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N109995147A】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专利】

【CN109995147A】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专利】

【CN109995147A】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专利】
【CN109995147A】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11922.7

(22)申请日 2019.04.18

(71)申请人 中誉能源科技(泰州)有限公司

地址 22550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

道南环西路999号

(72)发明人 居家奇 黄海俊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51)Int.Cl.

H02J 1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包括:

智控中心、变流模块、储能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池

组,所述智控中心联接所述变流模块与所述储能

管理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和AI控制,所述储能管理

模块与所述储能电池组一一对应联接,所述变流

器与所述储能电池组联接,所述变流模块与所述

储能管理模块内分别设置前端处理模块。本发明

采用前端处理模块和AI控制,提升储能系统智能

化管理及运行效率。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CN 109995147 A 2019.07.09

C N 109995147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95147 A

1.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控中心(1)、变流模块(2)、储能管理模块(3)和储能电池组(4),所述智控中心(1)联接所述变流模块(2)与所述储能管理模块(3)进行数据交换和AI控制,所述储能管理模块(3)与所述储能电池组(4)一一对应联接,所述变流器(2)与所述储能电池组(4)联接,所述变流模块(2)与所述储能管理模块(3)内分别设置前端处理模块。

2.所述智控中心(1)内置AI模块(11)、智算模块(12)和控制模块(13),所述AI模块(11)联接所述智算模块(12)和所述控制模块(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模块(2)内设置前端处理模块,所述前端处理模块对接收的所述变流模块(2)产生的数据进行前期处理,正常数据储存,异常数据上报至所述AI模块(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管理模块(3)内设置前端处理模块,所述前端处理模块对接收的所述储能管理模块(3)产生的数据进行前期处理,正常数据储存,异常数据上报至所述AI模块(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I模块(11)对接收的所述变流模块(2)与所述储能管理模块(3)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对可处理信息,所述AI模块(11)发送指令给所述控制模块(13),所述控制模块(13)将指令发送给所述变流模块(2)与所述储能管理模块(3),完成控制;对不可处理信息,所述AI模块(11)发送给所述智算模块(12),完成运算后,所述AI模块(11)将所述智算模块(12)发回的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13),所述控制模块(13)将指令发送给所述变流模块(2)与所述储能管理模块(3),完成控制。

