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分几何》

课程编码:0

适用专业及层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课程总学时:72学时

课程总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等。

1、微分几何简介及性质

微分几何是高等院校数学和数学教育各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运用微积分的理论研究空间的几何性质的数学分支学科。古典微分几何研究三维空间中的曲线和曲面,而现代微分几何开始研究更一般的空间----流形。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等其他数学分支有紧密的联系,对物理学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以微分几何中的黎曼几何作为其重要的数学基础。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和常微分方程。

2、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维欧氏空间中的曲线和曲面的局部微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初等微分几何问题,并为进一步学习微分几何的近代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应用向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一般曲线和曲面的局部理论,同时还采用了张量的符号讨论曲面论的基本定理和曲面的内蕴几何内容,并且讨论了属于整体微分几何的高斯崩尼(Gauss-Bonnet)公式。重点让学生把握理解本教材的前二章。

二、教学内容、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曲线论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为向量分析,曲线的切线,法平面,曲线的弧长参数表示,空间曲线的基本三棱形,曲率和挠率的概念和计算,曲线论的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从而对

空间曲线在一点邻近的形状进行研究,同时对特殊曲线特别是一般螺线和贝特朗曲线进行研究。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熟记有关概念,掌握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能够证明和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时数:2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向量函数

向量函数的极限

向量函数的连续性

向量函数的微商

向量函数的泰勒(TayLor)公式

向量函数的积分

第二节曲线的概念

曲线的概念

光滑曲线、曲线的正常点

曲线的切线和法面

曲线的弧长、自然参数

第三节空间曲线

空间曲线的密切平面

空间曲线的基本三棱形

空间曲线的曲率、挠率和伏雷内(Frenet)公式

空间曲线在一点邻近的结构

空间曲线论的基本定理

一般螺线

考核要求:

1、理解向量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微商、泰勒(TayLor)公式和积分等概念,能

推导和熟记有关公式,并能使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了解这些内容与平行的数学分析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和熟记简单曲线、光滑曲线、曲线的切线和法面、曲线的弧长和曲线的自然参数等基本概念,能理解和熟记有关公式,并能使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3、理解和熟记空间曲线的密切平面、基本三棱形、曲线的曲率、挠率和伏雷内(Frenet)公式等重要概念和理论。理解空间曲线论的基本定理。重点是掌握曲线的曲率、挠率和伏雷内(Frenet)公式等内容,能够论证和计算有关问题。

第二章曲面论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研究曲面概念,曲线坐标网,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引入曲面的第一、第二基本形式,由第一基本形式计算曲面上曲线的弧长,曲面域的面积和曲面间的等距及保角变换;由第二基本形式讨论曲面上曲线的曲率,曲面的法曲率,曲面上的方向,曲面上的各种曲线和各种曲率之间的关系。介绍本章唯一的整体理论——高斯崩尼公式。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熟记有关概念,掌握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能够证明和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时数:5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曲面的概念

简单曲面及其参数表示

光滑曲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曲面上的曲线族和曲线网

第二节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曲面上曲线的弧长

曲面上两方向的交角

正交曲线族和正交轨线

曲面域的面积

等距变换

保角变换

第三节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迪潘(Dupin)指标线

曲面的渐近方向和共轭方向

曲面的主方向和曲率线

曲面的主曲率、高斯(Gauss)曲率和平均曲率

曲面在一点邻近的结构

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第四节直纹面和可展曲面

直纹面

可展曲面

线汇

第五节曲面论的基本定理

曲面的基本方程和克里斯托斐耳符号

曲面的黎曼曲率张量和高斯-科达齐-迈因納尔迪公式

曲面论的基本定理

第六节曲面上的测地线

曲面上曲线的测地曲率

曲面上的测地线

曲面上的半测地坐标网

曲面上测地线的短程性

高斯崩尼(Gauss-Bonnet)公式

﹡极小曲面

第七节常高斯曲率曲面

常高斯曲率曲面

伪球面

罗氏几何

考核要求:

1、理解和熟记简单曲面、光滑曲面、曲面上的曲线网、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等基本概念,理解和熟记有关公式,并能使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2、理解和掌握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计算曲面上曲线的弧长,曲面域的面积和曲面间的等距及保角变换等有关问题。

3、理解和掌握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由第二基本形式讨论曲面上曲线的曲率,曲面的法曲率,曲面上的方向,曲面上的各种曲线和各种曲率之间的关系。

