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学科简报

信息技术学科简报

信息技术学科简报
信息技术学科简报

信息技术应用

学科简报

第一期

奥鹏学科组

本期导读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已初显成效。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实施提升工程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综合效益的基础工作;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路径,将助推教师“激发教育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成就发展梦想”。

衷心希望每一位参与学员习有所得。让我们一起在教育信息化之路上愉快地前行!

1 卷首语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前言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规模在中国的不断高速扩大,信息技术对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中学课堂教学已从理论走向实践,走向发展,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仅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成为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标准,到今天也成为许多有条件学校的教学常态。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教育工作者改变了观念,积极投入到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运用中来。广大教师也掀起了自制教学课件的热潮,在网络中能查询到的有关教学的各种影音素材、备课资料、教学课件已数不胜数。这些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和教学常规。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大约是2/3。

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专题论文

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1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投”与“低效”的问题,引起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他们就体现出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进而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低投”与“高效”的问题。低“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的低资产投入,而且还包括师生精力和时间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学过程的快速度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下面,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1.1 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

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③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⑥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⑦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⑧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2 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据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专业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一节课都排在多媒体教室,学生一天下来少者要听六节课的多媒体教学,多者要听十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270分钟到450分钟。多媒体教室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着银幕,闷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多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中的“霸权”现象。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

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代替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的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因为有的

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误区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现象。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将所有的试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即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用多媒体来代劳实际的实验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对学生的试验学习就会打折扣。

误区五: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2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实践证明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众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存在的多个误区,通过总结,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2.1 辅助性愿则

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能辅助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设计思想,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违背了国情。对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

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例,有的教师设计制作课件,其目的就是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课件,觉得课件设计的长度越长越好,其实,课件的设计是不能代替教师上课的,课件只起辅导教学的功能,而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所作的点拨、引导、方法指导、分析讲解等都是课件无法预先设计的。

例如非典时期,北京市的中小学停课,清华附中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使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的教学录像在网络中播放,并运用

校园网平台实时答疑解惑,发收作业,组织活动,有的班还在网上开了班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但返校时,同学们都反映了学习效果不如在校学习好,因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缺少了最真实的交流和沟通,缺少了很多在课堂之中我们常见的相互启迪,相互感染,少了真实的情感,少了读读、背背、想想的环节。而这些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2.2 适宜原则

适宜就是合适和相宜。所谓合适,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落脚点;所谓相宜,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切入点。

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一整堂课都在摆弄设备,好像是很热闹,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和参与;有的教师全不以为然,一整堂课都不用,手捧传统不放。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是片面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呢?这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来加以考虑。例如需要提高同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尤其是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再以直观形象代替形象思维就是不适宜的;在想办法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缺陷时也可以考

虑使用。教师的朗诵,因普通话不过关,比不上专业人员时,我们可以用录音;教师的板书因书法不够美观,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当形象思维发生偏差时,我们可以用影像来纠正;当教师和学生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用常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当学生因生活阅历的限制,无法想象课文中所述的实景、实物时,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加以弥补。总之,是因需而用。

2.2.1 三维课程目标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落脚点

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学科性质和思想,用它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然后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落实学科的知识技能目标;而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明白“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其教学目标也要了然于胸,并尽量明确的告知学生。“过程与方法”潜移默化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他是教师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体现。相同的知识技能采取不同的“过程与方法”时,学生形成的能力是不同的,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应用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类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

2.2.2 “双基”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切入点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从广义知识的角度把知

识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符号、事实性知识和语义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知识教学对信息资源所提出的要求,按照学习者认识活动的心理规律,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⑴符号、事实性知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促进“多重信息刺激编码”的教学环境,或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环境。如,新课程注重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要获得“语感”能力,学生需要具有理解情境意义的生活经验图式,需要在语感水平上掌握基本的词汇和表达法。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同化新知识的语言图式是不完备的,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提供可控制的语言情感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参与反应的机会和进行反应的充分时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情境交际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⑵语义知识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情境性材料、呈现先行组织者等,有效促进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组合和选择性比较等精加工能力的发展。如,语文学习就是要“据言会意”“因言悟道”“依言入情”。在阅读理解的认识活动中,学生需要选择文章中的某些关键信息进行联想,提取相应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经验,对这些文字符号赋予意义并产生情感

