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幕红外对管程序设计

光幕红外对管程序设计

光幕红外对管程序设计

光幕红外对管是一种常用的感应器件,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本文将介绍光幕红外对管的原理和程序设计方法。

一、光幕红外对管原理

光幕红外对管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发射管发射红外光束,接收管接收光束。当有物体遮挡光束时,接收管无法接收到红外光,从而触发感应信号。

二、光幕红外对管程序设计

1. 硬件连接

将发射管连接到控制器的输出引脚,接收管连接到控制器的输入引脚。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程序框架

在程序设计时,可以采用中断的方式进行光幕红外对管的感应。首先,需要配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引脚,并使能中断功能。然后,在中断服务函数中编写对光幕红外对管感应的处理代码。

3. 中断设置

在控制器的中断设置中,可以选择边沿触发或电平触发。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触发方式。

4. 光幕红外对管感应处理

在中断服务函数中,可以编写代码来处理光幕红外对管的感应。例如,当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光时,可以触发某个事件或执行相应的操作。

5. 程序优化

为了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可以进行一些优化措施。例如,可以设置合适的中断优先级,避免中断嵌套。另外,可以使用状态机等方法来简化程序的逻辑。

三、实例应用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光幕红外对管程序设计的应用。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防盗系统,当有人进入房间时,触发警报器响起。我们可以使用光幕红外对管来感应房间的入侵。

将发射管和接收管分别放置在房间的两侧,形成一个光幕。然后,在程序中设置中断服务函数,在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光时触发警报器响起。

在中断服务函数中,可以编写代码来控制警报器的开关。当接收管

接收到红外光时,将输出引脚设置为高电平,触发警报器响起;当接收管未接收到红外光时,将输出引脚设置为低电平,使警报器停止响起。

通过这样的设计,当有人进入房间遮挡光幕时,接收管无法接收到红外光,从而触发警报器响起,起到防盗的作用。

四、总结

光幕红外对管程序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安防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合理的硬件连接和程序设计,可以实现对光幕红外对管的感应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扩展。

以上就是光幕红外对管程序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章节一:介绍 本章节将介绍单片机红外发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提供一个概述。 1·1 单片机红外发射的基本概念 单片机红外发射是指利用单片机来控制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的一种技术。通过编写程序,单片机可以产生适合红外发射的脉冲序列,从而实现与其他设备的红外通信。 1·2 单片机红外发射的作用 单片机红外发射广泛应用于遥控器、红外传感器等领域。它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物联网设备的通信,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远程操作。 章节二:红外发射器的原理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部分。 2·1 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发射器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红外辐射能的装置。当通过红外发射器的电流改变时,会产生红外光束,用于传输信息。

2·2 红外发射器的组成部分 红外发射器通常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相关的电路组成。红外发 光二极管是通过注入电流来产生红外光的元件,而电路则包括电源、驱动电路等。 章节三:单片机控制红外发射的设计程序 本章节将介绍如何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红外发射的设计程序。 3·1 单片机的选择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常用的单片机 有8051系列、AVR系列、PIC系列等。 3·2 编写红外发射控制程序 根据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需求,编写控制程序。程序 需要设置红外发射器的脉冲宽度、频率等参数,并通过IO口输出相 应的控制信号。 章节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有: 1·红外发射器的数据手册●包含红外发射器的参数、引脚定 义等详细信息。

2·单片机开发板原理图●包含单片机与红外发射器连接的电路设计。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单片机:指微型计算机的一种,是一种集成度高、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芯片。 2·红外光束:指具有较长波长的电磁波,不可见于人眼,常用于遥控和红外传感器的通信。

