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时间:1839年6月3日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从中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腐蚀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严重虚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为国捐躯)

二、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条件: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1840年6月—1842年8月

3、《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军事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修改条约被清政府拒绝)

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时间是1860年。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头目华尔。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取得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第3课收复新疆

一、阿古柏侵占新疆

1、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②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③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④清朝初期,设伊犁将军。

2、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陆军司令阿古柏在英俄两国的支持下,侵占新疆。

3、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清军兵分三路挺进新疆,并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占领伊犁的俄国交涉,中俄两国签《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收复新疆的原因:①人民的支持;②正确的策略方法。(3)左宗棠的个人才能

5、收复新疆意义:①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外来侵略者②有利于新疆的发展。

第4课《马关条约》

1、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时间:1894年—1895年。

2、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原因:清政府的妥协退让,贻误战机)

3、结果:①1895年4月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苟且偷安的丑恶行径。

5、1895年,台湾人民组织义军,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的黑旗军互相配合,共同战斗,重创日军。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反抗的精神。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英、法、俄、美、日、德、意、奥)

1、义和团运动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2、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目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占领北京(这是列强第二次攻入中国首都,第一次攻入北京城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火烧圆明园)。

4、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在反侵略过程中失败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军事落后;列强经济军事力量的强大。

帝国主义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问题: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

1、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1900年——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

第7课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领导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

4、口号:前期口号“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后期口号“求富”,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5、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7、破产标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8、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9、评价洋务运动:

①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②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③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④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⑤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③④⑤为积极作用)

第8课戊戌变法

1、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2、领导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3、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思想。

4、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月至9月,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5、内容: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训练新式军队。

6、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梁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六君子)。

7、失败原因:①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薄弱②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④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8、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9、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贼“指的是谁?——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2)为什么维新派“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实权,顽固派力量强大

(3)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

第9课辛亥革命

1、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美国檀香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时间:1905年。地点:东京。机关刊物《民报》中国第一个统一革命政党

3、同盟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4、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意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没有直接参与)

6、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性质: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成功一面)

9、局限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

10、评价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10课新文化运动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口号(两面旗帜):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主要阵地:《新青年》

4、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期)。

5、191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6、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意义: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9、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性质+意义+局限性)

单元总结:

1、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洋务运动);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2、中国近代化的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而出新。

3、中国近代化的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三单元: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五四爱国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主力:学生→工人。出现新的阶级:工人阶级

4、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5、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因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6、五四精神:忧国忧民, 不屈不挠, 敢于战斗, 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核心是爱国)

7、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

②、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③、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④、中共二大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2课北伐战争

1、国民党一大时间:1924年。意义: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2、黄埔军校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创办者:孙中山兼任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4、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5、北伐战争时间:1926—1927年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6、北伐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7、重要事件: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武昌战役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8、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9、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0、南京国民政府时间:1927年。建立者:蒋介石。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2、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地点:湘赣边界。

4、结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6、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时间:1928年。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8、毛泽东为什么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起义部队严重受挫,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

9、为什么要到井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间:1934年-1936年

2、经过: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强渡乌江——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10)—会宁会师(1936.10)。

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会师),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3、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5、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中央由张闻天代替博古总负责,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负责指挥。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地点:沈阳事件经过: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2、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标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3、日军占领东北后,有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二、西安事变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2、意义:十年内战(1927—1937)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为什么不马上杀了蒋介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第17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拒绝后向卢沟桥发动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力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日本帝国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3、二十九军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

4、在民族危机空前危急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5、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6、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的?

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华北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七七事变后,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中共七大:时间:1945 年4月。地点:延安。

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

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1945年8月加速日本投降的三支力量:

①美国向日本的长崎、广岛投掷两颗原子弹。

②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③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

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了投降书,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10月25日,日本驻台湾总督递交投降书,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895——1945 )《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对日军起了很大牵制作用

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⑤、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②、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③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9课内战烽火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经过: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通过43天的谈判斗争,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二、转战陕北

1、时间: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约定”,对中原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标志)。

2、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蘑菇”战术)

三、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意义: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P104动脑筋)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统区,我军由守转攻,开始外线作战,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通知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同时,其他各战场也转入进攻。

第20课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

歼敌

人数

意义(结果)

三大战役历

史意义

辽沈

战役

1948年9月─11月 林彪 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47万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

胜利。 淮海

战役 1948年9月─11月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55万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意义

) 平津

战役 1948年9月─11月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52万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傅作义率部起

义,北平和平解放) 二、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1.时间:1949年4月

2.经过: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塌。

3、意义: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1949年)

3、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1、共产党:解放军英勇善战,指挥有方,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国民党:统治腐败,军队厌战,失去民心,指挥失误

第六单元:经济社会生活

第21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1905 张謇)。

3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总的来说是

比较落后的,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从地区看,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西方发明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黄鹄”号。

3、我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铁路。(1876年英国人修建)

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唐胥铁路。

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20世纪初有开办无线电报。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2、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在北京拍摄的《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在上海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渔光曲》。

3、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3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建京张铁路,1909年全线通车,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刻苦钻研制出纯碱,撰写《制碱》一书,这种方法被称为“侯氏制碱法”。

3、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主张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4、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翻译《天演论》,进步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5、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有什么共同点?