上的共鸣。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性格情趣是阅读理解的必要条件。倘若文章所涉及的事物是学生未曾感知过的,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提供“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同化点;倘若学生虽有所感知却未仔细思考,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情境材料,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

⑶范型识别技能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

从语义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的条件是,知识正例中的无关特征要有变化,这些变式性的正例同时呈现有助于概括;在正例之后紧接着呈现反例有助于分化。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正例的多种变式,突出反例的非本质特性,呈现专家解题时的思维操作过程,以如果/然后的外显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完成范型识别技能的形成,可以提高练习的效果和效率。课堂教学的难点不在于“程序操作”的自动化水平,而在于“模式识别”。课堂教学无需题海战术,而重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概括,学会识别模式。以初三数学为例,《代数》部分第十三章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内容、《几何》部分关于圆的有关知识等,都是比较重点且难懂的概念性、原理性章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性、概括性高的概念、原理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

⑷策略性知识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能提供大量生动直观的认识活动情境,可控制地突出策

略知识中的关键特征,为学生从这些活动中概括出策略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上海市卢湾中学平智炜老师在教自然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概括、研究中总结出描写的基本规律。如,①课件展示校园风景和学生《初春的校园》两篇习作,让学生辨析哪篇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认为,第二篇好,因为抓住了校园中富有特色的景物。②引导学生回忆朱自清的散文《春》,启发学生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③课件显示两个瀑布的自然景物;一个流水窄小,落差大,可以听到淙淙的水声;另一个水流宽大,落差小,可以听到轰鸣的水声。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④师生共同回忆前面的认识活动,让学生归纳出景物描写的策略:调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2.3 适度原则

适度:程度适当,适可而止。所谓程度适当,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宜的问题;所谓适可而止,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要与教学时间相吻合。

2.3.1 回归“文本”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信息技术功能的把握和对学科课程的深刻理解。对学科课程的理解又涉及到对学科性

质的定位、思想方法的把握和对学习者年龄特征的理解。在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双基”教学永远是教学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应把概念、原理讲明、讲透、讲活。新课切忌任意拓宽,特别是在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知识时,随意加大知识的广度、难度是得不偿失的,会骤然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反感情绪和恐慌心理。如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讲陆游的《示儿》时,学生对这首诗匆匆读了几遍后教师急忙用课件展示了陆游的其它五首诗。课上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下学生感觉模模糊糊。

2.3.2 生成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进行沟通的过程。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教学的科学性在于预设性,即按照教学规律而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艺术性在于生成性,即师生、生生之间由思维的交流碰撞而产生的不可预料的结果。教学的艺术性是以科学性为基础,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产物。它是教师教育机制的表现,是教学富有生命力的体现。虽然技术型媒体开拓了虚拟沟通的环境,但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技术无法比拟的。

2.3.3 “思维导图”的呈现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课本文字、教参题解、备课的流程图以文字稿的方式直接搬到屏幕上,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功能优势。“思维导图”是引导人们思维的图式,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以显性化、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思考和交流。“思维导图”通常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①显化思维过程。②强化理解。③整合新知识。

④识别错误。

2.4 实效原则

实效:实际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重在构建有利的教学环境和认知工具,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2.4.1 信息技术促进自主能力的发展

自主能力是指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定向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它对学习产生方向性、控制性的影响,是形成各种能力的基础。电子学习档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控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电子学习档案就是利用计算机媒体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成长记录袋是指用来显示有关学生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建立电子学档,为学生学会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并

通过对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学生领悟到“学习成绩”“学习过程”和“态度情感”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发展自主调控能力。