红外对管电路

红外对管 特性简介: 直径:3mm波长:940nm 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 <20cm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 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 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100- 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一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 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 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这个使用通过IOA4、I0A5 I0A6 IOA7依次选通,选择最接近参考值的电压作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以避免可见光带来的干扰,检测障碍物的距离在0- 15cm。效 果不错。缺点是引用占用IO 口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 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W1和R1及 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 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 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 4 ---------- ----- Ju 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O由R4 C5决定:。其中fO 为检频频率,当R4=10K C5=222时,fO = 41KHz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 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4、检测液滴电路 无液滴落下时,接收管与发射管正对,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较强,有液滴滴下时,下落中的水滴对红外光有较强的漫反射、吸收及一定的散射作用,导致接收光强的较大改变,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经一级施密特触发器,送单片机的中断口,据此就可以正确的探测出液滴的滴落。解决了因液体透明而使得发射不明显的问题。 5、检测液面电路一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对光管的原理及应用 简介:红外线接收管是在LED行业中命名的,是专门用来接收和感应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线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红外线发射管成套运用在产品设备当中。详细可参阅:广州市光汇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说明。特征与原理:红外线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受入射光线,PN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简称:光生载流子)。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分类: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是光电三极管。光电二极管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分别别是NPN型和PNP 型。 作用:红外接收管的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在光控、红外线遥控、光探测、光纤通信、光电耦合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何选择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光电信号的放大倍率,一般的有1000-1300 1300-1800 1800-2500,这些对灵敏度有决定作用。 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红外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 2.2。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 2.3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 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精品论文】51单片机红外数据收发器设计+设计框图+电路图+流程图+源程序-论文_39

51单片机红外数据收发器设计+设计框图+电路图+流程图+源程序-论文 51单片机红外数据收发器设计+设计框图+电路图+流程图+源程序 研究目的本设计主要研究并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接收系统,并实现对八路开关的控制。控制系统主要是由MCS-51和52系列单片机、电源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LCD显示电路等部分组成,单片机编码发射遥控信号经红外接收处理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不同的信息码控制八路LED发光二极管各个状态,并完成相应的状态指示。研究意义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 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行调制,接收端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息的可靠传输来说,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红外遥控器所采用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传统的遥控器大多数采用了无线电遥控技术,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红外线遥控技术的成熟,红外也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通信和遥控手段。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由于红外线抗干扰能力强,且不会对周围的无线电设备产生干扰电波,同时红外发射接收范围窄,安全性较高。红外遥控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各产商的遥控器不能相互兼容。当今市场上的红外线遥控装置一般采用专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由于其灵活性较低,应用范围有限。所以采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遥控装置将同时具有编程灵活、控制范围广、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因此采用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M because of its high reliability and cost-effective, in the intelligent home appliances, instrumentation and many other areas has been very widely used. Control of the current SCM appliances shown on the simplistic appearance, diversification of func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uperior performance. Infrared remote

单片机红外发射

单片机红外发射 一、红外发射原理: 红外发射是一种通过发射红外光信号进行通信或控制的技术。其基本 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信号,并通过电路将 其调制成所需要的信号波形。 红外发射的工作原理如下: 1.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在发射端,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红外 发射源。LED通过正向电流激发P-N结,产生光子能量,进而发射红外光 信号。 2.调制电路:为了实现红外信号的调制,需要设计一个调制电路。调 制电路的作用是将待发送的信号转换成特定的脉冲信号,使LED以一定的 频率闪烁,并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宽度和周期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3.通信协议:在设计程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协议来编写发送指 令的代码。通信协议包括红外信号的编码、解码规则,以及通信双方之间 的数据传输格式等。 二、红外发射的设计程序: 设计红外发射程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常用的单片机有51系列、AVR系列、STM32系列等。 2.硬件设计:搭建与单片机连接的硬件电路,包括红外发射二极管(LED)的连接,调制电路的设计以及红外发射电路的供电和接地等。

