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剧大师梅兰芳优秀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优秀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优秀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优秀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8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5例(2009-11-03 14:10)

分类:一课多案

标签:曾倩雯音乐教案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1

一、学生分析:本课的教案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案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案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案效果。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本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案,首先能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最后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案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由此重新审视艺术的真正内涵和价值观,并进一步产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知识目标:

1)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和感受“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在剧中的表演特点;

2)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艺术成就及艺术表演特点;

3)巩固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3.能力目标: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揣摩京剧的韵味。

四、教案重点:

1.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感受他的艺术表演特点;

2.感受体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以及南梆子、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教案难点: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五、教案过程:本课的教案过程总体结构设计为4个环节:

1.以一组层递性的提问结合学生的活动为导入揭示本课课题;

2.围绕“梅兰芳”,学生就课前收集的资料上台交流,教师补充、总结;

3.在教师引导下,以欣赏感受两段唱腔为重点,感受梅派艺术“唱、念、做、打”的特点;

4.设疑讨论,升华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

课前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梅兰芳”的各种资料。

课前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张贴生旦净丑的画像和名角的演出剧照,摆设京剧场面中的常用乐器:京胡、京二胡、鼓、锣、钹、铙等等,播放经典京剧唱段。(设计意图:运用情景创设法,营造教案氛围,也使课前十分钟充满乐趣。)

(一) 导入:以老师一组层递性的提问结合学生的活动,顺势揭示课题。(约5分钟)

1. 老师:

1)同学们,我国的国粹是什么?(学生齐答:京剧)———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知识,学生都能回答。

2)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巩固复习“京剧的起源”: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先后进京献艺。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腔和汉调“西皮”腔为主,兼收其他地方戏曲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由于形成于北京,因此叫京剧,但它不是北京的地方戏。京剧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3)京歌《唱脸谱》中唱道:“四击头一亮相”,“四击头”指什么呀?(“四击头”指的是鼓锣钹铙齐扣。这一问题要结合学生活动:请四位同学上台,各司鼓、锣、钹、铙,再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亮相动作。其他同学齐唱“四击头一亮相”完,鼓锣钹铙要齐扣一声,同时一同学摆亮相动作。)

4)京剧的“四大名旦”是谁?(答:梅兰芳,尙小云,荀慧生,程砚秋)这一京剧小知识为引入课题做了一个铺垫。

5)其中,哪一位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2.揭示课题:同学们,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世界中的一朵奇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梅兰芳先生和他的京剧艺术。 (导入环节设计意图:初中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中也有京剧一课,这样设计导入,检验巩固复习了学生的京剧基础知识,配合小活动的形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热烈的气氛会给课堂带来第一个小高潮,同时也完成了一部分教案目标。)

(二)学生活动:围绕“梅兰芳”,学生就课前收集的资料上台交流,老师补充总结。(约10分钟)

1. 老师:课前,我请大家通过上网收集或阅读有关资料来了解梅兰芳先生,相信现在大家一定有很多的信息要交流一下,我们有请文娱委员上台主持!(掌声欢迎)同学们在文娱委员主持、组织下,上台就梅兰芳先生的生平、艺术作品、艺术成就、及高尚人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引导学生采用课堂交流法。在课堂上自主上台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也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也避免了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老模式。这种角色的变换,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新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辛苦收集来的成果并得到认可,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老师进行补充、总结。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直观教案法与讲述法相结合的教案方法。整合学生的交流信息,首先结合梅兰芳的光辉感人故事总结: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再系统给学生介绍梅兰芳艺术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早期、中期、晚期的主要艺术活动和艺术成就,并总结: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活动,体现了不断的创新和革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 欣赏:(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约12分钟)

1. 老师:梅兰芳先生通过毕生的钻研和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成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数不胜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等。他的一生塑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美丽的妇女形象。首先,让我们来一睹梅兰芳先生在京剧《霸王别姬》中的表演风采!