2.4.2 信息技术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没有援助的、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发现或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可调控的、问题设置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①模拟软件支持的探究性学习

模拟软件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并能按照学科特点自动给出反馈信息。学生可给予反馈信息。如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由于目测存在误差,而有限测量又难以排除无限次测量出现反例的可能性,学生对几何性质的理解不深。利用几何画板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学生按照猜想与假设主动地对几何画板进行操作尝试,使图形在脑中不断的进行移动、翻转,依据反馈信息对这种操作进行自反抽象概括,建构新知识,从而有效地把握几何图形的实质。

②“工具性”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索性学习

工具性信息技术是指文字处理软件、优秀电子表格软件、Foxbase 数据库软件、PowerPoint多媒体编辑软件等,以及作为通讯工具的局域网和因特网。这些软硬件信息工具,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摆脱了时

空的限制,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摆脱出来,使他们对信息表征与发布的形式的变得丰富多彩。如初中生物课中“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教师先教会学生各种成分的测定方法,给学生提供测试设备,然后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各种他们愿意测试的食品,按照所学的方法来测出食品里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利用优秀电子表格软件记录测试结果。测试数据的大量积累、用心观察和有效使用,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以及陈述表达等各个环节中。

③“信息资源”支持的探索性学习

校园网提供了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各年级、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网页,教师的电子教案就放在相应的网页上。学生上课不必忙于抄写板书,而是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思维活动上。网络课程还可以提供辅导学生作业的服务,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仅给出解题过程,而且还给出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专题学习资源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通过专题学习资源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专题归纳探究的学习;学会面对网络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性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知识、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学习。

2.4.3 信息技术对合作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合作能力培养的有效作用是开展基于电子作品的教学活动。电子作品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社团活动中,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运用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表达出来的数字化作业。如用Word做的语文小报、用Excel做的统计报表、用窗口画板做的画图、用PowerPoint做的演示文稿、用Flash制作的动画、用VB设计的小游戏、用Frontpage制作的主页等。

基于电子作品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它的提出是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建构和交流知识,主要以协作工作、参与多样学习和反思性思考为主。电子作品创作有助于激励学生协作学习,学会合作的技巧,明白团队工作的价值。电子作品创作促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使组织能力、交流能力、设计能力、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的需求。

2.5 互容性原则

例如,很多课件的设计采用单线流程的模式,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一步一步往下演示,完全忽视了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碰到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有的课件,只适用于编制者自己的适用。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模块化组合,方便灵活的使用。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需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简报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简报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 一年中,在教研室和教育信息中心的领导和关心下,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落实,规范教研管理。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年中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的组织、研究和交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并组织教师拟定教研计划,活动方案,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出勤记录、活动纪要。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实践。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交流体会,说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用理论指导教学,锤炼自身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1)本学期继续以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练兵课为主,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为了做好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的准备工作,我们首先在本校进行了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推荐一位教师参加,比赛内容主要是评课、说课、软件使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并同时请专家、教师共同评比,最后评出最优秀的教师参加市比赛。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分别参加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教学设计论文18篇,选出7篇优秀教学设计论文送市参赛。同时在今年12月19日组织教师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共有五名教师的论文获奖。 (4)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把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途径的研究,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参加《信息科技》和社《中小学生学电脑》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 (5)为了做好参加“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观摩活动”的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利用“五一”期间加班加点赶制课件,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在比赛期间,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个比赛点,安装课件,调试服务器,尽最大限度的排除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参赛的四堂课都能顺利的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6)以科研为先导,积极鼓励教师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参于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形态研究》的研究,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大量的教学软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以web形式展示在“教育信息网”上。 三、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

