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整理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整理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整理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整理资料

1.名词解释3分/个共5×3分/个=15分( 10个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p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评价p1: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3、国家环境质量标准p14: 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气温垂直递减率p60: 单位高差(通常100m)内气温变化速率的负值,表示为γ=-dT/dz。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时γ>0,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时γ<0,正常大气中γ=0.65℃/100m。

5、水体污染p94: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6、等效连续A声级p144: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Leq),单位dB(A)。

7、生物自净P104:水中微生物在溶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物当做食饵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8、环境噪声P140: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的可听声范围内)。

9、固体废物P165: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定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10、危险废物P167: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

2、问答题5分/个共5×5分/个=25分( 10个问答)

1、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有哪些?p2-3

(1) 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 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5)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有哪些?p19-20

(1) 具有法律强制性;

(2)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 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

(4) 公众参与;

(5) 实行环评机构资质审查制度和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3、对于改扩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应注意什么?p28,p31

(1) 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

(2) 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

(3) 存在的环境问题

(4) 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

(5) 在污染物源强方面应算清技改扩建前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4、温度层结影响下,烟羽扩散状态可以分为哪几种?p60

(1) 波浪形: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干绝热递减率,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污染物扩散良好,最大落地浓度落地点距烟囱最近。

(2) 锥形:气温垂直递减率基本相等于干绝热递减率,污染扩散比波浪形差,发生在中性大气温度层结中。

(3) 平展型(长带型或扇型): 烟羽在垂直方向扩散很小,像一条带子飘向远方,发生在烟囱出口位于逆温层中。污染程度与烟囱的有效高度有关,有效源高很大,近地面内地面污染物浓度很小,反之则很大。

(4) 屋脊型:排放口上方,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干绝热递减率,大气不稳定;排放口下方: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递减率差值小于-0.98,大气稳定。一般在日落前后,地面辐射逆温时出现。

(5) 漫烟型: 排放口上方,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递减率差值小于-0.98,大气稳定;排放口下方: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干绝热递减率,大气不稳定。一般出现在日出以后。

5、按照其主要化学成分,大气污染源的分类有哪些?p54

(1) 含硫化合物,如二氧化硫,硫酸盐,硫化氢等;

(2) 含氮化合物,如一氧化二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铵盐及硝酸盐;

(3) 含碳化合物,

(4) 卤代化合物

(5) 放射性污染物和其他有毒物质

6、废物焚烧过程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哪些?P170

(1)粒状污染物:a、废物中的不可燃物(在焚烧过程中成为炉渣排出,而部分的粒状物则随废气排出炉外成为飞灰);b、部分无机盐在高温下氧化而排出,在炉外凝结成粒状物,排出的二氧化硫在低温下遇水滴而形成硫酸盐雾状颗粒;c、未燃烧完全而产生的碳颗粒与煤烟。

(2)酸性气体:主要包括SO2、HCl和HF等(都是直接由废物中的S、Cl、F等元素经过焚烧反应而形成的)。

(3)氮氧化物:(俩个来源)a、在高温下,助燃空气中的N2和O2反应形成;b、废物中的氮组分转化成的。

(4)重金属:废物中的一部分金属物在炉中反应生成的重金属氧化物或氯化物,因挥发、热解、还原及氧化等作用,可能进一步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产物包括元素态重金属、重金属氧化物及重金属氯化物等。

(5)毒性有机氯化物:主要为二噁英类,包括PCDDs和PCDFs;焚烧过程中有三条途径产生二噁英类物质(废物本身含有二噁英类物质、炉外形成和炉外低温再合成)。

7、原辅材料的选取在哪些方面建立定性分析指标?

(1)毒性:原材料所含毒性成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2)生态影响:原材料取得过程中的生态影响程度。

(3)可再生性:原材料可再生或可能再生的程度。

(4)能源强度:原材料在采掘和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强度。

(5)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程度。

8、指标对比法评价程序是什么?

(1) 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如果没有颁布标准,可采用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

(2) 预测本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

(3) 分析本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值,并与标准值比较。

(4) 编写清洁生产分析章节,并判别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5) 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9、环境影响识别主要内容有哪些?

(1) 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2) 开发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确定评价因子。

(3) 区域内的主要环境敏感点,确定重点保护目标。

(4) 各类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属性、影响性质、影响时间、影响程度、影响形式等。

(5) 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俩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10、建设项目环评a 与区域环评b 、规划环评c 的比较

(1) 介入时机:a 、决策的末端;b 、决策的中期阶段;c 、在决策的早期阶段。

(2) 评价对象:a 、具体建设项目;b 、开发建设活动;c 、规划方案中所有拟开发建设行为。

(3) 影响识别:a 、识别具体的环境影响,短期、微观尺度;b 、识别区域开发活动及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定时间段、中观尺度;c 、识别宏观环境影响,长期、宏观尺度。