3.红外发射的代码编写:根据具体的单片机型号和开发环境,编写控 制红外发射的代码。代码中需要设置与红外发射相关的参数,包括调制频率、调制波形、发送信号的格式等。 4.调试和测试: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连接红外发射电路并供电后,通过测试红外发射是否正常工作。可以使用红外接收器来接收红外发射的 信号,以验证发送的信号是否正确。 5.优化和改进:根据实际需求和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通过 调整参数、改善硬件电路等方式来提升红外发射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总结: 红外发射技术是一种通过发射红外光信号进行通信和控制的技术,其 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信号,并通过电 路将其调制成所需的信号波形。在设计红外发射程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 单片机,设计相应的硬件电路,编写相应的代码,进行调试和测试并进行 优化和改进。红外发射在智能家居、无线遥控以及遥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增加,红外发射技术在家电遥控、无线通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单片机是红外发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单片机红外发射的原理和设计相关的程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二、红外发射原理 1. 红外通信原理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一种无线通信方式。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的电磁波,不会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危害。通过调制红外线的频率和幅度,可以传输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2. 红外发射原理 红外发射是通过调制器件发射调制后的红外信号。在单片机红外发射中,通常使用红外发射二极管作为发射器件。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引脚,可以使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射出不同频率和占空比的红外信号。 3. 红外编码原理

在红外通信中,通常需要对信号进行编码,以区分不同的按键和数据。红外编码有多种方式,常用的有NEC编码和RC-5编码。通过将特定的按键和数据映射成不同的编码,可以实现红外通信的多样化功能。 三、单片机红外发射设计程序 1. 硬件连接 ,需要将红外发射二极管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出引脚。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所使用的单片机的引脚定义和电路原理图。 2. 程序设计步骤 设计单片机红外发射程序的步骤如下: 1. 初始化单片机的IO引脚,将输出引脚设置为输出模式。 2. 设置红外发射的调制频率和占空比。 3. 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将数据转换成对应的红外编码。 4. 根据红外编码,控制输出引脚的电平变化,以模拟红外信号的调制。 5. 持续一定时间后,停止红外发射,将输出引脚恢复到默认状态。 3. 程序示例

单片机红外线发射程序

/******************************************************************** ********************* 红外发射接收原理: 发射波形(38kHZ代替高电平) 接收波形(接受到的电平反向) 38kHZ 38kHZ 发射____1__________ ______1_________ ||||||_____0________||||||___0_______------------->___0__| |___0__| -------------> 定时器工作方式 在方式2中把16位的计数器拆分成两个8位计数器,底8位作计数器用以保存计数初值。方式2适合用于比较精确的脉冲信号发生器,和波特率发生器 方式2计算初值X,X=256-tfosc/12(或6) 12和6是分频,一般情况下取12;t为所设计时时间单位为s,fosc为晶振单位为Hz。 计数器每加1耗费一个机器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振荡脉冲周期即如果震荡周期为1s计数器加一要花12s ,若晶振为fosc=12MHz计数频率 为fcont=fosc/12为1MHz即计数器加1消耗1us ,每计1所华的时间为t=T=1/fcont=1(fosc/12)=12/fosc /**********************************************************/ #include "reg51.h" #include "keyscan.c" sbit TR_DATA=P2^7; /*********************************************** 函数名:delay_ms 子函数:无 输入:n 输出:无 功能:延迟nMS子程序24MHz,n MS经滤波器检测非常精确 ------------------------------------------------ ************************************************/ void delay_ms(unsigned int n) { unsigned int i=218; for(;n>0;n--) { while(i--); i=218;

红外对管 原理

红外对管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常用的红外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相对较低的成本等特点。该传感器主要由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和红外接收二极管(IR Photodiode)组成。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即将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首先,红外发光二极管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光束。这些红外光束通过氮化镓(GaN)或砷化 镓(GaAs)等材料制成的发光器件,其能带宽度与所释放的光子的波长相匹配。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通过在PN结上的注入和偏置,使电流流过发光材料,从而激发产生光子。 接下来,红外光束会穿过环境传播到红外接收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采用硅(Si)或锗(Ge)等材料,其材质特性与红外光波长相匹配,因此能够高效地吸收红外光。当红外光照射到红外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一个光电流,这是由于光子能量转化为材料中的电子能量所引起的。 接下来,该电流信号会被传感器的电路进行放大和处理。常见的处理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输出电路。放大电路通常用于放大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以便进行后续处理。滤波电路主要用于滤除噪声信号,提高传感器的信噪比。输出电路则可以将处理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最后,经过处理的信号被送至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以实