【最新】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 一年中,在教研室和教育信息中心的领导和关心下,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落实,规范教研管理.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年中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的组织.研究和交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并组织教师拟定教研计划,活动方案,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出勤记录.活动纪要.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实践.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交流体会,说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用理论指导教学,锤炼自身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1)本学期继续以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练兵课为主,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为了做好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的准备工作,我们首先在本校进行了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推荐一位教师参加,比赛内容主要是评课.说课.软件使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并同时请专家.教师共同评比,最后评出最优秀的教师参加市比赛.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分别参加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教学设计论文_篇,选出7篇优秀教学设计论文送市参赛.同时在今年_月_日组织教师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共有五名教师的论文获奖. (4)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把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本着共同学习、共同提备课高的原则,我校组织了一次以“语文课如何设计练习题”为主题的语文集体活动,总结如下; 取得的成绩 1、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 全体教师在接到通知后,认真准备,集体备课。参与积极性很高。 2、教研效果良好 由于所有语文教师准备充分,平时又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所以教研效率很高,课堂容量较大。 3、多媒体的使用节省了上课时间 备课教师都恰到好处的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能把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的鼓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能使用丰富多彩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 存在的不足 尽管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个别教师重视不足,不能很好的按照总校要求备课。 2、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有待提高。 3、多媒体的使用还不能恰到好处。 改进措施 1、加强对教研活动的重视,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学校教学主抓人员加大备课指导力度。 总之,我们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石佛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2年3月19日 语文教研活动通知 全体语文教师: 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按照总校及本校教导处的有关要求,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如何语文课中创设练习题”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集体备课时间:3月19日 集体备课内容:初一教材《黄河颂》 集体备课教师:全体语文教师 集体备课要求:备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制做课件,备课时要紧密围绕本次教研主题,要符合新课 教案程理念,符合教学流程。 望全体语文教师接到通知后,认真准备,按时参加教研活动。 石佛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2年3月19日

小学信息技术班简报第2期

小学信息技术班级 简报 第2期 主编:高云 2014年02月15日 卷首语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2010-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培训项目”是由中央本级财政每年划拨5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直接组织实施面向各省(区、市)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团队研修、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

范性项目。项目将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为“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该项目是在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和指导下,2010年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实施的。在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的同时,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该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简报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简报 为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我们开展了集体备课。根据我们学校上学期集体备课的情况,我的体会很深,受益匪浅,各方面的技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个人素质得到充分展现和提高。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能充分利用集体智慧通过集体进行交流、研讨,这样不仅缩小教师在教学水平、能力上的差异,克服了对课标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深度不一的不足。而且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优势得到有力的释放,可从中获得启发,交流经验,并对自己的教案、讲稿、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反思并修改,从而获得提高。所有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融入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凝结了集体智慧的教案、课件能让课堂体现灵性,从而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集体备课,集教师们的长处,真正做到了集体智慧的升华。 二、集体备课既能汇集大家的宝贵经验,又能突出创新。集体备课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我体会到,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课标、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对我们

每个教师都大有益处。我们既要实行集体备课,又要有自己的个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后我想引用肖伯纳的一句话,"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的开展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的开展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探讨 信息技术在中学里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在学科中的地位处于劣势,也就形成了不重视教科研活动的现状。各校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数除担任信息技术教师外,还兼职学校多项其他工作;但还是要认清一点,信息技术教学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完成单位的其它工作任务之时,做好本职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重心。而提升我们工作的质量关键之一就是做好教研活动。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员、教研组长和信息教师,要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呢?根据我对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的了解,接下来从教研活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意义;中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开展现状和反思;应用新理念确立教研活动开展的目的;应用新思想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运用新方法实现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化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希望大家一起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科研活动开展好。 一、教研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意义 教师的教研是指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原因、得出解决方法、构成教育理论的过程。其实施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各类教育现象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研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语文、数学等其他传统学科相比在课程核心思想的沉淀上无法比拟,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不能完全参照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程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规律,同时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都是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因此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陷入困惑之中,这需要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积累、研究。信息技术课不是计算机软件培训课,它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那么如何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探究信息技术课堂特有的教与学的规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彻素质教育等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问题,而教研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开辟了这样的一条捷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教研。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开展现状 在大多数学校里,和其他小学科一样,受传统旧观念影响,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得不到各方面的重视。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能勉强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而教研活动在中学却开展得很不理想,有的学校根本就不开展,有的学校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教研简报 阿勒泰市第二中学(第二期)2014年3月13日 小学数学组开展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 我校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3月13日星期四下午第7节课小学部民汉全体数学教师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我们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 准备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而且可以使备课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本周教研组对李荣及李霞老师的《除法的意义》进行了备课安排,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按照自己