4、理解和掌握直纹面、特别是可展曲面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背景。

5、初步认知张量符号, 理解曲面论的基本定理。

6、理解和掌握曲面上曲线的测地曲率、测地线及其短程性。了解本章唯一的整体理论——高斯崩尼(Gauss-Bonnet)公式。

7、了解常高斯曲率曲面、伪球面及罗氏几何的概念和有关内容。

三、教学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潜能,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增加课程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启发思维,加上教师适当的讲解,拓展知识面,达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目的。

每次课前利用5-10分钟讲解上次作业当中难点,纠正错误。课后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切实为学生解惑答疑。

五、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形式:闭卷

六、使用说明

对于不同层次的先修课程有具体的要求,微分几何在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本专业、本学期重点学习教材中的曲线、曲面论。

七、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微分几何》,梅向明、黄敬之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2、《微分几何》,吴大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微分几何》,苏步青,胡和生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大纲编写人:

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单位负责人: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 适用对象:理学院数学各专业本科生(二年级下)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几何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陈维恒著,《微分几何初步》,北大出版社 梅向明著,《微分几何》 虞言林著,《微分几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维芡氏空间中曲线和曲面的经典局部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几何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和物理提供基础和背景。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掌握描述和刻划曲线及曲面形状的方法和手段,会进行初步的曲率计算,并能理解绝妙定理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预备知识 标架 向量值函数 第二章曲线论 参数曲线 曲线的弧长 曲线的曲率和标架 挠率和公式 曲线论基本定理 曲线在一点的标准展开 平面曲线 重点掌握:曲线的标架及公式 第三章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曲面的定义 切不面及切向量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曲面上正交参数曲面网的存在性 保长对应和保角对应 可展曲面 重点掌握:第一基本形式的定义,计算及作用,可展曲面的三种基本形式。 第四章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第二基本形式 法曲率 映射和映射 主方向和主曲率的计算 标形和曲面在一点的近似展开 某些特殊曲面。

重点掌握:第二基本形式的定义,法曲率、主曲率、曲率、中曲率的计算。第五章曲面论基本定理 自然标架的运动公式 曲面一唯一性定理 曲面论基本议程 曲面的存在定理 定理。 重点掌握:自然标架的运动公司,曲面基本议程,曲率的内在计算(定理)。第六章测地曲率和测地线 测地曲率和测地挠率 测地线 测地坐标系 常曲率曲面 向量场的平行移动 公式 重点掌握:测地曲率的定义和测地线议程,平行移动和协变微分。 大纲制定者:李洪军执笔 大纲审定者:陈红斌 大纲批准者:张胜利 大纲校对者:李洪军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学分: 适用对象:理学院数学各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陈传璋等,《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筑生主编,《数学分析新讲》,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基础 1.(直、圆)游标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答:P46 2.物理天平 1.感量与天平灵敏度关系。天平感量或灵敏度与负载的关系。 答:感量的倒数称为天平的灵敏度。负载越大,灵敏度越低。 2.物理天平在称衡中,为什么要把横梁放下后才可以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答:保护天平的刀口。 3.检流计 1.哪些用途?使用时的注意点?如何使检流计很快停止振荡? 答:用途:用于判别电路中两点是否相等或检查电路中有无微弱电流通过。 注意事项:要加限流保护电阻要保护检流计,随时准备松开按键。 很快停止振荡:短路检流计。 4.电表 量程如何选取?量程与内阻大小关系? 答:先估计待测量的大小,选稍大量程试测,再选用合适的量程。 电流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小。 电压表:内阻=量程×每伏欧姆数 5.万用表 不同欧姆档测同一只二极管正向电阻时,读测值差异的原因? 答:不同欧姆档,内阻不同,输出电压随负载不同而不同。 二极管是非线性器件,不同欧姆档测,加在二极管上电压不同,读测值有很大差异。 6.信号发生器 功率输出与电压输出的区别? 答:功率输出:能带负载,比如可以给扬声器加信号而发声音。 电压输出:实现电压输出,接上的负载电阻一般要大于50Ω。 比如不可以从此输出口给扬声器加信号,即带不动负载。 7.光学元件 光学表面有灰尘,可否用手帕擦试? 答:不可以 8.箱式电桥 倍率的选择方法。 答:尽量使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倍率。 9.逐差法 什么是逐差法,其优点? 答:把测量数据分成两组,每组相应的数据分别相减,然后取差值的平均值。 优点:每个数据都起作用,体现多次测量的优点。 10.杨氏模量实验 1.为何各长度量用不同的量具测?