现不同的应用需求。例如,可以通过监测红外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之间的反射和干扰来检测到物体的存在与否。当有物体进入传感器的感知范围时,红外光线将被物体吸收或反射,从而改变接收二极管上的光电流大小,进而被传感器检测到。通过监测光电流的变化,可以判断物体的存在与否,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红外对管主要应用于人体检测、自动照明、安防系统、无人驾驶、自动门禁系统等领域。通过感知物体的红外特征,红外对管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准确控制。在人体检测领域,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人体的识别和跟踪。在自动照明领域,红外对管可以通过感知到人体或动物的存在来自动开启或关闭照明设备。在安防系统中,红外对管可以实现对区域内异动物体的监测和报警。在无人驾驶领域,红外对管可以用于检测周围障碍物,帮助车辆实现自动导航。在自动门禁系统中,红外对管可以用于检测人员的到来,从而实现门禁的自动开启或关闭。 总结来说,红外对管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光来实现对物体存在与否的检测。其工作原理基于红外辐射的特性和光电效应的原理。通过光电转换和信号处理,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控制。红外对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各种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及设计程序)

用AT89S51单片机制作红外电视遥控器 一般红外电视遥控器的输出都是用编码后串行数据对38~40kHz的方波进展脉冲幅度调制而产生的。 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 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 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展二次调制,然 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一般电视遥控器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红外遥控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后16位为8位的操作码和8位的操作反码,用于核对数据是否接收准确。 根据红外编码的格式,发送数据前需要先发送9ms的起始码和4.5ms的结果码。 遥控串行数据编码波形如下列图所示: 接收方一般使用TL0038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进展接收解码,当TL0038接收到38kHz红外信号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否则为高电平。所以红外遥控器发送红外信号时,参考上面遥控串行数据编码波形图,在低电平处发送38kHz红外信号,高电平处则不发送红外信号。 单片机红外电视遥控器电路图如下: C51程序代码: #include static bit OP;//红外发射管的亮灭static unsigned int count;//延时计数器 static unsigned int endcount; //终止延时计数static unsigned char flag;//红外发送标志char iraddr1;//十六位地址的第一个字节 char iraddr2;//十六位地址的第二个字节

电梯光幕的工作原理与安装调试操作方法

电梯光幕的工作原理与安装调试操作方法(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电梯光幕的工作原理与安装调试操作方法电梯

