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精华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精华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精华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精华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创造了原始的住所,但那只是(遮风避雨)的地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雄伟的金字塔、庄严的紫禁城,辉煌的凯旋门……这些闻名于世的建筑,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2.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稳定的生活。3.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是(用兽皮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人类最早的房屋是(山洞、草棚和树巢)。

4.人类房屋的发展是怎样变化的?答: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5、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供功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6.举出几件不同风格的房屋:四川山村民居、傣族竹楼、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的房屋、江苏民居、北京四合院。

7、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塑料、混凝土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从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建筑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是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

8、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9.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10.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楼房的层次构成:一栋楼房→单元房→房间→墙→砖

11、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并生产出了砖、瓦、石灰等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

二课

1.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1)整体结构不同,如:三角形、立方形、圆柱形、球形、圆锥形、弓形、弧形等;(2)屋顶结构不同,如:圆顶、棱形顶、平顶、弧形顶等;(3)墙体结构不同,如:支柱、管状、空心、实心、框架等;(4)材料结构不同,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

2.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我知道:赵州桥是弧形结构,金字塔是三角形结构,桥墩是实心结构,埃菲尔铁塔是框架,体育馆是薄壳结构,美国的安普卡特中心是球体结构,DNA是双螺旋结构,泰姬?马哈尔陵是圆屋顶结构。

(1)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答:赵州桥的拱形结构能增加桥梁的稳固性,同时扩大了桥的流水面积,减少了洪水对桥梁的冲击。

(2)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答:因为空心既减轻自身重量,又不易弯折。

(3)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答:因为三角形比较稳固,能增加建筑物承受力。

4.蜘蛛网在变形的过程中,可以将运动产生的力分散掉,英国的一位建筑师利用这一原理,为足球俱乐部设计了一座带屋顶的看台,这种结构既节省材料,又使屋顶轻巧、坚固。

5、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叶子的直径达1.5米—2米,叶片的边缘向上卷起,像个绿色的大澡盆。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的结构,设计建造了一座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整个建筑轻巧、明亮、经济实用。

6.建筑物的结构与其它物体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举出实例并加以分析)答:如贝壳的外形多种多样,有锥形的、弧形的、球形的,但它们都是一层薄薄的外壳,它能承受巨大的水的压力,所以贝类动物可以其薄薄的贝壳来保护柔软的身体,人们从贝壳中受到启示,发明、建造了薄壳建筑,如悉尼歌剧院、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等。

7.叶脉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答:叶脉呈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叶面更坚固,更容易吸收营养。

8.贝壳和人体中有许多拱形结构,这样抗压能力强;蜂巢是蜂窝结构,抗压能力强,质量轻、空间大;DNA是双螺旋结构,不易断损。筒形叶桥模仿了植物的叶子的结构。

9.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人们选取各式各样的结构。(1)改变建筑物的结构,可以改变建筑物的承载力。例如三角形的基本结构具有稳定性:仿生建筑一般模仿生物的独特结构(2)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加大物体的承载力,例如:把一张纸折成纸桥,可以承载更大的重量。

三.美丽的建筑

1.我们从建筑物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的美。

2.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3.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美的?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山体、流水、湖面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手段,利用各种要素造作需要的景观,如假山、人工湖、雕塑、楼、台、亭、榭、廓等体现建筑环境的美。

4.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5.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有瓷砖、壁纸、装饰木线、石膏板等。

6.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体现环保、美观、易得的要求。

7.绿色建材:是指对人体、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环保、安全型的建筑材料。

8.人们是怎么样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好?答:人们利用瓷砖铺地面、浴室、厨房的墙壁,用装饰木线装饰门口、窗口,用石膏板做出各种造型。要轻装修、重装饰,更利于环保。

9.设计制作流程图:(1)选择题目;(2)确定制作的目的;(3)根据目的设计多种方案;(4)选择方案并进行制作;(5)评价与改进。

10.制作一个建筑物“模型”的方法有:雕刻法、粘接法、替代法、插接法。

四课:人体的组成

1.从外部形态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认识建筑物和人体的组成。(怎样通过比较来理解人体的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有机体(人体)→→系统(循环系统)→→器官(心脏)→→组织(心肌组织)→→细胞(心肌细胞)

