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简答题)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简答题)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珍藏版)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资政新篇》主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4)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局限:

(1)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3)太平天国领导者不团结导致自相残杀,以及腐朽昏庸、鼠目寸光使起义军在起义过程中四面树敌。

(4)太平天国起义的理论基础是破碎的神学理论,并不代表时代潮流。

(5)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制定纲领。

(6)这场农民起义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江南由于地处风暴中心,更是一派劫灰,生灵涂炭。甚至在狂飙过去许多年之后,依然满目疮痍,遍地瓦砾。

(7)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8)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5.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意义:

(1)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2)冲击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使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人们开始学习和模仿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局限:

(1)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在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条件下发展新的生产力,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这根本不可能办到。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下,无法维持企业的运行。

6.戊戌维新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

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促进了后来者走上革命道路。

局限: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不敢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无法摆脱封建思想。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反对帝国主义,但幻想帝国主义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3)惧怕人民群众。维新运动局限于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维新派脱离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而未能获得深厚的阶级基础,使自身得阶级相当软弱。

内容:

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幻想通过这套方案来建设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

影响:

思想先进、超前,是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纲领;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当时亚洲最早的近代化方案,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是比较先进的。

但太平天国后期严峻的军事形势,内部的腐化堕落、民心丧失,洪秀全对他的不信任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使得影响相当有限。

7.辛亥革命的纲领、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启示:

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8.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9.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

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0.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

意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1.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12.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

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13.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1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启示意义)

在革命中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原则。必须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

15.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货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16.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方针: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具体过程: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订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

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17.抗战中中共对中间势力的策略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中共对地方实力派采取争取的策略。具体的方式是:(1)发展壮大共产党,使之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们的利益;(3)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取得胜利。

18.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中的积极作用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对日寇造成了一定的消耗。

在战略相持阶段,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1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停止敌对性行动。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进

而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所以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这样做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阿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啊。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记得,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1.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在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实现了双方的停战。

2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迅速崩溃的原因

(1)战前,国民党统治集团破坏了政协协议,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把自己放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同时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并且,经过努力,中国人民争得了将近一年的和平的暂息时期。这也为扩大和巩固解放区、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战时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有了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我党在政治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因而战局越来越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逐渐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进而发动总攻击溃国民党。

(3)战时在政策上,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使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相反,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使全国各阶层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迫

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以学生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 简答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资政新篇》主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 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②经济上,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综合) ①19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②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2、近代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 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关系:①一是当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②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联系(综合46)***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放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放生产力问题。两者的联系在于,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近代中国人民为反侵略斗争失败原因是 ①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2、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分子民族意识的觉醒。(综合)*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1843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③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为维新代表人物。④ 1895年,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简答.论述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简答.论述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二次革命”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着手建立其独裁统治。先是制造“宋案”,后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蓄谋武力镇压革命党人(1分)。1913年6月,袁世凯以国民党不服从中央为由,派兵南下进入江西,发动内战,江西都督李烈钧、黄兴等国民党人起兵讨袁,各省先后响应(1分)。袁由于袁世凯在军事方面占优势,加上国民党人事先来作充分准备,二次革命失败(1分)。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表现了革命党人反对专制独裁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分)。 2、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1分),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分)。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是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分),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1分) 3、《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分),“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敌,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1分)。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1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分)。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1分),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分)。 5,《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理想。规定把田地分为九等,好坏搭配,丰荒相赈,无分男女,自16岁至60岁皆可分得土地一份。与此同时规定以25户为一基层单位,其生产及分配方式皆有规定(2分)。太平天国农民领袖想通过这个制度建立“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1分)。《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平均思想,反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1分)。但是,其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及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并且具有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落后性(1分)。 二、简答题 1、简评“百日维新”。 答: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1分)。 “百日维新”期间,颁布各种新政,主要内容有: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新发明,设铁路、邮局等(2分)。文教方面有:废八股、开办京师大学堂,允许自由创立报馆,派人出国留学等(2分)。军事方面:训练海陆军、裁减旧军事机构(2分)。政治方面:取消闲散重迭的机构,准许“旗人” 自谋生计,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2分)。“百日维新”将戊戌年间的变法运动推向高潮(1分)。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分)(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

近现代史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及答案汇总(1)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与论述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与论述题总结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论述题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自学考试我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和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精)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精)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其中,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则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___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封建社

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___、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这些因素导致中国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18世纪的中国走到 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导致近代中国社会落后。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这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其中,《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___,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队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2、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主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主独立的国家”。 不足:同盟会纲领中的民主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同时,他们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孙中山说的政治革命,目的就是建立民国。不足: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不足: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4、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①.领导阶段、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②.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④.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①.组织与发展情况: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议和吞运动没有统一组织,没有纲领,没有建立政权,主力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发展,时间也仅一年多。②.主要斗争矛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是一次发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斗争;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5、简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023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汇总必备