(4) 替代方案:a 、在有限的范围考虑替代方案;b 、在区域及临近的范围考虑替代方案;c 、更大的范围内考虑替代方案。

(5) 环境影响:a 、考虑叠加影响;b 、考虑累计效应;c 、对累积影响早期预警。

(6) 环境效益:a 、强调减缓措施;b 、强调减缓措施;c 、强调满足环境目标和维护生态系统,强调预防。

(7) 技术要求:a 、以标准为依据,处理具体环境问题;b 、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处理区域环境问题;c 、关注可持续议题,在环境影响的源头解决环境问题。

3、计算题

1. 设有某污染源由烟囱排入大气的 SO 2 源强为 80g/s, 有效源高为60m, 烟

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 6m/s, 当时气象条件下,正下风方向 500m 处的σz=18.1m,σy=35.3m ;计算x=500m y=50m 处的SO 2地面浓度。

解:根据高斯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可得:

22221(,,0,)exp 2y z y z q

y H C x y H u πσσσσ??????=-+???????????? 将以上数据带入:

)/10001.11.18603.355021exp 3.351.18614.3803522m g C (-?=????????????????????? ??+??? ??-????=

= 0.01 mg/m 3

经计算获得,x=500m y=50m 处的SO 2地面浓度为0.01 mg/m 3。

2. 某工厂烟囱高Hs=45m ,内径D=1.0m ,烟温Ts=100℃,烟速V s =5.0m/s ,耗

煤量180kg/h ,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取10%,试求气温20℃,风速2.0m/s ,中性大气条件下,距源450m 轴线上SO 2的浓度。(大气压Pa=101KPa )

小型烟囱Q h =0.35×1010×(100-20)/(100+237)=75kJ/s <1700KJ/s ,

采用霍兰德公式计算其烟气提升高度

1

)01.05.1(2-+=?u Q D V H h s 风速廓线幂指数 p 的取值 大气稳定度 A B C D E F

风速廓线幂指数 0.10 0.15 0.20 0.25 0.30 0.30

在中性大气稳定度下,高斯扩散系数可由下式计算:p81

σy =0.110726x 0.929481

σz =0.104634x 0.826212

解:⑴工厂烟囱的SO 2排放强度为:

q=180kg/hr×1%×90%×32

64×1000/3600=0.90 (g/s) ⑵根据风廓方程,可计算在评价因子45m 处的风速。从表中可查风速高度指数p=0.25

p z z u u )(1212=

)/(9.21045225.0s m u =??? ???=

⑶计算烟囱的提升高度和有效高度

①烟气排放量

Q v =A.u=3.14×0.52×5=3.9(m 3/s )

②烟气热释放率

v s

a h Q T T P Q ???=5.3=3.5×101×10027320100+-×3.9 = 296 (KJ/s ) ③烟气提升高度

Qh<1700KJ/s ,属小型烟囱,可采用霍兰德公式计算其烟气提升高度。

1

)01.05.1(2-+=?u Q D V H h s =2×

(1.5×5×1+0.01×296)/3.9 ==5.4 (m) 烟囱的有效高度

H=Hs+ΔH=45+5.4=50.4 (m )

⑷根据G-P 模型,在大气稳定度为D 类,风向下方450m 的扩散系数σy 、σz 分别为:

σy =γ1x α1=0.110726×4500.929481= 32.4 m

σz =γ2x α2=0.104634×4500.826212 = 16.3m

⑸根据高斯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可得:

22(,0,0,)exp 2y z z q H C x H u πσσσ??=- ??? 将以上数据带入:

)

/0015.0)/105.12.164.5021exp 2.164.329.214.39.03362m mg m g C ((=?=??

??????????? ??-????=-

3. 地处平原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100m ,SO 2产生量180kg/h ,烟气脱硫效率

70%,在正下风1000m 处有一医院,试求中性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时,该工厂排放的SO 2对医院SO 2平均浓度贡献值。(中性条件下,烟囱出口处风速6.0m/s ,距源1000m ,σy=100m ,σz=75m )。

解:①烟囱的SO 2排放强度:

Q=180kg/hr×(1-70%)×1000/3600=15 (g/s)

②烟囱的有效高度

H=100m

③烟囱出口风速

u=6.0m/s

④根据帕斯奎尔法模型,可以得出在大气稳定度为D 类,风向下方1000m 处的污染物扩散系数σy 、σz 分别为:

σy = 100m

σz = 75 m

⑤根据高斯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可得:

22(,0,0,)exp 2y z z q

H C x H u πσσσ??=- ??? 将以上数据带入:

)/1036.47510021ex p 75100614.315352m g C (-?=??