光幕的一边等间距安装有多个红外发射管,另一边相应的有相同数量同样排列的红外接收管,每一个红外发射管都对应有一个相应的红外接收管,且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同一条直线上的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之间没有障碍物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调制信号(光信号)能顺利到达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管接收到调制信号后,相应的内部电路输出低电平,而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红外发射管发出的调制信号(光信号)不能顺利到达红外接收管,这时该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调制信号,相应的内部电路输出为高电平。当光幕中没有物体通过时,所有红外发射管发出的调制信号(光信号)都能顺利到达另一侧的相应红外接收管,从而使内部电路全部输出低电平。这样,通过对内部电路状态进行分析就可以检测到物体存在与否的信息。 电梯光幕的红外发射和接收通路数目理论上最大可有215个,考虑到实际光幕的高度和上下通路之间的间距,一般不会超过48个。 电梯光幕分直线扫描方式和交叉扫描方式,在直线扫描模式下,单片机每次向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相同的通路选择信号,即第一路发第一路收、第二路发第二路收、…第十五路发第十五路收、第十六路发第十六路收。而在交叉扫描模式下,单片机每次向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不同的通路选择信号。即第一路发第二路收、第二路发第一路收、……第十五路发第十六路收、第十六路发第十五路收。相比之下,交叉扫描模式对物体的高度测量更为精确,且在检测区域中心1/3处的检测精度最高。最小检测高度可缩至直线扫描模式下的2/3。但是考虑到实际需要,现在普遍使用的都是直线扫描方式的安全光幕。 安装调试操作方法 检查电梯安全光幕是否牢固的固定在需装备的设备上,电梯光幕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是否在一平面内,且以发射器和接收器为边界的保护区域应为该平面内的一个矩形 检查电梯安全光幕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是否和各自的电缆准确的装配到位,以及电缆的接线端是否与电源和控制单元准确、牢固的连接 给电梯安全光幕传感器接通电源,此时光幕传感器开始自检、同步及自校准,约1秒钟后,发射器黄色指示灯稳定,接收器指示灯全部熄灭,表示光幕传感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 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接收器件,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控、红外测距、红外反射传感等领域。本文将介绍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 一、红外对管的基本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具有红外敏感元件的光电转换器件。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光的吸收和转换。当红外光照射到红外对管上时,红外光被红外敏感元件吸收,并产生电流信号。通过对这个电流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红外光的检测和测量。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主要包括信号检测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输出电路等部分。 1. 信号检测电路 红外对管的信号检测电路主要用于检测红外光的存在与否。它通常由一个光敏二极管和一个电阻组成。当红外光照射到光敏二极管上时,光敏二极管产生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压信号可以检测到红外光的存在。 2. 放大电路 红外对管输出的电流信号比较微弱,需要经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放大电路通常采用运放作为放大元件,通过调节运放的增益大小,可以实现对红外光信号的放大。

3. 滤波电路 由于红外对管对其他频段的光也有一定的响应,为了减少干扰和提高检测精度,需要在电路中加入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件,如电容、电感等,来滤除非红外光信号。 4. 输出电路 红外对管经过信号检测、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最终需要输出一个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电路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设计,如电压输出、电流输出或开关输出等。 三、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场景 1. 红外遥控 红外对管广泛应用于遥控器中,用于接收和解码遥控器发送的红外信号。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遥控器会发送一个特定的红外信号,红外对管接收到这个红外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解码电路解码后,可实现对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电的遥控操作。 2. 红外测距 红外对管还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通过发射红外光,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可以计算出物体与红外对管的距离。这种红外测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门、机器人导航、智能驾驶等领域,实现对物体距离的快速测量和定位。 3. 红外反射传感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使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时,驱动电路的设计相当重要,好的设计能使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最高,且使用寿命增长,所以在此要特别介绍驱动电路。 1.电阻负载驱动: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在使用时,须由电流驱动,又其发光强度是与电流成比例变化,所以电流控制方式的重要性就相对的增加了。图8所示为其电阻负载驱动方式,这是最简单的驱动方式,驱动电源是以直流为之,根据图9所示的正向电压、电流特性可绘出其负载线,并求出其工作点。该工作点所对应的电压、电流分别为VF及IF ,其算式为: 图8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图9发光二极管正向电流-电压特性及工作点 在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是在IF电流的控制,设计出的IF不能太大,若大于IF(max)则元件有烧毁之虑,IF若太小,则其发射束就会变小。另外在电源电压的取得亦须注意其稳定性,为求得发射光束的稳定,电源电压的稳定要求相对的提高,所以在精密的红外线控制中,应尽量做到电源的稳定,有时为求其稳定性也可将电源提高,电源提高之后,为保持电流的不变,所使用的限流电阻亦相对的提高,此时电源的微量变动,对电流影响就不大了,以下就介绍电阻负载驱动设计例:假设电源电压VCC=5V,电流IF取小于IF (max)为20mA,由图8的特性曲线求得电压VF=1.2V代入驱动公式可得: 得R =190Ω,此时R须采用190Ω,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即可取得20mA的驱动电流。 2.多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串、并联驱动 有时候用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其输出能力是不够的,因此也可同时采用多个发光