【精品】第1章高等数学规划预备知识

第1章预备知识 §1。1基本概念与术语 1。1.1数学规划问题举例 例1食谱(配食)问题 假设市场上有n 种不同的食物,第j 种食物每个单位的销售价为),,2,1(n j c j =。 人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m 种基本的营养成分。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一个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第i 种营养成分),,2,1(m i b i =个单位。 第j 种食物的每个单位包含第i 种营养成分ij a 个单位. 食谱(配食)问题就是要求在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寻找最经济的配食方案(食谱)。 建立食谱的数学模型 引入决策变量i x :食谱中第i 种食物的单位数量

i n i i x c ∑=1 min s 。t.m i b x a i j n j ij ,,2,1 ,1 =≥∑= n j x j ,,2,1 ,0 =≥ 例2选址与运输问题 ● 假设某大型建筑公司有m 个项目在不同的地点同时开工建设。记工地的位置分别为 m i b a P i i i ,,2,1 ),,( ==. ● 第i 个工地对某种建筑材料的日用量是已知的(比如水泥的日用量(单位:t )为i D ). ● 该公司准备分别在),(111y x T =和),(222y x T =两个地点建造临时料场,并且保证临时料 场对材料的日储量(单位:t )分别为1M 和2M . 如何为该公司确定临时料场的位置,并且制订每天的材料供应计划,使建筑材料的总体运输负担最小? 建立选址与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引入决策变量:位置变量),(k k y x ,从临时料场向各工地运送的材料数量 ),,2,1 ;2,1(m i k z ki ==. ∑∑-+-==211 22)()(min k m i i k i k ki b y a x z s 。t 。2 ,1 ,1 =≤∑=k M z k m i ki

大学物理知识点

A r r y r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 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B r ? A r B r y r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高斯曲率的意义与作用

高斯曲率的意义与作用 1引言 在曲面论中,应用较多的是高斯曲率.高斯曲率是微分几何学发展的里程碑,开创了微分几何学的一个新纪元.正是高斯这一伟大发现启发我们对于抽象的曲面进行研究,也就是对于只给定第一基本形式的曲面研究其几何性质.同时高斯定理说明,曲面的度量性质本身蕴含着一定的弯曲性质,这是曲线所不具有的特点. 2 预备知识 2.1 主曲率 2.1.1 主曲率的定义 [1](99) p 曲面上一点处主方向上的法曲率称为曲面在此点的主曲率. 由于曲面上一点处的主方向是过此点的曲率线的方向,因此主曲率也就是曲面上一点处沿曲率线方向的法曲率. 2.1.2 主曲率的计算公式 主曲率满足 0N N N N L k E M k F M k F N k G --=-- 即 222()(2)()N N EG F K LG MF NE K LN M ---++-=[1](102)0p 2.1.3 有关主曲率的一个命题 [1](102) p 曲面上的一点(非脐点)的主曲率是曲面在这点所有方向的法曲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高斯映射(球面表示) 设σ是曲面S :(,)r r u v =r r 上一块不大的区域,另外再做一个单位球面.现在建立σ中的点和 单位球面的点的对应关系如下:σ中任取一点(,)P u v =,作曲面在P 点处的单位法向量 (,)n n u v =r r ,然后把n r 的始端平移到单位球的中心,则n r 的另一端点就在单位球面上,设该点为P ',这样对于曲面的小区域σ中的每一点(,)r u v r ,(,)u v σ∈与球面上向径为(,)n u v r 的点对应.因此, 曲面上所给出的小区域σ表示到单位球面的对应区域* σ上.也就是说,建立了曲面的小区域σ到单位球面上区域* σ的对应.我们把曲面上的点与球面上的点的这种对应称为曲面的球面表示,也称