??????????? ??-????= = 0.0436 (mg/m 3)

4. 设某电厂烧煤 15t/h ,含硫量 3%, 燃烧后有90%的SO 2由烟囱排入大气。

若烟羽轴离地面高度为 200m ,地面 10m 处风速为 3m/s , 稳定度为D 类,求风向下方300m 处的地面浓度。

风速廓线幂指数 p 的取值 大气稳定度

A B C D E F 风速廓线幂指数 0.10 0.15 0.20 0.25 0.30 0.30

在中性大气稳定度下,高斯扩散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σy =0.110726x 0.929481

σz =0.104634x 0.826212

解:①电厂烟囱的SO 2排放强度为:

Q=15t/hr×3%×90%×32

64×1000000/3600=225 (g/s) ②烟羽轴的高度就是烟囱的有效高度是,

H=200m

③根据风廓方程可地面上风速,可计算在200m 处的风速。从表中可查0.25

p z z u u )(1212=

)/(34.610200325.0s m u =??? ???=

④根据帕斯奎尔法模型,可以得出在大气稳定度为D 类,风向下方300m

处的污染物扩散系数σy 、σz 分别为:

σy =γ1x α1=0.110726×5000.929481= 35.7m

σz =γ2x α2=0.104634×5000.826212 = 17.8 m

⑤根据高斯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可得:

22(,0,0,)exp 2y z z q

H C x H u πσσσ??=- ??? 将以上数据带入:

)/08.1720021ex p 8.177.3534.614.322532m g C (≈??

??????????? ??-????= 污染物基本全部由风吹离了这个区域,对地面SO 2的浓度不造成影响。

5. 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50m ,SO 2排放量12kg/h ,排口风速4.0m/s ,求:

⑴SO 2最大落地浓度的多少?

⑵若使最大落地浓度下降至0.010mg/m 3,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效源高应为多少?

设此大气稳定度下的P-G 系数参数P 1=2.27

))1(21exp()(1221))(1())(1(2121)(21121

2121ααααγγαααααα-??? ??+=

-+-H P 解:⑴SO 2最大地面浓度

SO 2排放强度为:Q=10 kg/hr = 10000/3600=2.778 (g/s)

排口风速u=4.0m/s

根据高斯模型,地面最大浓度为:

1

2max 2P H u e Q C π= 将数据带入为:

27

.250414.3718.27778.222max ?????=C =0.028×10-3 (g/m 3)= 0.028(mg/m 3) ⑵如控制C max=0.010mg/m 3,可以通过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提高烟囱的高度两种方式达到目的,若提高烟囱高度,烟囱的有效高度为:

2

11max 2???? ??=P C u e Q H π

=[2×2.778/(2.718×3.14×4×0.01×10-3×2.27)]0.5

=84.6 (m)

烟囱的有效高度应保持在84.6米以上时,地面最大浓度可控制在0.01 mg/m 3以下。

1. 有一条比较浅而窄的河流,有一段长5km 的河段,稳定排放含酚废水

Q h =0.10m 3/s ,含酚浓度为C h =5mg,/L ,上游河水流量为Q p =9m 3/s ,河水含酚浓度为C p =0,河流的平均流速为v=40km/d ,酚的衰减速率系数为k=2 d -1,求河段出口处的含酚浓度为多少?

解:较浅而窄的河流可以按照一维河流模型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污水与河水可迅速地混合均匀,排放点的酚浓度就等于:

q Q q

C Q C C ++=21

)/(055.01

.099

010.05l mg =+?+?=

对于一维河流模型,在忽略扩散时,可降解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可表示为:

)]/(ex p[)(10u x k C x C -=

将各量数值带入得

??

? ???-?=4052ex p 055.0C =0.0428 (mg/l) 河段出口处的含酚浓度为0.0428mg/l 。

4.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 E =19440m 3/d ,BOD 5(E )=81.4mg/l ,河水Q P =6.0m 3/s ,BOD 5(P )=6.16mg/l ,u=0.1m/s ,K 1=0.5/d 。

①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混合段内的降解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 的下游某段处,河流中BOD 5浓度是多少?

②如果COD Cr (E )=100 mg/l ,COD Cr (P )=12 mg/l ,K C =0.3/d ,其它数据同上,计算COD Cr 浓度。

解:①混合均匀后,水中的BOD 浓度

q Q q C Q C C ++=213600/24/194406616.63600/24/194404.81+?+?=

=8.88 (mg/l)

在忽略扩散时,一维河流模型有:

)]/(ex p[)(10u x k C x C -=

??

? ??????-?=2436001.01000105.0ex p 88.8=4.98 (mg/l) 河段混合断面10km 处的BOD 浓度为4.98mg/l 。

②混合均匀后,水中的COD 浓度

q Q q C Q C C ++=213600/24/1944066123600/24/19440100+?+?=

=15.2 (mg/l)

在忽略扩散时,一维河流模型有:

)]/(ex p[)(10u x k C x C -=

??

