨,整个产业前景乐观。[1][2]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一一年七月 目录 序言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成就 (二)主要问题 (三)面临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二)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 (三)推进建筑节能减排 (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五)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七)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八)加快“走出去”步伐 (九)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序言 规划范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定”规定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本规划涵盖内容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背景。本规划是在我国“十一五”刚刚结束,“十二五”开局之际,针对建筑业制定的发展规划。规划组织编制。本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 编制工作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牵头,会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标准定额司,共同组织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工程建设造价协会等单位,在建筑市场、质量安全、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程造价管理等7个专题规划基础上编制完成。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发展成就——工程建设成就辉煌。“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百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安培供稿)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 (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

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

投入xxxx万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和配置。五年来多次组织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学习管理经验,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五年来共学习引进xxx项新技术如骨科的转子间粉碎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外科的甲状腺瘤切除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三)医院各种标准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xxxx万元发展到xxxx 万元,增章率为124%;2005年业务总收入为xxxx万元,2009年达到xxxx万元,增加了104%;年平均增长率为20%以上;各项医疗效益指标节节攀升,床位使用率由58%上升为71%;出院人数由xxx 人上升为xxxx人,增加了22.5%;门急诊总人数由xxxx人次\年增至xxxxx人次\年,增长率为4%;;平均住院日由xx天降低为xx天;年手术例数由xxxx人次增至xxxx人次,增长率为89%;药占比由xxx%下降至xxx%。 (四)医院管理情况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革新,全面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实行了以岗位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安全、门诊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观。 积极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

2010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09年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2010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9年,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2010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2004年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2007年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2009年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2010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2010年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2008年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2009年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2008-2010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2010年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2010年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 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2009年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访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信访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反党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2011年5月 目录 一、“十一五”时期会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三、“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四、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 1.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2.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3.强化会计执法检查 4.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 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5.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6.深化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 7.加强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 六、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会计改革 8.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9.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七、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10.抓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 11.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八、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综合报告统一平台

12.持续推动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和扩展应用 13.全面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14.建立统一的企业综合报告平台 15.加快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九、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和规范发展 16.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17.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法规制度建设 18.构建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 19.大幅拓展注册会计师执业领域 20.加大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 21.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和诚信建设 十、全面实施《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2.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 23.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 24.健全会计人员评选表彰机制 25.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 26.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27.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十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会计工作 28.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29.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 30.加强农村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完整版

山西“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刚刚收获“十一五”的硕果,山西人民又踏上“十二五”的征程。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上,《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十二五”时期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路线图”。 未来5年,山西将有哪些变化?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关乎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发展指标又将如何实现? 居民收入比肩GDP达到13%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翻番,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二五”时期我省主要发展指标:山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目标为13%,2015年将达17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 36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年达到50000亿左右;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5年增长 1.1%,2015年将达到93.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提高到13%,2015年将达30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2015年达到9000元以上;森林覆盖率5年增长5%,到2015年达到23%。 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调整和完善空间开发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区

际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按照“空间集聚、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吸引人口、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6个盆地相对集中,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全省城镇体系的组织核心,经济转型发展的增长极核。“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都市圈,包括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5市的30个县、市、区。“三群”即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 省会到各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 着力打造“一轴两纵三辐射,四网五横六枢纽”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实现省会到各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相邻地级市2小时通达、地级市到本行政区各县(市、区)1小时通达和省会到省内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航空1小时通达。 公路:到2015年,“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 铁路:建成大西客运专线,规划建设大同至张家口、太原至焦作、忻州至五台山至保定等客运专线。完善晋煤外运通道建设,重点建成中南部铁路通道、准朔铁路、太兴铁路等。 航空:完善全省机场布局,将太原机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区域枢纽机场,完成大同、吕梁、五台山等机场扩建、新建工程,新增平朔机场、平遥通勤机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