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

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①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②戊戌变法时期(1898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二、科举制的废除

①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③1905年,清政府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三、文学艺术

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孔乙己》

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郭沫若代表作:《屈原》

茅盾代表作:《子夜》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1)精编版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戊戌变法·重点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此前康梁虽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 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戊戌变法·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教法建议 1.学生历来崇敬英雄人物。教师可就导入框中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行描述,提出问题。例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等等。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2.“公车上书”一目,教材所占篇幅很少,教师可利用“公车上书”的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为使讨论能深入进行,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原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则从多方位加以引导。如让学生从帝国主义侵略方面,从清政府内部矛盾方面,从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从民族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要求方面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思对变法原因的历史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及期末试卷

初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点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会制造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用火(天然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御寒)。 发现的意义(特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知识点2 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身体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知识点3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人工取火。生活的集体是按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形体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综合应用剖析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区,比北京人有很多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 (1)在制造工具方面,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而北京人只知道使用打制技术; (2)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只知道使用天然火; (3)在社会形态方面,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阶段,北京人处于原始群居阶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点1 河姆渡原始农耕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lei si)耕地; 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挖掘水井。 生活状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知识点2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及期末试卷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解题讲课视频播放 初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点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会制造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用火(天然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御寒)。 发现的意义(特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知识点2 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身体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知识点3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人工取火。生活的集体是按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形体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综合应用剖析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区,比北京人有很多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 (1)在制造工具方面,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而北京人只知道使用打制技术; (2)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只知道使用天然火; (3)在社会形态方面,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阶段,北京人处于原始群居阶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点1 河姆渡原始农耕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lei si)耕地; 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挖掘水井。 生活状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知识点2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鲁教版七上历史知识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 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 ① 割_ 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② 赔款 万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 开放 、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 (便利列强资本输出) ④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须同 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列强为了 ,扩大侵略权益。 起止时间: 年—— 年 侵略国家: 和 发动, 和 是帮凶。 结果:① 年, 联军火烧 。 ② 强迫清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 多万平方千米,其中,《 》割地最多,割地范围 是: ; 《北京条约》割占 范围是中国 以东,包括 在内。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⑴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⑵领导人: ⑶经过:①1851年爆发于广西桂平 村。 ② 年占领 ,改名为 ,定为都城,建立政权,进行北伐和西征。③1860年连克常州、苏州、松江,逼近上海。④1864年, 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 统领,镇压太平天国。 ②在1860年的 战役(太平军将领: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1862年 的 战役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 。

第3课收复新疆 背景:19世纪60年代,____ 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侵占___ _。放弃西北边塞。 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古代: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在新疆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清政府设伊犁将军。近代:①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 知识迁移: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卫温船队到达夷洲。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 第一次:1624-1662年荷兰侵占台湾38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1945年日本侵占台湾50年,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 难忘九一八鲁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难忘九一八鲁 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与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两湖战场北伐铁军称号” B、“ 东北柳条湖局部抗战” C、“宛平卢沟桥全国性抗战” D、“刘邓大军大别山战略反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是教育部司局函件的标题,其中“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陕北会师 D、西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出版新式教科书而享誉近代.1933年该馆出版了新的历史教科书,书名冠以“复兴”二字,寓意相当深刻.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简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结果和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第9题【改错题】 全国性的抗战始于九一八事变。 【答案】: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社会生活的 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 ) A、戊戌变法后 B、五四运动后 C、亥革命后 D、解放战争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漫画描绘了20世纪初人们见面打招呼时称呼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博爱思想 B、平等思想 C、自由思想 D、爱国思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 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 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 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鲁教版复习巩固九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鲁教版复习巩固九 第1题【单选题】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够看出( ) A、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洋务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帝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维新思想——百日维新 ②三民主义——五四运动 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毛泽东曾经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都为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他的主张在当时思想界引发极大轰动。这是因为他提倡( ) A、废除君主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发动革命 【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时间:1839年6月3日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从中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腐蚀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严重虚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为国捐躯) 二、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条件: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1840年6月—1842年8月 3、《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军事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修改条约被清政府拒绝) 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时间是1860年。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头目华尔。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取得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1、时间:1840.6—1842.82、侵略者:英国,在位皇帝道光帝。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时间:1842年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1、时间:1856.10—1860.10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教材第8页表格。3、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结构:1、时间:1894—18952、侵略者:日本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4、重大战役:黄海大战爱国将领:邓世昌。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5、结果:签订《马关条约》⑴时间:1895年4月。⑵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⑶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增辟通商口岸等。 ★⑷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鲁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单元重点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元重点人物与组织:林则徐、关天培、洪秀全、李秀成、左宗棠、邓世昌、刘永福、徐骧、义和团)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李秀成在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性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要缴纳的税款,中国需 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 口岸 辛丑条约 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 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 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单元重要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单元重要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进步性)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启示: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改革,是不会成功的。 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1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鲁教版课后辅导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三 第1题【单选题】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 D、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被吞并。下列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张謇舍本逐末,失败毫不足惜 B、张謇是一介书生,失败是必然的 C、在多种压榨下,中国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D、实践证明“实业救国”思想是错误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中提出“实业救国”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张謇 D、严复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而缓慢,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所受的压迫不包括( ) A、帝国主义的压迫 B、封建主义的压迫 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D、海外华侨的压迫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张謇创办的“有用事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 C、轮船招商局 D、大生纱厂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与“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几个关键词相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邓世昌 B、詹天佑 C、李鸿章 D、张謇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清朝末年,南通有个规模较大的大生纱厂,那里的老百姓都以在大生纱厂工作为荣,这个纱厂的创办者是( ) A、冼星海 B、詹天佑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鲁教版课后练习二十一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鲁教版课后练习二十一 第1题【单选题】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 A、魏源 B、关天培 C、道光帝 D、林则徐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4年3月11日,一部名叫《钓鱼岛真相》的美国纪录片在洛杉矶上映。制片人称:“钓鱼岛是中国的,几个世纪前就是。”近代日本通过哪一次侵略战争割占钓鱼岛(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南京!》②《甲午风云》 ③《开国大典》④《挺进中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位同学来自( ) A、台湾 B、西藏 C、香港 D、澳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志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封建时代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这个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的( )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从根本上说明了( ) 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军事实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 【答案】: 【解析】:

(完整word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鲁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2016.11 一、选择题(40题,共40分) 1、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2、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太平军攻占苏州C.定都天京 D.青浦大败洋枪队 5、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6、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7、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中俄《北京条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禁烟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④⑤⑥ 9、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0、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1、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12、请将孙中山的以下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组建兴中会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 1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主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C、都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 D、都向西方学习 16、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 17、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原因是:() A、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18、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 ①被捕的学生获释②北洋政府宣布废除“二十一条”③曹汝霖等卖国贼被免职④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⑤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一位同学参加电视台“历史大富翁”节目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的正确答案应是() A.虎门销烟 B.清帝退位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民国成立 20、“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是哪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作战方针()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21、胡锦涛总书记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

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 2.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3.图3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4.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看电影照相 B.坐火车、汽车出行 C.拍电影打电话 D.用电脑上网聊天5.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 D.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 6.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7.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乘飞机 B.发电报 C.乘火车 D.乘轮船 8.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9.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请问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10.在1898年的上海,一位清朝官员不可能做到的是 A.阅读《申报》 B.参观“轮船招商局” C.买一本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 D.观看无声电影《定军山》 11.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乘飞机 B.发电报 C.坐火车 D.乘轮船 12.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在城市看电影 B.有钱人家拍照片 C.市民穿新式礼服 D.成年男子留长辫 13.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 A.有人乘火车旅游 B.有人在电影院看电影 C.有人在网吧聊天 D.有人在照相馆拍婚纱照 1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A.乘轮船.火车出行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15.“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19世纪晚期上海出现的上述新科技产品的科学理论前提是 A.经典力学基本体系的建立 B.相对论的提出 C.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二、材料题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知识点填充无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填充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人(生活在云南 省县)生活在距今约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在的山洞里发现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使用火,过着群居生活,这就是早期的原始社会。 3、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年,仍用石器,但已掌握和技术,会使用取火,能够用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4、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居民,已使用石器,用耕地,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住着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5、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居民(生活在西安附近的半坡村),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住着的房子,能制造陶。 6、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合部落,在一战中大败部落,从此,、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族。 7、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发明,他的属下发明了文字。后人尊称黄帝为“”。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8、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相传,尧年老时,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9、约公元前年,建立了夏朝,这是我们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了。 10、禹死后,继承王位,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约公元前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 11、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商朝,他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朝几次迁都,直到商王迁都到,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商朝最后一个王,是有名的暴君。12、商朝时候,西边渭水流域的周国,国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姜尚等人,国力逐渐强大。周文王死后,继位,公元前年,他联合西方和南方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双方在大战,商纣大败,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又称镐京,历史上称为。 13、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做诸侯。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练习题2011.12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练习题2011. 12班级:姓名:级别: 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2、“……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铁;千百万民族英雄,这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 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 3、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晚上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选的日子应是() A.1月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4、“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松花江上》时刻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距今()年。 A.70 B.80 C.90 D.100 5、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6、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7、“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遗址,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A.台儿庄 B.南京 C.卢沟桥 D.沈阳 8、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记念在哪次战争牺牲的民族英雄() A.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B.1900年抗击八国际部军侵略北京 C.1931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 D.1937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 9、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台儿庄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0、小丽同学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整理所学内容,其中搭配不恰当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