? ??????-?=2436001.01000103.0ex p 2.15=10.7 (mg/l) 河段混合断面10km 处的COD 浓度为10.7mg/l 。

5.工厂A 和B 向一均匀河段排放含酚污水,水量均为100m3/d ,水质均为50mg/l 。两工厂排放口相距20km 。两工厂排放口的上游河水流量为9m3/s ,河水含酚为0mg/l ,河水的平均流速为40km/d ,酚的衰减速率常数为2d-1。如要在该河流的两工厂排放口的下游建一自来水厂,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河水含酚应不超过0.002mg/l ,问该水厂应建在何处(距

A 、

B 排放口的距离)?

工厂A 排放口断面河水含酚

进入工厂B 排放口断面河水含酚

流出工厂B 排放口断面河水含酚

x=141634 m =141.634 km

距B厂141.634km,距A厂161.634km处才能建水厂。

6.某企业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2m3/s,BOD5=75mg/L;河流流量Q=9.8m3/s,流速Ux=0.1m/s, BOD5背景值为1 mg/L. BOD5的降解系数为0.2d-1。求排污口下游2000m处的BOD5浓度。(忽略纵向弥散作用)

7.某河段流量Q=216 ×104m3/d,流速u=46km/d,水温T=13.6℃,K1=0.94d-1, K2=1.82d-1,河段始端排放废水QP=10×104m3/d,BOD5为500mg/L,溶解氧DO=0,上游河水BOD5为0,溶解氧为8.95mg/L,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第一步工作是( D )。p3

A.环境现状调查

B.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C.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确定评价重点;

D.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A )。p8

A. 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

B. 只能向下调整

C. 只能向上调整

D. 提级由环评单位自行确定,降级要经由环保部门任可

(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 D )。p25

A. 相似性和时效性

B. 相似性或者时效性

C. 相似性

D. 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C )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p93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5)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输入参数包括( A B D)

A. 面源有效高度(m);面源宽度(m);面源长度(m);

B. 污染物排放速率(g/s, kg/h,t/a);

C. 污染物排放浓度;

D. 小时评价标准(mg/m3)

(6) 河口与一般河流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B)

A.是大洋与大陆之间的连接部B.受潮汐影响大

C.有比较明确的形态D.容量大,不易受外界影响

2、以下对水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BC )P139

A、化学过程主要指污染物在水中发生的理化性质变化等化学变化

B、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C、混合稀释作用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

D、物理过程作用主要是污染物在水中稀释自净和生物降解过程

(3) 下列选项中,不是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的是(BD)

A 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B 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上游区域

C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

D 可能出现地面沉降的主要区域

P164 7(1)C(2)C

P183 6(1)ABCD(2)BCD

环境影响评价课后题及复习资料.docx

一、名解 环境:是指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和。具体地说,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建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环境标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其过程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经常用流程图来表示。 环境影响识别: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 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要素优劣进行的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范围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判定和预测。 环境质量标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环境保护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和方法标准。 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功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标准的等级: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标准。 执行关系: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执行,行业标准优先于地方标准执行。 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物组成,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 水体自净:水体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 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i=mi/ci 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筛选: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问答题: 1.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答:⑴具有法律强制性。⑵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⑷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⑸分类管理。 1.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作用? 答:[1]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 知道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3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是怎样划分的?论述各级、各类环境标准的关系? 答:它分为两级、7种类型. 此外.还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 (4)环境方法标准 (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6)环保仪器设备标族 [7)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总之,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推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故标淮 是实现环境质量标肤的主要手段和搭仇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个助指 导性标准,是制定其他各种环境标准的总原则t程序和方法。向环境方法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 精品 序号 重点 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序号重点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 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 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 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附件一 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1.项目名称,项目性质(新建、技改、改建、扩建、迁建),所属行业 2.立项文件、用地文件(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批复》(发改委文件),《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选址预审意见书》(规划局文件),《土地预审意见书》(国土资源局文件),《建设用地许可证》(国土资源局文件),《土地证》(国土资源局文件))等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建设单位简介 4.当地社会经济概况(有当地最近时间《政府工作报告》最好) 5.项目厂址、地理位置图、周围环境图、平面布置图(电子版!) 6. 相关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 7.主要产品、年产量 8.生产工艺、生产工艺说明(详细)、工艺参数、生产流程框图、生产流程设备示意图、(化工产品包括反应原理、工艺参数(详细)、反应方程式、副反应、副反应反应方程式、分步收率,总收率),国内外生产工艺对比分析,工艺先进性分析 9.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产生工序。 10.废水:各工序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主要污染物浓度) 11.废气:各工序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主要污染物浓度)、排气筒参数(出口直径、高度、废气出口温度、主要污染物浓度)、废气处理设施及处理效率 12.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性质(是否危废)、去向(处理协议)。 13.噪声:主要设备噪声源强 14.历次验收监测报告、环保局监测站例行监测报告 15.主要设备(列表):名称、规格、型号、功率、材质 16.主要原料:名称(中英文)、规格(纯度)、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分子量)、理化性质、用量(单位产品用量,年用量)、包装规格(包装材料)、包装物单位重量、储存方式、生产厂家。 17.水:给水来源、用水量;排水去向、排水管网情况,自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含图)、主要设备、排水标准、排放去向)、园区或城市污水处理厂情况(处理能力、已经入厂水量、剩余能力、处理工艺、进水水质要求、排水标准、排放去向) 18.水平衡图,物料平衡图 19.电:装机容量、配电方式、配电容量、年用电量 20.蒸汽:压力、用量;乏汽去向 21.锅炉:名称、规格、型号、功率、燃料品种(煤、油、燃气)、燃料用量 22.建设周期 23.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主要建筑物名称、结构、面积、高度等,绿地面 积、绿地率