的教学设计,面对学生实践应用,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全组人员参加听课,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 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

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师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讨论, 参与者普遍认可通过双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的局限性,争取作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 总之,集体备课在教学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家在备课中,能集思广益,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这项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收益很大。

2015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简报 (第一期) 主编:张国平 甘莉萍 主办单位:蔡甸区侏儒山中心小学 2015年10月 与 时 俱 进 与 研 同 行 ——侏儒山中心小学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之中无疑对当今教师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这种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对于一所人数居多、平均年龄偏大、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农村小学,无疑是摆在我们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正当我们为此茫然焦虑不安之时,幸遇一场及时雨,区教育局和教校联合组织对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进行现代技术远程培训,目前此项工作已在我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氛围 开学初,接到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的通知,学校领导立即组织教师召开专题会议,让教师感受到参加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全校教师中宣起远程培训学习的热潮。 二、确定辅导员,充分发挥我校信息技术能手和年轻教师的优势。 由于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较大,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培训期间我们确立王文、张国平两位信息能手为学习辅导员对他们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其他教师以组室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组室中年轻教师的优势,让全体教师不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当作一种负担,而看作是一种成长一种快乐。 三、充分利用QQ 群,上传下达,明确阶段学习任务,了解学情,解决学习困惑。 在远程培训期间,我校成立了以王文、张国平为学习辅导的管理员的QQ 群,利用QQ 群,及时做好上传下达,让培训教师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利用QQ 群,让培训教师随时分享培训心得,解决学习困惑,力争使侏儒中心园丁群成为教师学习交流、分享经验、解决困惑、感受快乐的平台。 四、学以致用,更新观念 为了让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培训发挥实效作用,我校将远程培训与我校的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对教师拟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组织教师对远程教育课堂实录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 巧。引导教师学会查找资源,使用课程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与步骤,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优质课竞赛,鼓励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尝试将微课与微视频带入课堂。 信息技术远程培训,让我们足不出户拥有学习的平台,交流的空间。让我们携手同行行走在信息技术的最前列 吧! (甘莉萍) 专 家引领 区教育局师训科方昌虎科长一行到校指导研修工作 同伴互助 共同成长 一直以来,蔡甸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分管师训工作的领导经常到校指导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为学校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教研活动情况记载表 组别小学数学低段活动形式集体备课 时间2009年2月25日地点石桥小学 执教者张正富班级一、一班 主题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学科数学 主持者付全中记录张正富 参加人员周代国张正富付全中陈玉平卢永富雷玲张正富说教材: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学生在第一单元“认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延伸。 陈玉平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卢永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方法 难点: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正确计算。 付全中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故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上述几种方法。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周代国、雷玲说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教科书第4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第二课时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8题。 2.教学前,要先复习两位数的组成,可以这样提问:3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复习了数的组成以后,再复习10以内的加减,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为理解口算步骤做准备。 3.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摆两部分小棒(34根和2根),问学生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写出34+2以后,再问学生怎么加?让学生摆一摆后,再问学生: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让学生说出先把单根的小棒(4根和2根)并起来,然后再和整捆的小棒(3捆)合在一起。接着可以让学生看书,或出示例1左边的算式,问学生斜线和折线所表示的意思,先把34分成30和4,4和2先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在式子上面用线段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30再加6得36。并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讲两位数加整十数,也可以先让学生摆小棒,问学生与34+2有什么不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要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在让学生试算“想一想”中的2+34时,可以对照34+2启发学生想应该算几加几?然后问20+34应该怎样算?最后,让学生讨论两道例题:34+2和34+2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小结 (1)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一年中,在教研室和教育信息中心的领导和关心下,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落实,规范教研管理。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年中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的组织、研究和交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并组织教师拟定教研计划,活动方案,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出勤记录、活动纪要。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实践。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交流体会,说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用理论指导教学,锤炼自身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1)本学期继续以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练兵课为主,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为了做好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的准备工作,我们首先在本校进行了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一位教师参加,比赛内容主要是评课、说课、软件使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