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楼房→单元→房间→墙→砖

通过比较建筑物和人体的组成我们知道:人体的最基本结构是细胞,它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相当于墙,器官相当于房间,系统相当于单元房,有机体相当于一栋大楼。

3.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4.怎么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它是什么样的?答:(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一个个“小格子”。

5.不同类型的细胞外型有什么区别?答: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6.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细胞有什么作用?) 答: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7.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

8.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人体的?答:人体内部器官有肝、肠、胃、肺、心脏、脑、神经等。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进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八大系统。人体主要有八大系统,即: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五课:消化与吸收

1.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等

2、食物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它们有什么作用?答:口腔→→食管→→胃(肝脏、胰脏)→→小肠→→大肠→→肛门。口腔:破碎食物。食道:食物从口腔进入胃的通道。小肠:消化吸收储存的食物。大肠:吸收水分,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3.什么叫消化?什么叫吸收?答: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4.消化过程是怎样的?答:(1)牙齿将食物破碎,加进唾液,经舌搅拌,将食物送入食道。(2)食物经过食道到达胃,胃的蠕动及胃液的作用把食物变成食糜,进行初步消化。(3)食糜到达小肠后,在肠的蠕动及肠液、胆汁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变成能溶解于水的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吸收。(4)剩余的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水份,将剩余的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

5、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1)不暴饮暴食.②不喝酒或少喝酒。③吃东西细嚼慢咽。④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⑤睡前不吃固体食物和甜食。⑥不喝生水, 少吃凉东西。⑦少吃油腻食品。

6、怎样保护消化器官:(1)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2)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3)吃饭时不要看书、写字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4)尽量不饮酒,保护消化器官健康。(5)饮食搭配要合理。(6)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高脂肪

的食物要适量。

7.举出几种消化系统疾病?

答:肠炎、胃溃疡、脂肪肝、痢疾、十二指肠溃疡等。

8、肝脏:最怕酒;胰腺:怕暴饮暴食,过多油腻食物以及大量饮酒;口腔:怕吃得太多太杂;胃:怕暴饮暴食

9、什么是消化道?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成年人小肠长6米大肠长约1.5米。

10.在没有发明内窥镜之前,医生是怎样做诊断的,有什么弊端?答:在没有内窥镜之前,医生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及通过简单的检查后凭经验做诊断的。这样做的弊端是很容易误诊,从而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六课:呼吸与交换

1、呼吸系统由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

2、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气体交换场所是什么?(肺)

4、呼吸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完成的,怎样完成的?

答: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体外,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吸入了空气。

5、呼吸的作用是什么?答: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在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16次。婴儿则需呼吸30次,跑步的时候,身体里需要更多的氧气,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到60次。人体时时刻刻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6.简述呼吸过程?

答:从鼻腔吸进新鲜的空气(氧气),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肺泡)里,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从全身各处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肺泡)内,经支气管、气管、喉、鼻腔排出体外。

7、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答(1)一氧化碳中毒 (2)大量吸烟 (3)大气污染 (4)随地吐痰 (5)感冒等。

8、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往往是由于细菌或病毒侵染人的呼吸道引起的,并通过感冒病人咳嗽、打喷嚏、吐痰是散出的含有细菌或病毒的飞沫传染。

9、制作一个肺的模型,在模拟呼吸的过程中,瓶子相当于胸腔,气球相当于肺,橡胶皮膜相当于膈肌。吸管相当于气管。模拟呼吸的过程: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体外,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吸入了空气。从鼻腔吸进新鲜的空气(氧气),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肺泡)里,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从全身各处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肺泡)内,经支气管、气管、喉、鼻腔排出体外。

八课:生理与适应

1.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身体运动等。心理功能包括感觉、思维、情绪等。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完成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神经组成的。

2.什么是反应时?反应时: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存在的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许多心理加工过程,这种加工过程是在脑、脊髓、和神经系统内完成的。

