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一、临床表现

1、髋部疼痛。

2、肢体功能障碍,虽不同类型而有很大差异,但都有程度不等的功能受限。

3、肿胀在不同类型的股骨颈骨折中,差异很大。关节囊内骨折,多无明显肿胀和瘀斑,有些可在腹股沟中点出现小片瘀斑。外展嵌插型骨折也无明显肿胀,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多有明显肿胀,甚或可沿内收肌向下出现大片瘀血斑。

4、畸形在不同类型的股骨颈骨折中,差异很大。无移位骨折,外展嵌插型骨折和疲劳性骨折的早期,均无明显畸形。而有移位的内收型骨折和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多有明显畸形。

5腹股沟中点部的压痛,大粗隆部的叩击痛,沿肢体纵轴的推、顶、叩击、扭旋等的疼痛和大腿滚动试验阳性,为股骨颈骨折所共有。

二、临证护理

1 严密观察患肢血运,趺阳脉波动、肢体温度、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如患肢末梢苍白、青紫,温度较健侧低均为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行骨牵引者床尾要抬高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牵引力方向应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长轴成一直线。牵引重锤要

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保持牵引的重量不能随意增减。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2次,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维持患肢体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足尖向上并穿上丁字鞋,踝关节背伸90度,限制患肢外旋,注意盖被不要压在脚上,以免导致患肢外旋。发现位置有误,随时纠正调整。在骨折尚未愈合之前,为防止髋内收畸形并有利于骨折愈合,护士应嘱病人做到: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每日测量两侧肢体长度,做好记录。

4局部热敷或理疗,伤后48小时后,如果无继续出血现象,对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有皮下出血处可施以局部热敷、红外线、炎症治疗仪或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软化纤维组织,并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

三、饮食护理

1 、气滞血瘀型骨折早期,局部会出现气滞血瘀,肿胀,畸形。严重疼痛,体质消耗大、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轻者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涩。此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多食蔬菜,少量多餐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不宜食辛辣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热、肿胀加剧。

2、气血不足型骨折中期骨折局部症状消退,骨折断端基本平稳,但气血消耗过多,患者面黄,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数。此期补骨生新,接骨续筋,饮食调护很重要,应给予营

养丰富的食品。如排骨汤、动物肝、肾等,多食含有丰富的钙及维生素食品,豆制品、鸡肉、黑木耳、核桃等。

3、阳虚湿重型骨折晚期,损伤日久,久病体虚,筋肉痿弱无力,导致筋骨气血虚弱,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此期宜进高热量,补肝肾之食品,如豆制品、瘦肉、红枣、牛羊肉、动物肝脏,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四、用药护理

骨折早期根据医嘱内服消瘀退肿,行气活血之药。如口服我院自制的中成药初伤胶囊。每日三次,每次三粒,饭后服。同时患处贴敷我院自制的中药红肿膏。骨折中期遵医嘱内服活血化瘀、濡养筋骨之药。如我院自制的中成药中伤胶囊。每日三次,每次三粒,饭后服。同时患处贴敷我院自制的中药活血膏。骨折晚期遵医嘱内服补肝肾之药物。如内服我院自制的中成药补骨胶囊+肝肾胶囊。每日三次,每次三粒,饭后服。在中药贴敷期间,需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脱落,局部皮肤有无过敏,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五、并发症护理股骨颈骨折病人多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易并发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1、保持床铺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皱折无渣屑。协助病人家属经常为病人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每日定时用50%的红花酒按摩骶尾部、膝关节、足跟等受压部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双手拉吊环,健足着床,同时用力,抬起臂部,必

要时可给予充气床垫、气圈等以减轻局部长期受压,预防褥疮的发生。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期紫外线消毒,预防感冒。嘱病人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深呼吸、拍背咳痰、吹气球,以改善肺功能,预防肺部感染。

3、嘱咐病人多饮水,每日大于2500ML,起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次便后都要清洗,必要时可用碘伏绵球消毒会阴部。新鲜骨折病人床上排尿不习惯尿潴留者,可用流水声诱导病人排尿,必要时可给予热敷、按摩排尿,尽可能不插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