大学物理实验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实验复习资料 复习要求 1.第一章实验基本知识; 2.所做的十二个实验原理、所用的仪器(准确的名称、使用方法、分度值、准确度)、实验操作步骤及其目的、思考题。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1.指出下列情况导致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还是系统误差⑴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面不垂直。——————————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⑵将待测物体放在米尺的不同位置测得的长度稍有不同。——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⑶天平平衡时指针的停点重复几次都不同。——————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⑷水银温度计毛细管不均匀。——————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⑸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根据欧姆定律R x=U/I,电流表内接或外接法所测得电阻的阻值与实际值不相等。———————————————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2.指出下列各量为几位有效数字,再将各量改取成三位有效数字,并写成标准式。 测量值的尾数舍入规则:四舍六入、五之后非零则入、五之后为零则凑偶 ⑴cm ——四位有效数字,×10cm 。 ⑵cm ——五位有效数字,, ⑶kg ——四位有效数字,×10-2kg , ⑷——五位有效数字,×10-1m , ⑸kg ——五位有效数字,, ⑹g ——五位有效数字,×103g , ⑺s;——四位有效数字,×102s , ⑻s ——四位有效数字,×10-1s , ⑼ ×10-3 m. ——四位有效数字,×10-3m ⑽℃——四位有效数字,×10℃ 3.实验结果表示 ⑴精密天平称一物体质量,共称五次,测量数据分别为:,,,,,试求 ① 计算其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误差和相对误差并写出测量结果。 ② 计算其测量列的标准误差、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相对误差并写出测量结果。解:算术平均值 = m3 612 3 5 15 1 . ≈ ∑ =i i m (g) 算术平均误差m ? = - =∑ = 5 1 5 1 i i m m = 00003(g) 相对误差m m E m ? = ==≈ 用算术平均误差表示测量结果:m = ±(g) 测量列的标准误差 ()()()( 1 5 3 2 6123 3 6121 3 2 6123 3 6122 3 2 6123 3 6127 3 - + - + - + - =. . . . . . =(g) 经检查,各次测量的偏差约小于3σ,故各测量值均有 效。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5 0003 0. = = n m σ σ ≈(g) 相对误差 % . % . . 0004 100 6123 3 00014 ≈ ? = = m E m m σ 用标准误差表示的测量结果= m±(g) ⑵有甲、乙、丙、丁四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球的 直径,各人所得的结果是: 甲:±cm;乙:±cm 丙:±cm;丁:±cm 问哪个表示得正确其他人的结果表达式错在哪里 参考答案:甲:±cm 测量结果的最后一 位要与误差所在位对齐。 其他三个的错误是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没有与误差所在 位对齐。 ⑶用级别为、量程为10mA的电流表对某电路的电流作 10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测量结 果及标准误差,并以测量结果形式表示。 解:算术平均值 ≈ =∑ = 10 1 10 1 i i I I (mA)

高数(一)00020所有章节总复习

第一章 函 数 1. 1预备知识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不等式: 1大于取两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 小于取中间。 绝对值不等式:|x|>a (a>0) x>a 或x<-a |x|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1111 2 2 n n n n a a n d n a a n n n S S na d =+-+-==+ 1.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前项和公式或 ()() 1 100n n n GP a a q a q -=≠≠2.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 ()()() 11 .1111n n n a q q S q na q ?-? ≠=-??=?前项和公式 求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2:根号内的大于等于0 3:对数内的要大于0 (对数为分母时真数不等于1) y=sinx, 奇函数 y=cosx, 偶 定义域(-∞,+∞) 值域:-1 <= x <= 1 y=tanx, 定义域{x | x ∈R, X ≠k π+2 π } k 为整数 值域:(-∞,+∞)奇函数 y=cotx 定义域{x | x ∈R, X ≠k π} k 为整数 值域:(-∞,+∞)奇函数 判断奇偶性:f(-x)=f(x) 偶cosx,secx F(-x)=- f(x) 奇 sinx tanx cotx 等 反函数:1先解出一个干净的Y , 2 再把Y 写成X ,X 写成Y 就成了, 复合函数要会看,谁是外衣,谁是内衣, P36页的公式要记住,初等函数的几个常见的图形要记住,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高数一基础知识