反应分为5个阶段:感觉信息——传入信息——处理信息、产生指令——传出指令——执行指令

3、反应时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反应时的长短与刺激的强度、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人对刺激的熟悉程度、动作反应的次数等因素有关。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

5怎样注意用脑卫生:(1):在一天内交替进行各种学习活动。(2):每天应保证足够的睡眠。(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⑷多食用一些健脑食品如核桃、大枣、牛奶

6、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刺激的真实情况是一致的。然而,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

七课:循环与运输

1.循环器官包括:血管、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是心脏,人们常把它称为“泵”。心脏相当于泵,为血液循环流动提供了动力,而血管相当于运送食物的传送带。

2、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套由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这套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完成物质的运输。推动

血液在我们体内的血管中不停地循环往复流动的动力主要靠心脏。

3.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4、血液流程图:左心室→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5、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75次)叫心率。测量时要保持平静。心跳与脉搏的频率一致。

6、影响心脏跳动快慢的因素:1:剧烈运动。2:心情紧张、高兴。3:吃很辣的食物。4:心脏疾病

7、心跳加快时血液流动加快从而运送到全身的营养和氧气增加。

8、治疗心脏疾病的新技术:1:血管扩张手术。2:心脏起搏器。3:人工心脏移植4、心脏搭桥

9.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答: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病痛,甚至重新获得生命。

10.怎样保护自己的血管和心脏的健康?答:(1)经常锻炼身体。(2)不吸烟、不饮酒等。

11.心跳与脉搏的频率一致吗?还有几种测量脉搏的方法?

答:一致。(1)直接用听诊器测心率。(2)将右手中指和食指放在左手腕动脉处可测心率。(3)将中指和食指放在颈动脉处可测心率。

12.心脏分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

九课健康成长

1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和结束的年龄略有不同,一般为10岁到20岁,女孩比男孩平均早2岁。

2.青春期是人体生长育的第二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

3.要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我们需要怎样做呢?答:(1)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活动量增大,需要全面、合理的营养。(2)强壮的体魄对我们一生都很重要。所以要坚持体育锻炼。(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4.喜欢与同龄人交往是件好事。热情、宽容、守信、自尊、自律、有爱心等优良品质,往往是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体验形成的。

5.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男生六要:(1)要懂得男女是有差异的;(2)要学会尊重女生;(3)要主动帮助女生;(4)要有保护女生的责任感;(5)要自觉抵制黄色诱惑;(6)要有道德约束能力。

女生六要:(1)要举止大方得体,掌握分寸;(2)要和异性保持文明、群体、公开的交往。(3)要识别、抵制异性的挑逗;(4)要拒绝钱和物的诱惑;(5)要远离学生不该去的地方;(6)要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6.我们的身体虽然是有不同器官和系统组成的,但它们在大脑和神经的指挥与调节下,配合得非常默契和协调,使我们从婴儿到幼儿、从少年到青年。。。。。。如花蕾在绽放,如嫩芽在茁壮成长。

7.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显著。十.小池塘,大世界

1.什么叫生态系统?答: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动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是由哪两大部分构成的?各包括什么?答: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等。非生物环境包括: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

3.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整个海洋、整个陆地、小到一个草地、一个池塘。

4.我们观察的生态系统中那种生物最多?为什么?答:植物最多,因为只有植物多,才能给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氧气等。

5.生态系统中死去的动物和植物为什么会腐烂?他们的腐烂对神态系统有什么作用?答:因为有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它们的腐烂会变成养分,滋养其它生物。

7.分析一个生态系统的步骤:选点观察、取样记录、统计整理、展示结果。

8.构成生物因素的最小单位是生物个体,每一个个体与该物种的其他成员构成生物种群;不同种类的生物种群又构成生物群落。

9、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环境。

11.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起什么作用答: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生物非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水、空气温度、

阳光、土壤

校园生态系统老师学生花草树细菌、病毒

草地生态系统蚂蚁、蝴蝶花、草

森林生态系统狼、兔、蝴蝶树、草、花等

10、选择一个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各种非生物成分的作用?答:例如池塘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其中生物包括动物:鱼,虾等,植物:水草,微生物有细菌等。非生物有:阳光,空气,水等。(1)植物(水草)为动物(鱼,虾)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2)非生物环境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3)动物的粪便又成为了植物生长的养料。