2.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说说“霸王别姬”的故事:霸王项羽与汉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各自罢兵。汉元帅韩信命李左车向项羽诈降,以诓项羽进兵。韩信在九里山使用十面埋伏计,将项羽围于垓下。项羽冲突不出。营中听得四面楚歌,项羽怀疑汉兵已尽得楚地。楚军军心动摇,八千子弟兵行将散尽。妃子虞姬为了给项羽消愁解闷,强作欢颜,劝酒舞剑,最后自刎而亡。

2)请同学们一起背诵一下《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1)老师:首先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个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唱段是在项羽兵败异常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虞姬劝他等候救兵;此时,项羽感到困乏,虞姬又劝他休息一会儿,项羽睡着后,虞姬步出帐外,以期驱散愁情的情况下演唱的。

2)带领学生朗读唱词,体会唱词涵义和情绪:“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情绪:忧愁,凄凉)

3)欣赏视频,感受唱段的节奏,速度有何特点?表达了何种情绪?梅兰芳的嗓音、念白、做工身段有何特点?(设计意图:课标“活动建议”: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案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

4) 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此环节中,可回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断,让学生反复体验)唱段的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内心的忧虑和悲怆,渲染了激战前夜难耐地寂静和凄凉。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念白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身段优美轻盈,俏丽大方。无论口、眼、身、手俱充满感情,成功塑造了美丽、忠义的虞姬形象。

5) 老师介绍:南梆子唱腔这一唱段的唱腔特点: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显得十分细致优美。是梅兰芳先生独创的“南梆子”唱腔。“南梆子”唱腔十分擅长表达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传统戏中,“南梆子”只有旦角和小生唱。

6) 跟随VCD,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设计意图:感受、体验、认识、理解音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唱,哪怕只学唱一两句。)(解决学唱难点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京剧真的很难学唱,无论是一字多音的拖腔,糅合了多种装饰音的旋律,还是每个唱句的起落,与伴奏音乐的配合,更有那京剧韵味的揣摩。因此,对同学们的学唱要求,不求达到十分,五六分就可以,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学唱,能够注意并感受到京剧拖腔的美,糅合了多种装饰音旋律韵味的美,唱句的起落与乐队伴奏配合的美等等。在教案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与模唱,并结合老师的范唱、指导、指挥等手段,来解决学唱的难点。最后还可以请一位同学上台结合动作表演一下,以激发学生兴趣。)

四) 欣赏:(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约10分钟)

1.(课件出示梅兰芳饰演的杨贵妃剧照)老师介绍剧情: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怀,并册封其为贵妃。一天,玄宗与杨玉怀相约在百花亭饮宴赏花。玉环在亭中久候,而不见玄宗驾临。后太监向玉环禀告:玄宗已转驾西宫去约会梅妃。杨玉怀哀怨自伤,乃在亭中独饮,沉醉而归。

2.欣赏视频,感受“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的表演特点。

3.

1)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四平调”唱腔特点:华丽委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玉怀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

2)老师介绍:梅兰芳先生不仅独创了很多优美的唱腔,并且还广泛吸收其他地方戏曲中的唱腔来丰富京剧的声腔。来自于江苏句容四平山区的“四平高腔”被梅兰芳先生采用融于京剧后,形成了京剧的“四平调”。四平调适合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在传统京剧中,旦角、小生、老旦都能唱四平调,惟有净角不能唱。

4.回放《海岛冰轮初转腾》,学生分小组就梅兰芳的表演展开讨论:梅兰芳的表演突出了杨玉怀的“贵”还是“醉”?他是如何塑造的?