二极管做发射,以加强其输出能力,多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有两种,一是串联,一 是并联。图10是串联驱动的方式,图11是并联驱动的方式,每一支路电流 ,所以电源总共提供了N×If的电流。 图10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方式图11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之驱动方式 3.用晶体管做为定电流的驱动电路 为求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出光束的稳定,也可借定电流电路驱动之,定电流电路的设计可采用如图12所示三种方式为之,图中采用稳压二极管做定电压,可以得到IE电流,又,所以IF≒(Vz-VBE)/RE,式中VZ,VBE,RE皆为定数,所以IF固定不变,因此可以在晶体集极串接很多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图12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一、工作原理 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具体而言,红外对管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 1. 发射器 发射器通常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其外部电流通过二极管,将电流转化为红外光。红外光具有较高的频率和短波长,适用于传感器应用。 2. 接收器 接收器是由光敏电阻构成的。当红外光照射到光敏电阻上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接收器将这个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供后续电路处理。 3. 工作方式 红外对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接收器接收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测量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强度变化,可以检测到外部的物体或者障碍物。 二、应用领域 红外对管由于其便捷和灵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 1. 运动检测与安防 红外对管可以用于运动检测和安防系统。当有物体靠近或者经过红外对管时,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从而触发警报或者相应的反应。 2. 手势识别 红外对管也可以用于手势识别。通过分析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识别手势的动作,实现例如控制电视、音响等家电的功能。 3. 自动照明 红外对管还可以用于自动照明系统。通过检测到人体的存在,红外对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自动开启或关闭照明设备,实现节能的效果。

4. 自动门窗 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等,红外对管也常常被用于自动门窗的控制。当有人靠近时,红外对管感应到信号的变化,从而触发门窗的打开或关闭。 5. 温度测量 通过调整红外对管的特定指标,还可以将其用于温度测量。当红外对管接收到物体所发射的红外光时,可以通过测量其信号的强度,来估计物体的温度。 三、总结 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通过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接收器接收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可以实现对物体或障碍物的检测。由于其广泛应用于运动检测、手势识别、自动照明、自动门窗等领域,红外对管在现代科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光幕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光幕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一、光幕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安全光幕的一边等间距安装有多个红外发射管,另一边相应的有相同数量同样排列的红外接收管,每一个红外发射管都对应有一个相应的红外接收管,且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同一条直线上的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之间没有障碍物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调制信号(光信号)能顺利到达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管接收到调制信号后,相应的内部电路输出低电平,而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红外发射管发出的调制信号(光信号)不能顺利到达红外接收管,这时该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调制信号,相应的内部电路输出为高电平。当光幕中没有物体通过时,所有红外发射管发出的调制信号(光信号)都能顺利到达另一侧的相应红外接收管,从而使内部电路全部输出低电平。这样,通过对内部电路状态进行分析就可以检测到物体存在与否的信息。 安全光幕的红外发射和接收通路数目理论上大可有215个,考虑到实际光幕的高度和上下通路之间的间距,一般不会超过48个。 安全光幕分直线扫描方式和交叉扫描方式,在直线扫描模式下,单片机每次向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相同的通路选择信号,即第一路发路收、第二路发第二路收、…第十五路发第十五路收、第十六路发第十六路收。而在交叉扫描模式下,单片机每次向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不同的通路选择信号。即路发第二路收、第二路发路收、……第十五路发第十六路收、第十六路发第十五路收。相比之下,交叉扫描模式对物体的高度测量更为,且在检测区域中心1/3处的

检测精度高。小检测高度可缩至直线扫描模式下的2/3。但是考虑到实际需要,现在普遍使用的都是直线扫描方式的安全光幕。 当安全光幕传感器开机进入工作状态后,每次实际使用之前,为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必须进行安全检测,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并做好记录,登记在册:检测方法按安装调试后两个步骤进行 二、光幕的应用 主要应用行业:锻压机床厂、汽车制造厂、摩托车制造厂、电器生产厂、五金加工厂、塑胶机械厂、切纸机应用等行业。 主要应用范围: 检查路径不确定物体掉落 手臂防护 保护电子组件机器,不受外物入侵