十一课

1、生态平衡: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并放出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周围的温度、土壤、空气、水分等与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2、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哪些启示?答: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启示:人类要积极的保护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决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打破这种平衡。

3、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的吗?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平衡。

4、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①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供自己和其他生物生长的植物被称为生产者。②消费者:人、牛、猪等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被称为消费者。③分解者:能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或腐烂植物的细菌等微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5、(1)、什么是生物圈?地球表面所有的较小的、较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了一个最大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2)除了生物圈之外,地球上还有,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其他圈层。(3)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6、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答:生物圈是地球上较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无法代替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所以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7.地球上除生物圈外,还有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其他圈层。生物圈是所有圈层交会的大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8.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供自己和其他生物生长的农作物被称为生产者;牛、猪、鸡等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谷物、农作物秸秆、小虫等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消费者;能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或腐烂植物的细菌等微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9.举例说明人和生物圈的关系。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如人的衣、食、住、行都来自于生物圈。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也来自生物圈。

10、地球表面所有较小的、较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了一个最大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11.北京大兴留民营村农民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这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留民营村因此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确认的“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十二课小行为,大环境

1.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承诺:

(1)生命离不开水。我们不但要节约用水,而且要保护水不受污染。

(2)废弃物对生态系统有致命的伤害。我们要减少废弃物,并尽量回收利用。

(3)农药和汽车尾气污染大气。要尽量少使用农药,短距离的路途尽量不乘汽车。

(4)有些能源的开发利用会破坏环境。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合理开发利用能源。

(5)植物能保持水土,有些植物的叶子还能净化空气。所以我们要保护植物,多植树造林。

(6)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2.某化肥厂把污水排放到附近的一条河里,这种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会造成什么影响?应该怎样做?答:会使河里的鱼、虾、水生植物受到危害,打破生态系统平衡。

严禁向河里排放污水,污水必须经过处理。

3.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答:生物圈是地球上较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无法代替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所以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4.“生物圈2号”告诉了我们什么?答:“生物圈2号”试验用事实告诉我们,地球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惟一的家园。

5.生态学家在对某一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时,经常需要知道某一种生物的种群数量、生长变化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情况。但是生态学家很难数清这玩意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因此他们经常会用到一些估算的方法进行推测。

6.对同一问题尽量尝试多种估算方法,并分析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十三、浩瀚的宇宙

1、怎样描述银河系:

(1)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跨天空,那就是银河系

(2)从地球上看,银河系是穿过夜空的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

(3)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

(4)从侧面看,银河系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

2、银河系由500亿颗恒星、2000亿颗行星组成。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

3.科学家用光年来表示星球之间的距离,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如果以光速飞行,从地球到银河系的中心大约需要2.8万年。

4、天文学家把所有的空间以及其中的万物叫宇宙

5、中国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星际航行的向往。

6、天文学家已经发出了“星空在消失”的警告。我们应该防止大气污染。

7.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答: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和几十亿,上百亿象银河系那样的星系组成宇宙。

8.给宇宙飞船命名:

命名说明:我给宇宙飞船命名:钱学森号宇宙飞船

用这个名字命名的理由:钱学森爷爷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他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的贡献。为表彰钱学森爷爷在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十四课

1.在5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用浑天仪等仪器来观测太阳、月球和星星了。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仪器是浑天仪。

2、意大利人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

3、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标志着进入了现代天文学时代。

4.举出5种望远镜。答: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5、你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①麦哲伦太空探测器。②哈勃太空望远镜。③射电望远镜。④天文观测站。⑤宇宙飞船。⑥太空空间站。⑦人造卫星等。

6、你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都有什么用途?答:①麦哲伦太空探测器围绕着金星运转,它向地球发回无线电信号来展示金星表面的样子。②1990年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围绕着地球运转,它所观测宇宙的深处,比地球上任何望远镜看得更远。③射电望远镜转动它的“巨耳”,对准天空就能接收来自遥远宇宙的各种电波。除此之外还有宇宙飞船、太空空间站、人造卫星等。