行,并同时请专家、教师共同评比,最后评出最优秀的教师参加市比赛。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分别参加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教学设计论文18篇,选出7篇优秀教学设计论文送市参赛。同时在今年12月19日组织教师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共有五名教师的论文获奖。 (4)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把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途径的研究,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参加《信息科技》和社《中小学生学电脑》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 (5)为了做好参加“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观摩活动”的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利用“五一”期间加班加点赶制课件,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在比赛期间,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个比赛点,安装课件,调试服务器,尽最大限度的排除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参赛的四堂课都能顺利的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6)以科研为先导,积极鼓励教师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参于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形态研究》的研究,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大量的教学软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以eb形式展示在“教育信息网”上。

2016瓢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简报

2016瓢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简报 我微笑着去努力 我微笑着去努力 无论努力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努力之后的滋味是甜美的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努力之后的滋味是苦涩的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努力之后的感觉是幸福的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努力的时候 要有微笑。 让我感谢 我为我的奋斗带来了春天的世界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在努力中成长 我微笑着享受努力之后的成功!

怎样的内容较适合学生合作学习 发布者:乔元学发布日期:2016-10-22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要避免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 那么怎样的内容较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呢? 1、操作实验、探究问题。如学习word操作中,设计各类作品并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很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生通过分工负责,操作演示,可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这样的合作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2、集体竞争性作业。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和竞争欲望。如教学“电脑的组成部分”时,学生说出认识的电脑硬件组成部分后,把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分类的过程放在小组中去完成,比一比,

看哪一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好。每个小组的成员群策群力,有的观察,有的献计,有的纪录,组内秩序有条不紊,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学生间互评、互测、互查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人人参与,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各抒已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和相互交往的能力。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方案

依其艾日克镇小学关于开展周末集体备课 教研活动的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切实为广大 教师搭建研讨、交流的平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决定在全镇小学开展“周末教研课堂”活动。现将有关事项作如下安排: 一、活动形式 按学段,学科利用多媒体展示下周讲的容,教学方法。互相勾通,研讨,集体备课。 二、活动目的 其活动目的是在促进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突出教学重、难点,使课堂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 三、工作思路 “周末集体备课活动”中,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材不同角度的解读,对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辩课活动中得到碰撞,交流,反思、吸纳、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活动时间 每周周六上午(10:30~13:30) 五、参与学科 语文、数学,汉语三门学科

六、参加围 全镇小学教师 七、活动程序 1、主讲人准备初稿 主讲人准备下周讲的课里面选择一个容准备初稿,有教研组长审批,按教案准备PPT,用说课的方式进行讲课。 2、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3、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4、定稿 主讲人把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整改后,把电子定稿(教案,PPT)提供给教研室,教研室负责把定稿传给学校教务处,教务主任存好电子稿和PPT,下个学期可以利用。 八、机构设置 1、成立组织领导小组

集体备课简报

集体备课简报 数学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2015年5月8日,卡罗小学数学教研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在小学办公室开展第三次集体备课。主讲人汪慈群老师,参加人员有:首先由汪老师就备课内容作简单介绍:1、教材简析:2、各环节采取的不同教学方式,例如:有演示法、指导练习法、活动教学法、发现法。3、课后练习。接着各参与教师各抒己见。杨元珊老师: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有创意,还要新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xx:时间安排要合理。XX老师:练习的题型要与本课内容有关。XX老师:要有小组讨论交流环节。 小结:本次讨论每位教师发都很积极,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数学教研组活动简报 卡罗小学教师公开课活动 2015年5月13日,卡罗小学数学教师齐聚在一起,开展第一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主要是围绕陆朝高老师进行的一