消防红外对射设计规范

消防红外对射设计规范 篇一:红外对射系统概述 目录 1. 概述 2. 系统组成 3. 系统设计依据 4. 系统控制中心 5. 系统控制中心技术要求 6. 系统技术要求 7. 售后服务及培训 8. 建成后应达到的效果 9. 整体工程预算表 1.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对安全技术防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打击各种各样的经济刑事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各行各业和社会各部门的正常运转,采用高科技手段预防和制止各种犯罪将会成为安全防范领域的发展方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各种新型安保观念的引入,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及居民小区纷纷建立起了各自独立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或联网报警系统。在银行、通讯、电力等国家重点部门,联网报警网络已基本形成,对预防和制止犯罪、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普及,网络通讯技术及图像压缩处理技术以及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能够采用最新的计算机、通讯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字图像,可为实现远程图像监控及联网报警系统提供高效可行而且价格低廉的解决方案。 根据“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设计指导思想,同时根据天一方中商业楼安全防范系统的实际要求:对

大楼周边进行有效的监测。通过实施该红外监测系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内部管理,同时,保障整个大楼的安全运作。设备选型应实际考虑大楼的实际要求和客观条件,在现有条件和承受能力上首先选用性能可靠的设备和器材,同时严格避免重复购置或无用购置。基于以上要求,初步确定了此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应及时交于甲方或工程承接商进行审定,并按照甲方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该方案的最大可实施性。 2.系统组成 2.1前端设备位置分布:<请依据实际情况设置红外对射器位 置分布图> 2.2主监控室 2.2.1物业的传达室设置为主监控室。主监控室配置报警主机设备进行监控操作。 2.2.2报警主机通讯联系预制1-7组电话,一旦有入侵,自动循环的拨打电话,直至有人接听为止。 2.2.3主机兼容多种协议,可对商业楼联网进行报警处理。 3.系统设计依据 本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有关条例和规范,包括: 3.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3.2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3.3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 3.4电子设备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3.5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3.6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7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3.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A/T75-94 GA/T74-94 GA/70-94 HYD41-01-1999 GA/T38-92 GB50198-94 GB12663-90 JGJ/T16-92

光电红外遥控开关设计(光电系统课程设计)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光电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课程名称光电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 所在班级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光电技术,红外遥控开关,单片机,多路 (2) 引言 (3)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3) 1、设计任务 (3) 2、设计要求 (4) 三、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 1、红外遥控技术的简介 (4) 2、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 3、光电红外遥控开关系统框图(系统分析) (5) 四.总电路设计 (5) 1、硬件设计原理 (5) 2、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 (5) 五、系统硬件设计 (6) 1、元器件选择 (6) 2、单元模块电路设计 (6) (1)光电红外遥控开关发射电路 (6) (2)光电耦合电路 (7) (3)光电红外遥控开关接收电路 (8) 3、系统原理硬件电路图 (9) 六、系统软件设计 (9) 1、光电红外遥控开关发射 (10) 2、光电红外遥控开关接收 (10) 3、软件程序流程 (10) 4、编程代码 (11) 七、Protues仿真结果 (11) 1、光电遥控开关仿真电路图 (11) 2、调试结果与分析 (11) 八、将电路图转换为PCB印刷电路板图 (11) 1、发射部分工程图及PCB图 (12) 2、接收部分工程图及PCB图 (13) 九、团队分工及心得体会 (15)

1、团队介绍及分工 (15) 2、队员心得 (15) (1)成员1 (16) (2)成员2 (16) (3)成员3 (18) (4)成员4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1 光电红外遥控开关系统电路原理图 (20) 附录2 光电红外遥控系统发射部分程序 (21) 附录3 光电红外遥控系统接收部分程序 (26) 附录4 元器件明细清单 (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