2

【CN109672260A】一种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39879.0 (22)申请日 2019.02.26 (71)申请人 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 道塘头社区塘头1号路领亚工业园1号 厂房一层 (72)发明人 谢国辉 柳树渡 王渭渭 岳兴  (51)Int.Cl. H02J 7/34(2006.01) H02J 1/1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包含高频隔离变换的双向DC/DC变换装置以及直流母线;双向DC/DC装置第一连接点连接到储能装置;第二连接点连接到直流母线,双向DC/DC装置将储能装置的电能经过高频隔离变换后与直流母线进行双向交流。本发明多个储能装置与直流母线经过高频隔离的双向变换装置的高频隔离变压器隔离,限制通过变压器的电能,从而降低直流母线的故障电流,达到安全保护目的,多组储能装置通过各自独立的双向隔离变换装置接入母线,不同储能装置之间的差异不再相互影响,甚至不同性质的储能装置可以组合使 用。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109672260 A 2019.04.23 C N 109672260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672260 A 1.一种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高频隔离变换的双向DC/DC变换装置以及直流母线;双向DC/DC装置第一连接点连接到储能装置;第二连接点连接到直流母线,双向DC/DC装置将储能装置的电能经过高频隔离变换后与直流母线进行双向交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高频隔离变换的双向DC/DC变换装置包括第一级变换、高频隔离变压器、第二级变换,第一级变换连接储能装置,第二级变换连接直流母线,高频隔离变压器连接第一级变换和第二级变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高频隔离双向DC/DC变换具有两个方向变换,第一方向变换:储能单元的直流电能经过第一级变换变为高频电能,通过所述的高频隔离变压器的变换,变换为不同电压的高频电能,经过第二级变换变为直流,输出到直流母线; 第二方向变换:直流母线向第二级变换输入直流电能,经过第二级变换变为高频电能,通过高频隔离变压器变为不同电压的高频电能,由第一级变换变为直流电能,输入储能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高频隔离变压器两侧的电能通过高频隔离变压器隔离,两侧导电体不直接导通;高频电能通过电磁感应从一侧传输到另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向DC/DC变换装置,包含DC/DC变换装置控制单元,DC/DC控制单元对内控制第一级变换、第二级变换、高频隔离变压器工作,对外具有至少两个通信总线:第一通信总线连接储能装置,第二通信总线连接所述的系统控制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DC/DC变换装置控制单元根据第一通信总线与储能装置的通信获取的储能的信息,第二通信总线获得储能系统控制要求信息,以及通过内部采样电路采集的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信息,控制双向DC/DC变换装置的变换方向、变换功率和变换能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DC/DC变换装置控制单元根据第一通信总线与储能装置的通信获取的储能的信息,以及通过内部采样电路采集的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信息,根据所述直流母线电压的调节规则,控制所述双向DC/DC变换装置的变换方向、变换功率,自动维持直流母线的电压稳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母线包含正极母线和负极母线,正负极母线分别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所述的高频隔离双向DC/DC变换装置,同时通过输入输出接入点,连接到其它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储能装置通过直流输入储存外界输入的电能,或者通过直流输出放出电能,在电能的输入输出过程中,电能的电压和电流有所变化;或者,双向DC/DC变换装置,连接多种储能装置,不同种类的储能装置或多个相同的储能装置,通过连接所述的双向DC/DC变换装置,连接到同一个个母线,进行电能交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频隔离变换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到直流母线的所述的不同储能装置,第一和第二变换方向的功率不同,变换的功率接受系统控制单元控制,系统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变换方向和第二变换方向的功率要求,以及储能装置的特性,根据 2

依托山体的重力储能系统-发明专利

图1 图2

图3

依托山体的重力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储存技术领域,是一种将电能转成重力势能进行储存以及将所存重力势能转成电能的高效储能/释能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工业用电量飞速增长,而且用电波峰波谷差值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流能等)虽然绿色清洁,但通常具有规律性差,波动大等缺点,难以与用电需求的实时趋势保持一致。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不断扩大,但是电力供应紧张和电网调峰困难的问题反而日益凸显。 大规模电力储能技术是解决电力生产产能与电力需求波动的峰谷差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此外,电力储能技术还可以有效平滑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冲击,以及可以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目前已有的电力储能技术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电解水储能、超导磁能和超级电容等。其中抽水储能技术最为典型,抽水储能方式储能容量大,响应速度较快,因而应用较广泛。但是建设抽水储能电站需要特殊的地理条件,建设两个水库和水坝,建设周期长,初期投资巨大,并且只能建设在有水源的地方,能量循环效率一般(约70%)。 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CN201599160U提出了一项通过提升标准化重块实现储蓄重力势能的方案。该方案需要大型支撑柱结构,并采用滑轮和拉索实现重物升降。该方案占地相对不多,理论上效率可达90%,并可用于缺水地区。然而,该方案将标准化重块安装在支撑装置上,对立柱、拉索等部件的材质和结构设计要求过高,安全系数低,存在较大的运行风险。 现有技术中的先进电力机车(例如和谐3D型电力机车)可以利用下坡进行再生发电,但是要求倾斜铁轨为平缓的直线或曲线。这是因为轮轨接触粘着系数较低,无法提供在陡坡行驶时需要的驱动力。根据现有电力机车技术,本领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能想象出:选取坡度较小(例如小于5°)、坡距长(例如5公里)的地理环境,运行与电网相连的专用电力机车,进行大量重物的往返搬运实现储电和释能。例如,在倾斜铁轨上空架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