5.师生交流总结:表演突出了杨玉怀的“贵”,着重刻划杨玉怀内心的抑郁。他心中装“尊严”,表演显“傲气”,虽有失宠、凄凉之感,又不能在太监、宫女前失态。梅兰芳先生大胆创造,将花脸手段化为旦角所用:在摆酒自饮时,徐徐长身“扶桌子”,采用花脸一个以示高傲的动作,使杨玉怀的骄奢怨恨而又自持尊贵的心态显得更为突出,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美感。

(五) 浏览欣赏梅兰芳先生其他的舞台表演片断。(约3分钟) (设计意图与方法:这一环节,我采用多媒体直观教案法与讲述法相结合的教案方法,让学生边听我介绍边浏览欣赏梅兰芳先生其他的舞台表演片断,使同学们对梅派表演艺术有个完整的印象和感受,加深感受“梅派艺术”在唱、念、做、打上的特点。)

(六)总结:梅兰芳表演艺术特点。(约1分钟)老师:梅派艺术是在承袭前师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道路。

1. 唱:创造、革新了多种唱腔,并能结合人物思想感情,给予不同处理。

2. 念:抑扬顿挫,句读分明,充满情感。

3. 做:糅合了昆曲表演的身段,并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舞蹈,合情合理地把舞蹈动作揉化于各种身段之中。

4.打:干净、漂亮、准确。“舞武结合”,“舞多武少”。

(课件展示)梅兰芳表演艺术特点:质朴中见华贵,端庄中含俏丽,淑静中蕴情致,妩媚中显大方。(这一环节,是以老师的讲述介绍,总结归纳使学生了解。)

(七) 设疑讨论,交流总结。(约4分钟)

1.老师:戏剧大师欧阳予倩赞誉梅兰芳为“真正的演员,美的化身。”可这位真正的演员如今却少了年轻一代的追随者。请结合自己或当今社会中的种种现象谈谈感受和看法,并说说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交流,各抒己见。(课在学生热烈的交流中结束)设计意图:升华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且打破一般由老师总结的陈规,在学生的交流中结束,有种意犹未尽的效果。)

九、教案反思:本课意在通过对梅兰芳先生的了解,及主要对他两个表演唱段的赏析,初步感受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表演艺术特点,感受他伟大光辉的人格品质。首先,我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梅兰芳”的资料,锻炼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材料的能力,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交流、欣赏、模仿、尝试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通过本课教案,力图激发学生对“真正的艺术”的感悟以及进一步探索、了解京剧艺术文化的愿望。通过本课教案,我有如下体会:

1. 围绕“教材主题”,确定教案目标,并合理整合教材。课前,我在围绕并理解教材主题“京剧大师梅兰芳”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确立本课的教案目标:为实现本课教案目标,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力求通过本节课教案,使学生能够对梅兰芳先生的艺术表演特点、伟大人格、艺术成就、生平等方面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2.多样的教法、学法使教案变得生趣盎然。纵然一个音乐老师有再过硬的音乐基本功,再完美流畅的教案设计,如果不注重教案不同环节不同教法、学法的设计,也无法造就一堂真正的好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只会成为

教师个人地舞台。本节课,我在教案的不同环节,联系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了不同的教法:如多媒体直观教案法、启发引导法、讲述法等等,学法如:课堂交流法、讨论法等等,多样的教法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案变得生趣盎然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评委老师好,我是ⅩⅩ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总结六个方面谈一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将主要欣赏学习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dài)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以及初步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有200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昆剧、秦腔、汉剧等多种传统戏剧,将曲艺、说唱、杂技等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外国人也将京剧称之为中国的歌剧,肯定了它在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被称为“国粹国宝”。 二、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②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③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够进行京剧行háng当的简单分辨。 ②通过聆听,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③培养兴趣爱好。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鉴赏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会的听众,本节课我将运用多媒体采用启发法、直观教学法、赏析法、模唱法,指导学生聆听,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实践。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以播放视频导入 播放《说唱脸谱》的音频,配合各种脸谱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分别介绍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2.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3.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①结合画面,介绍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②播放影片《梅兰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初步印象。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梅兰芳简介”。引起同学们对梅兰芳的极大兴趣。认识了解京剧大

《梅兰芳蓄须》教案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 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 概括出来。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 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 概括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 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 概括出来。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4.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蓄、迫、纠、缠、邀、扰、拒、签、订、宁、要、妄”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宁”在本课读(nìnɡ),避免读成(nínɡ),“要”在本课读(yāo),“迫”读(pò)避免读成(pè),注意读准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目标:

梅兰芳教案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紧盯”、“注视”等动作感受梅兰芳学艺的坚持不懈,学习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感受梅兰芳的勤学苦练。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梅兰芳》。齐读课题。 梅兰芳学艺,学的是什么?板书:京剧(红色)。 也就是说,梅兰芳学京剧。 那么,梅兰芳是怎样学习京剧的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 2、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下词语宝宝小朋友们有没有都认识了。请看大屏幕。先自己大声朗读一遍。我们一起认认真真地读一遍,好吗? 评价:看样子,小朋友都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二、初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板贴“不是唱戏的料子”。 2、后来,梅兰芳成为了怎样的人?版贴“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大师”就是说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上非常出色,成就突出。 “闻名”这个词语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你能给他找个好朋友嘛?出名,有名,著名。 不仅我们中国人知道梅兰芳唱京剧很厉害,就连外国人也对他称赞不已。所以我们说,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3、我们知道,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但是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没有学习京剧的天分,但是后来,他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箭头、问号(黄色)。小朋友,这里你有没有什么要问一问的。 评价:对啊,梅兰芳是怎样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4、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有一个词儿,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请你把他找出来!(指明2-3人) 评价:你们一下子就找准了,可真会读书啊!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梅兰芳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版贴“勤学苦练”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请你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直接描写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用横线把他画出来。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个自然段。你画的哪一句?指明2-3人朗读句子。这个句子写的就是梅兰芳是怎样苦练眼神的。

梅兰芳学艺教案

梅兰芳学艺 黄河路一小李丽琴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了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比较短,但句句是精华,其中蕴涵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子苦寒来”的道理。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梅兰芳是谁?”“他学什么本领?”“怎样学艺的?”。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反复朗读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而受到启示、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4 梅兰芳学艺。 2、看图,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世界闻名紧盯注视游动的鱼儿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 男女生分节朗读。 C 齐读课文。 3、口头填空,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史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作,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 教师播放四大名旦的录像片断。 问题1:这几个艺术家分别是谁? 问题2:他们善于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案)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9~103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几件事。 3.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梅兰芳表演《贵妃醉酒》的一段视频)同学们,视频里的演员演得好不好啊?他就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这样一位著名的表演家却有几年时间没有表演,而且还把胡子留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介绍梅兰芳:梅兰芳,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2.介绍背景: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三、研读课文 老师组织学生分段研读课文,分小组学习。 师: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每一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吗? 第1自然段:梅兰芳先生有几年时间蓄须。

梅兰芳练功(教案)

17、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7个;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不易;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句式,练习说话。 4、明白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 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的。【教学难点】 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从中体会到他正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准备】 简单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引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2、反馈预习情况,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关注以下三点) ①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②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③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 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唱、念、做、打。其中“做功”又涵盖了许多种类,例如:水袖功、翻功、跌功、跷功、舞功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为顶尖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这里的“硬”是什么意思呢?请教了字典以后,我们知道“硬”有这样四个解释,请轻声读读,然后选择一个。 ①跟“软”相对;②(意志)坚定;③勉强;④质量好 2、课文哪几节向我们介绍梅兰芳在练过硬的跷功呢?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 3、以小组为单位,重点学习5-7节,思考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一个京剧艺术大师的? 三、质疑问难,感受“顽强的毅力”