高数(一)的预备知识 第一部份 代数部份 (一)、基础知识: 1.自然数:0和正整数(由计数产生的)。 2.绝对值:a a a ?=?-? 00a a ≥∠ 3.乘法公式 (a+b )(a-b)=a 2-b 2 (a ±b)2=a2±2ab+b 2 a 3-b 3=(a-b)(a 2+ab+b 2) a 3+ b 3=(a+b)(a 2-ab+b 2) 4.一元二次方程 (1)标准形式:a 2+bx+c=0 (2)解的判定:2240,40,0,b ac b ac ??=-?? ?=-=?????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无实数根 (3)一元二次根和系数的关系:(在简化二次方程中) 标准形式:x 2 +px+q=0 设X1、X2为x2+p(x)+q=0的两个根,则; 1212p q x x x x +=-?? ?=? (4)十字相乘法: (二)指数和对数 1.零指数与负指数:0(1)0,1;1(2)n n a a x x -?≠=? ?=?? 则 2.根式与分数指数: (1 ) 1 n a = (2 ) m n a = 3.指数的运算(a>0,b>0,(x,y) ∈R ); (1)x y x y a a a +?= (2)()m n m n a a ?= (3)x y x y a a a -÷= (4)()n n n a b a b ?=? 4.对数:设,x a N X N =则称为以a 为底的对数, 记作:log a n =X, lnX ,lgX; 5.对数的性质

(1)log a M ·N=log a M+log a N (2) log log log a a M M N N =- (3) log log x a a N x N =? (4)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a b a N N b = (5) log ln ,aN x a N e x =?= (三)不等式 1.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例2153241 X X X X -<-??->-? (2)求交集 2、绝对值不等式 (1); X a a X a ≤?-≤ ≤ (2);X a X a X a ≥?≥≤- 或 3、1元2次不等式的解法: (1)标准形式:2 00ax bx c ++≥≤(或) (2)解法:0 0122????? 解对应的一元次方程 判解: 0a a ?? ???? ①若与不等式同号,解取根外; ②若与不等式异号,解取根内; ③若无根(<),则a 与不等式同号; 例:(1)2560;x x -+≥ (2)2320;x x -+< (四)函数 1、正、反比例函数:y kx = , 1 y x = 2、1元2次函数:2 y ax bx c =++ (a ≠0) 顶点: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2b x a =- ; 最值:2 44ac b y a -=; 图像:(1)a >0,开口向上;(2)a <0,开口向下; 3、幂函数: n y x = (n=1,2,3);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第四版微分几何期末复习总结

( )2 211 22222222221212u u 2222221u u 1.I I du sinh udv ,u=v u=v I du sinh udu =+sinh u du =cos h udu ,u=v A(u ),B(u )u 求曲率和挠率.(1)题1=解:求,,,,,,,,,/()(2)题2 ={}{ }{ }1212223123322112212222 ).r ),r r (1+t ),r 6a 0,6a ,(r r r )=216a k 1/[3a(1+t )],=k;(3).r a cos ,asin ,b k,;,,.r r r absin ,ab cos ,a ,r r k a /(a b ), =b /(a τθθθταβγθθτ?=?==-?=?=?=-?=?=++解:...,,,题3求圆柱螺线=的解:...{ }{ }{}1 2 1 1 12121 112121112b );=r /r -asin ,a cos ,b ,=(r r )/r r bsin ,b cos ,a =[(r r )r -(r r )r ]/[r r r ]cos ,-sin ,0. αθθγαβ θθβθθ=??=?=-????=-切向量, 主法u 222u u u uu u u uu u 3.(1) 1.r {(u)cos ,(u)sin ,(u)},(u)0,r ,r E=r r ='+',F=r r =0,G=r r r ,r ,r n [r r ]/L=n r =-[''''M=n r 0,N=n r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ψ??ψ??ψ?ψ?ψ =>?? ??== ?=? ?-?=?=题求的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解:求求23/2121222212xOz x=(z)z (u)u L=-M 0,N=F=M 0k L/E ''/[(1')],k N/G 1/[k k k -''/[(1')];H k +k '''(?ψ???????????==? ====-+==?==+-取平面上最初的曲线为得因为,所以旋转面的坐标曲线为曲率线,并且主曲率为高斯曲率平均曲率为=[1/2]()=[1+]/[223/222N T N N N N 222222*********')(2).r ucosv usinv bv k ,K,H.E=1,F=0,G=u +b ;L=0,L k E,M k F;M k F,N k G]0K b /[u +b ],K b /[u +b ];K K K b /[(u +b )],H [1/2](K +K )0..?+----=== -==- ==]. 题2 求正螺面={,,}的解:由题意得代入主曲率公式[解得(3)题3确定抛222200000T N N 12z a x +y .p ax q ay,r a,s 0,t a p q ,r a,s 0,t a E=1+p =1,F=pq=0,G=1+q 1,L=r /a M=s /N=t /a a-k ,0;0,a-k ]0K K ======?=====物面=()在(0,0)的主曲率解:由题意得=2,=222在(0,0)处=0,=022;2,,2代入主曲率公式得[22解得2a.“求主曲率,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 4.k 0k r 0,r =0r =a(),r a b,b =0r =0,r =a()s ττγαγγγ?? ?? ? ? ≡≡=≡+≡???证明的曲线是直线;0的曲线是平面曲线.证:已知因而,由此得到常向量再积分=其中也是常向量,即得证;若0,则是固定向量,但是我们已知,因而有积分后得常数,所以曲线在一个平面上。