7、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8、让我们用气球做模拟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把气球充满气,松手,观察空气向哪个方向喷出?气球向哪个方向飞出?气球靠什么力量前进的呢?答:空气向后喷出,气球向前飞出,气球靠反冲力量前进的。

9、哪些因素影响火箭的飞行?有哪些办法让火箭飞得更直更高?答: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既有火箭本身的材料,动力和工艺方面的因素,也有外界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要素。只有当三个尾翼,在相对平衡的位置上,火箭才能飞得更高更直。

10、中国航天的创始人是钱学森,1955年,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

11、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拉力是地球的引力。人造卫星能够绕地球飞行与地球引力和运转速度有关。

12、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奥运会精彩的竞赛场面是靠人造卫星传送的。

十五课

1.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制造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科学家们把发射人造卫星视为宇宙航行的开端。如今增添了5000颗。

2、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到1998年我国已经有35颗卫星了。

3、人造卫星的用途:在太空各种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具有科学实验、通信、导航、侦察、气象预报、资源勘测和天文观测等各种用途。

4、同步卫星从地面上看,它好像静止在空中不动,请用相对运动的原理解释: 同步卫星就是卫星运行的速度与方向和地球的自转速度和方向刚好一样都是24小时旋转一周,这样从地球上看,卫星就像是静止在地球的上空。

5、影响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因素有:地球引力、运动速度和本身的质量。

十六课

1、前苏联【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

2、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

太空中自然环境与地面上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失重现象给生活、工作引起种种不便利。

3、我们把可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工作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称做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和平号”既是人造天宫,也是第一家太空工厂,宇航员在这里生产出了优质半导体材料和高纯度的药物。

4、航天服有什么作用?

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服。用的是能抗辐射的材料制成的,一般内置一套循环、呼吸系统,排泄收集系统。作用:保护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命安全。

5、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几个国家正在携手打造,一个绕地球转动的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和科学家将在那里生活和工作。

6、想象不同国家的宇航员要在空间站里共同工作、生活,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答;可能会遇到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感到寂寞、身体不适应等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7、2003年2月1日,美国哥化比亚号航天飞行在结束“科学研究之旅”重返地面的过程中爆炸。航天飞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8、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我国独立设计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发射升空,北京时间10月16日6点48分,经过20小时飞行,绕地球14圈的“神舟五号”飞船顺利 返航。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的飞天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自主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神舟5号

2003、10、15、9时 杨利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6号

2005、10、12、9时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7号

2008、9、25、21时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8号

2011、11、1、5时 无人 神舟9号 2012、6、16、18时 刘洋(女),景海鹏、刘旺 十七课

科学家 钱学森 张衡 牛顿

爱因斯坦 阿基米德 袁隆平 居里夫人 主要贡献 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等领域

浑天仪 地动仪 万有引力

定律,力学

三大定律

(英国) 广义相对论 (德国) 浮力定律 杠杆定律 (古希腊)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发现了镭和钋 (波兰) 值得学习

的精神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勤于观察,思考

用于创新 忘我工作坚持真理 2.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3.简述汽车发展史。

答:①1769年法国人制造了第一辆三轮蒸汽汽车;②1886年德国人制造了四轮汽车;③1908年美国人制造了T 型福特汽车;④现代新型汽车。

十八课

1、科学探究活动分几类?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有:观察与实验、计划与实施、阅读与思考、设计与制作等

、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怎样的?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与预测 3:制定计划 4:观察、实验操作 5:思考得出结论 6:

表达与交流

、 3、在科学课上,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如观察、记录、预测、

分类、对比实验、设计与制作、建立模型、信息搜集和整理、表达与交流等。

、 4、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并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时,我们通常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5、利用多种图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点?