环评报告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

环评报告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 清单一 1、厂区平面布置图、总投资、环保投资、项目概况(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 (基本信息概况) 2、生产工艺详细叙述及流程图、主要生产设备(型号、台数) (工艺流程概况) 3、原辅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原辅材料成分化验报告 (化验报告概况) 4、物料平衡、水平衡图 (能源平衡图) 5、职工人数、班制、生产天数、厂址四邻情况 6、产污环节分析:(污染源概况) ⑴废气产生部位、废气产生量、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包括产生浓度、产生量)、废气治理措施及设施(投资、型号、台数、处理效率)、废气排放量、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排放浓度、排放量、烟气温度、排气筒(高度、直径) ⑵水耗(新鲜水消耗量、循环水量、循环率)、废水产生部位、产生量、废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产生浓度、产生量)、废水治理措施及设施(投资、型号、台数、处理效率)、废水排放量、废水中主要污染因子排放浓度、排放量、排水去向 ⑶噪声产生部位、降噪措施(投资、型号、台数) ⑷固废产生部位、产生量、固废性质及组成、处置或利用措施、排放量 清单二 1、项目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联系地址; 2、项目的各类相关政府部门批准文件,例如发改委备案、水资源取水证明(直接取地下水)、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等; 3、产品方案,包括产品名称、规格、产量等。主要设备名称型号数量(例如:锅炉DZL-4-AⅡ1台); 4、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厂区周边关系图、厂区设备布置图,图纸要依比例给出,图件要清晰; 5、工艺流程详细文字叙述加工工艺流程图示; 6、项目按工艺流程提供逐步物料平衡图、全厂水平衡图。有化学反应的提供各步反应方程式。项目在能耗、物耗、环保、清洁生产等指标在国内同类行业所处水平数据比对; 7、原材料及动力消耗,动力包括水、电、蒸汽、煤炭、燃料油、压缩空气等,水、蒸汽要说明来源,煤炭要提供共煤协议和媒质分析报告,燃料油要说明燃料油的各种类及等级。厂内化学危险品(例如硫酸、盐酸、汽油等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在厂区内储存量、储存地点、储存方式; 8、各污染源污染治理方案[包括具体处理措施、处理工艺详细文字叙述和图示、设计处理指标(包括污染物去除效率,各处理工段污染物进出口浓度)等]。有污水、固体废物等需要外协处理的需要有证明; 9、各废气污染源排放高度、排气筒排口内径、排气温度、排气风量、污染物初始浓度、污染物排放浓度; 10、项目总投资,项目经济核算、效益分析、总运行成本、环保设施运行成本等。环保投资明细表,包括污水治理设施投资、废气治理设施投资、噪声治理投资、绿化等; 11、项目周围区域半径4公里方位内主要企业名称、产品,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名称和人数; 12、建设项目所处区域近远期用地规划图,经政府批准的项目区域发展规划文本。

xxx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资料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由来 (1) 二、目的任务 (1) 三、评估依据 (2) 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 (3) 一、矿山建设概况 (3) 二、矿山工程分析 (6) 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 (10) 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0)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 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 (13)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15) 一、气象、水文 (15) 二、地形地貌 (16) 三、地层岩性 (16)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9) 五、工程地质条件 (21) 六、水文地质条件 (24)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8)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9)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29) 二、现状评估结果 (29)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34)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34) 二、预测评估结果 (34)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49)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49) 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 (50) 三、综合评估结果 (51) 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 (54)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 (55)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 (58) 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61) 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 (62)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64) 一、结论 (64) 二、建议 (66) 主要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片 (67)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整理资料