梅兰芳学艺教案

梅兰芳学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梅兰芳联眼神的刻苦、辛苦。 3.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从而学习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句子: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与“会说话了”是关系。 体会“终于”和“世界闻名”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一段京剧。 你们知道这是谁唱的吗?(梅兰芳)(板书,指导读好“兰”。书空注意是上下结构。 2、简介梅兰芳:梅兰芳是我们江苏人,他在舞台上表演了很多优美的角色,特别是他男扮女装的表演人们最喜欢。他的唱腔非常特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流派,人们称之为“梅派”。 3、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梅兰芳小时侯是怎么学艺的(板书:学艺)?你们知道他学的是什么吗?(京剧)那么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呢?(梅兰芳学唱京剧)谁会读题呢?(指导读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可能情况:为什么要学唱京戏? 怎么学的? 学的怎样? 二、初读课文 过渡:这些问题都藏在课文中,学习了课文后大家都会知道的。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学。 2、读完的同学给课文标好小节 3、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来当小评委。听仔细了哦! 4、检查自学: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 5、小评委,你们感觉他们读得怎样啊! 三、学习第一小节 1、那么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 2、学生自由学习。同桌交流。 3、出示: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指导朗读“神儿”) 4、你知道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呢?(眼睛不灵活) 5、就因为这个,师傅说他___________。(不是唱戏的料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不具备唱戏的好的条件,不可能学好唱戏) 6、说话练习: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或: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讲述:小朋友们说的很好,梅兰芳的师傅是一个唱戏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好、身体棒、眼睛还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常常要通过眼神来告诉观众他是高兴了、生气了、还是难过。可是现在师傅却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具备唱戏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梅兰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生:认识。引出课题并板书。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注意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2)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3.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1)课文写了梅兰芳四次据演,分别是:①避港拒演;②蓄须拒演;③卖房拒演;④自伤身体拒演。 (2)梅兰芳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京剧大师。

四、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研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圈点勾画出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词语或句子。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请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①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 ②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3)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4)引导学生体会“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①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②师补充资料:京剧里旦角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4.学习梅兰芳在卖房拒演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理解内容。 (2)这一段是怎样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 通过对比的手法,不演戏——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过得拮据。演戏——生活立马优越起来。但是梅兰芳拒绝了优厚的条件,宁愿卖房度日。可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族气节。 (3)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出示句子: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宁可……也决不”突出了梅兰芳意志的坚定,至死不渝。 仿写:宁可……也决不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模板五篇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学会“艺、决、盯、灵、活、于、成、京”8个汉字,会认“拜、神、料、翔、勤、终、著”7个字,认识4个偏旁“冫、日、彐、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学习梅兰芳毫不气馁、刻苦练习的精神。 设计理念: 《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以梅兰芳“勤学苦练”贯穿全文,关键是体会梅兰芳毫不气馁、刻苦练习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 文内容,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主动进 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的能力。 学习活动设计: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播放京剧激趣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唱的是什么吗?(京剧)那你们知道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是谁吗?(梅兰芳) 2.老师简介梅兰芳(板书: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也是 一位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 梅兰芳的一生是创造美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是色彩 斑斓的一生。

3.你们想知道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吗?(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小时候学艺的故事吧?(板书:学艺) 二、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1)“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规则共设三关。 字音关(读准字音) 句子关(读通句子) 流利关(流利地朗读课文) 同位两人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2)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 (3)同位分别“闯关”一次没闯过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1)“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 (2)“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3)“我想读”全班合作读全文,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 三、观看录像,帮助理解 1.欣赏段梅兰芳生活表演的京剧 (多媒体课件播放京剧表演录像) 2.同学们,你们看他唱得怎样?(真好听)那再看看他演出的造型又如何呢?(很漂亮) 3.师:是啊,他唱得多么动听啊,演出的造型又是多么漂亮啊,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他的眼神(屏幕上出现梅兰芳演出时头部特写镜头),有什么话说吗? 4.学生自由表达:① 我觉得他的眼神多么灵活啊! ② 我觉得他的眼睛好像会说话。 ③ 我觉得他的眼神多么有神啊! 5.师:他的眼神是多么有神啊,可是他刚学京剧时是这样的吗?(板书:开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难点 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同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阅读理解 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 3.表达运用 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京剧视频选段。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 2.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课件出示对梅兰芳的介绍和旦角剧照。)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这位京剧大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 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播放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出示剧照和梅兰芳本人照片,让学生对比,直观知道旦角是什么样的,梅兰芳表演和不表演有什么区别,从而理解胡须对京剧表演的重要影响。 二、初读课文,品读课题 1.读课题。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们读完课题后,产生了什么疑问? 预设:梅兰芳唱戏与胡须有什么关系? 2.品课题。