①曲线图:可以直接地看出数据变化情况

②柱状图:可以看出数据占总体的百分之几

③扇形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多少情况

④概念图:可以了解数据的层次及基本的概念

6、怎样写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

①给自己的报告取个题目。

②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

③说明你的假设或设计方案。

④列出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仪器)。

⑤描述实验时或设计与制作时采取的步骤。

⑥展示并解释实验中的现象、数据或对产品测试的结果。

⑦在实验结果或产品设计成功的基础上作出结论。

7、我们曾经利用多种多样的图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如曲线图、柱状图、扇形图、概念图等。

8.科学家所取得发明创造的成就与他们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献

身科学的精神有关。

实验题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

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如有

其它方法还可添加)

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

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

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

书 香 浸 润, 励 志 成 长! 第一单元 位置 1、 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几 列 几 行 ↓ ↓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一般(从左往右看) (从前往后看) 2、 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 3、 图形左、右平移: 行不变 图形上、下平移: 列不变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 8的和是多少? 也表示9 8的5倍是多少? 5×98 表示求5的98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3表示求98的4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4、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就是把所有的分子中可与分母相约的数先约分,再用分子乘分子作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一般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负数】 1、正、负数的读写方法:(1)写正数是,加“+”号或省略“+”号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是,加“+”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号的,这个“正”字就不需要读出来。(2)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号,读负数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2、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等。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在数轴上正数都在0的右边。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如温度、方向、海拔、支出和存入等。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正数> 0 >负数)例:5>0>–7,–6>–8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特征: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侧面: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但不可能得到梯形。 3、把圆柱平行于底面切割,切面是和底面大小相同的两个圆; 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连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 4、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 h。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判断。 1.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3.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4.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5.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6.利用酵母菌发面后,体积可以达到原来的4-5倍。(√) 7.电池、医用针管等有毒有害垃圾要做深埋处理,才不会有危害。(√) 8.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可以减少垃圾数量。(√) 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10.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1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 离的单位。(√)

12.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棵树后,所描述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 13人们要想获取真实的资料,必须自己亲自去动手 获取,没必要与会交流。(×)电磁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了。(√) 15.太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系统。(×) 16.正在使电灯发光的电线旁边没有磁场。(×) 17.将垃圾深埋以后,再也不会污染环境了。(×) 18.空气,土壤,海洋一旦被污染就再也无法治理了。(×) 19.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20.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高,所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2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都是 很有规则的。(√) 22.锅盖做成圆顶形主要是为了锅的容量大一点。(×) 2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4.物体的细菌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 才能观察清楚。(√) 25.我们在记录信息的时候,要如实记录,但不需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资料全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 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 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 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 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当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不能省力。变力的方向。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一、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复习 一、科学常识: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像钉锤、剪子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做()。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各种各样的()就是简单机械。家中常用的工具有()等。 2、使用机械的目的:()、()、()。 3、要打开啤酒盖你用()、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拧下螺丝钉你用()。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上有()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5、杠杆是一种(),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和()。6.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 7、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8、杆秤由()、()、()、()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9、杠杆有(),(),()。 10、“四两”拨千斤,称为()。 11、杆秤是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 12、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 13、轮轴可以()。在轮上用力时,();在轴上用力时,()。 14、生活中的轮轴有: ()、()、()、()、()、()等。 15、利用螺丝刀起出螺丝,是应用()原理,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其中刀柄相当于(),刀杆相当于()。在轮上用力(),在轴上用力();当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 16.固定在一个位置()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17、定滑轮的作用:();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组的()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要数吊着动滑轮的绳子几段】 18、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19、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吊车上安装的是(),窗帘上安装的是()。 2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有()的作用。 2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坡度越大越()。 22、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 )越省力。(道理同上) 23、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 24、生活中的斜面: ()、( )、( )、( )、( )、( )、( )。 25、不论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总是()转速(慢),()转速(快)。 26、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刹车是(),脚蹬子是(),螺丝是()。 27、自行车综合运用(),(),()等机械原理进行省力工作。 精品文档