六、情志护理

当骨折发生时,患者往往恐惧,忧虑,烦躁易怒,消极悲观,中医认为“恐则伤肾,忧则伤脾,怒则伤肝。”情志所伤会造成全身疾患,筋骨不得濡养。护理中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给予倾听、安慰和耐心的疏导,让患者的痛苦得以宣泄,同时多介绍本病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方可痊愈。

七、康复指导

1、中医早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认识,气滞血瘀期上肢和健侧下肢主动运动可促进血流加速,防止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消瘀退肿,加强气血运行。如护士可指导病人进行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股四头肌舒缩活

动等。

2、气血不足期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指导患者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活动,活动范围和力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目的是祛瘀生新,续骨生筋,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阳虚湿重期训练病人尽快恢复伤肢功能和肌力,以加强各关节活动为重点,下肢活动重点在于行走训练。患者扶双拐下地站立,继而迈步,患肢不负重,护士要注意保护病人,防止滑倒碰伤、扭转或发生再次骨折。训练期局部进行热敷和中药熏洗。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一般需6个月才可完全去拐患肢负重。

4、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工作,使病人清楚自己的病情,了解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股骨颈骨折护理的常规

股骨颈骨折 【一般概念】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女性多见。主要是由于间接暴力损伤所致,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可导致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临床以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为主要特征。 中医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患髋疼痛,髋关节运动明显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患肢短缩,45°-60°外旋畸形,髋部有压痛叩击足跟部或大粗隆部时髋部疼痛,大转子明显突出。 【临证护理】 1.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外旋脱位。 2.卧硬板床休息。更换卧位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髋部屈曲,防止移动。 3.注意观察末梢血运,正确搬运病人。

4.指导病人正确功能锻炼。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及含钙丰富之食物,多饮水。 【用药护理】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 【情志护理】 观察患者情志变化,做好心理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并发症护理】 1.知道患者呼吸,鼓励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 2.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3.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4.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发生。2.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患肢太早负重。避免坐低于20厘米的矮凳及交叉盘脚动作,6个月弃拐逐步行走。 5.定时到医院复查。 手术护理常规 一.按骨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二.术前护理 1.安慰患者,解除焦虑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 2.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鼓励多饮水。 3.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发生。 4.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雾 化吸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5.采用骨牵引、皮牵引患者应按骨牵引、 皮牵引护理常规。 三.术后护理 1.取去枕平卧位,禁食水6小时。 2.病情观察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颈骨折(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股骨颈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康复。 本指南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凡发生于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均称为股骨颈骨折。 3 诊断[1] 中医病名:股骨颈骨折 西医病名:股骨颈骨折 3.1病史 有明确的外伤史。 3.2症状体征 3.2.1症状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青紫肿胀。 3.2.2体征无移位、嵌插型骨折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有压痛,纵轴叩击患肢足跟或大转子部时髋部有疼痛;移位的骨折可见短缩、外旋、外展及轻度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粗隆上移等。 3.3影像检查 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如早期X线片征像不明显而临床怀疑骨折,需进一步行 CT或MRI检查。 3.4 分型 3.4.1 按骨折部位分型 头下型;经颈型;股骨颈基底型。 3.4.2 按骨折线分型( Pauwels 角分型) Ⅰ型:Pauwels 角为 0 °~ 30 ° ;Ⅱ型:Pauwels 角为30°~ 50°;Ⅲ型:Pauwels 角为大于 50°。 3.4.3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 Garden 分类)[2] Ⅰ型: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股骨颈完全骨折不过没有移位;Ⅲ型:股骨颈完全骨折,出现移位不过保持接触;Ⅳ型:完全移位,股骨头以及股骨颈间无连续性。 3.5 鉴别诊断 股骨颈骨折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往往诊断较为明确,但有时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相鉴别。 3.5.1 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受伤姿势、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两者容易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一般来说,老年患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大,平均70岁;粗隆间骨折属关节外骨折,没有关节囊束缚,外旋短缩畸形更明显,外旋可达90度;粗隆间骨折因局部血运丰富,肿胀和瘀斑大都明显,疼痛也较股骨颈骨折更剧烈;粗隆间骨折压痛点在粗隆部,股骨颈骨折压痛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外下方。有时单凭临床检查两者难以