1.名词解释3分/个共5×3分/个=15分( 10个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p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评价p1: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3、国家环境质量标准p14: 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气温垂直递减率p60: 单位高差(通常100m)内气温变化速率的负值,表示为γ=-dT/dz。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时γ>0,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时γ<0,正常大气中γ=0.65℃/100m。 5、水体污染p94: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6、等效连续A声级p144: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Leq),单位dB(A)。 7、生物自净P104:水中微生物在溶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物当做食饵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8、环境噪声P140: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的可听声范围内)。 9、固体废物P165: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定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10、危险废物P167: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 2、问答题5分/个共5×5分/个=25分( 10个问答) 1、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有哪些?p2-3 (1) 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 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5)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有哪些?p19-20 (1) 具有法律强制性; (2)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 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 (4) 公众参与; (5) 实行环评机构资质审查制度和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3、对于改扩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应注意什么?p28,p31 (1) 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 (2) 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 (3) 存在的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的分类: 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计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2、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会判断)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的结果称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计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 3、我国环评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 影响评价报告表: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缓解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的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活动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变化前的状态。 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环评的程序 1、三个评价等级各自的工作要求: 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划分依据: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特点、工程规模、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等) ②项目所在的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③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一等级:定量;第二等级:定量和定性;第三等级:定性 对于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一般都要比较全面和深入,并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资料一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资料一第一讲案例分析中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考试目的: 1. 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 (1)分析国家法律法规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中的落实情况 (2)分析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落实情况 二、2005年环评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试题分析: 1. 水泥厂异地扩建(考点是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产业政策,技术方法中的监测布点、大气预测等); 2. 竣工验收监测(考点是工程分析中的水污染源,技术方法中的含重金属、氟化物、镍等污染物废水验收监测布点及验收标准); 3. 高速公路(考点: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水源地保护,技术方法中的声环境评价范围,工程分析中的生态调查、主要环境问题等); 4. 商贸中心(考点: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烟囱高度规定、文物保护相关规定;工程分析,油库分析等); 5. 化工(考点: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废水处理原则、排放标准、选址考虑的要求等;工程分析:处理效率、危险废物焚烧等); 6. 糖厂扩建(考点:工程分析,包括扩建项目的“三本帐”,技术方法中的地表水监测布点及预测等); 7. 危险废物处置(考点:选址论证、环境背景调查、工程分析、封场环境管理); 8. 西气东输干管案例(考点:工程分析中的生态调查、不同阶段的环境问题等)。 三、本讲主要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6、《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17、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四、内容讲解 案例分析的首要问题是分析国家法律法规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中的落实情况,该内容即是解决建设项目环评要依据的法律法规问题。 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内容很多,主要有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有关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渔业保护区、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等环境敏感区,海域、矿产资源、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 项目环评应结合工程所涉及的相关环境要素、建设项目排污特征、拟建厂址及周围环境功能等状况,分析建设项目要执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将此列为评价依据;并在评价报告书编写工作中,要注意和重视其符合性,不得违反。 对与建设项目无关的法律法规,可不作为评价依据。下面对案例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讲解。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要内容 (1)掌握环境的含义(第二条)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环评爱好者辑录

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专题 环评爱好者辑录 输变电项目最特征的问题是电磁污染,所以无论是从影响分析上还是在专题设置上以及在评价重点、评价范围、环境影响预测、环境保护措施上,都要首先考虑到:工频电场、工频磁、无线电干扰等。 1、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专题设置 2、输变电项目评价重点 3、输变电项目评价环境影响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4、输变电项目评价评价范围 5、输变电项目的主要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 6、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7、变电所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8、送电线路环境保护措施 9、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专题设置) 1、自然与社会环境调查。 2、环境现状监测、调查与评价。 3、工程分析 4、电磁污染、噪声、环境空气、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等环境影响预测。 5、水土保持 6、环境保护对策

7、清洁生产 8、环境监测与管理 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公众参与 二、输变电项目评价重点 以工程分析、电磁环境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为评价工作的重点。 三、输变电项目评价环境影响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1、建设期: 变电所和输电线路对对环境影响 环境空气的影响,水环境的影响,环境噪声的影响,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的影响。 2、运营期:变电所与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 环境噪声,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变电所生活污水影响。 四、输变电项目评价评价范围 1、噪声: (1)、变电所:厂界噪声评价范围为围墙外1米的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半径100米的敏感区内和附近居民区。 (2)、线路:边相导线两侧50米带状区域范围内 2、工频电磁场: (1)、变电所评价范围为以变电所为中心500米的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20201226192807)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 第一章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分类: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影响性质: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本法所称环境影响―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_ 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分类(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 3. 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 推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进程 5.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客观、公正、公平 公众参与注意点(填空或选择) 1. 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范围规定需要进行公众参与的只限于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依法应当编 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但若评价项目有涉及敏感区域环境问题的,必须进行公众参与。 2. 公众参与的组织者负责进行公众参与的主体是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可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 2003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4年2月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问答) 1. 具有法律强制性: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为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与破环而约束人们在制定规划和从事建设活动时必须遵照执行的工作准则,所以这项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具有不可违抗的强制性。 2.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是投资项目管理中必须履行的一个独立的法律程序。 3. 分类管理与分级审批:重大影响应编制报告书,轻度污染应当编制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应当 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同类别的建设项目由不同级别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4.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持证评价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章 环境法规构成(6项):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法律分类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单行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关法(森林法、水法、清洁生产促进法)。 环境法规的相互关系(4条) 1. 法律层次的效力等同 2. 后法大于先法 3?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法律