北师大版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

604班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溪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概 念总结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1.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分数乘法意义 3.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4.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5.倒数:乘积是6.分数的倒 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 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把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1/等于4 ,所以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用除法。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单位1先找单位分数除法应用题:13.比和比例:14.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a:b)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 子的一种(如:。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个. ,前项后项各2,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1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如:a:b 这是比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a:b=3:4 这是比例。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负数必背知识点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大于所有负数,小于所有正数。负数比较大小,不考虑负号,数字大的数反而小。 2、“+”可以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3、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 百分数(二)知识点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就表示十分之八,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2、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3、应纳税额 = 总收入×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总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5、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圆、圆柱、圆柱必背公式 1、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公式d=2r;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公式r=d÷2. 2、已知直径求周长: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公式C=πd,直径=周长÷圆周率,公式d=C÷π 3、已知半径求周长: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公式C=2πr,半径=周长÷圆周率的2倍,公式r=C÷2π =πr2 4、已知半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公式S 圆 =π(d÷5、已知直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直径÷2)的平方,公式S 圆 2)2 6、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公式S侧=Ch;圆柱的底面周长=侧面积÷高,公式C=s侧÷h;圆柱的高=侧面积÷底面周长,公式h=S侧÷C。 7、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公式 S表= S侧+2S底。 8、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公式 V圆柱=Sh。圆柱的高等于体积除以底面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3)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臂膀。 4、工具和机械是神奇的,它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5、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6、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做事情常常用工具来帮忙。 7、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科学道理。 8、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 拔图钉用小刀或剪刀来撬;铁钉用羊角锤来撬;螺丝钉、木螺钉用螺丝刀。 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9、滑轮、斜面、杠杆应用 斜面: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杠杆: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 滑轮:利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的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二、杠杆的科学 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杠三要素是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3.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够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4.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5.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6.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杠三类。 7.杠杆是不是省力与它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 8.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9.杠杆尺做实验,得到以上结论。 10.剪刀是一个阻力点会移动的杠杆,人体的小臂骨是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11.阿基米德是总结杠杆原理的第一人,他说,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能撬 起地球。 12.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杠杆尺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 具,使用时要把它调节到平衡状态。 13.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做是要被撬起的重物,杠杆尺右边挂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 14.当杠杆尺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钩码数乘以格数时杠杆平衡。 15.分析是否属于杠杆: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锥子,擀面棍。(锥子擀面棍不是杠 杆) 16.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17.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2、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教科书中打开油漆桶的铁片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是省力杠杆,夹东西的夹子是费 力杠杆。 4、铁片和开瓶器与夹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用铁片翘铁桶盖子和用开瓶器开瓶盖是杠杆的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铁片和开瓶器是省力的杠杆,用夹子夹取物品时,杠杆的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词汇分类: younger更年轻的old 更年长的tall更老的 Short 更矮的,更短的longer 更长的thinner更瘦的 Heavier 更重的bigger 更大的small更小的 Stronger 更强壮的lower 更低的smarter更聪明的 其他: Dinosaur恐龙hall大厅metre(meter) 米than 比 Both两个都kilogram 千克;公斤countryside乡村shadow影子,阴影Become开始变得,变成 短语搭配: 1.how heavy 多重 2.how tall多高 3.what size什么尺码 4.go down落下 5.have a try 试一试 6.catch the ball接到球 惯用表达式: 1.Let’s have a look.让我们看一看 2.Really? 真的吗? 3.I can’t wait.我等不及了。 4.What’s happening here? 这里正在发生什么? 课文重点句子: 1.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那是这个厅里最高的恐龙。 2.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它比我俩加起来还高。 3.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My shoes are size 37. 你的脚比我的大。我穿37号的鞋。 公式化句型: 1.用than做比较的句型 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 A + be动词+ 形容词比较级+ than B. 2.询问对方身高的句型及回答 How tall are you? -- I’m 1.65 metres --> How tall are you? -- I’m + 数字+ 长度单位。 3.询问对方鞋子的尺码的句型及其回答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Size 7. -->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 Size + 数字。 4.询问重量的句型及其答语 How heavy are you? --I’m 48kilograms. --> --How heavy + be动词+ 人/ 物? -- 人/物+ be 动词+ 数字+ 重量单位。 知识拓展: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常见的建筑 1、人类最早建筑的房屋是(山洞)。 2、新的建筑材料指(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 3、江南的房屋多为(瓦房),主要为了适应当地(多雨)。 4、老北京人的住房是(四合院)。 5、(建筑机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 6、楼房构成层次:砖—>墙—>房间—>单元—>楼房 7、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方面各有不同。 8、傣族竹楼用木支架架起来,可防潮、防蛇蝎 四川民居屋顶大,晴天可挡太阳,雨天可遮风雨;窗大,便于通风采光; 圆顶土房蒙古包,用泥土建造,便于挡风取暖。 北京四合院适合冬季冷多风沙的天气,漂亮又挡风遮寒; 江苏民居,地基高,屋顶瓦片垒的很尖,便于防潮和雨水多。 2、巧妙的结构 1、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陵——圆屋顶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 安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悉尼歌剧院——薄壳结构。 英吉利海峡大坝——实心结构 2、为了使房屋结实,耐用,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一般是(三角形)。 3、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结构,(如:体育馆);实心结构(如:大坝、桥墩);框架结构(如:铁架桥) 4、在建筑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承载更多重量);空心结构可以(省材料);三角结构有(稳固)的作用。 5、北京奥运会主体体育馆构造为(鸟巢式),是典型的(仿生学)结构。 6、人们根据(王莲)结构建造了(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 7、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和空心纸棍,实心纸棍更易折断。 8、为了使楼板轻便而结实,把楼板制成 1