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ㄍ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2.骨折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细。 3.骨折后期(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间连线处。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法) Garden于1961年提出这一分型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 Garden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为四类I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股骨颈骨折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以及手术效果有关。 3、自理能力的缺陷:与骨折后活动限制有关 1)床头呼叫器放在床边,常用的用品放到患者易取得地方。 2)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3)鼓励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知识缺乏:缺乏与功能锻炼有关的知识 5、便秘:与长期卧床、手术后活动受限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长期卧床、限制活动有关 7、有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人工工股骨头脱位的危险。 8、有感染的危险:肺部感染、伤口感染。 9、担心手术经费:与家境有关。 ●术前护理: 1、评估患者:自理程度、皮肤、疾病史 2、心理护理: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心理状态,焦虑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给讲解主管医生的技术水平及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低盐低脂、粗纤维饮食,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 4、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使用便器的方法。

5、功能锻炼:在床上可做扩胸运动,股四头肌锻炼,踝泵运动。 6、术前准备:做好术前检查、术区皮肤、术前用药皮试、生命体征的监测等等。 ●术后护理: 1、体位:去枕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穿防旋鞋,双腿之间可放置软枕,定时抬臀。 2、病情的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疼痛的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的时间,鼓励患者说 出自己的感受,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 ?尽量保持病室安静舒适 ?可以分散其注意力,(如听音乐等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 疼药。 4、伤口敷料及引流管的观察: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状、量,并做记录,1小时内出血大于200到300ml,立即通知医生。 5、患肢血运、感觉、运动观察; 6、皮肤护理:每2小时给予翻身扣背一次,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7、预防并发症的护理:a、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给予扣背,如有需要,可进行雾化吸入。b、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可在2500ml,保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2012) 一、定义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年于老年人,女性为多。 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TCD编码:BGG00) 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编码为:S72.0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中医骨伤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18-119) ⑴有外伤史; ⑵ 症状与体征: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通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⑶ 辅助检查:髋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西医诊断 ⑴ 有摔倒受伤历史。 ⑵ 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⑶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型(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颈型、头下型和颈中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形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Garden分型法是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 I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U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川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W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 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 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 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 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肢股骨颈及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绝大多数骨折线在关节囊内,又称关节囊内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多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4.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要点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保持功能位治疗所需体位。 2.用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遵医嘱骨折三期辨证给药:初期,活血化瘀为主;中期,接骨续筋为主;后期,补养气血、健壮筋骨为主。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3.饮食护理 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厚腻之品。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 4.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5.临症护理 (1)焦虑

1)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专业护士、护士长及同室病友,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3)倾听患者的诉说,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使其安心治疗。 (2)疼痛 1)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技巧,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2)患肢抬高15°并制动,外展中立位,以减轻疼痛. 3)耳穴压豆止疼。 4)疼痛严重者遵医嘱用止疼剂 (3)术后护理 发热 1)观察体温的变化,如术后1周内体温不超过38℃,伤口局部无红、肿、热、痛及外感症状应视为组织吸收热,不用特别处理;如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有上升趋势,应报告医生分析原因作出相应的处理。 2)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体液,助热外达。 3)汗出过多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更换衣被,注意保暖,防止外邪入侵。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忌食辛辣肥厚等助湿生热之品。 癃闭 1)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及使用便器的方法。 2)安慰患者放松紧张情绪。 3)热敷小腹,听听流水声,或使用温水冲洗会阴,以诱导排尿。 4)针刺穴位排尿。 5)导尿 6.并发症护理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注意观察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象,如发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预防: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栓治疗。3)教会陪护人员按摩患肢并指压有关穴位,如涌泉、三阴交、承山、足三里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 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血瘀气滞证:此为骨折早期伤后1-2周,骨折易移位,筋骨损伤,血液离经,经络闭阻。血瘀气滞,故症见局部青紫肿胀,患肢胀痛或刺痛。舌质淡,苔薄白。 2、气滞血瘀,筋骨未复证:此为骨折中期,伤后2-10周内,离经之淤血逐渐消散,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骨折日趋稳定,气血日见通畅,故症见伤肢肿痛部分消退,疼痛逐渐减轻,舌质淡而干,苔白脉缓。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脉弦紧。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此为骨折晚期,伤后8-10周以后骨折已基本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损伤之筋脉初愈,气血尚不通畅,故症见伤部微肿胀,功能未完全恢复。舌质红,苔薄白,脉缓。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程度、临床表现,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镇痛药物、针刺等。 2.妥善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损伤。早期正确手法复位,局部固定做到合理有效。加强体位护理,在不影响固定骨折部位的基础上,尽量给予舒适体位。 3.遵医嘱患侧髋部予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患肢肿胀 1.评估伤肢状况,查明肿胀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或及早消除患者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宜行患肢肌肉舒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 4.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5.遵医嘱行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电针等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三)下肢活动受限 1.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健侧肢体关节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2.牵引病人患者做好体位护理,避免腓总神经受压。骨牵引病人每日牵引孔消毒。 3.教会病员三点支撑,抬臀,床上大小便。 4.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穴位按摩、关节松动训练等治疗。 (1)生命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法 1.1、早期血瘀气滞证 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剂组成: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 川芎12g赤芍12g生地12g 桃红消肿方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黄芪60g、水蛭6g、三七6g。 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炮用代用品)、大黄(酒浸)、桃仁 1.2、中期气滞血瘀,筋骨未复证