环评报告需要甲方提供的资料清单

五指耙水厂项目环评报告表需由建设单位提供技术资料清单 此次申报为扩建,扩建部分需提供如下资料: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或者设计资料 见附件1. (2)发改委项目立项批复立项或备案文件 见附件2 (3)项目用地文件 可研报告里有的以下可不列出: (4)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公司简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建设的必要性等); 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是市一家供水企业,前身为宝安县自来水厂(公司),成立于1983年。2007年8月15日,由市水务(集团)控股51%、宝安区投资管理参股49%,共同组建深水宝安水务。2009年3月30日,深水宝安水务全资收购宝安区石岩、、观澜、福永、沙井五家街道自来水公司,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4月1日起,、观澜水司划归深水水务,2015年3月31日,深水宝安水务集团全资收购松岗水司,宝安供水资源整合完毕。 集团公司下辖宝城、石岩、福永、沙井、松岗5家分(子)公司,共有9座水厂(见表1-1),总设计供水能力176万m3/d,服务围为宝安区的所有街道,服务面积约333 km2②,维护和管理的管网长度约为2521公里②,服务人口约489万人③。 五指耙水厂位于松岗大田洋工业区田洋五路1号,厂区高程17.2m,占地面积9.85万m2。水厂现状设计规模16万m3/d,分二期建设,各期设计规模均为8万m3/d,一期、二期分别于2002年6月、2004年3月投产。计划“十三五”期间推进三期建设(建设规模14万m3/d)。 必要性,请在可研文本里面摘抄。 (5)项目建设的主要容、规模、建设地点、扩建工程占地面积、项目总投资、开工期与预计投产时间; 预计开工日期为2018年,预计投产时间为2020年底。其余资料请在可研文本里摘抄。(6)扩建部分产能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全解

采掘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查要点 一、采掘类项目特点 (1)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还有环境风险危害等。 (2)评价时段:施工前期(勘察期)、施工期、生产营运期、闭矿期(退役期)。 二、采掘类分类及环评包含内容 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例如碾磨、选矿和处理,均属本类活动。还包括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但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分配,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环评包括:地质勘查类;黑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石油开采,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煤层气开采,煤炭开采,土砂石开采,化学矿采选,采盐,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地下水开采工程。 三、审查要点(根据报告书内容) (一)环评管理审查要点 1、报告审批权限是否相符? 2、报告使用资质证书范围是否相符? 3、报告书、报告表等级是否相符?

4、环评单位、企业的承诺书等支撑文件是否具备? 5、报告登记、受理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二)报告书编制质量审查要点 1、前言总论章节 (1)编制依据:除常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外,还应包括:矿产资源规划,不同矿产品国家和地方准入条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宜昌市环境总规(3条红线),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复,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煤矿瓦斯鉴定证书,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等。 (2)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评价因子: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废、土壤、放射性等评价因子是否全面?(特征污染物:硫化物、砷、总磷、伴生金属如铅等)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否准确?是不是最新标准? 评价等级: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一级和二级评价)、噪声评价等级是否准确?最好有详细的判定依据分析过程。 评价范围:采矿区评价范围?运输路线或配套工程如进场道路。 (3)评价重点:与项目性质相关、与区域敏感程度和保护级

环评报告表资料清单--一般项目

环评报告材料清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二、项目内容及规模 1.项目内容及规模 2.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序号 名称 年用量(吨) 来源 1 2 3 4 5 6 7 8 9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占地面积 (平方米)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比例 预期投产日期

3.主要生产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型号/规格 1 2 3 4 5 6 7 8 4.劳动定员人数及工作制度(年工作日、一天几班) 三、公用工程 1.供水单位、用水环节及用水量。 2.排水情况:废水循环或重复利用情况,废水排放量及排放去向。 3.供电情况(供电单位、装机容量、年用电量) 4、项目锅炉或其他炉具型号、数量,有无除尘设备?除尘设备名称及型号。 5、供热采暖方式,用热量、供应单位。 四、生产工艺 1.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即方框图),并标明各工序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的排污环节。

2.项目生产工艺简述(文字描述) 3.项目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排放量(t/a或t/d),采取何种治理措施?(1)废水: (2)废气: (3)废渣: (4)噪声: 五、项目平面布置图(另附图,用A4纸) 厂区平面布置图:包括办公、车间、仓库、料厂、锅炉、环保设施等辅助设施及绿地。以及周边四邻 、 六、项目所在地邻近村庄名称、距离、方位、人口数量? 名称距离(米)人口 东侧 西侧 南侧 北侧 七、有关文件 1.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整版)环评项目查看现场要点记录