节任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年,月,日》一课进行的。 这堂课上陆老师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还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改进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集体备课简报 【第3期】

平塘县卡罗小学 2015年4月13日 卡罗小学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些教学内容进行讨论 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教材的分析与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优化教学方案,增强课堂效果。 2015年4月12日,卡罗小学数学教师齐聚在一起,开展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首先由杨元珊老师说出自己上课的过程以及目标、重点、难点。接着各教师进行评课,汪慈群老师:本节课情景导入不够新颖,是否借助儿歌。杨永志老师:练习量太多,少一点,要有层次感。陆老师:

信息技术培训总结简报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作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校管理员,我与老师们一块学习研修网上各种资源,收获很大,感受颇多,现总结如下: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慢慢渗透了各个行业,也慢慢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慢慢方式改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这学期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 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 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 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 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 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 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 学科的整合等方面知识。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 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 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课 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 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声音、图象、动画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丰 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 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语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1 学校浠水一中 学科生物 年级高一 负责人李长清 成员浠水一中高一全体生物老师 活动主题通过“同上一堂课”活动,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 、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到教学方式,从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2 、借鉴他人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使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 、通过活动,加快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使所有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流 程一、研究内容: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层次:看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三维性;是否准确,主要看能否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教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 第二层次: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主要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2、教师地教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习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同时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否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变原来的教法。 3、教学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 二、活动时间及形式: (1)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2)分散时间进行个人备课、上课活动。每周二下午共同研讨。 四、参与人员: 浠水一中高一全体生物老师 五、具体做法: (一)集体备课 根据我校班级少、同头班级少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组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内每人各备一个指定内容的教案,再利用每周二集体教研的时间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组合成一篇课例。 (二)课堂实践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的每个成员均用这篇课例上课。待第一位教师上课后,老师们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集体评课,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形成二次教学设计,使下一位上课教师弥补教学遗憾,这样及时有效地把实践总结再应用于实践,实行“跟进式研究”,使老师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互动研讨使教师们对教材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心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思路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学习简报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学习简报(二)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红旗小学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上学习部分已结束,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校教师突破时是空限制,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提升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了更好的完成线下学习的工作,我校于5月23日,召开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线学习情况小结会议,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史彩霞校长主持,各坊主进行总结工作坊的进展情况。

担任语文工作坊坊主的是我校 一年级语文老师郭靖。从发布培训开 始,她就熟悉平台操作,着手开始学 习。同时明确坊主的职责,认真做好 服务工作。 截至2020年5月底,语文工作 坊共有参训学员10人,实际在线学 习10人,合格学员10人,推荐优秀 学员2人,老师们学习率、合格率均为100%。 根据疫情期间,教学转为线上进行。通过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老师们都意识到:线上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备课要备得更足、更精,才有可能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基于这样的现状考虑,语文工作坊发布线上活动两个,主题为“线上如何集体备课、如何观课”。据学校的统筹安排,从学校实际和教师需要出发,语文工作坊确定线下研修活动的内容:问卷星的初步创建和希沃白板的使用。对于工作坊线上线下的这两项活动,老师们都能积极参与,特别是希沃白板的使用,老师们学以致用,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语文工作坊建立交流群,一是大家做作业过程中的问题能方便沟通;二,对于优秀作业,群里共享;三,有好的资源,也方便分享。

在优秀作业中,杨倩老师认为:本次培训矫正了长久以来的观念偏颇。以前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刘瑞娜老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 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 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 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 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 教学效益。 数学工作坊共有参训教师 14 名,参训率、合格率、学习 率均为100%坊主郑巨会老师从 活动、作品集等方面向大家做简单汇报。 1.活动方面 工作坊安排了两个线上活动。线上活动一: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 情分析,进而制定合理地的教学目 标。主要内容是讨论怎样基于移动媒 体(问卷星)进行