骨伤科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8版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 (二)疾病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2.骨折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骨折后期(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股骨颈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股骨颈骨折 中医概念: 股骨颈位于股骨头与粗隆间线之间。股骨头、颈部的血运主要来自三个途径由于股骨头、颈的血运较差,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两个主要问题。 西医概念: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尤以老年女性较多。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几乎全由间接暴力引起,主要为外旋暴力,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少数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则由强大的直接暴力致伤,如车辆撞击或高处坠落造成骨折,甚至同时有多发性损伤。 病因病机: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由于股骨颈部细小,处于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负重量大,又因老年人肝肾不足,筋骨衰弱,骨质疏松,即使受轻微的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如平地滑倒,髋关节旋转内收,臀部着地,便可引起骨折。青壮年、儿童发生股骨颈骨折较少见,若发生本骨折,必因遭受强大暴力所致,如车祸、高处跌下等。此种股骨颈骨折病人,常合并有其他骨折,甚至内脏损伤。股骨颈骨折若按其部位之不同,可分为头下部、颈中部和基底部骨折三种,头下部和颈中部骨折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故称囊内骨折;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的后部在关节囊外,故又称囊外骨折。移位多的囊内骨折,股骨头脱离了来自关节囊及股骨干的血液供应,以至骨折近段缺血,不但骨折难以愈合,而且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的骨折线越高,越易破坏颈部的血液供应,因而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就越高。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部分在关节囊外,而且一般移位不多,除由股骨干髓腔来的滋养血管的血供断绝外,由关节囊来的血运大多完整无损,骨折近端血液供应良好,因此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低。股骨颈骨折按X线表现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两种。外展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互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水平线)所形成的倾斜角(Linton角)往往小于30°,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较少,故愈合率高。内收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亦可发生在头下部或基底部,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往往在45°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角度大于70°时,两骨折端往往接触很少,且有移位现象,骨折处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高。 西医病因、类型及骨折移位机理: (一)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外展,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两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 (二)按骨折部位分为:①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颈部,此型较少见。②头颈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过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颈内侧皮质,呈鸟嘴状,此型最多见。③经颈型,骨折面完全通过颈部,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一、临床表现 1、髋部疼痛。 2、肢体功能障碍,虽不同类型而有很大差异,但都有程度不等的功能受限。 3、肿胀在不同类型的股骨颈骨折中,差异很大。关节囊内骨折,多无明显肿胀和瘀斑,有些可在腹股沟中点出现小片瘀斑。外展嵌插型骨折也无明显肿胀,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多有明显肿胀,甚或可沿内收肌向下出现大片瘀血斑。 4、畸形在不同类型的股骨颈骨折中,差异很大。无移位骨折,外展嵌插型骨折和疲劳性骨折的早期,均无明显畸形。而有移位的内收型骨折和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多有明显畸形。 5腹股沟中点部的压痛,大粗隆部的叩击痛,沿肢体纵轴的推、顶、叩击、扭旋等的疼痛和大腿滚动试验阳性,为股骨颈骨折所共有。 二、临证护理 1 严密观察患肢血运,趺阳脉波动、肢体温度、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如患肢末梢苍白、青紫,温度较健侧低均为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行骨牵引者床尾要抬高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牵引力方向应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长轴成一直线。牵引重锤要