环评项目查看现场要点记录 1、环境现状调查 (1)调查范围 项目现场前详细阅读资料,了解项目情况,根据技术导则要求初步确定项目的评价范围,重点针对调查范围内的敏感点。 污染类项目:一般情况下,对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作详细调查, 生态类项目: (2)调查对象及调查重点 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敏感点和外环境。 敏感点调查调查范围内以下情况: 重要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珍稀保护物种分布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水生生物“三场”等居住生活区——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科研单位 基础设施——变电站、高压线、车站 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水库、市政污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厂等 饮用水源——河流型水源、水库、井泉、供水设施<自来水厂、提升泵站、输水管道>等 其它:如林场、基本农田、养殖场、岩溶塌陷地带等 外环境:项目周边的工矿企业(尽量调查其产排污情况)、公路、铁路、高压线及变电站、垃圾收集站、污水处理厂、危险化学品储库、周边用地规划及其它可能对本项目产生影响的外环境等。——结合项目外环境情况,初步判断项目的选址合理性。 敏感点和外环境落实到平面布置图或地形图上,若无此图,则手工绘制草图。标注其方位、距离、受项目影响因素及可能对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等。 (3)现场记录要全面 针对项目将项目情况、周边环境情况等均采取摄像、照片等形式记录,

调查内容尽量要做到详细,原则上照片数量不得少于30张。 2、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了解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调查了解项目企业合法证明材料(企业法人证、企业营业执照等,矿山类需“五证”)、立项批文(或备案登记证;发改委等部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设计方案等)、规划用地许可证(或项目选址意见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或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主要为矿山类项目)、土地利用有关文件、总量控制指标(即排污许可证)及原有环评批复、其它相关政府文件(例如会议纪要等)。 矿山类项目还需调查矿区划定批复、储量核查批复、地灾批复、煤质监测报告、瓦斯等级鉴定书等。 (2)企业总平面布局 有企业总平面布置图的要对照核实(不一样的地方作出标注;尤其是矿山项目的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尤其要关注) 若无总平面布置图需现场对照手绘 (3)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现场调查了解清楚整个企业的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落实采用的原材料基本情况(名称、用量、厂家等) 污废水:产生废水的环节,结合材料使用情况落实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落实厂区内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情况(处理工艺、规模、运行出水水质、处理达标验收情况等);落实排水去向 废气:产生废气的环节,结合材料使用情况落实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落实废气源(名称、排放口规范情况及数量、排放口设置位置等)、排放方式(是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处理设施情况(处理工艺、规模、排放废气监测资料、处理达标验收情况等) 噪声:调查了解主要设备情况(数量、型号、布置位置) 固体废物:调查临时堆放场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c1402276.html,/Content-1082.htm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4c1402276.html,/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2002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c1402276.html,/Content-1082.htm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4c1402276.html,/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评报告表编制要点

环评报告表编制要点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概况 可能存在的问题:项目组成不明确、生产装置不配套、项目性质不明确、与附件的建设内容不符等。 例子: 房地产项目要说明用途、居住人数,医院的床位数等; 某机械项目中的电磁辐射问题; 1.2项目地理位置及周围概况 可能存在的问题: 技改扩建项目应明没明确本项目的周围的情况及整个厂的周围情况。 1.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要求:简述依托单位已建、在建项目概况(含公用工程),汇总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总结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以新带老内容。 (1)原厂址扩建或技改的 重点是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应尽可能提供实测数据。应说明现有项目环评及环保验收情况。应明确是否在厂内预留地上建设?要不要新增土地? (2)租用其它企业的 应介绍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公用工程及污染治理设施有无共用的。 (3)存在的问题 改扩建项目的工程概况阐述不清,现有项目环评及批复情况不交代。没有给出新、老厂址分布的位置图或扩建项目与现有项目的相对位置图。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简述社会环境简况(要注意时间)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 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的项目,应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 3. 环境质量状况

3.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编制要求”中规定:“利用有效的资料阐述与本项目有关的各环境要素环境质量现状,并须提供相应的监测资料,说明资料的来源,┄无资料可供利用时,须进行实测”。 主要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没有做到,监测数据来源不清,没有出处,甚至有的引用不相干地区的数据(如引用县城的、市区的,而不是本项目所在地的),“张冠李带”。 某注塑模具扩建项目,没有当地说明水环境及声环境质量现状是否达标;某项目没有水质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还要注意时效问题),却给出“达标”的评价; ※超标原因分析要合理(如某项目PM10超标说成是农民烧大灶)。数据的合理性,如因受施工影响、监测方法影响的数据就不能用。 3.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应指水源地、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生态等敏感区等,要以图、表形式给出,明确距离、方位。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主要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环境功能不明确,特别是声环境功能类别,环境空气有的提到执行三级标准,要有依据。 ★保护目标应以图、表形式给出具体的保护对象----经常是保护目标与环境功能类别、应执行的标准混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功能区划和“重点保护目标”不能等同。 4 评价适用标准 列出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及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