大学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上》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2012.6) 一、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x Acos( t ) 振幅 A:A x 02 (v 0 )2 角频率 :反映振动快慢,系统属性。 初相位 : 取决于初始条件 2 2 k T m 二、简谐运动物体的合外力: F kx (k 为比例系数 ) 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 简谐运动物体的速度: 简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x Acos( t ) v Asin( t ) a 2 A cos( t ) 三、旋转矢量法( 旋转矢量端点在 x 轴上投影作简谐振动) 矢量转至一、二象限,速度为负 A x o 矢量转至三、四象限,速度为正 x 四、振动动能: E k 1 mv 2 1 kA 2 sin 2 ( t ) 2 2 振动势能: E p 1 kx 2 1 k A 2 cos 2 ( t ) 2 2 振动总能量守恒: E E k E p 1 k A 2 2 五、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几种标准形式: y Acos [ (t x ) o ] A cos [ t 2 x o ] u 0 :坐标原点处质点的初相位 x 前正负号反应波的传播方向 六、波的能量 不守恒! 任意时刻媒质中某质元的 动能 = 势能 !

a,c,e,g点:能量最大! b,d,f 点:能量最小! 七、波的相干条件: 1. 频率相同; 2. 振动方向相同; 3.相位差恒定。 八、驻波:是两列波干涉的结果 波腹点:振幅最大的点波节点:振幅最小的点 相邻波腹 (或波节 )点的距离: 2 九、电场的高斯定理 真空中:介质中:电位移: 1 q E dS S ( S内) D dS q0q0:自由电荷 S(S内) D0r E 电极化强度: P ( r 1) 0 E 十、点电荷的电场:球对称性!方向沿球面径向。 q 点电荷 q 的电场 : E( r ) 2 4 0 r 点电荷 dq 的电场:dE(r )dq 2 4 0r 十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为匀强电场) E E E E 2 0 2 0 2 0 2 0

高等数学考研大总结系列之一预备知识

第一章 预备知识 一, 函数 1 函数的定义:?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 ,y 并且对于x 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y 就是x 的函数。 ?近代定义:函数就是由一个非空数集到另一个非空数集的映射。记: ()y x f x f →=:(X ∈A )其中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因变量。()x f 表示函数f 在点x 处 的值,A 称为函数的定义域,记为:()f D ;()(){} B A x x f A f ?∈=称为函数的值域,记为:()f R 。 解析:两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函数关系,不在于一个变量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在于是否存在对应法则(对函数变量的作用模式)使一个变量在其取值范围内任取一值时,另一个变量总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函数的本质就是对应关系。 2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解析:?常见函数定义域的求法:①分式函数分母不能为0。②)(*2N n x y n ∈=定义域{}0≥x x 。 ③)(N n x y n ∈=-定义域{}0≠x x 。④x a y l o g =(a>O ,a≠1)定义域{}0>x x 。⑤x y tan =定义域? ?? ? ??∈+ ≠Z k k x x ,2π π。⑥x y cot =定义域{}Z k k x x ∈≠,π。⑦x y ar csin =定义域{}11≤≤-x x 。⑧x y arccos =定义域{}11≤≤-x x 。⑨x y sec =定 义域? ?? ? ??∈+ ≠Z k k x x ,2π π。⑩x y csc =定义域{}Z k k x x ∈≠,π。⑴某些实际问题要注意函数的实际意义。⑵求复杂函数的定义域时要综合考虑取各部分的交集。 ?在研究函数时要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注意定义域与定义区间的区别:对于初等函数定义区间即为它的连续区间,但须小心定义域与定义区间是不同的例如:1cos -= x y 的定义域由)(2Z k k x ∈=π这些孤立的点组成 而无定义区间。(结合幂级数的收敛域和收敛区间) ?函数值域的常见求法:①配方法(类二次函数)②判别式法(要求X R ∈)③反函数法(即互换法)。④均值定理法。⑤函数的单调性法(一般方法)⑥换元法:㈠代数换元法㈡三角换元法。⑦复数法(利用复数的模)⑧构造法(构造函数,向量(内积与模积的关系),绝对值不等式(利用其性质,两点间距离公式等。)⑨形如)0(>+ =k x k x y 的对号函数(图象命名)在不能用重要不等式的情况下(等号不成立)可考虑用函数的单调性当x >O 时,单减区间为(]k ,0,单增区间为[)+∞,k 其分界点为( ) k k 2,至于x