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保持牵引的重量不能随意增减。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2次,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维持患肢体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足尖向上并穿上丁字鞋,踝关节背伸90度,限制患肢外旋,注意盖被不要压在脚上,以免导致患肢外旋。发现位置有误,随时纠正调整。在骨折尚未愈合之前,为防止髋内收畸形并有利于骨折愈合,护士应嘱病人做到: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每日测量两侧肢体长度,做好记录。 4局部热敷或理疗,伤后48小时后,如果无继续出血现象,对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有皮下出血处可施以局部热敷、红外线、炎症治疗仪或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软化纤维组织,并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 三、饮食护理 1 、气滞血瘀型骨折早期,局部会出现气滞血瘀,肿胀,畸形。严重疼痛,体质消耗大、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轻者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涩。此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多食蔬菜,少量多餐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不宜食辛辣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热、肿胀加剧。 2、气血不足型骨折中期骨折局部症状消退,骨折断端基本平稳,但气血消耗过多,患者面黄,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数。此期补骨生新,接骨续筋,饮食调护很重要,应给予营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 【一般概念】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女性多见。主要是由于间接暴力损伤所致,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可导致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临床以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为主要特征。 中医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患髋疼痛,髋关节运动明显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患肢短缩,45°-60°外旋畸形,髋部有压痛叩击足跟部或大粗隆部时髋部疼痛,大转子明显突出。 【临证护理】 1.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外旋 脱位。 2.卧硬板床休息。更换卧位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髋部屈 曲,防止移动。 3.注意观察末梢血运,正确搬运病人。 4.指导病人正确功能锻炼。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及含钙丰富之食物,多饮水。

【用药护理】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 【情志护理】 观察患者情志变化,做好心理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并发症护理】 1.知道患者呼吸,鼓励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 2.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3.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4.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发生。 2.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4.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患肢太早负重。避免坐低于20厘米的矮凳及交叉盘脚动作,6个 月弃拐逐步行走。 5.定时到医院复查。 手术护理常规 一.按骨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安慰患者,解除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主要就是由于间接暴力损伤所致,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可导致常出现骨折不愈合(15%)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30%)等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1、骨折初期;伤后1-2周以内,患肢疼痛,肿胀明显,皮下可有瘀斑,肢体畸形与活动受限、 2、骨折中期:伤后3-6周,患肢疼痛,肿胀减轻。 3、骨折后期:伤后7周以后,患肢疼痛,肿胀消失,肢体畸形与活动受限改善。 三、护理诊断 1、疼痛:与骨折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3、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得可能:与牵引锤脱落、扩张板阻挡有关。 4、有废用综合征得危险: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观察患者得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贫血征象,以及情绪、睡眠、饮食营养状况、大小便等变化情况。 (2)手法整复,牵拉时应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及生命体征变化。 (3)观察牵引、外固定装置就是否合适有效: ①观察皮牵引时皮肤有无过敏或水泡形成。 ②观察外固定及身体骨突出处皮肤有无压迫。 ③观察各种针、钳经皮处有无渗血、渗液等。 (4)观察患肢末端血液循环就是否障碍、 (5)观察患肢得肿胀情况、 2、术后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3)观察伤口引流管就是否通畅。 (4)观察手术后有无感染征象。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 (2)生活护理:勤巡视病房,给予病人生活上得照顾,满足其基本得生活需要,如协助饮水、进食及大小便等;对长期卧床者,定期协助翻身、按摩、洗头、剪指甲、更衣等;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病室环境与床单位整洁、空气新鲜,增加病人舒适感。 (3)采取合适得体位:患肢制动,卧床时两腿之间放一枕头,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保持肢体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因髋关节内收、外旋造成骨折移位、 (4)牵引得护理:同牵引术病人护理。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2)保持正确体位:膝关节处垫薄软枕于轻度屈曲功能位,以减轻肌张力。侧方切口时,患肢抬高,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造成关节脱位。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放在床上,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身至90°。如果必须侧卧,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为保持肢体外展中立位,可用皮牵引保持其位置或穿“丁字鞋”以防止患肢外旋、 (3)管道护理:观察引流管就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与量,准确记录引流量。如引流量>200ml/小时,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给予处理,并及时更换负压吸引器。B (4)尿管护理:观察就是否通畅,避免打折、受压、术后6小时夹闭尿管,3-4小时定时开放,锻炼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5)保持切口敷料得干燥,有渗出及时更换,必要时给予加压包扎止血。 (6)术后第一天:可将床头抬高30—50度,取半卧位,指导病人练习踝关节