梅兰芳学艺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梅兰芳学艺教案 本文是关于梅兰芳学艺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导入 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出示照片)大家猜猜他是谁? 介绍梅兰芳的生平和作品 看了这么多关于梅兰芳的资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让我们来看看梅兰芳学艺的故事,齐读课题。 复习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梅兰芳是个京剧大师,可在他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句子。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完成填空。 1、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他的眼睛没有神儿)。 2、因为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同桌相互读读这两句话。 过渡:师傅说梅兰芳没天分,那么梅兰芳到底是怎么学艺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段。 2、学习第二段 看看有几句话,指名读。 齐读第四句。 这句话是不是说眼睛真的像嘴巴一样能说出话来?梅兰芳原来的眼睛是怎样的?那怎么变得会说话的呢?好,我们先看看书上的插图。 看图说话:梅兰芳在看什么?怎么看的? 读课文中的句子。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 梅兰芳是不是就练一天两天?找出关键词。 指导朗读第二句。 从第二句里,我们体会到什么? 是啊,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为了学唱戏苦练眼神,那么苦练后双眼怎样了呢? 齐读第三句。 梅兰芳的眼睛是不是一下子灵活起来的?你从哪个词看出。 梅兰芳的眼睛原来没有神,他下决心苦练,练的时间长了,双眼渐渐灵活起来,到表演时心里想说的话可以用眼睛表达出来,这是多么高的技艺啊!所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这句话是人们对梅兰芳的赞美,赞美他表演技艺高,更赞美他的苦练精神,因为高超的技艺不是天生的,而是苦练出来的。 齐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啊,梅兰芳最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读课文中的句子。 考考你: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梅兰芳取得成就是很不容易的? 请用“终于”来说一句话。 三、总结 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到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可以取得成功) 齐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什么不足之处,是怎样克服他们的? 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京剧大师梅兰芳优秀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8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5例(2009-11-03 14:10) 分类:一课多案 标签:曾倩雯音乐教案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1 一、学生分析:本课的教案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案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案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案效果。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本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案,首先能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最后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讲述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个动人事迹: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先移居香港,后蓄须明志,甚至主动求“病”。他的种种行为充分显示了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在正文之前给出了导读,简要介绍了梅兰芳在京剧上的地位及阅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帮助学生完成自读任务。作为自读课文,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朗读与默读,帮助学生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并借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纠”等12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结合文章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知道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教学难点查找相关资料,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演出片段,出示梅兰芳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 导语: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今天播放的这个选段就是京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而它的表演者就是在中外都享有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在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之前,请大家先跟老师一起走近这位艺术大师。 明确:梅兰芳(1894—1961),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

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思考:梅兰芳在舞台上是唱旦角的,就是表演女性角色,他为什么要蓄须呢? 预设: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认识到“蓄须”后梅兰芳就无法进行正常演出,表明了他不愿意登台的意愿。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预设: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前一课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顺带进行历史知识的科普。简要讲述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上海至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线,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点名学生带头朗读、识记,同桌互相听写,教师相机指导。 会认的字:蓄x ù须 被迫p ò 纠ji ū 缠ch án 邀y āo 请 骚扰r ǎo 拒j ù绝 签qi ān 订d ìn ɡ 宁n ìn ɡ可 要y āo 求 妄w àn ɡ想 方法拓展:“拒、订、妄”等可以通过认半边的方式帮助识记读音;“蓄、迫、纠、缠”等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帮助记忆读音;“宁、要”为多音字,可通过音义辨别进行识记。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 “缠”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订”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宁”是鼻音。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辶:迫(强迫)邀(邀请)还(归还)迈(迈步)

音乐高一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八节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音乐高一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八节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学校:高陵一中 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人:耿卫东