原因题----一般从主观和客观、国内和国际分析 1、反侵略斗争失败原因 一是社会制度旳腐败是主线原因二是经济技术旳落后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旳原因 一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旳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主线原因 二鸦片战争带来旳恶果 三自然灾害频发,灾民流离失所 3、太平天国失败旳原因 一是缺乏先进阶级旳领导是主线原因 二没有科学理论旳指导 三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旳警惕性不够,缺乏理性旳认识 4、洋务运动失败旳原因 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三洋务企业旳管理具有腐朽性 四清朝统治集团中旳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5、戊戌维新运动失败旳原因 一重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旳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旳强大旳守旧势力旳反对 二维新派自身旳弱点和局限 (一)不敢否认封建主义 (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三)脱离人民群众 三阐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旳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旳改良旳道路上行不通旳6、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旳原因(只要与中国共产党有关,胜利找广大人民群众,失败找共产国际) 一国共合作旳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旳建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旳先锋模范作用 二得到广大工农群众旳大力支持 三得到苏联政府旳多方面援助 7、国民革命失败旳原因 一客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旳联合,敌我力量悬殊: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剧烈分化,蒋汪制造政变 二主观:以陈独秀为首旳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 年轻,缺乏经验;共产国际旳错误指导

8、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旳原因 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旳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二国民革命旳影响 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四相称力量旳正式红军旳存在 五共产党组织旳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旳对旳贯彻执行 9、20世纪23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一再出现严重左倾错误旳原因 一八七会议后来,党内一直存在近乎拼命旳冲动,没从指导思想上认真清理 二全党旳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局限性,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 三共产国际旳干预和对王明旳全力支持 1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旳原因 一中国共产党旳中流砥柱作用 二中国人民巨大旳民族觉醒、空前旳民族团结和英勇旳民族抗争是决定性原因 三同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旳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多种反法西斯力量旳同情和支持分不开11、中国革命胜利旳重要原因 一有了中国工人阶级旳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旳领导 二工人、农民都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旳重要力量,广泛参与大力支持 三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旳支持 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旳建设(三大法宝) 12、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旳原因 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旳中心,对旳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工作关系 二从当时旳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对旳方针政策 三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优良老式,及时有力旳抵制了资产阶级旳腐蚀 13、中共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旳历史必然(国内和国际角度) 一社会主义性质旳国营经济力量相对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旳重要基础 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也许成为基础

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复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旳斗争 一、鸦片战争前旳中国 1、鸦片战争前旳中国 【单项选择】(1)鸦片战争前旳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旳末期,封建社会旳重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旳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旳基本特点: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关键 D在社会构造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旳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A政治上,中央集权深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B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吞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C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D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E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在与世隔绝旳状态 2、鸦片战争前旳世界 【单项选择】(1)鸦片战争前,欧美重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项选择】(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旳侵略及近代中国旳演变 【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旳侵略 (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旳侵略战争,重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公约,重要有《南京公约》、《天津公约》、《北京公约》、《马关公约》、《辛丑公约》。 (2)政治控制重要体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控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弹压人民对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重要体现为:控制中国旳通商口岸,剥削中国旳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旳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重要体现为:运用宗教进步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论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3、近代中国社会旳演变 【单项选择】(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公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9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公约》旳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简答】(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旳特点 A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旳决定性力量 B中国旳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 C中国自然经济旳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不过封建地主旳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简答]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 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地主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制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 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又名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烧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绿入侵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 法. 美. 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汇总 1、近代西方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2、简述请王朝强盛转向衰弱的主要表现。 3、任何看待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4、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5、简述近代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6、近代中国是任何陷入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7、近代中华民族意识是任何觉醒的? 8、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9、《天朝天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0、《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1、为什么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兴转衰的标志? 12、洋务派形成的过程,兴办洋务的主要内容。 13、戊戌维新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如何失败的。 14、简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破产。 15、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开展了那些革命性工作? 16、任何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局限性? 17、武昌起义后,中国革命出现何种复杂情况? 18、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9、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 20、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21、简述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2、五四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3、简述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4、简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意义。 25、简述国民革命的伟大意义? 26、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是任何建立起来的? 2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那些? 28、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9、三弯改编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30、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何重要意义? 31、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32、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重要灾难有那些? 33、什么是西安事变?其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基本经验? 3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36、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7、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意义? 38、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原因是什么? 3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那些严峻考验? 40、全国范围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4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2、“三反”,“五反“的内容及其意义。 43、建国初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44、简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 45、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46、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简答题汇总(最全版)

200810 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P44~45)第一,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2分) 第二,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2分) 第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2分) 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P73)第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3分) 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积累了革命经验。(3分)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答案:(P131)第一,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分) 第二,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2分) 第三,大批农民踊跃参军;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物力保证。(2分) 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答案:(P194)第一,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2分)第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2分) 第三,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2分)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答案:(P230)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 全和完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2分) 第二,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 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2分) 第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备。 (2分) 200901 4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答:(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3)革命派的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4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须的条件是: 1.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2.尊重他们的利益。 3.同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步的取得胜利。 4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44.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