中医辩证施护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中医辩证施护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10-29T14:27:42.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黄素芳 [导读] 护理人员必须从整体出发,结合病情及个体需要辩证施护,从而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黄素芳(山东省单县中医院山东单县 274300)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397-0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针对骨折的不同时期,采取辩证施护,在饮食、情志和功能锻炼上将中医辨证施护运用于本病的全程治疗和护理中,临床收益显著。结果 66例患者平均住院18天均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辩证施护及功能锻炼能促进骨愈合、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辩证施护 股骨颈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骨折之一,老年人肝肾亏损,肝亏不能养筋,肾亏无以主骨,筋脉失养,骨疏筋萎,容易发生骨折[1],病人由于年龄相对比较大,往往伴随其他相关疾病,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我科2011年7月—2012年7月对66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人实施中医辩证施护,收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6例病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61-77岁,平均67.3岁;车祸伤11例,跌伤55例;左侧27例,右侧39例。住院天数10-40天,住院时间平均18天,住院期间病人无1例并发症发生。 2 临床辩证施护 2.1情志护理 股骨颈骨折不但引起皮肉、筋骨的创伤,同时也会导致精神上的创伤。情志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络阻隔,瘀滞于肌肉腠理。除肿痛外,乃至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病痛加重,诱发并发症,故情志调护对促进骨折愈合有较大的作用。骨折早期,病人伤处疼痛、紧张、敏感,盼望骨折达到最佳愈合。护理中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因人施护,给予倾听、安慰和耐心疏导,让患者痛苦得以渲泄,同时多介绍本病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方可痊愈。骨折后期,去除牵引,疼痛缓解,有些病人盲目乐观,急于活动;有的病人畏惧下床,害怕活动锻炼造成再骨折。这时护理人员要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向病人交代清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动静结合”的方法,合理适度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2.2 饮食调护 饮食护理对骨折病人愈合有着直接影响。营养不足是造成骨折延期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辨证用膳就是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舌苔、脉象、体质及骨折不同分期,调配合理的膳食。 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淤血内阻,肿胀疼痛,体温偏高,饮食宜进清淡可口、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如:牛奶、米粥、面条、蔬菜之类,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中期:成骨细胞占据血肿位置,形成骨痂,饮食易进调和营血、接骨续筋之类。这时需要富有营养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含钙质较多的食物,如:鸡蛋、鱼类、排骨汤、豆制品等。此外,还应根据大便情况合理进食,大便通畅可食清补及滋补肝肾之品;大便秘结,宜增添含胶原纤维素的菜类。 后期:骨折尚未愈合牢固,体质未能完全恢复,应补之。以补宜气血之类为佳,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瘦肉及水果等。除饮食营养外,要加服中草药,以壮骨益髓为目的,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以便早日康复。 2.3体位护理 中医认为肢体受损,气滞血凝,气伤肿,形伤痛。当肢体受到跌打、碰撞、压轧等暴力时,骨断筋伤,血溢脉外,留滞于筋肉之间成淤,淤血阻滞气机不得通畅,则疼痛更甚。故骨折后一周内应取平卧位,卧硬板床,保持患肢抬高,有利于气血回流,牵引期间可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卧位或坐位,患肢抬高15°—30°并保持中立位。切忌侧卧,患肢避免内收、外旋,健肢及其他重物不可压迫患肢。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中立位,患侧穿中立位鞋,两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保持患肢外展。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注意观察患者体位、角度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纠正,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4功能锻炼 骨折后瘀血凝滞,络道阻塞,气血不足,筋失所养。通过功能锻炼可活血化瘀,濡养筋脉,滑利关节,改善气血循行,促使气血充盈,肝血肾精旺盛,接骨续筋,加速机体功能的恢复。进行功能锻炼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期分部位的训练[3]。骨折初期整复固定后,立即指导患者上肢和健侧下肢主动运动,可促进血流加速,防止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同时消瘀退肿,加强气血运行。骨折中期,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疏缩活动外,还应指导患者骨折部位上、下肢关节活动,活动范围和力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目的是祛瘀生新,续骨生筋,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折晚期患者损伤日久,久病体弱,筋骨瘦弱无力,此期训练病人尽快恢复伤肢功能和肌力,以加强各关节活动为重点,下肢活动重点在于行走负重训练,适当增加全身及局部的运动量,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不断调整锻炼时间、运动量及运动方式,并做到因人而异。 2.5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病人的相关疾病信息,加以分析总结,并将其归属于某一相应证型,采取合理的治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4]。中医护理同样以辨证施护为主要原则,在明确了病人具体相关证型基础之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老年骨折病人采取合理的排痰措施,嘱病人家属正确对病人进行叩背,及时帮助病人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指导病人每日饮用适量的温开水,预防尿路感染、结石的发生;保持病人被褥整洁、平整,及时帮助病人进行翻身,防止病人出现压疮;按时对病人进行下肢的按摩及适当运动,避免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合理膳食,指导病人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 3 结果 通过对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中医辩证施护,增强了病人治疗、护理的积极性,病人无明显的紧张、悲观等不良心理,针对骨折的不同时期,采取辩证施护,在饮食、情志和功能锻炼上将中医辨证施护运用于本病的全程治疗和护理中,66例均未出现临床相关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ㄍ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线片阴