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浅谈语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 备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教学管理规范》中提到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环节,我认为集体备课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它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使教师们达成教学的共识,有了教学的共同目标,在我校的教学管理中,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百花争春”的局面,在课程标准下,教师的备课应该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互结合。 集体备课是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集体备课的准备。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明确集体活动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 (2)集体备课的过程。常以一课为例,选定中心发言人。首先听取中心发言人就本课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内容应包括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作业等。其次全组人员共同研究,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思路,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集思广益,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最后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课堂的三维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3)共享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备课,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课例,教学实践中、反思中的感悟、体会、经验和教训与其他教师分享,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充实到自己的教案中,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但我们绝不能把集体备课和个人教案等同起来。在集体备课后,教师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化教案。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集体备课后的个人教案可以说是把集体智慧转变成为成为教师个性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个性,使个人素质得到充分展现和提高。 备课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集体备课不仅是完成一项任务,做好一些记录,更是大家交流思想与智慧的平台,让思想在碰撞中闪烁光芒,让头脑在互相学习中汲取营养,让教学在务实高效的备课后实现目标。 教师:张小红 2014.05.14

小学信息技术班培训简报

“国培计划(2016)” 安徽省村小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 安庆师范大学小学信息技术培训班简报 第2期 主编:梦想小组 2016年11月21日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该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亲爱的同学们:尽管我们来自全省各地,有着不同的爱好,说着南腔北调,但是我们心意相通,我们都有着一颗满腔热忱和积极向上的赤子之心,相信我们小学信息技术班的同学在这短短的10天里,通过我们的真诚相处、积极探讨和深入交流,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满载而归。

3 / 5 2016年11月21日,“国培计划”(2016)——安庆师范大学小学信息技术培训班迎来培训的第二天,初冬的微寒无法阻挡我们求知的热情。上午,来自全省各地的49位学员有幸聆听了来自安庆师范大学的江龙林教授的专题讲座《觉解与修炼——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 职业幸福》。江教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分别从“修炼内心,觉解幸福”、“修炼愿景,规划生涯”、“修炼理念,蕴含底蕴”、“修炼技能,解放自我”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与方向,并就如何在 发展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坦然面对种种非议,最终获得职业幸福感娓娓道来,使培训的众位学员如沐春风,受益良多。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 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的焦虑和烦恼。 以享受的态度对待教学,心灵就会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回响着和谐的音乐,体验着诗意的灵感;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就会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精彩地演绎每一节课,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闪光……

语文教研组该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呢

语文教研组该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在教学认真工作中备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教学管理规范》中提到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环节。我认为集体备课正是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它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使教师们达成教学的共识,有了教学的共同目标。在近几年在我校的教学管理中,开展了语文学科的集体备课研讨,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百花争春”的局面。在课程标准下,教师的备课应该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互结合。 通常情况下集体备课是以年级组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的准备。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明确集体活动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 二、集体备课的过程。 常以一课为例,选定中心发言人。首先听取中心发言人就本课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内容应包括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作业等。其次全组人员共同研究,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思路,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集思广益,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最后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课堂的三维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三、共享教学资源。 通过这样的备课,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课例,教学实践中、反思中的感悟、体会、经验和教训与其他教师分享,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充实到自己的教案中,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 备课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集体备课不仅是完成一项任务,做好一些记录,更是大家交流思想与智慧的平台,让思想在碰撞中闪烁光芒,让头脑在互相学习中汲取营养,让教学在务实高效的备课后实现目标。 集体备课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但我们绝不能把集体备课和个人教案等同起来。在集体备课后,教师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化教案。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集体备课后的个人教案可以说是把集体智慧转变成为成为教师个性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个性,使个人素质得到充分展现和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