了(空心)。 3、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对于公园长廊,我们应侧重欣赏它的(图案)美,壁纸的采用是增加建筑物的(装饰)。 3、仿生学建筑除了具有美丽的外观外,还具有(科学性)。 4、设计师设计建筑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4、人体的构成 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2、细胞的观察需要的仪器是(显微镜)。 3、 4、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5、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6、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有机体 5、消化与吸收 1、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消化后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掉。 4、暴饮暴食,可能引发的疾病是(急性肠炎) 5、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被送往全身各处,来满足其他器官的需要和体的正常活动。 6、食物消化要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是(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7、大量饮酒对(肝脏)损害最大。 8、过多油食物以及大量饮酒的结果,先是使胰腺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9、怎么保护消化系统?(怎么保护消化器官?答案相同) 答:(1)保护牙齿,早晚刷牙,饭后漱 2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注:“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5 3×7表示: 求7个5 3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5 3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注:“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5 3×6 1表示: 求5 3的6 1是多少? 9 × 61表示: 求9的61 是多少? A × 61表示: 求a 的6 1 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 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 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 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精心整理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有:(出生时的脚印)、(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每年的体检卡)、(身高体重的数据)等。 2、我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4、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两个时期是(出生后第一年)和(青春期)。 5、(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9、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10、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1)性意识骤然增长(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11、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1)要注意个人卫生(2)不穿高跟鞋(3)不拔

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12、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3、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 1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 15、伴随着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也不断提前。 16、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 17、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的方法:(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 18、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 19、(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0、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有:(出生时的脚印)、(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每年的体检卡)、(身高体重的数据)等。 2、我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4、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两个时期是(出生后第一年)和(青春期)。 5、(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9、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10、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1)性意识骤然增长(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11、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1)要注意个人卫生(2)不穿高跟鞋(3)不拔

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12、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3、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 1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 15、伴随着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也不断提前。 16、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 17、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的方法:(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 18、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 19、(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0、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数的意义和分类 自然数、整数、正数和负数、分数、百分数、小数 知识点二:计数单位和数位 1、计数单位: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一”是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又叫做辅助单位。 2、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在计数时,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位顺序表 知识点三:数的大小比较 知识点四:数的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知识点五: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1、因数和倍数 已知a、b、c均为正整数,且a×b=c,那么c就是a和b的倍数,a和b就是c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的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既是它自身的因数,又是它自身的倍数。 2、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质数和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数的运算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5、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四则运算的法则 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整数乘法,分数乘法,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 知识点三:四则混合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四: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知识点五:通过运算解决问题 (三)式与方程 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