总体设计思路及理论依据: 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梅兰芳不只是京剧流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而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伟大象征一样,将梅大师搬上音乐课堂,也是中国人应然的艺术使命。作为中国京剧史上接触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梅兰芳一生的坎坷经历和艺术实践早已突破了个人生活的琐屑性而进入公共话语层面。但京剧离我们的学生不近,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充斥市场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几乎不会去接触。本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主体性。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结合梅兰芳经典作品,以梅兰芳大师“一个艺术家的抗战”的心史历程和动魄抗争为贯穿,勾勒出梅先生一代人杰的高风亮节。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开放”、“创新”,合理安排课的内容,使学生熟悉音乐作品、了解了大师,进一步走近京剧艺术。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第一节。本课选用《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与《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作品,通过作品的赏析,感受京剧中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京剧离学生不近,京剧的唱腔更甚。课中要求感受、体验南梆子和四平调的特点,没有好的引导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从而给京剧音乐的赏析带来困难。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对京剧的行当,伴奏乐器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了解了京剧.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电影、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积累起来的京剧知识也为本课作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对于两百多年历史的国粹,学生只知其名而不原闻其声,仿佛离学生的距离太遥远,由于节奏缓慢等特点不能很快被学生所接受,部分学生对京剧依旧存在着偏见,,必须正确引导并结合生活培养对京剧的爱好,实进一步健全学生的审美观。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世界闻名"、"终于"等词,会用"终于"造句。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终于",会用"终于"造句。 难点理解"眼睛会说话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鸽子和小鱼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点击播放:梅兰芳的剧照]这张剧照是谁扮演的?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他,读一读梅兰芳苦练眼神的故事。 2.检查预习:读课文填空①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②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二.精读课文 1.京剧大师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一定夸奖他了吧?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读第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和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请小朋友来

读一读。找出师傅的话。 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3.你读懂师傅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吗?[屏显第一句] (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就是说他不具备唱戏的好条件,根本不适合学好唱戏。)指导学生说话:因为梅兰芳小时侯眼睛没有(),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梅兰芳眼睛()。 4.假如你是梅兰芳,听了师傅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动摇了吗?[点击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赛读。[指导:有决心!不动摇!] 5.光有决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读读书,看看梅兰芳是如何去做的。[点击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6.这句话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点击变红:紧盯和注视] 现在小朋友就在紧盯着老师,注视着老师。那梅兰芳呢?有什么不同? (1.紧盯的是飞翔的鸽子,注视的是游动的鱼儿,眼睛要能跟上不容易。) (2.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连小鸽子、小鱼儿都l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让我们也来学学梅兰芳练练眼神。师生合作理解紧盯和注视,体会梅兰芳练眼神不容易。 想想看,梅兰芳会是不是也像小朋友们一样,就练一次呢?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第四单元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分析教材 这一节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1个课时,它对于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方面)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特征。四,教学的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来欣赏京剧艺术魅力。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学生都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了解很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排斥京剧,他们只是不知该如何来欣赏京剧艺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聆听、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尊重我国的传统艺术的意识。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题导入----问题式导入法 我采用的问题是(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哪三大吗?) 对于高中生,他们特别喜欢关注象这样一类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能快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有利于接下来的授课。 2、新课知识 1、介绍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常识 这一部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介绍京剧起源,二是介绍四大名旦,介绍京剧起源部分时,我采用的都是师生交流法,先问学生‘有谁知道关于京剧的起源’,从而引出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四大徽班”,接着我采用相同的方法引出京剧四大名旦,出示图片,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京剧旦角都是男性?’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先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常识,并引起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兴趣。 2、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首先,介绍梅兰芳生平,我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认识’,

《梅兰芳蓄须》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及微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板书:梅兰芳) 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 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PPT出示2: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完善课题,学习“蓄”字。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走进一代艺术大师的家国情怀。补充课题。(完善板书:蓄须) 学生读课题,借助工具书解题。 要求:读准生字“蓄”,理解“蓄须”就是留胡子的意思,“蓄”字是上下结构,形声字。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题目,了解课文故事主线。 4.过渡:是什么事情让梅兰芳蓄上胡须不再从事他热爱的京剧表演?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用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直接指向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读文要求。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新词语,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3)思考:梅兰芳为了什么蓄须?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一读:蓄须、被迫、租界、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 (2)这一课中有两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