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2.骨折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骨折后期(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 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 一、名解 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 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 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前臂旋转时,桡 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 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 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 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 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 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 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闭合性骨折:骨 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 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 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 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 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 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 所致。 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6.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骨折,由于暴力大, 往往同时有多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骨折,使该部胸廓失 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 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二、填空 1.骨折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 音、异常活动。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3.骨折的总体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医患合作。 4.锁骨中1/3骨折的典型移位机理是什么?近折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

【实用】-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它主要是松质骨,易发于老年人,以女性多见。骨折不易愈合,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 1护理评估 1.1 病史:询问年龄、受伤时间、受伤经过、既往史等。 1.2 症状:伤侧髋部疼痛和压痛、移动时患肢疼痛加重、叩击足跟髋部疼痛、下肢呈短缩、外旋畸形。 1.3 心理社会反应:发病突然、疼痛明显、活动障碍,缺乏对疾病认识,易出现焦虑消极的心理。 1.4 辅助检查:X线、CT、MRI等结果。 2护理问题 2.1 疼痛 2.2 畸形 2.3 躯体活动障碍 2.4 恐惧与焦虑 2.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3护理措施 3.1 保守治疗 3.1.1 保守治疗的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要预防肺部、皮肤、泌尿系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教会病人利用牵引床的拉手进行身体活动。一般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牵拉固定,限制外旋。 3.1.2 骨牵引是应按骨牵引护理,定时让病人活动踝关节,锻炼股四头肌,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3.1.3 皮牵引时应定时打开,检查牵引部位的皮肤及足跟底部皮肤,最好在牵引带内垫一些棉垫,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左右。 3.1.4 保守治疗3-4周,可去掉牵引,让病人在床上练习抬腿,5周左右可扶拐行走。3个月左右去拐行走。