大学物理知识点汇总

大学物理I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1-5-12)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2、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3、角量和线量的关系(角量:角坐标角速度角加速度) 4、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5、相对运动绝对=牵连+相对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常见的三种力(万有引力、弹性力、摩擦力)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动量冲量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 2、功保守力和非保守力的功势能 常见的保守力: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 势能: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4、系统的功能原理 5、机械能守恒定律 6、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第四章:刚体 1、刚体刚体的运动 2、刚体的定轴转动 3、力矩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4、质点的角动量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5、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 6、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7、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8、刚体定轴转动时力矩做功 9、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五章:静电场

1、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伦定律 2、电场强度电场叠加原理 3、电势电势叠加原理 4、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5、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6、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之间的关系 7、求场强的三种方法: (1)已知空间电荷分布,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场强 (2)已知电荷分布,电荷分布具有高度对称性,高斯定律求场强(3)已知电势分布,可利用电势梯度来计算电场强度 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静电场中的导体 (1)均匀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2)根据均匀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a)导体为等势体,其表面为等势面 (b)导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都垂直于该处表面 (c)当带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处处没有净电荷存在,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 (d)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大小与该处电荷的面密度成正比。即(e)孤立带电导体表面各处电荷密度的大小与该处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的地方,电荷面密度越小。 (3)静电屏蔽 在静电平衡条件下: (a)外电场不可能对空腔内部空间发生任何影响 (b)接地封闭导体腔外电场不受腔内电荷的影响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电介质的极化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2)电极化强度矢量 P (3)电位移矢量D P、D、E之间的关系 (4)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3、电容器电容 (1)电容的定义 (2)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容 4、静电能 (1)电场的能量密度

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要点

仪器使用说明: 一、螺旋测微计 1、必须做好零误差校正 2、物件快要贴近测量面时,只能旋动螺旋测微计尾部的限压棘轮,直到棘轮打滑,“嗒、嗒”发响。 3、认准半毫米的整倍数读值。 4、读值示意图(如图2.1.2所示) 5、用后存放时,测量面与砧台之间不宜闭紧。特别注意防止锈蚀。 二、游标卡尺 1、注意零误差较正。 2、作外径、内径或深度测量,必须正确操作,(测外径时,物体必须处于卡口间) 3、读数时必须用游标尺零线读整毫米数。对毫米以下数值要对齐主尺刻线读出游标格数。 完整读数为:毫米整数+ 游标格数?分度值,熟悉后要一口气读出并记录。 实验三 分光仪的调节步骤 一)粗调(四步) 1、调节载物台水平(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一般调节缝隙宽为3到5毫米,通过观察使载物台处于水平位置。并且使载物台高度合适。) 2、放置三棱镜(放置的方法如挂图所示,使两个调平螺钉的连线与三棱镜的一个面垂直,这样放置的目的是当调节某一个面对应的螺钉时,对其他两个面的影响最小) 3、调节望远镜水平(通过调节望远镜的俯仰螺钉,使望远镜的光轴水平) 4、找像 (望远镜对准两个光学面都有像出现,说明粗调成功,或则重调) 二)细调(两步) 1、 调望远镜 i 、调节目镜使十字准线最清晰 ii 、调焦使像清晰(松开望远镜目镜固紧螺钉,改变分划板与透镜的距离,使像清晰) iii 、消除视差(通过观察者上下晃动,来判断像和十字准线是否有相对移动,有,可以细微地调节目镜来消除) 2、 调节望远镜光轴与主轴垂直 注意: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两个像一上一下,调节望远镜俯仰,两个像同上同下。 根据这个特点可首先利用调平螺钉是两像位于同一高度,然后利用俯仰螺钉使两像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到与上方十字准线等高重合,使望远镜光轴与主轴垂直。 到此,分光仪调节合格,可以测量。 思考题 1.分光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2.分光仪的调整主要内容是什么?每一要求是如何实现的? 3.分光仪底座为什么没有水平调节装置? 4.在调整分光仪时,若旋转载物平台,三棱镜的AB 、AC 、BC 三面反射回 来的绿色小十字像均对准分化板水平叉丝等高的位置,这时还有必要再采 用二分之一逐次逼近法来调节吗?为什么? 5.如图5—3-4所示,分光仪中刻度盘中心o 与游标盘中心'o 不重合, 则游标盘转过?角时,刻度盘读出的角度???≠≠21,但 ()2121???+=,试证明。 435——图 ' B