3.2术前护理 3.2.1 同外科和骨科术前护理。 3.2.2 术前做牵引5-7日以上,目的是制动、止痛、以使局部的巨肉放松,防止加重血管损伤,为手术做准备。 3.3术后护理 3.3.1 同骨科、外科术后护理及麻醉后护理。 3.3.2 行内固定病人,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内收内旋。避免内固定松动。 3.3.3术后功能锻炼,早期在床上活动. 练习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术后1周可扶病人坐起,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下地活动。术后3-4周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6周去拐行走 3.3.4 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3.3.5出院指导:不屈曲超过90度,如:屈身捡物、坐矮凳等。不内收,如:不盘腿坐、侧卧时两腿间夹枕头。避免负重,不要提拉重物,扶拐行走6个月。 4健康指导 4.1 加强交通事故预防的宣传,参加户外运动应注意安全。 4.2 指导患者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 4.3 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体重过度增加,戒烟戒酒。 4.4 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以防万一。 4.5 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肢的负重及 5 护理评价 5.1 病人疼痛是否缓解。 5.2 病人双下肢是否等长,畸形是否消除。 5.3 病人患肢运动感觉是否恢复正常。 5.4 患者是否了解病情,焦虑情绪是否缓解。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23T15:26:34.3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玉侠[导读] 目的总结近年来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 张玉侠(郑州市骨科医院康疗科河南郑州450052)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93-02 【摘要】目的总结近年来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本组58例患者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54例,除了两例合并有脑栓塞后遗患者瘫痪术后未能下床扶拐行走出院外,其余患者均能扶拐行走出院,无一例出现假肢体脱位、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密切的术前、术后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早期的正确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术前术后护理老年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摔伤所致。我科2000年至2004年共收治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有针对性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61岁—86岁。其中摔伤46例,车祸12例。其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16例,糖尿病高血压7例,慢性肺气肿4例,高血压、脑栓塞病史5例。非手术治疗4例,予皮牵引或骨牵引、消肿抗炎等对症治疗;手术治疗54例,3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2 护理对策 2.1牵引护理 外展型骨折或无移位以及老年体弱状况不能耐受手术者,一般予持续患肢牵引6周—8周,需手术治疗者为减轻疼痛,避免骨折错位损伤周围组织便于手术复位、减轻手术出血,术前先行牵引治疗5d—7d。牵引时,保持牵引绳于肢体轴线一致,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软枕抬高下肢20°—30°,促进静脉血及淋巴回流。为保持有效牵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相关注意事项. 2.2术前准备 2.2.1心理护理 老年人体制差,尤其是有合并症患者,心理负担重,而且对术后行动的诸多限制感到不便,担心脱位等。对此,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及效果,同时介绍成功病例,细心体贴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以消除疑虑、恐惧、惊慌和烦躁的心理,向其及其家属交代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3术后护理 2.3.1观察 术后予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观察伤口辅料有无渗血,皮肤末梢血运,及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变化,密切注意伤口和肢端血循环情况,在进行护理工作及使用变器时防止引流管被牵拉脱出。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2.3.2体位护理 术后置患肢外展30°中立位、软枕垫高20°—30°,两腿之间置一软枕相隔,以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造成髋关节脱位,合作欠佳患者常规予患肢踝套皮牵引,或患肢穿防外旋鞋,维持患肢中立位。 2.3.3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是挤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为了保持正确体位,防止脱位,一般于术晨留置尿管,按留置尿管常规护理,给予0.5%碘伏抹洗会阴2次/d,引流袋隔日更换1次,夹尿管1次/4h开放。鼓励患者多饮水,1500ml/2000ml/d,达到自然冲洗膀胱作用,一般3d—5d拔出尿管。 2.3.4皮肤护理 老年人外周血供差,牵引、术后长时间卧床等容易出现褥疮。应加强皮肤护理,予卧海绵床垫,骶尾布置水垫,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教会患者自动翻身法,即患者以头枕部、双肘部和健侧足跟为支点,屈膝45°,抬起胸腰部及臀部、离开床面。按摩受压部位,温水擦浴每日1次—2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供。 2.3.5预防肺部感染 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 2.4功能锻炼 术后当天麻醉未消失,即可开始适当进行脚趾、踝关节前屈背伸被动活动、麻醉消失后进行股四头肌主动等长收缩活动功能锻炼,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术后第3天予CPM关节活动器协助患者经行患者功能锻炼,先从0°到30°角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1周左右可达到功能位角度(90°),每日2次,每次60min。2周拆线后指导并协助患者扶拐下地,患者不负重行走锻炼,骨水泥型患者1个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非骨水泥型患者3个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 3 结果 本组58例患者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54例,除了两例有脑栓塞后遗患者瘫痪术后未能下床扶拐行走出院外,其余患者均能扶拐行走出院,无一例出现假肢脱位、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许学猛.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讨论[J].实用医学杂志,1997,3:145. [2]刘洁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5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