选课指南(2015级)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 学生选课指南 (自2015年新生开始) Version 1:2015/7/3 选课是大学和中学最大的不同之一,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决定学什么课程,这对习惯中小学按学校安排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说经常会面临选择困境。从2015年开始,数学学院对教学方案作了较大的调整,主要是增加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和灵活度,这自然增加了学生选课的难度,因此学院组织撰写选课指南帮助学生选课,请每个学生在选课之前仔细阅读。 大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和难度都是中学数学不能比拟的,而且这个内容和难度随着年级的增加以很大的加速度增加,所以除了上课时间外,学生平均需要付出两三倍于上课的时间进一步学习巩固,留有足够多的思考时间对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不投入相当的时间精力是不可能学好任何一门数学课程的,肤浅地学一门数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我们建议学生一个学期选的数学专业的课程应该在每周15个课时左右(注意是课时,不是学分,课时通常是大于等于学分的),不应超过18个课时。 A.数学学院毕业学分要求:共143学分

1. 通识课程:40学分。 2. 大类基础课:18 学分 数学分析AI,数学分析AII,大学物理B(上), 大学物理B (下)。 ** 学生也可以选大学物理A系列8个学分。 3. 专业必修课: 28学分 课程: 24学分. 数学分析III,高等代数I, 高等代数II,解析几何,抽象代数I,拓扑I(内容包括欧氏空间拓扑). ** 对于转专业学生,高等数学A(上、下)再加数学分析原理可以代替数学分析AI,AII,III. 毕业论文: 4学分. 按A,B,C,D方式给成绩, 申请A类成绩的学生需教师推荐, 递交论文并答辩. 4. 限定必修课:27学分 从下面12门课程中选9门(27个学分), 超过9门可以算成专业选修课: 常微分方程, 复变函数, 实变函数, 泛函分析, 概率论, 拓扑II, 微分几何, 基础力学, 数理方程, 抽象代数II, 数学模型,微分方程数值解. 5. 专业选修课: 15 学分, 从培养方案所列选修课程中选(信息与计算专业有课程要求), 通常是5门课程. 包括限定必修课中的课程. 6. 任意选修课: 15学分, 可选全校任意课程(包括数学学院专业选修课程). B.学生选课指导: 数学学院的学生需要修的数学课总数大约是:4门大类课程+6门专业必修+9门

高数下册知识点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 高等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一)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1、 向量,向量相等,单位向量,零向量,向量平行、共线、共面; 2、 线性运算:加减法、数乘; 3、 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面、卦限,向量的坐标分解式; 4、 利用坐标做向量的运算:设),,(z y x a a a a = , ),,(z y x b b b b = , 则 ),,(z z y y x x b a b a b a b a ±±±=± , ),,(z y x a a a a λλλλ= ; 5、 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1) 向量的模: 2 22z y x r ++= ; 2) 两 点 间 的 距 离 公式: 212212212)()()(z z y y x x B A -+-+-= 3) 方向角:非零向量与三个坐标轴的正向的夹角 γβα,, 4) 方 向 余 弦 : r z r y r x ===γβαcos ,cos ,cos 1cos cos cos 222=++γβα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 5) 投影:?cos Pr a a j u =,其中?为向量a 与u 的夹角。 (二) 数量积,向量积 1、 数量积:θ cos b a b a =? 1)2a a a =? 2)?⊥b a 0=?b a z z y y x x b a b a b a b a ++=? 2、 向量积:b a c ?= 大小:θsin b a ,方向:c b a ,,符合右手规 则 1)0 =?a a 2)b a //?0 =?b a z y x z y x b b b a a a k j i b a =? 运算律:反交换律 b a a b ?-=? (三) 曲面及其方程 1、 曲面方程的概念:0),,(:=z y x f S 2、 旋转曲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